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京津冀产业发展功能定位与产业集群空间分布

合集下载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一、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的现状分析二、造成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存在问题的因素分析三、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协调与合作方向四、促进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的政策建议五、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的风险与挑战I. 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的现状分析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各个城市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产业协作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以2016年为例,北京、天津及河北省的GDP分别为2.8万亿、1.86万亿和3.95万亿,这三个地区占据了全国经济总量的20%左右,但是三个地区的投资、技术、人才资源存在明显的浪费现象,各个地区间的产业协作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了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协作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

II. 造成京津冀地区产业协作存在问题的因素分析1. 产业结构同质化:三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同质化严重,缺乏多元化和互补性,需要健全产业协作监管机制,加强参与者之间的协调,推进不同产业间的融合与协作,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2. 规划与管理不统一:京津冀三地独自拟定的产业规划和发展计划相互矛盾,往往会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规划的缺失需要通过加强上级部门的协调来解决。

3. 创新机制匮乏:缺乏创新机制,难以形成“1+1>2”的效应,加强合作创新机制的建设,培育集群化和跨部门、跨产业、跨区域的分工协作模式,以期形成具有京津冀特色的新型产业协作模式。

4. 竞争和合作并存:各个城市之间在某些领域存在强烈竞争,这往往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阻碍产业协作的实施。

解决此问题需要对企业进行市场监管,引导企业实现诚信合作,并且强调共同受益的原则。

5. 人才流失严重:京津冀地区人才流失现象比较明显,工作环境差、薪酬低、缺乏职业发展空间等问题加剧了人才流失的现象。

需要加大招聘力度,增加对人才的关注和待遇,促进人才流动和交往,推动产业协作的实施。

III. 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的协调与合作方向1. 协调区域经济构成:三地区之间的经济结构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缺乏多元化,需要创新的合作方式和机制以推进各自优势产业的融合和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进步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形成了中国北方经济进步的重要引擎。

作为中国政府提出的“两翼”的战略布局之一,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和协同进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并分析该区域的协同进步战略。

一、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1.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全球城市功能的集聚区随着京津冀城市群地理位置的奇特性,其内部的大中小城市结构生成了全球城市功能的集聚区。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全球影响力;天津作为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拥有先进的物流和航运设施;河北、河南等周边省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为京津冀城市群提供劳动力支持。

因此,京津冀城市群可以通过优势互补,形成全球城市功能的集聚区。

2.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科技创新的示范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集聚了浩繁高等院校、探究所和科技企业,具备了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

北京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居全国之首,天津拥有浩繁的科技园区,河北省也进步起了一批创新企业。

京津冀城市群可以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形成科技创新的示范区,推动区域的经济进步。

3. 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文化沟通的重要平台京津冀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国的文化重地。

北京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天津拥有奇特的港口文化,河北省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秦始皇陵等。

京津冀城市群可以利用自身的文化资源,加强文化沟通,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和进步。

二、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进步1.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进步,起首需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一个高效的交通网络。

可以通过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和航空交通等方式提升交通的便利性。

同时,还可以加大公共交通的改善力度,提高交通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2. 推动旅游产业联动进步京津冀城市群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通过推动旅游产业的联动进步,实现互利共赢。

北京作为首都,拥有浩繁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天津有奇特的港口文化和海洋旅游资源;河北省则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自然风景。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城市群,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要经济区域。

随着国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视,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分析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并探讨其协同发展的路径和策略。

二、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1. 政治中心区:以北京为中心的政治中心区,负责全国的政治决策、文化传播以及国际交流。

2. 科技创新中心:依托北京、天津等地的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

3. 产业集聚区:以石家庄、天津等城市为依托,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形成产业集聚区。

4. 生态保护区:通过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生态屏障。

三、协同发展的路径和策略1. 政策引导: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资源、要素、人才在京津冀城市群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2. 交通先行:完善交通网络,打造以高铁、公路、航空等为主的多式联运交通体系,促进区域内的交通互联互通。

3. 产业协同:加强产业协同,形成产业链的上下游衔接,推动产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

4. 创新驱动: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升级。

5. 绿色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具体措施1. 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

2. 优化人才流动:通过政策引导和人才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促进人才在京津冀城市群内的合理流动。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网络,提高区域内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

4. 推动产业升级: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5. 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打造生态宜居的京津冀城市群。

五、结论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练习含解析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练习含解析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考点1区域农业发展练好题·考点自测[2020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丹麦农业高度现代化,家庭农场与农业合作社历史悠久。

家庭农场专注于种植、养殖等直接生产活动;农业合作社专注于流通、营销,后来发展到培育良种、打造品牌、加工增值和拓展市场,形成农业—食品产业体系,实现“抱团销售”。

据此完成1-3题。

1.农业合作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家庭农场()①地理位置偏僻②生产规模较小③生产经营分散④机械化水平高A。

①②B。

②③C.②④D。

③④2.农业合作社数量减少而规模扩大,主要是因为()A.农业技术进步B。

劳动成本上升C.农场规模扩大D。

市场竞争加剧3。

丹麦农业能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A.产研销一体化B.农场历史悠久C。

欧盟市场广阔D.国家政策扶持[2017海南地理卷,3—4,6分]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

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A。

技术要求高B。

劳动力投入大C.种子成本高D。

单位面积产量低5。

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A。

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B。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C。

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D。

满足村民膳食需要6.[2020四川攀枝花期中,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陇南大红袍花椒是著名的花椒品种,主要产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椒粒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是重要的烹饪调料和药材.陇南大红袍花椒树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光、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不耐涝,短期积水可致死亡。

陇南市地处甘肃东南部,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当地椒农积极推广“树上花椒"和“树下辣椒”的“双椒”套种生产模式,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及空间格局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及空间格局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及空间格局作者:李国平来源:《前线》2017年第12期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将产业升级转移作为三个率先取得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同时要求到2020年,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优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明确三省市产业发展定位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这就要求探讨如何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和方向,进一步加快产业转移对接和转型升级及优化产业空间格局,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与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问题。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应以实现国家赋予的发展战略定位为导向,探索符合京津冀三省市发展阶段性特征、资源禀赋条件、发展基础的区域产业分工合作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分工合作及空间格局优化,建立健全现代高效共赢的京津冀现代产业分工合作体系。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历程、成效及其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京津冀产业合作步伐加快、力度加大、领域拓宽。

随着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政府在加强产业区域合作方面达成共识,产业合作进入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阶段。

1993年,河北省确定“两环(环渤海、环京津)开放带动”战略,提出要深入开展冀京津经济技术合作,实现冀京津三省市产业的合理分工、优势互补,推进冀京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和发展。

1996年,北京市组织完成的《北京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建设京、津、河北省环京津七个地级市的“首都经济圈”;1998年,北京市正式提出“首都经济”战略,将区域经济作为其中重要的内容,这一战略的提出标志着北京市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必须跳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开始有了开放合作的“区域观”。

进入新世纪以来,京津冀区域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合作在政府以及市场作用的共同推动下也得到进一步深化。

就国家层面而言,2004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司召集北京、天津、河北省暨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沧州、唐山等市在廊坊召开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会议就区域经济发展的十个方面达成了一致,并形成了加强区域合作的“廊坊共识”。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发展潜力巨大,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明确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并推进协同发展,对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稳定、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研究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及其协同发展的策略。

二、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一)首都经济圈的核心京津冀城市群以北京、天津两个特大城市为中心,通过高效的城市间交通网络相连。

这一区域拥有丰富的科技、文化、教育资源,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

因此,其首要功能定位为首都经济圈的核心,承担着引领和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重任。

(二)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极京津冀地区科研实力雄厚,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创新资源丰富。

因此,该城市群应定位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三)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京津冀城市群应定位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区域,通过绿色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三、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策略(一)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京津冀三地应根据各自的城市特点和资源优势,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应着重发展高端服务业和科技创新;天津应利用其港口优势,发展临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河北则应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和制造业。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是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命脉。

京津冀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效、便捷的城市间交通网络,促进人员、物资、信息的流动。

(三)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应充分利用各自的产业优势,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通过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实现产业互补和资源共享,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生态环境保护是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地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三地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2024年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范文

《京津冀城市群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区域,其发展潜力巨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区域涵盖了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河北的多个城市,具有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然而,要实现该区域的持续发展,必须明确各城市的定位,并推动协同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及协同发展的策略。

二、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1.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扮演着领导者和引领者的角色。

其功能定位应继续强化其首都地位,发挥其在科技创新、教育文化、国际交往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减轻人口压力。

2. 天津:天津作为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北方经济中心,其功能定位应是在保持其港口经济、制造业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强金融、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3. 河北城市:河北的城市应依托其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发展制造业、现代农业等产业。

同时,也应积极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

三、协同发展的策略1. 交通协同: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是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基础。

应加强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实现城市间的快速联通。

2. 产业协同:各城市应根据自身的功能和定位,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

北京可依托其科技和人才优势,发展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产业;天津可发展港口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河北则可发展制造业、现代农业等。

同时,各城市间应加强产业合作,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3. 政策协同:政府应制定统一的政策,推动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包括但不限于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强环境保护、推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等。

4. 人才协同:人才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

应加强京津冀地区的人才交流和合作,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四、结论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推动交通、产业、政策和人才的协同,是实现该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业布局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业布局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产业布局战略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这一战略旨在促进协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

为了探讨这一战略的实施效果,本文将从产业布局、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产业布局产业布局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京津冀三地已经建立了多个产业集群,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产业结构。

这些产业集群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科技、文化、教育、金融、物流等,能够全面满足市场需求。

其中,汽车、机械、电子、化工等制造业仍是京津冀地区的支柱产业,占据了整个地区经济的主要份额。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旨在优化区域内产业结构,以进一步提高地区产业水平,使地区更具竞争力和创新力。

特别是在高技术领域,京津冀三地共同建设了北京科技创新中心、河北世界技术产业创新产业园等高科技园区,加强了对高价值产业的支持和发展。

二、城市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还涉及到城市发展。

当前,京津冀三地正在实施一系列城市改造计划,以加快城市建设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目前,雄安新区的建设是京津冀城市发展中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

该项目旨在创建以新型城市管理为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推动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京津冀城市发展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公共交通。

为了实现京津冀地区公共交通的一体化管理,京津冀三地正在积极推进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

目前,京津冀地区已经开通了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使得三地之间的交通联系更加紧密。

三、市场需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需要基于市场需求来实施。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转型,从传统的原材料和工业领域逐渐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

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变化已经为此做好了充分准备。

特别是随着我国对环保制度的推动和普及,京津冀地区正在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同时促进了环保技术和绿色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不断增加环保设施和处理水平,同时鼓励研发绿色环保技术,加强对环保企业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129/ 73/615 03656/ 03/444 039964 038772 031859 038592 730787 035166 737214 /3/079 03/544 038612 032726 039801 034478 034182 037/92 037476 737042
资料来源: 《 中国工业统计年鉴 /00/》 的相关资料测算。
二、 京津冀区域关系现状与问题
第一, 尽管目前京津冀区域关系正在由竞争型 向协作型转变, 但产业结构严重趋同的问题并没有 得到真正解决 ( 见表 7 ) 。 表 7 表明, ( 7) 京津冀主导产业均以资源密集 型的能源和重化工业为主,工业结构同构现象严 重; ( /)京津两市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电子及通信设 备制造业,造成两市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局面;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 %$&’()* +),-" .-"#)*
京津冀经济圈研究
陈晓永
京津冀产业发展功能定位与产业集群空间分布
对接, “ 规划” 体现了京津冀地区协调合作产业布 局的构思, 意味着北京的发展将逐步从资源集聚向 集聚与扩散并重阶段转变。事实也是如此, 目前北 京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也已经放在了北京的东南 部。在传统产业上, 北京已经开始了产业外移的尝 试, 特别是一些传统重工业, 如钢铁业和传统制造 业, 已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梯度转移。对于北京来 说, 尽管眼下北京往河北搬迁的主要是一些传统制 造业, 如食品加工、 印刷包装、 木材加工和服装加工 业等, 整体制造业的合作范围多局限于产业链的前 端, 但在产业链空间布局和企业内部产业链延伸方 面, 总部在北京, 生产基地设在天津、 河北的产业链 双向延伸现象愈发明显。同样, 随着天津的产业结 构调整和升级, 也会把部分传统产业向外转移。这 使得河北围绕北京的保定、 廊坊、 唐山等中等城市 群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成为可能, 参与京津产业分工
3//0 年 22 月
第 31 卷 第 1 期
!"#$%&&’ !"#$%&’ "( )*+*, -%,.*$/,01 "( 23"%"4,3/ &%5 6$&5* ( ")$%* !"$*
!京津冀经济圈研究
京津冀产业发展功能定位与 产业集群空间分布
陈晓永
( 河北经贸大学 经济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12 )
在钻石理论中, 波特着重强调地理集中性是集 群现象的基本特征。同一产业链内的企业高度密集 地分布在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内, 能共享诸多产业 要素, 包括专业人才、 市场、 技术和信息等, 区域内 的企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彼 此间形成一种互动性的关联。由这种互动的竞争压 力、 潜在压力有利于构成集群内企业持续的创新动 力, 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产品创新, 促进产业加快 升级; 集群内的企业因此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 的双重效益。 产业集群内自发形成的这种经济资源 与企业效益的良性运作, 增强了集群适应外界变化 的能力,使产业集群具有一般经济形态所不可比 拟的柔韧性,造成了产业集群得以持续繁荣不衰 的优势。 当今世界上, 产业集群已成为发达国家产业成 长最为显著的经济现象, 近年来这一现象在我国东 部沿海地区也呈现发展之势。中国目前的国际竞争 力, 主要来自珠三角、 长三角、 闽南三角地区特色产 业集群, 浙江 “ 块状经济”和广东 “ 专业镇经济”则 是其中的典型。其经验表明, 产业集群从整体出发 挖掘特定区域的竞争优势, 突破了企业和单产业的 边界, 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成为一个地区经济持 续增长的核心增长极和地区竞争优势的源泉。正如 迈 克 尔 3 波 特 所 指 出“ : 贫困国家由于缺乏完善簇 群, 他们在世界市场上, 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自然 资源参与竞争。要超越这一阶段, 发展功能完善的 簇群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那些欲从中等收入转入发 达经济行列的国家来说, 簇群是一个尤其重要的制
发展程度来看,京津冀三省市在技术上存在梯度差 距, 并进而形成了产业的梯度差距。京津技术水平、 产业结构水平都高于河北,并且都正面临着产业结 构的进一步升级,需要都向外转移一些不再具有比 较优势的产业。从地理位置来看, 京津冀地域相连, 三地间的交易成本和生产要素结合成本低廉,可以 大大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降低产业结构的转 移和调整成本,这就使京津冀具备了产业转移的地 利条件。 《 北京/004:/0/0 年总规》已明确, 北京工 业将向东部和南部外移, 同时形成两大目标对接, 其 中之一就是与津冀两地工业结构布局相匹配的产业
金、 食品、 饮料、 家具、 包装、 交 通 运 输 、 邮 电 通 讯 、 旅
资料来源: 《 北京统计年鉴》、 《 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与预测》 。
第四, 京津冀城市空间发展关系状态: 离散与集 聚并行, 离散趋势大于集聚趋势。从整体看, 京津冀 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推进得较快,陆路交通主干线 基本实现了一体化,邮电通讯一体化的成果已让人 们充分享受,但目前的运行机制在许多方面还是非 一体化的。 区内货物的联运机制尚未建立, 高速公路 的收费是各自为政等。 同时, 由于北京和天津是渤海 湾区域的两大都市, 都具有直辖市的政治地位, 相距 只有012公里, 呈现独有的 “ 双子星座” 态势, 因此海 空运输的整合有限, 无法进行跨地区的整合。 如同处 京津冀经济圈的天津港、唐山港、秦皇岛港三大港 口, 一个共同点就是存在 “ 腹地交叉”现象, 由此带 来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再如北京有机场、 天津也有机 场, 两个机场之间却不能互相通用, 北京国际机场虽 经几次扩建, 现在又人满为患, 而天津机场却冷冷清 清。另外, 物流业已成为各城市争夺的对象, 天津将 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大型港口为依托,建设港区的 港区面积达到0/3 万平 0/个大项目和//个配套工程,
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作用日趋减少。” 2556 年波特在哈佛 《 商业周刊》上又发表了 “ 产业集群 和新经济学”一文, 更是将产业集群的理论推向新 的高峰。并且用著名的 “ 钻石理论” 对 “ 集群” 给予 新的解释。波特把要素、 需求、 相关与支持行业及企 业战略、 组织结构与竞争称为四大要素, 认为, 企业、 行业乃至产业只有在四大要素间互动的“ 竞 争 钻 石”中, 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形成独特竞争力。这就 是波特称之为集群的概念。四大竞争要素分布于一 个菱形图中, 犹如一颗钻石 ( 见下图) 。

要: 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资源整合的新阶段。 资源整合的载体是优势产业集群。 全面分析京津
冀产业发展功能定位, 准确构建产业集群空间分布, 尽快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 产业分工和产业扩散, 是京津冀 一体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也是培育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京津冀; 产业发展功能定位; 产业集群; 空间分布 ・ 中图分类号: 8/12 0 文献标识码: 9 文章编号: ( 3//0 ) 2//:432/2 /14//;54/6
030770 13/418
73/902 031222 131928 034/88
031702 032414 032041 0377/6 437459 035751 730655 /31288 734618 037442 031822 /370/0 035/92 73/001 737407 032628 73829/ 735568 632/96 035110 /37/42
要素状况
需求状况
相关与支持行业 迈克尔 =波特的钻石图
收稿日期: 3//04/54/6 作者简介: 陈晓永 ( 25014 ), 女, 重庆市人,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 区域经济 7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 %$&’()* +),-" .-"#)*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 双月刊)
/001 年第 2 期
表7 北京、 天津、 河北工业分行业的区位商 # 北京 煤炭采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加工工业 纺织业 造纸及纸制业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普通机械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 办公用品 机械制造业 电力、 蒸汽、 热水的生产和 供应业 天津 河北
! 约性因素。”
034422 03/0/2 030551 034025 /31160 734899 03/789 03/87/ 03155/ 732950 038080 732550 03040/ 730052 739/10 037486 036990 032502 736/0/ 0397/2 039061 536008 73687/ 032812
( 5 )北京市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过分依赖重化工 业, 不符合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的要求。 第二, 京津冀呈现出较典型的 “ 雁行发展模式” 特征 , 并已经出现梯度转移的端倪。从经济和技术
"
目前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中, 主导产业从点 的散状发展向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已初现端倪, 但相 对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仍存在较大差距, 已成 为影响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企业战略、 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
G*(H"E$E$I" 9JI)&E)’" *K L)E$*&M)中开宗明义地指
出: “ 比较优势理论是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分析中 处于主流和控制地位的一种理论, 而我则力主竞争 优势应该是一国财富的源泉。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认 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 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