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疗法”在抗重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
磷霉素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77例临床疗效观察

磷霉素治疗血液病合并感染77例临床疗效观察我们自2004年2月以来开始使用磷霉素治疗各种血液病并发的各类感染,疗效较显著,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77例,男48例,女29例;年龄:8岁1例,16~30岁49例,31~62岁27例;其中白血病33例,再障贫血30例,粒细胞减少症8例,血小板减小性紫癜2例,淋巴转移癌1例,类白血病反应l例,肺癌2例。
按不同感染分类:再障及白血病,合并感染30例(败血症16例),合并淋巴结炎4例,合并肛门脓肿8例;白血病,合并泌尿系感染5例,合并化脓性扁桃体炎6例;再障白血病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肠道感染12例;肺癌及骨髓转移癌、类白血病反应合并血内感染4例;粒细胞减少,合并肺炎6例,合并败血症2例。
药物剂量及方法:磷霉素钠粉剂,成人每次4~8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疗程1~2周,用于严重感染、高热不退,如败血症等。
磷霉素钙胶囊,每丸0.2g,成人每次0.6~1g口服,每日3次,用于轻型感染,如肠道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等。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感染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指标正常。
②有效:感染症状好恢复接近正常,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也有改善。
③无效:感染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
结果77例病例中,显效61例,占79.3%;有效8例,占10.4%;无效8例,占10.4%。
总有效率为89.7%。
在治疗过程中,本组除1例在静脉输注过程出现轻微头晕外,其余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①患者,女,22岁,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化脓性淋巴结炎,经氨苄青霉素及红霉素等治疗2个月余,未见好转,改用磷霉素钠6g,每日2次静点,同时抽脓3次,1个月后完全治愈,出院后未复发。
②患者,男,8岁,慢性再障合并全身淋巴结炎,用抗结核药物无效又用洁霉素及氨苄、红霉素等治疗,效果不佳,改用磷霉素每次2g静滴,每日2次,1周后完全治愈出院。
③患者,女,52岁,支气管癌、肺不张、肺内感染,用红霉素治疗1个月,改用氨苄治疗2周,无效,病人发热,咳黄痰,无法手术,用磷霉素6g静点,每日2次,1个月后炎症完全控制,转千山结核医院手术治疗,术后无感染,痊愈出院。
磷霉素时间差攻击疗法

联合疗法分两类,即同时联合疗法与时间差攻击疗法。
磷霉素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均较敏感。
最突出的特点是不存在严重副作用;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与β-内酰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以及喹诺酮类药物之间有协同作用。
由于磷霉素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破坏细胞壁,有利于伍用药进入细菌细胞浆中,杀死细菌。
有人将这种先使用磷霉素再使用伍用药的治疗方法称为“时间差攻击疗法”。
不过,也有人认为,不在紧急和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轻易伍用。
试验揭示,联合用药的给药顺序和间隔对抗菌作用有重要影响,如对MRSA 联合应用磷霉素与氟氧头孢时,先给磷霉素1~2g,2次/日,l小时后再静注或静滴氟氧头孢(1~2g,2次/日),杀菌效果最强,抗菌药后效应持续时间也最长。
又如出现超强MRSA 或铜绿假单孢菌+MRSA 混合感染时,也是首用磷霉素,30~60min 后加用其他抗菌药物或万古霉素,阿米卡星等。
将磷霉素2g溶解于5%GS注射液40ml中,1次静注,形成较高的血药浓度。
60分钟后再给予氟氧头孢2g溶解于生理盐水100ml,静滴60分钟,q12h 后再继续给予氟氧头孢。
磷霉素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48例临床分析

磷霉素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48例临床分析资料与方法本组48例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16~81岁,平均58.6岁。
主要疾病为:肺炎17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COPD)急性发作24例,其中有3例合并呼吸衰竭,支气管扩张4例,肺脓肿3例。
48例中,临床表现为发热42例,呼吸困难2例,所有病例均有咳嗽、咳痰症状。
全部病例均进行细菌学检查,37例痰菌培养阳性(占77.6%),分细菌32株。
37例痰菌阳性者,16例青霉素皮试阳性,48小时内未接受过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其余为应用其他抗菌药物无效者。
治疗方法:采用注射用磷霉素钠,每日8g,分2次溶于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疗程7~10天。
疗效判断:根据患者咳嗽、咳痰、体温、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症状和体征;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痰细菌学检查及X线胸部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定。
①显效:治疗结束时,感染症状和体征消失(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症状和体征至少恢复到缓解期水平),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X线胸片示肺部炎性病变基本吸收,痰菌:阴转;②有效:临床感染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基本正常,肺部啰音明显减少,胸片示肺部炎性病变明显吸收、消退;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体征无改善,胸片病灶吸收消退不显著者。
细菌学检查:治疗前后均进行痰细菌学检查。
药敏试验对照选择头孢拉定、氨苄西林、阿米卡星与阿莫西林,纸片法敏[LL]感试验。
方法与结果判断按照WHO与NCCLS统一标准进行。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用药前后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尿常规,肾肝功能检查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和尿素氮(BUN)、肌酐(Cr)等。
结果本组各种疾病的治疗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其总有效率为89.6%,显效率54.2%,有效率35.4%。
细菌学评价:本组48例中,痰菌阳性者37例,占观察病例的77.6%,共分离细菌32株(见表2)。
细菌敏感试验:使用临床上常用的5种抗生素对本组所分离的致病菌进行纸片药敏试验,得结果见表3。
磷霉素钠说明书

磷霉素钠说明书磷霉素钠说明书1. 产品简介磷霉素钠是一种磷酸酯酶抑制剂,常用于治疗某些菌类感染疾病。
它是一种无色结晶性粉末,可溶于水,无臭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磷霉素钠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等相关信息。
2. 药理作用磷霉素钠作为磷酸酯酶抑制剂,能够阻断微生物体内磷酸酯酶的活性,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磷霉素钠主要对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起到抑制作用,而对人体细胞的影响相对较小。
3. 适应症磷霉素钠适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肤肤感染:如疖、脓疮、蜂窝织炎等;-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如尿道感染、盆腔炎等;- 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消化道感染:如胃炎、肠炎等;- 其他感染:如结膜炎、中耳炎等。
4. 用法用量- 成人用法用量:每次口服100毫克,每日3次;- 儿童用法用量:按体重计算,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次口服。
磷霉素钠可以空腹服用或饭后服用,服用前应先将药粉溶解于适量凉开水中,搅拌均匀后饮用。
用药期间应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和用药频次,治疗期一般为7-14天。
5. 注意事项在使用磷霉素钠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对磷霉素钠过敏者禁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用药期间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饮酒、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6. 不良反应磷霉素钠的一些常见不良反应包括:- 胃肠道反应:常见的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 肝功能异常:如肝酶升高等;- 其他:少见的包括头痛、眩晕等。
如果出现以上任何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7. 药物相互作用使用磷霉素钠时需要注意以下药物相互作用:- 饮食:应避免与酒类、大蒜、辣椒、胡椒等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摄入;- 铁剂与抗酸药物:由于磷霉素钠对胃酸的抑制作用,可影响铁剂和抗酸药物的吸收。
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向医生咨询并告知磷霉素钠的使用情况,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药物相互作用。
磷霉素的抗菌作用、耐药机制及临床应用

ZHOU Ying, XU Xiaogang. (Institute of Antibiotics,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of Antibiotics, Ministry of Health, Shanghai 200040, China)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卫计委抗生素
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40。 作者简介:周迎(1993—),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细菌耐
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 通信作者:徐晓刚,E-mail:xuxiaogang@。
可通过GlpT转运系统进入几乎所有对其敏感的菌 株,UhpT转运系统则需要依赖一定浓度的6磷酸葡 萄糖(G-6-P)诱导表达。此外,两种转运系统功 能的发挥均依赖cAMP的参与 [2]。
2 临床常见分离菌对磷霉素的敏感性
2.1 革兰阳性球菌对磷霉素的敏感性 Falagas等[2]对1 846株革兰阳性球菌,通过磷
霉素药敏试验,敏感率为69.1%(1 275/1 846)。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130株MRSA)敏感 率达99.3%(416/419)。同时,大多数的凝固酶阴 性葡萄球菌也对磷霉素敏感,敏感率为77.5% [3]。 然而,近年部分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已对磷霉素 产生高水平耐药 [4]。
值得一提的是,磷霉素对产ESBL肠杆菌科 细菌也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产ESBL大肠埃希菌 对磷霉素的敏感率是86% ~100% 。 [7,9] 此外越来 越多的研究显示,磷霉素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 杆菌科细菌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美国的一项研究 表明,87%~93%产KPC肺炎克雷伯菌对磷霉素 敏感,其中包括对替加环素或黏菌素不敏感的菌 株 。 [10] 2.3 厌氧菌对磷霉素的敏感性
注射用磷霉素钠

注射用磷霉素钠【药品名称】通用名称:注射用磷霉素钠英文名称:Fosfomycin Sodium for Injection汉语拼音:zhusheyong linmeisuna【成份】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化学名称:(-)-(1R,2S)-1,2-环氧丙基膦酸二钠盐化学结构式:分子式:C3H5Na2O4P分子量:182.02【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适应症】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败血症、脑膜炎、腹膜炎、骨髓炎、子宫附件炎、子宫内感染、盆腔炎等。
可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由敏感菌所致重感染菌所致重症感染。
也可与万古霉素合用,以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
【规格】按C3H5Na2O4P计算2.0g。
(200万单位)【用法用量】静脉滴注。
先用灭菌注射用水适量溶解,再加至250~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中稀释后静脉滴注。
1.成人:一日4~12g,严重感染可增至一日16g。
分2~3次滴注。
2.儿童:一日0.1~0.3g/kg,分2~3次滴注。
【不良反应】1.主要为轻度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纳差、中上腹不适、稀便或轻度腹泻,一般不影响继续用药。
2.偶可发生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周围血象红细胞、血小板一过性降低、白细胞降低、血清氨基转移酶一过性升高、头晕、头痛等反应。
3.注射部位静脉炎。
4.极个别患者可能出现休克。
【禁忌】对本品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1.本品静脉滴注速度宜缓慢,每次静脉滴注时间应在1~2小时以上。
2.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3.用于严重感染时除需应用较大剂量外,尚需与其他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或氨基糖苷类联合应用。
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也宜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
4.应用较大剂量时应监测肝功能。
5.本品在体外对二磷酸腺苷(ADP)介导的血小板凝集有抑制作用,剂量加大时更为显著,但临床应用中尚未见引起出血的报道。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透过胎盘,迅速进入胎儿循环。
磷霉素在中-重度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磷霉素在中-重度感染中的临床应用磷霉素具有抗菌谱广和不良反应少的药理特点,在近几年来的临床抗感染治疗中日益引起关注和重视。
资料与方法病例要求:住院期间尚未出现感染性休克的中、重度感染病例,或难治的院内感染病例。
用法与用量:主要参照年龄、体重、肾功能状态。
一般为12~16g/日,分3~4次静滴。
疗效评价:按痊愈、显效、进步、无效的定义分类。
结果见表1。
讨沦在本组以磷霉素作为主要抗感染药物的联合或单用治疗方案中,显示对常见致病菌如大肠杆菌、伤寒沙门菌及1例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院内感染菌(饱曼[LL]不动杆菌)有较肯定的抗菌效果,对MRSA及厌氧菌中的脆弱拟杆菌也有不同程度的临床效果;但对1例由克雷白菌所致的重症感染无效;对气管切开后肺部同时有MRSA和绿脓杆菌感染的l例患者中的绿脓杆菌无效,提示磷霉素对控制绿脓杆菌所致院内感染的疗效尚有待临床进一步探讨。
在气管切开的病例中,饱曼不动杆菌是主要的院内感染致病菌之一,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本研究结果提示,尽管目前抗生素药物品种较多,但磷霉素仍然有其独特优势,因而值得与具有协同抗菌效果的其他抗生素配伍用于非绿脓杆菌所致的院内感染病例(尤其经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
在对合并包裹性脓肿的2例抗感染治疗中,1例无效,另1例全身症状消失、但脓腔未见缩小(同时做了穿刺引流),提示磷霉素可能对包裹性脓肿的渗透作用并不理想。
但由于该药在脑脊髓液中有较高的血药浓度,所以我们认为值得与具有协同抗菌效果且渗透性较强的其他抗生素配伍,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尤其是MRSA)及其敏感菌所致的脑膜炎。
磷霉素不易产生过敏反应是其突出优点之一。
本组1例经治疗有效的老年患者曾经对多种抗菌药物(包括泰能、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均出现较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对磷霉素则有好的耐受性。
由于本例一直有轻度肾功不全的表现,使用磷霉素的疗程中出现过高钠血症,提示在类似病例中应密切监测与谨慎使用。
此外个别病例在疗程的1周后有药物热的不良反应发生。
磷霉素钠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例, 总有效 率为 9 % ; 照组痊 愈 3 4 对 0例 , 效 6例 , 显
进 步 8例 , 效 6例 , 有 效 率 为 7 % 。经统 计学 无 总 2 处理, 两组 疗效 比较差异 有显 著性 (P < .5 。 0 0 )
3 讨 论
成, 使细菌 细胞 壁合 成 受 到 抑 制 而 导 致 细 菌死 亡 。 对 金黄色葡萄球 菌、 皮 葡 萄球 菌 等革 兰 阳性 球 菌 表 具抗菌作 用 , 对大肠 埃希菌 、 沙雷菌 属等革 兰 阴性 菌 也具有较 强的抗菌活性 。我们 应用 注射用磷 霉素钠
2 蔡长清 , ] 陈磊. 头孢哌 一 巴坦治 疗下 呼吸道感染 6 舒 O例 [ ] J. 实H儿科临床杂志 ,0 4 1 ( )6 0 j 2 0 ,9 8 :9 [ ] 陈汝杰 , 3 黄煜 , 陈武农. 磷霉豢钠治疗 细菌性呼吸道感染 9 0例
级:) 1 痊愈 : 症状 、 体征、 实验室及病原 学检查 4项 恢复正常。2 好转 : ) 病情明显好转 , 但上述 4 项中 1 项未恢 复正 常 。3 进 步 : 药 后病 情 有 所 好 转 , ) 用 但 不够 明显 。4 无 效 : 药 7 ) 用 2小 时 病情 无 明 显好 转
其 临床 应用 时 间较 长 , 生细 菌 的变异 , 发 耐药菌群 的 产生 , 药物敏感 度 下降 , 因而 治疗 细 菌性 呼吸道感染 效果不 理想 。磷霉 素钠是 一种 结构独特 的广谱抗生 素 , 于增殖 期 杀 菌 剂 J该 药 通 过 抑 制 细 菌细 胞 属 , 壁 的周期 合成而 杀 菌 , 构 简单 , 子 量极 少 , 不 结 分 且
或加重 。 2 结 果
疗效观察 [ ] 中国社 区医师 , 0 ,3 1 )2 J. 2 72(7 : 0 4 [] 戴 自 , 4 莫 刘袼昆 , 汪复 . 实用抗菌药物学[ . M] 上海 : 海科技 . h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SBL的特点
➢ SSBL(Super Spectrum Beta Lactamases )即 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既产 ESBL,又产AmpC酶,如铜绿假单胞菌、阴 沟肠杆菌。
➢ SSBL 代表了目前细菌耐药新趋势——多重耐 药菌的出现,一株耐药菌能产多种β-内酰胺酶, 造成广泛的耐药。
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 疗法”在抗重症感染中
的临床应用2
2020/11/30
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疗法”在抗重 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
细菌耐药的现状
•40年代 •纯化获得青霉素
•几十年来 •抗生素的进
•一步开发
•60年代研制成 •第一代头孢菌素
•各种-内酰胺类抗生素 •广泛应用于临床
•细菌优胜劣汰,耐药 菌队伍不断壮大
革兰阳性球菌
微球菌科 常见:葡萄球菌属
链球菌科 链球菌属
常见: 肠球菌属
•金葡菌 (MRSA) •表葡菌 •凝固酶阴性(CoNS)葡萄球菌 •溶血葡萄球菌 •柠檬色葡萄球菌……
•A群链球菌 化脓链球菌 •B群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 •草绿色链球菌、D群链球菌……
粪肠/链球菌,屎肠/链球(VRE)
➢ESBLs——革兰阴性需氧菌产生 ➢多为质粒介导 ➢ 灭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
类。 ➢一般可被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三唑巴坦抑制 ➢通常不灭活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素类。 ➢代表菌株主要为肺炎克雷白杆菌和大肠杆菌。
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疗法”在抗重 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
ESBLs的代表菌株
➢ 大肠埃希菌(主要) ➢ 克雷伯肺炎杆菌(主要) ➢ 嗜麦芽假单胞菌 ➢ 鲍曼不动杆菌 ➢ 铜绿假单胞菌
➢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对付SSBL唯一的药物。
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疗法”在抗重 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
近年来出现的多重耐药球菌
➢ 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MRSA ➢ 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E ➢ 耐万古肠球菌VRE ➢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 耐万古金葡菌VRSA (中国尚未发现)
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疗法”在抗重 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
ESBL基因型已经发现150多种, TEM 65种 SHV 38种; OXA 15种; CTX-M 23种;其他型 10种
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疗法”在抗重 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
染色体介导Ⅰ 型β内酰胺酶 (AmpC酶)
➢ 革兰阴性杆菌染色体介导的、由 AmpC 基因编码所产生 的头孢菌素酶,是Bush-I 型酶的代表酶。
•ESBLs •AmpC
➢ 非发酵菌群
➢ 弧菌科 ➢ 其他
•假单菌 •伯克菌属:洋葱、鼻疽、假鼻疽、皮氏 •不动杆菌属:鲍曼、醋酸钙、溶血、洛菲… •产碱杆菌属:粪产碱… •黄色杆菌属:脑膜炎败血、短黄、芳香…
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疗法”在抗重 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
•可选高敏药物较少: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美罗、帕尼…头霉素类、 •四代头孢(此类药物价格大多昂贵)
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疗法”在抗重 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
磷霉素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磷霉素的基础与应用研究都得 了一些进展:
1.阐明了磷霉素影响细菌生物合成的作 用机制。
2.对其抗菌活性有进一步认识,尤其与 其它许多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有着极强的协同 作用。
产生机制—AmpC基因突变而产生 ,ampC基因可自由表达,持续高产 AmpC酶。
接触三代头孢后可使AmpC酶量增加(10~100倍),去除诱导剂后, 酶表达水平将恢复至正常基础水平。
常见菌:阴沟肠杆菌、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吲哚 阳性的变形杆菌、摩根变形菌、普罗威登斯菌。
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疗法”在抗重 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
AmpC酶的特点
1.多在抗生素治疗特别是应用三代头孢菌素的过程中诱导 产生。
2.克拉维酸是AmpC酶的强诱导剂;所有β内酰胺酶抑制 剂均不能抑制AmpC酶。
3.产AmpC酶的突变株不仅对三代头孢耐药,而且对酶抑 制剂复合制剂也耐药。
4.目前约有30%-50% 的肠杆菌、枸橼酸杆菌、沙雷菌等高 产AmpC酶。
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疗法”在抗重 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
新兴耐药病原菌群现有治疗方案:
• MRSA • VRE • ESBLS • AmpC
•磷霉素钠 •“时间差冲击疗
法”
•可选高敏药物极少:糖肽类—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此类药物肾毒性较大)
•奎奴普丁/达福普丁、利奈唑胺 •(国内市场尚未上市)。
•研制开发对抗耐药 菌的新药(如酶抑制
剂)
•ESBLs
•特别是三代头孢的广泛 应用,针对各种抗生素
的耐药菌显著增多
•AmpC
•MRSA
•VRE
•真菌或机会菌
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疗法”在抗重 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
ESBLs的基本概念
➢ESBLs 是 “ Extended Spectrum Beta Lactamases”的缩写(超广谱β-内酰胺酶)。
➢ 艰难梭菌
•ESBLs 的数量种类在上升
•AmpC 日益增多
•MRSA、VRE 逐渐增多
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疗法”在抗重 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
•特点: • 引起院内感染 • 免疫缺陷病人感染 • 耐药性特别强 • 多重耐药 • 临床疗效差 • 可选择的有效抗生素 少
➢ 肠杆菌科
革兰阴性杆菌
•埃希菌属:大肠埃希氏菌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雷伯、产酸克雷伯 •志贺菌属:痢疾、福氏、宋氏 •沙门菌属:伤寒、副伤寒、鼠伤寒 •枸橼酸菌属: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肠杆菌属:阴沟、产气、聚团、杰高… •沙雷菌属:粘质、液化、芳香
3.具有其它新的生物活性。 4.提出新的使用方法。
磷霉素钠“时间差冲击疗法”在抗重 症感染中的临床应用2
新兴耐药病原菌
革兰阴性杆菌
革兰阳性菌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 肺炎克雷白杆菌
•
– 大肠埃希杆菌 产 I 型酶(AmpC)
• 绿脓杆菌 • 肠杆菌属(阴沟、产气) • 鲍曼不动杆菌
➢ 耐甲氧西林金葡球菌(MRSA) ➢ 肠球菌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耐万古金葡球菌(VRSA) ➢ 耐青霉素链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