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成果记录:记录行为发生带来的切实的结果或持久的成果 – 间隔记录:在一个观察阶段里各连续时间段中记录行为的出
现或不出现 – 时间样本记录:在一个观察阶段里不连续时间间隔(时间样
本)中记录行为的出现或不出现
• 选择记录工具
行为观测记录示意图

频率 (次数/
10
时间) 4 8
Leabharlann Baidu
26

矫正前
· ·④·
(三)特征(整体活动)
1. 自发的 2. 持久的 3. 变动的 4. 可因训练而改变
二、行为改变
(一)行为改变的含义
行为改变即行为变化。个体行为就其本质而 言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因身心发展及客观环境影 响,随时在变化。
(二)行为变化的原因
1. 成熟:由遗传、生理成熟与老化所产生的行为变 化
2. 有机体的暂时状态:由疾病、疲倦、情绪紧张或 药物所导致的行为变化
一、行为
(一)基本含义
狭义的行为是指被人观察到或是能用仪器测得到的 个体活动。广义的行为是指除直接能观察及测量的外显活 动外,还包括间接推知的内在心理历程-意识及潜意识历 程。
(二)类型(狭义)
局部活动和整体活动。前者是指个体的局部活动,如 肌肉活动。后者是指有组织的、有方向的整体活动,如写 字、打球等。

五、行为改变技术
所谓行为改变技术是指凡是应用学习理论 于实际补救程序,复健、矫正、教室管理、咨 商及辅导等技术统称为行为改变技术,包括不 良行为的改善和良好行为的塑造。
条件反射建立的原理
条件反射 建立前
条件反 射建立 中
条件刺激 (铃声)
无条件刺激(食物) 条件刺激 (铃声)
无条件刺激(食物)
童的特殊作用:得到或避免了什么) 5.界定问题行为的效能(需要多少精力、能否得到强化) 6.当事人有什么功能相同的替代行为(有什么适当行为产生与问题
行为一样的功能) 7.界定当事人主要的与人沟通的方法 8.在从事工作时,什么事是你应该做或是你应该避免的 9.当事人最喜爱的强化物(食物、活动等) 10.过去问题行为处理的历史 11.总结性的陈述
::
(S1R¯) (S2R ¯)

(R1∆) (R2 ∆)





(SnD) (RnD) :
强化
引起注意但无无条件反应 无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无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
建立后
条件刺激(铃声)
条件反应(分泌唾液)
学习规律
• 习得律: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多次配对建 立起来的 。条件反射建立的生理机制是大脑暂时神经联 系的形成。条件反射建立的关键在于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 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强化),即条件刺激必须稍前或同时 呈现,条件反射才可能建立。
行为观测和记录的基本步骤
• 定义目标行为(区分基线水平和期望标准)
– 对将要观察记录的行为进行定义,即使用主动动词对一个个 体所展示的特定行为进行描述。行为定义必须客观和明确
• 确定记录的准备工作
– 观察者 记录的时间和地点
• 选择记录方法
– 连续记录:记录一个观察阶段中每一次行为的出现。可用于 记录频率、持续时间、强度和潜伏期
妈妈注意她
妈妈陪她玩
结果(长期影响)
当别的孩子玩他 玩具时,彤彤更 容易出现撞头、 哭泣、扔东西的 行为
当妈妈没注意她 时,天天很可能 会尖叫、扔东西
当妈妈没注意她 时,天天会请求 妈妈陪她玩
功能性评估量表
1.行为的描述(表现形式、次数、强度、持续时间) 2.界定可能引发行为的生态因素(药物、疾病、睡眠、社会环境等) 3.界定那些事情或情况最有可能引发问题行为(时间、地点、人物) 4.界定问题行为的功能,维持行为的后果是什么(每一种行为对儿
矫正后 ⑥

·
·· ·
① X和Y轴 ② X和Y轴的标志 ③ X和Y轴上的数字 ④数据点 ⑤阶段线 ⑥阶段标志
0 1 2 3 4 5 6 7 时间(天/周②)
图 2-1 图表的构成(六要素)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基本概念 行为矫正的特征 行为矫正的作用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行为 二、行为改变 三、行为塑造 四、偏差行为 五、行为改变技术
• 分化律:出现泛化反应之后,如果只对条件刺激给与强化, 而对类似的刺激不与强化,则个体只对条件刺激出现条件 反应,这就是分化律。
• 高级条件作用律:在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基础上,可以通 过刺激替代建立更高级的条件反射。
操作条件反射建立的原理
情境 反应 : 立即效果 长期影响
(S1∆ ) (R1 ∆) : (S2 ∆ ) (R2 ∆) :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
本课程的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绪论 基本原理 行为塑造和矫正方法
行为分析举例
前提 其他的孩子 玩彤彤的玩 具
天天的妈妈 在做事没有 注意她 天天的妈妈 在做事没有 注意她
行为 撞头、哭泣、 扔东西
天天说脏话、 尖叫
天天请求妈妈 陪她玩
后果 孩子们把玩具 还给彤彤
3. 学习:由于练习和经验而产生的较持久性的行为 变化
三、行为塑造
• 在个体发展任何新行为的过程中,逐步强化与 终点行为有关的一连串反应,循序渐进,以养 成训练者所期待行为的整个过程。
四、偏差行为
(一)含义
偏差行为是指儿童在行为上失去常态,足以 困扰他人或自己而妨碍其生活适应者。
(二)类型
1. 不足性行为:行为表现过少,沉默寡言 2. 过多性行为:行为表现过多 3. 不适宜行为:表现不符合时间、地点及身份的行
功能性评估观察表
观察者: 被观察者: 起始时间: 结束时间:
时 问题行为 前提事件 感受到的行为功能 真正的行为后果 评论
备注

获得 逃避/回

总计 事件 日期
第三节 行为矫正的研究方法
一、目标行为的观察与记录
(一)界定和分析目标行为 (二)观察和记录目标行为
二、行为矫正的实验设计
(一)A-B设计 (二)A-B-A-B反向设计 (三)多基线设计 (四)交替治疗设计 (五)改变标准设计
• 实验性消退律: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 刺激的强化,则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并消失。但这种消失 一开始并不是永久性的消失,经过一段时间间歇后,又能 自动恢复。只有当几次自动恢复都没有得到强化时,条件 反射才会真正消退。
• 泛化律:条件反射建立之初,如果出现与条件刺激相类似 的刺激,也会引起类似的条件反应,这就是泛化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