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90例临床分析
更昔洛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分析

更昔洛韦的药理及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更昔洛韦的药理作用,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给予更昔洛韦0.5g/d静脉滴注,每日1次。
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0.5g/次,静脉滴注,2次/d,疗程7d。
并观察记录症状体征以及不良反应,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疗效优于阿昔洛韦,不良反应较多,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药物,应选择性应用。
关键词:更昔洛韦;带状疱疹;更昔洛韦外文名ganciclovir,别名赛美维、丽科伟。
更昔洛韦可用于抗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对巨细胞病毒尤具抗菌活性主要用于:预防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患者的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者和AIDS患者的巨细胞病毒感染。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的病毒性皮肤病,由于又能引起后遗神经痛,临床上更昔洛韦可以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而对带状疱疹患者产生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
我院于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对70例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其中35例用更昔洛韦治疗,现将临床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70例患者均有带状疱疹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征,病程中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患者无肝、肾功能障碍和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无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史;观察组中,男14例,女21例。
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52.5岁。
平均病程3.5d;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
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53.7岁。
平均病程3.1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程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于更昔洛韦0.5g/d,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患者给于阿昔洛韦0.5g/次,静脉滴注,2次/d,疗程7d。
两组均给予维生素B1注射液0.1g,1次/d,肌肉注射,维生素B12注射液0.5mg,1次/d,肌肉注射,炉甘石洗剂外用,每日2次。
更昔洛韦治疗56例疼痛明显的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更昔洛韦治疗56例疼痛明显的带状疱疹疗效观察目的通过对具有明显疼痛感的带状疱疹患者应用更昔洛韦注射治疗,观察疗效。
方法将5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0.5g/d 静脉滴注,疗程7d)和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0.5g/次,静脉滴注,2次/d,疗程7d)。
观察患者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和有效率。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7.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在患者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上,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起效迅速,疗程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
尤其在防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有着阿昔洛韦无法比拟的优势。
因此更昔洛是治疗疼痛明显的带状疱疹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神经痛;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复发性感染。
人是VZV的唯一宿主。
VZV具有亲神经性,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或脑神经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体虚等)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临床上以簇集性小水疱呈带状排列,沿周围神经走向呈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
疱疹初起时颜面部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并能合为大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有继发感染则为脓疱。
数日后,疱浆混浊而吸收,终呈痂壳,1~2w脱痂,遗留的色素也逐渐消退,一般不留瘢痕,损害不超越中线。
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儿童或青壮年可没有疼痛或疼痛轻微,而年老体弱者常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甚至整夜不能入睡。
某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失后,疼痛仍然持续存在,时间长达1月以上的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生活的难题之一。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

内能够有 效抑制单纯疱疹 病毒 、巨细胞 病毒 、E B 病毒 以及 水 痘一 带 状 疱 疹 病 毒 的 复 制 , 其 化 学 结 梅 与 阿 昔 洛 韦 相 似 , 与 阿昔洛韦 相 比而言 ,更昔洛韦疗效 理想 ,安全 系数高 ,作用 时 间迅速 ,不容 易产 生耐药菌株 , 已经成为 治疗 巨细胞病 毒 感染 的常用药物 J 。 带状 疱 疹 有着 传染 性 的特 征 ,多发 生 于群体 生 活环 境
表 1观察组、对照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 间 对 比示意表 ( d )
1 . 2 . 1 观察组治疗方式 对 于观察组 2 1 例患者 ,采 用更昔洛韦进 行静脉滴注 ,剂
量 为2 5 0 m g ,2 次/ d ;
3 讨 论
阿昔 洛韦是一种合成 嘌呤核苷类似 物 ,已经 在带状疱 疹 的治疗 中得 到了广泛 的使 用 ,临床研 究显示 ,阿昔洛韦在 带 状疱疹 中的治疗效果有 限,患者需要较 长的 时间才能够恢 复 更昔 洛韦是 在阿昔 洛韦后 研发 出 的新 型光 谱抗D N A 病 毒 性 药 物 , 能 够 应 用 与 巨细 胞 病 毒 性 感 染 的 治 疗 工 作 中 。在 体
疹 完全消 除;显效 即患者大 多数皮疹 消除 ,疼痛症 状得到显 著 改善 ;有 效即患者皮疹仅 消除一部分 ,疼痛得 到一定的改 善 ;无 效即未达到 以上疗效甚至加重u 。
f 2 魄 究拣钝
, 治疗 致 果
治疗 结果 显示 ,观 察组 有效 率为 9 5 . 2 %( 2 0 / 2 1 ) ; 对
照 组 为8 1 . O %( 1 7 / 2 1 ),上 述数 据 组 间 比较 差 异 显著 ( P <0 . 0 5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

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评价【摘要】目的:于带状疱疹治疗期间采用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分析其疗效。
方法:研究以我门诊收治带状疱疹患者为分析指标,共计92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一组45例予以阿昔洛韦治疗,一组47例予以更昔洛韦治疗。
结果:更昔洛韦组患者疱疹消散用时、疼痛改善用时、结痂用时均显著短于阿昔洛韦组用时,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药物治疗期间,均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更昔洛韦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阿昔洛韦组,差异均衡(P>0.05)。
结论:阿昔洛韦及更昔洛韦于带状疱疹治疗中均有积极导向,更昔洛韦有效机制及安全机制更佳。
【关键词】带状疱疹;更昔洛韦;阿昔洛韦;疗效;安全性带状疱疹为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皮肤病,临床针对带状疱疹病理机制及治疗需求,多予以药物治疗,临床常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治疗,抗病毒治疗,改善皮损情况,加速结痂[1]。
随着临床治疗质量要求不断提高,临床药物疗效探究不断深入,临床于带状疱疹治疗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旨在选取最佳适配的治疗方案。
现本研究笔者特收集92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药物疗效分析,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以我门诊收治带状疱疹患者为分析指标,共计92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一组45例,一组47例,统计校验2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均衡(P>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n,±s]组别n男/女发病年龄中数病程中数阿昔洛韦组4524/2035.68±1.425.16±0.18更昔洛韦组4725/2236.02±1.395.21±0.17纳入标准:(1)92例分析指标均满足《感染性皮肤病诊治指南-带状疱疹篇》[2]对疾病的评估依据,伴有典型的皮损样改变,病程均在1周内,为初诊患者,既往未采用抗病毒、镇痛药物治疗;(2)患者均对研究项目知情,获伦理批准后实施研究。
伐昔洛韦、理疗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

伐昔洛韦、理疗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皮肤上出现带状分布的皮疹和水疱,伴随有剧烈的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止痛药物和理疗等。
然而,这些治疗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带状疱疹所带来的痛苦和困扰。
伐昔洛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带状疱疹的治疗中。
它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从而减轻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然而,单独使用伐昔洛韦并不能完全缓解带状疱疹的症状,特别是对于那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因此,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探讨了伐昔洛韦、理疗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
我们选择了100例带状疱疹患者,并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接受伐昔洛韦治疗,另一组接受伐昔洛韦和理疗联合治疗。
治疗周期为两周。
在治疗结束后,我们对比了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皮疹消退、疼痛缓解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显著优于单一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的患者在治疗后的随访期内,病情复发率也明显较低。
这些结果表明,伐昔洛韦和理疗联合治疗带状疱疹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神经系统的损害,缓解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理疗通过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神经功能,能够辅助伐昔洛韦的治疗效果,减少病情的复发。
然而,这项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我们的研究样本量较小,可能无法代表所有患者的情况。
我们的研究周期较短,无法评估长期治疗效果。
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研究周期,以验证伐昔洛韦、理疗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持续效果和安全性。
伐昔洛韦、理疗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通过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和理疗,我们能够更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我们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这一治疗方法的广泛应用和长期效果。
在探索带状疱疹治疗的新途径中,我有幸参与了一项伐昔洛韦与理疗联合应用的研究。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分析

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眼睑带状疱疹疾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4月-2019年4月接收的64例眼睑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痂时间、止疱时间及止痛时间分别为(4.3±1.1)d、(7.3±1.4)d及(13.8±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1.3)d、(12.4±2.4)d及(19.3±2.4)d,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0天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和治愈31例,治疗有效率为96.9%,高于对照组的27例和84.4%,组间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眼睑带状疱疹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各临床症状与体征,减少对眼部的刺激的同时,提高了治疗有效率,缩短了患者的康复时间。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收的64例眼睑带状疱疹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和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观察组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43.7±2.3)岁,病程1-8天,平均病程(4.3±1.2)天,左眼16例,右眼16例;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8.5±3.4)岁,病程2-7天,平均病程(5.7±1.7)岁,左眼15例,右眼17例。从年龄、性别及病程等方面看,两组患者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存在可比性。
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

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分析阎承芳;吕洋【摘要】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80例。
A组患者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进行治疗,B组患者单纯给予更昔洛韦进行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5%%,B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7%,A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其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应用。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3(000)019【总页数】1页(P4379-4379)【关键词】更昔洛韦;复方甘草酸苷;带状疱疹【作者】阎承芳;吕洋【作者单位】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荆门 448000;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北荆门 44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12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1]。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收治的16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160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90例,女70例;年龄20~75(45.2±5.5)岁;病程1~7d。
将其随机平均分成A组与B组各8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患者给予更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进行治疗,更昔洛韦0.5g/d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复方甘草酸苷120mg/d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B组患者单纯给予更昔洛韦进行注射治疗,用法用量同A组。
对于合并有感染的患者可静脉滴注给予适量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对局部皮肤进行处理时,有红肿渗出的患者给予适量呋喃西林溶液湿敷,在症状缓解或消退后可给予夫坦乳膏涂抹。
伐昔洛韦并理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

伐昔洛韦并理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分析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研究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伐昔洛韦这一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结合理疗来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通过我的研究和实践,我发现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的症状,而且能够缩短病程,减少病毒复发的可能性。
让我来解释一下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疾病。
这种病毒在初次感染后,可能会在体内潜伏多年,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重新激活,导致带状疱疹的发生。
带状疱疹的症状包括皮疹、疼痛、瘙痒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伐昔洛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它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减轻病毒的损害。
在我的研究中,我将伐昔洛韦作为带状疱疹治疗的基础药物。
我发现,伐昔洛韦能够迅速降低病毒载量,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瘙痒症状。
除了伐昔洛韦,我还结合了理疗来治疗带状疱疹。
理疗包括光疗、电疗、超声波治疗等,这些治疗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修复和愈合。
我发现,结合伐昔洛韦和理疗,能够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
在研究中,我还发现,伐昔洛韦并理疗治疗带状疱疹还能够减少病毒的复发。
这是因为伐昔洛韦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而理疗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免疫细胞对病毒的清除。
总的来说,通过我的研究,我得出了结论:伐昔洛韦并理疗治疗带状疱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还能够减少病毒的复发。
我相信,这种治疗方法将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在过去的数月里,我深入研究了带状疱疹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在伐昔洛韦这一抗病毒药物的基础上,联合理疗来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通过我的不懈探索和实践,我发现这种治疗策略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带状疱疹的症状,而且能够缩短病程,降低病毒复发的风险。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的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90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更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
方法两组均按常规治疗方案使用炉甘石洗剂、吲哚美辛、重组人干扰素α-2b、维生素
B1、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使用更昔洛韦静脉滴注,两组对照组则使
用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连用1周。
结果带状疱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使用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较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见效快,可以缩短病程,减少神经痛。
【关键词】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1]。
以疱疹、皮肤感觉异常或显著的神经痛为主要表现。
部分患者可遗留严重的神经痛或长时间的神经麻痹。
需要及时治疗。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皮肤科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采用更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9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来自本院2007年6月至2008年3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疗效追踪主要为电话随访及家访。
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更昔洛韦治疗组42例,男27例,女15例,男∶女为1.8∶1;年龄24~78岁,平均49.8岁;60岁以上28例;病程14~23 d;受侵犯神经:肋间神经29例,三叉神经5例,腰骶神经8例。
对照组48例,男30例,女18例,男∶女为1.52∶1;年龄21~75岁,平均45.3岁;病程13~29 d。
一般情况: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累及神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按常规治疗方案使用炉甘石洗剂、吲哚美辛、重组人干扰素α-2b、维生素B1、维生素B12治疗。
抗病毒药物治疗组使用更
昔洛韦(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按5 mg/(kg•d),1次/d静脉滴注,连续1周,对照组则使用阿昔洛韦按5 mg/(kg•d), 2次/d,静脉滴注,连续1周。
1.3 疗效判断显效:治疗1周后神经痛消失,疱疹干燥结痂,诸症状消失,病程7~14 d;有效:治疗1周后,疱疹渐干燥,神经痛减轻,诸症状好转,疗程14~21 d;无效:用药1周后疼痛不减轻,疱疹无干燥趋势,其他症状亦不减轻。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带状疱疹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果见表1。
不良反应:治疗组42例患者应用更昔洛韦,有1例因滴注过快出现局部组织红肿刺痛,调整地速后症状逐渐缓解消失。
3 讨论
更昔洛韦为核苷类抗病毒药,是鸟嘌呤核苷衍生物,主要通过抑制病毒DNA 的合成起到抗病毒作用。
能够抑制病毒在体内及体外的复制。
更昔洛韦进入人体起效快,在细胞内迅速被磷酸化为单磷酸化合物,再经细胞激酶的作用成为三磷酸化合物,该化合物能竞争性抑制三磷酸脱氧鸟苷与DNA聚合酶的结合,并能结合病毒DNA,阻止DNA链的延长。
更昔洛韦三磷酸盐代谢缓慢,在感染细胞内保持有效药物浓度持久,静脉给药半衰期为(3.5±0.9)h,肾功能减退者可延长至9~30 h。
本品溶液呈强碱性(pH=11),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 h。
本品主要以原形经肾排出,肾功能减退患者应酌情减量。
而阿昔洛韦健康成人按 5 mg/kg静脉滴注1 h后,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分别为9.8 μg/ml,血消除半衰期约为2.5 h。
经过临床应用观察,更昔洛韦起效迅速,作用持久,有效治疗浓度持续时间长,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辅仁.实用皮肤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