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导学案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的速率和条件。
教科书通过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溶解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也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溶解的速率和条件,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究溶解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溶解的速率和条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溶解的速率和条件。
2.难点:溶解速率和条件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溶解过程。
2.引导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3.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科书、实验器材(如烧杯、试管、滴管等)。
2.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盐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溶解的过程,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呈现溶解的速率和条件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溶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的速率和条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结果,得出溶解的速率和条件。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指导。
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水,还有哪些物质可以作为溶剂?让学生举例说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 小结(5分钟)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溶解的速率和条件。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的一些基本特性。
教科版四年级的科学教材,在设计上注重学生的探究和实践,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在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在生活经验上,学生可能对一些物质溶解的现象有所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科学的解释。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质溶解的一些基本特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质溶解的基本过程。
2.学生能运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物质溶解的一些基本特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溶解的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固体物质(如食盐、糖、面粉等),水,烧杯,玻璃棒,量筒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如:什么是溶解?物质是如何溶解的?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观察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物质溶解的一些基本特性。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物质溶解的一些基本特性。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物质溶解的基本过程和特性。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导学案

巩
固
与
小
结
第三部分:
一、我是小判官
如何样判定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了?(溶解的特点)
▁▁▁▁▁▁▁▁▁▁▁▁▁▁▁▁▁▁▁▁▁▁
▁▁▁▁▁▁▁▁▁▁▁▁▁▁▁▁▁▁▁▁▁▁
二、丰收的欢乐
今天我收成了▁▁▁▁▁▁▁▁▁▁▁▁▁▁▁▁
3.在科学实验中,我能积极认真观看、猜想并记录结果
学习重点
描述观看到的高锰酸钾溶解特点和过滤现象
学习难点
比较四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和过滤,学生从中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溶解的特点
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合作2.实验操作
学习过程
导
入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
导学目标:引出课题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观看了食盐、面粉、沙在水中的状态,对“溶解”有了些新的认识,今天我们连续学习“溶解”,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物质在水中是如何样溶解的”。
导语:
1轻轻地往水杯里放几粒高锰酸钾,从烧杯侧面认真观看高锰酸钾进入水中的状态,记录到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过程记录表的第一行。
2用搅拌棒轻轻搅拌,看看现在高锰酸钾与水的变化,并记录到过程表的第二行。
3现在我们停止搅拌,静静观看
在我们面前的这杯高锰酸钾水溶液,看看它会有什么变化吗?把你看到的记录到表格的最后一行。
(2)我猜想高锰酸钾放入水中的模样:
导学目标:对高锰酸钾进行观看描述,我能积极认真观看猜想并记录。
导语:
1我们先一起来观看一下我们的新朋友高锰酸钾吧,同学们请认真观看高锰酸钾的状态,并把你观看到的记录到我们的记录表中。
2上节课我们观看了食盐在水中的状态,那你觉得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后会是什么模样的呢?把你的猜想记录下来,一会我们就来亲手验证,看实验现象和你的猜想是否一样。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01》

《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物质,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则不行。
本次实验我们将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分析,深入了解各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规律,为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和物质的特性提供重要参考。
二、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规律。
2、通过实验数据的比较和分析,深入理解溶解过程中的化学反应。
3、利用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物质间相互作用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实验物质:食盐、砂糖、小苏打、食醋、食用色素等。
2、实验仪器:量筒、试管、搅拌棒、滴管、实验台等。
四、实验步骤1、将100ml水倒入量筒中,称量出食盐5g,加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结果。
2、将100ml水倒入试管中,称量出砂糖5g,加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结果。
3、将100ml水倒入试管中,称量出小苏打5g,加入水中搅拌均匀,观察结果。
4、将100ml水倒入试管中,加入数滴食醋和几滴食用色素,观察结果。
五、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物质 | 溶解情况 | 观察结果食盐 | 完全溶解 | 溶液透明砂糖 | 完全溶解 | 溶液透明小苏打 | 部分溶解 | 有气体生成食醋 + 食用色素 | 部分溶解 | 产生颜色变化六、实验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数据记录以及观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食盐和砂糖在水中都可以完全溶解,形成透明的溶液,表明它们具有很好的溶解性。
2、小苏打在水中只能部分溶解,同时产生气体,表明它的溶解性较差。
3、食醋和食用色素在水中也只能部分溶解,其中食醋产生了颜色变化,这可能是由于其具有酸性的特性所致。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以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这种差异源于物质本身的性质。
通过实验的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特性,为化学反应和物质间相互作用提供重要参考。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速率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验操作步骤以及相关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溶解的微观过程、溶解速率的影响因素等知识还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溶解现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掌握溶解速率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溶解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溶解速率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溶解速率的计算,以及溶解速率与溶质、溶剂、温度等关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过程。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深入理解溶解现象。
3.交流法: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分享实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溶质(如食盐、糖、味精等)、溶剂(水)、计时器、温度计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板书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食盐溶解在水中,引起学生对溶解现象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溶解的概念,以及溶解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溶质、溶剂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溶解过程的特点。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物质溶解的初步知识,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一些溶解的基本概念,如溶解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实验探究、现象观察、知识讲解和练习应用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过了一些关于物质的基本知识,如固体、液体、气体等。
他们对实验和观察有一定的兴趣和热情,但对于溶解的概念和原理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和观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初步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质溶解的过程,溶解度的概念。
2.难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理解,溶解度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搅拌棒等)、课件、实验材料(食盐、糖、水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溶解实验,如将食盐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溶解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讲解溶解的概念,介绍溶解度、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和区别。
通过示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溶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对溶解概念和溶解度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讨论:为什么有些物质能溶解,有些物质不能溶解?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四年级科学上册 溶解 2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教案 教科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质能溶解和不溶解的深入探究。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溶解特征的认识.
教 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过程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和食盐、沙子、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并建立溶解的概念。
难点:归纳判断溶解和不溶解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展开
活动一: 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
1、教师出示高锰酸钾,简要介绍。(教师取放演示要规范,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化学药品。因为高锰酸钾具有腐蚀性,对组织有刺激性易污染皮肤致黑色。所以在取药品时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锰酸钾,要用小药勺。)
2、学生领取观察高锰酸钾
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外观呈黑紫色固体小颗粒。)
3、找一找身边那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那些物质在水中不能溶解.
四、巩固练习
课堂作业
1、进一步观察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情况,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与不同。(观察结果可直接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本
食盐
沙子
面粉
高锰酸钾
变成的微粒肉眼是否看得见
在水中是否均匀分布ຫໍສະໝຸດ 在水中是否沉淀(降)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是否溶解
2、把自己的记录表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
两碰:漏斗下端碰烧杯内壁;玻璃棒指向三层滤纸那边。
7、那你想象一下假如刚才水中放的是食盐,你能想象出食盐的溶解过程吗?
8、高锰酸钾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异同?
9、小结: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高锰酸钾颗粒慢慢地变小,划出紫色的线条向四周扩散,然后均匀地分散在水中,形成紫红色的液体)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怎样是溶解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物质在水中怎样是溶解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物质在水中怎样是溶解的》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具体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溶解的奥秘。
内容主要包括溶解的概念、溶解的快慢、影响溶解的因素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科学实验充满兴趣。
但他们对于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规律的理解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规律的理解。
2.影响溶解因素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授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科书、实验材料(如盐、糖、水、计时器等)。
2.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什么是溶液?”“溶液的特点是什么?”等,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教科书中的图片,向学生介绍溶解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溶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盐、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溶解的快慢、是否完全溶解等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溶解的规律,如溶解的快慢与温度、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溶解的其他因素,如压力、溶剂的种类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溶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溶解的概念和溶解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验和所学知识,回家后观察家里常用的洗涤剂、饮料等是否容易溶解,并记录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在水中的状态记录表
面粉
沙
食盐
高锰酸钾
能否看见颗粒
分布是否均匀
是否有沉淀出现
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吗
是溶解还是没有溶解
小组汇报
3(出示食盐、面粉、沙在水中过滤后的图片)我们知道食盐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那高锰酸钾能过滤吗?我们一起来试试。
学习难点
比较四种物质在水中的状态和过滤,学生从中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溶解的特征
学习方法
1.小组讨论合作 2.实验操作
学 习 过 程
导
入
第一部分:复习导入
导学目标:引出课题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了食盐、面粉、沙在水中的状态,对“溶解”有了些新的认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溶解”,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导学目标3:我能自信的向大家展示我们小组的学习成果。
导语:相信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那个勇敢自信的小组愿意和大家分享你们的成果呢?
三、论一论、比一比
讨论: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与食盐、面粉、沙哪一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相似?为什么?
▁▁▁▁▁▁▁▁▁▁▁▁▁▁▁▁▁▁▁▁▁
▁▁▁▁▁▁▁▁▁▁▁▁▁▁▁▁▁▁▁▁▁
2.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记录表
高锰酸钾进入水中时的状态
搅拌后高锰酸钾的状态
高锰酸钾水溶液的状态
3.我的成果 我展示
下面由我们小组向大家汇报我们组,记录的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导学目标1:我能正确安全的操作实验。
导语:同学们,在实验之前呢高锰酸钾有话要对同学们说。
导学目标2:我们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并认真观察记录。
导学目标:我能判断“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化成微粒、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导语:我们研究了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并比较了食盐、面粉和沙,判断出它们在水中是否溶解,那换做其他物质你怎样判断它是否在水中溶解了呢?
板书设计:
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化成 微粒
溶解特征 分布 均匀
不能用过滤和沉淀的方式分离出来
新
知
学
习
二、我动手、我记录
1.“高锰酸钾有话说”(教师角色扮演)
“亲爱的同学们,我是高锰酸钾。今天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来完成溶解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我常被人们用来消毒和防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不能和我直接接触,不然我会腐蚀掉你们的皮肤,一定要用药勺来取放,并盖好盖子,如果不小心碰到了,请不要惊慌,立马用清水冲洗就医,最后祝大家实验愉快!”
导学目标:我们能完成高锰酸钾过滤实验,并能与实验、面粉、沙在水中的实验做比较。
导语:
①观察小组内食盐、面粉、沙在水中的变化,思考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与哪一种物质相似并说明原因。
过滤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滤纸紧贴漏斗;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所导入的滤液的页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漏斗颈的滤液末端要靠在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要是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盛过滤液的烧杯嘴要靠在玻璃棒上。
新
知
学
习
第二部分:
一、会观察、会猜想
同学们,为了清晰地观察到物质溶解的过程,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新朋友代替我们的食盐做溶解实验,它就是高锰酸钾。这位新朋友的用处可不小,不仅可以帮我们完成实验,人们还常常用它来消毒和防腐。
(1)我看到实验前的高锰酸钾是这样的:
▁▁▁▁▁▁▁▁▁▁▁▁▁▁▁▁▁▁▁▁▁▁
课型
新授课
年级
四年级
执教
学习目标
1.我能判断“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化成微粒、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2.我们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高锰酸钾的溶解过滤实验、观察并与食盐、面粉、沙在水中的实验现象做比较
3.在科学实验中,我能积极认真观察、猜想并记录结果
学习重点
描述观高锰酸钾和食盐、面粉、沙在水中的状态,那么请大家认真完成P26页的表格。
巩
固
与
小
结
第三部分:
一、我是小判官
怎样判断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了?(溶解的特征)
▁▁▁▁▁▁▁▁▁▁▁▁▁▁▁▁▁▁▁▁▁▁
▁▁▁▁▁▁▁▁▁▁▁▁▁▁▁▁▁▁▁▁▁▁
二、丰收的喜悦
今天我收获了▁▁▁▁▁▁▁▁▁▁▁▁▁▁▁▁
导语:
1轻轻地往水杯里放几粒高锰酸钾,从烧杯侧面仔细观察高锰酸钾进入水中的状态,记录到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过程记录表的第一行。
2用搅拌棒轻轻搅拌,看看此时高锰酸钾与水的变化,并记录到过程表的第二行。
3现在我们停止搅拌,静静观察
在我们面前的这杯高锰酸钾水溶液,看看它会有什么变化吗?把你看到的记录到表格的最后一行。
(2)我猜想高锰酸钾放入水中的样子:
导学目标:对高锰酸钾进行观察描述,我能积极认真观察猜想并记录。
导语:
1我们先一起来观察一下我们的新朋友高锰酸钾吧,同学们请仔细观察高锰酸钾的状态,并把你观察到的记录到我们的记录表中。
2上节课我们观察了食盐在水中的状态,那你觉得高锰酸钾放入水中后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把你的猜想记录下来,一会我们就来亲手验证,看实验现象和你的猜想是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