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第二章 第二节   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第二章 第二节   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明确目标

1、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2、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课前延伸

一、能量的摄取

1.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________。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________表示,即1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________。

2.、和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的热价为________千焦/克,蛋白质的热价为________千焦/克,脂肪的热价为________千焦/克。

二、能量的释放

▲人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消耗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同时释放出________,用于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这一过程的场所是人体内的。

三、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人在一天中所消耗的能量,因年龄、性别、体质和________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也与和有关。了解一天活动所需能量,可以适当调整摄取的食物数量,以维持能量的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平衡。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1、食物中的哪些营养物质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食物为人体提供的能量是否相同?

2、食物中的能量是如何被释放出来的?

3、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不同事物的热价

1、食物在燃烧过程中能够释放热量,这说明了什么?

2、不同食物的热价为什么有较大的差异?

3、你所测得食物热价符合其实际热价吗?

(二)1、剧烈运动时,人的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快加强,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2、有机物在体内分解与在体外燃烧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三)1、人在一天中所消耗的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越多越好吗?

精讲点拨

【例题】小明今年13岁了,他每天所需能量约为11 340千焦。小明每天大约从食物中摄取200克蛋白质、500克糖类和100克脂肪,你估计小明的体重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

巩固检测

课本P35思考与练习

课后提升

1.下列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无机物

B.有机物

C.无机盐

D.维生素

2.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A.植物中的化学能

B.食物中的能量

C.太阳光能

D.热能

3.1克食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热量为该食物的热价,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热价(单位:千焦/克)分别为( )。

A.17.15、17.15、38.91

B.38.91、17.15、23.43

C.17.15、23.43、38.91

D.17.15、18.91、38.91

4.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5.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环境转移到5℃的环境中,它们的耗氧量的变化是()

A.都增加

B.都减少

C.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D. 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6.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不由自主的“寒颤”现象是由于()

A.怕冷的缘故

B.“寒颤”使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平衡

C.皮肤受寒冷刺激,温度降低

D.使产热量增加,防止体温下降

7.在100克饼干样品中,有蛋白质20克,脂肪10克,糖类60克,维生素10克,那么它能为人体提供的总热量约有()

A.1761千焦

B.1783千焦

C.476千焦

D.1671千焦

8.质量相同的营养物质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无机盐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9.我国人民的膳食中,总热量大约65%来自糖类,18%来自脂肪,12%来自蛋白质。现有一男生,日热量供应量为1.254×104千焦。请问,每日中午蛋白质的供应量应为多少

克?( ) A.87.74 B.35.1 C.38.67 D.26.32 10.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含能量最多的是() A葡萄糖 B蛋白质 C脂肪 D水11.体内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时,需要空气中哪种气体的参与()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12.在日常生活中,下列活动消耗能量最多的是()

A快走 B静坐 C爬坡 D扫地

13.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分解发生在()

A血液里B组织液内C组织细胞里D肌肉内

14.初到高原的人,有心慌、气短的感觉,原因是高处空气稀薄,氧气少,影响了人体内的分解和释放。

15.下列食物中,热价最高的是() A大米 B花生 C鲜牛奶 D大头菜

16.人体惊醒各项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大部分来自()

A蛋白质的分解 B糖类的分解 C脂肪的分解 D食物的分解17.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

A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B为各项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C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 D为每个细胞提供氧气

18.下列生理活动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

A细胞分裂 B维持体温 C读书写字 D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

19.下列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水、脂肪、糖类

B.脂肪、糖类、蛋白质

C.水、无机盐、维生素

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20.下列等量的食物中,燃烧时放热最多的是()

A.馒头

B.花生

C.牛肉

D.苹果

21.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22.人的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下列活动消耗能量最多的是()

A.唱歌

B.扫地

C.快走

D.骑车

2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胖墩”不断增加,从营养卫生的角度出发,造成“小胖墩”的主要原因是()A.营养良好 B.营养不良 C.缺少运动 D.缺乏维生素24.右表数据为不同年龄组的人,每天所需能

年龄组每天所需能量的平均值(千焦)

量的平均值。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每天所需能量主要用于

和。

(2)从上表中看出组的人每天所需能

量最多。原因是

(3)假如一位15岁的男生在一段时间内每天能量的摄入量低于11340千焦,他会变得怎样?。

(4)食物中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这种物质来源于绿色植物的。

参考答案

课内探究

合作探究

(一)1、说明食物中蕴含着能量。

2、与组成食物的化合物有关,食物不同,其组成成分不同,所蕴含的热量就不同。

3、不符合。因为有一部分热量散失到周围环境中,还有少量热量加热了试管,操作过程中也有少量热量散失。

(二)1、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增多,需要及时补充能量,所以分解的有机物增多,消耗的氧和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增多,于是需要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提高输送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速率,因而呼吸和心跳都加速和加快了。总之是维持能量消耗和释放之间的平衡。

2、都是分解有机物,都需要氧,都释放二氧化碳,都释放能量。

(三)1、主要与活动强度有关,此外海域环境温度、身体状况等因素有关。

2、不是。人体每天摄取的食物所蕴含的能量,因与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维持相对平衡。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就会造成营养过剩,引起身体发胖,影响健康。

精讲点拨

解析:每个人维持生存所需能量,因年龄、性别、体质等原因而有所不同。小明13岁,每天所需能量约为11 340千焦,而他从食物中摄取的能量可通过食物热价计算出来,假设他摄取的食物在体内能全部氧化,那么获得的能量是:17.15×200+17.15×

500+38.91×100=15 896千焦,超过每天所需能量11 340千焦。所以,在营养过剩的情况下,小明的体重很可能会增加。答案:小明的体重会增加。

思考与练习

1、可能会增加

2、冬季气温低,通过体表直接散失的热量和通过排泄活动间接散失的热量相对增多,为维持正常体温,需释放较多热量予以补充,热量来自于食物,所以摄食需相对增多。

3、大脑思维、心跳、呼吸、体表散热以及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等。

苏教版生物七下第10章第6节《人体能量的供给》教学设计

第五节人体能量的供给 【设计依据与构想】 本节教学主要内容是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供给。学生学习了人体内能量代谢的过程,才能深刻地理解前面学习过的人体的营养供给,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体的呼吸等内容。针对此年龄阶段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喜欢动手、善于发现的特点,设计了两个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活动中让学生感知科学知识和客观规律的存在。以多媒体视频和课件做补充,联系同学们已有的生活经验,把“人体能量供给”和“测量体温”两个探究实验牢牢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教师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上,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体内能量的供给过程,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基础。还有望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体现新课标关注学生发展的理念。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2.说出体温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及维持体温恒定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学会测量自己和他人的体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身体健康。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教学难点 说明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口腔用体温计或腋窝用体温计。 教师准备 1.“测量体温”用的脱脂棉,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等。 2.Flash:(1)人体能量供给的过程; (2)人体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3.视频:(1)人体的热量分布; (2)人体体温保持恒定的过程。 【教学流程及分析】 一、情景引入 首先提出问题:当你经过剧烈运动后,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饿,口渴,感觉到没有力气……) 这是因为在剧烈运动时,你消耗了大量的能量,在疲劳和饥饿的情况下会感到没有力气,那么怎样来恢复体力呢? (学生回答:食物中含有能量,可以从食物当中获取能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体能量的供给。 设计思想:以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入,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提出问题,环环相扣,降低了知识的起点,缩短了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探究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愿意告诉我们,今天早餐吃了什么?(学生回答:面包、牛奶、火腿肠……)那么请大家说说看,是不是这两位同学的身上就要长出面包、鸡蛋、火腿了呢?(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引导:大家都笑了,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可是为什么不可能呢?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在我们的体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食物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被消化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最终被血液送到全身的每个细胞里去了。) 教师小结:这些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设计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知道,在营养物质到达细胞后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疑问和好奇中主动走进探究学习的乐园。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学案(无答案)济南版

第二章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2.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3.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树立良好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量的释放。 难点: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能量的释放。 学习内容及方法: 一、能量的摄取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具体说是来源于食物中的。 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 ▲、和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其热价分别为千焦/克、千焦/克和千焦/克。其中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二、能量的释放 ▲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一个消耗和产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场所是人体内的,所释放的能量用于进行和。 三、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每个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因、、而有所不同,也与 和_有关。 学习疑问: 视野拓展:

1.一个人在冬天比夏天往往饭量大一些,试分析原因。 2.人在清醒、静卧、空腹、室温20℃条件下所消耗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在此条 件下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于那些生命活动? 3.比较有机物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与在体外燃烧的异同。 达标检测: 1.下列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水、脂肪、糖类 B.脂肪、糖类、蛋白质 C.水、无机盐、维生素 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2.下列等量的食物中,燃烧时放热最多的是() A.馒头 B.花生 C.牛肉 D.苹果 3.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4.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环境转移到5℃的环境中,它们的耗氧量的变化是() A.都增加 B.都减少 C.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D. 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5.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不由自主的“寒颤”现象是由于() A.怕冷的缘故 B.“寒颤”使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平衡 C.皮肤受寒冷刺激,温度降低 D.使产热量增加,防止体温下降 6.人的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下列活动消耗能量最多的是() A.唱歌 B.扫地 C.快走 D.骑车 7.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胖墩”不断增加,从营养卫生的角度出发,造成“小胖墩”的主要原因是()

案例分析如何获得每天能量需求总量

如何获得每天能量需求总量 在没有专业测量设备的情况下,如何简便的获得个人每天的能量需求,有几个途径:一,根据自己性别、身高、体重、活动情况等进行计算得出(计算方法也有不同的可选择)。二,查中国人每日膳食能量参考(推荐)摄入量表得知。三,进行一段时间的每日膳食调查,平均每日膳食能量而得出。 一、计算法: (一)、详细计算:分步计算法 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和食物的热效应三个方面。 基础代谢约占总能量消耗的60%~70%,习惯上将其作为估计成人能量需要的重要基础。 1.基础代谢(BM)消耗能量的计算方法: A.我国赵松山于1984年提出相对适合中国人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体表面积(m2)=0.00659×身高(cm)+ 0.0126×体重(kg)- 0.1603 按年龄、性别在下表1中查出相应的BMR,就可计算出24小时的基础代谢水平: BM(kJ/kcal)= BMR×体表面积×24h B.Harris和Benedict提出了下列公式,可根据年龄、身高和体重直接计算基础代谢能量消 耗: 男:BM(kcal)= 66 + 13.7×体重(kg)+ 5.0×身高(cm)- 6.8×年龄(y) 女:BM(kcal)= 655 + 9.5×体重(kg)+ 1.8×身高(cm)- 4.7×年龄(y) 2.BMR(kcal/(m2.h))= BM ÷体表面积(m2)÷24 (h) BMR(kcal/(kg.h))= BM ÷体重(kg)÷24 (h) 3.夜间基础代谢消耗能量= BMR(kcal/(kg.h))× 体重(kg)× 夜间睡觉时间(h) 或= BMR(kcal/(m2.h))×体表面积(m2)× 夜间睡觉时间(h) 4.白天人体力活动需要能量= BMR × 体力活动水平(PAL)× 体力活动时间× 体重或者体 表面积 特别注意把白天的不同活动水平(PAL)(见表2)和体力活动的时间分开来计算。例如一个男大学生一天的活动中,宿舍休息、学习等(PAL1.55,7小时),学生日常上课、活动等(PAL1.78,8小时),体育运动(PAL2.10,1小时)。 5.食物热效应≈BM × 10%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内能量的利用学案无答案济南版

第二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 2.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3.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树立良好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量的释放。 难点: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能量的释放。 讲授新课: 生阅读课本30页-33页,完成以下问题,看哪组完成的最快。 一、能量的摄取 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具体说是来源于食物中的。 食物的热价是指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的。 ▲、和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其热价分别为千焦/克、千焦/克和千焦/克。其中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二、能量的释放 ▲人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一个消耗和产生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场所是人体内的,所释放的能量用于进行和。 三、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每个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因、、而有所不同,也与和_有关。 学习疑问:生看课本完成本节课的任务,知道能力的摄取和来源及如何利用的,提出疑问,小组讨论,各组选派代表回答,看那组回答的最好。

视野拓展: 1.一个人在冬天比夏天往往饭量大一些,试分析原因。 2.人在清醒、静卧、空腹、室温20℃条件下所消耗的能量称为基础代谢。在此条 件下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于那些生命活动? 3.比较有机物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与在体外燃烧的异同。 是否需要氧能量的 形式 是否产生 二氧化碳 释放能量 的速度 分解 场所 体外燃烧 体内分解 达标检测: 1.下列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A.水、脂肪、糖类 B.脂肪、糖类、蛋白质 C.水、无机盐、维生素 D.糖类、蛋白质、维生素 2.下列等量的食物中,燃烧时放热最多的是() A.馒头 B.花生 C.牛肉 D.苹果 3.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4.人的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下列活动消耗能量最多的是() A.唱歌 B.扫地 C.快走 D.骑车 5.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胖墩”不断增加,从营养卫生的角度出发,造成“小胖墩”的主要原因是() A.营养良好 B.营养不良 C.缺少运动 D.缺乏维生素 6.在100克饼干样品中,有蛋白质20克,脂肪10克,糖类60克,维生素10克,那么它能为人体提供的总热量约有()

第二章 第二节 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明确目标 1、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2、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课前延伸 一、能量的摄取 1.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________。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________表示,即1克食物氧化时所释放的________。 2.、和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糖类的热价为________千焦/克,蛋白质的热价为________千焦/克,脂肪的热价为________千焦/克。 二、能量的释放 ▲人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消耗________并产生________,同时释放出________,用于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这一过程的场所是人体内的。 三、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人在一天中所消耗的能量,因年龄、性别、体质和________不同而有很大差别,也与和有关。了解一天活动所需能量,可以适当调整摄取的食物数量,以维持能量的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平衡。 课内探究 自主学习 1、食物中的哪些营养物质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食物为人体提供的能量是否相同? 2、食物中的能量是如何被释放出来的? 3、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有哪些? 合作探究 (一)探究不同事物的热价 1、食物在燃烧过程中能够释放热量,这说明了什么? 2、不同食物的热价为什么有较大的差异? 3、你所测得食物热价符合其实际热价吗? (二)1、剧烈运动时,人的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快加强,这些变化有什么意义?2、有机物在体内分解与在体外燃烧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三)1、人在一天中所消耗的能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我们每天摄取的食物越多越好吗? 精讲点拨 【例题】小明今年13岁了,他每天所需能量约为11 340千焦。小明每天大约从食物中摄取200克蛋白质、500克糖类和100克脂肪,你估计小明的体重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 巩固检测 课本P35思考与练习 课后提升 1.下列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无机物 B.有机物 C.无机盐 D.维生素 2.能量的最终来源是( )。 A.植物中的化学能 B.食物中的能量 C.太阳光能 D.热能 3.1克食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热量为该食物的热价,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热价(单位:千焦/克)分别为( )。 A.17.15、17.15、38.91 B.38.91、17.15、23.43 C.17.15、23.43、38.91 D.17.15、18.91、38.91 4.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5.将小白鼠和青蛙从25℃的环境转移到5℃的环境中,它们的耗氧量的变化是() A.都增加 B.都减少 C.前者增加,后者减少 D. 前者减少,后者增加 6.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不由自主的“寒颤”现象是由于() A.怕冷的缘故 B.“寒颤”使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平衡 C.皮肤受寒冷刺激,温度降低 D.使产热量增加,防止体温下降 7.在100克饼干样品中,有蛋白质20克,脂肪10克,糖类60克,维生素10克,那么它能为人体提供的总热量约有() A.1761千焦 B.1783千焦 C.476千焦 D.1671千焦 8.质量相同的营养物质中,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无机盐 B.糖类 C.脂肪 D.蛋白质 9.我国人民的膳食中,总热量大约65%来自糖类,18%来自脂肪,12%来自蛋白质。现有一男生,日热量供应量为1.254×104千焦。请问,每日中午蛋白质的供应量应为多少

第二章 人体运动时物质及能量的代谢汇总

第二章人体运动时物质及能量的代谢 一.选择题 1.在机体处在安静状态下,肌肉中ATP可将其分子内的~P转移给( D )。A.磷酸贮存B.草酸贮存C.乳酸贮存D.肌酸贮存 2.下列不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是( C )。 A.A TP B.ADP C.AMP D.磷酸肌酸 3.体内多数生理、生化的直接供能者是( A )。 A.ATP B.UTP C.GTP D.TTP E.CTP 4.体内组织中能量的储存形式是( C )。 A.ATP B.ADP C.磷酸肌酸D.肌酸E.CTP 5.糖酵解是在( B )。 A.细胞膜上进行的B.细胞质中进行的C.细胞核中进行的D.线粒体中进行的E.溶酶体中进行的 6.糖酵解的主要产物是( E )。 A.草酸+2分子ATP B 丁酸+2分子ATP C.硫酸+2分子ATP D.碳酸+2分子ATP E.乳酸+2分子ATP 7.三羧酸循环在下列哪个部位进行?(C ) A.细胞膜B.细胞质C.线粒体D.微立体E.溶酶体 8.1分子乙酰C 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ATP分子数为( C )。A.4 B.8 C.12 D.14 E.18 9.下列哪些物质在三羧酸循环中含有,而在糖酵解中不含有?( E )。A.6—磷酸果糖B.三磷酸甘油醛C.丙酮酸D.磷酸二羟丙酮E.琥珀酸 10.三羧酸循环反应有四次脱氢,其部位在(BCDE )。 A.丙酮酸→乙酰C oA B.异柠檬酸→草酰琥珀酸(或a—酮戊二酸)C.a—酮戊二酸→琥珀酰C oA D.琥珀酸→延胡索酸E.苹果酸→草酰乙酸 11.三羧酸循环的起始酶是( A )。 A.柠檬酸合成酶B.琥珀酸脱氢酶C.苹果酸脱氢酶D.异柠檬酸脱氢酶 12.三羧酸循环主要在亚细胞器的哪个部分进行?( D )。 A.细胞浆B.内质网C.微粒体D.线粒体 13.下列有关三羧酸循环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氟乙酸抑制柠檬酸脱氢酶B.草酰乙酸的补充主要依赖于丙酮酸的羧化反应C.是糖、脂肪、和氨基酸互变的桥梁D.循环中的某些成分可用于合成其他物质 14.1分子葡萄糖在进行有氧氧化的主要产物有( D )。 A.6分子CO2、6分子H2O、6分子ATP B.12分子CO2、12分子H2O、20分子ATP C.6分子CO2、6分子H2O、30分子ATP D.6分子CO2、6分子H2O、38分子ATP E.6分子CO2、6分子H2O、12分子ATP 15.下列能和草酸乙酸结合,构成柠檬酸参加三羧酸循环的物质是( B )。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氧气 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学习目标】 1.说明人体内能量的来源和能量供给的过程。 2.说出不同的食物所含能量的区别 3.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自主导学】 1.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 2.每个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因、、而有所不同。在发育期所需要的能量比其他时期。 3.食物的摄取量长期超过能量的消耗量,就会造成,导致。【小组探究活动】 模拟呼吸运动; 【课堂练习】 1.食物含有的营养成分不同,所以它们所储存的能量也。 2、当你呼吸时,能保证气管和支气管中气体畅通的结构是() A 甲状软骨 B 环状软骨 C 会厌软骨 D “C”形软骨 3、你认为人体内既是食物的通道又是呼吸的通道的器官是() A 口腔 B 咽 C 喉 D 鼻腔 4、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后,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是通过什么实现的() A 呼吸运动 B 气体的扩散作用 C 呼吸肌的收缩 D 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5、人的肺泡内氧气的浓度与外界空气中氧气的浓度相比() A 始终高些 B 始终低些 C 时高时低 D 一样高低 6、平静吸气结束的一瞬间,肺内气压() A 高于外界大气压 B 低于外界大气压 C 等于外界大气压 D 无法确定 7、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产生于() A 肺泡 B 血液 C 细胞 D 肾脏

【能力培养】 利用下表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1)在这些活动中,在相同的时间内,哪类活动消耗能量最多?哪些活动消耗能量最少?依据是什么? (2)为什么慢跑比打篮球含氧量打? 【课外延伸】 1、在探究不同食物的热价时 (1)你作出的假设是 (2)在探究中你使用的食物材料是 (3)你用课本的方法测出的食物热价与实际相比高了还是低了?。原因是什么? 【综合训练】 2、下列坐标系是某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表示()时的肺内气压变化。 (2)曲线BC段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都()。

人体的能量来源

人体的能量来源 人体(肉体)的能量来源 1.? ?? ?消化系统。 2.? ?? ?呼吸系统。 3.? ?? ?皮肤系统。 4.? ?? ?睡眠系统。 每个人的能量转化(聚合,消耗)速度是不一样的,是天生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每个人的能量来源的途径比重是不一样的。(是天生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A的能量来源途径比重:50%来自于消化,30%来自于睡眠,20%来自于呼吸,10%来自于皮肤。 而B得能量来源途径比重:40%自消化,40%睡眠,15%呼吸,15%皮肤。 以上数据只是举例,不是实际数值。 1.? ?? ?消化系统的转化过程。 分解):摄入食物所含分子-->分解成原子-->分解成微粒子-->分解成最基本微粒子"能量子"。 组合):最基本微粒子"能量子"-->重组微粒子-->重组原子-->重组人体所需分子。 由于分解时,需要能量去消化,所以在进食的半小时左右,容易感觉到“困”。 由于分解时所消耗的能量值比组合时聚合的能量值少,所以会“获得”能量,而不是“损失”能量。 比如分解时每分钟消耗能量100,组合时每分钟聚合能量400,因此每分钟“获得”能量300。(数值只是举例,不是实有数字) 既然摄入所有食物都会分解成能量子,那为什么还需要吃不同种类的营养成份呢 虽然不同种类的食物和营养分解成的能量子都一样,但能量中的意识和经验成份不一样,在灵界表现为各种颜色的光。 而这些各种颜色的光会使人表现为各种特征(包括并超出以下举例): 肉食分解成的能量光于黑色、红色偏多,依次是橙色、绿色。 素食分解成的能量光于绿色、蓝色偏多,依次是红色橙色,较少紫色。 受到污染的黑色、红色、橙色容易使人表现为物欲强、控制欲强、争强好胜、容易愤怒、容易生气、注意力分散(俗称杂念多)、性欲过强、逻辑混乱、思维迟钝等。 纯净的黑色红色橙色使人表现为脚踏实地、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逻辑清晰、注意力集中(专一、单纯、无杂念)、清心寡欲(非无能) 以上特征并非一定会如此表现,只是会很可能表现。 受到污染的食物会大部分在睡眠系统中过滤,少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过滤。 过滤能力超出污染能力,则无影响。污染速度超出过滤能力速度,则能量流动缓慢---呆滞---囤积---堵塞---等待时机生病----以释放。直到没有。 2.? ?? ?呼吸系统。略。 3.? ?? ?皮肤系统的转化过程。 关于皮肤系统的我没有太多研究,晒太阳也可以转化吸收能量。和植物的光合作用类似。 曾经有人问为什么感受不到 答:我们一般也感受不到血液的流动。 但有一些人随着修炼的深入,会逐渐感受到体内血液的流动,也能感受到皮肤的呼吸节奏。 4.? ?? ?睡眠系统的转化过程。 睡眠系统相对于上面几个系统是人类最少研究的,也研究不透的,也不太重视的,却是最重要的一个系统。 人的一天24小时当中,大概8个小时是拿来睡眠的,也就是说人类1/3的时间都是用来睡觉。 废话不多说。

人体每天需要多少热量

人体每天需要多少热量 2011-02-11来源:暂无 刘女士今年40岁,是一名教师,患糖尿病3年了,得病后不敢吃饱,水果、雪糕也不敢吃,感觉很痛苦。 相信很多糖尿病患者和刘女士一样,为了严格控制热量,很多食物不敢吃,常常吃不饱。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马丽说,控制热量并不意味着饿肚子,主食量要足够。 糖友吃多少饭根据身高体重计算 “糖尿病患者饮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热量,要保证每天摄入的总热量等于每天消耗的热量,不能有节余。”马丽说,到底需要多少热量,先要算算你的标准体重,即: ·标准体重(公斤)=身高的厘米数-105 根据你从事的不同体力劳动,查找相应的体力劳动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的热量。 ·体力劳动分类:每日每公斤需要的热量 休息者:25~30大卡 轻体力劳动者:30~35大卡 中体力劳动者:35~40大卡

重体力劳动者:40大卡从上可以得出: ·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标准体重×每日每公斤需要的热量 “如果你的体重和标准体重差别很大,可以根据胖瘦情况,把对应的体力劳动每日每公斤所需的热量上下调一级。”马丽打了一个比方: 假设一个身高170厘米、体重80公斤的50岁糖尿病患者,标准体重=170-105,即65公斤,可以看出他的实际体重比标准体重超出了15公斤,属于肥胖人士。原本标准体重的中体力劳动者每日每公斤摄取的热量是35大卡,而他太胖,每日每公斤摄取的热量可以下调到轻体力劳动者的30大卡,这样一算他每日摄取的总热量就是65×30=1950大卡。 控制热量并非节食每日主食要吃200~300克 一说到控制热量,很多糖尿病患者就有不少东西不敢吃了,生怕越了线。 “产热量越高的食物越少吃这个饮食原则应牢记。”马丽说,糖尿病患者要少吃肉类等高脂肪食物,同时控制每日炒菜的用油量,动物油严禁食用,植物油每天应少于25克,大约两汤匙(我们平时喝汤用的陶瓷勺)。 但是,控制热量不等于节食,一些患者采取的不吃或少吃主食的做法就很不可取,长时间会导致营养不良。 一般情况下,体重正常,活动量轻、中度者,每天的主食应该在200~300克。

人体需求能量及食物热量

1.日常所需能量概述: 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热量与人他的年龄、性别、体型、生活方式、劳动特点、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 按单位体重计,生长发育旺盛的儿童和青少年所需热量相对地比成年人高,而人过中年热量需要相应地要减少些。 一般成人热量供给标准是以年龄为20-30岁,体重分别为55公斤和65公斤的女子和男人为基础(即所谓的"参考人")。随年龄的增长而递减(如30-40岁减3%,40-50岁减5%,50-60岁减10%,60-70岁减20%,70岁以上时减30%)。成年妇女的热量需要一般比男子低些,不过孕妇、乳母由于生理需要增加,其每天热量供给要比同等劳动强度的妇女分别高出300千卡和800千卡。 2.人体所需热量基本公式(网上计算方法众多挑选一种仅作参考): 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 = 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 +活动所需要的热量 + 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 消化食物所需要的热量 =10% x(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 +活动所需要的热量) 成人每日需要的热量 = 1.1 x (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 +活动所需要的热量) 2.1人体活动所需热量计算方法 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 人体基础代谢所需要的基本热量 x 活动强度系数[PS:个人认为应该修改为体力活动所需要的热量=(人体基础代谢所需要的基本热量 /12)x(活动强度系数1x小时数a+活动强度系数2 x小时数b+….)] 活动强度系数表: 极轻活动强度:驾驶、看电视、打字、玩牌、坐、站、躺、看书等 0.2 轻活动强度:打扫房间、短距离散步、打高尔夫 0.3 中等活动强度:重的家务活、网球、羽毛球滑雪、溜冰、跳舞 0.4 重度活动强度:重体力劳动、篮球、足球、爬山 0.5 2.2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算法 2.2.1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简单算法:(单位:千卡) 女子:基本热量(千卡)= 体重(公斤) x 18 男子:基本热量(千卡)= 体重(公斤) x 20 2.2.2人体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精确算法:(单位:千卡) 女子男子 18-30 岁: 14.6 x 体重(公斤)+ 450 18-30 岁:15.2 x 体重(公斤)+ 680 31-60 岁: 8.6 x 体重(公斤)+ 830 31-60 岁:11.5 x 体重(公斤) + 830 60岁以上: 10.4 x 体重(公斤)+ 600 60岁以上:13.4 x 体重(公斤) + 490 3.人体每天所需热量: 成人的基础代谢所需的基本热量为1200千卡左右(1千卡 = 4.184千焦耳) 成人每日大约需要的热量 男性:9250-10090 千焦耳=2210千卡-2411千卡 女性:7980-8820 千焦耳=1907千卡-2108千卡 注意:每日由食物提供的热量应不少于1200千焦耳-1800千焦耳,这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第4章第4节 能量的获得

《第4节能量的获得》教案 教学目标 《能量的获得》一节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本节内容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多样的呼吸器官等内容。承上食物与营养及消化与吸收,学生知道食物含各种营养素,但不清楚各种食物怎样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学生科学地认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启下为后面代谢的多样性及生物的演化打下基础。本节在内容上联系如下:动物有多样的呼吸器官,不同的获取氧气的方法,获取的氧气主要用于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即有氧呼吸获得能量,当然呼吸作用的另一种方式是无氧呼吸,在生活中应用接触也十分广泛,所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明确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从而明确本节主题能量的获得。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懂得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 列举人体及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实例,通过比较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异同,说出有氧呼吸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3. 了解不同动物多样的呼吸器官,联系生活实例,说明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得氧气的方式不同。 4.了解人类应用微生物发酵进行生产的例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进一步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了解不同动物多样的呼吸器官,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熟悉事物,做到科学与生活相结合。 2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在八年级下学生已了解有氧呼吸,此节在此应将氧化与供能相联系。而且学生在第四章已经学习了食物与营养及消化与吸收,学生知道食物含各种营养素,但不清楚各种食物怎样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这就是认知冲突,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呼吸作用现象已有不少的感性认识,但它不是宏观的气体交换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呼吸作用的现象。初三学生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因此可尝试引导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两种呼吸方式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总结以及表达的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3重点难点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2.难点:呼吸作用的实质。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第二节人体内能量的利用知识点巩固提高济南版

人体内能量的利用 【知识点】 1?什么叫做热价? 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充分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食物的热价。 2. 计算热价的公式是什么? 3 (1)食物的热价=4.18 x 10 x( t2-t 1)X 30 十m (2) 4.18 x 10-3千焦是1毫升水的温度升高1C所需要的热量;t2表示加热后水的温度; t 1表示加热前水的温度,30ml表示水的容积,m表示被测量食物的质量。 3. (考点1)糖类、蛋白质、脂肪在的热价分别是多少? (1)每克糖类的热价是17.15千焦。 (2)每克蛋白质的热价是17.15千焦。 (3)每克脂肪的热价是38.91千焦。 4. 什么叫呼吸作用? 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T二氧化碳+水+能量 5. (考点2)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有哪些? 活动方式、年龄、性别、体质,环境温度,等。 6. 什么叫基础代谢?在基础代谢条件下人体的哪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 (1)人在空腹、清醒、静卧、室温20C条件下的代谢称为基础代谢。 (2)在基础代谢条件下消耗的能量主要用于心跳、呼吸、神经,维持体温等生命活动。 【巩固提高】 1. 这位成年男子的体重可能增加。17.15 x 500+38.91 x 100=12466千焦>10900千焦,结论是营养过 剩。 2. 人体的大脑思维、心跳、呼吸、维持体温以及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等都需要消耗能量。 3. 营养失调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而营养失调的突出表现是热量积累过多,不注意科学膳食和营 养平衡,造成孩子营养过剩,导致身体超重和肥胖。 第三节呼吸保健与急救 【知识点】 1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44能量的获得教案

教学目标 《能量的获得》一节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本节内容包括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以及多样的呼吸器官等内容。乘上食物与营养及消化与吸收,学生知道食物含各种营养素,但不清楚各种食物怎样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学生科学地认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启下为后面代谢的多样性及生物的演化打下基础。本节在内容上联系如下:动物有多样的呼吸器官,不同的获取氧气的方法,获取的氧气主要用于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即有氧呼吸获得能量,当然呼吸作用的另一种方式是无氧呼吸,在生活中应用接触也十分广泛,所以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明确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从而明确本节主题能量的获得。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懂得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内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2.列举人体及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实例,通过比较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异同,说出有氧呼吸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 3.了解不同动物多样的呼吸器官,联系生活实例,说明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得氧气的方式不同。 4.了解人类应用微生物发酵进行生产的例子。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进一步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 2.通过了解不同动物多样的呼吸器官,进一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科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用科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熟悉事物,做到科学与生活相结合。学情分析 在八年级下学生已了解了有氧呼吸,此节在此应将氧化与功能相联系。而且学生在第四章已经学习了食物与营养及消化与吸收,学生知道食物含各种营养素,但不清楚各种食物怎样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这就是认知冲突,抓住这一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呼吸作用现象已有不少的感性认识,但它不是宏观的气体交换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呼吸作用的本质和意义,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有关呼吸作用的现象。九年级学生求知欲旺盛,自学能力较强,因此可尝试引导学生对细胞呼吸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对两种呼吸方式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分析总结以及表达的能力,从而突破重难点。重难点 1.重点: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2.呼吸这样的实质。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一)创设认知冲突,导入新课。 问题1,早餐吃了吗? 问题2,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素?(温故:七大营养素) 问题3,各种食物怎样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呢? 学生通过预习,容易答出呼吸作用(知新) 想一想:呼吸作用和呼吸一样吗?(学生讨论,突破难点,明确呼吸作用实质)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即从食物到营养素再到能量的获得问题,引出细胞的呼吸作用,并通过学生思考讨论,突破难点,明确呼吸作用的实质。达成“知道呼吸作用为人体能量的利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一教学目标。

能量的获得

4.4能量的获得 教学目标:1、知道细胞呼吸的含义,懂得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 2、列举人体及植物进行无氧呼吸的实例,比较其与有氧呼吸的异同点。 3、举例说明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获得氧气的方式不同。 教学重难点:能量的获得 教学方法:图表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用具: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录像 师:运动员举起杠铃,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做功需要消耗能量,是什么能转化为什么能?生: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师:学习、休息、运动等各项生命活动都要消耗能量,那么生命活动消耗了体内的能量是从哪里获得? 生:从食物中获得 板书:4.4能量的获得 师:你知道能量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哪些营养物质吗? 生: 师:大多数来自于糖类,一部分来自于脂肪,极少数来源于蛋白质 板书:一、能量来源: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师:我们在第一节学习过,有机物在体外燃烧也能放出能量,那么体内是否也与体外一样呢?师:那么它们是如何为人体提供所需能量呢? 生: 板书:二、氧化供能 师:食物中的糖类等有机物通过消化吸收,并通过循环系统将营养物质传送到细胞,在细胞中被彻底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时,释放出全部的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这一过程就是呼吸作用。 酶 板书:有氧呼吸:糖类+ 氧气二氧化碳+ 水+ 能量 师:有机物在体内彻底氧化和体外燃烧释放的能量是一样吗?两者有何异同?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需要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那么当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不能满足生命活动时,人体是如何获得能量的呢? 下面请看:配音(体育课上,小明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100米的测试,小明全速奔跑,取得良好的成绩,跑后,小明和同学们一样感到两腿酸酸的,小明百思不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师:同学有没有这种感觉? 生:有,两腿酸酸的. 师:除了酸酸的以外,还有其它吗?比如呼吸、心跳。 师:是什么原因造成两腿酸酸呢? 学生看书 师:原来人体在激烈运动时,肌肉细胞急需大量能量的供应,这时虽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增加,但仍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以致肌肉处于暂时的相对缺氧状态,于是细胞就进行了无氧呼吸 板书:无氧呼吸:细胞在没有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

(完整)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怎样获得能量教案

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解释人体内能量的释放过程。 2. 举例说明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树立良好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惯。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量的释放。 难点:能量的释放。 三、教学过程: 探究活动: 人体所需能量来自什么? 1、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具体说是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 2、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都可以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中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3、由于各种食物营养成分的含量不同,它们所贮存的能量不同。(举例说明) 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1、演示实验:花生种子的燃烧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食物中的有机物在氧参与的情况下,燃烧释放出能量。 2、类比推理 小结:体内有机物在氧参与的情况下,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人体就是通过呼吸作用,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而获得能量的。 拓展延伸: 1、讨论与分析 ①、细胞中的有机物从哪里来? ②、氧气是怎样由体外进入到细胞内的? ③、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怎样排出体外? ④、释放出的能量用于了什么? 2、总结:人体获得能量与本章内容的联系

自主探究: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 每个人维持生存所需要的能量因年龄、性别、体质而有所不同,也与活动强度和气温等有关。 联系生活实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小胖墩”不断增加,造成“小胖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医生请你帮他们提出合理建议。 总结 我的收获:

达标检测: 1、食物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 ) A 、水、脂肪、糖类 B 、糖类、脂肪、蛋白质 C 、水、无机盐、维生素 D 、糖类、脂肪、维生素 2、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 ) A 、脂肪 B 、糖类 C 、蛋白质 D 、维生素 3、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总是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其根本原因在于(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气体在呼吸过程中的扩散 D.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4、人体吸收的氧最终去向是( )。 A.用来构成组织细胞。 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D.用来氧化分解有机物 5、人呼吸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 A 、糖类 B 、能量 C 、二氧化碳 D 、葡萄糖 6、下列各反应式中能正确表示呼吸作用的是( )。 A.有机物→二氧化碳+水+能量。 B.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 C.有机物→二氧化碳+氧+水+能量。 D.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7.人的各种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下列活动消耗能量最多的是( ) A.唱歌 B.扫地 C.快走 D.骑车 8、细胞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 ,另一部分用于进行各种 ,因此呼吸的意义在于为生命活动提供 。 9.右表数据为不同年龄组的人,每天所需能 量的平均值。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每天所需能量主要用于 和 。 (2)从上表中看出 组的人每天所需能量最多。原因是 。 (3)假如一位15岁的男生在一段时间内每天能量的摄入量低于11340千焦,他会变得怎样? 。 (4)食物中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 这 种物质来源于绿色植物的 年龄组 每天所需能量的平均值(千焦) 男性 女性 10--12 9240 8820 13--15 11340 10080 16—18 13020 9240 19—35 11760 8400 36—55 10500 7560 56--75 8820 6300

人体的能量来源修订稿

人体的能量来源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人体的能量来源 人体(肉体)的能量来源 1. 消化系统。 2. 呼吸系统。 3. 皮肤系统。 4. 睡眠系统。 每个人的能量转化(聚合,消耗)速度是不一样的,是天生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每个人的能量来源的途径比重是不一样的。(是天生的,也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A的能量来源途径比重:50%来自于消化,30%来自于睡眠,20%来自于呼吸,10%来自于皮肤。 而B得能量来源途径比重:40%自消化,40%睡眠,15%呼吸,15%皮肤。 以上数据只是举例,不是实际数值。 1. 消化系统的转化过程。 分解):摄入食物所含分子-->分解成原子-->分解成微粒子-->分解成最基本微粒子"能量子"。 组合):最基本微粒子"能量子"-->重组微粒子-->重组原子-->重组人体所需分子。 由于分解时,需要能量去消化,所以在进食的半小时左右,容易感觉到“困”。 由于分解时所消耗的能量值比组合时聚合的能量值少,所以会“获得”能量,而不是“损失”能量。 比如分解时每分钟消耗能量100,组合时每分钟聚合能量400,因此每分钟“获得”能量300。(数值只是举例,不是实有数字) 既然摄入所有食物都会分解成能量子,那为什么还需要吃不同种类的营养成份呢 虽然不同种类的食物和营养分解成的能量子都一样,但能量中的意识和经验成份不一样,在灵界表现为各种颜色的光。 而这些各种颜色的光会使人表现为各种特征(包括并超出以下举例): 肉食分解成的能量光于黑色、红色偏多,依次是橙色、绿色。 素食分解成的能量光于绿色、蓝色偏多,依次是红色橙色,较少紫色。 受到污染的黑色、红色、橙色容易使人表现为物欲强、控制欲强、争强好胜、容易愤怒、容易生气、注意力分散(俗称杂念多)、性欲过强、逻辑混乱、思维迟钝等。 纯净的黑色红色橙色使人表现为脚踏实地、有毅力、有耐心、有恒心、逻辑清晰、注意力集中(专一、单纯、无杂念)、清心寡欲(非无能) 以上特征并非一定会如此表现,只是会很可能表现。 受到污染的食物会大部分在睡眠系统中过滤,少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过滤。 过滤能力超出污染能力,则无影响。污染速度超出过滤能力速度,则能量流动缓慢---呆滞---囤积---堵塞---等待时机生病----以释放。直到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