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
第五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_地面工程_获奖作品

第十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

第十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导言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是中国高校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项盛会,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今年的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第十届赛题颇具挑战性,要求参赛选手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个任务主题,并提供一个全面、详细、完整的设计方案。
一、赛题背景1.1 石油工程的重要性石油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石油工程是指以石油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工程学科,主要包括油藏工程、钻井工程、油气田开发等方面的内容。
石油工程设计是石油工程的核心环节,它关系到油田的开发效率、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1.2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意义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比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和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
通过参与这样的比赛,学生们能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进行石油工程设计,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赛题要求2.1 设计要求本届大赛的设计题目要求参赛选手基于具体的地质结构条件和油藏特点,设计一个油田开发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油藏开发的各个环节,如勘探、评价、开发等,需要科学、合理、经济、高效。
2.2 技术要求设计方案需要应用石油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岩石力学、油藏数值模拟、钻井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参赛选手需要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出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
2.3 环境要求设计方案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等因素。
参赛选手需要针对具体的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条件,合理选择技术和措施,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三、设计方案3.1 勘探与评价1.地质勘探:通过地质勘探手段获取地下油气储量的分布情况,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
2.评价油藏储量:根据勘探结果,对油藏储量进行评价,包括地震数据解释、地质模型构建等。
3.2 油田开发1.油井设计:确定油井的位置、井型、完井方式等,包括垂直井、水平井、多级分段等。
第十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

第十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
为了更好地促进石油工程人才的培养和技术创新,同时推进石油工程领域的发展,第十届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即将隆重举行。
为此,我们特别设定了以下赛题:
1. 油田地质建模及优化开发方案设计
2. 油藏数值模拟及注采方案设计
3. 油田集输管网设计及优化
4. 石油化工装置设计及工艺流程优化
5. 油田环保治理技术设计及应用
6. 油气勘探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7. 油气井完井与提高采收率技术创新
8. 油气储层改造技术及实际应用
以上赛题均涵盖了当前石油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技术难点,希望参赛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和创造力,提交具有创新性和可实施性的设计方案。
本届大赛将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参赛者还可获得实习机会和学术交流机会。
欢迎广大石油工程师和研究生积极参加,共同推动石油工程技术的发展。
- 1 -。
【最新精选】首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介绍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为使本次大赛的作品更加实用和接近油田生产实况,大赛组委会提供的基础数据均来自于我国某油田新探区块,当中可能存在不完善的部分,参赛团队可根据实际情况借鉴相似油藏开发资料或进行合理的假设,但必须进行必要的论证。
大赛作品(油田总体开发方案)可参考SY/T10011-2006《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指南》和《钻井手册》(上下册)。
大赛赛题咨询邮箱:************基础数据如下:1.地面概况资料1.1 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概况1.2 油田地理位置图2.地质静态资料2.1 区域地质概况与油藏地质特征2.2 MM断块Es33①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含油面积图2.3 MM断块M1-M3井剖面图2.4 MM断块Es33①有效厚度等值线图2.5 MM断块Es33①渗透率等值线图2.6 MM断块Es33①孔隙度等值线图2.7 MM断块Es33①砂厚等值线图2.8 MM断块M1-M2-M3井油层对比图2.9 M1井测井数据处理成果图2.10 M2井测井数据处理成果图2.11 M1-M2-M3测井解释成果表2.12 M1-M2-M3井分层数据表2.13 M1-M2井压力预测数据2.14 M1-M2井岩性及分层数据3.实验室资料3.1 M1井高压物性分析数据表3.2 M1井泥页层物理化学性能3.3 M2井五敏实验数据3.4 M2井岩心相渗曲线3.5含油污水检测数据4.生产动态资料4.1 M1-M2井压裂施工曲线4.2 M1-M2试油、试采数据表4.3 M1-M2生产数据表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2011年4月11日【附加总结类文档一篇,不需要的朋友可以下载后编辑删除,谢谢】2015年文化馆个人工作总结在XXXX年X月,本人从XXXX学院毕业,来到了实现我梦想的舞台--XX区文化馆工作。
在这里我用艰辛的努力,勤劳的付出,真诚而认真地工作态度认真的做好自身的每一项文化馆相关工作,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工作业绩。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近年来,石油工程在国际能源领域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为了促进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举办了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在这样的一个大赛中,我们团队所提交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
现在,我将为大家介绍我们的获奖作品。
我们的作品主题为“石油工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深知石油资源的重要性,也了解石油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因此,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在保证石油开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并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
首先,在石油勘探方面,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技术。
这一技术通过测量地壳的物理特征,如电磁波和重力场等,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石油资源,以及其储量和分布情况。
相比传统的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影响小等优点。
这种技术不仅能为石油工程的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还能更好地保护勘探区域的自然环境。
其次,在石油开采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注水系统设计。
传统的石油注水系统往往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和污染,而我们的设计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过滤技术,将地下水和石油的开采结合起来。
我们的注水系统能够将地下水通过高效的过滤系统净化后注入油井,既可以维持油井的压力,又能够将污染物排出,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损害。
同时,我们的注水系统使用了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在社会责任方面,我们关注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就业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发展计划。
我们会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合作,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提升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此外,我们还将投资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社区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我们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技术,我们相信石油工程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我们团队将继续努力,为石油工程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在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是我们团队的骄傲和成就。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钻完井工程设计PPT资料34页

G类
地面
常规
G类
300m
常规
G类
323m
常规
G类
314m
油套
2.1 钻机选择依据
DX井井深设计1839.49米,考虑到预应力固井和上提解卡的需要,选择 30钻机。
2.2 ZJ30主要设备简介
ZJ30部分设备表
名称 钻机 井架 天车 游车 大钩 水龙头 转盘 井架底座 柴油机 发电机
…
型号 ZJ30 TJ170131 TC-250 YC-250 DG-250 SL-225 ZP-520A
岩石力学参数分析图
层的力学不稳定性,地层整体强度 降低。
3.3 D1井实例分析
泥质含量、实测井径扩大率曲线 三压力剖面图
3.4 泥煤互层段井壁稳定性分析
采用Hoek-Brown准则计算泥煤互层段 的坍塌压力当量密度。
坍塌压力 当量密度最高
井深 H(m)
1094
1097
泥煤互层段坍塌压力变化示意图
井身结构设计图
4.2 井身剖面设计(直—增—稳)
井身剖面参数
测深 (m) 0.0 1209.0 1539.5 1839.5
井斜角 (deg) 0.0 0.0 88.0 88.0
方位角 (deg) 55.00 55.00 55.00 55.00
垂深 (m) 0.0 1209.0 1424.0 1434.5
23.56
28.94
3.4 泥煤互层段井壁稳定性分析(续)
Y-displacement 位移 mm
Y-displacement 位移 mm
井深1094m处的井筒Y方向位移云图
井深1097m处的井筒Y方向位移云图
3.4 泥煤互层段井壁稳定性分析(续)
第五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综合组一等奖钻井工程设计详解

第1章钻井工程方案1.1钻井工程地质概况1.1.1 区块地质概况1.1.1.1区块构造及地理环境特征本设计方案研究目标区块为页岩I区块,该区块总体为我国南方丘陵山地,受到来自北西方向挤压应力作用,以正向构造为主,各背斜带之间以宽缓向斜带为界。
海拔最高675m,最低250m,多在400〜600m之间。
该地区交通较为便利,区内各场镇间均有公路相通。
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5~17C。
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年降水量超过1000mm,水系发育,季风影响突出。
四季特点为: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
在降水多的季节,需预防山洪暴发所引起的泥石流、塌方、滑坡,河道涨水所引发的洪水等自然地质灾害。
1.1.1.2区块地层分布页岩I区块古生界奥陶系一中生界三叠系自下而上主要发育:十字铺组、宝塔组、涧草沟组、五峰组、龙马溪组、小河坝组、韩家店组、黄龙组、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
根据目前勘探开发情况,将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下部一上奥陶统五峰组约86m层段含气泥页岩段作为本区主要的目的层。
按照从老到新的顺序,由五峰组至嘉陵江组具体地层岩性及地层厚度见表3.1。
1.1.1.3储层分布该地区五峰组一龙马溪组总体上分布稳定,尤其是目的含气层段在地震剖面和连井对比剖面上都有很好的响应。
气层总厚度在83〜90m,纵向上连续,中间无隔层。
据现有钻井测井、录井以及岩芯特征,该地区目的含气页岩段从下到上可划分出三段、五个亚段,其中第1段(分11亚段和12亚段)为碳质硅质泥页岩,厚度分别约为33m和18m;第2段为含炭质粉砂质泥岩,厚度约17m;31亚段为含炭质灰云质泥页岩,厚度约13m;32亚段为含炭质粉砂质泥页岩,厚度约6m,通过现有资料发现,各亚段在全区分布基本稳定。
第3章钻井工程方案1.1.1.4区块地应力及储层岩石力学特征通过对目的层岩石力学参数测试,得出杨氏模量23〜37GPa,泊松比0.11〜0.29,体积模量为14〜18GPa,剪切模量10〜14GPa,实测最大主应力为61.50MPa, 最小主应力为52.39MPa,根据应力剖面图可以得到上下隔层应力差约8MPa。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技术创新类赛题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技术创新类赛题选手围绕方案设计类赛题的主题——深水油气开发,对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油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HSE、经济评价等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工艺进行创新设计,比如软件的编制、工艺的创新、设备或装置的设计等,选手需完成作品申报说明书并附相关的设计图纸或软件程序等,详见《2016 CPEDC 技术创新类作品要求》。
以下题目供选手参考。
选手也可自行拟定作品主题,但内容必须与深水油气开发相关或者适用于深水油气的开发。
参考题目如下:
1. 深水浅部地质灾害预测技术
2.深水油气开采中相态变化分析
3.深水油气田开发井网设计
4.深水钻井水平井工艺设计
5. 深水钻井喷射下导管技术
6. 深水浅部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模型
7.基于深水钻井井壁稳定性的钻井液技术
8. 深水自动井位优化技术
9. 深海油气田开发增产工艺
10. 海洋平台模块规划
11. 海底采油树装置设计
12. 海洋集输管道段塞流预测及防治
13. 深水海底多相流分离技术
14. 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
15. 深水集输管网经济性、可靠性及适应性评价方法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
2016年3月7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
大赛作品(油田总体开发方案)可参考SY/T10011-2006《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指南》和《钻井手册》(上下册)。
大赛赛题咨询邮箱:npedc@
基础数据如下:
1.地面概况资料
1.1 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概况
1.2 油田地理位置图
2.地质静态资料
2.1 区域地质概况与油藏地质特征
2.2 MM断块Es33①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含油面积图
2.3 MM断块M1-M3井剖面图
2.4 MM断块Es33①有效厚度等值线图
2.5 MM断块Es33①渗透率等值线图
2.6 MM断块Es33①孔隙度等值线图
2.7 MM断块Es33①砂厚等值线图
2.8 MM断块M1-M2-M3井油层对比图
2.9 M1井测井数据处理成果图
2.10 M2井测井数据处理成果图
2.11 M1-M2-M3测井解释成果表
2.12 M1-M2-M3井分层数据表
2.13 M1-M2井压力预测数据
2.14 M1-M2井岩性及分层数据
3.实验室资料
3.1 M1井高压物性分析数据表
3.2 M1井泥页层物理化学性能
3.3 M2井五敏实验数据
3.4 M2井岩心相渗曲线
3.5含油污水检测数据
4.生产动态资料
4.1 M1-M2井压裂施工曲线
4.2 M1-M2试油、试采数据表
4.3 M1-M2生产数据表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
2011年4月11日附件:(由于同一时间下载量过大影响下载质量,已更换存放地址)下载方法:点击-->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数据包<--,进入下载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