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卷有益的典故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开卷有益 (1)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开卷有益 (1)

课题开卷有益设计者教学目标1.读句子,体会记叙时加入人物心理活动会更生动。

2.阅读短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理解课文意思,能够概括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阅读短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理解课文意思,能够概括课文大意,用自己的话简述课文内容。

教学用具课本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二次备课激趣导入自主学习探究训练一、开卷有益1、用上节课所学的做批注笔记的方法,自读短文。

2、围绕批注笔记中的五点内容,反馈交流。

二、畅所欲言1、教师过渡导言:诸葛亮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聪明要用在正地方,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才是正地方呢?让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来讨论讨论。

2、自由审题,开启思维。

3、畅所欲言,自主交流,从中明理启智。

三、初显身手1、教师过渡导言:有一个叫魏明的学生,遇事也很会动脑筋,想办法应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这次的聪明是否用对了?2、学生自由阅读文中所述的事件。

3、以小组为单位,针对事件展开评议,发表各自的评论。

4、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5、说说:如果你是魏明,为了把教室打扫干净,你会把聪明用在什么地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四、课堂小结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阅读短文以及讨论交流,对“把聪明用在正地方”这个话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大家都拥有一颗聪明的脑袋,老师希望你们能将自己的聪明用在正选择喜欢的方式介绍给大家:讲故事,猜故事、课本剧。

当的地方,让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为他人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针对魏明的事件写下自己的认识。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学生在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弄懂感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逻辑思维。

成语开卷有益教案

成语开卷有益教案

成语开卷有益教案教案标题:成语开卷有益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成语及其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学习并理解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运用成语进行阅读和写作。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常用的成语及其意义。

2. 准备一些与成语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练习题。

3. 准备一些与成语相关的写作题目。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成语(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故事或视频等方式引入一个常用的成语,例如“一马当先”。

教师解释其意义,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Step 2: 学习成语(15分钟)教师逐个介绍一些常用的成语,例如“井井有条”、“一箭双雕”、“画蛇添足”等。

教师解释其意义,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成语的来源和用法。

Step 3: 阅读理解(20分钟)教师提供一篇与成语相关的短文,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可以适当调整阅读材料的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Step 4: 成语运用(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与成语相关的句子,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并给出答案,然后与全班分享。

Step 5: 创造性写作(20分钟)教师提供一个与成语相关的写作题目,例如“用成语写一篇关于友谊的短文”。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运用所学的成语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和范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文。

Step 6: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的成语和相关知识,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和体会。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和学习更多的成语,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学生可以编写成语故事,将所学的成语运用到故事中。

3. 学生可以进行成语接龙游戏,锻炼他们的反应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年级阅读拓展-成语故事-《开卷有益》教案

三年级阅读拓展-成语故事-《开卷有益》教案
教案
年级
期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讲次
课程
阅读思维
教师
单元
名称
开卷有益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义,并且掌握《太平御览》与相关的拓展知识。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开卷有益词语的意思,让孩子们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4、在辩论环节,提升学生对论据,观点,论证的认识。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性。 5、掌握与读书相关的名言。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掌握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3、通过学习文章,体会读书带来的好处,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2/3
边有哪些像宋太宗一样看读书的同学呢?)
kuānghéng
匡 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邻家有蜡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壁上凿了洞引来邻家的 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读书。县里有个大户人家名叫文不识,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 雇工,但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读遍主人家的书。”主人听了, 深为感叹,就借给匡衡书(用书资助匡衡),并不要报酬。于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文学家。 (3)学习了开卷有益的成语故事,古代皇帝都这么爱读书,那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做呢?(保持好阅读 的习惯,利用课后时间对读书,等)
1/3
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 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的陋习。997 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 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3、识记知识 理解词义(PPT 在文中标红,并且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重点讲解)
4、课文研读 教师请学生逐段朗读,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并且逐段分析讲解。 第一段:师:《太平总类》有何特点? 1.是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 2.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 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 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师:2.这本书为什么叫做《太平总类》?(因为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 第二段、第三段:师傅:拓展:这部书为什么改名为《太平御览》? 文中说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suì)更名为《太平御(yù)览》。 拓展:御:在典籍中多指驾驭车马。引申指驾驭车马的人。御也泛指驾驭一切。此外,由本义还引申有 治理、统治之义,因帝王是离不开车马的领导者,所以扩充意义至与帝有关的事务。比如古代的御膳房, 御用。 第四段,和第五段: 宋太宗为什么不觉得劳神?答:因为他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 宋太宗每天读三卷《太平御览》,得到了什么效果?答: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 大臣们看到皇帝读书,是如何做的?答:纷纷效仿。 劳神:耗费精神。 得心应手:得:得到,想到;应:反应,配合。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比喻技艺纯熟或做事情非 常顺利。 效仿:模仿;效法 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孙权劝学》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学习并掌握文言文基本词汇和句式。

- 通过阅读理解,了解《孙权劝学》的故事内容。

- 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流畅地朗读并翻译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孙权、吕蒙的人物性格和对话的深层含义。

- 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古人学习的情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人对学习的重视,理解“开卷有益”的道理。

-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理解“学无常师,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意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关于学习的名言,引导学生讨论学习的重要性,引出课题。

2. 初读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理解大意。

- 教师指导学生解决生词生句,扫清阅读障碍。

3. 细读理解:-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对话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孙权和吕蒙的人物性格和对话的深层含义。

- 各组分享讨论结果,全班共同理解全文。

4. 活动体验:- 角色扮演:学生选择角色,模拟课文中的对话,体验古人学习的情境。

5. 拓展延伸:- 讨论“吕蒙的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 阅读其他关于学习的文言文,比较其主题和表达方式。

6. 课堂小结:- 学生自我总结本课所学,教师强调重点知识。

7. 课后作业:- 翻译课后练习中的文言文段落,巩固学习内容。

-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孙权劝学”故事的理解和启示。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参与度、角色扮演的表现、课后作业的质量等多方面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开卷有益活动课教案新部编本(2012-09-13 10.38.21)

开卷有益活动课教案新部编本(2012-09-13 10.38.2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五年级语文活动课教案(第 3 周)主备:胡鸿鹰复备:【活动内容】“开卷是否有益”辩论【活动目的】1’在辩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倾听和应对能力。

2、通过辩论,让学生学会选择读好书和养成良好的正确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1、教师和学生收集有关“开卷有益”和“开卷未必有益”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利用生活真实事例,激发学生情感。

同学们,今天老师收到了我们班一个同学的一封信,当老师读到这封信的时候,在被她酷爱学习的精神深深感动的同时又为她所处的环境而担忧。

不知道该怎样给她回信才好。

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读书信内容,增强学生情感体验:给老师的一封信“亲爱的老师: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您一定觉得很奇怪吧,平时和您朝夕相处的学生为什么还会给您写信呢?其实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跟您说,老师,现在我就大胆地告诉您我那一肚子的苦水吧!每一次放学我回家,想看看课外书,妈妈总是逼着我先写作业,当我写完作业再拿起书的时候,她又骂我,说我不务正业,只准我看语文、数学、英语,说那样会影响成绩,要我拼命读书。

老师,你知道我是多喜欢看课外书啊,在那里我会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记得以前,我无论走到哪里,手里总是捧着一本书,我总是陶醉在书中优美的词句、动人的情节中,书中的诙谐幽默,有时令我捧腹大笑,甚至有时达到忘我的境界。

但是自从上了六年级,家里再也找不到一本课外书,老师你天天对我们说要多看看课外书,可是妈妈不但不支持,除了不再给我买书外,还百般阻止我看课外书,老师,你知道我心里有多难受吗?整整一年我都没看过一本课外书了啊!。

有一天,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从图书馆借了一本《伊丽莎白传》的书,放学回到家,我兴高采烈地马上捧起书来看,可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妈妈回来发现了,一把夺过我手中的书,把书狠狠地扔在地上,破口大骂:“死鬼这么大了还不听话,作业都不做,天天看这些无用的书有什么用!再不好好读书看我会不会打你。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4 孙权劝学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积累文言词句。

2.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3.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

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

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

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读译课文,理解文义1.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 遂.(suì)(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疏通文义,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涉猎:粗略地阅读。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更:重新。

4.帮助学生梳理出重点文言现象,并指导学生整理笔记。

三个字音:当、为、更。

这几个都是多音字。

“当涂”意为“当道,当权”,应读作dāng;“但当涉猎”的“当”作“应当”讲,也应读作dāng。

开卷有益孙权劝学勤奋好学成语典故

开卷有益孙权劝学勤奋好学成语典故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1、参考注释,疏通课文,作出
理批解注文,划意出:读不懂的句子。
2、质疑,共同讨论。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 名、书名。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换: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 汉语的说法。
识的人。 • 3鲁肃敬才爱才。
力陈必要: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孙权劝学 提出目标: 涉猎见往事
现身说法: 经常读书,大有所益
先: 辞-军中多务
吕蒙就学
后: 就-学有小成
今日才略,非吴下阿蒙
鲁肃赞学
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详写
劝学之因,正面描写 劝学之理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 略写 劝学之果 正面描写
反衬
鲁肃赞学 议论 更详 学业长进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 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 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
吕蒙(178-219) ,东吴国
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
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 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 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
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 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 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 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 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 是过去在吴县时的那个吕蒙!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 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 这么迟呢?
(语言)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 【优质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孙权劝学 【优质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背景资料: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大破曹军,不久周瑜病死,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重臣、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足鼎立的局面,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时候。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开卷有益的典故教学设计
On the teaching design of useful allusions in o pening a Book
关于开卷有益的典故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
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
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开卷有益:谓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所得益。

下面是小泰为
大家整理了关于开卷有益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开卷有益的典故:
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
政权。

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

赵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统一全国后,
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

同时,又重视各种古代
文化资料的收集。

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年)。

下令编纂
《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而为
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太平御览》
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

所以,又可以说
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

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

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
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平兴国年间
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
情而未能按计划阅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

侍臣怕
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疲劳。


开卷有益的意思:
【拼音】kāi juàn yǒu yì
【释义】谓打开书本阅读,就会有所得益。

【出处】语出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文儒》:“开卷
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指读书总有好处
【近义词】开卷有得
【相反词】读书无用
开卷有益造句:
1.他这个人喜欢吹毛求疵、咬文嚼字,虽然他相信开卷有益,但读起书来却只会寻章摘句,从不求甚解。

2.王老师经常教我们多读些课外书,开卷有益,定会有收获。

3.爸爸经常教育我,不要厌倦学习,要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

4.开卷有益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历来提倡多读书,读好书。

5.我们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6.我喜欢閒来逛书店,开卷有益,总比去做些无意义的事好。

7.我这编织花样就是从书上学来的,古人说开卷有益,这话一点也不假。

8.开卷有益:要做到开卷有益,首先就要选择读好的书。

9.趁年轻多读些书,开卷有益!
10.读了一下午的书,弄懂了不少问题,果然是开卷有益啊。

11.我们得多学,多学总有益处,否则为什么古人会留下"开卷有益"的名言呢?
12.我这个问题就是在百科全书找到答案的,真是开卷有益。

13.要了解开卷有益的道理,除非自己愿意多读书,否则怎能领会?
14.读了一下午的书,小明一下懂了不少,果然是开卷有益啊。

15.大义灭亲之写书颜真卿之就义开卷有益。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