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相关回答
延时拓展语文练习册67页答案

延时拓展语文练习册67页答案【一、词语填空】1. 春天的田野里,花儿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真是一幅________的景象。
2.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________了多项国际大奖,令人敬佩。
3. 老师告诉我们,学习要________,不能半途而废。
4. 面对困难,我们要________,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
【答案】1. 绚丽多彩2. 荣获3. 持之以恒4. 坚持不懈【二、句子改错】1. 他不但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很棒。
(正确: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很棒。
)2. 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因为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正确: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因为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3. 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没有放弃,仍然继续努力。
(正确:他虽然失败了,但是他没有放弃,仍然继续努力。
)4.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
(正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的故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
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花儿们也不甘示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享受着春天的温暖和快乐。
1. 文章中描述了哪些春天的景象?答:文章描述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花儿们竞相开放,小鸟在枝头歌唱,以及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的景象。
2. 文章中提到的孩子们在做什么?答:文章中提到的孩子们在草地上奔跑,放风筝。
3. 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什么情感?答: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欢迎之情。
【四、写作练习】请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结束语】通过本页的练习,我们不仅复习了词语的用法,还通过句子改错和阅读理解提高了语言理解能力。
写作练习则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年级的知识竞赛试题

四年级的知识竞赛试题四年级的知识竞赛试题旨在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竞赛题目:一、语文知识1. 填空题:请填入正确的成语。
- 他做事总是(),让人放心。
- 她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2. 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 《春天的故事》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小草从地里探出头来,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请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春天的特点是什么?- 短文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二、数学知识1. 计算题:请计算以下数学表达式的值。
- (25 + 36) × 4 - 22- 72 ÷ 8 + 152. 应用题:小明有36张邮票,他给了小华一半,又给了小李5张,请问小明现在还有多少张邮票?三、英语知识1. 词汇题:请将下列单词与它们的意思配对。
- Apple()- Dog()- House()2. 语法题:请用正确的时态填空。
- I (watch) the movie last night.- She (study) English every day.四、科学知识1. 选择题:以下哪个是植物的组成部分?- A. 根- B. 叶- C. 茎- D. 所有选项2. 实验题:请描述一个简单的植物观察实验。
- 准备材料:种子、土壤、水、花盆- 实验步骤:- 将土壤放入花盆中。
- 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上。
- 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 观察并记录种子的生长过程。
五、历史知识1. 填空题: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
2. 简答题:请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六、地理知识1. 选择题: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哪一个?- A. 大西洋- B. 印度洋- C. 太平洋- D. 北冰洋2. 地图题:请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中国的位置,并描述其地理位置。
七、综合应用题1. 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设计一个环保主题的班级活动,并简要说明你的设计思路和预期效果。
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练习题

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练习题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的练习题可以围绕课文内容设计,包括阅读理解、词汇运用、语法练习和写作练习等。
以下是一些练习题的示例:阅读理解1. 阅读课文《春天的故事》,回答以下问题:- 文章中描述了春天的哪些特征?- 作者为什么喜欢春天?2.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并给出理由:-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个季节。
()-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词汇运用1.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春天到了,小河里的冰开始()了。
A. 融化B. 冻结C. 凝固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中文:- The flowers are blooming in the garden.- The children are playing in the park.语法练习1.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She likes to (fly) kites in the park.- The birds are (sing) beautifully in the trees.2. 改写下列句子,使其变为一般疑问句,并给出肯定和否定回答: - I am going to the library tomorrow.- They can play the piano.写作练习1. 写一篇短文,描述你最喜欢的季节和原因。
不少于50字。
2. 假设你是课文中的主人公,写一篇日记,记录你在春天的一天所做的事情。
不少于60字。
附加题1.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春天的手工活动,例如制作纸风筝,并简要描述制作过程。
2. 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小诗,不少于四句。
请注意,这些练习题仅为示例,具体的练习题应根据实际课文内容进行设计。
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同步试题(含解析)人民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1.下图是1992年3月26日《某某特区报》发表的南方谈话的纪实文章《东方风来满眼春》。
下面有关这一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出现的B.南方谈话是在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之后发表的C.“风”是指南方谈话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D.“春”的寓意是南方谈话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发表南方谈话的时间是1992年春,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在1992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所以B项说法错误。
答案:B2.1992年,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
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其背景是()A.“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左”的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C.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D.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解析:“文化大革命”结束是在1976年,排除A项;1978年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排除B项;中共十四大召开是在南方谈话之后,排除D项;南方谈话的背景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应选C项。
答案:C3.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
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
”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A.阐明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B.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C.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目标D.评价了对改革开放的重大贡献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众多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有利于中国改革的深入和“加速和外国接轨”。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试题答案及解析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这座城市是A.汕头B.厦门C.珠海D.深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这种发展速度被称为“深圳速度”,深圳也因此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故选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经济特区2.下列某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这个城市又是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
A.上海B.厦门C.广州D.汕头【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识记能力,比较简单。
根据所学知识,广州、厦门、福州、厦门、宁波和上海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所以答案选B。
【考点】近代史·中国近代城市·厦门3.西方舆论评价:这一“开放行动”是新中国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行动”是指A.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信息“新中国35年”,即1984年,结合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可知,1984年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故D项正确;ABC项与时间不符,故排除。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4.当今上海“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状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这主要是由于()A.长江三角洲的开放B.上海完成住房制度改革C.上海城市交通的改善D.20世纪90年代以来浦东的开发【答案】D【解析】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含答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中的生字?A. 春B. 花C. 燕D. 鸣2. 下列哪篇课文讲述了关于春天的故事?A. 《春天的故事》B. 《夏天的故事》C. 《秋天的故事》D. 《冬天的故事》3. 下列哪个词语表示“很多”的意思?A. 许多B.很少C. 大量D. 少量4. 下列哪个词语表示“美丽”的意思?A. 美丽B. 丑陋C. 好看D. 不好看5. 下列哪个词语表示“飞快地跑”的意思?A. 快跑B. 慢跑C. 飞快地跑D. 慢慢地走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热的季节。
()2. “花”字在“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中是生字。
()3. “春天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关于夏天的故事。
()4. “许多”表示“很少”的意思。
()5. “飞快地跑”表示“慢慢地走”的意思。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春天到了,花儿______。
2. 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们在天空中______。
3. 春天的阳光温暖______。
4. 小朋友们在草地上______。
5. 春天来了,小动物们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描述一下春天的景象。
2. 请写出“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中的两篇课文名称。
3. 请解释一下“春天”的意思。
4. 请解释一下“花”字的意思。
5. 请解释一下“飞快地跑”的意思。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春天”这个词造一个句子。
2. 请用“花”字造一个句子。
3. 请用“飞快地跑”这个词组造一个句子。
4. 请用“春天的故事”这篇课文的内容回答一个问题。
5. 请用“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中的生字造一个句子。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一下“春天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 请分析一下“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中的生字特点和记忆方法。
幼儿园音乐欣赏《春天的故事》教案

幼儿园音乐欣赏《春天的故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音乐特点,增强幼儿对春天的感受。
2. 学习欣赏音乐,通过听觉感受,增强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 发展幼儿音乐、语言、理解和表现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春天的故事三、学生认知活动1. 课前师生互动:老师问,“大家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幼儿回答:“春天。
”老师继续问,“春天有什么特点呢?”幼儿回答:“温暖、春风、花儿开,草长莺飞。
”2. 了解音乐背景:通过幼儿认知活动,介绍春天的音乐特点——旋律流畅,节奏清晰,有生气。
3. 音乐欣赏:a) 播放选段《春天的故事》,学生仔细聆听,并尝试对乐曲的故事情节进行想象。
b) 听完乐曲后,老师让学生谈谈听后的感受,如“温暖的春风吹拂在脸上”、“蓝天白云下,一朵朵鲜花争奇斗艳,好美啊!”等等。
4. 表演体验:a) 学生分角色,结合刚刚听到的乐曲,编排小戏剧,表现“春天到了”。
b) 按小组表演,互相观看,老师也会在其中加以点评,并鼓励学生们要多表现自己的想象力。
5. 活动结束:收尾环节,老师询问同学们对这个活动的看法和收获,让学生自由发言,展现他们对音乐和春天的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述和整体思考能力。
四、教学方式1.互动交流式2.集体性表演五、资源准备1.音乐CD2.灯光设备六、教学评估1. 学生听觉感受2. 学生的自我表达和角色扮演能力3. 学生班级表现七、教学后记此活动是一种多方面的体验活动,通过音乐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
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老师还可以大力鼓励幼儿在表现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独特性。
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个性和自信心。
阳光课堂练习册及答案

阳光课堂练习册及答案第一章:数学基础1. 整数的加减法- 题目:计算 34 + 56 和 78 - 23。
- 答案:34 + 56 = 90,78 - 23 = 55。
2. 乘法与除法- 题目:求12 × 4 和81 ÷ 9 的结果。
- 答案:12 × 4 = 48,81 ÷ 9 = 9。
3. 分数的运算- 题目:简化分数 3/4 + 2/5。
- 答案:首先找到公共分母,即 20,然后计算 (15 + 8) / 20 = 23/20。
第二章:语文阅读1. 阅读理解- 题目:阅读短文《春天的故事》,回答以下问题:- 春天的景象有哪些?- 作者对春天的感受是什么?- 答案:春天的景象包括新绿的树叶、绽放的花朵和温暖的阳光。
作者对春天的感受是充满希望和活力。
2. 古诗词鉴赏- 题目:阅读《静夜思》并分析其意境。
- 答案:《静夜思》通过夜晚的寂静和月光的明亮,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第三章:英语语法1. 时态练习- 题目:将下列句子改为过去时态。
- I am going to the store.- She is reading a book.- 答案:I went to the store. She was reading a book.2. 非谓语动词- 题目:用正确的非谓语形式填空。
- To see the sunrise, we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She (finish) her homework before going out.- 答案:To see the sunrise, we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She finished her homework before going out.第四章:科学探索1. 物理现象- 题目:解释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 答案:光的折射是指光线在通过不同介质时,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这通常发生在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天的故事》相关回答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
请回答:
(1)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3)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什么?
(4)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些内容吗?它有何影响?
(5)歌曲歌颂了“老人”的丰功伟绩,你能说一说这位“老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了哪些贡献吗?
答:
1.“春天”是指:改革开放的春天,也就是改革的开始的意思。
2.“老人”指的是: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3.“画了一个圈”是指:将福建、广东两省划为经济特区。
4.“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南方谈话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5.这歌是歌颂邓小平同志的。
他的贡献有:
在"文革"结束后,邓小平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
在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的指引下,邓小平做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正确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在中国经济改革不算长的编年史上,有两个年份值得中国人铭记:1979年和1992年。
一首《春天的故事》记录了1979年的那段往事,此后的二十几年足以证明中国得到了多么惊人的回报
1979中国开始改革开放
1992年国务院出台了“股份公司管理条例”和“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条例”,开始有了现代企业的游戏规则
核心措施:改革开放政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确立、一国两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