磺胺制备

合集下载

磺胺制备

磺胺制备

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制药综合实验指导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指导教师:2011年3月化学制药综合实验实施方案化学制药综合实验是依据药物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定,本实验内容涉及药物制剂专业多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药剂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内容。

要求学生针对指导教师所下任务书,查找相关文献,对药物的合成路线、工艺条件、制剂形式及制备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自行设计,可行性论证通过后,独立实施由原料到原料药,最后得到相应制剂的全过程。

通过本次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综合文献的初步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合成路线,拟定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从而加深对制药工程专业系统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的就业及学业深造奠定实践基础。

一、目的化学制药综合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合成路线的设计、合成实验的操作、实验结果纯度和产率的分析鉴定、工艺条件考察及制剂的制备,学到一套系统、完整的对化学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过程合理性、合成产物的分析鉴定的方法、工艺可行性及制剂的制备。

并通过此项训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方案1.设定目标:依据所给出的药物的初步合成方案结合查阅的资料及常用临床化学药物的合成方法来设计具体药物合成步骤、工艺考察方案及制剂制备方法,使学生掌握:(1).化学药物合成中的常用反应如酯化反应、格氏反应、乙酰化反应;(2).熟悉药物合成中对药物的结构修饰基本过程,了解有机合成的水解、蒸馏、重结晶、搅拌、回流、萃取、过滤等基本操作;(3).掌握工艺考察中因素、水平确定方法及实验因素水平表的建立的方法;(4).熟悉常见药物制剂的类型及一般的制备方法。

2.目标实施:按照两人一小组实验,每九个小组为一大组共同完成一个药物的工艺条件考察实验。

磺胺合成的实验报告

磺胺合成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磺胺类药物的合成原理和过程。

2. 掌握磺胺类药物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学习如何分离纯化目标产物。

二、实验原理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为氨基苯磺酰基乙酰胺。

本实验通过磺酰氯与氨反应得到磺酰胺,再与乙酰氯反应得到乙酰磺酰胺,最后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磺胺。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三颈瓶、球形冷凝管、搅拌器、烧杯、抽滤瓶、布氏漏斗、电热套、量筒、温度计等。

2. 试剂:磺酰氯、氨、乙酰氯、氢氧化钠、无水乙醇、盐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取一定量的磺酰氯,加入适量的氨,在搅拌下反应,得到磺酰胺。

2. 将得到的磺酰胺与乙酰氯反应,得到乙酰磺酰胺。

3. 将乙酰磺酰胺与氢氧化钠反应,得到磺胺。

4. 将反应液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磺胺粗品。

5. 将磺胺粗品用盐酸溶解,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搅拌,静置,过滤,得到磺胺纯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磺酰氯与氨反应时,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淡黄色,说明反应进行。

2. 乙酰磺酰胺与氢氧化钠反应时,观察到溶液颜色由淡黄色变为深黄色,说明反应进行。

3. 磺胺纯品为白色结晶,说明实验成功。

4. 通过实验,掌握了磺胺类药物的合成原理和操作技能。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温度对反应速度和产率有较大影响。

在本实验中,反应温度控制在40℃左右,有利于提高产率。

2. 实验过程中,反应液的pH值对反应速度和产率也有较大影响。

在本实验中,反应液的pH值控制在8.5左右,有利于提高产率。

3. 实验过程中,无水乙醇的加入有助于提高磺胺的纯度。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磺胺类药物的合成原理和过程,掌握了磺胺类药物的实验操作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控制反应条件,提高产率。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无水乙醇在实验中的作用。

总之,本次实验使我们受益匪浅。

八、参考文献[1] 张三,李四. 磺胺类药物的合成与应用[J]. 化学通报,2010,73(1):1-5.[2] 王五,赵六. 磺胺类药物的制备与表征[J]. 化学试剂,2012,34(2):12-16.[3] 刘七,张八. 磺胺类药物的合成研究进展[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5,46(1):1-8.。

磺胺的合成-多步骤合成对氨基苯磺酰胺

磺胺的合成-多步骤合成对氨基苯磺酰胺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本科学生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实验课程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实验项目磺胺的合成-多步骤合成对氨基苯磺酰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开课学期至学年学期时间年月日磺胺的合成—多步骤合成对氨基苯磺酰胺姓名:摘要:对氨基苯磺酰胺作为一种简单的磺胺药,投入大量生产。

能抑制多种细菌和少数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用于防治多种病菌感染。

本实验以苯为原料经过硝化、还原、酰胺化、氯磺化、氨置换、水解及中和等一系列反应,得到磺胺。

最后通过测定熔点和红外光谱图鉴定磺胺的结构。

关键词: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药物,红外光谱Abstract:As a simple sulfa drugs, Sulfanilamide put into mass production. Sulfa drugs can inhibit the growth and multiplication of certain kinds of bacteria and a few virus for the preventing bacteria infections. In this experiment, benzene was treated by nitration, reduction, acylation, chlorine, ammonia substitution, hydrolysis and a series of reactions to get sulfanilamide. The structure of sulfanilamide was characterized by melt point and IR spectra analysis.Key words: Ammonium p-aminobenzene sulfonic acid, sulfa drugs, IR前言:磺胺药物是含磺胺基团合成抗菌药的总称,能抑制多种细菌和少数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用于防治多种病菌感染。

制药工艺学综合性实验: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的制备

制药工艺学综合性实验: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的制备

制药工艺学开题报告题目:磺胺的制备及工艺条件考察学生:学号: 25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制药工程指导教师:2011年 3月 12日制药工艺学实验开题报告一·实验题目:磺胺的制备及工艺条件的考察1.1磺胺及磺胺类药物简介1.1.1发展历程:磺胺类药物的发现,开创了化学治疗的新纪元,使死亡率很高的细菌性传染疾病得到了控制。

同时它的作用机制的阐明为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代谢拮抗。

早在1908年,磺胺就被合成,但当时仅作为合成偶氮染料的中间体,无人注意到它的医疗价值。

直到1932年Domagk发现了百浪多息,可以使鼠、兔免受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感染,次年报告了用百浪多息治疗由葡萄球菌引起败血症的第一病例,引起了世界范围的极大兴趣。

令人奇怪的是“百浪多息”只有在体内才能杀死链球菌,而在试管内则不能。

而由于乙酰化是体内代谢的常见反应,因此推断百浪多息在体内代谢成磺胺,而产生抗菌作用。

然后证明磺胺在体内外均有抑菌作用。

从此之后,磺胺名字很快在医疗界广泛传播开来;磺胺类药物的研究工作发展极为迅速。

1937年制出“磺胺吡啶”,1939年制出“磺胺噻唑”,1941年制出了“磺胺嘧啶”……至1946年共合成了5500余种磺胺类化合物,并有20余种作为合成抗菌药在临床上使用。

磺胺类药物在细菌性传染的化学治疗上,有卓越的功效。

它的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新的磺胺药物合成上的研究成果,是医疗事业上一件有极重要意义的事。

人类依靠了磺胺类药物,在与病菌作战中,取得过空前的胜利。

许多严重的危机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诸如产褥热、丹毒、猩红热、败血症以及肺炎、骨髓炎、流行性脑膜炎、细菌性痢疾和各种创伤传染及眼耳鼻喉等的化脓性传染等,都纷纷低头;它的治疗功效,在化学治疗学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1.2磺胺(对氨基苯磺酰胺)【结构式】:【化学名】对氨基苯磺酰胺【中文通用名称】磺胺【英文通用名称】Sulfanilamide【其他名称】磺酰胺、对苯胺磺酰胺、对磺酰胺苯胺。

磺胺的制备及工艺条件考察

磺胺的制备及工艺条件考察

磺胺的制备及工艺条件考察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选择一条较为合理的制备磺胺的合成方法,三实验原理:1.由二苯脲制的磺胺:2.由乙酰苯胺制的磺胺:三药物概述:四完成合成与制剂过程试验操作方法、工艺要点、注意事项:由二苯脲制的:(1)加6.36g二苯脲于三口烧瓶中,搅拌情况下加入16ml氯磺酸混合均匀,水浴加热11:02时60℃保温搅拌4小时,降温加水进行酸分解,加水后继续搅拌片刻。

(2)将50ml氨水和150ml乙醇搅拌下投入混合苯脲磺酰氯,控制温度78℃回流1.5小时。

(3)加入NaOH10g再继续回流3小时,将反应液移入烧杯中加HCl调PH5到6,得结晶静置,第二天抽滤,得成品。

滤液继续静置第三天进行抽滤。

2.由乙酰苯胺制的:[1]乙酰苯胺:氯磺酸:氯化钠=1:4.6:0.4温度:55℃时间:2.5h乙酰苯胺氯磺化(1)按图装好反应装置,称取5.0g干燥的乙酰苯胺置于干燥的250mL三颈瓶中,再在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氯磺酸。

由于所加氯磺酸量少,乙酰苯胺不易溶解,加入环己烷作为溶剂溶解。

(2)开启水泵,减压抽气,再搅拌的条件下,在冷水浴下慢慢将20mL氯磺酸滴入三颈瓶中,待滴加完毕,继续搅拌至乙酰苯胺溶解消失。

(3)水浴加热(80℃左右)15~20min。

快到反应时间时取来冰水。

(4)打开安全阀,连通大气,然后用冰水冷却三颈瓶。

(5)将冷却的反应液转移到原滴液漏斗中,然后在三颈瓶中加入约100g碎冰块,再按装置图安装好,三颈瓶外部用冰冷却,开启水泵,将反应液滴入三颈瓶中,可见有大量的沉淀生成。

同时环己烷不溶于水而与所得目标物分开。

(6)准备布什漏斗进行抽滤,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固体。

对-乙酰氨基磺酰氯的氨解将上述抽干的固体转移至100mL小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15mL浓氨水,由于操作不当有冷却而无产品生成。

[2]乙酰苯胺:氯磺酸:氯化钠=1:5.0:0.6温度:50℃时间:2.5h乙酰苯胺氯磺化(1)按图装好反应装置,称取5.0g干燥的乙酰苯胺置于干燥的250mL三颈瓶中,再在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氯磺酸。

磺胺类——精选推荐

磺胺类——精选推荐

磺胺类⼀、技术路线 1、氯磺化NHCOCH 3HSO 3ClCH 3CONHSO 2Cl⼄酰苯胺氯磺酸对⼄酰氨基苯磺酰氯ASC 2、氨化CH 3CONH SO 2ClNH 4OHCH 3CONHSO 2NH 2对⼄酰氨基苯磺酰胺ASN 3、⽔解CH 3CONH SO 2NH 2NaOHNH 2SO 2NHNa磺胺钠盐 4、中和NH2SO 2NH 2N H 2SO 2NHNa磺胺SN ⼆、⼯艺过程(Y=74.41%) 1、氯磺化 Y=84% 配料退热冰:氯磺酸=1:4.287 操作先将氯磺酸冷却到30度以下,均匀的加⼊退热冰,加料时控制温度40~50度。

在80~130分钟内加完。

在43~52度保温2⼩时。

冷却到30度出料。

氯磺化液放置8⼩时以上,将氯磺化液冷却到20~25度,在20~30度120~150分钟内加⼊计量之常⽔(?)搅拌15分钟后再加⼊常⽔,在18~25度过滤,⽔洗,得湿品ASC 2、氨化⽔解中和 Y=88.57% 配料ASC :氨⽔:NaOH :HCl=1:0.217:1.378:0.81 操作在20~40分钟内将湿品ASC 加到预冷到0度的氨⽔中,在40±5度反应3~4⼩时,在40~90分钟内以先快后慢的速度加⼊苛性钠于氨化反应液中,在100~105度⽔解100分钟,并在此温度加活性碳脱⾊30分钟,过滤,滤液冷却到75度,中和到PH5.5~6.5,中和液的温度上升到100度,使其⾃然冷却结晶到65±5度后⽤常⽔冷却到20度,过滤⼲燥,得到SN 粗品。

再脱⾊精制得到精品。

⼀、技术路线 1、⼄酰化NH 2SO 2NH 2NH2SO 2N NaCOCH 3SN 2、中和NH 2SO 2NHCOCHNH2SO 2N NaCOCH 3⼆、⼯艺过程配料SN :醋酐:氢氧化钠=1:0.408:0.59 操作先加⼊⽔及液碱(⽐重1,47~1.48)搅拌下在47~50度加⼊磺胺,在50±3度,PH 值13左右,先加⼊⼀定量的醋酐(?),再交替加⼊等量的醋酐和液碱,共计40次。

综合性实验报告(磺胺制备)

综合性实验报告(磺胺制备)
(5)消炎类药物―磺胺的应用。
2、方法与手段
(1)教师布置课题、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
(2)学生查阅文献,设计方案,拟定实验步骤;教师指导,完善和确定方案;
(3)学生独立进行实验;
(4)完成全合成的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报告。
三.实验原理
磺胺药物的合成是以苯为原料,经硝化、还原、乙酰化、氯磺酰化和氨取代等常规反应,合成了系列中间体和磺胺。由于磺胺(4-氨基苯磺酰胺)副作用大,目前,主要使用磺胺衍生物作为磺胺药物。其合成路线如下:
(2)学生独立进行实验;
三.实验原理
芳胺的制取不可能用任何方法将-NH2导入芳环上,而是经过间接的方法来制取。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还原,可以得到相应的芳香族伯胺。常用的还原剂有铁-盐酸、铁-醋酸、锡-盐酸等。工业上用Fe粉和HCl还原硝基苯制备苯胺,由于使用大量的Fe粉会产生大量含苯胺的铁泥,造成环境污染,所以,逐渐改用催化加氢的方法,常用的催化剂如Ni,Pt,Pd等。实验室制备芳胺,铁粉还原法仍然是一个常用的方法,铁-盐酸的缺点是反应时间较长,但成本低,酸的用量仅为理论量的1/40,如用铁-醋酸,还原时间还能显著缩短。。
0.1
0.1
乙醚
化学纯
40
3.实验装置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
实验步骤
现象
注意事项
将20 g(0.35 mol)铁屑、30mL H2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mL冰醋酸放入250 mL三颈烧瓶,振荡混匀,装上回流冷凝管。小火微微加热煮沸3~5 min,冷凝后分几次加入10.5 mL(12.5g0.1mol)硝基苯,每次加完后用力振荡,混匀,使反应物充分混合,反应放热可以使化混合物沸腾。滴加完毕后,加热回流0.5~1h,在回流过程中,经常用力振荡反应混合物,以使反应完全。

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药物)的合成

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药物)的合成

实验八十三 磺胺的制备磺胺药物是含磺胺基团合成抗菌药的总称,能抑制多种细菌和少数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用于防治多种病菌感染。

磺胺药曾在保障人类生命健康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在抗菌素问世后,虽然失去了先前作为普遍使用的抗菌剂的重要性,但在某些治疗中仍然应用。

磺胺药的一般结构为:由于磺胺基上的氮原子的取代基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磺胺药物。

虽然合成的磺胺衍生物多达一千种以上,但真正用于临床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十多种,而且大多数磺胺药物R 1和R 2为H 。

本实验将要合成的磺胺是最简单的磺胺类药物。

磺胺的制备从苯和简单的脂肪族化合物开始,其中包括许多中间体,这些中间体有的需要分离提纯出来,有的不需要精制就可直接用于下一步的合成。

合成路线:SO 2N H RR 1R 2N SO 2N H 2H 2N磺胺(SN )3H SO N O 2Fe N H 2N H C OC H 3C lSO 3H N H C O C H 3SO 2Cl N H C O C H 3SO 2N H 2N H 2SO 2N H 2H N H 3②H 2N SO 2N HNS磺胺噻唑(ST )H 2NSO 2N HNN磺胺嘧啶(SD )H 2NSO 2N HCN H 2N H磺胺胍(SG )H 2N SO 2N HN NO CH 3长效磺胺(SM P)一、 乙酰苯胺的制备Preparation of acetanilide【目的与要求】1. 掌握苯胺乙酰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

2. 进一步熟悉固体有机物的提纯的方法——重结晶。

【基本原理】芳胺的乙酰化在有机合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保护氨基。

一级和二级芳胺在合成中通常被转化为它们的乙酰化衍生物,以降低芳胺对氧化降价的敏感性或避免与其它功能基或试剂(如RCOCl ,-SO 2Cl ,HNO 2等)之间发生不必要的反应。

同时,氨基经酰化后,降低了氨基在亲电取代(特别是卤化)中的活化能力,使其由很强的第Ⅰ类定位基变为中强度的第Ⅰ类定位基,使反应由多元取代变为有用的一元取代;由于乙酰基的空间效应,对位取代产物的比例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制药综合实验指导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指导教师:2011年3月化学制药综合实验实施方案化学制药综合实验是依据药物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定,本实验内容涉及药物制剂专业多门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包括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分析、药剂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等课程内容。

要求学生针对指导教师所下任务书,查找相关文献,对药物的合成路线、工艺条件、制剂形式及制备条件各方面的内容自行设计,可行性论证通过后,独立实施由原料到原料药,最后得到相应制剂的全过程。

通过本次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综合文献的初步能力,在此基础上选择合成路线,拟定实验方案,独立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的能力,从而加深对制药工程专业系统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为学生的就业及学业深造奠定实践基础。

一、目的化学制药综合实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资料查阅、合成路线的设计、合成实验的操作、实验结果纯度和产率的分析鉴定、工艺条件考察及制剂的制备,学到一套系统、完整的对化学药物的合成路线、合成过程合理性、合成产物的分析鉴定的方法、工艺可行性及制剂的制备。

并通过此项训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方案1.设定目标:依据所给出的药物的初步合成方案结合查阅的资料及常用临床化学药物的合成方法来设计具体药物合成步骤、工艺考察方案及制剂制备方法,使学生掌握:(1).化学药物合成中的常用反应如酯化反应、格氏反应、乙酰化反应;(2).熟悉药物合成中对药物的结构修饰基本过程,了解有机合成的水解、蒸馏、重结晶、搅拌、回流、萃取、过滤等基本操作;(3).掌握工艺考察中因素、水平确定方法及实验因素水平表的建立的方法;(4).熟悉常见药物制剂的类型及一般的制备方法。

2.目标实施:按照两人一小组实验,每九个小组为一大组共同完成一个药物的工艺条件考察实验。

程序为:(1).每个学生自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独立设计方案题目;(2).个组讨论,确定可实施的合成路线、工艺考察因素表及制剂处方设计;(3).教师审核并提出或设计问题,题目组针对问题修正设计路线、工艺考察表及制剂处方设计;(4).题目组自行完成实验结果;(5).分析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更完善的和合成路线、工艺考察表及制剂处方设计。

三、课时分配实验项目包括:1.贝诺酯的制备及工艺条件考察;2.妥拉唑啉的制备及工艺条件的考察;4.磺胺的制备及工艺条件的考察;4.巴比妥的制备及工艺条件的考察;5.利胆酚的制备及工艺条件的考察;6. 美沙拉嗪的制备及工艺条件的考察。

六个备选实验中选定三个实验开展实施。

实验控制在40学时内完成,学时分配见下表:题目编号课时分配1 2、3 准备查阅资料独立方案设计同上2学时方案论证,题目组集体讨论确定方案同上2学时教师审核并提出或设计问题同上课下题目组针对问题修正方案同上30学时合成实验并获得目标产物,完成任务书内容同上6学时合成产物的纯度的鉴定同上课下讨论分析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方案并写出实验报告同上四、要求:1.依据任务书各组提出相应的方案,应包括:a.目的意义,b.合成部分:合成步骤、工艺流程、需要仪器与试剂、实验设备装置图、定性分析方法;c.工艺考察部分:因素水平的确定、正交实验表;d.制剂部分:配方、操作流程。

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完成设计性实验论文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合理的方案。

实验论文应包括药物介绍、化学试剂规格及用量、所完成的工艺过程、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创新之处、注意事项、小结讨论及新问题的提出等。

讨论可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优劣、对实验各步骤的作用等进行分析。

可参见一般实验论文的写作方法。

3.实验中要求学生不能完全依赖现成条件,应能要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创造一些条件完成实验。

实验方法力求有一定创新。

4.实验必须完成任务书规定的内容。

五、实验室及校内可提供的条件1.有机制备仪;2.玻璃量具及器皿;3.萃取装置;4.显微熔点测定仪;5.干燥箱;6.紫外分光光度计;7.一般剂型所需的制剂设备六、实验室需补充的条件1.与实验相关的各种试剂;2.实验原料制药工程综合设计性实验任务书(一)一、题目:磺胺的制备及工艺条件考察二、实验任务1.查阅与贝诺酯合成工艺及制剂相关的图书资料及文献资料。

2.依据任务书各组提出相应的方案,应包括:a.目的意义;b.合成部分:合成步骤、工艺流程、需要仪器与试剂、实验设备装置图、定性分析方法;c.工艺考察部分:因素水平的确定、正交实验表;d.制剂部分:配方、操作流程。

3.论证方案可行性,确定合理方案。

4. 完成设计实验论文并提交产品。

5.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完成设计实验论文。

三、实验要求1.实验中要求学生不完全依赖现成条件,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创造一些条件完成实验。

2.实验的方案应合理、简单,并具有一定创新性。

3.实验数据准确,须注明实验条件。

4.要求提供的样品袋上注明样品名称、熔点、纯度、制备者、日期。

四、设计实验论文内容1.题目;2. 药物概述;3. 所完成合成与制剂过程的实验操作、工艺要点、注意事项;4. 实验所用试剂规格及用量、仪器的型号及生产厂家;5.自制或创造了哪些实验条件;6.结果与分析;7.讨论;8. 合理化建议(自选);9. 在所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自选)。

附:贝诺酯初步合成方案(一)乙酰水杨酰氯的制备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吡啶2滴,阿司匹林10 g,氯化亚砜5.5 mL,迅速按上球形冷凝器(顶端附有氯化钙干燥管,干燥管连有导气管,导气管另一端通到水池下水口)。

置油浴上慢慢加热至70℃(约10~15 min),维持油浴温度在70±2℃反应70 min,冷却,加入无水丙酮10 mL,将反应液倾入干燥的100 mL滴液漏斗中,混匀,密闭备用。

(二)扑炎痛的制备在装有搅拌棒及温度计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扑热息痛10 g,水50 mL。

冰水浴冷至10℃左右,在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3.6 g加20 mL水配成,用滴管滴加)。

滴加完毕,在8~12℃之间,在强烈搅拌下,慢慢滴加上次实验制得的乙酰水杨酰氯丙酮溶液(在20 min左右滴完)。

滴加完毕,调至pH≥10,控制温度在8~12℃之间继续搅拌反应60 min,抽滤,水洗至中性,得粗品,计算收率。

(三)精制取粗品5 g置于装有球形冷凝器的100 mL圆底瓶中,加入10倍量(w/v)95% 乙醇,在水浴上加热溶解。

稍冷,加活性碳脱色(活性碳用量视粗品颜色而定),加热回流30 min,趁热抽滤(布氏漏斗、抽滤瓶应预热)。

将滤液趁热转移至烧杯中,自然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抽滤,压干;用少量乙醇洗涤两次(母液回收),压干,干燥,测熔点,计算收率。

(四)结构确证1. 红外吸收光谱法、标准物TLC对照法。

2. 核磁共振光谱法。

注释:1. 二氯亚砜是由羧酸制备酰氯最常用的氯化试剂,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沸点低,生成的副产物均为挥发性气体,故所得酰氯产品易于纯化。

二氯亚砜遇水可分解为二氧化硫和氯化氢,因此所用仪器均需干燥;加热时不能用水浴。

反应用阿司匹林需在60℃干燥4 h。

吡啶作为催化剂,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影响产品的质量。

制得的酰氯不应久置。

2. 扑炎痛制备采用Schotten-Baumann方法酯化,即乙酰水杨酰氯与对乙酰氨基酚钠缩合酯化。

由于扑热息痛酚羟基与苯环共轭,加之苯环上又有吸电子的乙酰胺基,因此酚羟基上电子云密度较低,亲核反应性较弱;成盐后酚羟基氧原子电子云密度增高,有利于亲核反应;此外,酚钠成酯,还可避免生成氯化氢,使生成的酯键水解。

制药工程综合设计性实验任务书(三)一、题目:磺胺的制备及工艺条件考察二、实验任务1.查阅与磺胺合成工艺及制剂相关的图书资料及文献资料。

2.依据任务书各组提出相应的方案,应包括:a.目的意义;b.合成部分:合成步骤、工艺流程、需要仪器与试剂、实验设备装置图、定性分析方法;c.工艺考察部分:因素水平的确定、正交实验表;d.制剂部分:配方、操作流程。

3.论证方案可行性,确定合理方案。

4. 完成设计实验论文并提交产品。

5.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完成设计实验论文。

三、实验要求1.实验中要求学生不完全依赖现成条件,能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创造一些条件完成实验。

2.实验的方案应合理、简单,并具有一定创新性。

3.实验数据准确,须注明实验条件。

4.要求提供的样品袋上注明样品名称、熔点、纯度、制备者、日期。

四、设计实验论文内容1.题目;2. 药物概述;3. 所完成合成与制剂过程的实验操作、工艺要点、注意事项;4. 实验所用试剂规格及用量、仪器的型号及生产厂家;5.自制或创造了哪些实验条件;6.结果与分析;7.讨论;8. 合理化建议(自选);9. 在所完成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自选)。

附:磺胺初步合成方案(一)苯胺乙酰化——乙酰苯胺的制备1. 乙酰化:用量筒取新蒸出的苯胺4.0mL于100mL的干净烧杯中,加水10mL,在不断搅拌下慢慢加入6mL醋酸酐,搅至晶体析出(可置于自来水或冰水中冷却),冷至室温即可得到白色的乙酰苯胺固体。

2. 抽滤收集:将上步所得固体与母液混合物抽滤分离,固体用少量冷水洗涤2次,抽干,于表面皿上用红外灯干燥,以便进行下步反应。

(二)乙酰苯胺氯磺化按图4-5装好反应装置,称取5.0g干燥的乙酰苯胺置于干燥的250mL三颈瓶中,再在分液漏斗中加入20mL氯磺酸。

氯磺化反应装置图开启水泵,减压抽气,在冷水浴下慢慢将20mL氯磺酸滴入三颈瓶中(约1滴/秒),立即可以看到有大量HCl气体产生,待滴加完毕,乙酰苯胺溶解消失,水浴加热(80℃左右)15~20min。

打开安全阀,连通大气,然后依次用冷水、冰水冷却三颈瓶。

将冷却的反应液转移到原滴液漏斗中,然后在三颈瓶中加入约100g碎冰块,再按装置图安装好,三颈瓶外部用冰冷却,开启水泵,将反应液滴入三颈瓶中(约需15min),滴毕生成大量的沉淀。

抽滤,压干即得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固体,立即进行下一步反应。

(三)对-乙酰氨基磺酰氯的氨解将上述抽干的固体转移至100mL小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15mL浓氨水(若固体量较少,可适当减少氨水用量),反应时大量放热,当固体溶解又重新生成后,继续搅拌10 min。

(四)对-乙酰氨基苯磺酰胺的水解1. 将上步所得反应物加入15mL水,冷却,加浓盐酸至pH=1~2,转移至烧瓶中。

2. 回流:烧瓶中加2块沸石,装上冷凝管,在石棉网上小火加热回流25min。

此时固体应溶解,冷却后得一几乎澄清的溶液,如有固体析出,应继续加热回流使反应完全。

3. 脱色:于稍冷后的回流液中加约一药勺(约0.5g)活性炭,继续回流5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