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卫市八年级地理下册7.3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香港和澳门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初中地理组的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板书课题)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香港、澳门是认识省级区域的一节课,作为一个特殊的城市案例来介绍给学生,以香港特征为主、澳门为辅,让学生更加深入领会学习一个城市基本方法和思路。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港澳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通过计算与资料分析和“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探究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港澳的身世与政策等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计算分析能力、收集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探究合作交流.(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港澳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方法以及港澳未来的发展,培养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3.教学重点、难点由于香港和澳门是作为一个特殊的城市案例来学习的,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香港和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根据新教材新课程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教学难点设为: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依据:。
二、说学情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对区域地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但是香港澳门与祖国的联系紧密,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经济等诸方面因素,八年级学生同时接受消化这么多知识信息的能力有限,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
从心理特征来说,八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教学要直观生动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八年级地理下册 7.3“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案(1)(新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地理

4.“寸土寸金”的某某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
讲述:某某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回归以后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特别”之处在于祖国内地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某某和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一国两制”。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使澳门和某某顺利地回到祖国,也保障了某某和澳门的安定团结和经济发展,同时为某某的统一也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关于某某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某某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 特别行政区——某某和澳门
[讲授新课]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某某和澳门的面积、位置等大概情况。
(板书)一.概况
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及图6.13,P29活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完成下表的填写:
好,请大家继续看表格中人口一栏。我们注意到某某和澳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我们华人血统,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某某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某某在清朝年间归某某省新安县(今宝安县)管辖。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和1860年先后签订了《某某条约》和中英《条约》,将某某岛和九龙岛南部地区割让给英国。1898年又迫使清政府签订《展拓某某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今新界地区,为期99年。至此,英国强占了整个某某地区。1941~1945年某某曾一度被日本占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重占某某。自清王朝被推翻后的历届政府都不承认英国对某某的永久性主权,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政府也多次声明:在条件成熟时恢复行使对某某的主权,终于在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某某问题的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某某国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某某行使主权,并设立某某特别行政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2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7.3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本次课的教材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7.3节内容是《“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人文特色等方面。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香港和澳门的风土人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地方。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香港和澳门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对于这两个地方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和理解香港和澳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人文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认识,增强国家观念,提高爱国情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人文特色。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入理解香港和澳门的制度、经济模式及其对我国的重要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人文特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展示香港和澳门的夜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地方为何被称为“东方明珠”。
2.讲述地理位置:通过地图和文字,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使学生了解它们在我国的位置和作用。
3.分析经济特点:讲解香港和澳门的经济模式,如自由港、旅游博彩业等,让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地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4.探讨人文特色: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香港和澳门的文化、建筑、民俗等特色,使学生感受到这两个地方的魅力。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说课稿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范围、人口、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对这两个地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特点,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材内容教材首先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
接着,教材阐述了香港和澳门的人口特点和城市建设,重点介绍了香港的“上天”“下海”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
在经济方面,教材详细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支柱产业,突出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以及澳门的博彩旅游业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教材强调了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密切经济联系,阐述了“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以及目前的经济合作新趋势。
二、说学情(一)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的地理概况、区域地理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
(二)学习能力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对抽象的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学习态度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耐心等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特点和城市建设。
3、掌握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特点和支柱产业。
4、理解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读图、分析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

八年级地理下册《“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一、解读课标本节课对应《地理课程标准》有以下要求:1、位置与分布用地图说出区域位置、范围,并对其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读图识别区域主要地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地形特征;用地图和资料说出区域的产业结构,描述其人口特点。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港澳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二、学生实际港澳是当今的热点地区,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而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
从学生的心理发育来看,正处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心理背景仔细分析后,采用课件展示加导学案的方式授课。
三、设计依据依据课标、教材、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说出港澳的历史背景。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香港和澳门政区图说明其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
通过地形图说出香港的地形特征。
3、通过材料分析,说出“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
并从特点入手,通过材料举例说明拓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4、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举例说明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地图,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完成学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初步形成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重点: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难点: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教学程序一、引入新课课前演讲:香港澳门历史。
播放视频课件《游香港》、《游澳门》。
通过课前演讲和观看视频,引起学生兴趣,对香港澳门形成直观印象。
二、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教师课前发的学案中的《自主学习》板块,包括香港、澳门的位置及组成;回归时间;了解我国实施的“一国两制”政策;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说课稿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中的第四节内容。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它们在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通过对香港和澳门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南方地区的区域特色,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感。
教材首先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让学生对其在我国版图中的位置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接着,教材详细阐述了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突出了这两个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但是对于香港和澳门的具体情况可能了解得还不够深入。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数据等方式来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说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范围、组成等地理概况。
(2)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城市建设等人文地理特征。
(3)掌握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点及其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分析资料,提高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对香港和澳门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2)认识到香港和澳门的发展与祖国内地的支持密不可分,树立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组成和经济特点。
(2)香港和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密切经济联系。
2、教学难点(1)理解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的一个单元,主要介绍了香港和澳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通过学习这个单元,学生可以了解到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口分布以及经济和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口分布以及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和思维方式,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地理特点对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对比。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香港和澳门的兴趣,增强对中华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3.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人口分布和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地理环境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培养对不同地区特点的比较和对比能力。
二、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并且对旅游和文化有一定的兴趣。
他们熟悉电子设备,对于香港和澳门以及其特色文化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两个地区的地理特点、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的关系了解不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背景,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香港和澳门的著名景点,引起学生的兴趣,带入本节课的话题。
步骤二:学习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10分钟)通过文字和地图展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以及它们的气候特点。
让学生对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引导他们思考地理环境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步骤三:了解人口分布(10分钟)通过数据和图表展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分布情况,让学生了解到这两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以及人口分布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分布与经济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步骤四:探索经济和文化发展(15分钟)通过文字和图片展示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等人文地理特征;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人多地狭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
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学方法比较法、自学指导法、讲述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导课: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
这两颗明珠就是——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概况。
板书:一、特别行政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9页图7.28,1、香港:位置: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位于珠江口东侧、与广东省相邻范围:由香港岛、九龙、新界组成人口:约710万(2010年)面积:1104平方千米欣赏图片学生看图,利用地图找出香港的位置、范围、人口、面积等,作答完成表格认识香港区旗。
回答它曾被哪国侵占,哪年回归的?计算香港的人口密度,得出“人多地狭”的结论。
2、澳门位置:中国大陆的东南端。
位于珠江口西侧,与广东为邻范围:由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人口:55万(2010年)面积:29.7平方千米指导学生阅读62页读图7.36图,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港澳地区的产业类型?2、香港的经济地位?3、澳门的支柱产业?4、谈谈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5、香港最大的转口贸易伙伴?读图认识澳门概况及区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我说课围绕说教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设计思路、教学程序五个环节进行。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省级区域是中国区域地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节所学习的香港和澳门又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特殊的历史背景、繁荣的经济发展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读图,能够说明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
2、了解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
3、概括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及影响因素。
(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与分析技能。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香港、澳门位置优越、经济繁荣,回归后在大陆强有力地支持下发展稳定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兴旺,祖国统一前景美好。
3、重点和难点
1、通过读图,分析说明香港、澳门优越的地理位置。
2、了解港澳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祖国内地的关系密不可分。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地理知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读图技能和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针对这个学情,本节课总体的设计思路是——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已学过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和技能,结合读图分析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学过程的导演,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所以必须坚持以“352高效教学模式”以及导学案。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
教学内容。
为了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启发引导法,讨论分析法,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2、说学法:
在当今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以本节课采用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
因此要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对于本课的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
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
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展示交流、读图分析等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乐于探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在带着目标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四、设计思路
我遵循以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352高校教学模式”为主的学习方式;我结合学案检测学习效果,补充学生学习中遗漏的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学习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和解决地理问题,实现学习方式从“学会”发展到“会学”,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并落实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渲染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新知。
学生按照学案要求自读教材,完成学案自主学习内容。
【设计意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由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转变为自学过程中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合作探究获取新知
1、同学们都知道港澳的地理位置优越,但你们能不能具体描述出港澳的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呢?教师展示出《中国政区图》、《港澳简笔图》。
学生读图,同桌讨论。
然后让学生到大屏幕前指图并说明:港澳地处中国大陆东南端,分别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南邻南海。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学生能够说明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
重在培养从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教材中介绍了港澳的面积、人口,同学们能不能算出这两个地区的人口密度呢?学生动手算出答案,填入地理填充图册P23页表格中,比较后得出结论:港澳地区人多地狭。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学生能够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人多地狭”的特点。
3、接着让学生看P60-61页图7.31和图7.34的两幅景观图,通过这两幅图,你们可以发现什么呢?这又说明港澳地区的人们具有什么样的观念呢?并且教师联系我市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人为破坏现象,让学生发表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树立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并且适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4、结合课本P62页“香港与内地的优势互补图”,完成课本活动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题,让学生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及影响因素。
(三)总结:学生对本节课内容回忆总结,同时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填写学案收获之窗。
(四)当堂测评成功体验:检测本节学习效果,巩固基础知识。
让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检测题。
(五)教师小结拓展延伸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香港、澳门,了解了港澳地区的地理位置、人多地狭的特点以及与祖国内地的经合作模式,目前港澳地区与内地的交流更加全面和频繁。
(结束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