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学校与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管理要求

学校与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管理要求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规范,落实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具体管理要求如下:第一,建立和健全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保障。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当成立由校长(园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应该包括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并随着学校和托幼机构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小组成员。
同时还应每年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计划并将其纳入学校年度工作考评,每年应有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保障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落实。
第二,制订和完善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应急预案。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制定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根据可能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按照学校规模、学生数量以及传染病预防控制要求储备一定数量的人力和物资,定期组织开展应对演练,并根据传染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预案。
第三,建立和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制度并根据传染病防控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具体制度要求如下:(1)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并明确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以及传染病疫情时应在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时限内报告。
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如发现同一宿舍或同一班级一天内有3例或连续3天内有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的,应在24小时内报告。
报告应以电话或传真等最方便的通讯方式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学生晨检制度。
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应建立学生晨检制度,晨检发现传染病、疑似传染病或传染病早期症状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学校疫情报告人并做好记录,疫情报告人应及时对晨检结果进行核实、排查和处理,确保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
①中小学校学生晨检:班主任每日早自习或早晨第一节课前对学生进行晨检。
在校期间应做好学生每日健康巡查。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宜在下午第一节课前增加午检,住宿制学校宜对住校学生进行晚检。
2024年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三篇)

2024年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为了确保全体教职工和幼儿的身体健康,更好地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把传染病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因此,经园务会议研究决定,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
一、认真做好教师和幼儿的晨检、午检和全日观察工作1.认真做好晨检工作。
保健医生对全园教职工和幼儿进行晨检,发现幼儿有红眼病、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风疹等传染病的体症,不给入园,教职工不上班。
2.认真做好午检工作。
幼儿每天中午起床后班主任负责检查幼儿有无红眼病、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风疹等传染病的体症,如有尽快带幼儿到医疗室隔离,由医生尽快通知家长带回去看医生。
保育员负责消毒该幼儿的所有用品。
3.班上老师对幼儿进行全日观察,如发现红眼病、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风疹等传染病的体症,应及时带幼儿到医疗室隔离,由医生尽快通知家长带回去看医生。
保育员负责消毒该幼儿的所有用品。
二、全园教职工和幼儿定期健康检查全园教职工和幼儿定期健康检查(一年一次),发现有传染病不得入园和上班。
三、做好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1.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污染、过餐食物。
用具、食物生熟分开,有防蝇、防蚊设备。
食具每餐消毒。
____个人卫生:(1)不留长指甲,饭前便后洗手,饭后嗽口。
(2)教工分饭前洗手、戴帽戴口罩、穿工作围裙。
教工每周剪指甲____次。
(3)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每天消毒一次。
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幼儿饭前便后洗手。
早晚用流动水洗手洗脸。
(4)幼儿饭后要漱口,早晚要刷牙。
(5)幼儿每周洗头____次,每天洗澡____次。
(在家做)(6)幼儿每天洗脚、洗屁股,洗澡和洗屁股的毛巾分开使用,每天消毒。
每周剪指甲____次(周一、周四),双周周四剪趾甲一次。
(7)幼儿用的手绢或擦汗的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换洗。
幼儿尿裤后要及时更换干净裤子,尿湿的裤子要及时清洗消毒。
(8)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
是为了确保幼儿园内的儿童和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
1. 掌握儿童健康状况:幼儿园每天对儿童进行体温检测,并记录下来。
对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儿童要及时隔离并联系家长。
2. 建立健康档案:幼儿园要对儿童进行健康档案管理,包括身体状况、疫苗接种记录等,以便及时跟踪、管理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
3. 做好清洁消毒:幼儿园要定期对教室、活动场所、玩具、餐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传染源。
4. 提倡良好卫生习惯: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跟人共用毛巾、餐具等,并定期进行卫生教育。
5. 增强身体免疫力:提倡儿童进行充足的户外活动,增强身体机能和免疫力,预防感染。
6. 合理安排活动和作息时间:控制幼儿园内人员密度,减少接触机会,合理安排活动和作息时间,避免疲劳与虚弱状态增加感染风险。
7. 加强职工健康管理:幼儿园要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等。
8. 暂停活动和闭园:如果出现大范围传染病暴发,必要时可以暂停活动并闭园,确保幼儿园内的健康环境。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根据当地疾控部门和幼儿园自身情况来制定。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方案概要

包括疫情防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环境卫生状 况等。
评估周期
每个学期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进行不定期的 专项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工作调整和改进
调整防控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整和优化疫情预防和 控制工作的策略和措施,提高防控效果。
加强培训指导
社区配合:社区应积极配合学 校和托幼机构的防控工作,如 加强社区环境卫生、配合开展 疫情排查等。
通过以上合作与资源整合,可 以有效提高学校和托幼机构传 染病疫情的防控能力,保障师 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06
CATALOGUE
持续改进与评估
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定期评估
评估目的
定期评估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的效果,确 保各项措施得以有效执行,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家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05
CATALOGUE
合作与资源整合
卫生部门的支持与指导
1 2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支持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为学校和托幼机构提供 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协助制定传染病疫情防 控策略。
监督检查
卫生部门应定期对学校和托幼机构的传染病防控 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3
信息共享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如勤洗手、 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降低
感染风险。
鼓励学生和教职工加强体育锻炼 ,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抗病能力
。
定期开展传染病疫情排查
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潜在传染源。
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对疑似病例进行 隔离观察,确保疫情的早期发现和控 制。
加强校园环境的卫生监管,定期消毒 、通风,降低病源传播风险。
学校及托幼机构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传染病疫情的界定标准
疾病名称 病例数 <2例/校 2例/周•校 5例/周•校 或死亡1例 <3例/校 流行性乙型脑炎 2例/21天•校 5例/周•校 或死亡1例 <3例/班 细菌性痢疾 3例/3天•班 10例/3天•校 或死亡2例 <3例/校 伤寒 3例/周•校 5例/周•校 或死亡2例 疫情性质 散发 暴发 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 散发 暴发 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 散发 暴发 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 散发 暴发 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
其他传染性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规定的三类法定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 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 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 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 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 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 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 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病人隔离至症状消失 后 14 天或症状消失后 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菌培养连续2次阴性; 湿式扫除,桌椅、餐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 具消毒。 天。 做好室内通风和个人 病人隔离6天至咽拭子 清洁卫生,儿童避免 培养阴性;密切接触 聚集活动;密切接触 者医学观察12天。 者药物预防。
猩红热
教室定时通风换气, 保持空气流通,湿式 患者居家隔离至病后 扫除,减少集体活动。 5~7天或热退2天。 及早发现发热病例, 及时隔离治疗。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幼儿园传染病防控措施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为了保障幼儿园内的健康与安全,我们制定了以下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
并配合疾控中心做好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二、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
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立即向疾控中心报告。
三、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
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
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保健医,并继续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四、在园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及时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控制传染病在园内暴发和续发。
五、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六、发生传染病期间,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
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手续。
七、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
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
预防接种证管理为了确保每个孩子的健康,我们制定了以下的预防接种证管理:1、儿童在入园时,必须向保健医提供儿童各项计划免疫的原始记录,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卡。
2、对新入园儿童要按照各种疫苗接种程序,认真查验预防接种中的各项记录,对没有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要仔细询问家长其原因,并督促其到指定接种医院进行补种。
3、做好各种疫苗的接种工作的统计、核对、登记及接种的联系工作。
4、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每月通过广播、橱窗、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幼儿、家长、老师进行疾病预防,增强防病意识。
传染病管理为了避免传染病的发生,我们制定了以下的传染病管理措施: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__传染病防治法》,对各类传染病做到及时了解疫情,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处理,防止疫情蔓延。
2、定专人负责,向相关部门进行疫情报告。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 6.2.2 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学校开展疫情预防控制工作,帮 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预防控制预案;组织协调和督 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疫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指导;及时 通报疫情动态,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指导教育行政部门 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预防控制措施。
❖ 两个危害: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校的正常教 学秩序。
❖ 如果对疫情处置不及时、防控措施不到位还会造成严 重的社会负面影响。
❖ 因此,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一直以来备受各级政府、 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2
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疫苗流通和 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原卫生部和教育部先后下发了:
主要内容
❖ 一、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 二、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 三、学校如何防控传染病疫情 ❖ 四、微生物基础知识与消毒隔离 ❖ 五、学校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 ❖ 六、托幼机构预防接种新知识
1
一、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 学校作为特殊人群聚集场所,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暴发 流行。
❖ 5.2.4 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指导各班开展学生晨检工作, 对各班晨检结果进行核实、排查和处理,做到传染病病人 的早发现、早报告。
❖ 5.2.5 传染病流行时期宜在下午第一节课前增加午检,住 宿制学校宜对住校学生进行晚检。
20
❖ 5.3 因病缺课的登记、追踪 5.3.1 班主任每日登记因病缺课学生的患病情 况,包括发病时间、症状、就诊情况等信息,协 助学校疫情报告人对其病情和转归进行追踪 5.3.2 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指导各班开展因病 缺课登记追踪工作,对各班登记结果进行核实、 汇总,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
规定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
托幼机构和学校传染病防控要求教案

托幼机构和学校传染病防控要求教案随着疫情爆发,传染病防控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特别是在我们的教育领域中,确保师生安全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托幼机构和学校传染病防控的教育要求,旨在为保护师生健康提供指导。
托幼机构传染病防控要求1.环境卫生托幼机构应当定期进行清洁,必须保证室内卫生。
空气质量应有一个监测记录,并及时擦拭不易清洁的物品和区域,如空调、窗户、地板等,保证空气新鲜。
2.人员管理所有的老师、教职工、家长、学生和家长都应遵循机构的传染病防控措施和要求。
任何想要进入机构的人员都必须进行体温测量,并且在机构的门口填写个人信息,以保证能够及时跟踪接触者。
3.场所管理托幼机构应当定期进行场所管理,保证环境的清洁度。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应当控制每一个托幼班的学生数量,也可以尝试将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学生分开管理。
4.体育场馆要求托幼机构的体育场馆必须定期进行清洁,并要求孩子们进行规范化的运动,保证孩子们以正常健康状态进行运动,避免伤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学校传染病防控要求1.环境卫生学校应该按照要求对卫生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教室、食堂、宿舍、卫生间等场所的卫生清洁,以加强学校环境的卫生保障。
2.学生管理学校应该定期的对学生进行体温测量,留存相关信息,特别是在疫情传播高峰期间,需要加强学生的健康监测。
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Educate发生传染病的原因、传播途径等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
3.教职工管理教职工也应该加强自身的防范,定期测量体温,避免发病病患。
如果有出现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自行隔离并就近前往医疗机构就诊;避免把病情传染给其他的工作人员和学生。
4.食堂管理学校的食堂应该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避免交叉感染。
食堂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自我防范,防止食品污染和消毒不彻底,造成传染病的发生。
总之,托幼机构和学校传染病防控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各个单位应该按照防病的要求进行统一的监管和规范化的操作,同时加强教育,为师生提供在疫情中的安全保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人、财、物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
❖ 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者卫生科。校医院应当设保健科 (室),负责师生的卫生保健工作。
❖ 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 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 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可以根 据需要,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
6、学校疫情报告人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 单位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报告工作
7、学校疫情报告人协助本单位建立、健全传染病 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发现及报告相关 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
8、学校疫情报告人定期对全校(托幼机构)学生 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9、学校疫情报告人负责指导全校(托幼机构)学 生的晨检工作。
3、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及卫 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督促、 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本单位全体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教育
5、学校校长或者托幼机构主要领导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
❖ 学校校医或保健老师为学校在编人员,熟悉相关的卫生防 病知识。
5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 规定:
❖ 4.1 学校每年应制定计划并予以落实,并将其纳 入年度工作考评。
❖ 4.2 学校每年应拨出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于传 染病的预防控制,以保证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 工作的落实。
❖ 两个危害: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学校的正常 教学秩序。
❖ 如果对疫情处置不及时、防控措施不到位还会造成 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
❖ 因此,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一直以来备受各级政府、 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疫苗流通 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原卫生部和教育部先后下发了:
❖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 《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指导手册》; ❖ 《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 ❖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 ❖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 ❖ 《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 ❖ 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规范(GB 28932-2012) ❖ 分别规定了教育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
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的预防与控 制
主要内容
❖ 一、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 二、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 三、学校如何防控传染病疫情 ❖ 四、微生物基础知识及消毒隔离 ❖ 五、学校常见传染病相关知识 ❖ 六、托幼机构预防接种新知识
一、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
❖ 学校作为特殊人群聚集场所,容易发生传染病的暴 发流行。
❖ 疫情报告网络覆盖全校各班级和部门,各环节人 员和联系电话清楚,并绘制传染病疫情报告流程 图,在医务室显著位置张贴。
(三)工作职责清楚
1、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发现、收集、汇总及报告管理工作制度;
2、负责指定专人或兼职教师负责本单位内传染病疫情等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汇总及报 告工作;
6
4.3 寄宿制学校和600人以上的学校应设立医务室 或者卫生室,并按不低于学生人数600:1的比例 配备专职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 4.4 学生人数不足600人的非寄宿制学校,可以配 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保健教师, 开展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 4.5 学校应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学校传染病 疫情报告人的设置优先考虑专职或者兼职卫生专 业技术人员。
2、学生是传染病的主要感染人群(生物学 特性)
❖ 幼儿和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个体的免 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容易感染传染 病,如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手足口 病等,感染者均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3、不易被早发现,极易造成暴发和流行(传 播可行性)
❖ 幼儿和学生多不了解传染病早期症状,不能 清楚表达身体的不适,因此不易被早发现和 早诊断,很多传染病在潜伏期和发病早期就 有了极强的传染性,在人群高度聚集和相互 密切接触的学校自然就容易引发传染病的传 播及流行。
三、学校如何防控传染病疫情?
一、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组织管理和报告网络健全 三、工作职责清楚 四、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五、做好应急准备 六、加强疫情监测 七、加强疫情报告 八、加强疫情处置 九、加强健康教育
(一)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控工作 《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7
二、学校较易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
1、学校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场所特殊性) ❖ 幼儿和学生每天从四面八方一家一户汇集到学校
里来,又从学校分散到千家万户里去,传染源可 从社会的每个角落进入学校,又从每个学校分散 到每个家庭和社会上的各个角落,所以说学校是 传染病的集散场所。 ❖ 学校好比是一个整合器!!!
(四)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 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 ❖ 课堂、宿舍、公共场所卫
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
生清扫制度;
❖ 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 ❖ 个人卫生清洁制度; 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 ❖ 食品卫生安全制度;
❖ 学生晨检制度; ❖ 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 ❖ 复课证明查验制度; ❖ 学生健康管理制度; ❖ 学生免疫规划的管理制度 ❖ 健康教育制度; ❖ 通风、消毒等制度。
规定学校疫情报告人的设置要求: 1、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 2、了解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专(兼)职卫生保健
人员优先考虑; 3、必须为学校或者托幼机构的在编人员。
(二)组织管理和报告网络健全
❖ 学校应建立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由 校长、分管校长、校医(保健老师)、教务处主 任及各年级组长组成,负责本校传染病防控工作 的组织、实施及督导检查等,各部门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随着学校人事变动,领导小组成员应 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