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反馈训练 6.中央电视台在《探索•发现》栏目中曾播出“徽商之 儒商”节目。节目中说“徽商一个特点是“贾而好 儒”,“贾儒结合。”……“清乾隆、嘉庆时期,徽 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 初,徽商渐趋衰落”。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徽商的 “贾儒结合”实质是( ) A.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B.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 C.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 D.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钱权结合
“市”的发展
朝 秦 代 代 “市”的发展情况
明码标价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
南北朝 “草市”形成 唐 宋 明 代 “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夜市” 代 清
繁荣
突破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都源自商业区繁华认识:与以前相比,宋朝“市”的发展有哪几方面的突 破? (1)坊与市的界限:宋朝以前,坊与市严格分开,宋朝时 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 (2)经营时间:宋朝以前按时开市、闭市,宋朝时经营时 间不再受限制。 (3)政府监管:宋朝以前,市场交易受官府严格监管,宋 朝时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
反馈训练 7.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辛勤以振 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 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利 行人。”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商人的优良品质是( ) ①勤俭致富 ②乐善好施 ③注重诚信 ④守法经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4 .《弘治常熟县志》卷一引旧志记载:“ ( 当时的镇 或市)田畴鳞次,平衍百里,村市里分,联络四 邻。”(如下图)这表明( )
A.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B.经济区域化趋势凸显
C.商业发展促进城乡联络
D.经济重心发生了转移
反馈训练 5 .明代冯梦龙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讲述了湖 广襄阳府枣阳商人蒋兴哥,从广东贩卖珍珠、玳瑁、 苏木、沉香等到苏州枫桥,巧遇同乡米商陈大郎贩米 到苏州。从故事中可以看出( ) A.湖广襄阳商品经济发达 B.“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是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D.湖广主产珍珠、苏木等
4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

氾水高级中学2013届历史二轮复习学案(4)4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和经济政策【专题讲解】一、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1、商周:出现职业商人,政府执行“工商食官”的政策。
2、春秋战国:城市兴起(基本上是政治中心),商业兴盛,私商取代官商,政府重农抑商。
3、秦汉前期:商业的繁荣,出现了一些大都会,长安城有东西九市,集中贸易,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管理。
(空间限制、时间限制)4、南北朝:“草市”出现;5、隋唐:商业也呈现繁荣景象,长安、洛阳盛极一时,长安城布局严整,有东市、西市,实行“市坊分离”,时空限制仍比较严格,后期扬州、益州(成都)繁华,“扬一益二”。
夜市产生。
“柜坊”(早期银行)、5、北宋时期:有了一个新的转折。
其表现在:①解除了商业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市坊制度被打破,出现晓市、夜市。
②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
③商税收入在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比重剧增。
对外贸易发达。
④出现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⑤城市的消闲文化发展,如瓦肆的出现和宋词的发展。
6、明朝时期:城市经济、商品经济非常活跃,这个时期城市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①城市的生产性和商业性更为突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大大减弱。
②江南一些城市出现的手工丁场,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③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市镇,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
④明朝后期,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⑤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思维拓展】1、中国古代“市”的规律性变化地域从城市扩展到乡镇和农村空间唐代以前有明确的空间(市坊分离),宋代打破限制时间唐代以前有严格限制,宋代突破限制,出现“晓市”、“夜市”管理逐渐放松,政府宋代不再直接监管服务设施由单纯的商品买卖场所,发展为服务设施齐全的商业区2、比较唐宋商业活动。
唐朝宋朝商业活动有严格的空间、时间限制,“市坊分离”,“日中为市”,唐朝后期出现“夜市”“市”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城市市坊界限打破,沿街开店,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夜市、晓市出现。
人民版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观察下列关于唐朝都城长安和北宋都城汴京的两幅图片。 探究 观察下列关于唐朝都城长安和北宋都城汴京的两幅图片。
图一 唐都长安
请回答: 请回答: (1)“市”是城市生活中的重要功能区。汉唐时期的政府对“市” 市 是城市生活中的重要功能区。汉唐时期的政府对“ 作出了什么规定? 作出了什么规定? (2)比较唐朝都城长安和北宋都城汴京关于“市”的布局,你发现 比较唐朝都城长安和北宋都城汴京关于“ 的布局, 比较唐朝都城长安和北宋都城汴京关于 有什么显著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有什么显著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秦代:管理“ 秦代:管理“市”有严格的法律
市 ” 的
“
汉代: 汉代:集市贸易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南北朝时期: 草市” 南北朝时期:“草市”------民间集市形成 民间集市形成 唐代: 唐代:夜市出现 宋代: 宋代:“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且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 且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 明清: 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相当繁华
城市中的“ 城市中的“市”与“草市”、“夜 草市” 有何区别? 市”有何区别?
(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 城市中的“ 城市中的 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 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 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朝时发生改 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 草市” 草市 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 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 地域限制。 地域限制。 (3)“夜市”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 夜市”则指城市中的“ 夜市 延长到夜间贸易,冲破了“市”的时间限 延长到夜间贸易,冲破了“ 制。
• 商业的繁荣 促进城市的 发展
庙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6分)
(3)比较材料三中内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宋代历史地位认识的异同。(8分)
(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饮食服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商周“工商食官”(官府控制商业)→春秋战国(中原商品市场和城市大量出现)→秦汉隋唐(抑商政策、坊市分区)→宋元(坊、市时空限制打破,纸币流通)→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市镇商业繁荣、商帮、闭关锁国)。
从历史角度: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及人们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是古代商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现实角度: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金融服务方式的不断创新,晋商“合伙制”蕴涵的现代企业制度原则,对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D.从事珐琅彩的烧制工作
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社会聚族而居的村落形态,为宗族的组织化提供了有利的“生存土
壤”。由此可知,宗族势力赖以生存的基础是(B)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
C.君主专制制度D.中央集权制度
5.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呼,
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中没有反映出(B)
②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8)明清: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按地域结成的商帮中,其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强。
2.“市”的发展
(1)秦代:以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2)汉代: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在一些地点自然形成民间集市——草市。政府对“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1.早在汉代就出现的商业现象是
A.富商大贾周流天下
B.草市迎江货, 津桥税海商
C.夜市卖菱藕, 春船载绮罗
D.今朝半醉归夜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2.明朝, 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 A.会馆是开会的地方 B.会馆的出现, 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 C.会馆是不同地域商人存钱的地方 D.会馆是商人居住的客钱
假如你是古代的一位商人,当生活在 以下朝代,是否可以进行下列商业活动? 西周:用三千两白银收购了一批北方皮草。 战国:与吕不韦合资在邯郸开了一家会馆。 唐: 跟随“俞大娘航船”走南闯北。 宋:将丝、瓷等由海路远销到东欧,有时会 遇上海盗。 元:到京城进货时,遇到很多晋商和徽商。
1.、商业经济的发展历程
讨论:“市”发展特征和趋势?
1.从交通便利的城郊、乡村发展到集中的商业中心。
3.从单纯的商品买卖市场发展为服务设施较完备、功能齐全的商业 区。
2.从严格管理、限制发展到突破时空限制,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
朝
代
秦 汉 南北朝 草市(民间集市)形成,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唐 代 地方商业中心形成,夜市繁荣 宋 代 突破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明 清 商业区繁华(专业性市场出现如米市等)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商业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 商业发展表现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远古时代 商代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商人出现,货币为贝类;商业由官府控制 “工商食官”制)。 西周时期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流通骨贝、铜贝) 春秋战国 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汉代 唐朝 宋元时期
5.明清时期, 晋商和徽商的形成说明了
①商业的空前繁荣 ②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
③海外贸易的发达 ④商帮结成往往带有地域性特征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①②④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4.明清市镇的发展有何特点?这些市镇出现的原
因是什么?
提示 (1)特点:兴起于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
要冲地带;以经济功能为主,商业贸易活动极其
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 则材料反映的是 ( ) 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解析 材料中的“一品官,二品贾”、“商贾 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都反映出明清
繁荣;多位于江南地区和运河沿岸,人口密集。 (2)原因:这些地区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交 通便利。
知识网络
互动探究
探究 观察下列关于唐朝都城长安和北宋都城汴京的两 幅图片。
图一
唐都长安
图二
北宋汴京
请回答: (1)“市”是城市生活中的重要功能区。汉唐时期的政府 对“市”作出了什么规定?
(2)比较唐朝都城长安和北宋都城汴京关于“市”的布
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互助”为宗旨,以会 馆、会所为其在异乡联络、计议的一种既“亲密” 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2)历史条件: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城镇经济日益兴盛;内地与边疆的贸易往来日益
密切,民间的私人海外贸易迅速兴起。
2.商帮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1)积极:商帮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封建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史记》记载:春秋末年“陶(山东定陶)天下之 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该材料反映出 A.中原市场繁荣 ( A ) B.驰道、驿站通畅
高中历史:1.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素材(人民版07版必修2)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三节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素材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有哪些表现?综观中国古代历史,商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主要表现在:(1)商业活动的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中进行,后来农村集市贸易逐渐发展。
唐时加快,明清时突出,出现了专业性的市集(如丝市、叶市、猪市等),以至逐渐形成了新兴的市镇(有的更是专业性的集散市集);而不是先有农村商业,而后才有城市商业的发展。
(2)交易内容的变化:商业开始时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以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种类增多、行业分细,为一般人民所需要的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城市手工业所生产的大小商品在整个流通界地位提高。
这种情况在宋代已经显现。
(3)交易媒介的变化: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物物交换,不存在交易的媒介。
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
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下来即出现了货币。
秦始皇一统中原,统一了货币更是便利了商品交易的发展。
由于货币不利于携带等弱点,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的出现更是促进了商业上的贸易往来。
(4)商品开始时,一般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时)才逐渐与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
如向小生产者预购、定货、贷款、当包买商、搞前店后厂,以至投资设厂、开设手工业作坊。
(5)商人组织的变化:最初商人组织是与商人的自然组织──宗族亲缘组织重合的。
亲缘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为商人的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相对而言,作为地缘组织的会馆比作为业缘组织的宗族进步,而作为业缘组织的行会、公所又比作为地缘组织的会馆进步。
因为地缘组织特别是亲缘组织大多具有不可选择性,属于不随意的团体,而业缘组织大多具有可选择性,属于自由加入的志愿集团。
除此以外还有城市的发展,交易X围的扩大等等就不再一一叙述。
中国古代商业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高考历史经济发展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一 标 准 ; 统 一 货 币 , 通 行 半 两 钱 , 也 为 经 济 秩 序 的 稳 定 提 供 了 条件。 ②汉 初 对 商 人 营 制 度 。 “重 租 税 以 困 辱 之 ”, 汉 武 帝 时 推 行
盐铁 官
第22页
返回导航
[答案] B
第18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名师一号 · 高考总复习· 模块新课标 · 人民版 · 历史
二 、 古 代 中 国 的 经 济 政 策 1. 重 农 抑 商 1 () 含 义 : 强 调 发 展 农 耕 , 限 制 商 业 和 2 () 目 的 : 维 护 专 制 主 义 国 家 政 权 的 文 化 方 面 的 考 虑 。
4 () 影 响 : 使 社 会 经 济 活 力 受 到 压 抑 , 新 的 经 济 因 素 和 生 产 方 式 的 萌 芽 长 期 得 不 到 正 常 发 育 。
第21页
返回导航
专题一 · 第 2讲
名师一号 · 高考总复习· 模块新课标 · 人民版 · 历史
2. 工 商 业 的 管 理 1 () 表现 ①秦 王 朝 统 一
专题一 · 第 2讲
名师一号 · 高考总复习· 模块新课标 · 人民版 · 历史
③直 到 唐 代 , 市 的 设 立 和 废 止 , 都 决 定 于 ④对 私 营 工 商 业 , 古 代 王 朝 通 常 通 过 加 重 赋 税 征 收 的 方 式 加 以 控 制 。 2 () 影响 ①抑 制 了 新 的 经 济 因 素 和 生 产 方 式 的 出 现 和 生 长 。 ②在 明 清 时 期 抑 商 政 策 的 压 力 下 ,
西汉 时 确 立 的 商 人 一 入 市 籍 则 不 得 为 官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杜荀鹤
2.古代中国的“草市”是指
A.买卖草料的专业市场
B.自然形成的乡村集市
C.城市集中贸易的地点
D.与少数民族交易的集市
3 .商人可以在“市”里从事自由商业活 动 始于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4.与以前相比,宋代的市有何变化?
分析上述图片,从经营的空间上看,“市” 有什么发展变化? 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
1.、商业经济的发展历程
材料1: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日中为市,致天下 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易经.系
辞》
材料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
请回答:(1)材料1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原始社会末期以物易物的行为,即原始商业产生)
(2)材料2反映什么现象?出现原因?
徽商与晋商为什么在明清时闻明全国?
徽商与晋商都以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 后扩大经营范围,涉足其他行业;还办金融机构,甚 至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徽 商与晋商是全国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商帮。 徽商和晋商都高度重视商业信誉和商业道德,主张 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讲求仁爱之心,不 乘人之危而牟利;童叟无欺,市不二价;不卖假货, 不赚黑钱。特别是徽商,大多“贾而好儒”,以儒道 经商,更赢得商界和顾客的信任和赞赏,得到 了很大 的发展。徽商和晋商的经营之道,反映了中国传统商 业经营的最高水平。
会馆为商人自行 组织的商业公所。
河南南阳的山陕会馆
北方会馆的典型 代表——辽宁海城的 山西会馆。
从明代中叶到清朝乾隆 末年,有一支商帮称雄中 国商界300多年,那就是 徽商。在辉煌的数百年间, 徽商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华 大地的的百年老字号,有 的至今还熠熠生辉,这不 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历史 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尽管 徽商有过极其辉煌的历史, 但是今天的"徽商"面临着 尴尬的境地:在目前各类 财富排行榜中,少有安徽 人的身影。
②政府对城镇商业交易的时间、地点都有严格限 制。(如“日中而市”;坊市分开等)
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①商业活动不再有时间地点限制,不再受官府的直 接监视。 ②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经济中心不再依 赖于政治中心而独立存在。
1.下面诗句各自反映了哪个朝代市的发展情况?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 海 商。” ——王建《汴路即事》
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 七刻,击钲( zhēng )三百下,散。 ——《唐六典》 材料二: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晚唐 王建 材料三:有人曾这样描述宋代东京的商业繁荣“市井 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 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分析上述材料,从经营的时间上看, “市” 有什么发展变化?
历经百年,胡庆余堂依然熠熠生辉,保持“真不二 价”的诚信传统。
胡庆余堂是清末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风格耗白银三十万两于1874年创 立,整座建筑犹如仙鹤停驻在吴山脚下它和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南北两家国药 老店。
山西商帮 -- 徽州商帮 -- 福建商帮 -- 广东商帮 -- 山东商帮 -- 宁波商帮 -- 龙游商帮 -- 洞庭商帮 -- 江西商帮 -- 陕西商帮 --
(商业经济非常繁盛。原因:经商有利可图。)
二、“市”的发展(贸易场所的发
展) 市的发展情况 朝 代 城市中的“市”与“草市”、“夜市”的区别是什么? 秦 代 有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明码标价 (1)城市中的 “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 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 ,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到宋 汉 代 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管理,长安九市 朝时发生改变。 草市 ( 民间集市 )形成…. 六 朝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 唐 代 的民间集市 地方商业中心形成,夜市繁荣 ,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 突破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 宋 代 (3)“ 夜市 ”则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延长到夜间 专业性市场出现) 贸易,冲破了“市” 的时间限制。 明 清 商业区繁华(
材料一: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汴路即事》唐 王建 材料二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晚唐 杜荀鹤 分析上述材料,“市”的种类有什么发展变化?
材料三脚架:(汉)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 三辅都尉掌之。 —《三辅黄图》卷二《长安九市》
材料四:(宋太祖赵匡胤说) “京城夜市至三 鼓已来,不得 禁止。” ——《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七》 分析上述材料,政府对“市”的控制有什么发展变化?
“大历、贞元间,有俞大娘航船最大,居者养生、 送死、嫁娶悉在其间,开巷为圃,操驾之工数百, 南至江西,北至淮南,岁一往来,其利甚博。”俞 大娘的巨舟冠绝一时,为时人称道。
北宋 交子
元代 纸钞
•
商人在古代最初只是个体分散式的经营,沒有出现 什么大的商人群体,可以说是有「商」而无「帮」。但 到明清时期,情況发生了改变,由于商业经济的快速发 展,商人地位的提高、竞争的加剧以及人们从商观念的 转变等种种因素,全国各地逐渐形成了一个个各具特色 的以地域为中心的商帮,商人开始以群体形象活跃在历 史舞台。明清时期的地域商帮举不胜举,比较著名的就 有山西商人(即山右商)、洞庭商人、徽州商人、廣東 商人、福建商人、寧紹商人、江西商人(即江右商)等 等。对这些行贾四方的商人来说,会馆与公所就是他们 与家乡以及同行间进行联系的纽带,是他们在异乡可以 倚靠的组织。商人们也有自己的行业神崇拜,不同的商 业行业所崇拜的行业神祇是不同的。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城市的发展)
朝 代 主要商业都会 出现了“市井”的商业区
战
汉
国
朝 都市商业集中繁荣“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新 朝 长安 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王莽 设“五均”官,形成全国性商业中心。
唐 宋
清
朝 朝
长安 洛阳(最繁荣)扬州 杭州 湖州
汴京(河南开封) 朝 苏州 盛泽 汉口 佛山 景德镇 朱仙镇
小结: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自汉代以来,各朝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地位低下; 商人投资田产,使商业经营成为地主经济的附从
1.中国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和对封建统治的作用是什么? (1)原因 ①长期的国家统一为商业经济的繁荣创造了有利的市场条件。 ②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为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商品,奠定了商业繁荣 的基础。 ③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边地贸易和对外贸易 的发展。 ④交通的发达、科技的进步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⑤部分统治者的经济政策也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2)作用 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 统治的加强。 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政府财 政收入的增加。 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
商朝的贝币 商代的商业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时以海贝、骨贝、玉贝、铜贝等作 为货币。
布币
刀币
环钱
长安
河西走廊
今新疆境内
亚欧非地区
主要朝代对外交通与贸易路线
西汉
唐朝 依据三幅路线图,概括指 出古代中国对外交通的主 要路线演变趋势 陆路为主——海陆并重— —海路为主 由盛转衰 明清?
宋
俞大娘航船
南都繁荟图(明)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司马迁
这反映了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皇都胜迹图(明)
《清明上河图》局部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商业的起源与发展Βιβλιοθήκη 二、“市”的发展(贸易场所的发
展)
三、商业都会的崛起(城市的发展)
一、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商业的起源与发展
时间 商业发展表现 出现了早期的商业交换 远古时代 商代 商业有了初步发展(商人出现,货币为贝类;商业由官府控制 “工商食官”制)。 西周时期 交易活动频繁,货币需求增加(流通骨贝、铜贝) 春秋战国 出现了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汉代 唐朝 宋元时期
中国古代商业都市发展的规律: 从兴起的原因看:政治中心、军事重镇(战国到秦汉) —工商业地区(唐宋以后) 从功能看:政治功能逐渐减弱,经济功能逐渐增强 从地地域分布看:从战国到唐朝主要分布在北方 唐代以后。南方的都市量明显多于北方 明清时期:江南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 1.商品经济日益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商品经济一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促进了中国 古代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又对自然经济起了瓦解的作用,同 时也对传统的“重农抑商”的观念的挑战。 4.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
“红顶商人”胡雪岩。
晋商
晋商代表建筑 —山西王家、乔家大院
•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 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 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 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 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 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 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 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 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 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1.成语“朝秦暮楚”有多种解释,如比喻立场不坚定。 假如用在商业上,该成语可以从侧面反映中国古代 ( ) ①商人为获利而往来奔波 ②商业交通比较发达 ③ 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④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