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9), 1169-1174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17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7983013.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917983013.html,/10.12677/ass.2017.69167

China’s Urban Residents’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mpact Factor Analysis

Huihui Liang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Kunming Yunnan

Received: Aug. 18th, 2017; accepted: Sep. 1st, 2017; published: Sep. 7th, 2017

Abstract

Consump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while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urban residents dominates the nati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In this paper, the national 31 provinces (citie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has carried on the exploration, the selection of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GDP,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the endowment insurance fund income per capita, population growth rate as explanatory variables, a level modeling analysis model.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er-capita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how to raise the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level of residents.

Keywords

Urban Residents, Consumer Spending, Multilevel Model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梁会会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昆明

收稿日期:2017年8月18日;录用日期:2017年9月1日;发布日期:2017年9月7日

摘要

消费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在全国消费支出中占据主导地位。

本文对全国3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选取了城镇居民人均GDP,居

梁会会

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养老保险人均基金收入,人口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运用多水平模型进行建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这些变量中人GDP ,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于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并且具有正的影响效应。最后,对于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多水平模型

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3917983013.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支出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2006~2015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总支出占全国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一直保持在72%以上,所以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对于我国的消费总支出有很大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对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来反映我国总体消费支出状况。对于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其中主要有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研究,学者们主要论述了以下影响因素:凯恩斯认为,当期的居民可支配收人对居民的消费支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费里德曼提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是由他的持久收人决定的,持久性的收入水平才是影响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2];国内学者张振卿(2010),杨榴清和庞文坷(2014)认为从长期来看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与费里德曼的观点达成一致[3] [4];赵华春和Jeffrey Forrest (2013)认为居民可支配收入、物价水平和利率是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三个重要因素[5];崔娟娟(2013)认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受到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消费意愿和年利率的影响[6];刘长庚,张松彪(2012) [7]研究了关于养老保障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主要从人均养老保险金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三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另一方面,从学者们对于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所采用的的方法进行论述:樊纲,王小鲁(2004) [8]通过建立消费模型探究各因素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养老保险覆盖率对于消费支出具有正的影响效应;田艳(2012) [9]通过构建消费一物价函数模型对十一五时期的河北省物价和居民消费支出进行了量化测算,并分析了居民不同类消费支出与相应价格之间的关系,认为持续的物价上涨对居民的消费会产生抑制作用;赵华春和Jeffrey Forrest (2013)通过构建静态与动态的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收入、物价和利率的面板数据进行了估计分析和深入研究;童百利(2012) [10]通过构建凯恩斯消费函数模型,并且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铜陵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的短期和长期关系;刘长庚,张松彪(2012)基于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分析基本养老金人均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总体影响;万广华(2001) [11]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对模型进行回归;崔娟娟(2013),崔玉辉(2016) [12],胡清(2016) [13]均采用了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

2. 研究方法

以上文献对于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基于国内外学者对于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探究,本

Open Access

梁会会

文在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影响消费支出的因素分别为城镇居民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人均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入了人口增长率这个影响因素。本文猜测消费支出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增加,这个猜测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本文构建了多水平模型对于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采用2006~2013年全国31个省(市)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和影响消费支出的变量数据,其中就涉及到数据的重复观测问题,多水平线性模型对于分析重复测量数据更为有效:它不仅可以分析研究对象随时间发展的个体内变化,也可以分析这种变化的个体间变异;在多水平线性模型中可以选择最好的方差–协方差结构。多水平模型建模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建立一个空模型来判断层1是否有足够的变异需要通过层2变量解释,使模型更加的严谨。

图1为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占全国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在2006~2015年的变化趋势图。

3. 数据变量说明

本文研究所用的数据是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全国分地区的宏观统计数据[14]。其中为了保证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的有效性,本文选取了2006~2013年全国3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经过对以往研究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因素的文献加以整合以及合理分析文献中数据的各个指标,最终确定本文所要使用的各项指标和变量说明如下表1所示。

Figure 1. Tot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of urban residents in 2006 and 2015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

图1.2006~2015年城镇居民消费总支出占全国总消费支出的比例(%)

Table 1. Data variable description

表1.数据变量说明

因变量y: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单位:万元)

观测时间t:其中0, 1, 2, 3, 4, 5, 6, 7,分别表示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年

自变量X1:城镇居民人均GDP(单位:万元)

x2: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

x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万元)

x4: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均基金收入(单位:万元) x5:城镇人口增长率(单位:%)

梁会会

4. 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

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理论,被认为是比较符合亚洲国家尤其是我国的发展轨迹,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居民的消费支出是当期可支配收入的稳定函数,在短期内人们的消费主要取决于当期收入的多少,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支出也在增加,但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且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基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本文构建了如下模型:

消费 = f (年份,人均GDP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养老保险人均基金收入,人口增长率)

4.1. 模型构建

(1) 建立空模型

首先为了检验此8年连续观测数据是否具有层次结构特征,我们需要建立空模型00ij i ij Y u αε=++对数据进行检验,此模型的两个水平都没有解释变量,通过运用spss20.0(下文中模型的估计均采用该软件)

对空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水平(1)随机截距方差为(20?u σ = 0.223,0.0001P <)和水平(1)残差方差估

计(2?σ

= 0.179,0.0001P <)均显著,表明全国各省(市)的人均消费支出水平有显著差异,其组内相关系 数2220I ?0.5547??CC u σσ

σ=+=非常显著,表明在中国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中约有55.47%的总变异是 由省与省之间的差异所引起的。因此,该数据适合用多水平模型进行分析。

(2) 无条件两水平发展模型

由于可以进行多水平模型分析,且为了更好地研究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需要建立无条件两水平发展模型,在对不同省(市)进行多次重复观测的纵向数据的研究分析中,当我们在两水平模型中引入时间变量,就形成了两水平发展模型,1水平单位为不同省(市)的重复观测值,2水平单位为被观测的不同省(市),模型具体形式为:

水平1:

01ij i i ij ij y t αβε=++ (1)

水平2:

00001101i i i i u u ααββ=+=+ (2)

将(2)带入(1)中可得混合线性模型形式为:

001001ij i i ij ij y t u u t αβε=++++ (3)

式中ij y 为2水平(不同省份)i 的第j 次(水平1)观测值,00α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体平均初值,10β为人均消费支出的平均增长率,0i u 和1i u 分别反映了不同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初值和增长率的差异。

运用spss 软件,对模型(3)使用限制极大似然估计(REMEL)方法,估计结果显示:

2?σ = 0.0042,20?u σ = 0.1531,21?u σ = 0.002,三者的P 值均小于0.0001,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假设无

条件两水平模型为零模型,无条件两水平发展模型为设定模型,则水平1方差可解释的方差缩减比例指数为:

11220?0.004210.9765?0.17901R σσ

=?==? 式中20?σ

为零模型水平1残差的估计方差,21?σ为设定模型水平1残差的估计方差。该方差缩减比例指数说明在模型中引入的时间变量能够解释的方差比例为97.65%,因此模型拟合很好,时间变量可以作为

梁会会

随机效应引入到模型中。

(3) 多变量两水平发展模型

上述空模型和无条件两水平发展模型的结果说明全国的消费支出数据可以建立多水平模型进行分析,由于本文所用的实际数据包含了全国31个不同省(市)并含有连续8年的观测数据,现在我们将观测时间作为1水平,不同的省(市)作为2水平,用多水平发展模型来进行分析研究。在模型中加入水平2的解释变量x 1, x 2, x 3, x 4, x 5,估计结果显示:x 1, x 3的P 值分别为0.001和0.003均小于0.05,x 1, x 3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显著,x 2, x 4, x 5的P 值分别为0.08, 0.12, 0.34,均大于0.5,所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不显著,表明城镇居民的人均GDP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水平均有显著的影响,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养老保险人均基金收入和人口增长率对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均不显著。根据上述检验结果,在剔除不显著的变量后,将最终模型设定为:

0010113310ij ij ij i ij i ij y t x x u t u αβααε=++++++ (4)

模型(4)是一个混合线性模型,其残差结构设定为非结构性残差方差/协方差结构,其在不同省(市)之间是独立的,但在同一省(市)连续时期观测值是相关的。

4.2. 实证分析

(1) 城镇居民人均GDP 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

从分析结果看,x 1 (城镇居民人均GDP)对人均消费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x 1的固定效应的估计系数为0.1309,说明城镇居民人均GDP 每增加1万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平均增加0.1309万元。说明人均GDP 对人均消费支出具有促进作用,经济的增长可以带动居民的消费水平。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

从估计系数看,x 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系数为正,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收入仍然是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最重要因素。x 3的系数0.5219,表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万元,人均消费支出平均增加0.5219万元,也就是说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为0.5219。

5. 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城镇居民的人均GDP 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影响人均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并且对于消费支出均有正的影响效应,说明经济增长可以带动居民的消费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二是从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可以看到城镇居民的人均GDP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养老保险人均基金收入的系数均为正,说明这些解释变量对于消费支出均有正的影响,而人口增长率的系数为负,说明人口的增长降低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

消费支出对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使得居民消费能力得到加强。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提高居民收入,才能更加有效的去刺激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经济,扩大生产规模,一方面提高我国各省(市)的人均GDP ;另一方面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让居民有能力去消费。

2) 产品创新,吸引消费。通过上面的模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居民的平均边际消费倾向为0.5219,说明居民得消费意愿还是很强的,通过产品创新,生产更多新颖便民的产品,可以促进消费。消费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加快资金的流通,促进社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与就业机会,同时,消费的良好循环,也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梁会会

3) 提高养老保险覆盖率,发挥养老保险制度的收入再分配职能。本文通过引入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人

均基金收入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了该变量对于消费支出具有正的影响。所以,我们可以相应的确定养老保险的最低给付标准,加大高收入者对低收入者转移支付,进一步增进社会公平。提高居民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让更多的的居民享受到养老保险,进而提高居民份人均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凯恩斯.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重译本)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4.

[2]安格斯·迪顿. 理解消费[M].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3]张振卿. 个人所得税、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实证研究[J]. 税务与经济, 2010(2): 90-94.

[4]柴孟俊.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西部皮革, 2016, 38(16): 110.

[5]赵华春, Jeffrey Forrest. 收入、物价和利率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研究——基于静态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

分析[J].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13(32): 211-220.

[6]崔娟娟. 山西省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多元回归分析[J]. 经济师, 2013(3): 220-221.

[7]刘长庚, 张松彪. 我国基本养老保障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基于31个省(市)的数据分析[J]. 消费经济,

2012(6): 28-31.

[8]樊纲, 王小鲁. 消费条件模型和各地区消费条件指数[J]. 经济研究, 2004(5): 13-21.

[9]田艳, 梁义科, 史广燕, 靳占恒. 物价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J]. 调研世界, 2012(2): 8-10.

[10]童百利, 杨贤传, 李国安.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研究——基于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实

证分析[J]. 长春大学学报, 2012(11): 1338-1342.

[11]万广华, 张茵, 牛建高. 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与中国居民消费[J]. 经济研究, 2001(11): 35-44, 94.

[12]崔玉辉.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外企业家, 2016(16): 8-9.

[13]胡清. 广西河池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 统计与管理, 2016(8): 60-6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6.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3917983013.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ISSN],输入期刊ISSN:2169-2556,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3917983013.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输入文章标题,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https://www.360docs.net/doc/3917983013.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ass@https://www.360docs.net/doc/3917983013.html,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

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的关系 关键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支出 摘要: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消费支出这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 一、前言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个人和家庭用于生活消费以及集体用于个人消费的全部支出。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到来,我们大家回首这三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全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各代党中央领导人的带领下,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把中国领上了繁荣复兴的发展大道上。国家领导人对民生问题很重视,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改善国民的生活水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增强,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对于把握区域经济的宏观平衡和动态增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二、理论模型 1.基本假设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假定每单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都会引起相应的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 2.数学模型推倒 Y=C+BX (Y-居民消费支出X-人均可支配收入) 3.假说 人均可支配收入X的高低对居民消费支出Y有影响 假想人均可支配收入X和居民消费支出Y正相关 四、结果与检验 1.介绍所使用数据来源 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散点图: 通过E-VIEWS做回归得出结论:

2.介绍对象假说的统计检验结果 显著性检验 P值越低,拒绝零假设的证据越充分,表明参数通过统计检验 3.介绍和分析最后选择的模型结果 方程及回归解释 1、方程为: Y=1503.229+0.371067X 2、回归解释: 符合预期,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支出正相关。斜率系数0.371067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美元,居民消费支出增加0.371067。 回归解释 Y=1503.229+0.371067X t= (1.656900) (9.515547) P value =(0.0000)(0.0000) P接近于0,说明变量X显著,几乎100%解释了Y的变异。 F值为90.54563,P(F)=0.0000说明方程整体显著。 R-squared为0.783635,拟合度较高。 五、结论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SPSS统计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论文 题目基于SPSS分析方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院系 年级专业 姓名

基于SPSS分析方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摘要:2012年11月8日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至2013年3月两会召开和政府换届,这段时间将成为市场演化的重要时间窗口;而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将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后,居民消费支出也开始增长,消费结构显著变化。本文通过数据的SPSS分析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出现的趋势特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描述分析整体拟合分析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状况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日益的提高,并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各地域的资源、技术、科教水平等基础条件的不同,造成各地区各地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各地区各地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结构、水平是不相同的。而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消费情况如何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革,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不仅体现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普遍地有所提高,也在城镇居民的家庭消费性支出结构的变化上有所体现。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 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 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 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 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 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 另外,调查还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

居民消费水平研究SPSS

课程论文 我 国 居 民 消 费 水 平 研 究 分 析 班级:09经51 学号:09085009 姓名:刘静静 2012年 11 月

摘要: 居民消费水平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必须找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才能对症下药。本文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历史及现状列出了五个相关因素(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本案例的研究目地是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字:居民消费水平 SPSS分析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引言 居民消费水平是按国民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总量中用于居民消费的总额除以年平均人口计算的,它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居民的一般消费水平。居民消费水平是GDP 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 直是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门领域。在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较快,消费结构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较强的经济意义。分析目地、分析思路与数据选取 本案例的研究目地是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为更好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分析思路主要如下,首先利用描述性分析对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基础性的描述,以便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提取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较为显著的因素,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的因素,最后利用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这些因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强弱。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例如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但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和样本数据的随机性,选择了以下一些因素决定居民消费水平。日常观察和统计研究都表明,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消费的核心因素,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入选毫无疑问。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之一是贫富差距较大,导致农村居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差异较大,所以本文分别考虑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众所周知,国内生产总值GDP 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GDP 高的国家,表明该国的经济实力强,人民消费水平高,由此选择了国内生产总值GDP 作为居民消费水平计量分析的因素之一。另外,影响经济的长期因素之一是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由于人口结构的不同,导致居民所消费的物质和文化和其消费观念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本文选择了人口自然增长率作为研究的因素之一。最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居民家庭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

居民消费支出分类

居民消费支出分类 (2013) .

一、目的和范围 为了建立规范、统一的居民消费支出分类框架,提高居民消费支出数据的可比性,特制定本分类。 本分类包括居民在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本分类中的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以满足自身和家庭成员需要为目的,经常性、多次性的消费支出,不包括资本投资类支出,以保值、增值为目的的支出,以及居民最终消费中由政府支出的部分(包括政府在卫生保健、教育等方面的支出)等。 本分类适用于GDP核算、住户调查、消费价格调查等与居民消费支出有关的统计调查和数据发布。 二、编制原则 本分类充分借鉴联合国制定的《按目的划分的个人消费分类》(COICOP),并注意把握以下三项原则: (一)以支出目的为划分原则。本分类对居民消费支出产品与服务的划分,以支出目的的同质性为原则,将居民日常消费支出按照吃、穿、住、行等目的进行归类,具有相同目的的支出内容,归入同一分类项下,体现居民实际消费支出的习惯。 (二)全面性原则。本分类能够全面覆盖居民消费支出,不遗漏,不重复,有利于准确、客观地反映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实际及其结构情况。 .

(三)可操作性原则。本分类结构框架能够满足有关统计调查对居民消费支出分类的需求,各项调查可根据实际需要,在本分类结构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将若干条目合并汇总或将某一小类条目进一步细分得到所需的扩展分类。 三、主要内容和结构 本分类将居民消费支出划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大类,划分为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等8个大类,代码由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二层为24个中类,代码由大类代码加2位阿拉伯数字,即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三层为80个小类,代码由中类代码加2位阿拉伯数字,即6位阿拉伯数字表示。 四、具有混合目的的支出归类方法 为了更好地体现居民在产品与服务等方面的支出,本分类尽可能详细地根据支出目的将产品类支出和服务类支出分别归类,使各项支出能够清晰地体现居民消费的目的。对于具有混合目的的一揽子支出,例如:一揽子旅游服务(包含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景点门票等)、教育服务(包含学费、交通费、食宿费、教材费等)、装修和装潢材料与服务(包含材料费和服务费)等,均是包含多种类型、具有混合目的的支出,可能既包含产品也包含服务,一般难以将一揽子支出中的各项具体支出区分出来,因此列入同一支出分类项下,不再进一步细分。 .

1999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1999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取样足够度的 Kaiser-Meyer-Olkin 度量。.809 Bartlett 的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209.154 df 28 Sig. .000 kmo接近于1,适合做因子分析,sig小于0.05说明变量间存在相关关系,即适合做因子分析。 只有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1,且累计占80.625%,因此提取前两个作为主因子

通过图可以看出,主因子的斜率较陡,剩余因子较为平缓,因此选择前两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公因子方差 初始提取 食品 1.000 .828 衣着 1.000 .848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000 .723 医疗保健 1.000 .683 交通和通讯 1.000 .839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1.000 .841 居住 1.000 .875 杂项商品和服务 1.000 .813 提取方法:主成份分析。 主成分分析提取信息,可以看出居住的最多,医疗保健的损失率最低。 成份矩阵a 成份 1 2 食品.905 -.090 衣着.298 .87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847 .076 医疗保健.722 .401 交通和通讯.876 -.270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916 .032 居住.737 -.577 杂项商品和服务.895 .112 提取方法 :主成份。 a. 已提取了 2 个成份。 第一个主成分的函数表达式: Y=0.401*食品+0.131*衣着+0.375*家庭+0.319*医疗+0.388*交通+0.406*娱乐 +0.326*居住+0.396*杂项 第二个主成分的函数表达式: Y=-0.077*食品+0.749*衣着+0.065*家庭+0.345*医疗-0.232*交通+0.028*娱乐 -0.496*居住+0.096*杂项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引言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衡量国民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解决了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产业结构如何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政府调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对消费支出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 正确把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了解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档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消费结构变化、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三个角度来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的几大趋势。 (一)费结构的变化分析 表1 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单位:%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

称为恩格尔系数。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发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恩格尔系数被用作判断居民消费水平的一项指标。国际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划分不同贫富程度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的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如上面表1所示。 通过表1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从1993年的50.2%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年平均下降1.39个百分点,表明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这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从低水平的温饱向高层次的小康、富裕型转变。 2.从消费的用途结构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加速演进,主要体现为受改革影响较大的各项消费(住房、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等)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2年同1993年相比,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上升了4.4个百分点,用于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上升了5.8个百分点,用于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上升了6.6个百分点,同时衣着支出比重下降了4.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业略有下降。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新趋向,并显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 3.从各种消费所占比重由高到低的顺序看,1993—2002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由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消费顺序转变为食品、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这种消费顺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示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根据1993-2001年数据对各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总需求函数为: Q=246.531+0.751y (3.615) (60.023) 括号内为t值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1 摘要 本文运用消费结构的一般理论,依据大量的历史统计资料,首先深入的剖析了当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的现状,利用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等方面知 识对当前消费结构进行了静态分析;接下来又针对全国不同地区,以及我国与发达国家消 费结构的对比,得到了有用的借鉴和启示;最后文章针对前面的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了 建立合理消费结构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 关键词: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边际消费倾向;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因子分析The Study of the Consumptive Structure on Town of China Abstract Firstly, this thesis analyzes deeply present town dwellers’ structure of consumption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based on large amount of statistical data and general theory of consumptive structure. Secondly, this article does static analysis to present consumptiv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Engle Index,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 elasticity of needs and income. Then the thesis also gets helpful enlightenment and reference by comparing with different areas and some typica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t last, the dissertation puts up with some measures so that the government could establish rational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consumptive structure to upgrade. Keywords: consumptive structure;Engle Index ;marginal propensity of consumption;ELSE model factor analysis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自改革开放起,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也日趋增长。众所周知,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能从某方面反映社会经济生活状况,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本文希望运用SPSS软件,通过回归分析来找出各个因素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而提出个人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消费水平回归分析影响因素SPSS分 (一)研究现状 关于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郑岩分析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CPI、存款利率和政府保障类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郭新华和何鑫利用中国 1978-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人均储蓄、住房价格和利率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陈奇从经济因素方面、消费环境和条件因素方面、社会因素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偏低的原因。 (二)研究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改善,我国的消费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居

民消费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他们的消费方式是否正确、消费规模的是否合理是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消费水平、影响我国消费水平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力度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对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一份力。 (三)理论支持 经济理论中有关消费方面的理论不胜枚举,然而最具影响力的是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这一理论是凯恩斯(1936)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的:总消费是总收入的函数,用公式表示:Ct=a+b+Yt。该书中还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在他看来,人们当期的可支配收入可直接决定他们的消费支出。J 杜森贝利(J. Dusenberry)在《收入、储蓄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中指出,本人的消费支出不但受他当前收入的影响,同时还受其以往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尤其受以往“高峰”时期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影响。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则表示消费支出并非由人们当前暂时的收入决定的,而需要由他的持久收入水平来决定。换句话说,持久性的收入水平能够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莫迪利阿尼(F.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类行为的经验表明,个人消费或储蓄行为并不仅与现期收入有关,在一生中,虽然收入是不稳定的,但消费却相对稳定。

计量经济学论文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计量经济学论文 题目: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在科技的不断进步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电子通讯、家用汽车价格的下调,移动电话及家用汽车己成为我国近几年形成的新消费热点之一。从趋势上看,这方面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旺盛。家庭教育支出的平均增长也几倍于收入的平均增长;百姓对医疗领域向盈利方面的转化开始强烈不满。教育、医疗和住房三方面支出的过快增长,完全打乱了正常的家庭消费结构。 二、理论综述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 ①居民未来支出预期上升,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 居民的被动储蓄直接导致购买力的巨大分流, 从而减弱对消费品的即期需求,严重地影响了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进而导致有效需求的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乏力。 ②商品供求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消费品市场已发生了新的根本性变化:居民低层次消费已近饱和,而更高水平的消费又未达到。 ③物价总水平持续在低水平运行,通货紧缩的压力较大,不利于消费的增长 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和进口规模的扩大,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大,国际价格紧缩对国内价格变化将产生负面影响。物价的持续下降,不利于居民的消费增长。 ④我国现阶段没有形成大的消费热点,难以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住房消费、居民汽车消费、通信及电子产品的消费、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等一些消费亮点,可以促进消费的稳定增长,但始终未能形成大的消费热点,因此不能带动消费的高速增长。 三、模型设立 根据凯恩斯提出的消费函数的概念,可知消费和支出之间存在着一种以经验为依据的稳定关系。对消费者而言,决定其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消费者的实际收入,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通常消费函数可以用以下简单的模型形式来表示: Y = a + βX 其中a > 0 0 < β < 1 模型中,系数β为边际消费倾向(即新增购买力与新增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了收入水平变化后,消费需求的增长幅度。X代表居民的收入,Y代表居民的消费支出。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分析 ——基于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 李丹吴伊刘覃莹国贸5104班 摘要:为了考察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 的关系,运用统计检验、协整检验等检验分析方法采用Eviews6.0软件分析了1994-2010中 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 年消费性支出变化的99.8764%可由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来解释。从斜率项的t检验值看, 大于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n-2=13的临界值(13)=2.160,且该斜率值满足 t0.025 0<0.666754<1,符合经济理论中边际消费倾向在0与1之间的绝对收入假说,表明2010年, 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增加 0.666754元。 关键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分析统计检验协整 检验 一、引言 二、时间序列数据的来源

表一收集了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时 间序列数据,其中Y代表人均可支配收入,X代表消费支出。下面给出Eviews 进行相关分 析。 1994-2010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1993年至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如下所示: 表一 年份人均可支配收入Y 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X 1994 3496.2 3125.32 1995 4293 3537.56 1996 4838.9 3919.46 1997 5160.3 4158.62 1998 5425.1 4331.61 1999 5854 4998 2000 6280 5090.1 2001 6859.6 5308.99 2002 7702.8 5834.31 2003 8472.2 6510.94 2004 9421.6 7182.1 2005 10493 7942.88 2006 11759.5 8696.55 2007 13785.8 9994.47 2008 15780.8 11242.85 2009 17174.7 12264.55 2010 19109.4 13471.45 三、建立模型 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Y=+X+ ,,,01 下表给出了采用Eviews软件对表一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SPSS统计分析 一、搜集到的2013年我国31个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数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www.360docs.net/doc/3917983013.html,/workspace/index?m=hgnd 二、对数据的基本分析 在数据文件建立好后,通常还需要对待分析的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加工处理,这是数据分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 (一)、对数据按人均消费(expend)进行降序排列 操作步骤:(1):选择“数据”→“排序个案”菜单项 (2):将“人均消费(expend)”选入“排序依据”列表框,选中“降序”

(3):点击“确认”按钮,生成如下降序排列的数据集 由数据的降序排列可以看出,全国只有上海、北京、广东等九个城市的城镇人均消费在全国城镇人均消费水平以上。 (二)、作出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的直方图 操作步骤:(1):选择“图形”,打开“图表构建程序”菜单项 (2):从“库”中选择“直方图”将其拉入“图表预览使用数据实例” (3):将变量“地区”设置为x轴,将“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设置为y轴

(4):点击“确认”按钮,即生成如下直方图

通过一个复合条形图,可以很明确的发现我国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地区发展很不平衡,从图中的生活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来看,北京,上海,浙江这些省市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最高,人均收入也是最高的,各省市的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大多数省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集中在15000元左右。 (三)、对数据按照人均消费作出直方图,以统计我国农村人均消费的水平 1、首先对数据分组,分组数目的确定。 按照Sturges 提出的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K,K=1+ 2 lg lg n ,计算得组数为6. 2、确定组距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28155.00-12231.90)/6=2653.85,可近似取值为3000.00元。 操作步骤:(1):选择“转换”→“可视离散化”菜单项,将“人均消费”选入“要离散的变量”列表框中,单击“继续”按钮进入主对话框。 (2):单击“生成分割点”按钮,设定分割点数量为6,宽度为3000.00,可见系统会自动会填充第一个分割点的位置为12231.90,单击“应用”返回到主对话框。 (3):此时可以看到下部数值标签网格里的“值”列已被自动填充,单击“生成标签”按钮,是标签列也得到自动填充。 (4):将离散的变量名设定为expendNew 。 (5):单击“确定”按钮。 3、频数分析 操作步骤:(1):选择“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打开频率对话框。 (2):选定“expendNew ”,点击“图表”,选择“条形图”点击继

居民消费结构

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看中国的经济发展 摘要:近年来,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时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已进入消费加速转型期,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行。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关键字: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变化显著,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9.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降为49.13%,分别达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富裕和小康生活标准。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总体小康的阶段。笔者分别对我国城乡居民2001-2005年的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在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升级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1、消费支出结构升级。消费水平有较大辐度的提高。2001至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从5309元增至7912.85元,年均增长650.96元,增长辐度为149.0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735.1元增至2556.15元,年均增长205.26元,增长辐度为147.32%。食品消费支出额不断上升,支出比例即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当属食品消费。2001至2005年食品消费支出中,城镇居民年均增长为221.60元,占消费总支出年均增长值的34.04%;农村居民年均增长值为83.82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40.84%。但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却逐年下降,城镇居民从38.2%减至36.83%,年均减少0.3425%;农村居民从47.7%减至45.5%,年均减少0.55%(2004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上升。主要是“非典”期间食品价格上涨所致)。人们较之过去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及营养平衡搭配,而不再仅仅是温饱问题。肉类、禽类、蛋、牛奶、豆腐、青菜和水产品等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已成为我国老百姓家庭饭桌上的常菜。大多数居民家庭已养成了多吃水果少吃猪油的习惯。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迅速增加。城镇居民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493.9元增至2005年的996.72元,消费比例从9.30%增至12.60%,年均增长值为125.705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19.31%;农村居民从2001年的493.9元增至2005年的996.72元,消费比例从6.32%增至11.56%,年均增长值为125.705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35%。私车已由权力财富的象征变成了家用交通工具,人们购车的平均价格已从几万元上升到十几万元。 尤其是近年以来,在有车族中见面问候语“你换车了吗”大有替代“你买车了吗”趋势。手机已经不仅仅是广大城乡居民的日常通讯工具,其品牌和知识信息密集度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机主身份的象征。手机彩铃和上网业务则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乐趣和工作便利。 2、消费层次结构和形态结构升级。根据《2001-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状况一览表》统计结果,城乡居民为满足生存需要在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额虽在不断增加,但支出比例不断下降,相反,为满足居民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支出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住房仍是人们消费的热点,但较之过去,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的生态环境和周围的学校、交通、商店、医院、公共安全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室内装饰的环保化、个性化。很多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工作之余逛公园、去娱乐场或与亲友聚餐、品茶,不再为繁重的家务所累,致使家政服务公司供不应求,娱乐场、餐馆、茶社、酒吧异常火爆。外出旅游则成为了广大老少居民假日活动的焦点话题。年轻人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老年人更加关心自身健康和休闲娱乐,于是各种业务培养班、健身馆、按摩洗浴中心、信息咨询事务所越来越多。还有各种为居民提供生活方便和服务的行业如物业公司、物流公司、投递公司、皮鞋美容店、服装干洗店等已由零散向连锁方向发展,上门服务和异地连锁服务模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

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分析

摘要: 本文采用2011年我国31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数据,根据经济发展、地理环境以及消费习惯等因素影响,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水平很不平衡,消费结构差异也较大。本文利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k均值聚类法等方法,对2011年我国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各项指标进行计量分析,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水平进行评价和排序,以期反映消费水平与结构上的差异,为政府制定更加合理的引导性政策提供有效依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一、背景: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物质文明建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加之各地人口、资源、政策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各地区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情况 其次,消费结构可以反映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消费结构就越趋向于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结构。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中,奢侈品支出如住房、服务性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反之,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主要利用三种统计方法进行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本文选取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分类和排序,并与人们实际观察到的情况进行比较。 二、实证分析 指标体系的选择 (1)评价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九个指标,分别为: y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元/人); x人均食品支出(元/人);x2人均衣着支 1 出(元/人); x3人均居住支出(元/人);x4人均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元/人);x5人均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社会经济诸多方面,研究影响消费的因素,对认识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物价水平、老年人口抚养比、社会保障和恩格尔系数几个因素对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为了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SPSS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出与原始变量的相关性很强,而他们相互之间相关性很低的新变量,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最终得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消费支出成正比,物价水平、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支出成反比。 【关键词】消费支出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 根据经典的消费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可支配收入就可提高消费支出,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据藏旭恒(1994年)的研究,从1952年到1978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高达0.95以上。这是由于当时的收入水平是非常低的,所以大部分的收入用于维持基本生活消费,很显然储蓄动机是不足的。本文研究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995年以后,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方式趋于多元化,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何有效的刺激消费需求,成了政府部门和学者关心的问题。然而只有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相应的刺激政策。 一、变量的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选择 1,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人均GDP 越高,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高;人均GDP越低,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低。 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收入主要用于收费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我们小组选取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序时数据来量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这一影响因素。 3,收入差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高收入者的平均消费倾向较低;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而低收入者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因而,均衡的消费有助于消费者水平提高。该研究的收入差距用全国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表示,比值越大,收入差距越大。 4,老年人口抚养比。理论上,抚养比会与消费支出会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因为老年人口需要其他家庭成员创造的财富(用于生存、接受教育和培养劳动技能)。老年人虽然丧失了劳动能力,但同样需要消费其他家庭成员创造的财富。 5,恩格尔系数。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所以,恩格尔系数增加,即消费支出减少;恩格尔系数减少,即消费支出增加。 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般的,消费支出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物价的相助变动会引起消费者购买量的显著变动(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正常)。并且,人们对价格的变动会做出自己的预期,根据自己的预期改变消费支出决策。如果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消费者为避免将来消费支出损失,会增加当期的消费支出;如果预期价格水平下降,消费者为会减少当期的消费支出,增加储蓄。 7,社会保障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神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能增强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减少由于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从而增加居民消费。由于农村的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选用人均医疗支出来反映这方面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一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重点记忆《经济生活》容;祝同学们成功 消费专题 一如何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二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消费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一个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消费与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要想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必须坚持扩大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从而使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3)消费观念与经济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倡导保护环境,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消费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刺激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三扩大居民消费的经济意义。 ①增加居民收入可以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有助于扩大需,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有利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简要说明扩大国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经济学依据。 ①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对生产调整和升级、 对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起着导向作用。消费结构的升级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②②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 调拉动转变,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企业专题 1企业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企业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商品具有更高的利润率,在价格竞争甚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②价格变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与发展。重视科技进步与创新,才能提高商品科技含量,在商品生产分工中处于有利地位。 ?③价格变动影响人们的生活,一般来说,人们生活需要物美价廉的商品。科技创新能够降低商品价格,提高商品质量,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④企业生产经营要关注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新工艺,生产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公司制的优点及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 优点:三大 A、独立法人地位 B、有限责任制度 C、科学管理结构 2)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 ?国有企业,通过公司制改革,激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实行公司制,有利于筹集资本,扩大生产规模,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有利于按国际惯例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 ? 3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重点) ①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公司经营航标 一个企业,只有战略定位准确,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反之,一个企业在战略定位上不准,那么,企业就会遭受挫折,甚至导致破产。 ②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根本方法 公司经营中要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手段,形成自己公司的竞争优势。这是现代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技竞争力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科技与管理密不可分,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科学,同时,提高管理水平也要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 ③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重要因素

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2017年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2018-01-18 16:20 银行贷款小编 一、居民收入情况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增长8.6%银*行*信*息*港,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银行贷款—利率网,增长7.3%,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834元,增长7.2%,是平均数的93.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银~行~信~息~港,增长7.4%推荐,是平均数的89.1%。

按收入来源分,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620元,增长8.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3%;人均经营净收入4502元,增长6.7%,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7.3%;人均财产净收入2107元,增长11.6%,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8.1%;人均转移净收入4744元,增长11.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 18.3%。 二、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银行贷款,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增长5.9%银!行!信!息!港!,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955元银#行#贷#款,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5374元银-行-信-息-港,增长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