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和押韵

合集下载

押韵和平仄

押韵和平仄
容词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3、流水对
•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 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 两句说,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一个 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 义不全,这叫流水对。
• 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平仄
平仄规律:
1.组句规则:同句交替
山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首句可押可不押,凡偶数句都必须押韵;() 2.一般押平声韵; 3.一韵到底,不换韵; 4.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
1.a an ang en eng ,发音响亮 欢乐、雄壮
2.o ai ao ou ,发音柔和
随意春芳歇,仄仄平平仄,句相粘。
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平。42、.灵4、活6原分则明。”“(1注、:3、第5一不、论,
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
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
明。)
练习 1、江中看月作(唐 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B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 A 半树佛花香易散B 万里鱼龙争照影 C 二月郊行最有情D 三千组练挥银刀

词曲
律诗 七言
新诗(现代诗歌)
一、押韵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 (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lái) 押韵特点: 1.首句可押可不押,以押韵居多。 2.二、四句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 底,中间不能换韵。 3.第三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rào
2、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入原

诗歌的平仄押韵规则

诗歌的平仄押韵规则

诗歌的平仄和押韵是构成诗歌音韵美的两个重要因素。

平仄是指诗句中声调的平缓与升降,以四声(平、上、去、入)为基础,平声长而扬,仄声短而抑,交替排列。

常见的平仄格式有: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

在写作诗歌时,需要按照特定的平仄格式进行安排,以达到声律和谐的效果。

押韵是指诗歌中某些音韵相同或相近的字在一定位置上重复出现,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

押韵可以使诗歌更加和谐优美,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

常见的押韵方式有:句尾押韵、隔句押韵、交错押韵等。

在选择押韵时,需要注意选择音韵协调的字,避免出现不和谐的情况。

总之,诗歌的平仄和押韵都是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技巧,通过对声调和韵律的合理安排,可以使诗歌更加优美、动听。

同时,这也需要诗人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摸索,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

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2.4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PPT课件人教版

2.4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PPT课件人教版
(2)仿写时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类似,句末押“ai”韵。 答案示例:(1)春风的鼻息轻拂着大地,点点新绿闪着诱人的光。 我仰望天空,蔚蓝的天空下是几只飞得越来越高的风筝,耳边传来 一阵阵欢声笑语…… (2)生活如歌,有时低沉,有时豪迈。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答案:古体诗 近体诗 古体诗
”。在唐人看来,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1 2 3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它有一定的格律。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 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情势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诗是四 个字一句,五言诗是五个字一句,七言诗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 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诗、七言诗两类。五言古体诗 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 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 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 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平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平仄格 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于五绝。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涉及读图、文字会意等能力。先看图, 展开想象,分析例句的特点,形义描述合理,要押韵,而且要把字义 “跟随”和“相背”用到句中。
答案示例:从:一人前行一人后 后人跟随前人走 北:二人站立背靠背 字义相背可意会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问题导学 典例剖析 迁移应用 知识架构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词的押韵及平仄

词的押韵及平仄

《词的押韵及平仄》词的押韵(一)相随式词的押韵,有一韵到底的,如前面列举的《长相思》,《卜算子》等都是,换韵的词也很多,情况又是多种多样,《菩萨蛮》,《虞美人》等,一首词要多次换韵。

如辛弃疾的,《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这首词,一首多韵,“水”,“泪”相押,“安”,“山”相押,“住”“去”相押,“余”,“鸪”相押。

《菩萨蛮》等词的换韵,是每两句一韵,依次换下去,不出现同韵。

这可称为相随式。

(二)回环式有的词是两句相换,先是甲韵换为乙韵,然后再由甲韵换为乙韵。

这可称为回环式,《钗头凤》,《惜分钗》等词就是。

如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这首词,先是“手”,“酒”,“柳”相押,后是“恶”,“薄”,“索”,“错”相押,再是“旧”,“瘦”,“透”相押,最后是“落”,“阁”,“托”,“莫”相押。

其中“手”,“酒”,“柳”“旧”,“瘦”,“透”为甲韵,“恶”,“薄”,“索”,“错”“落”,“阁”,“托”,“莫”为乙韵,甲乙两韵,回环出现。

(三)怀抱式还有的词,是两韵或是几韵相换,但以一韵为主,《相见欢》,《定风波》等词都是。

如欧艳炯的《定风波》暖日闲窗映碧纱,小池春水浸晴霞。

数树海棠红欲尽,争忍,玉闺深掩过年华。

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

邻舍女郎相借问,音信,教人羞道未还家。

这首词,三韵相换,“纱”,“霞”,“华”,“花”,“家”为甲韵,“尽”,“忍”,“问”,“信”为乙韵,“乱”,“断”为丙韵。

甲韵的韵脚字最多,并且词的首尾又都为甲韵,所以以甲韵为主。

另外,这首词的上片,首尾都为甲韵,中间为乙韵,像怀抱着似的,可称为怀抱式。

词的押韵,除用本韵外,通韵的情况很多。

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

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

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押韵和平仄。

2.掌握常见的押韵形式和平仄要求。

3.能够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诗歌或词句。

二、教学重点:1.押韵的概念、形式和要求。

2.平仄的概念、形式和要求。

三、教学难点:1.识别并应用平仄。

2.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

四、教学资源:1.押韵和平仄的例子。

2.诗歌或词句的示例。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示例或诗句,向学生引入押韵和平仄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朗读一首有押韵和平仄的古诗或现代诗。

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注意到了押韵和平仄,并引导学生讨论押韵和平仄对诗歌的作用。

1.教师简要介绍押韵的概念和形式,并提供一些例子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押韵的感觉。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让学生自行找出并分析一些押韵的例子,例如古代诗歌、童谣、流行歌曲等,并让学生报告自己找到的例子及分析结果。

3.教师总结押韵的要求,例如韵母相同、声调相同或近似、韵尾相同或近似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第三步:平仄的教学(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平仄的概念和形式,并提供一些例子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平仄的节奏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让学生自行找出并分析一些平仄的例子,例如古代诗歌、四书五经中的经句等,并让学生报告自己找到的例子及分析结果。

3.教师总结平仄的要求,例如平音和仄音的交替、平仄音节的数量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第四步: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关于押韵和平仄的写作任务,例如写一首诗、写一段打油诗、写一首顺口溜等。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但必须包含押韵和平仄的要求。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创作,并进行反馈和讨论。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押韵和平仄的概念、形式和要求。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和感受,例如是否理解了押韵和平仄的概念,是否能够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等。

六、课后延伸:1.学生继续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创作更多的诗歌或词句,加强对押韵和平仄的理解和运用。

(一)押韵,平仄

(一)押韵,平仄

2012-4-14
2
押韵的目的, 押韵的目的,在于借助韵脚的有规律的 重复出现,增进歌词的乐感, 重复出现,增进歌词的乐感,使歌词琅琅上 韵脚的不断重现, 口。韵脚的不断重现,也有助于歌词意蕴的 维系,避免散漫之感。 维系,避免散漫之感。 传统的诗韵与词韵是不大相同的, 传统的诗韵与词韵是不大相同的,诗韵 较严,词韵较宽。今天的诗韵、 较严,词韵较宽。今天的诗韵、词韵已渐通 用了。 用了。 歌词押韵有“韵律十三辙”规律可循, 歌词押韵有“韵律十三辙”规律可循, 还有一些常见的押韵方法。 还有一些常见的押韵方法。
2012-4-14 9
⑤换韵转韵 一般来说,一首歌词往往是一韵到底的, 一般来说,一首歌词往往是一韵到底的,这样使韵律 更加单纯、和谐、完美。但有些歌词作品并不是一韵到底, 更加单纯、和谐、完美。但有些歌词作品并不是一韵到底, 而是中间变换韵辙的。中间变换韵辙的叫做换韵, 而是中间变换韵辙的。中间变换韵辙的叫做换韵,或叫做 转韵。换韵的原因,有的是歌词的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转韵。换韵的原因,有的是歌词的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有的是为了情绪和风格的需要。 有的是为了情绪和风格的需要。 韵有十几类,当我们动笔写一首歌词, 韵有十几类,当我们动笔写一首歌词,应该选用什么 韵呢?其实,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兴奋点更在构思立意, 韵呢?其实,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兴奋点更在构思立意, 对韵脚的选择往往是不大在意的。选韵,有点像是《 对韵脚的选择往往是不大在意的。选韵,有点像是《西游 里三位神仙捉弄猪八戒的时候玩的“撞婚”游戏, 记》里三位神仙捉弄猪八戒的时候玩的“撞婚”游戏,游 戏规则是撞着谁算谁,撞着谁娶谁, 戏规则是撞着谁算谁,撞着谁娶谁,最初碰到的句子是什 么韵脚,就与什么韵脚从一而终。如果要理性地选取韵脚, 么韵脚,就与什么韵脚从一而终。如果要理性地选取韵脚, 那就应该是迁就关键词、关键句的韵脚。 那就应该是迁就关键词、关键句的韵脚。 2012-4-14 10

平仄与押韵

平仄与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平起格 五 言 诗
律诗重 复一遍 即可
仄起格
七 言 诗
平 起 格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规律 只要在五 律前头加 上两字即 可,仄前 加平,平 前加仄.
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
第一,看押韵。所谓的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是同韵。
山 居 秋 暝
[唐]王 维
注:律诗如何押韵:
(1).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若押韵可
押邻韵;若不押韵时,限用仄声字. (2).律诗的偶数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一
①空山新雨后, ②天气晚来秋。qiū
③明月松间照,
liú ④清泉石上流。 ⑤竹喧归浣女, ⑥莲动下渔舟。 zhōu ⑦随意春芳歇,
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除首句外的奇数句,最后一个字限 用仄声字。 (4).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出现. (5).每首在规定的位置都有对仗(对仗
⑧王孙自可留。liú
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声 调
一、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要点:
声调的性质 声调的作用
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就叫做声调。
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同声母、 韵母一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例如“买”(mǎi)和 “卖”(mài),“繁星”(fánxinɡ)和“反省” (fǎnxǐnɡ),“理解”(lǐjiě)和“历届”,“函件” (hánjiàn)和“罕见”(hǎnjiàn)等等,就都是靠声 调来区别。
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二)便于记忆,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
口。即使篇幅较长,亦易于完成背诵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律诗的偶数句必须押韵,而且一般 是平声。除首句外的奇数句,最后一字 限用仄声字。用韵的字不能重复。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9、什么叫对仗?
格律诗上下句字数,而且字的意义,词类, 平仄相对. 朗读声律启蒙中对仗的例子
10、对仗的位置在哪里?

首颔颈尾,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 飘然思不群 清闲庾开府 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 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 重与细论文
11、诗歌有哪些对仗类型?
因此,此诗的正确顺序是①⑧②⑤④③⑥⑦
综上所述,诗句排序,有法可依
一看押韵 二析对仗 三查平仄 四观表达 结合意境,综合运用,定可准确排序。
7、什么叫平仄
古代汉语中平声字叫平,上声、去声和入 声叫仄 现代汉语中平声字的声调叫”平”,上声 和去声两声调叫”仄”

8、平仄有什么格式呢?(只了解就可以了)
例如:五言诗仄起 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解题步骤 (1)找韵脚。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 “垂”“飞”“归”,只有D句不押韵,因此 确定D句第三句。 (2)确定第二句。D句的二、四、六字平仄是 “平仄平”,与A、B、C句的相同部分分别比 较,A 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仄平仄”, B句是“仄平仄”,C句是“平仄平”,根据平 仄相黏可判定C句是第二句。 (3)确定首尾句。从内容看A句是写景的开始, 可知A句是首句。 由此可知,此诗的正确顺序是A—C—D—B。

看看上边的诗词,有没有换韵现象?
律诗和绝句没有换韵 词和现代诗有换韵现象

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


按 历 史 时 期 分Fra bibliotek中 国 古 典 诗 歌
古 诗 体 诗
古体诗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
乐 府 诗
古代乐府(掌管收集、整理民间歌谣、 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采集编制各种 乐曲而配乐演唱的诗歌。标题上有的 加“歌”“行”“引”“吟”等名称。
绝句(五绝;七绝) 近体诗 律诗(五律;七律)
词 曲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间) 长调(91字以上) 戏剧(杂剧;传奇) 散曲(小令;散套)
新诗(自由诗;散文诗;现代格律诗)
中国现代诗歌
3、古体诗近体诗有什么区别?
古体诗--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 近体诗—也叫律诗或格律诗,用韵\平仄\对 仗都有许多讲究。

4、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课本 34页。四点要求)
1限定句数 2押韵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首在规定的位置都有对仗

5、什么叫押韵?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有 哪些要求?

绝句的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大多数是 押的.二四句必须押韵,而且一般要押平声韵. 第三句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1、工对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2、宽对 同类的词相对就可以了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3、借对 下句词语借用另一意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 4、串对(流水对) 前后两句意义相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
课堂练习: 1、排列下面四句诗的顺序 :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扬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
香iang
光ang 乡iang 乡iang 霜uang 墙iang 塘tang 了iao 少ao \风eng 中ong \ 在 ai 改 ai\ 愁ou 流iu
2、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 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ua a ia 娃 呀 喳 啦 它 妈 下 ui 水 味 \ong 红 痛 \ai 白 待 \iang ang 香 芳
2、柳宗元《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的四句: A.破额山前碧玉流B.欲采频花不自由 C.骚人遥驻木兰舟D.春风无限潇湘意。 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
A→C→D→B
3、排出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字母填在方格 里): A 弯弯绿水绕青山 B 江心来往打鱼船 C 青山绿水风光好 D 重重青山抱绿水 •观诗:A与B两句押韵,作偶句;D与A 对仗,C与B相连;由C句诗意“青山绿 水风光好”知C句上承A句。由此排出顺 序: D A C B。
一岁出场亮相,十岁天天 向上,二十岁远大理想,三十 岁基本定向,四十岁处处吃香, 五十岁奋发图强,六十岁告老 还乡,七十岁打打麻将,八十 岁晒晒太阳,九十岁躺在床上, 一百岁挂在墙上。
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1、找出《客中行》《商中早行》《虞 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 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4、下面是王禹偁的《村竹》,打乱了次序, 作排序: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第一步定韵脚。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 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香”、 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 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⑥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 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从词类性相同、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②与⑤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第三步确定首、尾联。从意义上看,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①“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态,是意思上的承接。⑥与⑦是一问 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 是首联,⑥⑦是尾联。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 联。利用相黏规则,首 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 六字的平仄为“仄平 仄”,而④句相同部分 是“平仄平”,②句相 同部分是“仄平仄”, 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 ④③是颈联。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再 别 康 桥
《 东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风 破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蔓草的年头 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押韵之作用有二: (一)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 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 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二)便于记忆,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 口。即使篇幅较长,亦易于完成背诵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