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率 降低 , 有效提 高患者的生存 能力和生活
质量, 已成 为 一 种 突 出 的社 会 需 求 。
为 探 讨 早 期 康 复 护 理 对 缺 血 性 脑 卒 中患
() 理 护 理 : 理 护 理 是 脑 血 管 病 患 1心 心 者 进 行 其 康 复 治 疗 的 必 要 条 件 。患 者 因
缩 、 挛 、 节 挛 缩 等 失 用 性 综 合 征 , 者 痉 关 患
例, 无效 1 。4周 以上 8例 , 例 有效 5例 ,
无 3例 , 总有 效 率 9 . % 。 29
综 合 康 复 护 理 方 案
意识清楚 , 生命 体征稳定 4 8小 时后 . 就应 进行床边被动 活 动 , 肩 、 、 、 如 肘 髋 膝关 节 的屈曲伸展 , 、 关节 的背 伸等 。每 天 腕 踝 2次 以上 , 每次 每个 动作 重 复 5~1 0次 。
性 脑 卒 中 患 者肢 体 运 动 功 能 恢 复 的 影 响 。
方 法: 5 对 6例病情稳 定, 没有明显认 知障
碍 的 缺 血 性 脑 卒 中偏 瘫 患者 提 供 肢 体 功
能 的早 期 康 复 护 理 , 后 应 用 B n e 指 8周 ahl
数 和 F g —Mee 积 分 评 定 早 期 康 复 护 ul yr
750 5 0 0宁 夏 中卫 市 第 二 人 民 医 院
摘 要 目的 : 讨 早 期 康 复 护 理 对 缺 血 探
指数法评定 , 肢体运动功能用 F g —Me— ul y
e 评分 法 评 定 。① 基 本 治愈 : 项 功 r 各 能基本恢复 正常 , 活 自理 , 生 能胜 任原 有 工作 , ul F g —Mee 评 分 提 高 率 >7 % , yr 5 B  ̄ e指数 > 0分 ; ahl 9 ②显 效 :u l F g —Mee yr 评分 提高率 5 ~1 % , a hl 数 > 5 % 4 B  ̄e指 7
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肢体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神经内科收治的108例患者,均为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者,参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均分至对照组、观察组。
为对照组54例进行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另外对观察组54例,除接受常规治疗外,还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功能、肢体功能和行走能力。
结果: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erg平衡量表、Fuf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分相比,两组较为相近(P>0.05);干预一个月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Berg评分、Fufl-Meyer评分、Holden评级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显著,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行走能力,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康复脑卒中肢体功能脑卒中,为脑血管常见病症,是我国第三位死亡病因,严重损害我国居民生命健康[1]。
根据脑卒中发病原因,可将其分为出血性、缺血性两种类型,其中以缺血性为主,缺血性卒中患者约占脑卒中患者总数的80%以上。
《中国卒中报告2019(中文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新发脑卒中患者为460万/年[2],且受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本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肢体功能障碍,属常见并发症,会损害肢体功能、影响正常生活,致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3]。
在脑卒中发病早期尽早开展康复治疗,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肢体功能,提升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4]。
本文以1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例,展开对照研究,探讨早期康复措施的必要性。
1 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20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共纳入108例。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目的探析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干预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Be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上给予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从而使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标签: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康复护理;临床效果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好发于50岁以上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是患者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尤其是肢体功能障碍,约占75%左右[1]。
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
对照组中30例为男性,25例为女性,年龄50~82岁,平均年龄为(66.7±8.4)岁;观察组中32例为男性,23例为女性,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为(66.9±8.5)岁。
两组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发病原因等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临床上主要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即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变化,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教育,记录患者的基础疾病、体征、症状以及心理状态,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叮嘱患者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并且对患者进行病房护理和基础护理。
1.2.2观察组1.2.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起病较急,再加上肢体功能障碍,担心预后,往往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情绪,比如恐惧、悲伤、抑郁、担心以及害怕等,情绪波动大,容易做出各种消极行为,影响治疗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病患者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脑卒中病人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康复科就诊的老年脑卒中病人60例进行了早期康复护理,对干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以及健康行为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大多数病人悲观失望,恐惧惊慌、忧心忡忡等相关心理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护理后病人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总体健康、心理卫生得分均都明显优于干预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治疗老年脑卒中病病人效果显著,可以使病人的健康行为和心理状体有明显的改善,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老年脑卒中病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35-01脑卒中,是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
50%~70%的存活者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
因此,为了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我们将从心理、认知、行为等方面对病人采用了早期康复护理,并且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现将情况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2年12月在康复科住院的老年脑卒中病人60例,当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65-86岁,平均年龄在74岁;所以临床表现为;突然昏倒、半身不遂、失语、口歪眼斜等为重要特征。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60例病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其中包括饮食、心理、运动、健康教育等相关护理措施。
1.2.1 饮食护理。
近几年来,相关临床实践证明,饮食习惯和这种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每天摄入高胆固醇和高血脂的人们要比素食的人们脑卒中的发病率高出好几倍[1]。
老年人因为血管壁的弹性下降,在高胆固醇和高血脂的摄入情况下,更容易引发脑卒中疾病。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分析

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干预分析一、超早期康复护理的概念和优势超早期康复护理是指在脑卒中发病后的24小时内进行的康复干预,旨在尽早地恢复患者的功能和促进神经再生。
与传统的康复护理相比,超早期康复护理具有以下优势:1. 时效性强: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在脑卒中发病后的最佳时间窗口内进行干预,最大限度地减少神经功能的损伤,提高康复效果。
2. 个体化: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康复方案设计,因而更符合患者的特定需求。
3. 多学科协作:超早期康复护理需要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康复医师、护士、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从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康复干预。
4. 预防并发症:通过超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出现并发症,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等,保障患者的安全。
超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干预方式:1. 运动康复: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开展适当的物理治疗、康复训练,促进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2. 言语康复: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能存在的言语障碍问题,开展专业的言语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言语表达能力。
4. 心理支持: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可能存在的情绪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康复心态。
5. 日常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全面的康复护理,包括生活自理训练、饮食调理、睡眠管理等,全面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
1. 促进神经再生: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通过多种康复手段,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受损神经的再生和修复,提高康复效果。
2. 减少并发症:通过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康复期间的风险。
3. 提高生活质量:超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患者和家属的负担。
1. 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超早期康复护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相关专业技能,为脑卒中偏瘫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护理服务。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 卒中预后 的影响
陈宝 赘 赖 小玲 陈群 旋 王 远珍
【 摘要 】 目的 探 讨早期 康 复护理干 预对 缺血性 脑卒 中惠者 神经功 能恢 复、 日常生活 能 力 ( D ) A L 的影响 。方法 7 h内入院 的 2 0例缺血 性 2 0 脑 卒 中患 者 ,随 机 分为干 预纽 12例 ,对照 纽 9 例 。对照 组实施 常规 治疗 护理 指 导,干 预组 在此 基础 上对 患者 实施早 期康 复护 理干 预 , 0 8 分别在 干预 前 ,干 预 2 d 0 ,干 预 9 d 0 ,干预 10 ,观 察比较 两组 惠者 的神 经功 能 缺损评 分 ( F )及 日常 生活 能 力评 分 ( I 。结果 干 8d N I MB )
C E a - n L I i —n , H NQ nx a , A G Y a — e H NB o u , A X a l g C E . -. . W N n h n y oi u z
(h P o l T e epe Ho i lf i nn, i nn 15 0C i s t oXn i Xn i pa g g g g54 0. 2 d的 NF 、MBI 分较 对照 组差异 无统 计学意 义 ( > 00 ) 0 I 评 P .5 ,但 9 、 l0 O 8 d的 NF 评 分较 对照组 明显 I
降低 ( 尸< 00 ) 0 10 . ,9 、 8 d的 MB 评 分较对 照组 明显提 高 5 I
[J i 2 0 ,95 :3 -3 . Jl r J 0 56 ()5 05 5 C e ,
【] Mia t , waoH, d hTe a . e leso rpoe ua 9 ymooSKa n Ku o , 1 f n s f ercd rl t Us u p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47期219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监护·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吴茜(扬州市江都中医院,江苏 扬州 225200)0 引言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主要因脑部供血动脉因狭窄或者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坏死。
缺血性脑卒中从缺血组织的范围可分为局限性脑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弥漫性脑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的诱因较多,其中以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诱发风险最高,而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又因高血压等疾病诱发[1-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因脑组织病变坏死,导致神经功能受到影响,因此容易出现肢体偏瘫,导致日常生活以及肢体功能受到影响。
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逐渐转变,脑卒中的康复护理模式也不断发展和完善,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也开始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中得到应用[3]。
我院就超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展开研究,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研究参与对象为40 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
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0 例,实施常规护理。
其中男性12 例,女性8 例。
年龄为61-79岁,平均(70.2±1.2)岁。
病程为1-9个月,平均(5.2±0.2)个月;实验组20 例,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
其中男性11 例,女性9 例。
年龄为62-80岁,平均(72.4±1.1)岁。
病程为1-8个月,平均(5.0±1.1)个月。
患者均经头颅CT 、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且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
患者均无全身系统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且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性别、年龄、病程)相仿,差异显 示(P>0.05),有可比性。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

DOI:10.19791/j.cnki.10066411.2020.10.066 工作单位:230061 合肥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郭娇俊:女,本科,护师 收稿日期:2019-03-18
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总分为 100分,评分越高说明其能力越强。 ③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 表示,行 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过改进后尿管固定方法对 ICU患者留置尿管的实用性。方法 选取 2018年 1月—2月入住 ICU并留置尿管 的 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高举平台法固定尿管。选取 2018年 3月—4月 ICU留置尿管的 10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改进后 固定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导尿管固定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胶贴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尿管固定牢固性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非计划拔管次数、胶贴局部皮肤损伤情况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导尿 管固定方法的效果优于传统高举平台固定方法,可以提高尿管的固定牢固性,减少护士工作量,预防非计划拔管,促进患者舒适。 关键词:改进尿管固定法;ICU患者;April,2020,Vol.27,No.10
※康复护理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郭娇俊
摘要 目的 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 90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 FMA、BI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总满意度为 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00%(P< 0.05)。结论 实施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超早期康复护理;老年;缺血性脑卒中;肢体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
影响
摘要:
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率增高。
超早期
康复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讨论了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关键词: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康复干预;临床疗效。
引言:
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
随着老龄化
的加剧,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重要。
超早期康复干预是一种有
效的康复方法,可以大大改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症状和生
活质量。
本文将讨论超早期康复干预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
疗效的影响。
超早期康复干预:
超早期康复干预是在脑卒中发生后的24小时内开始进行的。
这
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神经保护和再生复原两个方面。
其中神经保护
是通过抑制神经毒性和减轻神经生物学反应来保护神经系统。
再生
复原则是通过促进神经元再生和连接,以及康复训练和维护来恢复
受损神经功能。
超早期康复干预的目的是尽早地恢复神经功能,减
少神经系统损伤,促进患者的康复。
临床疗效:
超早期康复干预可以改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这可能归因于该方法的两个主要方面:神经保护和再生复原。
首先,神经保护措施可以减轻神经毒性和减少神经细胞死亡。
在神经保护的基础上,再生和功能恢复可以更有效地进行。
其次,再生复原的方法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元再生和连接来消除神经细胞死亡,从而加速康复。
超早期康复干预在患者的早期康复期间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论: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
该方法可以通过神经保护和再生复原两个方面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患者在早期接受超早期康复干预可能获得更好的预后,因此超早期康复干预应该成为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重要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