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分类和押韵平仄
诗歌文体知识

诗歌文体知识一、诗歌分类:1.从形式上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称古风,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因此诗体不必讲究平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
古体诗分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近体诗: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格律限。
2.词。
是诗的别体,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又叫诗余。
南朝萌芽,隋唐兴起,盛行宋代。
词有词牌和词题。
(1.)“词牌”。
词,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
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 59- 90字)和长调( 91字以上)三种。
词牌种类很多。
(2.)词题。
即词的标题。
标题可有可无。
但词牌必须有。
(3.)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流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
婉约派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二、作家作品1.李清照(1084-1155),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我国第一位女词人。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的词活泼灵动,语言清丽,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被称为“易安体”。
现传《漱玉词》。
李清照词以南渡为界,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等。
3.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诗人。
官至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后世称“杜樊川”。
有《樊川诗集》4.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东晋文学家。
他是我国田园诗的鼻祖,和南朝山水诗的鼻祖谢灵运合称“陶谢”。
著有《陶渊明集》5.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
被后人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词律的名词解释

词律的名词解释什么是词律词律是指诗歌中的音韵规律和节奏感。
它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字音、字数和句子结构的有意安排和运用,使诗歌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词律的分类音节与字数根据音节与字数的组合方式,词律可以分为平仄、押韵、对仗等几种形式。
•平仄: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平声和仄声交替使用,形成一定的节奏感。
在古代汉语中,平仄通常由四个声调表示。
•押韵:押韵是指在一定位置上出现相同或相近的音韵。
押韵可以增加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对仗:对仗是指在句子结构上呈现出一定的对称关系,通过相似或相反的方式来表达思想或情感。
对仗可以增强语言之间的呼应和协调。
句式与结构根据句式与结构的特点,词律可以分为平行句、排比句、重复句等几种形式。
•平行句:平行句是指由两个或多个结构相似的句子组成,通过平行的结构形式来表达相似或相反的意义。
平行句可以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表达力。
•排比句:排比句是指通过对一系列相似或相反的词语、短语或句子进行排列,以强调并增强修辞效果。
排比句可以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重复句:重复句是指在诗歌中有意地重复某个词语、短语或句子,以加强表达的力度和印象。
重复句可以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
词律在不同文化中的应用不同文化中的诗歌有着不同的词律特点和风格。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文化中对词律应用的示例: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中的诗歌注重平仄和押韵,尤其是在古代汉语中更为突出。
中国传统诗歌通常采用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这两种形式,每个字音都需要符合平仄的要求,并且每句之间需要押韵。
这种词律的应用使得中国古代诗歌具有独特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英语文化英语文化中的诗歌注重押韵和节奏感。
英语诗歌通常采用不同的韵脚和韵律形式,如押头韵、押尾韵、押中间韵等。
英语诗歌还注重句子长度和节奏感,通过对音节和重音的安排来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性。
日本文化日本文化中的诗歌注重音节和节奏感。
日本传统诗歌形式包括俳句、短歌和长歌等,它们都有着固定的音节和节奏规律。
诗词格律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李商隐《当句有对》)
分析韵脚字、平仄、对仗
第十章
诗词格律
一、诗歌的分类 古诗 近(今)体诗和古体诗 二、近体诗的格律特点 P1084 字句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 对仗
(一)字句固定
(二)押韵严格 P1085 位置固定; 押平声韵(依《平水韵》1086) 不能出韵、换韵(1088) “孤雁出群”
宽韵:字数多的韵。支、真、先、阳、庚、尤 窄韵:字数少的韵。江、佳、肴、覃、盐、咸
“仄仄平平仄”格式中的拗有时可不救。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同一首诗中有的救有的未救,李白《送友人》: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颔联)
“一”拗,对句不救。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尾联)
“自”拗,对句“班”救。
(4)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 ---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 平平仄仄平 。 仄仄仄仄仄
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依。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
寝倦解曲梦,虑闲添远情。
(元稹《晚秋》)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浑《咸阳城东楼》)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苏轼《新城道中》)
各种句型平仄要求和变通处(P1094)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何分析一首诗的格律

如何分析一首诗的格律分析一首诗的格律并非易事,需要对相关知识和技巧有所了解。
本文将介绍一种分析诗歌格律的方法,并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
希望读者通过学习本文,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一、诗歌格律概述诗歌格律是指诗歌在音韵、字数、平仄等方面的规律性。
它是诗歌中抒发思想感情的形式之一,通过合理的格律结构,可以使诗歌的表达更具韵律感和美感。
二、音韵格律分析方法1. 押韵:首先要分析诗歌是否有押韵,即诗句末尾的音韵是否相同。
押韵可以分为充分押韵和半押韵两种,充分押韵要求诗句的音韵完全相同,而半押韵则要求音韵相似但不完全相同。
2. 音节数:统计每句诗的音节数,以了解句子的长短变化。
长短句交替以及韵脚对应的长度差异是一种常见的格律布局。
3. 脚与韵:注意诗句中的脚和韵,脚是指由重音和辅音组成的音组,韵则是指由元音和韵尾组成的音组。
分析诗句中的脚和韵,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格律的规律性和变化。
三、平仄格律分析方法平仄格律是指诗句中字的平仄关系。
平仄可以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指声调平缓,仄声则是声调有抑扬顿挫。
分析诗歌的平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抑扬顿挫,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1. 平仄分类:将每个字根据平仄的不同,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通常标记为“平”,仄声标记为“仄”。
2. 平仄对应:将每个字的平仄进行对应,看是否符合平仄的要求。
平仄对应要求仄声之后是平声,平声之后是仄声。
通过对平仄的精确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3. 平仄变化:注意观察诗句中平仄的变化,有时会出现调子的变化以及特殊意境的营造。
如何灵活运用平仄变化,是诗歌作家的一项重要技巧。
四、案例分析:李白《静夜思》为了更好地说明分析诗歌格律的方法,我们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进行分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分析如下:1. 押韵:第一、二句的“光”和“霜”押韵,第三、四句的“月”和“乡”押韵。
整首诗采用了AABB的押韵方式。
诗歌的韵律和表达

诗歌的韵律和表达一、诗歌的韵律1.韵律的定义:诗歌中的韵律是指诗的音节、重音、停顿和节奏等方面的组织形式。
2.韵律的分类:(1)古体诗的韵律:以五言、七言为主,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
(2)近体诗的韵律:以律诗、绝句为主,有严格的平仄、对仗和押韵要求。
(3)现代诗的韵律:形式多样,不受平仄、对仗限制,注重自由发挥。
3.押韵:诗歌中相同或相近韵母的音节在句子末尾相押,形成美感。
4.平仄:古代诗歌的音调分类,平声和仄声的搭配。
平声柔和,仄声刚劲。
5.对仗:诗歌中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在字数、词性、意义等方面的呼应和对应。
二、诗歌的表达1.意象:诗歌中用来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具有象征意义。
2.意境:诗歌中所创造的具有情感色彩的艺术空间,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3.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描绘另一个事物,增强表现力。
(2)拟人:赋予非人类事物以人的情感和行为,增强生动性。
(3)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处理,突出其特点。
(4)排比:句子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增强语势。
4.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2)间接抒情:通过描绘景物、叙述事件来间接表达情感。
5.表现手法:(1)渲染:通过反复描绘,使事物形象更加鲜明。
(2)对比:将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突出其特点。
(3)象征:用具体事物代表抽象概念,增强表现力。
6.结构布局:诗歌的开头、结尾、过渡和照应等部分的组织安排。
综上所述,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是诗歌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掌握韵律规律和表达技巧,有助于创作出具有美感和表现力的诗歌作品。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判断以下诗句中哪个字的韵脚押韵?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解题方法:首先,找出诗句中的韵脚,即“光”和“霜”。
然后,判断两个字的韵母是否相同或相近。
在本题中,“光”和“霜”的韵母都是“ang”,因此它们押韵。
2.习题:请判断以下诗句中哪个字的平仄是正确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关于诗歌的基础常识

诗歌的基础常识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集中,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的特点。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诗歌的基础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诗歌的风格:民谣、挽歌、古代史诗、寓言诗、古典诗、抒情诗、田园诗、现代诗、短歌。
2、诗歌的结构:五行诗、四行嘲讽短诗、无韵诗、俳句、五行滑稽诗、四行隔韵诗、十四行诗、散文诗。
3、诗歌的修辞:明喻、暗喻、讽刺。
4、诗歌的韵律类型:抑扬抑格、抑抑扬格、扬抑抑扬格、扬抑格、抑抑格、杨扬格、扬抑格。
5、诗歌的诗行:单音步诗行、双音步诗行/对句、三音步诗行、四音步诗行、五音步诗行、六音步诗行(亚历山大诗体)、七音步诗行、八音步诗行。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按形式分为:(一)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形式上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如:《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李白《蜀道难》白居易《琵琶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1.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五言绝句首句一般不入韵,七言绝句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绝句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七言绝句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杜牧《泊秦淮》等。
2.律诗:五言或七言,全诗八句;押韵、对仗(对偶):三、四句对仗,五、六句对仗。
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五言律诗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杜甫《春望》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七言律诗如:杜甫《望岳》王湾《次北固山下》李商隐《无题》等。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
诗歌的体裁分类

诗的体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及词和曲,还有现代诗。
具体介绍如下:
1、古体诗。
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2、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3、词。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4、曲。
一种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行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
5、现代诗。
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
古诗的韵律和押韵规则是什么

古诗的韵律和押韵规则是什么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押韵规则展现出无穷的魅力。
那么,古诗的韵律和押韵规则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一同来探究。
韵律,简单来说,就是古诗在声音上的节奏和规律。
它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性。
韵律主要体现在诗句中的平仄交替。
平仄,是古代汉语中的声调分类。
平声包括现代汉语中的阴平和阳平,也就是一声和二声;仄声则包括上声、去声和入声,大致对应现代汉语中的三声和四声。
在古诗中,平仄的交替运用形成了一种抑扬顿挫的效果。
以五言绝句为例,常见的平仄格律有“仄起仄收式”“仄起平收式”“平起仄收式”“平起平收式”等。
比如“仄起仄收式”的格律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这种平仄的交替,使得诗句在诵读时产生一种节奏的变化,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押韵,则是古诗中另一个重要的规则。
押韵就是在诗句的某些位置上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得诗句在音韵上产生呼应和和谐的美感。
古诗的押韵方式多种多样。
有的是隔句押韵,比如在绝句中,通常是第一、二、四句押韵;而律诗则多是偶数句押韵。
还有的古诗是句句押韵,比如柏梁体。
押韵的位置也有一定的规律。
在近体诗中,一般要求押平声韵,而且韵脚通常在诗句的末尾。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中“光”“霜”“乡”就是押韵的字,韵母都是“ang”。
此外,古诗押韵还需要注意一些规则。
比如,不能重复使用同一个韵字;在同一首诗中,一般只能使用同一个韵部的字押韵,也就是要遵循韵书的规定。
古代的韵书有很多,比如《平水韵》《广韵》等。
《平水韵》把汉字分为 106 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了若干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
诗人在创作时,会根据韵书来选择合适的韵字。
然而,随着语言的发展变化,现代汉语的读音与古代汉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差异。
所以在现代创作古诗时,也有人主张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来押韵,只要读起来顺口、和谐即可。
古诗的韵律和押韵规则并非是死板的束缚,而是诗人表达情感、营造意境的有力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体诗(又叫“古诗”或“古风”)
诗歌 的分 1.首句可押可不押,偶数句押平声韵,奇数句 (首句除外)最后一字为仄声。 • 2.对仗 • 律诗的对仗:中间两联对仗 • 绝句的对仗:自由,不强求。如果是截取律诗的 中间两联,就全诗对仗;截取律诗前两联,就三、 四句对仗,截取律诗的后两联,就一、二句对仗。
• • •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人体,动物) 饮马鱼惊水,穿花露滴衣。(动物对植物)
•
3.借对:也称为假对。它通过借义或借音等手段来 达到对仗工整的目的。一个词有两种以上的意义, 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的它的乙义 或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
• 例如: • 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借义) •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借义) • 残春红药在,终日子规啼。(借音) • 住山今十载,明日又迁居。(借音)
近体诗的平仄
• 1.平仄的四种格式:A.仄起仄收 B.仄起平收 • C.平起平收 D.平起仄收 • 2.忌“孤平”:即每句中除第一和第七个字外,中间五个 字必须要有两个平声字,否则就犯“孤平”。 • 3.忌“三平调三仄脚”:即每句末三个字,不可“平平平” 或“仄仄仄”。 • 4.只要不造成句尾连三平或连三仄,都可以“一三五不论, 二四六分明”(即第一、三、五个字可平可仄,第二、四、 六个字必须按格律不变)。 • 5.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即同一联中的上下两句平仄刚好 相反(因一三五不论,所以只注重二四六七这四个字的平 仄);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它们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对仗:字数相等,词义、词性相同,平仄相 对(日不能对月,云裳不能对霞衣)
• 对仗的类型: • 1.工对:词性相同,词类相同(不但同 属一词性,而且在意义上同属一个大类) • 例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战争)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天文) •
• 2.宽对:词性相同,词类不同(词义上不属于同一个大类的 词) •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植物,天文)
4.串对(流水对):即前后两句的意义相连, 就像是连续说下来的一句话。
•例如: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