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床
医
学
腹 腔 镜 下 子 宫 肌 瘤 剔 除 术 临 床 疗 效 分 析
陈 立
( 南省沅 陵县 康 复 医院 湖 南沅 陵 湖
4 6 0 1 0) 9
【 要1 摘 日的 探讨 腹腔 镜下 子宫肌 瘸 剔除 术 的临床 疗效情 况 。 法 治疗纽 采 用腹 腔镜 下子 宫肌 瘤剔除 术 , 照纽采 用传统 开腹 方 方 对 式行 肌瘤 剔除术 。 观察比较 2 组的临床 疗效及术 中 出血量 、 手术时 间, 术后通 气时 间, 起床 活动时 间 、 术后住 院天数情 况 。 结果 治疗蛆的 总 有效率 为9 .% 明显优 于对 照组的 总有效 率(67 )差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0 0)治 疗组术 中出血量 , 33 , 7 .% , .5。 手术 时 闻、 后通 气时 闻, 术 起床 活动时 间 术 后住 院天数 与对照组 相比明显 缩短 , 经统 计学分析 , 差异有 显著性( <o0)结 论 腹腔镜 下子 宫肌瘤 剔除术 疗效较 尸 .5。
的临 床 疗 效及 术 中 出血 量 、 术 时 间 、 手 术后 通 气 时 间 、 床 活 动时 起
间、 后住院天数情况。 术 13 统 计学 分析 . . 采 用 S S l .统 计 软 件 性 分析 , 据资 料 采 用 均数 -标 准 PS O 1 数 i - 差表 示 , 采 用 t 验及 卡 方检 验 , 并 检 尸<0 0 为差 异 有统 计 学 意义 。 .5
3 例用 传 统 开 腹 方式 行 肌 瘤 剔 除 术( 照组 )6 例 患 者 年 龄 2 ~ 0 对 。0 2 5岁, 4 平均 3 岁 ; 6 单发 子 宫肌 瘤 3例 , 2 多发子 宫 肌瘤 2 例 , 中 阔韧 8 其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分析陈岩【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进行治疗.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恢复自理时间、恢复工作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0.05);研究组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明显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同时减轻患者疼痛状况,降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24【总页数】2页(P55-56)【关键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肌瘤【作者】陈岩【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中心医院,吉林通化13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1]。
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缺乏及时的治疗会导致女性不孕、流产、尿频、排尿障碍等不良后果[2],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子宫出血、白带增多、贫血、腹部包块及压迫、不孕等。
目前可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聚焦超声治疗等治疗方法[3]。
此次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在我院被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患者有严重的肝肾疾病;②有白血病等系统性疾病。
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人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其中研究组年龄37~65岁,平均(47.29±3.04)岁;体质量50.39~89.32 kg,平均(62.16±2.23)kg;体质量指数14~37kg/m2,平均(23.14±4.01)kg/m2;孕次0~5次,平均(2.18±0.21)次;产次0~2次,平均(0.93±0.21)次;最大肌瘤直径3~7 cm,平均(5.19±1.73)cm;其中有过盆腔手术史的患者为20.00%(10/50);对照组年龄36~68岁,平均(47.42±3.03)岁;体质量51.09~88.67 kg,平均(62.34±2.62)kg;体质量指数13~35 kg/m2,平均(22.79±4.03)kg/m2;孕次0~5次,平均(2.47±0.14)次;产次0~2次,平均(0.83±0.36)次;最大肌瘤直径2~7 cm,平均(5.04±1.36)cm;其中有过盆腔手术史的患者为18.00%(9/50)。
妇产科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临床论文

妇产科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临床分析【摘要】目的讨论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
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2年3月收治的70例子宫肌瘤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患者治疗过程,评价腹腔镜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运用价值。
结果70例患者经过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均成功剔除了子宫肌瘤。
手术平均时间60.4±34.2min。
术中出血量平均为75.3±40.7ml、患者在术后6-12h即可下床活动,肛门排气平均时间为20.3±9.7h。
1例患者在术后有皮下气肿,经针对性治疗后,症状消失。
除皮下气肿患者外,其余69例患者住院时间3-7d,平均5.3d。
随访3-6个月,患者无发热、感染、出血等不良症状。
伤口愈合情况良好。
b超结果显示平滑肌瘤,无肌瘤残留或者产生新的肌瘤。
未见积血存在。
结论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妇科;子宫肌瘤;腹腔镜借助腹腔镜进行子宫肌瘤剔除,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的特点[1-2]。
我院近年来使用腹腔镜剔除子宫肌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6月-2012年3月在我院接受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70例。
年龄25-53岁,平均37.2岁。
其中:单发肌瘤48例,多发肌瘤22例。
浆膜下肌瘤35例,壁间肌瘤32例,阔韧带肌瘤3例。
肌瘤最少1个,最多7个。
肌瘤直径0.7-8cm,平均为4.9cm。
1.2方法术前询问有关病史。
对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合并症患者,采取针对治疗后,再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手术取平卧位,在全麻状态下进行。
先在脐轮上缘行约1.2cm环形小切口,然后推进气腹针,注入co2气体,一直到腹压达到12mmhg时,拔除气腹针。
经切口置入10mmtrocar,使用腹腔镜检查子宫。
左右下腹部相当于麦氏点处在腹腔镜指引下做第2、3点穿刺,置手术器械[3]。
根据肌瘤生长部位采取不同术式。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论文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对照组患者按照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流程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
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术后镇痛、术后住院、术后发病率均远远好于对照度,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大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和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并未对任何脏器造成损伤,也不存在术后血栓性静脉炎、肠粘连等不良情况。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美观等特点,对治疗子宫肌瘤有良好效果,且不会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分析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97-02腹腔镜运用于各大妇科手术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临床治疗具良好的效果。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良性肌瘤,采取科学正确的手术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我院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0例,选取其中观察组25例实施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于我院妇产科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
患者年龄维持在25-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岁。
在手术进行之前对全部患者进行常规的血液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判断全部患者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胸片均无问题,并且不存在任何患者是宫颈病变或子宫内膜恶性病变。
经过详细的超声检查和妇科检查以后全部患者都确诊为肌壁间或浆膜下子宫肌瘤。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年龄、子宫肌瘤数量、体重等因素,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麻醉及手术方法1.2.1麻醉方法手术进行前对全部患者进行阴道灌洗,还要做好肠道方面的准备。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研究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研究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常见方法,其通过腹腔镜技术在腹腔内进行手术,对子宫肌瘤进行局部切除或者剔除。
该术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备受患者青睐。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本文将介绍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研究,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原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成为了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国内外学者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和疗效评价,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术后恢复情况一项研究显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术后一般可以在2-3天内出院,恢复期较传统开放性手术缩短了约一半。
术后疼痛感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降低。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2.子宫功能保护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对子宫的创伤更小,对子宫功能的保护更好。
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下手术组的子宫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传统开放手术组,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保护子宫功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一些研究表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术后的生育情况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较于传统手术,腹腔镜下手术对子宫的影响更小,术后生育的可能性更高。
在一些关于术后生育的研究中发现,腹腔镜下手术组的生育率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这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在恢复、子宫功能保护以及术后生育等方面的效果也得到了较为全面的评价和肯定。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将会得到更多的提升和改善,为患者带来更好的临床治疗体验。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110临床疗效分析

创 术式 。
【 关键 词 】腹 腔镜 ;子 宫肌 瘤 ;子 宫肌 瘤 剔除 术 ;手术 方 法 ;,床 疗 效 临 中 图分类 号 :R3 .3 7 73 文献 标 识码 :B 文章 编 号 :17- 14 (0 1 3 0 0- 2 6 1 8 9 2 1 )2 - 10 0
子宫肌瘤也称 子宫平滑肌 瘤 ,是 由于 子宫平滑肌 组织增生 引起的 良性生殖 系统实体肿瘤 ,是最常见妇 科疾病之一 。患者一般无 明显症 状 ,少数 表现为 阴道 出血 ,腹部可触 及肿物 以及压迫 症状等 ,其中多 发性 子宫肌瘤较 多见”。传统 治疗多 采用为 经腹 子宫肌 瘤剔 除术 或子 ] 宫切 除术 。近年来 ,随着医疗科技 的发展 ,医生 从事微创手术 的技术 越来越成 熟 ,其创伤小 、疼痛轻等优 点更易被广 大患者接受 。长春 市 妇产 医院2 0年 1月 至21年7 08 1 00 月对10 1位患者应 用腹 腔镜下子 宫肌瘤
Au u t 0 , o. , .3 g s 1 V 1 No2 2 1 9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分析

果 。 现 报告 如 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讨 论
率 。②化疗 : 术后化疗 的 目的是控制潜在 的微 小转移灶 , 依靠 以化疗 为主有 效地全 身性 药物疗法 , 消灭残存 的肿 瘤细胞 。因 为人们认 识到乳癌不仅是一种局部病 变 , 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常用 C F方 案化 A
剔除术为微创 手术 , 有创 伤 小、 院 时 具 住 间短、 术后恢 复 快等优 点 , 开腹 手术 剔 除
肌 瘤 多 、 应 证 广 。 临床 医生 应 根 据 自己 适 的 经验 和 适 应 证 选 择 恰 当 术 式 。
术 中情况 : 腹腔 镜 组 8 6例 中 ,3例 8 成功施行 了腹 腔镜 手术 , 中转开腹 手 3例
药 6周期 , 术后 病理腋 下淋 巴结转移 >3 个结合放疗 。雌激素受体 阳性 , 口服三苯
氧 胺 片 , 服 3—5年 。 连
结 果
的处理 , 能有 效地 预 防局部 复发和 转移 ,
重视 术 后 综 合 治 疗 科 可提 高远 期 疗 效 。
复发的重要 治疗 步骤 。根治 性放 疗 的范
经、 胸背 神 经及 肩胛 下 血 管。 冲洗 创 面
摘 要 目的 : 讨 改 良乳 腺 癌 根 治 术 的 探
后 , 用 4 %蒸 馏 水 冲洗 浸 泡创 面 约 5 再 5 分钟 , 吸净 , 下及 胸 壁各 放置 引 流管 1 腋 根, 间断缝合 皮肤 , 口, 切 腋下 加压包 扎 ,
讨
论
妇产科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临床探讨

妇产科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临床探讨【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可行性以及对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的影响。
方法:选择78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其中观察组(n=39)接受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对照组(n=39)接受开腹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临床指标变化。
结果: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均成功剔除,其治疗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不显著(P>0.05);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VAS评分等围术期指标,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满足患者康复的要求,与开腹手术相比,该术式有助于促进康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前景广阔。
关键词:妇产科;子宫肌瘤;腹腔镜剔除术;围术期指标前言:近几年受到工作压力增高、生活模式改变等因素影响,子宫肌瘤等多种妇科良性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不容忽视。
虽然子宫肌瘤多为良性,一般不会危及生命,但是本病症所引发的腹部肿胀、月经紊乱等问题会降低生活质量。
而因为子宫肌瘤的保守治疗方法疗效不理想,妇产科在本病症治疗中通常会采取外科手术切除的方法。
而目前临床上外科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分为很多种,本文将重点阐述腹腔镜剔除术的临床应用优势,具体资料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医院妇产科于2020年10月-2021年12月间收治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对患者做平均分组,其中观察组患者39例,年龄23-51岁,平均为(38.63±5.82)岁;肿瘤类型可将其分为多发肌瘤13例,单发肌瘤26例。
对照组患者39例,年龄25-49岁,平均年龄(38.49±5.85)岁;包括多发肌瘤16例,单发肌瘤23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方法:在术区消毒铺巾后,取仰卧位,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满意后选择在下腹部位置做一手术切口,在保证手术视野的基础上术者探查子宫肌瘤的相关资料,以子宫肌瘤长轴方向为主要方向,经电凝刀切开子宫浆肌层与肌瘤包膜后,彻底剔除子宫肌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317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手术情况及预后情况,探讨其临床疗效。
结果317例患者中,314例成功获得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3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99.05%。
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81.5±23.4)min,平均出血量(174.7±69.3)ml。
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均自行好转,1年内未见复发患者。
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标签: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疗效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良性肿瘤,可无明显临床表现或表现为月经不调、子宫不规则出血、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等,可导致患者不孕不育,严重时需行子宫切除术,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1]。
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确切方法为手术治疗,以往常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可达到根治效果,但对患者创伤大,术后恢复慢,且并发症较多,存在一定不足。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17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317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子宫肌瘤,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患者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54岁,平均(38.6±5.5)岁,肌瘤大小 3.2~14.7cm,平均(6.8±1.4)cm,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1.6±0.2)年,肌瘤数目1~3个,平均(1.2±0.2),所有患者均有生育史,其中有剖腹手术史患者104例。
1.2方法术前常规检查,确定患者体质、病情、肌瘤数目、大小、位置及是否具有手术禁忌症等,充分掌握患者情况,在具备手术指征后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常规消毒,气孔上缘作1 cm切口,穿刺建立人工气腹,维持12~15 mmHg压力。
然后经脐部穿刺孔置入操作套管和腹腔镜,进一步观察患者子宫、附件及肌瘤等情况,取下腹两侧麦氏点作5~10 mm切口,穿刺进入预定位置,作为手术操作孔。
宫体注射6 U垂体后叶素6 U或20 U缩宫素(无垂体后叶素禁忌者均采用垂体后叶素注射)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手术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完成,尽量保证肌瘤剔除彻底,肌瘤剔除后据情况给予可吸收线缝合采用适宜的方式缝合,尽量关闭瘤腔,冲洗、止血,止血满意后退出操作器械和腹腔镜,关闭气腹,处理腹部切口,術毕。
术后给予抗感染、止痛等常规治疗及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
2 结果
2.1手术情况317例患者中,314例顺利完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手术成功率99.05%。
;3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为腹腔粘连严重,手术操作困难转开腹手术,1例患者为术中出血严重,无法有效止血转开腹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38.5~228.5 min,平均手术时间(81.5±2
3.4)min,手术时间长短与患者肌瘤数目、位置、大小及出血情况等相关。
最低出血量31.8 ml,最大出血量1062.4ml,该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治疗,平均出血量为(17
4.7±69.3)ml。
2.2术后情况经腹腔镜子宫剔除术成功治疗的314例患者,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14.7±2.6)h,平均住院时间(4.5±1.5)d。
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发生率1.59%,其中2例为皮下血肿,3例皮下气肿,症状均较,于2~3 d后自行好转,未见创口感染及其它并发症。
所有患者创口愈合良好,未留下明显疤痕,随访1年内未见复发患者。
3 讨论
子宫肌瘤临床治疗分为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法达根治效果,只能暂时缓解患者临床状和控制子宫肌瘤的增长,治疗效果差;手术治疗是根治子宫肌瘤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式。
常规开腹手术方式具有手术视野好、适应症广等特点,临床应用以来证实了其确切的治疗效果,但对患者创伤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患者恢复缓慢[2]。
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表现出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子宫剔除术属于微创手术方式,仅需在腹部做2~3个5~10 mm小切口,在腹腔镜引导下即可完成手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同时避免了常规开腹手术大切口入腹造成的创口愈合不良,术后疤痕明显等缺点,保持了患者体型的美观,因此更易被患者接受[3]。
本组研究中,手术成功率99.05%,平均手术时间(81.5±23.4)min,平均出血量为(174.7±69.3)ml,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为(14.7±2.6)h,平均住院时间(4.5±1.5)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9%,1年内未见复发患者。
与祖翠芬[4]、廖丹[5]、赵秀花[6]等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研究报告相比,两者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复发情况均相当,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早日康复,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但腹腔镜手术视野相对较差,手术难度大,做好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防治工作,同时合理掌握手术适应证,给予患者最适当的手术方式,确保治疗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雷伟娜.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3):122-123.
[2]李斯静,李晓菲,张娟,等.腹腔镜超声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3):2652-2654.
[3]陈玲,孙玉琴,蒋晓敏,等.219例经腹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16,37(4):429-432.
[4]祖翠芬.传统开腹手术与保守疗法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3):2480-2481.
[5]廖丹,尤共平,郑新秋,等.子宫肌瘤患者术后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4):908-910.
[6]赵秀花.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68例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4,(24):2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