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知识详解
锂电池入门知识

锂电池入门知识点锂电池的定义: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作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
1.锂电池的分类:锂电池大致可以分为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
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原理:以采用钴酸锂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为例。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出(脱嵌),然后经过电解质嵌入(插入)负极石墨材料中,形成锂离子的石墨嵌入化合物;而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的运动方式相反。
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正负极材料在常温常压下发生以下氧化还原反应Li1−x Co O2+Li x C6LiCoO2+6C放电过程中的电极反应为:正极(还原反应,得电子)Li1-x CoO2+xLi+e-→LiCoO2负极(氧化反应,失电子)Li x C6→6C+xLi++xe-充放电过程中的电极反应与上述式(1-2)、式(1-3)反应过程相反。
因此,当采用钴酸锂为正极材料和石墨为负极材料时,由于上述氧化还原反应具有良好的可逆性,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优异;由于石墨嵌锂化合物密度低,锂离子电池质量比能量高;由于氧化还原对Li+/Li的电位在金属电对中最负,Li+电池的工作电压比能量高。
2.电池结构及分类锂离子电池通常包含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壳体等几个部分。
正负极通常采用一定空隙的多孔电极,由集流体和粉体涂覆层构成。
负极极片由铜箔和负极粉体涂覆层构成,正极极片由铝箔和正极粉体涂覆层构成,正负极粉体涂覆层由活性物质粉体、导电剂、粘结剂及其他助剂构成。
活性物质粉体间和粉体颗粒内部存在的孔隙可以增加电极的有效面积,降低电化学极化。
同时由于电极反应发生在固-液两相界面上,多孔电极有助于减少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中枝晶的生成,有效防止短路。
3.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按照外形分为扣式电池、方形电池和圆柱形电池。
锂离子电池的分类方法:外形法分类:扣式电池、圆柱形电池和方形电池电解液法分类:凝胶电解质电池和聚合物电解质电池,正负极材料分类法:磷酸铁锂电池、三元材料电池和钛酸锂电池等壳体分类法:钢壳电池、铝壳电池和软包电池等用途分类法;3C电池和动力电池等方形电池型号:通常用厚度+宽度+长度来表示圆形柱电池:通常用直径+长度+0来表示2.锂离子电池原材料1、正极材料通常为微米级粉体材料。
锂电池需要了解的知识

锂电池需要了解的知识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电池类型,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电动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如果你想了解锂电池,以下是一些需要了解的知识。
1. 锂电池的结构锂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正极通常是由锂化合物制成,如锂铁磷酸铁锂(LiFePO4)、三元材料(LiCoO2、LiMn2O4、LiNiCoAlO2等)等。
负极通常是由碳材料制成,如石墨、硅石墨等。
电解液是锂盐和有机溶剂的混合物,隔膜则用于隔离正负极。
2.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正负极之间的离子传输来实现电荷和放电。
在充电时,正极材料中的锂离子会向负极移动,同时电子会从负极流向正极,这样就将电荷储存在电池中。
在放电时,正负极之间的锂离子会向正极移动,同时电子会从正极流向负极,这样就释放出储存的电荷。
3. 锂电池的优缺点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但是,锂电池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容易受到高温、过充、过放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导致电池损坏、甚至爆炸。
此外,锂电池的成本较高,也需要特殊的处理方式。
4. 锂电池的维护和保养为了延长锂电池的寿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免过充和过放,尽量保持电池电量在20%~80%之间;(2)避免高温环境,不要将电池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3)避免震动和碰撞,不要将电池摔落或受到强烈的震动;(4)定期充电和放电,可以保持电池的活性。
锂电池是一种重要的电池类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了解锂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维护保养等知识,可以更好地使用和管理锂电池,延长其寿命,提高其安全性。
新能源锂电知识点总结

新能源锂电知识点总结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新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作为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周期寿命以及对环境友好等优势,成为了当今最受关注的动力电池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新能源锂电的相关知识点,包括锂电池的基本原理、种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一、锂电池的基本原理锂电池是一种以锂离子为电极材料的电池,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电化学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锂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组成。
在充电时,正极材料(如三氧化锂)释放出锂离子,负极材料(如石墨)则吸收这些锂离子。
而在放电时,正负极反应,锂离子从负极移动到正极,释放出电能。
这种电化学反应的循环便构成了锂电池的电荷与放电过程。
二、锂电池的种类1. 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锂电池种类,广泛应用于电动车、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中。
它使用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移动来储存和释放电能,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轻便等优点。
2. 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一种改进型,它使用磷酸铁锂作为正极材料,相比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长的寿命以及更好的耐高温性能。
3. 钛酸锂电池钛酸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它使用钛酸锂作为正极材料,可以实现更高的电池电压和更高的能量密度,具有更好的循环寿命和更快的充放电速率。
三、锂电池的应用领域1. 电动车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电动车作为一种环保的交通工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锂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等特点,成为了电动车最常用的动力电池之一。
2. 可穿戴设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可穿戴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轻便的特点,使得它成为了可穿戴设备的主要电池类型。
3. 储能系统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储能系统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而锂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长等特点,成为了储能系统的主要选择。
锂电池基础知识讲解

锂电池基础知识讲解理想的锂离子电池,除了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嵌入和脱出外,不发生其他副反应,不出现锂离子的不可逆消耗。
实际的锂离子电池,每时每刻都有副反应存在,也有不可逆的消耗,如电解液分解,活性物质溶解,金属锂沉积等,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己。
实际电池系统,每次循环中,任何能够产生或消耗锂离子或电子的副反应,都可能导致电池容量平衡的改变。
一旦电池的容量平衡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就是不可逆的,并且可以通过多次循环进行累积,对电池性能产生严重影响。
⑴正极材料的溶解尖晶石LiMn2O4中Mn的溶解是引起LiMn2O4可逆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对于Mn的溶解机理,一般有两种解释:氧化还原机制和离子交换机制。
氧化还原机制是指放电末期Mn3+的浓度高,在LiMn2O4表面的Mn+会发生歧化反应: 2Mn3+(固)Mn4+(固)+Mn2+(液)歧化反应生成的二价锰离子溶于电解液。
离子交换机制是指Li+和H+在尖晶石表面进行交换,最终形成没有电化学活性的HMn2O4.Xia等的研究表明,锰的溶解所引起的容量损失占整个电池容量损失的比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由常温下的23%增大到55℃时的34%)[14]。
⑵正极材料的相变革[15]锂离子电池中的相变有两类:一是锂离子正常脱嵌时电极材料发生的相变;二是过充电或过放电时电极材料发生的相变。
对于第一类相变,一般认为锂离子的正常脱嵌反应总是伴随着宿主结构摩尔体积的变化,同时在材料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引起宿主晶格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减少了颗粒间以及颗粒与电极间的电化学接触。
第二类相变是XXX-Teller效应。
Jahn-Teller效应是指由于锂离子的反复嵌入与脱嵌引起结构的膨胀与收缩,导致氧八面体偏离球对称性并成为变形的八面体构型。
由于Jahn-Teller 效应所导致的尖晶石结构不可逆转变,也是LiMn2O4容量衰减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深度放电时,Mn的平均化合价低于3.5V,尖晶石的结构由立方晶相向四方晶相转变。
锂电池百科知识

锂电池百科知识
锂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使用锂离子在正负两极之间移动来存储和释放电能。
它是目前最常见的可充电电池之一,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手机、笔记本电脑、无人机和其他便携式电子设备中。
以下是有关锂电池的一些基本知识:
1. 成分:锂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
正极通常使用氧化钴、磷酸铁锂等材料,负极通常使用石墨或锂钛酸锂等材料。
2. 工作原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充电时,锂离子通过电解液中的电解质移动从正极向负极,负极材料将锂离子插入其晶格中进行储存。
在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移动到正极,通过外部电路释放电能。
3. 优点:锂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轻便和无记忆效应的优点。
它们还具有较低的自放电速度和较少的环境污染。
4. 缺点:锂电池的缺点包括较高的成本、安全性问题(例如过充、过放、过热可能导致爆炸或火灾)以及对稀有资源的依赖(锂)。
5. 类型:常见的锂电池类型包括锂离子电池(Li-ion)、锂聚
合物电池(Li-polymer)和锂铁磷酸电池(LiFePO4)。
Li-ion
电池是最常见的一种,具有良好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
Li-
polymer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柔性设计能力。
LiFePO4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较长的循环寿命,但能量密度较低。
6. 充电和保养:为了延长锂电池的寿命,需要遵循正确的充电和使用方法,如避免过充和过放、避免长时间存储在高温环境中、使用合适的充电器等。
总之,锂电池是一种常见的充电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且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它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还将继续改善。
锂电池一些基本知识

锂电池一些基本知识目录一、内容概览 (2)1.1 锂电池的重要性 (3)1.2 锂电池的应用领域 (4)二、锂电池的基本概念 (5)2.1 锂电池的定义 (6)2.2 锂电池的组成 (6)三、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8)3.1 质子交换反应 (9)3.2 电池电压与电化学特性 (9)四、锂电池的性能参数 (11)4.1 能量密度 (12)4.2 充放电速率 (13)4.3 循环寿命 (13)五、锂电池的类型 (14)5.1 锂离子电池 (15)5.2 锂硫电池 (17)5.3 固态电池 (18)六、锂电池的安全问题 (19)6.1 自燃与热失控 (20)6.2 防止短路与热扩散 (21)七、锂电池的回收与处理 (23)7.1 回收技术 (24)7.2 废弃物处理 (26)八、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27)8.1 技术创新 (28)8.2 环境友好型发展 (29)九、结论 (30)9.1 锂电池在未来的重要性 (31)9.2 对锂电池研究的展望 (32)一、内容概览本文档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锂电池的全面而基础的知识,我们将从锂电池的定义和分类入手,详细介绍其工作原理、结构组成以及制造过程。
我们会探讨锂电池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等。
我们还将分析锂电池的安全性问题、充放电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锂电池的基本概念部分,我们将解释其工作原理,即通过正负极之间的化学反应产生电流。
我们也会介绍锂电池的各种类型,如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并讨论它们的优缺点。
在锂电池的应用方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其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普及情况,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以及在这些设备中的具体应用。
我们还将探讨锂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中的潜力,以及它们如何助力实现可持续能源发展。
在安全性和性能优化部分,我们将分析锂电池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如过热、短路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我们也会介绍一些提高锂电池性能的方法,如改进电极材料、优化电解液等。
锂电行业知识普及

锂电行业知识普及1. 简介锂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移动通信、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
本文将介绍锂电行业的基本知识,包括锂电池的结构、工作原理、种类、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
2. 锂电池的结构锂电池通常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
•正极:正极通常由锂离子化合物(如锂钴酸锂、锂铁磷酸锂等)构成,其主要作用是储存和释放锂离子。
•负极:负极通常由碳材料构成,如石墨。
负极的主要作用是储存和释放锂离子。
•电解质:电解质通常是有机溶液,如碳酸盐溶液。
电解质的主要作用是传导锂离子。
•隔膜:隔膜用于隔离正负极,防止短路。
3. 锂电池的工作原理锂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
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迁移到负极,同时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完成储能过程。
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迁移到正极,同时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释放储存的能量。
4. 锂电池的种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锂电池种类有三种: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和锂硫电池。
•锂离子电池是最常见的锂电池种类,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较低的自放电率等优点。
它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电动汽车等领域。
•锂聚合物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锂电池,相较于锂离子电池,它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薄的形状,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薄型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
•锂硫电池是一种潜力巨大的锂电池技术,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低的成本。
然而,锂硫电池目前仍面临着循环寿命较短和安全性等挑战。
5. 锂电池的应用领域锂电池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移动通信、电动汽车、储能系统、便携式电子设备等。
•移动通信:锂电池作为移动通信设备的主要电源,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电动汽车:锂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其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使得电动汽车具有更好的续航里程和使用寿命。
•储能系统: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锂电池作为储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和风能等领域。
•便携式电子设备:锂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较小的体积使其成为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理想电源,如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
锂电池基础知识科普

外壳 2
2
电池基础知识
储能装置
物理储能
化学储能
飞轮储能
压缩空气 储能etc...
铅酸电池
钠流电池
锂离子电 池etc...
电容器
储能装置分类
电磁储能
超导电磁 储能etc...
所有电池都是可以提供动力的, 只是大与小的关系(较大规模 的储能装置可以超过GWh,而 应用与蓝牙耳机或者手机电池 上的电池仅为0.1-5Wh),因此 只要是可以称之为能量储存的 载体都可以被称为动力电池;
21
隔膜
结构 生产方法 优点
缺点 应用范围
不同材质和结构隔膜的特点
PP
单层、双层
干法
机械强度高 耐热性好 透过性好 安全关断性能不如PE (闭孔温度>150℃)
一次电池、二次电池、 大功率电池
PE 单层、双层 干法、湿法 均匀性好 安全性好(闭孔温度约 130℃) 耐高温性能不如PP
二次电池
PP/PE/PP 三层 干法 综合了PP、PE膜优点, 机械强度好,安全性更 高
➢ 按制造方法分 干法、湿法
➢ 按结构分 单层PP、PE 双层PP、PE 三层PP/PE/PP
制造方法 代表厂家
单向拉伸法
日本宇部 深圳星源 台湾高银
干法 吹膜法 美国Celgard
双向拉伸法
新乡格瑞恩 桂林新时
湿法
日本:Asahi,Tonen, Nitto,三井 美国:Entek 韩国:Wide、W-Able、 SK、W-scope 中国:佛山金辉
两种不同的极板在均相或者 异相的介质中,由于存在并 产生的电势差,在外加负载 的驱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 应,内部电流的移动产生电 流。如果电化学反应可以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磷酸铁锂电池的原理与结构
1、磷酸铁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磷酸铁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如下电化学反应】
图1:LiFePO4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 LiFePO4电池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群菱能源科技,专注于新能源检测
磷酸铁锂电池的原理与结构
2、磷酸铁锂电池的结构特点
群菱能源科技,专注于新能源检测
锂电池的发展进程
【锂原电池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以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过程】 1. 1970年代埃克森的M.S.Whittingham采用硫化钛作为正极材料,金属锂作为负极 材料,制成首个锂电池。 2. 1982年伊利诺伊理工大学the Illinois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R.R.Agarwal 和J.R.Selman发现锂离子具有嵌入石墨的特性,此过程是快速的,并且可逆。与 此同时,采用金属锂制成的锂电池,其安全隐患备受关注,因此人们尝试利用锂 离子嵌入石墨的特性制作充电电池。首个可用的锂离子石墨电极由贝尔实验室试 制成功。 3. 1983年M.Thackeray、J.Goodenough等人发现锰尖晶石是优良的正极材料,具有低 价、稳定和优良的导电、导锂性能。其分解温度高,且氧化性远低于钴酸锂,即 使出现短路、过充电,也能够避免了燃烧、爆炸的危险。 4. 1989年,A.Manthiram和J.Goodenough发现采用聚合阴离子的正极将产生更高的电 压。 5. 1991年索尼公司发布首个商用锂离子电池。随后,锂离子电池革新了消费电子产 品的面貌。 6. 1996年Padhi和Goodenough发现具有橄榄石结构的磷酸盐,如磷酸锂铁LiFePO4, 比传统的正极材料更具优越性,因此已成为当前主流的正极材料。 在更好的电池未出现前,锂电池作为一种高能二次电池一其独特优势将会在很长 一段时间得到广泛应用于通信、仪器仪表、工控设备等各行业。
锂电池的优缺点
2、锂电池的缺点
1. 2. 3. 4. 5. 锂原电池均存在安全性差,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钴酸锂的锂离子电池不能大电流放电,安全性较差。 锂离子电池均需保护线路,防止电池被过充过放电 在不使用的状态下存储一段时间后,其部分容量会永久丧失。 生产要求条件高,成本高。
Lithium battery introduction
北京群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Mr.
群菱能源科技,专注于新能源检测
Contents
1. 锂电池的发展进程 2. 锂电池的原理与结构 3. 锂电池的特性指标 4. 锂电池内阻的探讨 5. 锂电池的正确使用与维护
群菱能源科技,专注于新能源检测
锂电池的分类
【锂电池的分类】
1.按锂电池的外型分:方型锂电池(如常用的手机电池电芯)和柱形锂电 池(如18650); 2.按锂电池外包材料分:铝壳锂电池,钢壳锂电池,软包电池; 3.按锂电池正负极材料(添加剂)分:沽酸锂(LiCoO2)电池或锰酸锂 (LiMn2O4),磷酸铁锂电池( LiFePO4 ),一次性二氧化锰锂电池; 另一种分法:锂离子LIB,聚合物PLB; 4.按不同的性能用途方面分: ① 一次性锂电池--锂锰电池--扣式3伏电池; ② 高容量(高平台)锂电池--用在手机数码产品上; ③ 高倍率锂电池;--用在电动车和电动工具上及飞机模; ④ 型高温锂电池;--矿灯,室上灯饰,机器内置后备电源; ⑤ 低温锂电池;--室外环境,北方(冬天)南极; 5.锂电池还分成两类:不可充电的和可充电两类。
1. 2.
3. 4.
对于磷酸铁锂电池而言: 导电性差。这个问题是其最关键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目前 已经可以得到完美的解决:就是添加C或其它导电剂。 振实密度较低。一般只能达到1.3-1.5,低的振实密度可以说是 磷酸铁锂的最大缺点。这一缺点决定了它在小型电池如手机电 池等没有优势。 一致性差。原因:材料成分不均,生产过程控制不好。 不耐低温。
群菱能源科技,专注于新能源检测
锂电池的原理与结构
1、锂电池的工作原理
所谓锂离子电池是指分别用二个能可逆地嵌入与脱嵌锂离子的化合物作为正负极构成的二 次电池。人们将这种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的转移来完成电池充放电工作的,独特机理的锂离 子电池形象地称为“摇椅式电池”,俗称“锂电”。 以LiCoO2为例: (1)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中脱嵌,在负极中嵌入,放电时反之。 (2)正极材料:这就需要一个电极在组装前处于嵌锂状态,一般选择相对锂而言电位大于3V且在 空气中稳定的嵌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做正极,如LiCoO2、LiNiO2、LiMn2O4、LiFePO4。 (3)负极材料:为负极的材料则选择电位尽可能接近锂电位的可嵌入锂化合物,如各种碳材料包 括天然石墨、合成石墨、碳纤维、中间相小球碳素等和金属氧化物,包括SnO、SnO2、锡复合 氧化物SnBxPyOz(x=0.4~0.6,y=0.6~0.4,z=(2+3x+5y)/2)等。 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LiCoO₂=Li₁-xCoO₂+xLi++xe-(电子) 负极上发生的反应为: C+xLi++xe-=CLix 电池总反应: LiCoO₂+C=Li1-xCoO₂+ CLix 群菱能源科技,专注于新能源检测
锂电池的原理与结构
2、锂电池的结构特点
锂电池一般包括:正极(positive)、负极(negative)、电解质( electrolyte)、隔膜(separator)、正极引线(positivelead)、负 极引线(negativeplate)、中心端子、绝缘材料(insulator)、安全 阀(safetyvent)、密封圈(gasket)、PTC(正温度控制端子)、电 池壳及电极引线。 目前较为常用的锂电池材料有钴酸锂、镍酸锂以及锰酸锂。用得最 多的材料是钴酸锂,循环性能好,制造也方便,缺点是钴化合物价格较 贵。镍酸锂的因为性质不稳定,制造困难,通常用得较多的是钴酸锂掺 杂镍的化合物,又称镍钴酸锂。锰酸锂也是非常好的材料,在高温下锰 酸锂的衰减比较快等诸多原因,目前应用多数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锂电池的结构主要分卷绕式和层叠式两大类。液态锂电池采用卷绕 结构,聚合物锂电池则两种都有。卷绕式将正极膜片、隔膜、负极膜片 依次放好,卷绕成圆柱形或扁柱形,主要以SANYO、TOSHIBA、SONY 、ATL为代表。层叠式则将正极、隔膜、负极、隔膜、正极这样的方式 多层堆叠。将所有正极焊接在一起引出,负极也焊成一起引出,主要以 ATL为代表。
群菱能源科技,专注于新能源检测
锂电池的特性指标
1、锂电池的术语和定义
1、锂离子电池(lithium ion cell):含有锂离子的能够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该装置包 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容器和端子等,并被设计成可充电。 2、锂离子电池组(lithium ion battery):由任意数量的锂离子电池组合而成且准备使用的组合体。 该组合体包括适当的封装材料、连接器,也可能含有电子控制装置。 3、额定容量 (rated capacity) C:制造商标明的电池或电池组容量。 注:单位为安时(Ah)或毫安 时(mAh)。 4、充电限制电压 (limited charging volatge) Ucl:制造商规定的电池或电池组的额定最大充电电压 注:例如单节钴酸锂/石墨体系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一般为4.20V。 5、充电上限电压 (upper limited charging volatge)Uup:制造商规定的电池或电池组能承受的最高 安全充电电压。注:例如单节钴酸锂/石墨体系电池的充电上限电压一般为4.25V。 6、过压充电保护电压 (over voltage for charge protection) Ucp:制造商规定的大电压充电时的保护 电 路动作电压。 7、放电截止电压 (discharge cut-off voltage) Udo:制造商规定的放电终止时电池或电池组的负载电 压。 8、欠压放电保护电压 (low voltage for discharge protection)Udp:制造商规定的低电压放电时的保 护电路动作电压。 9、推荐充电电流 (reconnendation charging current) Icr:制造商推荐的恒流充电电流。 10、最大充电电流 (maximum charging current) Icm:制造商规定的最大的恒流充电电流。
群菱能源科技,专注于新能源检测
锂电池的优缺点
1、锂电池的优点
锂电池(Lithium Battery, 简写成LB)分为锂一次电池(又称锂原电池, Primary LB)与锂二次电 池(又称锂可充电电池, Rechargeable LB)。锂原电池通常以金属锂或者锂合金为负极,用MnO2, SOCl2,(CF)n等材料为正极。锂二次电池研发分为金属锂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与锂聚合物电 池三个阶段。 1.能量比比较高。具有高储存能量密度,目前已达到460-600Wh/kg,是铅酸电池的约6-7倍; 2.使用寿命长。使用寿命可达到6年以上,磷酸亚铁锂为正极的电池1C(100DOD)充放电,有 可以使用10000次的记录; 3.额定电压高(单体工作电压为3.7V或3.2V)。约等于3只镍镉或镍氢充电电池的串联电压,便 于组成电池电源组; 4.具备高功率承受力。其中电动汽车用的磷酸亚铁锂锂离子电池可以达到15-30C充放电的能力 ,便于高强度的启动加速; 5.自放电率很低。这是该电池最突出的优越性之一,目前一般可做到1/月以下,不到镍氢电池 的1/20;且无记忆效应 ; 6.重量轻。相同体积下重量约为铅酸产品的1/5-6; 7.高低温适应性强。可以在-20℃--60℃的环境下使用,经过工艺上的处理,可以在-45℃环境下 使用; 8.绿色环保。不论生产、使用和报废,都不含有、也不产生任何铅、汞、镉等有毒有害重金属 元素和物质。 9. 生产基本不消耗水。对缺水的我国来说,十分有利。 群菱能源科技,专注于新能源检测
群菱能源科技,专注于新能源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