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202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202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

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_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

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

面去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

教师设问:你对哪条性质还不了解?你能利用一个装满SO2的试管来设计实验说明吗?

教师演示实验:实验SO2的溶解性。经过实验大家观察到,SO2是溶于水的。

学生归纳SO2物理性质:SO2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容易液化,易溶于水。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密度空气,易液化,易溶于水

2.SO2的化学性质研究

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从分类的角度SO2属于哪类物质?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教师引导提问:下面我们从分类的角度想,既然SO2溶液显酸性,那么SO2属于哪类物质?想想具有该类物质的哪些通性?

学生讨论回答:是酸性氧化物,(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酸性氧化物可以和碱反应,和碱性氧化物反应,和水反应等等。

教师活动:请两位同学来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SO2与CaO、

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板演师生共同判断正误。

探究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教师活动:农民伯伯夏天劳作的时候也是带“太阳帽”的,他们这个太

阳帽是用草编的,相信很多同学都没有见过,没关系,请看大屏幕,(展示新草帽、旧草帽图片),同学们看看两个草帽颜色有区别吗?说明SO2有什么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颜色不同,说明SO2有漂白性。

2.SO2的漂白性

教师指导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第90页关于SO2漂白性的原理和其不稳定性,想想具有漂白性的物质还有哪些?其漂白原理与SO2的漂白是不是相同?

学生阅读思考:上节课学过的氯气也有漂白性。氯气的漂白是因为它的氧化性。

教师提出问题: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思考SO2具有哪些性质?

学生实验探究:上讲台将SO2通入到老师准备好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现象,并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

教师引导:大家观察分析下,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是几价?说明什么呢?

学生回答:正四价,处在硫的中间价态,所以可以得出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3.SO2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学生讨论探究:由学生代表上讲台用教师提供的试剂(石蕊试液、SO2水溶液、品红溶液、双氧水、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仪器或用品,选择合适的用实验的方法来证明SO2具有还原性。

教师评价指导。

教师讲授:SO2的氧化性,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来理解,大家请看黑板(写出SO2与H2S反应化学方程式,带领大家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

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设问:我们刚才学习了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大家也说出了两者的漂白原理是不同的,那大家会不会应用呢,我们通过一道习题来巩固下:

二氧化硫和氯气都具有漂白性,若将等体积的二氧化硫和氯气充分混合后,通入湿润的有色物质,可观察到有色物质发生什么现象?

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陈述:我们请同学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其他同学认真听作补充。

学生回答: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二氧化硫,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师肯定鼓励。

作业

收集当地的雨水样品,测定其pH。如果是酸雨,分头了解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的建议。

五、板书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实验探究的快乐。

2、了解SO2的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会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技能。

3、培养实验设计、观察、分析能力,训练知识应用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难点: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

教学工具

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师:请看当天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生: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师: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实物展示]粉末状硫及块状硫。

师: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硫有何物理、化学性质呢?

生:(学生讨论,用多媒体小结)

物理性质:_固体,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易升华等。

与铁生成硫化亚铁、与铜生成硫化亚铜,也可以和活泼的金属反应;硫在空气中或氧气中可以燃烧生成SO2,可以与非金属反应。

1、SO2的物理性质

2、演示1课前收集好的一试管二氧化硫,观察颜色,闻气味,与空气密度比较。

3、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师: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SO2的溶解性呢?(学生思考探索,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可行性,然后由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实验) [演示]2将一集满SO2的试管倒置于水槽中,晃动、观察。

师: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讨论实验,交流讨论结果)

[多媒体]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状态:气体颜色:无色气味:有刺激性

沸点:-10 ℃ 毒性:有毒密度:比空气大

溶解度: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SO2。[演示3]把刚才实验的试管用橡皮塞塞上后,取出水面,再用pH 试纸测酸碱性(或者直接加入紫色的石蕊试液)。

生:观察溶液的颜色改变,思考讨论可能的原因。

师:经测量pH7,说明溶液呈酸性,这是由于SO2溶于水和H2O反应生成H2SO3。这同CO2溶于水极为相似,亚硫酸也只能存在于溶液中,很不稳定,易分解成SO2和H2O。这个反应说明SO2是怎样的物质呢?

生:SO2是酸性氧化物。

师:怎样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呢?

板书2.SO2的化学性质:

(1) 酸性氧化物

(2) 【学生练习】SO2+H2OH2SO3 CO2+H2OH2CO3

师:这两个反应有什么特点呢?

生:能同时向两个反应方向进行,属于可逆反应。(学生阅读教材

P90,明确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师: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师:①CO2和水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②H2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H2和O2,是可逆反应吗?为什么?

师:我们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呢?

师:既然SO2是酸性氧化物,它应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请大家写出SO2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SO2+2NaOH====Na2SO3+H2O SO2+NaOH====NaHSO3

或写成:SO2+2NaOH====Na2SO3+H2O

Na2SO3+SO2+H2O====2NaHSO3

师:如果把S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能反应吗?有何现象呢?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SO2+Ca(O H)2====CaSO3↓+H2O

CaSO3+SO2+H2O====Ca(HSO3)2

师:向石灰水中通入少量SO2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继续通入

过量SO2气体,溶液又变澄清。这一性质与CO2相似。能否用通入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来证明SO2的存在呢?

[演示4]在SO2水溶液中,滴入几滴品红溶液,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加热试管,再观察。

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可能的原因。

师:滴入品红溶液,红色立刻褪去,与往其中通入Cl2的现象相同,说明SO2具有什么性质?加热后,红色恢复,说明了什么?

生:SO2具有漂白性,但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使颜色恢复。

师:SO2和氯水的漂白有何不同?

师:氯水漂白是因Cl2溶于水后产生的HClO有强氧化性,可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而漂白,实质为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漂白效果是永久性的。SO2漂白是因为它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一种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见光遇热易分解,从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色。实质为非氧化还原反应,这种漂白结果是暂时的。[多媒体]氯水与二氧化硫漂白性的比较:

工业上常用SO2来漂白纸浆,以致报纸放久会变黄)

[板书](2)二氧化硫漂白性:SO2溶于水产生的H2SO3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师:SO2可以漂白某些有色物质,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褪色呢?

[演示5]把SO2通过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不褪色)。

师:由SO2中硫元素的价态,能否推测它可能具有的性质?

小结]硫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生:SO2中硫元素为+4价,既可得电子显氧化性,又可失电子显有还原性。

师:(引导学生分析)举例说明它的氧化性:

[小结](3)氧化性:SO2+2H2S====3S↓+2H2O

师:SO2的氧化性较弱,只在少数反应中体现。

[演示6]把SO2气体分别通过溴水和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

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思考可能的原因。

师:SO2的还原性应表现在它与氧化剂的反应上,可通过与O2、KMnO4(H+)、卤素单质等氧化剂的反应来证明。

[板书](4) SO2具较强的还原性,可被X2、O2、KMnO4、HNO3等许多氧化剂氧化:

SO2+Br2+2H2O====H2SO4+2HBr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师:SO2能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这与SO2使品红褪色,实质相同吗?

生:不同。前者缘于SO2的还原性,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后者缘于其漂白性,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SO2的化学性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SO2的主要化学性质,结合生活实际,您能否说出SO2有何重要用途呢

生:(阅读教材P90,积极讨论交流)

[板书]3.二氧化硫的主要用途

(1)制硫酸:S→SO2→SO3→H2SO4

(2)漂白纸浆、毛、丝、草帽等

(3)杀菌消毒

4.三氧化硫

师:S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SO3,SO3也是一种典型的酸性氧化物,那么SO3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生:与水反应、与碱反应、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师:很好,请举例写出反应方程式

SO3+H2O====H2SO4

SO3+2NaOH====Na2SO4+H2O

SO3+Na2O====Na2SO4

师:请同学们注意,SO3的熔点16.8 ℃,沸点44.8 ℃,常温常压下,SO3不是气体

例题剖析

(例1)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品红溶液

B.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KMnO4酸性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师:要正确解答本题必须先做到以下两点:

(1)理解题意,本题要检验的是CO2,且CO2又是混在SO2气体中。

(2)要掌握SO2与CO2性质上的相似点与不同点,SO2与CO2性质上有哪些相似点与不同点呢?

生:通过澄清石灰水都能生成白色沉淀(CaSO3和CaCO3),遇NaOH 溶液都能发生反应,这便是它们性质上的相似点。它们性质上的不同点表现在:SO2具漂白性从而能使品红褪色,而CO2不具备漂白性;又如在通过NaHCO3溶液时,由于H2SO3酸性H2CO3酸性,所以SO2与NaHCO3溶液反应能放出CO2,而CO2却无法与NaHSO3反应;再如由于SO2的还原性,在通过KMnO4酸性溶液时会发生反应: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而CO2却不具备这种还原性。

师:总结得很好。若对本题选项稍加分析,A项验的是SO2而不是CO2;B项中不管是否混有CO2,均有白色沉淀生成;C项中不管是否混有CO2,均无白色沉淀生成;唯有D项在通过KMnO4酸性溶液时混合气体中仅SO2被吸收,再通过澄清石灰水若有白色沉淀,说明混有CO2,若无白色沉淀,说明不混有CO2。综上述分析,正确选项是D。

点评:气体的检验是中学化学气体制备实验中的重要内容。检验时一定要排除相关气体的干扰,排除时不能引进被检气体,否则结论不正确。

本节课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前后的知识联系和通过实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国内外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树立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课后小结

本节课要求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三氧化硫的性质;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重点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要注意前后的知识联系和通过实验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通过国内外环境污染的惨痛教训,树立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的观念,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板书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

(2)二氧化硫漂白性:

(3)氧化性:SO2+2H2S====3S↓+2H2O

(4)SO2具较强的还原性

3.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知道SO2的漂白原理。

教学重难点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可逆反应。

教学工具

多媒体翻页笔白板笔白板刷

教学过程

[投]当天的空气质量日报

[讲]请看当天空气质量日报的污染指数及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

(首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

[讲]今天我们来共同讨论关于硫、氮及其化合物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二氧化硫(sulphur dioxide)和三氧化硫

[投影视频]硫磺的存在形式和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讲解并投影小结]

存在形式: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

化合态:硫化物和硫酸盐,如硫铁矿FeS2、黄铜CuFeS2、石膏(CaSO4·2H2O)、芒硝(Na2SO4·10H2O)

[板书](一)、硫(sulphur)俗称硫磺。

1、硫的物理性质:淡_固体,难溶于水,可溶于酒精,易溶于

CS2 ,熔沸点都很低。

[思考]用何种方法除去沾在试管上的硫单质?

(用CS2 洗涤,加热升华法)

[问]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常见化合价为-2,0,+4,+6,你能说

出其代表物吗?写出你所知道的硫化物

[投影]

[问]硫单质的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那么硫会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讲]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板书]2、硫的化学性质

① 氧化性: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

[投影]Fe+SFeS Cu+SCu2S (与变价金属生成低价金属)

2Na+S==Na2S (研磨并轻微爆炸)

Hg+S==HgS (除去有毒的Hg的方法)

[板书]与非金属反应:H2+SH2S

[讲]制得的H2S是一种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有强还原性。

[板书]② 还原性:与氧气发生反应

[投影]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视频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化学方程式:S+O2SO2

[板书]③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3S+6NaOH===2Na2S+Na2SO3 +3H2O

[设问]在空气质量报告的各项指标中,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指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什么?空气中有多种物质,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污染物的指数来报告?它们有什么危害?这就是我们这节书所介绍的内容,今天我们首先来共同讨论关于二氧化硫的问题。

[板书](二) 二氧化硫

[展示]一瓶盛满的二氧化硫集气瓶

[问] 二氧化硫什么颜色?什么状态?有什么气味?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问]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性怎样呢?

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板书]1、物理性质: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比空气重、容易液化、易溶于水的气体。

[过渡]刚了解SO2的物理性质,下面重点研究SO2的化学性质,看看他到底有什么秘密?

[板书]2、化学性质

[引导]请大家从理论上及已有的知识推测。如前面第一章学习过物质的分类,SO2属于什么氧化物?分析SO2的化合价,结合第二章的氧化还原知识进行思考。

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酸;可以跟碱或碱性氧化物直接反应;

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因S的化合价为+4价。

[引导]非常好,那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投影]二氧化硫可溶性的视频

实验现象: 试管中的水面上升,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 SO2 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

[板书](1) 酸性氧化物__亚硫酐

①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 (亚硫酸)

[讲]H2SO3是一种不稳定的二元弱酸,有强还原性,弱氧化性。

[引导]通过现象,可以得出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呈酸性。但H2SO3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硫,对于这样的反应,在同一条件下,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我们称它为可逆反应。

[板书]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可逆反应。

[问]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与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这二个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不是,条件不同

[引导]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怎么样呢?(为操作方便,是加进亚硫酸。) [板书]② 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

SO2 + 2 NaOH == Na2SO3 + H2O ;SO2 + NaOH == NaHSO3

[SO2 + 2 NaOH == Na2SO3 + H2O;Na2SO3 + H2O + SO2 ==

2NaHSO3 ]

[思考与交流]能否与石灰水反应?有什么现象?方程式如何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SO2,起初会看到沉淀,继续通入,沉淀消失SO2 + Ca(OH)2 == CaSO3↓+ H2O;

SO2 + Ca(OH)2 + H2O ==Ca(HSO3 )2

[SO2 + Ca(OH)2 == CaSO3↓+ H2O;CaSO3 + H2O + SO2 ==

Ca(HSO3 )2]

[问]能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鉴别SO2 与CO2 ?

不能

[板书] ③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CaSO3

[讲]利用这点性质,我们可以解决含硫矿物燃料燃烧排放SO2的问题,可以把生成的SO2 最终转化为石膏,称之为钙基固硫

[过]二氧化硫中的硫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板书] (2) 二氧化硫的氧化性:SO2+2H2S === 3S↓ + 2H2O

[讲]将SO2与H2S气体混合后可看到混浊

[讲]SO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

[板书] (3) 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① 与卤素单质反应:

SO2 + Br2 + 2 H2O = H2SO4 + 2HBr

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HCl

[讲]SO2不仅能与卤素单质发生反应,而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板书] ② 与某些强氧化剂的反应:

2KMnO4 + 2H2O+ 5SO2 === K2SO4 +2MnSO4 + 2H2SO4

[讲]紫色的酸性KMnO4溶液褪色或变浅。但这并不是SO2 的漂白性所起的作用,是它们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漂白是对于有机色质来说,卤水与酸性KMnO4不是有机色质。

[过]SO2除了可以被溴水、酸性KMnO4溶液氧化外,还可被

HNO3、氯气、氧气等强氧化剂氧化。如工业上生产H2SO4就可以用到以下反应。

[板书]③ SO2的催化氧化

2SO2+O2 2SO3

[讲]SO3 是无色固体,熔沸点都很低。与水反应生成硫酸,是硫酸的酸酐,典型的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和强氧化性。

[投影]实验视频:SO2的漂白性。

实验现象:品红溶液褪色,再加热,颜色又复原。

(品红溶液是一种有机红色染料)

[讲]SO2有漂白作用,但漂白后的新物质不稳定,易恢复。

[板书](4) 漂白性

[投影]SO2 能跟某些有色物质化合而生成不稳定的物质,该物质易分解恢复为原有色物质

[讲]在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SO2的漂白性与氯气和活性炭不同,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投影小结]常见漂白剂及其原理比较

[过]我们研究物质的性质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地应用它,SO2的这些性质决定有哪些用途呢?请大家总结并回答。

[讲]SO2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定用处,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毛、丝、草帽辫等,此外,二氧化硫还用于杀菌消毒。但它的危害性也非同小可,二氧化硫和某些含硫化合物的漂白作用也被一些不法厂商非法用来加工食品,以使食品增白等。食用这类食品,对人的肝、肾脏等有严重损害,并有致癌作用。

[板书](5) 用途:制H2SO4 ;作漂白剂;杀菌,消毒

[问]关于酸性氧化物,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CO2,那么SO2与CO2

有哪些异同呢?

[投影小结]

相同点:都是无色气体且密度大于空气;均为非电解质;都是酸性氧化物

不同点:SO2 有刺激性气味,有毒;SO2 能使品红退色

[思考与交流]如何鉴别SO2和CO2 呢?

鉴别SO2用品红溶液,看是否褪色,

鉴别CO2用澄清石灰水,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SO2中混有CO2,不影响对SO2的鉴别

但当CO2中混有SO2时,则需要除去SO2

[思考与交流]如何除去CO2中的SO2呢?

可通过足量溴水(氯水)或酸性KMnO4溶液或饱和NaHCO3溶液(目的是吸收SO2 ),再通过品红(目的是验证SO2是否被除尽)

[过]根据SO2的性质以及以前学习过的气体制备知识,设计一下SO2在实验室取的装置。

[板书] (6) SO2的实验室制法

① 反应原理:Na2SO3 + H2SO4=== Na2SO4 +SO2↑+H2O

② 制备装置:固体和液体不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

3 净化干燥装置:盛放浓硫酸的洗气瓶

4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NaHSO3溶液

5 检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__变红

湿润的品红试纸__褪色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最新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优秀3篇】 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小偏整理了2021年Si对比C实验高中化学必修一,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3篇《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高一化学必修1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 2、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等几部分。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另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计算能力,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本节是高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有关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教材的引入是从初中学习过的质量分数开始的。通过复习旧知识,回忆溶液的组成,表示浓度的方法,分析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中的不便之处。自然顺畅的引出表示溶液组成的另一种方法。量体积是很方便的,同时物质的量的使用比起质量来也很简便。由此展示出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和实用性。 对于物质的量浓度着重分析了以下几点: 概念的理解。表达式更加简洁明了。与质量分数有明显的区别。而且通过公式的变形可以求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或溶液的体积,也就是说为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提供了便利条件。教材中以讨论的形式提出了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其一:物质的量浓度中涉及的体积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其二:从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取出一定体积的溶液,其浓度不变。变化的是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但是二者的比值没变。对于这一点必须给学生澄清。此处可以运用恰当的比喻来形象说明。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正确操作很重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方法,学会容量瓶的使用。 关于计算,教材中按照不同类型分成1.关于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均以例题的形式出现,这样可以使学生掌握具体方法,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同时训练解题的规范性。此处的计算不宜过多的拓展。例如: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在新教材的第四章第三节介绍,目的是分散难点。有关稀释的问题,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加水稀释”,因此不宜加深,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不作要求,只是对于条件好的学校可以作为知识的拓展。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202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2021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案例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理解酸雨的形成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运用实验观察获取信息,通过归纳对信息进行加工。体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热爱科学,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 通过探究实验,归纳SO2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好,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季节里大家都希望有一些雨水降临,那么除了正常的雨水之外,还有一种雨水被称作酸雨,大家了解它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有关酸雨的视频,请看大屏幕。 教师:播放酸雨视频,酸雨视频展示酸雨对我们环境,动物生存,建

筑物及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以及酸雨知识。组织学生认真观看并思考问题酸雨危害有哪些,酸雨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危害方面并说出酸雨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 教师展示:大家请再看看大屏幕上展示的图片,酸雨对空气污染的报告,SO2中毒现象,被SO2漂白过的食物,大家说这些现象中都免不了一个始作俑者,是什么呀? 学生回答:SO2,(由此引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教师语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SO2。 课题3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SO2的物理性质研究 教师多媒体呈现并讲授:二氧化硫中重要的是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如下:淡_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硫或者含硫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首先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S+O2====SO2,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教师提问:经过前面的学习,大家思考下我们从哪些方面可以确定SO2的物理性质呢? 教师引导:回忆上节课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方法,思考从哪些方面去研究SO2的性质。 教师学生共同活动:说出从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毒性、溶解性方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 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篇二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演示[实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师活动]提问: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论]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三 一、教材分析 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从有无离子参加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水到渠成的转入离子反应的讨论。第二课时从概念出发,结合探究实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但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初步接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正处在15、16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 根据以上分析及《化学新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方法如下: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含义。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3、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发言、实验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 2.2 氯水成分的探究 教案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 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 第2课时氯水成分的探究 【教学目标】 ( 1)能通过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体会实验对认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作用,培养证据推理意识。 (2)通过对氯水成分的探究,继续完善含氯元素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进一步了解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3)通过化学与职业的学习,体会化学对生活、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内容分析】 氯气分别与水、氢氧化钠的反响是整个氯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此,本节课以氯水的成分探究作为工程进行学习。整个过程以水质检验员为引子,穿插了次氯酸的漂白性、氯离子的检验等内容。这些探究内容总共包含三个实验方案的设计,两个演示实验。两个演示实验涉及到了次氯酸的漂白性和氯离子的检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两个重点和难点,需引导学生从实验干扰因素的视角对实验结论的科学性进行预测、探究,表达了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思想,强化证据推理意识。 从内容的选取看,重视实验探究的应用价值,通过化学与职业让学生明白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要学好知识并正确运用,能让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效劳,从而开展社会参与意识,建立社会责任感。 本节内容以氯水的成分的探究为载体,深化了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模型,突出了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后续硫、氮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次氯酸的漂白性、氯离子的检验;实验探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建构。 难点:次氯酸的漂白性和氯离子的检验的干扰因素的排除。 【教学流程】 【学习任务一】身边的化学,发现问题 【化学与职业】水质检验员 水质检验员是指对天然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等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进行检验和评定的专业技术人员。水质检验的目的是考察和研究环境质量、水的污染性或水受污染的程度、水质是否适宜使用,以及水处理过程的效率等。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玻璃加工、制药、食品和化工企业等都需要进行水质检验。例如,自来水厂水质检验员的工作就是在自来水出厂前,利用化学分析仪器等对水中的一些物质,如硫酸根离子、氯离子、放射性物质、微生物和有机物等进行检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以确保百姓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通用6篇)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分析1 第一单元 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一、学习目标 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 纳和演绎的能力。 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 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 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 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 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2Na+Cl2=2NaCl2Fe+3Cl22FeCl3H2+Cl22HCl Cl2+H2O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O2↑+2HCl [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 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 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书] [叙述]氧化还原反应是有电子转移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的系数是与反应过程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关的。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叫做还原剂,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表现还原性。可以这样记忆: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具有还原性,被氧化。 [思考与讨论]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怎样判断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是被氧化还是被还原呢? [板书] 还原剂氧化剂 有还原性有氧化性被氧化被还原

〖2021年整理〗《乙醇的催化氧化及银镜反应一体化的实验创新设计》优秀教案

乙醇催化氧化及银镜反应一体化的实验创新设计——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申莉莉

本节课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发现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实验改进,并以小组实验的方式推理论证,渗透实验探究的科学思想。 1)情境引入:给出交警查酒驾和镜子的图片,引导学生 分析乙醇的还原性和银镜的制取,导入新课 2)导:实验激疑介绍课本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和银镜 反应的实验,并且让学生分组完成,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 象,并思考实验存在哪些问题

3)思:发现问题:实验的过程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提出原课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a,闻到的刺激性气味一定是乙醛吗? b,有毒的乙醛气体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吗? c,能否多次观察到铜片由黑变红的现象? d,银镜反应水浴加热时间较长,能否有更好的做法? 4)议:设计方案:针对以上问题,同学们积极展开讨论,设计方案 问题一:闻气味改为乙醛特征反应(银镜反应) 问题二:改为密封装置 问题三:加入注射器,用注射器反复推拉观察铜片反复由红变黑变红的过程(注意实验前注射器是拉开状 态) 问题四:将水浴加热改为用吹风机加热 结合以上分析,将装置改进如下图所示:

(注意实验前注射器是拉开状态) 5)展:展开实验: 注意事项:1,装置密封性要好 2,实验前注射器是拉开状态,确保里面是空气 3,注射器要用较大容量的 4,浸透乙醇的棉花不能太湿,能提供乙醇蒸汽 就好 5,对圆底烧瓶用吹风机加热时用镊子夹住 教师实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播放教师实验视频 学生实验:同学们积极展开实验 图一:推拉注射器的过程

图二:同学们做好的银镜展示 图三:吹风机加热析出银镜和水浴加热析出银镜的对比图 6)评:实验评价: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进行相互评价,普遍认为该装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吹风机加热,银镜析出较快,效果良好 7)拓:拓展应用: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进行课外拓展,用吹风机加热的方式完成葡萄糖的检验。

2020-2021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教案:2.1.1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2.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学会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方法,学会比较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教学重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及计算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师]我们知道,不同化学反应的速率有大有小。例如,火药的爆炸可以在瞬间完成,溶液中的一些离子反应在分秒之内就能实现,而室温下塑料、橡胶的老化则比较缓慢,自然界的岩石风化、溶洞形成则更是要百年甚至千年才能完成。下面我们来做下实验,体会下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取两支试管,各加入5mL0.5mol/L盐酸,再剪取相同大小的镁条和铁片,用砂纸打磨后,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观看实验后的感受:从两支试管的对比中我明显感受到化学反应快慢的不同,在含有镁条的试管中反应明显和剧烈,放出的气体的气泡数很多。 [师]我们可用化学反应速率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那么,如何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界中各种反应的快慢,通过类比速度从而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教师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反应的快慢,为下面的知识做好基础。 2.新课讲授 [板书]一、化学反应速率 [概念]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师]任何化学反应的快慢都表现为有关物质的量随着时间变化的多少。因此,化学反应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变化来表示。如果反应体系的体积是恒定的,则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学生活动]聆听,理解化学反应速率,试着用公式表示并推导其单位。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萃取和分液教案

萃取和分液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新教材的施行以进一步进步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开展;帮助学生获得将来开展的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进步学生的各项才能;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别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可以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主动进展交流。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 ⒈知道什么是分液,初步学会分液的根本操作,理解其适用范围。 ⒉知道分液漏斗与三角漏斗、长颈漏斗的区别,理解分液漏斗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学会使用分液漏斗。 ⒊知道什么是萃取、萃取剂,初步学会萃取的根本操作。 ⒋学会应用萃取和分液操作从碘水中提取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化学学习和实验过程中,逐渐养成问题意识,可以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化学问题,学会评价和反思,逐步形成独立考虑的才能,进步自主学习才能,擅长与别人合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消费、生活理论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分液、萃取 〔二〕教学难点:萃取 四、设计思路 教材“萃取〞这局部内容实际包含萃取和分液,另外教材是通过从碘水中提取碘实验来介绍萃取和分液。以往我们都是按照教材这种编排来介绍萃取和分液,最终有相当一局部学生对二者还是不能理解,经常混淆二者的区别与联络,也不会将它们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改为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先学习分液,再学习萃取,最后学习从碘水中提取碘。这样就使得难点得以分解,而且学生能将新旧知实很好的联络起来。在学习每个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做探究性实验,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考虑问题,再由实验上升到知识点的学习。这样就更加便于学生学习,学生也因此更加容易理解每个知识点。 五、仪器、药品 铁架台、烧杯、铁圈、分液漏斗〔球形、锥形〕、试管、试管架、胶头滴管;四氯化碳、碘水、油水混合物。

高中化学实验课教案

高中化学课教案 原电池 汉寿二中化学教研组刘政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明确原电池的化学原理,判断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知难而上的心理品质;加强同学间的协作;体验研究过程的愉悦。 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化学原理。 教学重点:判断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教学方法:诱思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验。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一年一度的校运会即将举行。为了放飞气球,小王负责实验室制备氢气的任务。现实验室有,粗锌(含Cu等杂质),及较纯的锌粒。为了使反应速度快些,请你帮小王出主意:选择哪一种锌粒为好?用实验证明你的判断。 投影演示:稀硫酸分别与粗锌(含Cu等杂质)及较纯的锌粒的反应。 结论:选择粗锌为好。 教师:同学们肯定觉得很意外。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将含Cu等杂质的粗锌改用Cu片、Zn片,请观察下面系列实验的现象: 1)为何Cu片无反应? 2)Zn片有何现象?气泡的成分是什么?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表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3)为何Cu片无反应? 为何在Cu上产生?请大胆猜测。并设计实验验证4)Cu片上的气泡是什么?H 2 你的猜测。(接上灵敏电流计) 教师:实验证明如此:灵敏电流计的指正偏转方向代表了电子的转移方向;电子

的确是从Zn片流向Cu的。我们一起为这位同学的创意鼓掌。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在该装置中能量发生了怎样的转化?----化学能→电能幻灯片板书:1、定义——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其中,原电池中电子流出的一极叫负极,电子流入的一极叫正极。 教师:那么,在Cu-Zn原电池中,正、负极上各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讨论并填空:在Cu - Zn 原电池中,正、负极上发生的变化: 总反应式:Zn +2H→Zn+H ↑ 2 动画演示:Cu-Zn原电池反应原理 教师:原电池仅此一家吗?若现在你研究的课题为:探讨组成原电池的条件?你会从何处着手呢?(同学讨论) 案例分析:某同学受Cu - Zn 原电池的启发,试图探讨组成原电池的条件,于课外做了如下系列实验: (1)探究组成原电池中对金属的要求: 将Cu - Zn 原电池装置中的Cu、Zn换成如下组别,结果如下: 教师: 是什么? 结论1: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可组成原电池的电极,其中较活泼金属作负极,另一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 (2)探究组成原电池中对电解质溶液的要求: 将Cu - Zn 原电池装置中的稀硫酸换成如下试剂,结果如下: 教师:根据实验结果,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结论2:原电池中的液体为电解质溶液。 教师:请同学归结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学生讨论并得到有关结论。) 幻灯片板书:2、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2021高中化学优秀教师教学设计

2021高中化学优秀教师教学设计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是关于高中化学优秀教师教学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优秀教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探究化学反应实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全面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含义 教学方法:设疑、实验、讨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还有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即将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统称为离子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种反应。 教学过程: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 [提问]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能导电? 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NaOH溶液、盐酸

[小结]①石墨、铜能导电,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②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能导电,因为它们的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追问]在盐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是怎样产生的?可通过什么方法证明溶液中存在离子? [小结]①电离产生,其过程可用电离方程式来表示。 ②可通过溶液导电性来检验。 [思考]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电离呢? [板书]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酸、碱、盐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讲解]电解质、非电解质是根据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导电对化合物的一种分类。[讨论]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 Cu、NaCl固体、NaOH固体、K2SO4溶液、CO2、蔗糖、NaCl 溶液、H2O、酒精。 [小结]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电解质应是化合物。而Cu则是单质,K2SO4与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而CO2能导电是因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H2CO3能够电离而非CO2本身电离。所以CO2不是电解质。 ③酸、碱、盐、水是电解质,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注意点: ⑴溶于水或熔化状态;注意:“或”字 ⑵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两各条件只需满足其中之一,溶于水不是指和水反应; ⑶化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对于不是化合物的物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设问]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2.2第2课时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氯离子的检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2课时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氯离子的检验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1.能根据反响原理选取实验装置制备氯气。 2.通过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探究活动,树立平 安意识和环保意识。 3.了解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1.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选择常见的实验仪器、装置和试剂,完成氯气的制备、氯离子的检验等实验。 2.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对氯气的性质探究等一系列科学探究活动,增强平安意识 和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原理: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MnO 2+4HCl(浓)__=====△MnCl 2+2H 2O +Cl 2↑。 2.仪器装置 (1)装置特点:固+液――→△气。 (2)主要仪器: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石棉网、分液漏斗(A)、圆底烧瓶(B)、集气瓶、烧杯等。装置如下图。 3.净化装置:C 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l 2中的HCl ;D 装置的作用是枯燥Cl 2。 4.收集方法 (1)向上排空气法(Cl 2密度大于空气)。 (2)排饱和食盐水法(Cl 2在饱和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 5.验满方法 (1)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Cl 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那么证明已集满。 (2)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 Cl 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发生先变红后褪色的变化,那么证明已集满。 6.尾气处理 Cl 2有毒,易污染空气,常用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Cl 2,反响的离子方程式为Cl 2+2OH -===Cl -+ClO - +H 2O 。

7.考前须知 (1)必须用浓盐酸,MnO2与稀盐酸不反响,无论MnO2是否足量,盐酸均不能完全反响。 (2)为了减少制得的Cl2中HCl的含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减少HCl的挥发。 (3)实验完毕后,先使反响停顿并排出装置中残留的Cl2,再拆卸装置,防止污染空气。 (4)尾气吸收时,不能用澄清石灰水吸收Cl2,因为澄清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吸收不完全。 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设计 1.气体制备、除杂、收集、尾气处理等装置的选择 (1)依据反响物的状态和反响条件→气体的发生装置。 (2)依据气体及其所含杂质的性质→除杂装置。 (3)依据气体的密度、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是否与水反响→收集装置。 (4)依据气体的性质→尾气处理装置。 2.制取气体装置的一般连接顺序 发生装置→除杂装置(如需要)→收集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如需要)。 1.以下关于实验室用MnO2制取Cl2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 A.MnO2与浓盐酸共热 B.缓慢加热反响 C.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Cl2 D.多余的Cl2常用较浓的碱液吸收 解析:选C。由于浓HCl易挥发,故必须缓慢加热以减少HCl的挥发;Cl2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Cl2极易与碱反响:Cl2+2NaOH===NaCl+NaClO+H2O,故应用较浓的碱液吸收多余的Cl2。 2.以下实验装置能到达实验目的或实验效果的是( ) A B C D 收集氯气除去氯气中少量的氯 化氢 证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吸收制备氯气时的尾 气

高一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案例5篇

高一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案例5篇 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接下来是关于高一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案例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课程教学设计案例1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 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

[导入]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离子试剂现象 实验1NH4+ 实验2Cl— 实验3SO42— 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讨论]在完成相关实验时,都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请结合实验过程及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实验1:试纸为何要润湿?实验2:为何要加稀硝酸?实验3:为什么要加稀盐酸? [补充实验]碳酸钾、碳酸钠分别与硝酸银、氯化钡溶液反应,并分别滴加酸溶液。 结论:氨气溶于水才能电离出OH—; 检验Cl—加入稀硝酸是为了避免CO32—的干扰; 检验SO42—加入稀盐酸是为了排除CO32—的干扰。 [小结]什么是物质的检验?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课时安排2021案例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课时安排2021案例 新的教学理念从关注学生学习出发,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共同追求,不是教师的操纵。目标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课时安排,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案课时安排2021案例1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 (3)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运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浓硫酸的腐蚀性。 3.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 2.酸的化学性质。 教学工具 【教具准备】白醋、苹果汁、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试管(若干)、牵牛花、万寿菊、蝴蝶兰花、玫瑰、

月季、紫甘蓝、硫酸、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说过、接触过酸和碱吗? 【交流回答】 接触过的酸有:碳酸、醋酸、盐酸、硫酸;碱有:氨水、石灰水、烧碱。 【提出问题】 用什么较简单的方法区分酸和碱呢? 【展示交流】 请同学们做教材P50实验10-1,交流实验结果。 【阅读记忆】 请同学们阅读并理解教材P51内容,归纳什么叫指示剂?指示剂遇酸和碱溶液变色有什么规律? 【阅读回答】 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提出问题】 请同学讨论白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这4种物质中,哪些可能是酸溶液,哪些可能是碱溶液。 【交流回答】 白醋,盐酸是酸溶液;石灰水,氢氧化钠是碱溶液。 【归纳总结】 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取少量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若溶液呈蓝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过渡】 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很多,不只是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在日常生活中指示剂随处可见,同学们可通过后面的活动体验一下。 【活动与探究1】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设计5篇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设计5篇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是关于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设计的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设计1 【课程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 2、会应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原电池。 【教材分析】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强烈的感性认识。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学情分析】 中学生对“电”的内容的认识不仅来源于生活经验,而且来源于学科学习。在生活经验方面,不仅接触了火力发电(或水利发电),而且接触了干电池等化学电源;在学科学习方面,学生不仅接触了摩擦起电,而且还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了电能,此外还学习了关于电的初步知识(如电源的正负极、电压和电流等内容),因此对电并不陌生。此外,高中《化学1》已较为系统的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也学习了钠、镁、铝、铁等有关的金属知识,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内容。这些经验基础为本课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为本节的学习做了知识、能力上

2021高二公开课化学教案案例

2021高二公开课化学教案案例 2021高二公开课化学教案案例1 【设计理念】 英国课程专家斯腾豪斯(LawrenceStenhouse)明确提出“教师即课程研究者(teachersascurriculumresearchers)”。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参与课程的编制与开发。 本着“教师参与课程与教材的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的理念,力图构建“知识、方法、价值观”有机融合的化学学习内容,实现化学课堂“知能情”多方面的育人功能。 基于此,本课题的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化学反应中的自发过程的特征(即焓变与熵变的影响)”为线索,力求在探 究过程中将科学本质的“可证伪性”与科学研究中“证明”与“证伪”方法的使用展现给 学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以“熵增原理”为设计的着力点,从简单的体验活动中引出“环境保护与低碳 生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实现化学课堂的育人功能。 【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简称“课标”)倡导高中化学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 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内容选择上力求反映现代化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积极关注21世纪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现实问题。使学生在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理解基本的 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学习实验研究的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联系本课题的内容,课标内容标准要求:“能用焓变 和熵变说明化学反应的方向,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关于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总体来说,课标对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主要着眼于拓展学生对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的认识,为可能的后续学习以及提升科学素养提供教学上的素材。 【教科书分析】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选修4第二章第四节,主要涉及用焓变与熵变作为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判据,在科学视野栏目中给出了吉布斯自由能的判定式,其知识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由于焓变和熵变对高中生来说属于难度较大的内容,因此教科书在知识的深度上进行了适度把握,并在编排顺序上做了相应考虑,将本节课题放到本章的最后一节。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吸纳到原有认知框架中,教科书设计的实例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然而教科书在本节中没有设计编写相应的实验,学生难以利用直观鲜明的实验现象推动相应概念的理解。 【学情分析】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5篇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5篇 化学教学设计案例篇1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知识的第一课,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原电池的组成和化学原理; 第二部分是化学电源; 第三部分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在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即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腐,以解决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可见原电池原理的学习意义重大。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 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

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根据教学大纲以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构成条件; 2能力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获得科学研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错误使用电池的讲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既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如何突出重点?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关于电极作用、电解质溶液的作用、电流方向、能量转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对问题逐一分析、探索;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一般都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向外电路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共3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共3篇〕 第1篇: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教学案例—蚌埠市第二中学。 鲁科版高中二年级化学选修4“反响原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案例〔老师:胡婷婷〕 微课程设计思路 在录制本节微课之前先绘制知识地图,对该章节的知识点进展梳理、概括,明确学生必须掌握的目的及重点和难点,并通过实验录像展现本节课的知识内容。由于原电池的根底知识学生在必修2中已经根本掌握,所以d微课中先回忆学生已有的知识,cefp录制实验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启发学生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这种异常现象带来的缺陷是什么? 如何改良该装置防止这些缺陷。从而引出盐桥的作用,并进一步介绍双液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同时为了帮助同学们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探究,在微课中通过举例的形式介绍了设计双液原电池的方法。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课前自学

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在家观看微课程视频自学。 根据微课视频中学习的内容,完成作业平台中阶梯型练习。 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理解盐桥在生活中各类电池的应用。 课堂中分为如下几个环节 作业情况反响:对课前任务完成情况进展总结性分析^p 反响。选择性分析^p ,错误率较高的问题采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老师引导的方式解决。在修改作业平台中的练习时发现前4道题的正确率都在95%以上,说明学生的自学才能很 强,对微课中有关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情况很好,所以及时调整了课堂教学内容,对于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在课堂上不必再过多解释。同时通过整理学生的困惑和分析^p 在线答疑情况发现多数学生对于以下几个问题困惑较大: A 盐桥是如何 阻止液体外流的? B 盐桥中的离子是如何运动的? C 盐桥中的离子流完了怎么办? D 生活中的电池有盐桥吗? E 盐桥的作用有哪些? 通过整理以上问题发现学生对于盐桥这个实物比拟生疏,对于它的组成、作用还不是很清楚,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就考虑如何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时机,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体会盐桥的作用。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5篇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5篇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认识对比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体会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小组讨论。 课前准备:大烧杯镊子、药匙、试管、胶塞、红磷白磷热水。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及合金的特点。 3、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3、树立为社会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工具 投影仪、金属制品(如曲别针、铝箔、铜丝、水龙头等)、金属制品的挂图(如飞机、坦克、轮船等)、铁架台(带铁圈)、大小形状相同的金属片(铁片、铜片、铝片)、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砂纸。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在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碳、氧等非金属的性质和用途。但是在一百多种元素中约有80%为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和广泛的用途。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一些常见金属的性质、用途和冶炼方法等。 二、新课教学 1、展示一些金属制品(如订书钉、铝箔、铜丝电线、不锈钢水龙头等)和金属制品的图片(如火箭、坦克、轮船等)。 [分析]常见的材料很少有纯金属,多数为金属的合金,即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金属材料种类繁多,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提问]同学们知道人类是从什么时代开始使用金属材料的吗想了解金属材料的使用历史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