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论文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合集五篇)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合集五篇)第一篇: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第四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1方案设计类大赛组委会提供现场油(气)田区块的地质资料,参赛学生参考《油(气)田开发方案总体编制指南》和《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品要求》完成油(气)田开发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油(气)工程和地面工程等部分的设计,赛题设综合组和单项组,每人只限参加一个组别的比赛。
综合组:完成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油(气)工程、地面工程、HSE、经济评价等一整套油(气)田总体开发方案,由3-4名在校学生组成,指导老师1-4名。
单项组:完成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油(气)工程和地面工程四项中任一项的设计方案,由1-2名在校学生组成,指导老师1名。
2技术创新类选手根据方案设计类赛题的地质资料,对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油(气)工程、地面工程、HSE、经济评价等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工艺进行创新设计,包括软件的编写、工艺的创新、设备或装置的设计等。
作品完成后,填写作品申报说明书并附相关的设计图纸、软件程序等。
由1-2名在校学生组成,指导教师1名。
注:选手可同时参加方案设计类和技术创新类的比赛3作品要求I内容要求(1)内容完整,方案设计类作品应按照《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要求》完成,技术创新类作品应有详细的申报说明书及必需的附件。
(2)设计方案有详细的计算过程和充分的论证;(3)禁止抄袭,不得用相似的项目报告冒充;(4)若引用他人成果需说明并指明出处。
II 格式要求(1)参赛作品按照工程项目报告方式编写,计算过程以附录形式给出;(2)按照大赛组委会规定的方案格式要求进行排版。
III 提交要求(1)按照大赛组委会规定的提交格式提交作品;(2)遵循大赛组委会规定的提交时间,逾期提交无效;(3)作品一经提交一律不得更改。
Ⅳ 作品所有权说明参赛作品所有权归参赛团队所有。
若单人参加,作品的所有权属于个人;若团队人数大于1人且作品不可分割,则团队成员共同使用作品;若团队人数大于1人且作品可分割,则团队成员可自由使用属于自己部分的作品。
石油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石油工程毕业论文范文石油工程的全程质量管理对于石油企业的良好开展有重要的影响,石油企业只有在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中加大管理以及监视力度,严格的落实好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保证石油工程的质量,接下来是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石油化工工业开展迅速,对于石油工程工程的建立规模也越来越大,对石油工程工程的建立质量要求也逐渐增高。
本文通过对当前石油工程的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展分析,提出了对于石油工程质量管理的完善以及优化建议。
关键词:石油工程;全程;质量管理;研究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不断开展,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建立开展,推动了我国石油行业的蓬勃开展,但是在石油企业的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必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展解决,完善相关的工程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对石油工程工程的设计质量管理,从而促进石油工程的建立质量不断提升,才可以推动我国石油企业的良好开展,从而推动我国石油行业的进一步开展。
由于石油工程涉及到的工程工程非常多,使得石油企业投入资金非常宏大,因此必需要做好相应的质量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石油工程的质量,让石油企业实现对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石油工程的施工企业要协调好石油工程的建立时间和质量管理工作,从而防止石油工程出现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监视不严格以及工程质量不达标现象的发生。
石油企业必需要加强对于质量管理的设计工作,保证石油工程的建立任务得到有效的完成。
通过良好的质量管理工作,进步了我国石油工程工程的建立质量,可以有效的保障我国石油资源的合理开采,而且保证了我国能源的供给,从而保证我国石油工程的顺利开展。
2.1石油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当前我国的石油企业普遍存在相关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由于石油工程工程涉及到的人员非常多,包括石油工程的技术人员和质量监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等,因此在管理这些人员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程度和专业素质对于石油工程工程的建立质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石油工程论文15篇(石油工程实地开采地质结构)

石油工程论文15篇石油工程实地开采地质结构石油工程论文摘要:石油工程的安全生产对石油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安全管理是实现石油行业基本的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保障财产安全以及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要素。
众所周知,石油工程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便是安全问题。
要想实现石油工程的安全运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利益,为了保证工程正常运行,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坏,企业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实施人性化管理策略和措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石油工程论文石油工程石油论文石油石油工程论文:石油工程实地开采地质结构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石油工程在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油工程通过对石油进行实地开采,从而提高石油开采率与使用率。
石油工程项目作为我国工业的重点扶持对象,能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石油工程;实地开采;地质结构;影响石油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虽然我国石油工程开采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石油工程的发展。
本文围绕石油工程的实地开采工作与地质结构影响进行分析。
1石油资源的实地开采作业由于石油工程开采技术理论较为繁杂,导致其与现实施工作业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石油资源在实地开采过程中,必须考虑当地的天气环境,通常情况下,晴朗之日的作业效果优于阴霆之天的作业效果。
原因包括:阳光提供的光线强度存在区别,对开采技术人员的视线能见度具有不同的影响;晴朗天气下,作业环境较为干燥,不会对石油资源的开采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但是阴霆天气中,会增加空气湿度,影响了开采出的石油资源质量。
通常情况下,寒雪天气对施工现场的硬件设施具有较大影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石油资源的实地开采质量。
我国宪法提出规定,施工企业在开采作业中,必须保障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使用,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不能对其进行破坏。
施工人员在作业中,必须保障不会对当地的人文环境造成破坏。
石油化工设计论文15篇(石油化工管带的设计透析)

石油化工设计论文15篇石油化工管带的设计透析石油化工设计论文摘要: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而压力容器的稳定、高效运行又是保障化工装置正常工作的基础,因此为了提高石油化工生产效益,必须要从根本上加强对压力容器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方法的分析和研究。
应严格遵循国家行业标准,在多种设计方案和途径中选出最佳的一种,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设计水平,落实压力容器设计原则,保障压力容器性能。
关键词石油化工设计石油化工论文石油化工石油化工设计论文:石油化工管带的设计透析荷载计算管道水平推力管道水平推力作用对象分为:活动管架和固定管架。
活动管架(不包括支承有振动管道的管架和跨越式管架)承受管道膨胀时产生的水平推力(当该推力大于摩擦力时,管架承受摩擦力),按规范所述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不考虑管道的水平推力:①常温管道,介质的温度不超过40℃;②管道根数在10根以上,最高温度(包括扫线温度)低于130℃;③主要热管(指计算某构件时,对该构件产生最不利水平推力的那根管道)重量与全部管道重量的壁纸小于0.15。
管道与管架之间具有相互制约作用,管道对管架除作为荷载作用外,尚应考虑其对管架的约束作用,当管架上敷设3根或3根以上管道时,中间管架轴向水平推力的牵制系数,必须考虑由于每根管道水平推力不同时出现,及各管道温度不同时升高等因素,对管架变形或摩擦力产生的影响,其牵制大小取决于主要热管所占比例,可根据规范给出的表格确定。
但是,由于管道水平推力涉及的因素较多,上续专业一般不会提供足够的计算条件,水平推力在委托中一并给出,对于水平推力,应和上续专业沟通一下,确定水平推力是否是上续专业按应力计算而得出的,如果不是,则应根据规范的要求进行折减。
固定管架的水平推力为管道补偿器弹力和活动管架的反作用力,设计时可根据配管专业提供的水平推力,并考虑两侧活动管架的不平衡水平推力。
风荷载管架风荷载分为:管架横向风荷载和管架纵向风荷载。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毕业论文(样版)

中国石油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低渗透油田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姓名:学号:性别:专业: 石油工程批次:学习中心:指导教师:年月摘要水力压裂是低渗透油气藏开发评价和增产增注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而油气井压后的压裂液返排又是水力压裂作业的重要环节。
目前,对压裂液返排的控制,大多采用经验方法,没有可靠的理论依据。
本文对压裂液的返排过程和压后井底压力的确定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旨在为压裂液返排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在以压裂液的滤失量计算的基础上,运用流体力学和数值模拟的相关理论以及物质平衡原理,针对返排期间裂缝闭合的过程,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建立了压裂液返排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压裂液返排数学模型的数值解法。
研究表明,为了减少压裂液对储层的伤害,低渗透储层中的压裂井应采用停泵后立即返排的方式,使裂缝强制闭合。
实测井口压降曲线与计算值的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裂缝闭合过程和压裂液返排过程。
最后,对返排的过程进行了室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岩心实验,发现了返排过程中的一些特定规律。
然后以滤失机理研究为基础,通过了建立裂缝壁面上的渗流模型,编制了返排参数预测程序,可通过对压裂返排效果的预测来指导压裂液返排作业。
关键词:水力压裂;裂缝闭合;压裂液返排;数学模型;井底压力目录第1章绪论 (1)1.1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2目前关于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存在的不足 (2)第2章低渗透油田特点及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现状 (3)2.1国外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及特点 (3)2.1.1 国外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 (3)2.1.2 国外低渗透油田的主要特点 (3)2.1.3 国低渗透油田储量分布 (4)2.1.4 国低渗透油田的主要特点: (4)2.2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现状 (5)2.2.1 国外压裂液返排的推荐做法 (5)2.2.2 国压裂液返排的研究现状 (7)2.3裂缝形态的数学模型 (8)第3章裂缝闭合期间压裂液返排模型 (9)3.1裂缝闭合过程中模型的假设条件 (9)3.2压裂液返排的二维数学模型 (9)3.2.1 压裂液从地层返排的数学模型 (9)3.2.2 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 (13)3.3模型的数值解法 (14)3.3.1 返排模型的离散 (14)3.3.2 求解方法 (17)3.4裂缝闭合时间及压裂液返排量的确定 (18)3.4.1 裂缝闭合时间确定 (18)3.4.2 压裂液返排量的计算 (18)3.4.3 停泵后裂缝体积变化量的计算 (19)3.5实例计算与分析 (20)3.6室实验模拟研究 (22)3.6.1 实验方法 (22)3.6.2 实验数据及处理 (23)第4章压裂液返排的实验研究 (26)4.1实验仪器材料 (26)4.2实验步骤 (26)4.3实验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26)4.3.1 采用瓜胶压裂液进行压裂实验 (26)4.3.2 采用田菁胶压裂液进行实验的结果 (29)图4-6 累计流量与渗透率恢复值 (30)4.4结论与建议: (30)第5章压裂过程中的滤失与返排效果预测 (31)5.1压裂液滤失理论 (31) (32)5.1.1 受压裂液黏度控制的滤失系数C15.1.2 受地层流体压缩性控制的滤失系数C2 (32) (34)5.1.3 压裂液造壁性控制的滤失系数C35.1.4 综合滤失系数C (34)5.2一维总滤失体积计算 (35)5.3压裂液返排数学模型 (36)5.3.1 饱和度呈线性分布 (36)5.4实例计算 (37)5.5影响压裂液造壁性滤失系数实验 (38)结论 (39)参考文献 (40)第1章绪论1.1 压裂液返排规律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压裂工艺是油、气藏增产和提高采收率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1-2]。
石油工程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复合钻进稳斜性能研究姓名:姚文达专业:石油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学习形式:自考助学单位: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指导教师:林洪义2014年1月复合钻进稳斜性能研究摘要复合钻进技术在油田的应用,可以提高机械钻速、控制井眼轨迹、减少扭方位次数,并可大幅降低钻井成本,从而提高油田开发速度。
木文对转盘与螺杆钻具联合钻进时的防斜打快机理进行了分析,采用纵横弯曲连续梁法,建立了这种下部钻具组合的力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定量分析了其控制井斜的力学特性,从理论上分析了这种下部钻具组合控制井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优化这种钻具组合和施工参数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单弯螺杆防斜钻具组合分析表明:稳定器安放位置距钻头越远钻头侧向力越大;钻压对钻头侧向力影响不明显;弯角和肘点位置对钻头侧向力有明显的影响,这对专用防斜螺杆钻具的设计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复合钻进在井斜角较大时显示出大的侧向力。
关键词:复合钻进;稳斜;纵横弯曲法;钻头侧向力Steadyinclinedproperties ofcomposite drillingAbstractThat the application of combineddrilling technology in oilfield can heightendrillingspeed,controlwell trace,reduce the number of directi on torsion and greatly reduce drillingcost which acceleratethe oil field developingspeed.Thispaperanalyzed the mechanismofwellstraighteningandimproving ROP as turnplate andscrewdrill rotate together,Usingcontinuous beam theory, themechanical model ofBHA isestablishe d.Applying the model,themechanicalcharacteristics ofBHA to cont rol deviation arestudiedquantitatively。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征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却顾所来径,点点浪花飞》

却顾所来径,点点浪花飞—记我们的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时至谷雨,本应阳光普照、温暖宜人的黄岛呈献给四月的仍是如昨日一般的春寒料峭,唯独校园内的樱花紧跟时令,在微冷的氛围中怒放着。
晴朗午后,并无倦意。
独自一人来到图书馆,找一清净之地坐下,透过折射着阳光熠熠生辉的玻璃窗,看着随风轻摇的花海,不禁心驰神往。
那一片片娇艳欲滴的颜色,似在微笑,又似在温柔地诉说:春天终于来了。
回想月余之前,假期还没有结束,而我们已经提前来到校园。
怀揣着那份梦想,我和我的队友坐在图书馆这同样的位置开始了我们的征程。
那时候,仍是冬意凛然,一切都是萧瑟的肃静。
偶尔刮起的几场狰狞的冷风,呼啸着从我们身周掠过,但却丝毫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作为一个石油人,一个刚接触石油的学子,我们深知迈出了这一步意味着什么。
渊博的知识、超人的技能……我们缺失的东西太多,但是去学习、请教、探索以发展壮大自己的决心、恒心、毅力,我们却一直都有。
刚接到赛题的那一天,我和队友便开始紧锣密鼓地分析赛题,以便迅速制定目标和计划。
当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想通过这个平台来锻炼自己,接触更多专业性的知识。
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对赛题的理解不断地加深,心态也发生了改变:既然参加了比赛,就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便应该努力去争取荣誉。
后来,我们每天除了完成必须的学习任务,便会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比赛当中去。
现实往往考验着人们。
面对那一张张似懂非懂的数据,我们甚至不知如何下手。
直至比赛前不久,我们仍东啃一口,西嚼一点。
慢慢地,我们没有了方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我们已处于绝望的边缘时,院团委张老师给我们送来喜讯,晚上召开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交流会,请往届获奖学长传授经验,这无疑让我们看到了曙光。
而晚上的交流大会没有让我们失望,获益匪浅的我们不仅学到了备战比赛的技巧方法,也看到了一个成功团队的辉煌和背后付出的辛勤汗水。
我们又重新燃起了斗志,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后来,指导老师又带领我们重新分析了一下赛题,同时也给我们介绍了一位“新朋友”―阳光石油论坛。
石油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石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分析、石油石化无人机应用分析…

石油工程课题研究论文(五篇)内容提要:1、石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分析2、石油石化无人机应用分析3、石油行业电气自动化体系构建及发展4、石油装备下的国际营销策略5、谈石油勘探三维地质构造建模技术全文总字数:21163 字篇一:石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分析石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分析摘要:当前中国石油工程项目数量和规模逐年扩大,为了确保石油工程质量,需要充分重视施工现场管理质量。
应全面分析当前在开展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时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应制定完善的解决措施,有利于推动我国石油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工程项目;石油;施工现场管理引言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石油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开展石油工程项目时,需要充分重视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加大员工培训和选拔力度。
逐渐完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情况,从而全面提升石油工程施工质量。
1分析石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具备的性质首先,石油工程项目施工条件和指标比较高。
由于石油具备特殊性质,在开展工程项目时,有着更高作业标准要求。
施工现场需要全面考虑每个施工环节存在的危险,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防范措施,避免生产时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可以防止施工中存在资源浪费现象。
其次,石油工程项目投入资金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逐渐扩大我国石油工程项目规模,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需要引进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更多优秀专业人才,企业还应综合考虑施工中气候因素。
这些情况都会增加施工成本,因此需要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措施,可以实际解决这些问题。
此外,石油工程项目管理难度较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石油工程行业出现很多的新材料、新施工技术和设施,加大了施工现场管理难度。
为了更好的开展施工作业,对工作人员的执行能力以及专业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2当前石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中不足2.1没有制定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当前我国很多石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缺乏完整的、全面的施工管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格式说明参赛作品应有封面、作品说明、目录及正文组成。
纸张采用A4,页眉采用报告中出现的各章节的名称,黑体,五号,居中;页脚采用页码,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
文件命名方式:编号_团队名称_参赛单位封面、作品说明部分:格式详见后文。
目录部分:标题“目录”,字体:黑体,字号:小三。
章标题,字体:宋体,字号:小四。
(各级标题间采用1.5倍行距,对齐方式:分散对齐,数字和英文字母选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正文部分:格式详见后文,具体如下:页边距:上3.0cm,下3.0cm,左3.0cm、右3.0cm;页眉:2.0cm,页脚:2.0cm;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行距: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取消网格对齐选项;每章的章标题: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前为0,段后1行,每章另起一页,插入分节符(不要使用分页符,因为每章的页眉不一样),章序号为阿拉伯数字(如第1章,不要使用汉字一、二等);章中的各级标题:黑体,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段后为0.5。
正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
如图1.2,表2.3,附注4.5,式6.7等。
如“图1.2”就是指本论文第1章的第2个图。
文中参考文献采用阿拉伯数字根据全文统一编号,如文献[3],文献[3,4],文献[6-10]等,在正文中引用时用右上角标标出。
附录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另行编号,如图A1,表B2,附注B3,或文献[A3]。
打印要求:一律A4纸打印装订。
编号:_______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National Petroleum Engineering Design Competition(Times New Roman三号居中)参赛作品(黑体小初居中)题目(黑体一号居中)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团队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体四号,1.5倍行间距)完成日期年月日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说明(黑体一号居中)约500字作品简介(宋体四号1.5倍行间距)本参赛作品由团队成员独立完成,不存在剽窃、抄袭等侵权现象。
若违反自愿放弃参赛资格并承担相关责任。
负责人签字:团队成员签字:指导老师签字:时间:题目可参考以下方式选填油(气)田总体开放方案设计油(气)藏工程设计钻完井工程设计采油(气)工程设计地面工程设计注:此页在最终报告中删除。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2012年3月12日目录第1章气田概况 (1)1.1地理与交通·························1.2区域地质···························1.3勘探简况与勘探成果·················1.4试采情况·······································第2章气藏描述·······························2.1地层描述·······································2.1.1地层层序····································2.1.2岩性及岩石特征································2.1.3层组划分及对比···································2.1.4地层厚度横向变化特征·························2.2构造描述········································2.2.1圈闭特征及要素·······························2.2.2剖面特征······································2.2.3圈闭类型········································ 2.3储层描述········································2.3.1沉积相描述·································2.3.2物性特征······························2.3.3储集空间类型····························2.3.4孔隙结构特征································2.3.5储层分类及评价····························2.3.6储层纵横向分布特征··························· 2.3.7储层非均质分析····························2.3.8储层敏感性分析····························2.3.9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分析···················2.4流体性质及分布··································2.5压力温度系统···································2.6气藏类型与驱动类型······························2.6.1气藏类型···································2.6.2驱动类型······································2.7地质建模············································2.7.1构造建模···································2.7.2储层属性模型································2.7.3流体分布模型································· 2.8气田地质特征综合评价····························第3章储量计算·································3.1容积法储量······································3.2气井经济储量下限···································3.3可采储量·········································3.4储量评价···········································第4章气藏工程设计··································4.1气藏连通性分析····································4.2开采方式············································4.3气藏产能评价及合理产量分析···························4.4合理采气速度确定······································4.5 层系划分与井网系统··································4.5.1层系划分原则······································4.5.2井网部署·······································4.6保持地层压力开采方式合理参数确定···················4.7开发方案设计········································4.8开发方案技术指标的优选·····························第5章钻井工程设计···································5.1钻井············································5.2完井···········································第6章采气工程设计··································6.1射孔·············································6.2采气方式··········································6.3增产措施··········································6.4采气特殊问题治理的技术要求·························第7章地面建设工程设计设计·····························第8章 HSE··············································8.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8.2主要防护技术对策措施······························5.3 HSE管理···········································第9章经济评价········································9.1总投资估算·······································9.2主要经济参数······································9.3主要财务指标·····································敏感性与抗风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