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史概述 ppt
我国翻译史简介PPT课件

2
2. 佛經的翻譯是從何時開始的?
Ans:佛經的翻譯是在 東__漢__桓___帝__建__和__二_ 年 ( _公__元__一___四__八__年_ )開始的,譯者是____安__世。高
他不但把佛經由 __梵__文__ 譯成漢文,而且把 ____ 老著子作的一部份譯成梵文,成為第一個把漢文著作 向國外介紹的中國人。
他所提出的翻譯標準“ __________________” , 意即既“須_求__真__,__又___須”喻,俗直到今天仍然有指導意義。
忠實、通順
8
2019/9/23
4
4. 誰首先設置譯場?
Ans: 以往的翻譯活動只是民間私人事業,到 了符秦時代,在 __釋___道__安__ 的主持下首先設 置譯場。
註:佛教傳入中國後,雖有 大量佛經譯出,但由於佛經 文體艱深,加上翻譯者程度 不一,有鑑於此,道安大師 廣泛搜求各種譯本,加以篩 選整理後,道安大師建立了 中國佛教史上佛經目錄學的 先河,為整飭佛典,保存佛 教文化,作出開拓性的重大 貢獻。
英漢翻譯教程
第一章 我國翻譯史簡介
林席如 老師 Dr. Lin, Shih-Ru
1
1. 我國翻譯事業的歷史有多久?
Ans: 我國的翻譯事業有約 ___兩__千__年__ 的光輝燦 爛歷史。早在 ____西__漢__哀_ 時帝代 ( __________ ), 有個西名元叫前2__年____ 的人到中國口伊傳存一些簡短的 佛經經句, 但還談不上佛經的翻譯。
譯的經典都是非常正確的。 6
鳩摩羅什漫畫
/comic/j mls.htm
中国翻译史课件大全

中国翻译史·概论第一讲(2012.9.6)一、学习中国翻译史的目的和意义1.了解我国灿烂的文化,了解我国文化发展历程2.了解我国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往过程3.认识到翻译对文化进步的重要作用4.学习先哲,做一个优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二、中国翻译史要学习些什么◆翻译史料:什么时候,什么人,翻译了什么著作,翻译方法以及翻译思想(翻译理论)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分析史料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历史事件呢?三、学习方法:学习历史,必须先有一本“历史账”,对历史上的重要节点比较清楚◆“设身处地”“穿越”到历史情境中◆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待历史史料四、中国翻译史的大致分期一般而言,我们把我国的翻译史分为5个时期,称之为“翻译的五个高潮”。
【对于每个翻译高潮,我们都应该提出并解决如下问题:这个时期的翻译家有哪些?各自有些什么贡献?出现这样的翻译现象的历史机缘是什么】1.由汉代到唐宋的上千年的佛经翻译【支谦、道安、鸠摩罗什、昙无谶、法显、谢灵运、真谛、彦琮、慧远、玄奘、不空】2.明清交替之际的科技翻译【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熊三拔、李之藻等】3.清末民初的文学和科技翻译【李善兰、华蘅芳、傅兰雅、林纾、严复、梁启超等】4.民国时期的翻译【鲁迅、赵元任、朱生豪、林语堂】5.新中国成立后的翻译,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翻译【傅雷、钱钟书、杨绛】五、参考资料(略)第二讲(2012.9.13)一、关于翻译的早期记载◆《册府元龟·外臣部·鞮(di2)译》记载,周时有越裳国“以三相胥重译而献白雉,曰:‘道路悠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故重译而朝’”。
◆《礼记·王制》:“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这是对翻译官的不同称呼。
后翻译之职,又称“象寄”“象胥”“鞮译”。
又因“夷语与中国相反”,古文把夷语称为“反舌”,而译官又叫“舌人”。
中国翻译史讲义 (2)

3. 三国时期的译经家支谦(1)
支谦一名越,原为月支人,故姓支。号恭明 代表作:《阿弥陀经》 《月明童子经》《菩萨本原经》
《菩萨本业经》《佛医经》 《法句经》
翻译特点:支谦翻译的风格从古译到旧译这一阶段上起了不少 作用。他反对译文尚质的偏向,力求经意使人更易解。
• 受业于支亮,支亮受业于支谶, • 人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 • 支谦的翻译风格 • “曲得圣意,辞旨文雅” • “谦以季世尚文,时好简略。故其出经,颇从文丽” • “属辞析理,文而不越,约而又显,真可谓深入者也。”
第十页,课件共有170页
(二)、 关于“翻”
• 《译经篇》“彝乎东汉,始译《四十二章 经》,复加之为翻也。翻也者,如翻锦绮(qi), 背面俱花,但其花有左右不同耳。由是 ‘翻’‘译’二名行焉。”
• 二名并行,指的应是“翻”、“译”二字均 可单独用来指称翻译活动,并非一起联合使 用之意,不能做“翻译”之名出现。
(三)佛经翻译的影响
1 在中国传播并发展了佛教
2 中国文明史上的盛举
3 对于中国文化(哲学、宗教、文学、音韵学、语 言文体、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等)产生深远影响
4 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翻译家,形成了不同的翻译学 派,总结出翻译观点和理论
5 中国翻译事业的奠基石
第二十一页,课件共有170页
(四)与佛经翻译紧密关联的概念
第六页,课件共有170页
(二)外事机构名称
• 周:大行人下属的象胥 • 秦:典客和典属国
• 西汉:典客——典属国——大行令——大鸿胪——尚书主 客曹
• 东汉:大鸿胪——客曹尚书(南主客曹、北主客 曹)——客曹
• 代表作品: (1)《匈奴歌》—— 古代匈奴族留存下来的唯一的文学作
我国翻译史简介课件

中世纪翻译的兴起
中世纪是我国翻译史上的重要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和文化的交流,大量的梵文经典被翻译成汉语。
中世纪也是我国与周边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的经典著作如《道德经》、 《易经》等被译成多种语言,传播到世界各地。
03
我国翻译史的重要人物
玄奘
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教翻译家,他翻 译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为中印文化交 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玄奘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忠实原文, 追求准确传达原意,他的翻译风格和 技巧对后世的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复
严复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翻译家和思想家,他翻译了大量的西方社会科学著作,包 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赫胥黎的《天演论》等。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翻译在跨国交流和合作中扮演着越来越 重要的角色,需要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语言的翻译需求。
翻译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面临着语言多样性、文化差异、语境理解等 方面的挑战,需要不断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理解能力。
翻译对未来文化交流和发展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 间的交流和理解,有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 发展。
西方文化翻译对中国现代化进 程起到了推动作用,引入了西 方先进的思想和技术,促进了 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西方文化翻译也促进了中国与 世界的文化交流,开阔了中国 人的视野。
多元文化翻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02
01
03
新中国成立后的多元文化翻译是中国翻译史上的第三 次高潮,涉及多种语言和文化。
《第一讲翻译概述》PPT课件

五、 翻译的起源 (The Origin of Translation)
最早的翻译是口译。翻译的历史和语 言的历史一样长。中国最早的有记载 的翻译始于汉代--西汉(Han Dynasty-Xi Han.)。大约在2000前。我国的翻 译活动经历了五个发展时期。
具体方法:
逐句 sentence by sentence interpretation 逐段 paragraph by paragraph interpretation 即席 impromptu/extemporaneous
interpretation 读稿 interpretation by reading the passage 同声 speech and interpretation at the same
王勃:“海内存知己,天崖若比邻”
科学翻译: If you've on earth a bosom friend He is near you to you though at world apart.
文学翻译: If you have friends who know your heart, Distance cannot keep you apart.
玄奘:
曾于唐太宗贞观2年(公元628年)去 印度求经,17年后带回57部佛经。其 中30部是因明学(逻辑学)。并将75 部 译为汉文。更重要的是他首次进行 汉译外的尝试,把老子的部分著作译 为梵文。成为汉以外的鼻祖。在理论 上,他提倡“既须求真,又须喻俗” 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和理 论研究影响深远。玄奘、鸠摩罗什和 真谛一直被视为我国佛教学三大翻译 家。
我们也尝试给翻译下个定义:翻译是把一种语 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 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 特别是推动译入语文化信兴旺发达的目的。
中西翻译翻译史PPT

04
翻译理论
1
西方翻译理论
2
3
重视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形式对应,强调保留源语的语言特征和形式。
形式对应
关注读者反应,强调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的对等,而不仅仅是形式对应。
功能对等
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和文化意识,注重文化传承和传播。
文化转向
文言文翻译
重视对原文的理解和表达,强调译者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推动社会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推动教育和学术发展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大航海时代
15-17世纪,欧洲航海家开辟了新航线,发现了新大陆,打破了东西方交流的壁垒,促进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01
02
03
02
近代翻译
近代西方翻译
要点三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
这个时期的西方翻译家们致力于将古希腊和罗马文化经典翻译成拉丁语和本国语言。
要点一
要点二
宗教翻译
在欧洲宗教改革时期,许多宗教文献被翻译成各种欧洲语言,以传播新教思想。
隋唐宋元明清翻译
隋唐以后,翻译活动更加广泛和丰富,涉及文献、科技、外交等方面。
要点三
古代东西方交流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通过这条通道,中国与西方进行了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交流。
郑和下西洋
明朝时期,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和贸易活动,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区的交流。
02
语言转换
西方翻译技巧强调在翻译中实现语言的转换,即将源语言文本翻译成目标语言文本。
中国翻译技巧
意译为主
中国翻译技巧注重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翻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以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中国翻译简史15页PPT

到了符秦时代,佛经翻译活动就组织有序了。当时主要的组织
者是释道安。在他的主持下设置了译场,开始了大规模的佛经翻译。 由于释道安本人不懂梵文,惟恐译文失真,因此他主张严格的词对 词、句对句(word for word, line for line)的直译。当时的佛经《鞞 婆沙》就是按此方法从梵文译成汉语的。为了把握好译文的质量, 释道安在此期间请来了著名的翻译家天竺(即印度)人鸠摩罗什。 鸠氏考证了以前的佛经翻译,批评了翻译的风格,检讨了翻译的方 法。他主张意译,纠正了过去音译的弱点,提倡译者署名,以示负 责。他翻译了三百多卷佛经文献,如《金刚经》、《法华经》、 《十二门论》、《中观论》、《维摩经》等。其译文神情并茂、妙 基石。到了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特聘印度佛教学者真谛 (Paramartha,499-569)到中国来翻译佛经。真谛在华期间共翻译 了四十九部经书,其中尤以《摄大乘论》的翻译响誉华夏,对中国 佛教思想影响较大。
玄奘在翻译理论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根据自己 的理解和翻译实践提出了"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的翻译标 准,意即"忠实""通顺",直到今天仍有指导意义。他还在 翻译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翻译技巧。据印度学者柏 乐天和我国学者张建木的研究结果显示,玄奘运用了下列 翻译技巧: 1)补充法(就是现在我们常说的增词法); 2)省略法(即我们现在常说的减词法);3)变位法(即 根据需要调整句序或词序);4)分合法(大致与现在所 说分译法和合译法相同);5)译名假借法(即用另一种 译名来改译常用的专门术语);6)代词还原法(即把原 来的代名词译成代名词所代的名词)。这些技巧对今天的 翻译实践同样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玄奘同时 的还有失义难陀、义净、一行、不空等译者,也都译了许 多佛经。唐末无人赴印度求经,佛经翻译事业逐渐衰微。
中国翻译简史第一讲PPT26页

中国翻译简史第一讲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
玄奘提出了佛经翻译中著名的“五
不翻”的原则,并为译经者进行了
十一种详细的分工。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大夫
明
明清的宗教、科技翻译
清
利玛窦Matteo Ricci
之
利玛窦是他的中文名字,号西
际
泰,又号清泰、西江。在中国
的
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 “泰西儒士” 。
翻
在中国建立第一所天真教堂
——《翻译理论与实务丛书》总序言
佛 经 的 翻 译
鸦片 战争 至甲 午战 争前 的翻
译
归 纳
中国翻译简史
其他称呼:舌人、反舌、
简
行人
史
翻译的来历 越人歌:我国历史上第一篇
诗歌翻译
秦始皇统一中国,统
1.
一文字,
中国 在此过程中应该会有
翻译 很多翻译活动,但至
简史 今未有很多著述。
·
秦的
翻译
翻译活动增多
西
汉
的
译官
翻
译
东汉 至唐 末的 佛经 翻译
汉时傳入中國
漢哀帝元壽元年(前2年)博 士弟子景盧出使大月氏,其王 使人口授《浮屠經》
译
林则徐 : “组织翻译活动的 先驱”。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开 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 书”
林则徐在使粤和督粤期间 (1839-1840年)曾组织人员 翻译编纂了《四洲志》
洋務派建立的譯書機構
京師同文館設於1862年
江南製造局翻譯館是19世紀中 國最大的西書翻譯出版機構
中西翻译史及翻译理论概述
在职研究生班
中国翻译史概述
中国翻译理论概述
目
主要翻译理论介绍
录
原文阅读 (或教学视频)
东汉至唐末的佛教翻译
明末清初的西学(科技)翻译
中
国 翻
清末的西学翻译
译
史
五四时期的文学翻译
分
期
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翻译高潮
开端
夏、商朝的翻译活动
夏后即位,于夷来宾。
东汉桓帝末年安世高译经开始,魏晋南 北朝进一步发展,唐代臻于极盛,北宋 式微,元以后则是尾声。(马祖毅,1819)
四个阶段: 草创时期(beginning):东汉桓帝末 年到西晋 发展时期(development):东晋到隨 全盛时期(highlight, flourishment): 唐代 结束时期(ending):北宋 译者及译本 (Translators and Source Texts)
译者:西方来华僧侣(monks)— 安世 高、支谶;中国僧侣 — 西行求经,回国, 译经。
译本:胡本(西域文本);梵本。
东汉到西晋
安世高译经:被确认为我国确
凿可考的译经之始 —《明度
草
五十校计经》
创
三国时支谦:《法句经序》
时
期
佛经 翻译 发展 时期
第二阶段:东晋—隋末(317 – 617 A.C )
佛经翻译的发展阶段 释道安:五失本,三不易 鸠摩罗什,意译 彦琮: 《辨证论》
译者的条件:八备
特点
译者多为汉人,精通梵汉两
全
种语言和佛理。
盛
有计划地进行佛经翻译。
时
译场制度更加完善。。
期
译文质量好,忠实性较高。
·
这一阶段的译经活动达到顶峰,出现 了玄奘、不空、义净等著名的僧人译
西方翻译理论介入,多元的翻译格局。
近几年,翻译学科建立
翻译专业硕士学位设立(MTI)
中国翻译简史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四次次
翻译高潮:东汉至唐宋的佛经
归
翻译、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和 清末的西学翻译、民初“五四”
纳
时期的西学翻译。中国历史上
第四次翻译高潮正在神州大地
蓬勃推进,方兴未艾,景况壮
观。
清末 甲 午 战 争 后 的 翻 译
维新派对西方政治历史书的大量翻 译
日文书籍的翻译或转译
报社出版社推出大量的翻译作品
翻译理论方面:
严复的信达雅:《天演论·译例言》 信、达、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梁启超翻译批评、翻译史的贡献: 《西学书目表》,《论译书》、《译 印政治小说序》 ,《佛教之初输 入》、《翻译文学与佛点》、《中国 近三百年学术史》
文革期间,翻译工作基本停止。
改革开放后,译界长期徘徊于原有的认 识水平上。
80年代后半期,谭载喜等人主张“必须 建立翻译学”的呼声日益高涨。
1990年,刘宓庆的《现代翻译理论》出 版,译界公认此书为现代翻译理论体系 建立的标志,传统译论也就圆满地划上 了句号,取而代之的是科学的、成体系 的现代翻译理论。
译
(1582)
活
精通汉语汉俗,熟读儒家经典
动
《几何原理》;《四书》
徐光启 :译《几何原本》、
明
《泰西水法》 等
清
李之藻:万历四十一年与利玛
之
窦合作编译的《同文算指》
际
(八卷),是中国编译西方数学
的
的最早著作
翻
《圣经》翻译:贺清泰(P.L. De Poirot) ,艾儒略
译
活
动
清末 的翻
白马寺译经
東漢永平十年(67年),漢明帝派人去 西域,迎來兩位高僧,並且帶來了許多 佛像和佛經,用白馬駝迴首都洛陽,皇 帝命人修建房屋供其居住,翻譯佛經。 也就是現在的白馬寺。
汉朝 佛教 翻译 之始
《浮屠经》 浮屠— Buddha,佛陀,浮图, 复豆
白马寺译经 《四十二章经》
佛经 翻译 概览
的
国、英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
翻
义文学作品也深受青睐.
译
进行翻译理论、方法的大讨论
主要翻译家:
鲁迅
巴金
五
胡适
梁实秋
四
郭沫若
冰心
时
郑振铎
林语堂
期
朱生豪
茅盾
的
周作人
郭沫若 瞿秋白
翻
朱生豪
译
朱光潜
1949 后 的 翻 译
傅雷提出“传神”、钱钟书提出“化 境”,又为传统翻译理论增添了光辉的 一页。
中
少康即位三年,方夷来宾。 周朝的翻译
国
象胥
周公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
翻
平,越裳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曰:
译
‘道路悠 远,山川阻深,音使不通, 故
简
重译而朝。’
史
周朝的翻译
寄、象、狄鞮、译
1.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
中
嗜欲不同。达其志,通
国
其欲,东方日寄,南方日
翻
象,西方日狄鞮, 北方
译
日译。
外国文学的翻译
《伊索寓言》、《天方夜谭》、
《鲁宾逊漂流记》、《茶花女
遗事》、《悲惨世界》、《安
晚
娜·卡列妮娜》……
清
林纾、周桂笙、徐念慈、伍光 建、马君武、苏曼殊和王国维
时
等。
期
特点
提倡白话翻译
五
翻译语言西华(异化翻译)
四
直译多于意义
时
首倡了风韵译、神似、神韵
期
文学翻译受到重视:译本的选 择以俄国作品居多,法国、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