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导游词
湖南马王堆汉墓导游词_导游词

湖南马王堆汉墓导游词马王堆汉墓导游词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王,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湖南博物馆。
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挖掘出土。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
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
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
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
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珍贵的是1 / 3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
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
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
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
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
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湖南长沙马王堆导游词五篇

湖南长沙马王堆导游词五篇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下面是搜集的湖南长沙马王堆导游词五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湖南长沙马王堆导游词(一)欢迎大家来到湖南马王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
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
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
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
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
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
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导游词

一、三号墓出土了300多件木俑,他们是軑侯家各种奴仆的替身。形体最为高大的冠人俑头戴高高的帽子,身着丝绸长袍,在鞋子的底部刻着“冠人”两字,出土时身后率领着几十个彩绘木俑。他应该就是軑侯家的家丞,即总管。女侍俑身材修长,衣着华丽,绣花长袍上还用纹锦镶边,应该是主人的贴身丫鬟。与它们相比,彩绘立俑形体最为矮小,出土的数量也最多,造型千篇一律,表情都是愁眉苦脸的。他们是軑侯家中地位最为低下、从事各种杂务劳动的奴婢。再加上后面的歌俑、舞俑和奏乐俑等,可以说各类奴仆形形色色、应有尽有。
(文物:“妾辛追”印)
利苍的夫人葬于一号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虽然贵为侯爵夫人,她却经历了早年丧夫、晚年丧子的伤心之痛,于汉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时大约50多岁。根据女尸和T型帛画上辛追的形象,我们请中国警官大学的赵成文教授利用“警星-3人像摹拟复原系统”复原了四张軑侯夫人7岁、18岁、30岁和50岁左右的头部像,并制作了一个中年軑侯夫人的蜡像,再现了辛追当年的风采。
该馆编辑出版有《湖南省博物馆》 (大型图录《中国博物馆》丛书第2卷)、《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大型发掘报告)、《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考古辑刊》(1~3集)、《新民学会资料》等书刊30多种。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有一件素纱样衣,薄如蝉翼,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非常高超。三号墓出土了10多万字的帛书以及外面已经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绘制技巧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评价极高。 从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是防腐学上的奇迹。
来到长沙不可不来博物馆一睹二千多年前的灿烂文明。
【2018最新】长沙马王堆汉墓导游词-word范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长沙马王堆汉墓导游词导语:马王堆汉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的长沙市。
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先后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及长沙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资料。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省博物馆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陈列!谈起马王堆汉墓,总有说不完的话,因为这里蕴藏着太多神奇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
驻足于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中,我相信愉悦的不仅是眼睛,还有心灵。
下面,就请跟我一道,步入这历史与艺术的殿堂,去追寻2100年前中国文明的神奇与辉煌!前言(模型:马王堆汉墓墓坑)马王堆共有三座汉墓,按发现次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二、三号墓。
其中,一、二号墓呈东西方向平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的南侧。
一号墓墓口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
墓口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到墓底有20.5米深。
自墓口向下有4层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
墓中共出土漆木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保存十分完好的女尸。
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由于曾经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故整个墓葬已严重坍塌,仅残存200余件文物。
三号墓与一号墓形制相同,因该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文物。
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一具骨架。
经鉴定,墓主人是一位身高约1.85米、年龄在30岁左右的男性。
(照片:马王堆汉墓外景图)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五里牌地区,距市中心约4公里。
这里地势平坦,地面有土冢两个。
它们大小相仿,平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
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
湖南马王堆汉墓导游词

湖南马王堆汉墓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马王堆汉墓!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座中国古代文化遗址的相关历史和文化背景。
马王堆汉墓是中国著名的汉代墓葬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汉代墓地。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座神秘而古老的墓地吧!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总面积约为14000平方米,是一座汉墓群,主要由西汉贵妃墓、太监墓和次贵妃墓三个部分组成。
马王堆汉墓的发现,为我们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以及西汉乃至战国时期墓葬风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这里是西汉贵妃墓,是马王堆汉墓群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西汉贵妃墓于1972年于昌华里南方非法已山的南坡发现,墓冢直径约为30米,由地面防护建筑和地下主墓室构成。
墓室主要分为东西两堆,东堆内为贵妃陈根据墓主人的题名,专门设立了报告厅,收藏和陈列了许多与贵妃有关的文物。
西堆内则为墓主人的陪葬品,如玉雕、木雕、铜器、金器等,其中最著名的是贵妃墓出土的距月琴,它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的距月琴。
距月琴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琴身上的图案和文字描绘了当时的音乐文化和社会习俗,是我们研究汉代音乐史的重要证据。
这里是太监墓,太监在古代朝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一方面是皇帝的亲信和幕僚,另一方面也是宫廷管理和维护秩序的重要力量。
太监墓的发现,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汉代宫廷内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
太监墓内出土了大量的陶瓷、铜镜和玉石器等陪葬品,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一幅出土的汉代壁画,描绘了古代宫廷的生活场景和仪式,是研究汉代宫廷文化和壁画艺术的重要宝藏。
这里是次贵妃墓,次贵妃是贵妃之下的地位,次贵妃墓的发现为我们还原了汉代宫廷内的权力游戏和宫廷生活。
次贵妃墓主室内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玉石器和金银器等贵重物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套精美的玉石椅子,椅子造型考究,雕刻精美,显示了贵妃的尊贵身份。
我们从这些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汉代宫廷内华美而讲究的生活方式及丰富的文化内涵。
马王堆

长沙马王堆汉墓导游词湖南省博物馆是中国省级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湖南革命烈士公园北侧,占地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
1951年3月筹建,1956年2月开馆。
我们现在去参观的是湖南省博物馆,我们主要参观的是‘马王堆汉墓陈列’,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五里牌,距市中心约4公里。
1952年中科院研究所来长沙进行考古发掘时,对马王堆做过实地勘察,据墓外形特征等相关资料断定这是一个汉墓群,于是1956年马王堆汉墓被列为湖南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当时的技术部成熟,为了更好地保护部破坏马王堆汉墓,直到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在此修建地下防空病房和仓库,为了配合基建,这才揭开了马王堆汉墓的神秘面纱。
马王堆一共是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但是由于博物馆没有那么大,所以现在展出的文物是千多件。
我们进去参观主要看的是三件镇馆之宝,一件事素纱襌衣。
素纱”是指没有染色的纱,“襌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
这两件衣服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还不到一两重,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点,可谓“轻若烟雾、薄如蝉翼”,叠起来可以放入小小的火柴盒里;第二件叫T型帛画,此画形状呈英文字母“T”,为了便于称呼,故称之为“T形帛画”。
遣策中记载为“非衣”,可能有“似衣非衣”之意。
出土时反盖在一号墓内棺棺盖上,顶部横裹一根竹竿,在每个垂角下都系着丝带或麻质带子。
据考证,这是旌旗画幡一类的物品,出葬时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开”,相当于招魂幡。
整幅画全长205厘米,内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地狱三个部分。
那在里面我们还要见一位西汉美女,辛追夫人,辛追夫人出土于长沙马王堆一号墓,距今有2100多年,她是西汉初年长沙王丞相第一代軚侯利仓的夫人,名叫辛追,辛追夫人出土的时候不仅保存了完整的外形,而且皮肤湿润覆盖完整,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
马王堆导游词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一号墓的主人,辛追夫人,距今已经2100余年,她是长沙国丞相轪侯的第一代夫人。她出土时,身高1.53,体重34.3kg。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头部,颈部,驱赶,四肢保有完整的外形,她刚出土时,皮肤湿润,而且覆盖完整,皮肤黄褐色,摸上去有油腻感。辛追夫人的遗体为我们真是的讲述了穿越2000年的不朽神话,其保存年代之久远,程度之好,在世界尸体保存记录史中都是十分罕见的,由于他明显不同于木乃伊与似蜡模型的尸蜡,也不同于谷歌脱落与断裂的柔尸,因此国际上已经认同,应把马王堆这类把年代久远,软组织仍有弹性,内脏俱在的湿尸命名为马王堆尸。经过对尸体的解剖,发现辛追夫人生前是多病之人,在其肠胃中发现138粒甜瓜子,推断其可能是她吃了甜瓜之后,因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而引起的死亡,他死亡是的年龄为50岁左右。
好了,我为大家的讲解就到这了,谢谢大家。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他的名字叫做素纱襌衣,素纱是还没有染色的啥,单一是没有里衬的衣服。一号墓中共出土了素纱襌衣两件,他们的重量分别是48克,49克,也就是说还不到一两,如果把袖口和领口的园边去掉的话,那他就只有半两多一点了,正所谓“轻如烟雾,薄如蝉翼”。那这么薄的衣服,汉代的妇女们是怎么穿着的呢?原来,它是套在颜色亮丽的锦袍之上的衣服,是锦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以增加朦胧之美感。
马王堆导游词

马王堆导游词篇一:马王堆导游词马王堆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
马王堆汉墓呢是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来的马王堆乡,距离市中心约4千米。
1971年底,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宫的神秘面纱。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地。
马王堆共有三座墓。
其中一号墓中共出土各类文物1800余件以及一具保存十分完整的女尸。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的原因在于采取了深埋密封的筑墓方式,加上2000多年来长沙地区没有发生过大的地震,因此,一号墓的尸体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大家看到的这件衣服可是我们陈列馆的镇馆之宝了,它的名字叫素纱禅衣。
素纱呢是指没有染色的纱!禅衣就是没有衬里的衣服.从墓中一共出土了两件素纱禅衣,它们的重量分别为48克和49克,也就是说还不到1两,那如果除去袖口和领口较重的缘边,它的重量就只有半两多一点儿了,真可谓是“轻若烟雾,薄如蝉翼”啊。
那么这样轻薄的衣物,汉代的妇女又是怎样穿的呢?当时啊人们是罩在色泽艳丽的绵袍上穿,使绣袍上华丽的纹饰若隐若现,给人一种非常朦胧的美感。
大家看到的这幅从一号墓中出土的T型帛画也是陈列馆的镇馆之宝。
因为这幅帛画的外形和英文字母大写的“T”非常相似,因此把它称之为“T”形帛画。
据考证这是出葬时,由人高举着走在仪仗的最前面,用以“引魂升天”。
大家可以看到,整幅画的内容从上至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地狱三个部分。
华盖以上为天上部分。
正上方有一人首蛇身的神。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它是威力巨大的烛龙神。
在它的右边画有九个红色的太阳半隐半藏在蓝色的扶桑树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在最大的太阳当中还画着一只黑色的鸟,古人把它称为“金乌”,其实啊这是古人对太阳黑子的观测结果。
人间部分以华盖作屋顶,华盖以下是三个贴身的奴婢紧跟轪侯夫人,两位炼丹的方士正向她献上长生不老的丹药。
下面的图画可能是老夫人去世以后他的家人守灵祭祀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导游词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导游词
马王堆汉墓陈列馆导游词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
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挖掘出土。
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
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
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
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
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
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
《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
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
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
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
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
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
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
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
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
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
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
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近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四公里。
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
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畎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
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
9.5米,东西宽大1
7.8米,深16米。
现在
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
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
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
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
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 2号、3号墓。
1973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
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侯之印和利仓 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侯利仓本人。
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名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
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
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
1号墓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则其年代应再晚些。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附送:
马良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马良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以创新课堂教学为重点,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主体,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目标,认真探索和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点和实施策略,努力实现全体教师的共同成长和岗位成长,马良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二、活动目的
1、通过课堂教学比武,进一步更新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新课程实施水平,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效益和基础教育质量。
2、通过课堂教学比武,将校本培训推向纵深,积极开展教师间的相互质疑、相互探讨、相互沟通,促进教师群体共同进步。
三、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
全校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所有任课教师讲课活动,四十五岁以下教师还必须参加说课。
2、强化培训。
通过开展理论学习、说课、讲课、评课、拜师学艺、课后反思等专题活动,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夯实教学基本功。
为了真实反映教师教学基本素养,教学内容分年段采取抽签方式确定。
四、活动安排结合学校教学活动安排,我们此次活动分三阶段:
(一)宣传阶段(201N年8月25----9月8日) 8月25日-8月31日:
学习《沙洋县中小学教师首届“千人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实施方案》,教导处结合学校实际制定《马良教学大比武活动方案》。
9月5日:
教导处组织学习《马良小学教学大比武活动方案》。
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
9月11日:
悬挂宣传标语,活动启动(二)活动实施阶段(201N年9月13---9月23日)
1、理论学习阶段:
(分三个层面)学校层面:
讲座指导:
教学领导结合个人教学实际从学生习惯、如何备课、风格形成、怎样说课、如何上课、精彩评课六个方面对老师进行指导,教学反思《马良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
集中学习:教导处选取两篇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集中学习,并让老师们写好学习心得。
教研组层面:
学习、研究本年段教材内容,分析教材;组织教师在网上观看名师课堂。
教师层面:
个人学习相关的理论文章,写好5000字的学习笔记。
9月13日分五个教研组(高语组、高数组、低语组、低数组、综合组)教研组长组织学习本学科、本年段新课标,并做好笔记和写好交流材料。
2、课堂比武阶段:
(分两个阶段):
示范引领:
(10月8日——10月15日)一是,返聘退休教师跟踪。
(聘请张瑛、姚在钰、刘宏伦三位教师指导)二是,邀请城区名师帮扶。
(邀请竹园小学三位教师作引领)三是,组织本土骨干带路。
(组织聂兴华、王桂秀、邓士凯、刘四英、张玉红、万升荣六位教师进行示范)(具体安排附后)全员比武: 分教研组开展活动(10月13日——10月24日)活动方式:
分年段分学科抽签内容。
教导处从各学科分年段确定一篇,教师抽签。
年段1—3年级、4—6年级,专职教师内容全年级。
(具体流程附后)评课交流:
分语、数、综合三个组集中评课(10月24日放学后)(具体安排附后)活动要求:
a各教师要认真对待,争取有所提高,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不足。
b教研组长做好教师上课、听、评课活动。
C教师要整理好自己的资料,教案、反思、听课卡和评课交流稿,并上传教导处。
D参与人员:
45周岁以下教师必须参加,45岁以上教师自愿参加。
e说课内容:
展示课自己所执教内容 f说课要求:
按《沙洋县中小学教师首届“千人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说课评价标准》。
(三)、课堂展示阶段:
11月下旬送教科目:
学校评出优质课(四)、活动总结阶段
1、全校进行教师教学比武总结表彰,做好优秀教师参加县级教师教学比武活动。
2、及时整理资料,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课件等等。
五、活动评奖优秀课件奖各学科设一等奖1名、优秀奖若干优秀教学反思各学科各年段设一等奖1名,优秀奖若干优秀教学设计各学科各年段设一等奖1名,优秀奖若干学科奖各学段各学科设一等奖1名、优秀奖若干。
六、活动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马良小学教师大比武活动领导小组和评委组。
组长:
孙凌副组长:
王雅玲张敏成员:
陈静刘玉霞肖素兰肖露云评委组:
万升荣王雅玲聂兴华王桂秀邓世凯刘四英
2、跟踪督办加强宣传以校长为核心跟踪督办,教导处制定实施,宣传活动,及时报道教学比武信息,深度挖掘教学比武典型。
〔马良小学“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