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指导意见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反映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的相互配合、相互依托,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实施依据。为贯彻落实我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及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必须以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背景,紧紧围绕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目标,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有助于个人发展的良好个性品质;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锻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队伍和实践教学管理四部分构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注重基础、强化训练、加强综合、培养能力”的要求,把握以下基本原则:①目标性原则。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紧紧围绕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进行,尤其是不能脱离能力培养目标;②系统化原则。遵循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结合各专业特点,按照组成实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相互联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贯穿于教学全过程。③整体优化原则。做到实践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从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能力发展的要求出发,注意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和互相渗透,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适应。④规范化管理原则。在实践教学体系中要规范实践教学的管理与实施流程,创新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和形式,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标准和要求。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总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坚持高起点,体现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将产、学、研结合作为主线贯穿于实践教学体系之中,充分体现我校的地方性特征和办学特色。以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关系确定层次,以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环节确定模块,以项目驱动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途径更加清晰,目标指向性更加明确,环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内容与实际结合更加密切,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1.层次的基本内涵

层次主要是指:基础技能层次,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品德修养和职业综合素质为主,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和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专业技能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面向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综合实践层次,以综合性、设计性项目、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为主,突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结合第二课堂内容,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思维能力培养。

2.模块设置及作用

模块主要包括: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创新实践模块。

①基础技能模块:包括计算机应用、外语听说、两课实践、社会实践、军训、素质拓展项目等项目,以提高大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品德修养、团队精神、人文素养为主。

②专业技能模块:包括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实训课程、认识实习、专业

实习以及其他以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实践教学环节,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面向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③综合实践模块: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项目,突出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④创新实践模块:包括学生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学术报告等环节,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突出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体要求

1.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在突出各专业特色的基础上重组实验教学内容,合理调整设置实验项目,改革陈旧实验内容,精选经典内容,增加近代、现代内容,减少演示型、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要有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2.重视课程设计,在某些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中开设创新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的内容要选取有一定工程或社会实际背景,体现应用性、先进性、综合性的课题,加强多门课程之间联系,形成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开展丰富多彩的设计作品展等活动,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实习,加强认识实习、生产(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各环节的质量监控,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积极探索项目(任务)驱动的实习途径,提高实习的效果。

4.毕业设计(论文)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工程”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增加面向实际的选题比例。选题要能反映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要求。加强过程管理与指导,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内涵质量。

5.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科研立项、开放实验项目、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社会调查、艺术创作等,拓展第二课堂的专业学术性内容,并将其纳入到创新实践管理内容之中。

教学科研部

2012-4-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