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3 中国当代电影思潮

合集下载

当代国内电影创作思潮的综述与评价

当代国内电影创作思潮的综述与评价

当代国内电影创作思潮的综述与评价一、导言随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不断涌现新的电影创作思潮。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当代国内电影创作思潮的主要流派、代表作品以及评价,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参考。

二、新文人电影新文人电影是当代国内电影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王小帅、张艺谋和贾樟柯等人。

王小帅的电影风格深受文艺复兴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他的作品《青红》、《白光带雨》、《我的父亲母亲》等,都是以细腻的叙事,描绘人性和家庭为主要内容。

张艺谋的电影风格则更加奔放,他的代表作《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英雄》、《满城尽是黄土地》等都是以华丽的场面和导演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而备受好评。

贾樟柯则以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为特色,他的作品《平安谷之神仙保镖》、《小武》、《山河故人》等,都是以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为背景,在情感和人性层面探讨生存意义与价值观。

三、商业大片主流商业大片主流是当前国内观影人数最多的影片类型,由于国内大量观众的口味不高,所以该类型的电影往往以特效、暴力等手法来吸引观众。

在这一类型的电影中,贺岁档的电影居多,电影界称之为华语电影贺岁大片。

代表作品有《大闹天宫》、《西游降魔篇》、《唐伯虎点秋香》、《叶问》系列等。

然而,由于这一类型电影在情节、角色等方面的“千人一面”现象,近些年来不少电影爱好者称之为“劣质商业片”。

四、冷门独立电影冷门独立电影是当代国内电影的一个不太为人知的流派,主要面向小众观众。

由于成本较低,拍摄风格多样,很多冷门独立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备受好评。

代表人物有伊万·粱、王家卫等。

伊万·粱的电影风格特别具有代表性,他的电影《罗曼蒂克消亡史》、《快餐车》、《黑暗之光》等都是以拍摄实验化风格见长,富有视觉和音乐艺术元素。

王家卫则是香港电影导演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阿飞正传》、《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等电影表现了情感和萧条特别深入,成功地融合了精致的画面和动人的音乐。

浙江大学选课宝典2011

浙江大学选课宝典2011

大类必修课:思政类: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许建平、连连、郭汾阳(口碑相当好)、林素兰。

2、马原夏婉婉(强烈推荐,人品超好,知性、气质、亲切)3、军理老师好像都差不多,据说褚良才不错。

别选陈昆福和沈莉萍,据说是绩点杀手数学类:1、线性代数汪国军、汤树元。

童雯雯以前有开过一个重修班,也不错的说。

千万别选温道伟,号称四大名捕之一,虽然给分还算厚道,但是教的实在不行。

2、微二、微三景荣荣、童雯雯、苏德矿、邵剑(很有趣的一个老爷爷,给分也不错的)千万别选张泽银的课,要不你怎么死都不知道3、概率论黄炜其实概率论老师都差不多,课也比较简单。

计算机类:Java 方宁(虽然有点二,给分还不错)、李峰好像也可以,其他老师就不清楚了C程白洪欢陈建海。

两个老师都很好,无论是教学质量、人格魅力、给分情况都很赞。

白洪欢有个个人的主页:10.10.98.98/bhh 放了很多C程的学习资料。

陈建海会根据大家在cc98的答疑版的发帖情况在期末总成绩中酌量加分。

外语类:大英三、大英四傅莹不错,上课比较有意思。

符亦文,田敏捷,这两个姐姐真的都很好。

化学类:1、大化(O)吴师不错,就是比较严格,选他的课成绩不一定很好,平时也会比较辛苦,但是真的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2、有机化学陈万芝还可以,马成也不错。

3、无机化学现在写好像都晚了,选徐光明的同学们,自求多福吧。

C类课程:1、工程图学(2.5分)金逸锋施岳定。

两个老师在教学质量和人格魅力上不相上下,但是施岳定给分略高。

2、工程训练(1.5分)通识课:绿色生产与生态安全陈绍瑗、刘银泉只要写2篇论文即可,一篇即使是抄的也没有关系,因为那老师只要求你是手写的,并写上从哪抄来的就行。

不过,有一点平时很大一部分是看你到课率的,因为每个老师的4次课中都各有2次点名,每次点名好像有5分,最后得分认真去上课的话基本上90没问题,而且那课也比较有意思个人投资与理财(这学期好像没开)汪建坤老师比较爱吹牛,是考试的,考试的两题他会告诉你的,还有一到两题考试题是你不知道的,告诉的一题你是要去找资料的,还有一题你只要把上课他讲过的话写上去就行。

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述

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述

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述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电影产业的起步阶段。

当时,中国电影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成熟的表演规范和美学理论。

然而,在1920年代后期,中国电影产业逐渐兴盛起来,也产生了一些重要的表演美学思潮。

这些思潮主要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以及日本电影和戏剧的影响。

第一个重要的表演美学思潮是“大表演艺术”思潮。

这一思潮主张电影表演应该追求真实和自然,避免过度夸张和夸大。

它强调演员应该表现真实的情感和思想,而不仅仅是机械地复制动作和语言。

这种思潮的代表导演包括余光中和王舒。

在1930年代,受到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戏剧和电影的影响,中国电影出现了“戏剧化表演”思潮。

这一思潮主张演员应该通过注重身体语言、表演节奏和声音效果来突出戏剧性。

代表导演包括陈正道和俞伯牙。

到了上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受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电影表演也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

这一时期,影片中的演员形象多为正面积极的社会主义英雄形象,表演风格注重强调集体主义精神、革命意识和社会主义道德观。

这一时期的代表导演包括谢晋和尚光明。

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表演出现了新的变化。

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开始面对市场化的压力,演员形象多样化,表演风格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涌现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演员和导演,他们在表演上追求真实性、内在的感情和激情,表演出了更加复杂和深入的人物形象。

代表导演包括张艺谋和陈凯歌。

总结起来,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可以分为大表演艺术、戏剧化表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表演和多元化表演等阶段。

这些思潮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出现,并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中国电影表演美学。

我国当代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变化与发展

我国当代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变化与发展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Realistic Trend of Contemporary Movie in China 作者: 张智华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出版物刊名: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5-39页
主题词: 现实主义 电影思潮 真实
摘要:现实主义电影思潮在我国各种电影思潮中处于主要地位,在我国当代电影思潮中贯穿始终。

现实主义电影思潮在很大程度上继承并发展了巴赞的“写实主义电影观”、“影像本体论”与“现实渐近线”理论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精神。

这一思潮提倡大量采用实景拍摄,以便增强银幕空间的真实性;在表演方面则要求生活化,力求反映出生活本质,具有纪实性的特点。

现实主义电影的内涵与外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手法与形式不断创新,其核心是对现实的深切关怀和深刻表现。

中国新时期电影思潮

中国新时期电影思潮

中国新时期电影思潮新时期:1978年底-至今思潮:伤痕电影思潮反思电影思潮改革电影思潮寻根电影思潮新写实电影思潮和后现代电影思潮伤痕电影以文革时段的题材为表现对象,代表性影片有表现文革给人们带来心灵创伤的《巴山夜雨》反思电影以1950年代“反抗”以后的历史作为表现对象,代表影片有《天云山传奇》改革电影思潮关注现实生活,改革进程中发生的故事,如《钟声》新时期电影特点:1.创作题材,样式,风格的多样化,时代化对人的解放,对人生的热情,对真实性的追求。

2.电影本体的逐渐自觉和回归。

3.主旋律电影的坚挺以及大众文化,商业电影的交融。

4.电影的解放,娱乐,商业电影的兴起和渐成主流,电影创作队伍人才辈出,尤其“第五代”的出现,影响深远,“新时期”由此形成“三代四堂”的创作局面。

5.第六代电影人以截然不同的关注内容和艺术风格,开始浮出水面伤痕电影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就在于其主题的批判性,在于它准确地记录了那个时代里人们对“文革”悲剧根源的追问,共产党对这一悲剧当中冤假错案的肃清以及人们的控诉,和人们对未来的信念,对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走向政治民主,走向生活富裕的愿望后期伤痕电影(即反思电影)初期伤痕电影的延伸和深化反思电影:不停留于十年浩劫给人们带来的伤痕上,而是开始对当代生活的悲剧性进行回顾和思考,创作者们对“伤痕”进行了进一步的深思,控掘造成伤痕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从“伤痕”思潮的悲剧,伤感的感性认识和倾诉开始向较为理性的挖掘和剖析过渡具体表现为:内容的深入和延伸,控诉渐淡,反思渐浓,故事内容和思考开始走向个体被伤害的心灵及对人心善恶的思考。

对道德,永恒性的表现多于信念的永恒性,并开始注重对原始的生命本能,生命韧性的表现和挖掘,对人性之高的深度挖掘和表现其令人警醒伤痕,反思电影在电影语言方面的探索1.大多延续了传统的戏剧电影模式,有完整的故事结局,有曲折,有高潮,基本都以好人得到好报的光明结局作为尾声2.开始注重用超常规的画面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感受3.画面音乐的情绪化特征比较明显,尤其注重音乐以及插曲的抒情性特点,以及画面的哲理性追求后期时期青春成长电影的小结1.新生代影片的叙述主题,大都涉及了青春成长,精神分裂,人生残缺,感情对边化,先锋艺术,窥视,乱伦等几乎所有城市亚文化层面的内容2.新生代在自己所创作的一个个边缘人物身上,投注了生命的体验,无论是直白的还是折射性的自传,都是表达了成长的渴望,焦灼和想象,这种极端个人化的电影艺术形态,既是对第五代民族预言式电影的一种颠覆,也是对传统叙述电影的一种重新建构 3.对生命碎片感受的表达 4.迷离的色彩,结构跳耀的画面,摇滚音乐的节奏,倾斜晃动的镜头,装饰性的形象,情绪化的人物,纪实的风格5.人物内心的表现,对话和内心独白构成了影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漂流的中国青春——中国当代先锋电影思潮论(大陆1977年以来)

漂流的中国青春——中国当代先锋电影思潮论(大陆1977年以来)

漂流的中国青春——中国当代先锋电影思潮论(大陆1977年以来)漂流的中国青春——中国当代先锋电影思潮论(大陆1977年以来)导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证明了中国电影在全球舞台上的实力和影响力。

然而,对于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研究尚属较少,此次文章将就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思潮进行深入探讨,并以“漂流的中国青春”作为主题,分别从独立制片人的崛起、审查制度对思潮的影响、口碑和商业的矛盾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独立制片人的崛起自1977年中国电影重启至今,独立制片人在中国电影产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独立制片人不受传统制片公司或政府资助的束缚,他们能够以更自由、真实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这对于实践先锋电影的思潮来说至关重要。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独立制片人通过自筹资金、采用简易设备和工具、自行撰写剧本等方式,开始在中国电影市场上逐渐崭露头角。

他们常常选择拍摄具有独立思潮的电影作品,关注社会的边缘群体和少数人群,揭示现实社会面貌。

二、审查制度对思潮的影响尽管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但由于审查制度的存在,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发展仍然受到一定限制。

审查制度对电影的内容、创意和表现形式进行严格监管,使得一些先锋电影的创作难度大大增加。

审查制度的存在使得一些中国当代先锋电影导演不得不采取讽喻、隐喻等手法对社会现象和问题进行反映,以避免审查的限制。

审查制度的限制也使得一些具有较前卫思潮的电影无法公开上映,进而影响了这些影片的商业回报。

然而,即便面临审查制度的限制,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思潮依然蓬勃发展。

三、口碑和商业的矛盾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发展中,常常伴随着口碑和商业的矛盾。

这些电影作品并不追求商业化的成功,而是更加注重艺术创作和思想深度。

与华语商业电影相比,中国当代先锋电影的票房成绩并不理想。

然而,正是这些先锋电影通过展示不同的思潮和艺术特色,让电影市场的观众对中国当代电影创作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述

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述

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史述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的发展历程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传统表演风格、社会现实主义表演风格以及后现代表演风格等,每一种思潮都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几个思潮,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对中国电影的贡献。

首先,传统表演风格是中国电影表演美学的基础。

这种风格受到古典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影响,强调情感的内在表达和身体语言的外在呈现。

表演者在影片中通过舞蹈、唱歌、表情和动作来传递情感或表达思想,这种表演方式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默片时代达到了巅峰。

这种表演思潮的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和《神女》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现实主义表演风格逐渐兴起。

这种表演风格强调真实性和批判性,以呈现社会现实为重点。

它起源于五四运动时期,表演者注重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及社会的问题和不公。

这种表演风格的代表作品包括《小芳》和《洗澡》等,这些作品刻画了普通人的生活,揭示社会问题,体现了表演者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随着后现代思潮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中国电影也逐渐出现了后现代表演风格。

这种表演风格强调对传统表演语言的颠覆和重构,通过夸张和非常规手段来展示角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后现代表演风格的电影作品往往充满了幽默和讽刺,其中包括《大话西游》和《活着》等。

这种表演风格对传统观众来说可能会产生困惑和不适应,但它展示了电影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除了这些思潮之外,中国电影还涌现出一些其他的表演风格,例如非专业表演和纪实表演等。

非专业表演强调真实性和自然性,常常选用非职业演员来担任角色,以便更好地呈现出真实的生活状态。

纪实表演则更加注重事实的还原和真实性,强调真实事件和真实人物的再现。

这些表演风格的代表作品包括《小城之春》和《苏州河》等。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表演美学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表演风格、社会现实主义表演风格以及后现代表演风格的演变。

每一种思潮都反映了时代背景和社会变迁,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无论是传统表演风格的表达力量、社会现实主义表演风格的批判性还是后现代表演风格的创新性,都展示了中国电影表演美学的多元化和独特性。

电影的思潮与流派

电影的思潮与流派
十七年电影创作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北影的成荫、崔嵬、 水华、凌子风和谢铁骊,前四人即著名的“四大帅”; 上影的谢晋;长影的沙蒙、王炎、王家乙、林农、苏 里;八一厂的王苹、严寄洲、李俊等等。他们构成中 国电影导演的“第三代”群体。
著名作品如成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 《林家铺子》;崔嵬的《青春之歌》、《小兵张嘎》; 凌子风的《红旗谱》;谢晋的《红色娘子军》、《舞 台姐妹》等等。
乔治·梅里爱的“戏剧电影” :梅里爱将戏剧元素引进 电影,给电影带来了故事,被称为“叙事电影之父”, 代表作1902年《月球旅行记》。
“电影艺术之父”大卫·格里菲斯 :格里菲斯确立了镜 头为电影语言的基本单位,为电影找到了其自身表情 达意的语言体系,确立了电影的基本形式和结构方式。 代表作:1915年《一个国家的诞生》和1916《党同伐 异》。
(三)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品 “新浪潮”的导演来自两部分:一支是其主力,来自
《电影手册》杂志的青年影评家,以夏布罗尔、特吕 弗、戈达尔等为代表,又被称为“电影手册派”。他 们实践的是一种强调成为影片创作者的“作者电影”。 代表影片是特吕弗的《四百下》和戈达尔的《精疲力 尽》。 另一支是被称为“左岸派”的阿仑·雷乃,罗伯·格里叶, 玛格丽特·杜拉等,因他们都住在巴黎的塞纳河左岸而 得名。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强调电影的文学性,是文学 家拍摄的电影,所以,他们的电影实践被称为是“作 家电影”。代表影片是阿仑·雷乃的《广岛之恋》与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人文派电影侧重于从个体人生与心灵视角表现社会生 活、体悟时代。代表人物主要是费穆、黄佐临、桑弧、 曹禺等文华群体,他们是一批具有浓郁知识分子气质 的电影人,代表作品有:《不了情》(张爱玲编剧、 桑弧导演);《太太万岁》(张爱玲编剧、桑弧导 演);《夜店》(柯灵编剧、佐临导演);《艳阳天》 (曹禺编导);《哀乐中年》(桑弧编导);及《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中国当代电影思潮
▪中国当代电影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古典美学与消解主义、中国国情与西方浸润既矛盾地碰撞又苦涩相处的多元格局,从而影响着电影发展和当代文化的变化。

▪中国当代电影思潮的演变
▪一、美学拓展与文化启蒙的“现代思潮”
▪80年代初,随着我国电影界美学拓展和文化启蒙的“现代思潮”的涌动,出现了一批摆脱传统戏剧结构方式的电影,如《城南旧事》、《乡音》、《乡情》等。

▪不再需要贯穿始终有头有尾的中心事件,结构比较松散,影片所追求的不再是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专注于所表达的主题,力求从多个方面表现生活。

▪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田壮壮的《猎场扎撒》吴子牛的《喋血黑谷》等都具有较大的突破,呈现出反传统的叙事形态。

▪导致“现代思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对年青人的压抑,及年青人内心的迷茫。

▪二、“批判现实、主旋律、写实、新现实”的现实主义思潮
▪(一)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主要特征
▪1、强化情节,结构比较紧凑,具有贯穿始终有头有尾的中心事件,致力于深化主题;
▪2、追求真实,力求反映出生活原有的形态,并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生活,具有纪实性的特点。

《小街》、《邻居》、《芙蓉镇》、《牧马人》、《血战台儿庄》、《西安事变》
▪(二)现实主义电影思潮的主要阶段
▪80年代——90年代
▪三、大众消费与娱乐化的“后现代思潮”
▪80年代初的娱乐片:《瞧这一家子》、《甜蜜的事业》,“阿满”系列喜剧,“二子系列”
喜剧;
▪90年代的喜剧片:刘国权《喜剧明星》、陈国星《临时爸爸》《编外丈夫》王好为《赚它一千万》张建亚的《三毛从军记》《王先生之欲火焚身》《绝境逢生》▪冯小刚的喜剧片:平民风格,贴近观众,贴近当下生活,对现实不批判,而是戏谑,体现出人性的善良、温情与美好,集合了“喜剧明星与漂亮女主角的组合、小品式的故事、小悲大喜的通俗”,大社会荒诞背景下的小人物调侃、悲剧元素正剧温情对喜剧风格的适量注入,并且用幽默化的方式加以宣泄,并且运用适当的营销手段,如媒介整合推广、贺岁档期推出等,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后现代电影:解构主义是后现代思潮的一种代表形式,它以怀疑、反叛、消解为基本特征。

其影响为权威话语消解、影视的零度写作、影视成为大众文化。

▪怀疑权威,赞颂平民。

▪消解权威、否定权威和英雄
▪调侃、戏拟与反讽是后现代主义影视的重要方式。

▪奉行游戏原则,突出偶然性、不可预测性。

▪互文性
▪总结后现代主义思潮:消除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宣扬不确定性、易逝性、碎片性、零散化。

▪四、本土化与民族化思潮
第五代导演的民族化电影
中国当代电影思潮的启示

▪一、当代电影思潮的文化分析与价值探讨
▪二、当代电影思潮演变的时代把握、历史认知▪三、中国当代电影思潮的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