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和平仄_教学设计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押韵和平仄的概念,掌握其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押韵和平仄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并简要介绍其意境和韵律美。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韵律美,引入押韵和平仄的概念。
2.押韵的基本概念(1)讲解押韵的定义:诗歌中相同韵母的字在相应位置上反复出现,形成韵律美。
(2)展示一些典型的押韵诗句,如《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让学生找出这些诗句中的押韵字,并体会其韵律美。
3.平仄的基本概念(1)讲解平仄的定义:平仄是指汉语音节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
在诗歌中,平仄的搭配和变化形成节奏美。
(2)展示一些典型的平仄诗句,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让学生找出这些诗句中的平仄规律,并体会其节奏美。
4.押韵和平仄的运用(1)讲解如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展示一些现代诗歌中的押韵和平仄运用,如《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3)让学生尝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
5.实践与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分析其押韵和平仄的运用。
(2)每组派代表分享分析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如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等。
(3)布置课后作业:尝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一首诗歌,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押韵和平仄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二:师法古诗,声情并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二:师法古诗,声情并茂。
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我们需要引入“师法古诗,声情并茂”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习和模仿古诗,让学生感受古人对于韵律和意境的运用,提高他们的诗歌写作能力。
在这一部分的教案中,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师法古诗的方法和技巧。
一、学习古诗,感受韵律和意境古诗是我们学习押韵和平仄的好材料。
在学习古诗的时候,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韵律和意境,还可以体会到古人对于语言的细腻和精细的处理方式。
在学习古诗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操作:1.阅读古诗,用心品味其中的韵律和意境,了解其结构和特点;2.参考注释,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3.试着自己朗读一下,尝试感受其中的情感和表达方式;4.多写几遍,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模仿古诗,练就好的笔力学习古诗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其中的韵律和意境,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古诗来锻炼自己的诗歌写作技巧。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1.选取一首优秀的古诗,让学生模仿其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思考一下古诗中用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是否适合自己的创作;3.让学生尝试写一篇与古诗相似的诗歌,注意押韵和平仄;4.评选优秀作品,分享给全班。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写作技巧。
三、注重押韵和平仄,在创作中应用在诗歌创作中,押韵和平仄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好的押韵和平仄可以给诗歌增添魅力,使其更加动人。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来教授学生如何应用押韵和平仄:1.先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让学生练习押韵和平仄的基本技巧;2.让学生阅读一些典型的诗歌,了解其中押韵和平仄的运用方式;3.参考范例,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些具有韵律和意境的诗歌。
通过以上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押韵和平仄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结在教学中,师法古诗,声情并茂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押韵和平仄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教学设计)本溪市第一中学陆连川教学目标:1了解押韵平仄,体会诗歌音韵美。
2学习并掌握对联书写。
3掌握律诗排序方法教学重点:平仄与押韵教学难点:律诗排序的方法教学设备:希沃白板课时安排:1课时一、导入歌曲《我们不一样》这么多年的兄弟有谁比我更了解你太多太多不容易磨平了岁月和脾气时间转眼就过去这身后不散的筵席只因为我们还在心留在原地张开手需要多大的勇气这片天你我一起撑起更努力只为了我们想要的明天好好的这份情好好珍惜儿歌《小白兔》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
二、何为押韵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这里的韵指韵脚字的韵腹、韵尾和声调的平仄都相同,不管声母和韵头。
如:平声安(an)烟ian湾uan冤üan互相可以押韵如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又如《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押韵之作用有二:(一)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
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
(二)便于记忆,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口。
即使篇幅较长,亦易于完成背诵也。
观察下面两首诗,发现绝句押韵规律。
山行[唐]杜牧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绝句如何押韵:1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押韵的居多。
2第二句和第四句则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3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
观察下面这首唐诗,发现律诗押韵规律。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课件

遵循一定的平仄规则,如“平平仄仄平平仄”等 ,使诗句节奏鲜明、抑扬顿挫。
注重意境营造
在押韵和平仄的基础上,注重意象的选择和意境 的营造,使诗歌具有深厚的内涵和韵味。
创作实例分析与欣赏
01
实例一
《静夜思》中的押韵与平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诗中运用押韵和平仄,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意境,表
什么是平仄
平仄定义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字音的声调。 在普通话中,阴平、阳平属于平声,上声、去声 属于仄声。
平仄与诗词关系
平仄是构成近体诗词的重要因素,通过平仄的交 替和对应,形成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平仄的分类
01
02
03
平声
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 声调平缓。
仄声
普通话中的上声和去声, 声调有升降变化。
05
运用
押韵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押韵的定义
01
在诗歌、歌曲等韵文中,把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有规律地配置在
句子的最后一个字上,形成和谐的声音效果。
押韵的分类
02
根据韵母的不同,押韵可分为宽韵和窄韵;根据韵脚的位置,
可分为句尾韵和句中韵。
押韵的作用
03
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作品更加朗朗上口,易于记忆
和传播。
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02
实例二
《春晓》中的押韵与平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诗中通过押韵和平仄的运用,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03
实例三
《登鹳雀楼》中的押韵与平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1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教学目标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押韵与平仄;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爱我国古老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平仄格律,唬倒了不少喜欢古诗词的人。
它其实就像古典园林一进门就挡在眼前的那座假山,看着巍峨嶙峋的、其实没多高。
抬脚走几步,一下就过去了。
假山后面的景致,才是越看越觉得心生敬畏;细细欣赏开始略品个中滋味。
只要翻过“假山”,就能尝到“美景”滋味。
二、格律诗的诗体:(一)关于格律诗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六言诗非常少,故不列为主流。
)每类又分绝句,律诗,排律等体裁。
这里只简单介绍绝句和律诗。
1、绝句:绝句的体裁: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
五绝是五言四句,七绝是七言四句。
绝句的要求:偶句(第二句,第四句)押平声韵,第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仄声,第一句可压韵,也可以不压韵。
例: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律诗:律诗的体裁:也是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和七律。
律诗的要求:五言七言都各为八句。
偶句(第2、4、6、8句)押平声韵,奇句(第1、3、5、7句)的最后一个字用仄音。
第一句也跟绝句一样押不韵都可以。
还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分别要对仗。
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 关于押韵1、诗歌有了韵脚会有什么特点写诗要押韵,跟麻婆豆腐要有辣椒花椒才好吃一样,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虽然追求自由的新诗越来越趋向于不押韵,但读着流畅的新诗,韵脚还是随处可见的。
如果我说格律诗比自由诗容易让人记住,也许你不会反对吧?要是我们在大街上随便拦个路人,让他马上背出一首完整的诗来,恐怕脱口背完“白日依山尽”的比“小巷”或者“再别康桥”的要多得多吧。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格律诗严格押韵。
教学设计1: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有关押韵、平仄的知识。
2.根据所学能够为较工整的律诗排序【教学过程】一、诗歌的分类按类型分:古诗、律诗、绝句按格律分:古体诗(古风)、近体诗(今体诗、格律体)按字数分:五言诗、七言诗格律体:绝句、律诗、排律二、律诗的特点1.押韵作用是什么?绝句和律诗在押韵上有何要求?押韵是说韵脚的字必须同韵;作用是使诗歌曲调和谐,朗朗上口;律师和绝句的首句都可压可不压,偶数句必须押韵,一般压平声韵,中间不能换韵,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
(以上各点举文中例子加以印证。
)2.平仄平指平声;仄指上、去、入三声。
结合书中例子了解常见的平仄格式。
平仄的作用是增强诗歌的节奏、音乐美,同时具有参差美。
3.对仗对仗:字数相同、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对。
类型: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
【能力训练】一、课后练习二、补充练习题目1.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
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
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
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②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
2.拟写广告词(均 20 字以内):①拟一条以“购买体彩”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②拟一条以“护花护绿”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③拟一条以“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
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注意押韵。
3.选择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
江中看月作(清·袁枚)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 半树佛花香易散B. 万里鱼龙争照影C. 二月郊行最有情D. 三千组练挥银刀4.判断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

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押韵和平仄。
2.掌握常见的押韵形式和平仄要求。
3.能够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诗歌或词句。
二、教学重点:1.押韵的概念、形式和要求。
2.平仄的概念、形式和要求。
三、教学难点:1.识别并应用平仄。
2.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
四、教学资源:1.押韵和平仄的例子。
2.诗歌或词句的示例。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示例或诗句,向学生引入押韵和平仄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朗读一首有押韵和平仄的古诗或现代诗。
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注意到了押韵和平仄,并引导学生讨论押韵和平仄对诗歌的作用。
1.教师简要介绍押韵的概念和形式,并提供一些例子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押韵的感觉。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让学生自行找出并分析一些押韵的例子,例如古代诗歌、童谣、流行歌曲等,并让学生报告自己找到的例子及分析结果。
3.教师总结押韵的要求,例如韵母相同、声调相同或近似、韵尾相同或近似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第三步:平仄的教学(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平仄的概念和形式,并提供一些例子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平仄的节奏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让学生自行找出并分析一些平仄的例子,例如古代诗歌、四书五经中的经句等,并让学生报告自己找到的例子及分析结果。
3.教师总结平仄的要求,例如平音和仄音的交替、平仄音节的数量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第四步: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关于押韵和平仄的写作任务,例如写一首诗、写一段打油诗、写一首顺口溜等。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但必须包含押韵和平仄的要求。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创作,并进行反馈和讨论。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押韵和平仄的概念、形式和要求。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和感受,例如是否理解了押韵和平仄的概念,是否能够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等。
六、课后延伸:1.学生继续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创作更多的诗歌或词句,加强对押韵和平仄的理解和运用。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篇一: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教学参考1110 2203《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备课参考一、本节学习重点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押韵”和“平仄”。
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汉字的押韵和平仄是构成这种乐感的重要因素。
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对于学生认识汉语的特点和掌握汉语的发音都是有作用的。
二、课堂活动指导2.1 课本课堂活动●韵里情思这个课堂活动通过鉴赏古今诗歌词曲,使学生对写作诗文时的韵律和谐有所了解。
一、课堂活动步骤(1)诵读儿歌,体会韵感。
在开展课堂活动前,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学习“同韵童趣”的儿歌,并请学生再朗诵一些他们熟悉的儿歌。
(2)鉴赏诗歌,分析韵脚。
教师和学生一起鉴赏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分析诗词歌曲的韵脚,体会诗歌押韵的作用。
(3)举例扩展,总结归纳。
教师可以再举一些古代诗词和现代诗歌或歌词,分析诗词的内容主旨,同时分析诗歌的韵脚和平仄等,探讨诗词的形式如何为内容服务,从而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4)活跃气氛,现场创作。
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创作和朗诵一些押韵的诗歌或文段,加深对诗歌押韵的认识。
二、相关知识补充(1)古代诗词鉴赏。
《客中作》没有直白地表达思乡的感情,而是通过写客中作乐来写作客他乡的飘零感,整首诗全方位调动人的感观——嗅觉、视觉,还有触觉。
而这首诗的韵脚也恰是感观的落脚点:“香、光、(他)乡”。
《商山早行》首联开宗明义“客行悲故乡”,全诗寓情于景,写到了“残月、晨霜、槲叶、山路、枳花、驿墙、凫雁、池塘”,这些意象都带着伤感的意味,其中有些也构成韵脚:“霜、墙、塘”。
而《虞美人》则是移句换韵:“了”和“少”,“风”和“中”,“在”和“改”,“愁”和“流”,音律的变化与心情起伏回转配合,可以说在形式和内容、情绪上达成了高度的和谐。
(2)现代诗歌鉴赏。
现代歌词中也有对押韵的要求,不过远不如古诗词那么严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对于五言来说,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3)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黏(同):上句(出句)与下句(对句)叫一联。上下句之间的平仄必须相反,根据第2条规律,即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相反。相粘,即相同。即上联的下句与下联的上句二四六字的平仄应当相同。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练习:
1、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入原诗。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句。从内容看A句是写景的开始,D是抒情,可知A句是首句。
由此可知,此诗的正确顺序是A—C—D—B。
3、下面《咏梅》的空缺诗句是:
不受尘埃半点侵,。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A何用浮多绊此身
B寻得桃源好避秦
C竹篱茅舍自甘心
D与梅并作十分春
如:毛泽东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滕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押韵句末字用平声,不押韵句末字用仄声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对仗
1、近体诗不但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而且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仄也要一一相对,这就是对仗。
2、近体诗要求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例:下面是王禹偁的《村竹》,打乱了次序,请作排序: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
2.关于平仄的规律:
(1)一句之内平仄相间:即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彼此不同。如果二字仄,四字必平,六字必仄,以相区隔。
例如:
Jīnshāshuǐpāi yúnyánuǎn Dàdùqiáohéng tiěsuǒh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押韵
什么是押韵?
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叫做押韵(压韵)。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押韵规则:
偶数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韵脚固定,一韵到底;
押平声韵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
_____[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lái)
例二:送魏大将军
______(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
留汉将功。
平仄
1.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在古代汉语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现代汉语中:平声字的声调叫”平”,上声和去声两声调叫”仄”。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2、排列下列诗句顺序P36
A杨柳青青着地垂
B借问行人归不归
C杨花漫漫搅天飞
D柳条折尽花飞尽
绝句的解题步骤:
(1)找韵脚。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垂”“飞”“归”,只有D句不押韵,因此确定D句第三句。
(2)根据平仄相黏的规则,确定第二句。D句的二、四、六字平仄是“平仄平”,与A、B、C句的相同部分分别比较,A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仄平仄”,B句是“仄平仄”,C句是“平仄平”,根据平仄相黏可判定C句是第二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