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与氧气的反应教案 - 副本
钠与氧气反应——教材实验设计基础上进行创新

314教育版使用教材:人教版化学 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学段:高一年级。
说课内容: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与教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与评价。
教材与学情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一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钠和氧气反应基于教材实验的创新实验:学生处于高一开学两个月的时间,做过的实验不多,但是对于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有所了解,对实验有很高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基于此将本实验设计成学生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培养学生对实验的探究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钠和氧气反应的实验操作,坩埚的正确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不同实验操作,根据现象的对比,引出实验创新的意义,同时总结出创新实验的的不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实验创新能力。
教学环节与教法:通过学生实验,进行对比,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进行评价实验方案的优缺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的对比,进而更好的对实验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
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实验;实验3-2:把一小块钠放在坩埚里,加热,有什么现象?(图略)基于以往教学经验,钠在空气中加热,燃烧的现象,在坩埚中进行实验时,学生远距离观察时现象不明显,基于此,我将本实验进行改进,将坩埚中实验改为石棉网上进行操作,进行对比实验。
总结两种实验的优缺点:石棉网上进行的实验:优点:反应速度快,现象明显,易于观察;缺点:石棉网上出现了异常的黑色物质;坩埚中进行实验:优点:产物淡黄色固体颜色纯净,便于观察产物颜色;缺点:反应速度慢,不便于学生在远处观察现象。
教学反思与评价:用石棉网加热金属钠,速度快,现象明显,易于观察,但是石棉网上出现了异常,石棉网变黑。
实验出现异常可能的原因:1.石棉网加热会变黑;2.石棉网和钠发生了反应;3.钠上的煤油没有被滤纸除尽,煤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碳而变黑;4.钠在空气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
钠与氧气的反应教案 - 副本

钠与氧气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钠与氧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两种氧化物Na2O、Na2O2。
(2)掌握Na2O、Na2O2的理化性质并学会区分比较二者。
(3)学会熟练书写有关方程式。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3)完善学习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3:教学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二者的比较。
4:教学难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二者的比较。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讲述]大多数蛇类的孵化温度都是23--33度之间。
当温度在23--29度之间就是雄性,温度在30--33度之间就是雌性,如果温度在30度之间徘徊,则雌雄各占一部分。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会不会因为温度不同而导致的产物不同呢?思考,并作出预测新课讲授[讲述]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测,我们先做两个小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请两位同学近距离仔细观察)[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从试剂瓶中用镊子取出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割,观察切面。
(现象:切面为银白色,但很快变成灰暗)从试剂瓶中用镊子取出钠块,然后将切好的钠块放在坩埚中加热。
(现象:钠块先熔化成闪亮的金属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色,生成淡黄色固体)[讲述]请同学们回忆钠在常温下和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产物的差异。
回忆,汇报答案,听讲[讲述并板书](最好是学生讲述老师板书)常温下:4Na+O2=2Na2O(白色);钠表面变暗;加热下:2Na+O2=Na2O2(淡黄色);发出黄光。
[设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钠的两种氧化物,都只含有钠和氧两种元素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是否都是氧化物?如果是氧化物那么是酸性还是碱性呢?补充实验:往装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滴入2滴酚酞试剂。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上述实验,板书现象]试管1,加水无明显现象,滴酚酞后变红;试管2,加入水,剧烈反应,有气泡放出,溶液变红。
教案钠与氧气反应

教案钠与氧气反应教案标题:教案-钠与氧气反应教案目标:1. 了解钠与氧气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能够安全地进行钠与氧气反应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有关化学反应的知识,如反应物、生成物等概念。
2. 提问:你们知道钠和氧气反应会发生什么吗?预测一下可能的化学反应。
实验准备:1. 分组实验,每组3-4名学生。
2. 准备实验材料:钠片、干燥剂、试管、点燃棒、安全护目镜等。
3. 强调实验安全,提醒学生佩戴护目镜,并注意实验室的通风。
实验操作:1. 将试管内放入少量干燥剂。
2. 将一小片钠片轻轻放入试管中。
3. 快速将试管口封闭,摇晃试管,观察反应现象。
4. 使用点燃棒点燃试管口,观察是否有火焰燃烧。
数据记录与分析:1. 记录反应前后试管内的变化,如钠片的颜色、试管内的气体变化等。
2. 分析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等。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释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机制。
2. 总结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改进的方法,以及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钠与氧气反应的影响。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培养其科学研究和表达能力。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 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能力。
3. 评估学生在讨论和总结环节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教案延伸:1. 将钠与氧气反应与其他常见化学反应进行对比,探究不同反应的特点和应用。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拓展其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教学资源:1. 钠片、干燥剂、试管等实验材料。
2. 实验报告模板和评估表格。
3. 相关化学反应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钠与氧气反应课件

低熔点
钠的熔点较低,约为 97.81℃,因此常温下钠 是液态。
密度小于水
钠的密度比水小,所以钠 会浮在水面上。
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 密度约为1.429g/L。
难溶于水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 ,常温下1L水大约能溶解 30mL氧气。
沸点低
液态氧的沸点为-183℃, 气态氧的沸点为-191.5℃ 。
在这个反应中,钠和 氧气在常温下反应, 生成氧化钠。
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这个化学方程式表明了钠和氧气在常温下可以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钠。
这个反应是金属钠和氧气反应的典型代表,对于理解金属和氧气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
通过这个化学方程式,可以了解钠和氧气的反应机制,以及氧化钠的形成过程。
04
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操作
通过控制钠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可以 研究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进一步了 解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过氧化钠可用于制作消毒剂、漂 白剂,用于家庭清洁和消毒。
氧化钠可用于生产洗涤剂、肥皂 等日用品,提高洗涤效果和舒适
度。
钠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过氧化钠可 用于制作烟花、照明弹等娱乐用
品,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实验前的准备
实验材料
安全防护
钠块、镊子、滤纸、烧杯、氧气瓶。
佩戴实验服、化学防护眼镜和化学防 护手套。
实验环境
确保实验区域通风良好,避免明火和 高温。
实验操作步骤
01
02
03
04
步骤一
使用镊子取一小块钠块,用滤 纸轻轻擦去表面的煤油。
步骤二
将钠块置于烧杯中,用胶塞盖 住烧杯口。
钠与氧气-水的反应ppt课件.ppt

2. 生成的气体可能是什么?如何验证?
收_集_一_小_试_管_气_体_,_用_大_拇_指_堵_住_管_口_,_移_近_酒_精_灯_的_火_焰_,
移_开_拇_指_,_如果气体燃烧证明是氢气
。
3._钠_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氢 元素化合价降低。这是个
_氧_化_还_原 反应。
4.钠着火能否用水灭火? 不能,应用细沙子盖灭。
【讨论1】 1.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2_N_a +_2_H2_O_=_2N_a_OH_+_H_2↑___________ 2. 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2N_a_+_2H_2O__= 2_N_a+_+ _2O_H_- +_H_2↑_________ 3.用单线桥法表示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并表示出氧化剂和 还原剂
固体物质。
结论: 熔点:不高
加热时与空气中的 氧气剧烈反应。
△
2Na + O2 ==== Na2O2
钠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条件不同,现象不同,产物不同。
2Na2O + O2 ==△== Na2O2
钠与其他非金属反应
2Na + Cl2 = 2NaCl
点燃
2Na + Cl2 = 2NaCl
2Na + 2H2O + Cu2+ = Cu(OH)2 ↓ + 2Na+ + H2↑ (浮、游、熔、响、 蓝色沉淀)
注意: K、Ca、Na等活泼金属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其他金属 钠在各种水溶液中反应时,有酸氢为先,无酸水为先。
课堂练习
1、把一小粒金属钠投入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 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A、HCl B、Na2SO4 C、FeCl3 D、KOH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教学文案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4Na+O2=2Na2 O2、钠在氧气中燃烧:2Na+O 2 = Na2O23、钠在氯气中燃烧:2Na+Cl 2=2NaCl4、钠和水反应:2Na+2H 2O=2NaOH+H 2↑5、钠和盐酸反应:2Na+2HCl=2NaCl+H 2↑6、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2NaOH+CuSO4=Cu(OH) 2↓+Na2SO47、表示钠露置空气中变化过程:Na----Na 2O----NaOH----Na2CO 3?10H 2O---Na2 CO38、氧化钠和水反应:Na2 O+H2O=2NaOH9、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Na2 O2 +2H2O=4NaOH+O 2↑10、氧化钠和 CO2 反应: Na2O+CO2 =Na2CO311、过氧化钠和CO2 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12、氧化钠和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13、过氧化钠和盐酸反应:2Na2O2+4HCl=4NaCl+2H2O+O2↑14、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15、碳酸钠溶液和足量盐酸反应: Na2CO3+2HCl=NaCl+H2O+CO2 ↑16、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17、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a(OH) 2+Na2CO3=CaCO3 ↓+2NaOH18、碳酸氢钠溶液和足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a(OH) 2+NaHCO3=CaCO3 ↓+NaOH+H2O19、碳酸氢钠溶液和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Ca(OH) 2+2NaHCO3=CaCO3 ↓+Na2CO3 +2H2O20、硫酸铝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 Al2 (SO4) 3+3Na2CO3+3H2O=2Al(OH) 3 ↓+3CO2↑+3Na2SO421、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 Al2 (SO4) 3+6NaHCO3=2Al(OH) 3 ↓ +6CO2↑+3Na2SO422、加热法鉴别固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反应原理:2NaHCO3=Na2CO3+H2O+CO2 ↑23、沉淀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CaCl2+Na2CO3=CaCO3↓+2NaCl24、稀盐酸滴加法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CO32-+H+=HCO3- HCO3-+H+=H2O+CO2 ↑25、向苯酚钠溶液通入少量CO2 气体: C6H5ONa+H2O+CO2=C6H5OH ↓ +NaHCO326、过氧化钠和氢硫酸溶液反应:Na2O2+H2S=2NaOH+S ↓27、铝在氧气中受热:4Al+3O2= 2Al2O329、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30、铝和四氧化三铁高温下反应: 8Al+3Fe3O4 = 9Fe+4Al2O331、金属铝的制备:2Al2O3=4Al+3O2 ↑32、氧化铝和盐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33、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34、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Al(OH) 3+3HCl=AlCl3+3H2O35、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反应: Al(OH) 3+NaOH=NaAlO2+2H2O36、氢氧化铝的制备:AlCl3+3NH3 ?H2O=Al(OH) 3 ↓+3NH4Cl37、明矾净水原理:Al3++3H2O Al(OH) 3+3H+38、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Al3++3OH-=Al(OH) 3↓ Al(OH) 3+OH-=AlO2-+2H2O39、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铝溶液至过量:Al3++4OH-=AlO2-+2H2O 3AlO2-+Al3++6H2O=4Al(OH) 3↓40、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AlO2-+H++H2O=Al(OH) 3↓ Al(OH) 3+3H+=Al3++3H2O41、向盐酸中滴加偏铝酸钠溶液至过量:AlO2-+4H+=Al3++2H2O 3AlO2-+Al3++6H2O=4Al(OH) 3 ↓ 42、铁在纯氧燃烧: 3Fe+2O2 = Fe3O443、铁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 = 2FeCl344、铁和硫粉共热:Fe+S = FeS45、铁和水蒸气高温下反应: 3Fe+4H2O = Fe3O4+4H246、铁和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 ↑47、铁和过量稀硝酸反应:Fe+4HNO3 ( 稀)=Fe(NO3) 3+NO↑+2H2O48、过量铁和稀硝酸反应: 3Fe+8HNO3 ( 稀)=3Fe(NO3) 2+2NO ↑+4H2O49、氧化铁和盐酸反应:Fe2O3+6HCl=2FeCl3+3H2O50、氧化亚铁和稀硝酸反应: 3FeO+10HNO3 ( 稀)=3Fe(NO3) 3+NO ↑+5H2O51、四氧化三铁和盐酸反应:Fe3O4+8HCl=FeCl2+2FeCl3+4H2O52、氢氧化亚铁和盐酸反应: Fe(OH) 2+2HCl=FeCl2+2H2O53、氢氧化铁受热:2Fe(OH)3 = Fe2O3+3H2O54、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被氧化:4Fe(OH)2+O2+2H2O=4Fe(OH)355、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被氧化: 2Cu+O2+H2O+CO2=Cu2 (OH) 2CO328、铝和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 ↑56、铜在氯气中燃烧:Cu+Cl2=CuCl257、铜和硫粉共热:2Cu+S = Cu2S58、铜和浓硫酸共Cl2+ H2O = HCl+HClO 2HClO = 2HCl+O2 ↑热: Cu+2H2SO4( 浓) = CuSO4+SO2+2H2O93、漂白液的制取原理: 2NaOH+Cl2 = NaCl+NaClO+H2O 59、铜和稀硝酸反94、漂白粉的制取原应: 3Cu+8HNO3( 稀 )=3Cu(NO3) 2+2NO+4H2O理: 2Ca(OH) 2+2Cl2 = CaCl2+Ca(ClO) 2+2H2O60、铜和浓硝酸反95、漂白粉漂白原理:Ca(ClO) 2+CO2+H2O=CaCO3 ↓应: Cu+4HNO3( 浓)=Cu(NO3) 2+2NO2+2H2O+2HClO60、氧化铜和盐酸反应:CuO+2HCl=CuCl2+H2O96、漂白粉在长时间放置过程中发生的变化:61、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Cu(OH) 2+2HCl=CuCl2+2H2O Ca(ClO) 2+CO2+H2O=CaCO3 ↓+2HClO62、氢氧化铜受热 : Cu(OH) 2=CuO+H2O2HClO= 2HCl+O2 ↑ CaCO3+2HCl=CaCl2+CO2 ↑+H2O63、碳在 CO2 气体中加热: C+CO2 = 2CO97、氢气和硫粉共热:H2+S = H2S64、硅在氧气中加热: Si+O2 = SiO298、铁粉和硫粉共热:Fe+S = FeS65、硅和氟气反应: Si+2F2=SiF499、铜粉和硫粉共热:2Cu+S = Cu2S66、硅在氯气中高温反应:Si+2Cl2 = SiCl4100、硫在氧气中燃烧:S+O2 = SO267、碳和氧化铜高温反应:C+CuO = Cu+CO ↑101、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共68、碳和二氧化硅高温反应 : 2C+SiO2 = Si+2CO ↑热: 3S+6NaOH=2Na2S+Na2SO3+3H2O69、硅和氧化铁高温反应:3Si+2Fe2O3=3SiO2+4Fe102、SO2 和水反应: SO2+H2O=H2SO370、碳和浓硫酸共热:C+2H2SO4( 浓)=CO2 ↑+2SO2↑103、SO2 和氧化钠反应: Na2O+SO3=Na2SO3+2H2O104、少量 SO2 通入 NaOH 溶71、碳和浓硝酸共热:C+4HNO3( 浓)=CO2 ↑+4NO2 ↑液: 2NaOH+SO2=Na2SO3+H2O+2H2O105、过量 SO2 通入 NaOH 溶液: NaOH+SO2=NaHSO372、硅和氢氟酸反应: Si+4HF=SiF4 ↑ +2H2↑106、SO2 通入 Na2CO3 溶73、硅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反应液: Na2CO3+SO2=Na2SO3+CO2Si+2NaOH+H2O=Na2SiO3+2H2 ↑107、SO2 的催化氧化: 2SO2+O2 =2SO374、CO 的燃烧: 2CO+O2 = 2CO2108、氯气通入 SO2水溶75、CO 还原氧化铜: CuO + CO = Cu + CO2液: SO2+2H2O+Cl2=H2SO4+2HCl76、少量 CO2 通入 NaOH 溶液109、H2S 通入 SO2水溶液: 2H2S+SO2=3S↓+2H2O中: 2NaOH+CO2 = Na2CO3+H2O110、过量 SO2 通入澄清石灰水:77、过量 CO2 通入 NaOH 溶液中: NaOH+CO2 = NaHCO3Ca(OH) 2+2SO2=Ca(HSO3) 278、SiO2 和 NaOH 溶液反111、SO3 和水反应: SO3+H2O=H2SO4应: 2NaOH+SiO2 = Na2SiO3+H2O112、SO3 和 CaO 反应: CaO+SO3= CaSO479、SiO2 和纯碱共热: Na2CO3+SiO2 = Na2SiO3+CO2 ↑113、SO3 和 NaOH 溶液反应: 2NaOH+SO3=Na2SO4+H2O80、CO2 和 Na2O 反应: Na2O+CO2 = Na2CO3114、铜和浓硫酸共热:Cu+2H2SO4( 浓)=CuSO4+SO2↑81、SiO2 和 Na2O 反应: Na2O+SiO2=Na2SiO3+2H2O82、钠在氯气中燃烧: 2Na+Cl2 = 2NaCl115、碳粉和浓硫酸共热:C+2H2SO4(浓 )=CO2↑+2SO2↑83、铜在氯气中燃烧: Cu+Cl2 = CuCl2+2H2O84、铁在氯气中燃烧: 2Fe+3Cl2 =2FeCl2116、S 粉和浓硫酸共热:S+2H2SO4(浓)=3SO2+2H2O85、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 = 2HCl117、实验室制取乙烯:C2H5OH= C2H4 ↑+H2O86、氯气和水的反应: Cl2+ H2O = HCl+HClO118、氮气与氧气的反应:N2+O2 = 2NO87、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119、氮气与氢气的反应:N2+3H2 = 2NH3应: Cl2 +2NaOH= NaCl+NaClO+H2O120、氮气与金属镁的反应: 3Mg+N2 = Mg3N288、和碘化钾溶液反应:2KI+Cl2 = I2+2KCl121、氮化镁和水反应:Mg3N2+6H2O=3Mg(OH) 2 ↓+2NH389、和氯化亚铁溶液的反应: 2FeCl2 +Cl2 = 2FeCl3↑90、和 Na2SO3 溶液的反应:122、NO 的氧化: 2NO+O2=2NO2Na2SO3+Cl2+H2O = Na2SO4+2HCl123、二氧化氮和水反应:3NO2+H2O=2HNO3+NO91、氯气通入 SO2 水溶液: SO2+2H2O+Cl2=H2SO4+2HCl124、二氧化氮、氧气和水的反应:92、氯水中所存在的化学反应:4NO2+O2+2H2O=4HNO3125、一氧化氮、氧气和水的反应4NO+3O2+2H2O=4HNO3 126、氨气和水反应:NH3+H2O=NH3 ?H2O + NH4++OH-127、氨气和盐酸反应:NH3+HCl=NH4Cl128、向 AlCl3 溶液中通入氨气:AlCl3+3NH3 ?H2O=Al(OH)3 ↓ +3NH4Cl129、氨气的催化氧化:4NH3+5O2 = 4NO+6H2O130、实验室制取氨气: 2NH4Cl+Ca(OH)2=CaCl2+2H2O+2NH3 ↑131、工业合成氨:N2+3H2 =2NH3132、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NH3+HCl133、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NH3 ↑ +H2O↑+CO2↑134、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共热: NH4NO3+NaOH=NaNO3+NH3 ↑+H2O135、硝酸不稳定性:4HNO3 = 2H2O+4NO2 ↑+O2 ↑136、铜和浓硝酸反应;Cu+4HNO3( 浓 )=Cu(NO3) 2+2NO2↑+2H2O137、铜和稀硝酸反应: 3Cu+8HNO3( 稀)=3Cu(NO3)2+2NO ↑+4H2O138、碳和浓硝酸反应:C+4HNO3( 浓) = CO2↑+4NO2 ↑+2H2O139、氧化亚铁和稀硝酸反应: 3FeO+10HNO3( 稀 )=3Fe(NO3) 2+NO ↑+5H2O140、少量铁和稀硝酸反应:Fe+4HNO3( 稀)=Fe(NO3)3+NO ↑+2H2O141、过量铁和稀硝酸反应: 3Fe+8HNO3( 稀)=3Fe(NO3)2+2NO ↑+4H2O。
高中化学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2节第2课时钠与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和氧化钠性质的研究方法学案鲁科版必修1

第2课时 钠与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和氧化钠性质的研究方法[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会设计实验探究钠与氧气的反应,并能依据钠的性质理解钠的保存方法,增强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
2.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促进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实验法的应用——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1)金属钠通常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提示 少量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大量的金属钠可保存在石蜡油中。
金属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故在保存金属钠时,应隔绝空气和水。
利用煤油的密度比钠的小,可将钠保存在煤油中。
(2)反应物相同,其化学反应的产物是否一定相同?请举例说明。
提示 反应物相同,化学反应的温度、溶液的浓度等条件不同时,反应产物可能不同。
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例如钠与氧气反应,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或点燃条件下生成过氧化钠。
(1)钠的化学性质①与非金属单质(O 2、S 、Cl 2等)反应;②与酸(如盐酸)反应:2Na +2HCl===2NaCl +H 2↑; ③与水反应:2Na +2H 2O===2NaOH +H 2↑;④与盐溶液(如MgSO4溶液)反应:2Na+MgSO4+2H2O===Mg(OH)2↓+Na2SO4+H2↑。
(2)相关规律遇酸酸优先,遇碱消耗水,遇盐水优先,遇氧看条件。
二、比较法的应用——研究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1.氧化钠的性质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2)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2O+2HCl===2NaCl+H2O。
(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Na2CO3。
2.过氧化钠的性质(1)实验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2)根据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及过氧化钠的性质分析推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产物是Na2CO3和O2,化学方程式为2CO2+2Na2O2===2Na2CO3+O2。
1.2.2 钠与氧气的反应及过氧化钠和氧化钠性质的研究方法 (教学课件)—— 高一上学期化学

思维延伸
3.过氧化钠
(1)Na2O2与水反应 2Na2O2+2H2O === 4NaOH+O2↑
[实验操作]把水滴入盛有足量Na2O2固体的试管中,立即把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试管口。
[实验现象]试管中有
产生,带火星的
;用手轻摸试管外壁,
感觉试管壁温度
,说明反应
;向试管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现象为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白色固体
2Na+ O2 =加==热= Na2O2(过氧化钠)
淡黄色固体
思维延伸
2.氧化钠 氧化钠是一种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
(1)氧化钠与水反应 (2)氧化钠溶于盐酸 (3)氧化钠与CO2反应
Na2O+H2O === 2NaOH Na2O+2HCl === 2NaCl+H2O Na2O+CO2 === Na2CO3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性质
相同点
不同点
结论
物理 均为银白
比 性质
色金属
较
钠比铁硬度、密度小 熔点、沸点低
虽都是金属单质,但物理 性质有较大差别
钠
①钠常温下能与O2反应,铁
和
化学
常温下不能与O2反应 均能与O2、 ②钠可在空气中燃烧,铁只能 都是较活泼的金属单质,
铁
性质 酸、盐溶液 在纯氧中燃烧
但钠比铁更活泼
反应
③铁可置换出CuSO4溶液中的
Cu,而钠是先与水反应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Ⅰ.金属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
金
①有金属光泽、不透明的固体
属
可
②电和热的良导体
能
③有延展性
具 有
Ⅱ.金属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钠与氧气的反应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钠与氧气在不同温度下反应的两种氧化物Na
2O、Na
2
O
2。
(2)掌握Na
2O、Na
2
O
2
的理化性质并学会区分比较二者。
(3)学会熟练书写有关方程式。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3)完善学习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理化性质及二者的比较。
4:教学难点: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二者的比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
活动
导入新课[讲述]大多数蛇类的孵化温度都是23--33度之间。
当温度在23--29
度之间就是雄性,温度在30--33度之间就是雌性,如果温度在30
度之间徘徊,则雌雄各占一部分。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金属钠与氧气
的反应会不会因为温度不同而导致的产物不同呢?
思考,
并作
出预
测
新课讲授[讲述]为了验证同学们的猜测,我们先做两个小实验,请同学们仔
细观察实验现象(请两位同学近距离仔细观察)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从试剂瓶中用镊子取出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
割,观察切面。
(现象:切面为银白色,但很快变成灰暗)
从试剂瓶中用镊子取出钠块,然后将切好的钠块放在坩埚中加热。
(现象:钠块先熔化成闪亮的金属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色,
生成淡黄色固体)
[讲述]请同学们回忆钠在常温下和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现象
和产物的差异。
回忆,
汇报
答
案,
听讲
[讲述并板书](最好是学生讲述老师板书)
常温下:4Na+O
2=2Na
2
O(白色);钠表面变暗;
加热下:2Na+O
2=Na
2
O
2
(淡黄色);发出黄光。
[设问]氧化钠和过氧化钠都是钠的两种氧化物,都只含有钠和氧两种元素那么,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同?是否都是氧化物?如果是氧化物那么是酸性还是碱性呢?
补充实验:往装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入适量的水,充分反应后,滴入2滴酚酞试剂。
[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上述实验,板书现象]
试管1,加水无明显现象,滴酚酞后变红;
试管2,加入水,剧烈反应,有气泡放出,溶液变红。
(待反应结束用塞子塞住食管口,为后续气体鉴别实验做准备)
[设问]为何两者同是钠的氧化物,性质会有如此的差异?试分析两化合物中氧元素化合价。
[讲授]氧化钠中O呈-2价,过氧化钠中O呈-1价。
由于两者的差异,导致两者化学性质的差异。
[指导学生讨论并板书]由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反应的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Na
2O+H
2
O=2NaOH
[指导学生讨论]由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结合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反应的产物。
[讲述]由滴入酚酞变红说明有氢氧化钠生成。
根据质量守恒,还可推知气体产物只可能是氢气和氧气。
究竟是那种气体?如何检验?
[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 打开放过过氧化钠的试管并放入带火星的小木条,发现木条复燃,引导学生们给出正确答案。
[讲述]由上述现象可以推知,气体为氧气。
[板书]2Na
2O
2
+2H
2
O=4NaOH+O
2
↑
[讲述,并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过氧化钠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用双线桥表示化合价变化以及电子得失情况;②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④反应中氧化与还原之间量的关系。
[讲解并板书] ①反应为放热反应;②是氧化还原反应,双线桥;
③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④氧化与还原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讲解]过氧化钠同时还会和二氧化碳反应:
2Na
2O
2
+2CO
2
==2Na
2
CO
3
+ O
2
[小结]氧化钠和过氧化钠进行对比
名称氧化钠过氧化钠
化学式Na
2O Na
2
O
2
氧元素化合价-2 -1
物质类型碱性氧化物过氧化物色、态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生成条件与O
2常温与O
2
加热
化学性质与水反应Na
2
O+H
2
O=2NaOH 2Na
2
O
2
+2H
2
O=4NaOH+O
2
↑
与CO
2
反
应
Na
2
O
2
+CO
2
==Na
2
CO
3
2Na
2
O
2
+2CO
2
==2Na
2
CO
3
+O
2
与酸反应Na
2
O+2HCl==2NaCl+H
2
O2Na
2
O
2
+4HCl==4NaCl+O
2
↑+2H
2
O
稳定性不稳定较稳定
漂白性无强氧化性
主要用途制备NaOH 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
O
2
的来源
布
置
课
后
作
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