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押韵和平仄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平仄押韵知识点总结

平仄押韵知识点总结

平仄押韵知识点总结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平仄的概念。

平仄指的是字的音调,在古代汉语中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声调,可以分为平声、仄声、上声和去声。

其中,平声和上声属于平调,仄声和去声属于仄调。

平仄的关系是指在古代汉语中,字的平仄调和韵脚的押韵关系。

在诗词创作中,要求平声字与平声字押韵,仄声字与仄声字押韵,形成平仄和谐的韵律美感。

其次,平仄押韵在古代诗词中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

最常见的有“平平仄仄平”的押韵方式,即每两句诗中,第一句最后一个字和第二句的第一句押韵,而且这两句诗中有两个平声字,两个仄声字。

平仄的对仗让诗词更加有节奏感,也更易于朗诵和朗读。

除了“平平仄仄平”的押韵方式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平仄押韵方式,如“仄平仄平仄”的押韵方式、交互押韵等等,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都可以展现出诗词的韵律美感,让诗词更加动听和优美。

另外,平仄押韵在诗词创作中有一定的技巧和要求。

首先要求诗人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对于汉语的平仄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其次,要求诗人在写作诗词时要注意平仄的搭配,要将平声字和仄声字妥帖地搭配在一起,形成和谐的韵律美感。

此外,诗人要注意押韵的技巧,注意诗词句式的变化和灵活运用,不要形式僵化,创作中要有一定的巧思和创新。

总之,平仄押韵在诗词创作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诗人需要有一定的功底和创作技巧,才能写出优美的平仄押韵的诗词作品。

最后,平仄押韵在古代诗词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平仄押韵可以使诗词更加富有韵律美感,使诗词更加优美动听。

平仄押韵的运用可以增强诗词的节奏感,增添诗词的音乐美感。

平仄押韵的运用还可以使诗歌更加容易朗诵和朗读,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平仄押韵对于古代诗词的审美价值和艺术表现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诗歌技巧和表现形式。

总之,平仄押韵是中国古代诗词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诗歌技巧,对于提高诗词的韵律美感和表现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古代诗词创作中,平仄押韵的应用丰富多彩,表现形式多样,要求诗人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创作技巧。

《押韵和平仄》PPT课件

《押韵和平仄》PPT课件
《押韵和平仄》PPT 课件
教学目标
•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对 仗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 性、韵律美。
• 2、 、能利用平仄对仗知识进行 集联创作。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 性、韵律美。
• 3、通过鉴赏古今诗词,培养热 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押韵的艺术效果
押韵的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 吟诵顺口悦耳, 便于记忆流传。
①出自唐代孟浩然《宿建德江》; ②出自唐代杜甫《望岳》; ③出自唐代贾岛《题李凝幽居》; ④出自唐代李贺《马诗(其五)》; ⑤出自唐代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⑥出自唐代李白《行路难(其一)》; ⑦出自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 出自唐代白居易《暮江吟》。
请选出填入下边诗歌中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词:
诗中的对仗
• 1.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身(名词)对心(名词),无(动词)对有(动
词),彩凤(偏正短语)对灵犀(偏正短语), 双(数词)对一(数词),飞(动词)点(动 词),翼对通(不工) • 2.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 昔(名词)对今(名词);闻(动词)对上(动 词);洞庭水(名词)对岳阳楼(名词)
要点:
押韵
什么是押韵?
把两个以上韵平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
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叫做押韵(压韵)。各句
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押韵的“韵”与韵母的不

押韵的“韵”与“韵母”不完全相同,凡韵腹相同或
相近的(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
“韵”。就是说韵头可以不管,只要韵腹、韵尾相同都算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

押韵平仄和对仗ppt课件

押韵平仄和对仗ppt课件
把“志远”改为“远志”。
“志远”跟“红花”在结构上不对应: “红花”是偏正短语,而“志远”是 主谓短语。上下字的词性也不同。
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
——押韵、平仄与对仗
知识大概——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
《诗经》——南北朝。形式要求较自由。
近体诗:
以格律诗(律诗)为代表。 1、每首八句。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
C、二月郊行最有情 D、三千组练挥银刀。
颔联须对仗: 一船鸡犬欲腾空= 数量+动物+动词+动作
万里鱼龙争照影=数量+动物+动词+动作
律诗: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不押韵,则限用仄声 字( 昔人已乘黄鹤去)。偶数句押韵,一般押平 声韵,一韵到底。用韵字不在诗中重复出现。
P36作业二(1)
1、A-C-D-B。
根据押韵规则,第三句应为 D ;
再根据D句“柳条折尽花飞尽”的内容得 出:
先柳条,后杨花。
四、平仄与参差美:
1、概念: 2、格式:
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五、对仗和对称美
1、概念:实词≠虚词;名词≠动词;
日光≠月华;云裳≠霞衣。
(平仄)
2、位置:
颔联、颈联。
3、类型:
工(严)对:字数+平仄+词性+意义;
宽对:字数+意义+大致词性;
闲人莫进贤人进 盗者勿来道者来
绿水泛漪,巾帼何须让须眉 勇者临战,男儿从来是英杰
细节二:上下联对应词语两两相对,上下联 之间同一位置,忌讳使用相同的字。(也称 作:字形相左)

课件:人教选修之《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课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课件:人教选修之《语言文字应用》  第二课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3.什么叫对仗?它有哪些类型? 【提示】 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概念的词语放在 相对应的位置上使之出现相互映衬的状态,使语 句更具韵味,增加词语表现力。格律诗对仗的具 体内容,首先是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反,其次是 要求相对的句子句型应该相同,句法结构要一致, 如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 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有的对仗的句式结构不 一定相同,但要求字面要相对。再次,要求词语 所属的词类(词性)相一致,如名词对名词,动词
[三楼] 灵活原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 句诗的单数位置(第一、三、五)的字可以平仄 不拘,双数位置(第二、四、六)的字就要严格 使用了。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 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 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 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 末字就要用仄声字。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 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如果押韵的话,则首 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4.明末重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自命为“忠 节”之人,他曾自撰楹联一副“君恩深似海, 臣节重如山”高悬于自家大厅的门框上。后 来,松山一战,洪承畴变节投敌,时人鄙视 这个叛徒,在他这副自撰联的两边各添上一 个虚词,变为“君恩深似海矣!臣节重如山 乎?” 请问,这样修改后,对联的意思有了什么变 化?
【名师点拨】 洪承畴撰写此联,原意为歌 颂皇恩浩荡,表明自己的忠心;但添一个“ 矣”字,就有了无限感慨:你受明朝君王之 恩的确似海深啊!而添一个“乎”字,直接 提出疑问:但你的节操真像山那样不可动摇 吗?上联君王之恩与下联洪承畴变节形成了 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洪承畴卖主求荣的辛 辣嘲讽!
[细剖· 深析]
[楼主]
近体诗的平仄组合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组句规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ppt19 人教课标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ppt19 人教课标版
目录 退出
2.诗歌的分类情况是怎样的?请列表加以说明。 提示:
目录 退出
3 .分别介绍 一下古 体诗和 近体诗 。 提示:古体诗 是依照 古代的 诗体写 的。在唐 人看来 ,从《诗 经》到南 北朝的诗 ,都算 是古体 诗,因 此古体 诗也就 没有一 定的标 准。可以说 凡不 受近体诗 格律束 缚的, 都是古 体诗。 近体诗以 律诗为 代表。 律诗的 用韵、 平仄、 对仗都 有许多 讲究 。由于 格律很严 ,所以 称为“律 诗”或“格 律诗”。格律 诗主要 有四 个特点 :( 1) 每首 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3)每句的平仄 都有规定; (4)每首在规定的位置要有对仗。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叫 “长律”,除 了尾联 (或首 尾两联 )外一 律都用 对仗 ,所以 又叫“排律” 。
答案示例: (1)端午 下联:闻粽香尚思屈子忠魂 (2)中秋 上联:清风一缕拂丹桂
目录 退出
2 .请写出下 面这副 对联的 下联。 霜风渐紧 ,断雁 无凭, 月下不 堪憔悴 影
解析:解答此 题,除 严格遵 循对联 的基本 要求外 ,还 要正确 解读所 给 对联的上 联的内 容。上 联内容 由三部 分( 物候、 景物和 心境) 构成, 感情 基调为感 伤、怅惘, 要综合 考虑上 联内容 的这些 特点, 本着内 容相关 的原 则组织答 案。
目录 退出
典例剖析
1.(2012· 四川高考)补写下列有关节日的两副对联。注意:①内容与 节日相关;② 可以不 考虑平 仄。
(1)端午 上联:赛龙舟不忘楚风余韵 (2)中秋 下联:明月千里寄相思
目录 退出
解析:本题着 眼的两 个传统 节日— —端午 与中 秋,一 个以历 史人文 气息见长 ,一个 以亲情 意味见 长,给 出的上 联与下 联既有 节日 活动气 息, 又有明确 的节日 意象, 有利于 引导学 生在传 承文化 的过程 中形 成爱国 思亲、忠勇 爱家 的美好 品德。拟 写答案 时要抓 住节日 的习俗 特点, 上下 句句式相 同,词 性要相 对。端午节 是纪念 爱国诗 人屈原 的节日 ,有赛 龙舟 和吃粽子 的习俗;端 午节也 是自古 相传的“ 卫生节” ,人们 在这一 天洒扫 庭院,挂 艾枝, 悬菖蒲 ,洒雄 黄水, 饮雄黄 酒,激 浊除腐 ,杀菌 防病 。中秋 节是 中华民族 的传统 节日, 这一夜 ,人们 仰望天 空如玉 如盘的 朗朗 明月, 期盼 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 这些都是 可以供 选择的 意象。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1: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1:第二课 第四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5.下面一首王冕的《过京口》诗,语序被打乱,排序最恰当的
一项是( )
①过客放船忌险阻 ②铁瓮城头一登眺 ③金山焦山江水中
④黄叶萧萧落晚风 ⑤何人击楫问英雄 ⑥瓜洲正对西津渡
⑦天南天北思无穷 ⑧白云渺渺生秋树
A.③⑥⑤①④⑧⑦②
B.⑥③①⑤⑧④②⑦
C.⑥③①④⑧⑤②⑦
D.⑥③⑤①⑧④⑦②
解析:选 B。本题考查学生对律诗的把握。首先理解律诗的特 征,然后再依据特征分析句子。律诗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二、 四、六、八句应押韵,二是颔联和颈联应该对仗。先找韵脚,“中” “风”“雄”“穷”,押 ng 韵,故这应为二四六八句;再看颔联 颈联必须对仗,“过客放船忌险阻”与“何人击楫问英雄”,“白 云渺渺生秋树”与“黄叶萧萧落晚风”构成对仗关系。
5.诗歌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古体诗和近体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 (1)从类型分:古诗、律诗、绝句。 (2)从格律分:①古体诗(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②近体诗(以 律诗为代表):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首在规定的位置要有对仗。 (3)从字数分:五言诗、七言诗。 (4)从时间分:古代诗歌、现代诗歌。
解析:选 B。押韵是指韵脚的字必须同韵。这里的“韵”指韵 脚字的韵腹、韵尾和声调的平仄都相同。
2.下列对诗歌中平仄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仄是针对整首诗歌而言的。 B.“平仄”中“平”就是平声,“仄”就是指上、去、入三声。 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都是平声。 C.古代诗的仄声就是指现代普通话的上声和去声。 D.七律的平仄格式是五律的扩展。 解析:选 C。C 项,古代诗歌中的有些仄声转为现代汉语中的 阴平和阳平了。
4.关注原句的情感特点。对联上下联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意、感情抒发、景物描写必须相互衔接。从春联的 作用和使用时间看,春联是表达人们对春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的,所以拟写的春联要表达喜庆的心情,要表达人们对春天的 渴望和喜爱,以及祈求来年长久幸福的思想。

押韵与平仄剖析课件

押韵与平仄剖析课件

押韵的分类:尾韵、声韵、形韵
尾韵
指押韵的音节位于词语的末尾,是汉语诗歌 中最为常见的押韵方式。
例如
“风吹草低见牛羊”中,“低”和“羊”就是 尾韵。
声韵
指押韵的音节位于词语的中间或开头,比较少见 。
例如
“思君令人老”中,“人”和“老”就是声韵。
形韵
指词语的形状或结构相似,从而达到押韵的效果 。
例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月”和“天”就是 形韵。
通过创作实践提高对押韵与平仄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通过创作实践,加深对押韵与 平仄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 让诗词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和表现力。
分享个人创作心得,交流创作 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鼓励多进行创作实践,不断提 高对押韵与平仄的运用水平, 为今后的诗词创作打下坚实的 基础。
THANKS FOR WATCHING
05 押韵与平仄的实践练习
古诗词创作中的押韵与平仄运用练习
总结词:古诗词的押 韵和平仄是构成音韵 美感的重要元素,掌 握其运用方法能提高 创作质量。
详细描述
1. 押韵:古诗词中, 句末字要求声韵统一 ,即押韵。常见的韵 部有平水韵和新韵等 。在创作时,选择合 适的韵部能让作品更 具韵味和音乐感。
06 总结与展望
押韵与平仄在诗词中的重要性及未来发展
押韵与平仄是诗词创作中的重要 元素,赋予诗词节奏感和音乐美 感,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通过对古今经典诗词的剖析,深 入了解押韵与平仄在诗词中的运 用,为今后的诗词创作提供指导

探讨未来诗词创作中押韵与平仄 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语言的运
用对传统诗词的影响和挑战。
04 现代诗歌中押韵与平仄的 运用

一年级学习诗歌的韵律学习认识平仄和押韵

一年级学习诗歌的韵律学习认识平仄和押韵

一年级学习诗歌的韵律学习认识平仄和押韵诗歌是一种美丽而富有韵律的文学形式,通过学习诗歌,我们能够培养审美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作为一年级的学生,了解诗歌的韵律、平仄和押韵是我们学习诗歌的开始。

本文将深入介绍一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韵律,重点讨论平仄和押韵的概念、特点及其在诗歌中的应用。

一、什么是平仄?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分为平声和仄声。

平声是声调平缓,发音时舌头要接触到上、下齿龈,如“一、二、三、四”;仄声是声调有音高起伏,发音时封闭的声门气流侧向排出,如“云、山、水、火”。

二、平仄在诗歌中的应用在汉字诗中,平仄的运用非常重要。

平仄的巧妙搭配能够营造出优美的韵律,使诗歌更加动听。

比如下面这句诗:“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其中,“山”、“心”属于平声,可以称作平字;“有”、“兮”、“木”、“不”属于仄声,可以称作仄字。

这样,就形成了平仄交错的韵律。

在学习和欣赏诗歌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诗句中字的平仄关系,感受平仄交错、上下折叠的韵律美。

三、什么是押韵?押韵是指诗歌中音韵的重复现象。

通俗地说,就是诗句末尾的字音相同或相似。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其中“光”和“霜”在音韵上相似,就是押韵。

押韵是诗歌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在学习押韵时,我们不能够死板地追求全部句子、全部字都要押韵,而是要注意句子末尾的字,在合适的情况下选择押韵的方式。

四、押韵在诗歌中的应用押韵在诗歌中的运用可以增加诗歌的美感、印象力和表现力。

通过押韵,诗歌变得更加朗朗上口、易记易唱。

以李白的《静夜思》为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其中,“光”和“霜”、“月”和“乡”都是押韵的例子,通过押韵带来了诗歌的独特韵律和美感。

五、小结学习诗歌的韵律,包括了平仄和押韵。

平仄是指汉字的声调,它在诗歌中的巧妙运用能够形成动听的韵律美;押韵是指诗歌中音韵的重复现象,通过押韵可以增加诗歌的音韵美和表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诗的押韵。押韵是构成一首诗的主要因素,不论是古体诗,还 是近体诗,都要求押韵,没有韵就不能成诗。古体诗的用韵比较 灵活,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双句用韵,一韵到底;句句用韵,一韵 到底;转韵;通韵。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用韵非常 普遍而又灵活,协调,用韵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句末用韵、句中 用韵、一章中一韵到底、逐句押韵、隔句押韵。
②词的押韵。词的用韵比较复杂,不同的词调对韵有不同的规 定,有押平韵的,也有押仄韵的,还有平仄互押的;有一韵到底的, 也有中间换韵的。总之,词是依照词谱来填的,哪里需要押韵,哪 里不需要,是用仄韵还是用平韵,是一韵到底还是中间换韵,词谱 中都有规定,只需依照词谱安排押韵就可以了。
(2)声律。即利用不同声调有规律的更相交替,构成语句的抑扬 顿挫。在诗词中,不同的平仄声调,文字交错配置,就能使句子的 声调丰富和多样化,不致显得单调,构成一种错落的节奏与平仄 谐和,形成一种音乐般的美感。声调是汉语语音的要素之一,有 区别词义的作用。汉语有了声调,就具备了抑扬顿挫的音乐之 美。
5.平仄相对。汉字有四个声调,普通话有四声,是 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 (第四声)。前两者是平声,后两者是仄声。对联关于
平仄的格律,最重要的是,上联末尾字必须是仄声,下联 末尾字必须是平声。
6.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要密切关联,形 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不能风马牛不 相及,或者彼此孤立,各自为政;也不能一轻一重,相差 悬殊。那样,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
2.简要分析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
【与你交流】(1)组句规则——同句交替。以五言诗为例, 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 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 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 以此类推。
(2)组联规则——上下句相对。以五言诗为例,如上句为“平 平仄仄平”,下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上句为“仄仄平平 仄”,下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诗以此类推。 (3) 组篇规则——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近体诗中绝句 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 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 “颈联”,七、八句为“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 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这就是一首格律诗的平仄 排列规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联常识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生活中被广泛应 用。而我们在说话、作文时,恰当地运用对仗形式也 能获得“加分”。我们掌握一些对联常识不仅能应对 考试中越来越多的关于对联的试题,而且能训练我们 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一副好的对联应该符合以下 六大方面的要求。 1.字数相等。对联可长可短。不管长短,上下联 的字数都必须相等,上联(出句)是多少字,下联(对句)也 应当是多少字。如果字数不相等,除特殊情况外,便不 成为对联。 2.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的节奏形式。上下 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也应当相同。比如“学问藏
3.找出《客中作》《商山早行》这两首诗的韵脚,并体会作 者用韵的意义。
[自我核对] 《客中作》的韵脚依次是“香、光、乡”,押 “ɑng”韵,有酒酣之乐,更有酒醒思乡之愁,很好地表达了诗 人的内心世界;《商山早行》一诗的韵脚依次是“乡、霜、墙 、塘”,也押“ɑng”韵,隔句用韵,形成整齐的韵律,节奏感强, 与诗中孤苦漂泊、冷月生思愁、寒霜催人急的意境相合,实显 诗之美妙。
1.从韵律和声律的角度,探究古诗词的音韵美。
【与你交流】我国的古典诗词,素有讲究音韵美的优良 传统。优秀的诗词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韵味无 穷,这是因为它具备了音韵美。构成音韵美的方法丰富 多彩,押韵、平仄、句式、对偶、语调、回旋、重叠等, 都可以增加语言的音韵美。 (1)韵律。用韵是文学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韵是诗词的 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 的韵母。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 到同一位置上,这种同韵部字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构成 了声音的回环之美,使作品声韵谐和,也方便读者记忆。
押韵和平仄
1.了解有关诗歌押韵、平仄、对仗的基本知识。 2.体会诗歌的音乐性、韵律美,能运用押韵、平仄、对 仗等知识解决诗歌鉴赏、语言运用等相关问题。 3.通过鉴赏古今诗词,培养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的热爱。
1.什么是押韵?近体诗在押韵方面有什么要求?
[自我核对]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绝句的第一句可押 韵可不押韵,以押韵居多。第二句和第四句一定要押韵,而且 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律诗的第一句可押 韵可不押韵:若押韵可押邻韵;若不押韵,限用仄声字。诗的偶 数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除 首句外的奇数句,最后一个字限用仄声字。用韵的字在诗中不 能重复出现。
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就是第一联的后一句和第二联的前一句 的第2、4、6字平仄应该相同。
(4)灵活原则——“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每句诗的单 数位置(第一、三、五)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第二、 四、六)的字就要严格使用。近体诗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 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2.平仄是什么意思?格律诗中讲究“对仗”,具体有什么要
求?
[自我核对]平仄,平,即“平声”,在普通话中指阴平、阳平;仄 声,在普通话中指上声、去声。五律的平仄有四种格式,七律 的平仄是在五律的前面加上两字头,仄前加平,平前加仄。对 仗,就是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而且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 仄也都要一一相对。对仗分为工对、宽对、借对和串对(流 水对)。
今古,文明播东西”,上下联都是“二一二”式。稍长 的对联,半联不只一句,上下联句子的字数和节奏形式 都必须一致。
3.词性相对。对仗原则上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 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
4.结构相应。上下联相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 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 例如:“祖国江山好,大地气象新”中,上联“祖国江山” 是偏正结构作主语,下联即以“大地气象”的偏正结 构作主语来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