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研究
河北居民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河北居民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河北居民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1. 引言2. 消费领域根据数据统计和调研结果,河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食品和饮料:河北省居民在食品和饮料方面的消费占据了消费结构的相当大比重。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对于饮食品质的要求也增加了。
居住和房屋装修:随着河北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居住和房屋装修方面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
交通和通信:由于河北省的地理位置,交通和通信领域的消费支出也相当重要。
居民在交通和通信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相应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教育和文化娱乐:河北省的居民对于教育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个人素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医疗保健:随着河北省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保健领域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人们对于体检、医疗保健以及药品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3. 消费结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河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日常生活消费占比下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相对减少,日常生活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文化娱乐消费占比增加:随着人们对于个人素质和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娱乐消费的占比也在不断增加。
人们愿意在文化娱乐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
教育和医疗保健消费占比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教育和医疗保健消费也在不断增加。
人们会愿意在教育和医疗保健方面进行更多的支出。
4. 结论通过对河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发生变化。
食品和饮料、居住与房屋装修、交通与通信、教育和文化娱乐以及医疗保健是河北省居民消费结构的主要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娱乐消费和教育、医疗保健消费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一、引言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城镇居民在生活、教育、医疗、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分布情况。
通过分析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可以了解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习惯,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相关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二、消费结构细分析2·1 食品消费食品消费是城镇居民消费的基础,包括日常食品和各种食品饮料。
通过分析食品消费的结构,可以了解城镇居民的饮食习惯、消费品质以及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2·2 住房消费住房消费是城镇居民生活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住房消费可包括购房、租房、装修、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支出。
通过分析住房消费的结构,可以了解城镇居民对不同住房形式的需求以及对住房质量和社区环境的关注程度。
2·3 交通通信消费交通通信消费是指城镇居民在交通出行和通信设备、服务方面的支出。
交通消费主要包括公共交通费用、私家车相关支出等。
通信消费主要包括方式费、宽带费等。
通过分析交通通信消费的结构,可以了解城镇居民出行方式、通信设备使用情况、对交通和通信服务的需求程度。
2·4 教育消费教育消费是指城镇居民在教育领域的支出,包括学费、教育培训费用等。
通过分析教育消费的结构,可以了解城镇居民对教育的投资意愿和倾向,以及对不同教育阶段和形式的需求程度。
2·5 医疗保健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是指城镇居民在医疗和保健方面的支出,包括医疗费用、药品费用、保健品费用等。
通过分析医疗保健消费的结构,可以了解城镇居民对医疗服务和保健品的需求程度,以及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
2·6 娱乐消费娱乐消费是指城镇居民在休闲娱乐方面的支出,包括电影、旅游、运动、文化活动等。
通过分析娱乐消费的结构,可以了解城镇居民的休闲娱乐方式、消费偏好以及对文化体验的重视程度。
三、相关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城镇居民消费调查问卷:包含用于收集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信息的调查问卷。
2·数据统计表格:包含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表格。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实证分析论文报告: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实证分析目录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二、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现状1. 总体情况2. 消费结构组成分析三、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特征1. 消费者需求特点2. 消费支持与消费延迟四、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问题1. 个人消费结构问题2. 系统性消费结构问题五、政策建议1. 加强信息公开和政策引导2. 推进消费结构升级六、案例分析1. 汽车消费案例分析2. 教育消费案例分析3. 健康保健消费案例分析4. 旅游消费案例分析5. 电子产品消费案例分析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扩大,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逐渐提高,消费结构也朝着多元化和高端化方向发展。
消费结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现状1. 总体情况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发展,从单一的物质消费向多元化的消费结构转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0,785元,主要消费领域为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等。
2. 消费结构组成分析(1)衣着消费:城镇居民的衣着消费支出逐年变化不大,占比维持在6%-7%之间。
其中儿童装成为了新的消费增长点,而成年人的服装消费则呈现出稳定和下降态势。
(2)居住消费:占比最高的居住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约为27.1%,并且消费水平逐年提升。
房屋交易和租赁成为主要形式,同时高端豪宅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3)医疗保健消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占比约为6.3%,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对养老和医疗保健的需求也不断增长。
口腔、美容等领域的医疗服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需求。
(4)交通通讯消费:城镇居民的交通通讯消费占比约为11.9%,由于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舒适、便捷的出行方式和快捷便利的通信方式容易获得大众青睐,数字化的过程让人们更加爱好消费。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新恩格尔系数模型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新恩格尔系数模型分析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支出在不同用途上的分配情况,包括食品、衣着、住房、教育、医疗、交通、通讯、娱乐等。
本文将从新恩格尔系数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趋势。
一、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0468元。
其中,住房和家庭设备支出最高,占比达到28.8%;其次是餐饮支出,占比为24.0%;教育、文化和娱乐支出占比为11.5%;交通和通信支出占比为10.1%;服装和鞋帽支出占比为9.9%;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为6.1%;居家生活用品和服务支出占比为5.5%。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逐渐向中高端转型。
与此同时,人们对健康和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也在增加。
二、新恩格尔系数模型新恩格尔系数是指衡量家庭收入用于购买食品的比例在减少的情况下,其余支出的变化情况。
传统的恩格尔系数只考虑了食品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而新恩格尔系数则将非食品消费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纳入了考虑范围内,更能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新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1 - 食品支出占比) ÷ ( 1 - 总消费支出占比 )× 100%新恩格尔系数的数值越小,表示食品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越低,反之则越高。
三、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分析以上海市为例,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2198元。
其中,食品支出占比为29.1%,非食品支出占比为70.9%。
根据新恩格尔系数的计算公式:可知,上海市的新恩格尔系数为28.3%,低于传统恩格尔系数的30%以上,表明上海市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经比较多样化,食品支出占比已经相对较低。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正在逐渐向中高端转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生活品质,而新恩格尔系数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更能反映出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
(完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完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收⼊的不断提⾼,⼈们的消费⽔平也在显著地提⾼。
因此⼈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投放在了“消费结构”的优化上。
消费结构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研究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际因素,本⽂通过⽐较分析2012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相关数据,在充分运⽤Excel软件和SPSS软件的前提下。
运⽤描述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具体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计量分析(具体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三种分析⽅法,⼒求在以2012年全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实际数据为前提的条件下,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具体情况,同时探讨我国各区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以期能为各地⽅政府的消费结构的优化提供⼀定的参考价值与依据,为当地的经济的发展提出更加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引⾔“消费”是⼈类⽣活中的主要且必须的活动,任何⼈在任何时候都离不开消费。
简⽽⾔之:⼈类的⼀切经济⾏为都是围绕着消费⽽进⾏的。
因为⽣产的⽬的是为了满⾜消费;扩⼤消费市场是资本增值的前提;企业之间的各类资源的竞争,最终都表现为消费市场份额的竞争。
因⽽,当今社会,每个⼈都在努⼒学习和⼯作以期能够获得更⾼的个⼈收⼊,深究其⽬的也是为了提⾼个⼈的消费⽔平。
所以说“消费”已成为当下最炙⼿可热的经济词汇。
经济的发展是为了满⾜⼈类不断扩⼤的经济需求,⽽各国经济发展是以提⾼整体国民的福利⽔平为⽬的,主要就是提⾼国民当前乃⾄未来的消费⽔平。
所以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正常运⾏,有赖于国民整体的消费状况,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是前提,同时消费结构的优化则是提⾼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经济⼿段。
消费结构1(consumption structure)具体是在⼀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例关系。
案例四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主成分分析

案例四 我省各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因子分析表1列出了1999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港、澳、台不在其中)的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八个主要变量数据。
这八个变量是1x :食品 5x :交通和通讯 2x :衣着6x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3x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7x :居住4x :医疗保健8x :杂项商品和服务表1消费性支出数据单位:元资料来源:2000年《中国统计年鉴》我们希望对上述八个指标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
从128,,,x x x 的样本相关阵ˆR 出发进行主成分分析,SAS 软件的输出结果如输出1所示。
输出1 对全国31个地区消费性支出的主成分分析从输出1可以看出,前两个和前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80.6%和87.8%,第一主成分1ˆy 在所有变量(除在*2x 上的载荷稍偏小外)上都有近似相等的正载荷,反映了综合消费性支出的水平,因此第一主成分可称为综合消费性支出成分。
第二主成分2ˆy 在变量*2x 上有很高的正载荷,在变量*4x 上有中等的正载荷,而在其余变量上有负载荷或很小的正载荷。
可以认为这个主成分度量了受地区气候影响的消费性支出(主要是衣着2x ,其次是医疗保健4x ①)在所有消费性支出中占的比重(也可理解为一种消费倾向),第二主成分可称为消费倾向成分。
第三主成分很难给出明显的解释,因此我们只取前面两个主成分。
表2和表3是把31个地区分别按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得分从小到大重新排序后的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第一主成分得分普遍较高,中部地区一般,而西部地区则普遍较低。
从表3可见,北方地区的第二主成分得分普遍较高,而南方地区则普遍较低,这是由于北方地区气候寒冷,用于衣着、医疗保健等消费的比重相对较高,而南方地区则相反。
这也进一步支持了上述对第二主成分的解释。
图1是关于第一和第二主成分得分的散点图,该图等价于各变量经标准化后的八维数据点群在具有最大投影点群分散程度的二维平面上的投影。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新恩格尔系数模型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新恩格尔系数模型分析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中各项支出的构成及其比重,它反映了居民的消费习惯、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
而新恩格尔系数是一种衡量消费支出与收入关系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出居民消费的结构性变化和生活品质的提高。
二、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在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中,主要包括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用品及服务等几个方面。
食品、衣着和居住三大类消费支出一直占据着消费结构的重要位置。
而随着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文化娱乐和其他用品及服务等消费支出也在逐渐增加。
在食品方面,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以及城镇居民收入增加,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品质化。
在衣着方面,消费者对服装品质和款式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端品牌的服装、鞋帽、箱包等商品也得到了更多的市场。
在居住方面,城镇居民购房、装修、家具、家电等消费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城镇居民对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消费支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普及,人们对通讯设备、上网费用等的消费支出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随着教育和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城镇居民对于娱乐、旅游、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消费支出也在逐年增加。
三、新恩格尔系数模型分析新恩格尔系数是指用来衡量不同收入水平下的不同群体对食品支出的需求程度的一种指标,它可以反映出消费支出的结构性变化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般来说,新恩格尔系数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这是由于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在消费结构中对食品支出的比重逐渐减小,而其他非食品支出的比重则逐渐增加。
在中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中,新恩格尔系数逐年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也反映了中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当新恩格尔系数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意味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消费结构已经呈现出较大的多样化和非食品化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变化分析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分析三、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四、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矛盾分析五、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加速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变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随着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居民的收入渠道也越来越多元化。
从2010年至201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2816元增长到40621元,年均增长率为7.5%。
其中,工资性收入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但其比重逐渐减少,房地产租金收入和股权投资收入等非工资性收入占比逐渐提高,这也标志着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不断优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分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收入结构变化紧密相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意识不断提高,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消费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城镇居民的食品支出和住房支出两个方面始终占据着消费支出的主要份额。
同时,文化娱乐、旅游、教育支出等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逐年提高,这标志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从以生活必需品为主转变为多元化和高品质消费。
三、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对比分析通过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结构呈现出一定的矛盾。
从收入结构来看,居民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大多数仍然依靠工资性收入;从消费结构角度来看,消费品质不断提高并多样化,尤其是高端、质量优良的消费品消费逐年增长。
可以预见,收入与消费结构之间的不平衡状况可能会增加未来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四、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矛盾分析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论文论文题目: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研究学号:姓名:学科专业:指导教师: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研究一、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涨,,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最大的当属交通通信,住房、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的支出。
其中被称为“三高”的教育、医疗、住房支出占居民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不断扩大,导致居民用于其他方面的消费受到一定抑制。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以及各项交通通信技术的进步,城镇居民的消费重点已从基本生活消费品转向了以住、行为代表的新型消费领域,而交通通信费用的增长速度尤为突出!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电子通讯、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己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之一。
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
近年来,很多学者在分别对教育、住房、医疗对消费的挤出方面做出了深入的研究。
李培林指出,今年国家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大,但是全国居住价格水平仍然上涨5.6%,远远高于通货膨胀率;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长也几倍于收入的平均增长;百姓对医疗领域向盈利方面的转化开始强烈不满。
教育、医疗和住房三方面支出的过快增长,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
在本文站在前人的基础上,引用计量的方法,将三者综合起来对消费的挤出效应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交通通信的消费增长速度,并不亚于其他三者,因而本文将交通通信引入该项目的实证研究分析。
二、理论综述消费的挤出效应,就是指在消费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某项消费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其他消费支出下降。
居民的家庭消费结构是指居民用于消费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住房消费支出、子女教育消费支出、家庭人口医疗消费支出、日常生活用品消费支出、旅游娱乐消费支出、交通消费支出,等等。
住户调查资料显示,在八大类消费支出中,城乡居民用于教育、医疗、住房,交通通信等项目的支出增长很快,而用于衣着、家庭设备、杂项商品等轻纺工业品的支出大幅度下降。
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教育、住房、医疗和交通通信等费用支出过高,挤占了居民对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
在这里,为研究方便,把中国当前的消费结构分为住房消费支出,医疗消费支出,教育消费支出,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和其他消费支出五大部分。
由于我国消费结构的快速转变,随着住房,医疗,教育,交通通信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的提高,会大大增加居民在这些商品或服务上的消费费用,而在短时期内,居民的收人水平相对不变,这必然迫使居民减少对这三种商品或服务以外的商品或服务的消费。
在这里提取1991年和2006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数据简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急剧转型。
其食品消费显著下降,由原来91年全部消费比例的53.82%下降到06年的35.78。
而医疗,教育,居住,交通通信所占的比例显著上升,其中交通通信上升的比例最为迅速,因而将其列入消费的挤出效应研究。
三、模型设定研究教育,医疗,住房和交通通信对其他消费的挤出效应的关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影响因素的分析首先,高速增长的教育消费。
主要表现在居民教育支出猛增,教育占消费支出的比重迅速扩大;各种择校费、赞助费早已司空见惯;不合理收费屡禁不止,“高价教育”越来越高;教育费用与居民承受能力矛盾突出。
其次,高价住房。
城镇居民在住房消费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断增大,居住质量、居住条件改善在居民提高生活消费水平的目标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
目前住房正逐步向楼层更高和面积更大的防线发展,少数富裕户的住房已向别墅式发展。
由于预期房地产价格将会继续大幅上升,许多家庭抑制其他消费,以积攒首付款和支付月供款。
过高的首付款和月供支出明显挤出了工薪阶层的消费需求,绝大多数购房者纷纷削减了其他消费。
因此,住房价格居高不下,已成为挤占我国城镇居民其他消费的重要原因。
再次,高价的医疗费用。
这个主要表现按在医疗乱收费问题屡禁不止;药价仍居高不下;医疗收费超过多数市民的承受能力;不少城镇居民无医疗保障。
因而,高医疗也是对居民其他消费的一种挤出效应。
最后,交通通信费用的急速增长。
在交通通讯消费支出中,包括固定电话费、移动电话费和上网费在内的通讯费用开支比例迅速上升。
随着交通通讯设施的快速发展和交通、通讯工具的大幅降价,我国城镇居民交通、通讯费用支出呈现增加态势。
这表明交通、通讯消费快速增长已成为今年居民生活消费的热点,它的增长使人们与外界的交流更加密切、方便、及时。
(2)数据的选择由于本篇考察的目的是研究“三高”与交通通讯的消费支出增长对其他项目消费的挤出效应。
考虑到截面数据不能很好地反应近些年消费增长的变化以及结构消费的转型情况,本项目采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的。
考虑到时间采集的困难,本项目选择的数据为1995年到200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
四、数据的搜集由于数据采集的困难,本文搜集了1995年到2006年的数据如下表(资料来源: 1996年-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Y为1995年-2006年城镇居民总平均消费支出X1,X2,X3,X4分别为各年的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居住的消费支出情况。
五、模型的估计与调整由于本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交通通信对消费支出假设进行实证分析,所以先将Y对交通通信X1进行回归,判断是否有设定误差。
Y = 2941.846 + 5.022581X1 + ese=(59.08170) (0.095596)t=(49.79285) (52.53952R 2=0.996390 DW=0.783173 F=2760.402由DW的统计量表明,存在正的自相关,对n=12,k=1,5%的德宾—沃森d统计量的临界值为d L=0.971,d U=1.331,DW<d L,表明存在显著的遗漏变量,校正如下。
1,总消费支出对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居住的回归于是将X1—X4均列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将方程式设定为: Y = C + C1X1 + C2X2 + C3X3 + C4X4 +UEviews 的最小二乘计算结果见下表。
由图表看出,可决系数非常高,而X2,X3的t值不显著,可以推测出现该模型出现了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对所有变量进行相关性检测,得到下图:证明的确出现了严重的相关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来解决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先对变量逐个进行回归,可得X1的可决系数最大,于是,在保留交通通信X1变量的情况下,依次加入其他变量,同时,在保持t值显著的情况下,可决系数均有所提高,其中加入X4的可决系数最大,将其保留。
而加入的其他变量,虽然可决系数有所提高,但是其相应的t值却不显著。
因此得到回归如下图可以看出,可决系数很高, t值也很显著。
这也证实了作者先前的假设,说明交通通信在居民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
于是得出如下回归模型:Y = 2507.419 + 3.832738X1 + 1.938726X4 - --(1)t =(18.34452) (10.56200) (3.336903)R2=0.998387 F=2784.591 DW=1.174749说明居民消费支出受交通通信和住房的影响。
2,异方差因为有交叉项,所以有5个变量在此处用white检验,得出n*R^2=8.618768,查自由在a=0.05下,查x^2卡方分布表,得出x(5)=11.0705> n*R^2 ,不能拒绝原假设,说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
3,自相关检验:由回归模型(1)可知 DW=1.174749.对样本量为12,两个解释变量的模型,5%显著水平,查DW统计表课知,DL=0.812,DU=1.579 .可以看出该模型不存在自相关。
4,协整检验由于所用数据为时间序列数据,需要检验其平稳性,并用EG两步法考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对序列Y,X1,X4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如下图:-------- D(Y,1)-------- D(X1,1)-------- D(X4,1)从回归的结果看。
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观察单位根检验的Mackinnon临界值与相应的t统计量化,可以看到Y,X1,X4的t统计值均大于各自相应的相应根临界值,所以Y,X1,X4均为非平稳序列。
协整检验:分别对Y,X1,X4进行一阶差分,二阶差分检验。
可知3个序列在一阶差分时仍然都存在单位根。
二阶差分如下图所示:-------- D(Y,2)------- D(X1,2)------- D(X4,2)观察各自的t检验统计值,Y,X1,X4在5%,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能通过检验,而在1%的显著水平下接近通过,我们观测各自所对应的P值,P值很小,均在0.01左右。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Y,X1,X4均为带截距项的二阶单整,于是进行协整检验。
------- D(e,2)由上图可以看到,序列e无单位根,序列Y与X1,X4协整。
所以,本研究模型估计的最终结果为Y = 2507.419 + 3.832738X1 + 1.938726X4 - --(1)t =(18.34452) (10.56200) (3.336903)R2=0.998387 F=2784.591 DW=1.174749六、结论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投资和出口,要想在“十一五”期间使中国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必须发挥消费的作用。
从以上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在住房、教育,YI医疗价格的不断高涨已经产生了严重负面效应,抑制了居民总体消费水平。
当前居民消费剩余不足的主要原因房价虚高和育费用高扬。
高校收费过高抑制了居民消费, 住房消费比重上升较快,居住方面的消费比重大幅上升。
但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通信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其所占居民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多,由模型结果可知,当交通通信费用增加1元时,总的消费支出将增加4.476415元,它对居民消费的支出的占用也构成了对其他消费平严重的挤出效应。
我国应该大力推进这些领域的改革,加强对“三高”调控力度,同时,控制好交通通信的运营成本,使得这些领域改革的不断完善来有效刺激居民的消费需求。
七、参考文献(注:本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仅供参考。
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