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学》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期末模拟卷试题及答案人文地理学》模拟卷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内。

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学科特性是社会性、人文性。

2.文化区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形式文化区、功能文化区和心理文化区。

3.最重要的人口自然构成是年龄结构。

4.关于农业的起源有两种主要学说。

5.___是指___、___和___。

6.早在30年代我国人口地理学家就提出了一条从黑龙江瑷珲(现称黑河)到云南的人口地理分界线。

7.按照语言谱系分类法,英语和德语都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8.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9.英国政治地理学家___提出了“地缘政治学”学说。

10.近代区位论是由德国经济学家___创立的,创立了工业区位论,___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区位论。

11.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最核心的思想是既满足人类的需要,又不对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择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项,把所选择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近代,对世界人文地理学影响最大的学派是——(C)。

A.德国学派B.法国学派C.美国学派D.英国学派2.___的“文明”发展理论,其要点不包括——(D)。

A.挑战和应战B.逆境美德C.中庸之道D.命定论3.一般来说,市场园艺农业的主要产品不包括——(C)。

A.水果B.花卉C.油料D.蔬菜4.当前,穆斯林最多的亚洲国家是——(D)。

A.中国B.伊拉克C.菲律宾D.印度尼西亚5.当前,最多拉丁美洲国家的官方语言是——(C)。

A.法语B.汉语C.西班牙语D.葡萄牙语6.目前,世界最大的旅游客源地是——(A)。

A.欧洲B.北美洲C.大洋洲D.非洲7.以领土规模论,美国属于——(A)。

A.中等规模国家B.大规模国家C.小规模国家D.超大规模国家得分评卷人1.在中国,最晚形成的方言是哪一个?A。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一、选择题1、认识和研究人文地理的基本方法是:A、实地调查法B、定性研究法C、定量研究法D、系统分析法2、人文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A、土地利用现状B、地理空间结构C、社会文化表征D、经济活动状况3、关于确定大城市的界定,下面哪一个是正确的?A、以人口数量作为首要的界定标准B、以经济规模大小作为首要的界定标准C、以供给内容和选择作为首要的界定标准D、以功能模式作为首要的界定标准4、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基本内容?A、太阳辐射与地表温度B、人口的分布C、地貌的形态与演变D、土地利用的类型二、填空题1、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对象是___________。

2、大城市的城市空间结构不仅表现在___________,也表现在___________。

3、社会文化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部分。

4、社会文化表征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三、问答题1、请简要描述人文地理学的内容?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与地理空间的关系,研究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的现状、内涵及其发展趋势;地理空间结构、形态及其变迁;社会文化表征的空间分布格局;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

2、请简单描述大城市的界定?大城市的界定主要以人口的数量(万人)、社会经济规模、城市的综合实力(如城市的经济活动范围)、城市地域的影响范围、服务和消费需求等为界定的标准。

人文地理试卷(答案)1

人文地理试卷(答案)1

《人文地理学》试卷(A)一、选择题(20分,每小题选对得2分,不选或者选错者不得分。

)1.拉采尔的人地关系理论被称为——DA.人地相关论B.生态论C.适应论D.环境决定论2.文化的扩展扩散不包括——AA.接触扩散B.等级扩散C.刺激扩散D.迁移扩散3.原产地在中国的农作物是——AA.大豆B.马铃薯(南美洲安第斯山一带)C.甘蔗(新几内亚或印度)D.辣椒(墨西哥、秘鲁)4.伊斯兰教的第一圣地麦加目前位于——AA.沙特阿拉伯B.以色列C.伊拉克D.埃及5.不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BA.英语B.日本语C.西班牙语D.印地语6.目前,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大洲是——BA.欧洲B.亚洲C.非洲D.大洋州7.以领土规模论,巴西属于——DA.大国B.中等国C.袖珍国D.特大国8.汉语方言中语言岛现象最显著的是——BA.吴方言B.客家方言C.赣方言D.闽方言9.宗教最单一的国家是——CA.美国B.印度C.梵蒂冈D.印度尼西亚10.下列国家,民族数量最少的是——A.日本 1B.巴基斯坦 4C.俄罗斯 130+D.中国 56二、填空题(10分,每小题2分)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近代政治地理学的主要创建者是德国的地理学家(拉采尔)。

3.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

4.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

5.文化景观既有(时间)变化,也有(空间)变化。

四、简述题(30分,每小题10分)1.功能文化区的概念与特征。

概念:功能文化区是按照人类社会的某项功能组织起来的文化区,在空间结构上具有固定的、确切的边界和一个发挥指挥与协调作用的中心。

特征:突出的功利性和目的性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

自然因素:⑴气候适宜的气温、光照、湿度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⑵地形地形影响人类的适宜工作和居住场所⑶土壤土壤影响农业生产,从而影响人口分布⑷水体适宜的水源和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生产的基本条件⑸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有利于经济发展,矿产资源的意义具有历史性社会经济因素:⑴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社会化生产有利于人口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人口再生产。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学复习考试题及答案
以下属于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之一的是.16.
A、资源价值B、收入水平C、距离远近D、感知环境Zzz6ZB2Ltk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7.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界限.
A、移动B、通勤C、地域D、网络
18.最基本的政治地理单元是.
A、区域B、国家C、地区D、世界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提出了世界战略重点“陆缘”学说.19.
A、麦金德B、马汉C、柯恩D、斯皮克曼dvzfvkwMI1
20.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系是.
A、汉一藏语系B、印欧语系C、闪一含语系D、科依桑语系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得分1.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
阅卷人布莱克人口转变的五阶段分别是:①、②、③、④、⑤.2.
传统农业有、、、四种类型3.
.与继承方式不同,生物特性可遗传,而文化只能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获得,是后天的②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而文化的继承是横向的,生物特性的遗传是纵向的世代传递,而文化的继承则是横向联系,文化特点不仅为该群体所继承,还通过多种方式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向该群体以外的文化群体传播,速度比生物传递要快.③新的生物特性取代旧的生物特性,往往是以新物种取代旧物种实现的,而新的文化取代旧的文化只需原文化群体接受新的文化即可.④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不同.y6v3ALoS89
)家用电器工业比半导体工业扩散与转移的更快.< 5.
.<)6.种族是指在社会文化特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7.粤方言又叫“广东话”,其地域分布与广东省行政界线并不一致).<8.人类的迁移空间行为具有距离偏移的规律性)首都是一国经济权威机构聚集的地方,是全国的经济中心.< 9.人口文化构成是各种文化指标下的人口占文化总人口的比重.< 10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1.乡土文化区答: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

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

具体指某一地方、区域的教育、科学、文艺等精神文化和某一地方、区域的历史遗迹、文化等。

2.刺激扩散答: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使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

例如,居住于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土著人,因温度低无法经营农业,只靠狩猎为生。

后受南部草原上驯养牛、羊的刺激,开始驯化只能在当地生存的驯鹿,结果获得成功,当地土著人就由狩猎转向放牧驯鹿为生。

3.逆城市化答:逆城市化是指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

目前对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人们为了脱离大城市的居住不舒适性,追求纯粹的田园式居住环境,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工业选址的限制因素减少,工业企业为了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低廉的土地价格,把企业布局在中小城镇。

许多大企业分别在中小城镇开设子公司和分厂,形成新的企业布局空间。

4.政治整合答:政治整合是若干较小的政治地理单元,因为某种权力和利益的需要自愿组合成具有共同利益和期望、采取共同行动的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如战后西欧的一体化过程。

或者由于某种强制力而组成更大的政治地理单元的过程,如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

5.地理物象答:地理物象是指地理环境以及事物通过知觉、认知过程反映在人们头脑中的形象(映象),是知觉判断、地理优选以及决策行为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对周围的地理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观察、体验和了解而得到的具体形象,与客观地理环境并不完全一致,并不是人们对地理环境的“照相”,而是通过稳定性思维而形成的。

人文地理考试参考答案

人文地理考试参考答案

一.绪论:1.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特性答案:(1):研究对象: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

(2):学科特性:区域性,综合性,社会性2.简答近代西方人文地理学的主导理论,代表人物与理论思想(1)环境决定论 (拉采尔)(2)或然论(白兰士)(3)生态论(巴罗斯)(4)文化景观论(索尔)3.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四个流派答案: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人本主义;结构主义4.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和主要关注点答案: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题:(1)人地关系(2)区域研究(3) 空间分析人文地理学研究主要关注点:five focus(1) location (2) regions (3)place (4) movement (5)human interatons 5.举例说明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调查分析(2)社会学(3)空间模型(4)系统分析6.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1)城市与区域规划(2)经济区域与规划(3)社会问题研究二.人口地理学1.简述农业革命之前,农业革命期间,工业革命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1)农业革命之前-人口特征:A 低人口密度,高出生率和死亡率B.大分散,小聚居C.人口迁移,扩大范围(2)农业革命-人口特征:A.高人口密度,高出生率和死亡率B.出现定居的出落C.出现劳动分工和阶层的分化(3)工业革命-人口特征:A.人口密度变大,出生率由上升转下降,死亡率下降 B.人口迁移规模大2.论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3试论述中国人口转变模式与成因(1)新中国成立前:高位静止阶段(2)1950-1970年:早期扩张阶段(3)1970年代初起,进入后期扩张阶段(4)预计2020年前后,进入低位静止阶段(5)预计2040年前后,进入绝对衰减阶段4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是什么?(1)自然因素(2)人口构成(3)人口政策5.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1).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2). 人口明显地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疏(3). 我国人口具有明显低地指向性特点,即人口垂直方向上的分布不平衡6.名词解释:人口构成,适度人口,人口密度,人口分布(1)人口构成:是指按不同的属性划分的各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人地相关论[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

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

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

人文地理试题及解析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自然地理环境B. 人文地理环境C.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D. 地理信息系统2.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不包括:A. 人口向城市集中B. 城市面积扩大C.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D.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3. 以下哪项不是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A. 建筑B. 语言C. 宗教D. 气候4.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A. 经济因素B. 政治因素C. 自然灾害D. 所有以上选项5. 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拥有者?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7.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快于________的增长速度。

8. 文化扩散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________数量。

10.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的是________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城市化对环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12. 描述文化景观在人文地理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可能产生的经济影响。

14. 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五、案例分析题(20分)15. 以一个具体的城市为例,分析其城市化过程中的人文地理特征。

解析答案一、选择题1. 正确答案:C.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2. 正确答案:C.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3. 正确答案:D. 气候4. 正确答案:D. 所有以上选项5. 正确答案:D. 巴西(注:此题答案可能随时间变化而变化,需根据最新数据判断)二、填空题6. 正确答案:定性研究、定量研究、GIS分析7. 正确答案:城市用地8. 正确答案:扩散、迁移、传播9. 正确答案:人口10. 正确答案:经济活动三、简答题11. 城市化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土地资源紧张、城市热岛效应等负面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地理学》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名词(4×5分,共计20分):
1.地理环境决定论
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2.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地域聚集和乡村地域转为城市地域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城市数量增多,每个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使城市人口的区域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3.文化
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4.自然资源
在一定时间、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的总称。

二、填空(15×2分,共计30分):
1.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

人文地理学的
主要特性是、和。

社会科学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2.生态工业是是世界未来工业的发展方向。

生态工业运用原理、方法和人
类科学技术的优秀成果,以为目标,建立工业生产体系,把纳入工业生产全过程。

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
3.文化景观具有三个特点,即、、。

功能性空间性时代性
4.凡是能激发旅游者的,对旅游者有吸引力,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效益的现
象和,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旅游动机经济、社会和环境事物
三、简答下列各题(5×5分,共计25分):
1.“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核心思想是什么?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该理论的代表学者是德国学者拉采尔
2.人口增长过快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导致资源紧张。

人口规模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环境破坏。

人口过多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产生极大压力,抵消了经济发展成就。

3.当代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新兴力量崛起,殖民体系崩溃
政治空间重划,两极格局形成
世界走向多极,矛盾更趋复杂
世界政治地理背景出现三条冲突带或者三条危机弧。

4.正确的资源观包括哪些内容?
在资源的数量方面,自然资源存在数量有限性;
在资源价值方面,自然资源具有价值,其价值与其它商品或物品并无本质差别;
在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方面,坚持开发利用与保护并重的观点;
在资源系统性方面,承认资源的整体性和自然的密不可分;
在处理人与自然资源关系方面持协调论观点,持环境是自然资源的观点。

概括而言,正确的资源观是一种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结合,人与自然协调统一,保护与利用并重,经济自然一体化的综合观念,是正确的人地关系在资源方面的体现,也是人类资源开发利用历史的科学总结。

5.生产力的发展与分布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对人口分布产生影响的?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供养人口自身生存和繁衍的必要物质生活资料,也决定了供养人口所必要的物质生产资料。

不同的产业结构对人口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

•凡以第一产业部门为主的地区人口分布都比较分散;
•以第二、第三产业部门为主的地区,人口分布的集聚程度高,城市人口的比重大。

生产力布局在地域上的廷伸或变化,必然会起人口的再分布。

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多而密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少而分散;工业区比农业区人口密度大;种植业区比林牧业区人口密度大。

四、举例分析、说明(1×10分,共计10分):
1.举例分析、说明地理环境与文化活动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答案要点:
(一)文化发展与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制约着人类祖先的初始选择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致文化类型的差异性
3.地理环境的变更影响着文化的发展
(二)文化停滞与地理环境
1.人地之间简单的平衡关系
2.文化系统的封闭
3.文化交流的不平衡
五、分析、论述(1×15分,共计15分):
1.分析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如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

城市的地理位置是城市及其外部的自然、经济、政治等客观事物在空间上相结合的特点,有利的结合即有利的城市地理位置,必然促进城市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