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电子版证书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电子版证书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电子版证书一、大赛简介1.1 名称及标志中文名称: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英文名称: China Petroleum Engineering Design英文缩写: CPEDC .大赛标志:1.2大赛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石油教育学会支持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斯伦贝谢公司承办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3 大赛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已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国家能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日益凸显。

当前,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已进入平缓期,非常规油气资源逐渐成为油气开发的热点。

这既对固有的开发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使油气田开发设计由原来的主要满足使用功能转变为一项需综合考虑钻井效率、储层保护、采收率、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要求的工作,对设计者的专业知识水平、总体规划程度、创新性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石油教育学会联合发起主办了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活动锻炼和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科技创新型、工程实践型和团队协作型的石油工程师。

二、大赛赛题2.1参赛对象大赛主要面向全日制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校研究生,鼓励本科生和专科生参加。

参赛学生需根据参赛组别组成1-5人的团队,学历构成不限。

选手可同时参加两个类别的比赛,但同一类别内,只能选择参加其中1个组别。

2.2赛题设置2.2.1方案设计类大赛专家委员会提供现场油(气)田区块的地质资料,参赛学生参考《油(气)田开发方案总体编制指南》和《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要求》完成油(气)田开发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油(气)工程、地面工程和HSE与经济评价等部分的设计,赛题设综合组、单项组和创新组,每人只限参加方案设计类一个组别的比赛。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 23 1.6.5 煤储层评价 ............................................................................................... 24 1.7 温压系统 ......................................................................................................... 27 1.7.1 煤储层压力 ............................................................................................... 27 1.7.2 煤储层温度 ............................................................................................... 27 1.8 流体分布及其性质 .......................................................................................... 27 1.8.1 煤层含气特征 ........................................................................................... 27 1.8.2 水文地质特征 ........................................................................................... 29 1.9 三维地质建模.................................................................................................. 30 1.10 储量计算 ....................................................................................................... 32 1.10.1 储量计算的方法 ..................................................................................... 32 1.10.2 储量计算单元的划分 ............................................................................. 32 1.10.3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 32 1.10.4 储量计算及评价 ..................................................................................... 35 1.11 可采储量........................................................................................................ 37 第 2 章 产能评价 ...................................................................................................... 42 2.1 煤层气井排采状况 .......................................................................................... 42 2.2 煤层气井产能特征 .......................................................................................... 42 2.2.1 排采产能................................................................................................... 42 2.2.2 产能指数................................................................................................... 46 2.3 合理产量 ......................................................................................................... 48 2.3.1 排采分析确定合理产量............................................................................ 48 2.3.2 数值模拟法论证 ....................................................................................... 48 第 3 章 气藏工程论证 ............................................................................................... 54 3.1 开发层系划分.................................................................................................. 54 3.1.1 开发层系划分原则 ................................................................................... 54 3.1.2 开发层系划分结果 ................................................................................... 54 3.2 开发方式选择.................................................................................................. 55 3.2.1 煤层气开发方式 ....................................................................................... 55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有效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有效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有效作品说到“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有效作品”,你可能会想,这是什么神仙比赛?怎么听起来那么高大上?这可不是一般人能随便参加的比赛,得有点“真功夫”才行。

咱们平常能看到的那些石油钻井平台、油田开发,都是工程师们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结果。

能在这个比赛中拿到好成绩的,那肯定不简单,基本上都是行业里的顶尖高手。

要说咱们中国的石油工程设计能力,那可真是杠杠的,人才济济。

大家是不是也好奇,石油工程设计到底是怎么个“设计法”?怎么才算“有效作品”呢?首先啊,石油工程设计不单单是“钻井”的事儿,咱们看似简单的一口油井,背后可是藏着无数个复杂的技术细节。

你得考虑到油田的地下结构,油气的流动方式,甚至连钻头的材质、油井的深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生产效果。

所以,能做出“有效作品”的设计,往往是能兼顾经济性、可操作性、环境友好性的全方位方案。

设计出来的东西,不仅要能赚钱,还得安全、环保、稳妥,像是个“完美”油田计划,拿得出手的那种。

但说到“有效作品”,那可不光是数字化、图纸上的东西。

你得真的把设计的方案落到实处,能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作用,能解决现场遇到的种种问题。

比如,咱们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地层水文情况、压力情况可能千差万别,不同油气藏的特性也完全不一样。

这时候,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你不能光在纸面上看着光鲜,实际操作起来出问题,那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石油工程设计不只是“理论上”牛逼,实际执行起来也得靠谱,做到真正的“见实效”。

还得说说这个“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评审标准。

你以为仅仅是看图纸、评数字?那你就错了。

评委们不仅要看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还得看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能解决实际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些都是加分项。

设计师们在比赛中拿出的方案,看似普通,但其实是在解决一些非常细小却至关重要的问题。

比如,某些油田深井的压力过大,导致采油效率低下,这时候,设计师们可能就通过改进钻井工具、调节钻井液等手段,使得油气的开采效率大大提升,想想看,这就是“有效作品”的真正体现。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近年来,石油工程在国际能源领域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为了促进石油工程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举办了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在这样的一个大赛中,我们团队所提交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

现在,我将为大家介绍我们的获奖作品。

我们的作品主题为“石油工程中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深知石油资源的重要性,也了解石油工程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因此,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在保证石油开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并促进当地社会的发展。

首先,在石油勘探方面,我们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技术。

这一技术通过测量地壳的物理特征,如电磁波和重力场等,来判断地下是否存在石油资源,以及其储量和分布情况。

相比传统的勘探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影响小等优点。

这种技术不仅能为石油工程的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还能更好地保护勘探区域的自然环境。

其次,在石油开采方面,我们提出了一个创新的注水系统设计。

传统的石油注水系统往往会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浪费和污染,而我们的设计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高效过滤技术,将地下水和石油的开采结合起来。

我们的注水系统能够将地下水通过高效的过滤系统净化后注入油井,既可以维持油井的压力,又能够将污染物排出,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损害。

同时,我们的注水系统使用了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最后,在社会责任方面,我们关注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就业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社会发展计划。

我们会与当地政府和社区合作,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并为他们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提升他们的技能和素质。

此外,我们还将投资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改善社区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我们的设计理念和创新技术,我们相信石油工程可以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我们团队将继续努力,为石油工程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在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是我们团队的骄傲和成就。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近期,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公布了多项优秀作品,这些创新性
的作品为中国油气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下是关于这些优秀作
品的详细介绍:
1. 无人机扫描仪技术
该作品研发了一种基于无人机的扫描仪技术,可用于快速获取海
洋平台的3D结构信息。

通过将扫描仪安装到无人机上,可以将整个平
台加工、维护数据进行实时转化,同时,可实验,并设计多种机器学
习算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为后续工作提供方向。

2. 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监测系统
该作品设计了一套油气输送管道的安全监测系统,其主要包括多
种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装置,旨在实现对管道运行状态的全面监控和数
据分析。

不仅可以及时发现管道漏油、堵塞和损伤等问题,同时也可
以实时分析管道的温度、密度变化,提高燃料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

3. 煤层气开采智能化管理系统
该作品通过应用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等方法,设计出一套全新
的煤层气开采智能化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对开采作业进行实时监测
和数据分析,提供详细的工艺流程和作业安排,为开采过程提供最佳
方案。

最后,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这些优秀作品体现了现代技术对
于油气工业的革新和提高,同时也为未来油气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
思路和方向。

这些创新性的成果不仅将为中国油气工业注入新的活力,也将为世界各国推进清洁能源革命提供经验参考。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采油单项组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采油单项组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采油单项组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团队编号:第九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采油气工程单项组完成日期 2019 年 4 月 17 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简介本方案为XX油田采油气工程方案,根据SY/T 6081-2012《采油工程方案设计编写规范》,应用Meyer压裂模拟软件完成了对该区T井压裂方案的设计,应用自编软件“压裂液返排优化设计系统”,对压裂液返排进行优化,应用pipesim软件完成了采油气工程方案设计,全文共10个章节。

第1章节为油田概况。

本章介绍了油田地理位置、地层情况、构造和储层特征,温度、压力数据,以及实验和现场获得地层、原油、天然气参数。

第2章为完井设计。

本章分析了常用完井方式的优缺点、计算了井筒出砂情况,并在此基础上依据油田经验选择了套管射孔完井方式。

第3章为套管设计。

本章在所给井深结构的基础上,根据 SY 5724-2008 《套管柱强度与结构设计》和《API 套管强度数据》对套管进行优选。

第4章为射孔工艺设计,本章基于为达到最大油井产能的目的,对影响射孔参数的各因素进行分析,优选了射孔参数,对射孔后的套管强度进行了校核,对射孔配套设备做出了选择;根据储层特性,以保护储层的原则,对射孔液类型进行优选。

第5章为压裂设计,本章利用Meyer软件对施工参数和泵注程序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利用自编软件“压裂液返排优化设计系统”对压裂液的返排进行了优化。

第6章将为采油采气设计。

生产阶段分为自喷阶段和人工举升阶段。

自喷阶段利用pipesim软件,建立生产系统模型,模拟生产阶段,设计出合理的油管尺寸和油嘴尺寸;人工举升采用的是有杆泵举升方式,并对有杆泵举升方式的设备做出了选择。

第7章为防蜡、防腐设计。

防蜡设计是根据原油高含蜡的特点,分析了蜡的形成机理,清、防蜡的方法,预测了蜡开始析出的井深,并作出了具体的清、防蜡措施;防腐设计主要介绍了油田上常见的油套管腐蚀机理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具体的防腐措施。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优秀作品
第五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赛区评审意见(方案设计类综合组)
作品编号 15191003 15191007 15191016 15191017 15191026 15191012 15191013 15191024 15191022 团队名称 Gas Fantasy 北极星 石油之火 页岩之光 Sgodlio 阳光总动员 能源之星 橄榄 擎苍气龙 团队成员 李小江,侯腾飞,武继强,任泽 潘泳君,朴立文,吴雪瑞,葛庆颖 王利明,熊天文,毛文辉,杨阳 张晋,李召坤,管于廷,许洪伦 谢福龙,李华昌,张永超,司伟平 宋丽阳,方欣,蔡贤卿,徐子怡 杨红军,许永猛,方丽超,王天驹 张百灵,赵彦琦,徐鹏,刘兵 袁亮,陈飞,路昭,张世昆 指导教师 李根生,张士诚,宇波,黄世军 林伯韬,侯冰 程林松 程林松,黄世军,李春兰,田守嶒 高德利,吴晓东,刘月田,于达 张士诚,岳湘安,黄启玉,高德利 张遂安,蔚宝华,宇波,张士诚 杨进,梁永图,张劲 吴长春,钟大康,侯冰,陈冬 董平川,赵海峰,杨进,徐樟有 黄中伟,刘月田,李兆慈,隋微波 康万利,赵凤兰,汪志明,刘同敬 刘福江 团队人数 博士人数 硕士人数 本科人数 专科人数 学历系数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2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2 4 4 4 4 2 4 3 3 4 4 4 1 0 0 0 0 0 1 0 0 1 0 0 0 3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025 1.05 1.05 1.05 1.05 1.05 1.05 1.0375 1.0625 1.05 1.05 1.05 1.0875 全国奖项 晋级总决赛 晋级总决赛 晋级总决赛 全国三等奖 全国鼓励奖 全国鼓励奖 全国鼓励奖 成功参赛奖 成功参赛奖 成功参赛奖 成功参赛奖 成功参赛奖 成功参赛奖 校级奖项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三等奖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综合组范例(109页)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综合组范例(109页)

评审编号:PS029方案类型:油藏钻完井采油项目管理 HSE 经济评价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说明为了提升自身能力与专业水平,我们参加了此次大赛。

在本次设计大赛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内容。

首先进行地质图件的Geomap化,提取其中的地质参数。

然后结合大赛所给其他资料进行地质储量的计算与评价。

然后进行油藏工程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利用经验公式、极限经济井网密度初步确定井网密度,在已有井的基础上进行井网的部署;②建立东西南断层封闭,北边边水的层状油藏数值模拟模型;③开发方案的论证:a天然能量开发指标计算预测 b注水开发(注水时机:同期注水;注采井网:边部注水,面积注水—五点、反七点、反九点,注采强度:以注采比为基础,论证0.8/1.0/1.2)论证,推荐三个可选优化方案。

进一步,从低渗油藏开发的现场经验及地下地质条件出发,选择丛式定向井进行钻井方案和采油方案的设计。

最后,对整个开发方案进行了经济评价。

本次设计主要侧重于使用油藏数值模拟对开发方案的论证。

在结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文献及资料,在老师的指导及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之下完成了本次设计大赛。

本参赛作品由团队成员独立完成,不存在剽窃、抄袭等侵权现象。

若违反自愿放弃参赛资格并承担相关责任。

负责人签字:团队成员签字:指导老师签字:时间:2010年5月6日目录概述 (1)第1章油藏地质特征 (2)1.1 概况 (2)1.1.1 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概况 (2)1.1.2 勘探开发历史 (3)1.2 油田地质特征 (4)1.2.1 构造位置 (4)1.2.2 地层分布及储层分布 (5)1.2.3 沉积特征 (8)1.2.4 储层性质 (8)1.2.5 储层流体特征 (11)1.2.6 储层渗流特征 (11)1.2.7 储层敏感性分析 (12)1.2.8 油藏类型 (16)1.3 储量计算与评价 (16)1.3.1 储量计算概述 (16)1.3.2 储量类别 (18)1.3.3 储量参数确定及储量计算 (19)1.3.4 地质储量计算及结果 (22)1.3.5 储量评价 (22)第2章油藏工程设计 (23)2.1 开发原则 (23)2.2 开发层系划分及井网井距设计 (23)2.2.1 开发层系划分 (23)2.2.2 井网密度 (23)2.2.3 井距、排距的确定及优化 (25)2.3 数值模拟模型及方案优化 (29)2.3.1 数值模拟模型建立 (29)2.3.2 油田开发生产历史拟合 (29)2.3.3 对模拟区开发井网设计和指标预测 (30)2.4 油藏注水时机研究 (35)2.5 最终推荐方案 (43)第3章钻井和采油工艺 (44)3.1 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44)3.1.1 编制的依据 (44)3.1.2 基础资料 (44)3.2 钻井工程设计 (45)3.2.1 钻前准备 (45)3.2.2 井身结构 (45)3.2.3 钻头及钻具 (46)3.2.4 定向井的设计 (48)3.2.5 钻机 (55)3.2.6 钻井液 (63)3.2.7 钻井其他要求 (69)3.2.8 钻井进度计划 (69)3.2.9 钻井费用 (70)3.3 完井设计 (70)3.3.1 完井方法 (70)3.3.2 射孔工艺 (72)3.4 采油工艺 (73)3.4.1 油管柱设计 (73)3.4.2 采油方式 (74)3.4.3 注水工艺 (76)3.5 油水井压裂 (80)3.5.1 压裂层位 (80)3.5.2 压裂液 (80)3.5.3 压裂步骤 (80)3.6 油层保护 (82)第4章项目组织管理和生产作业 (83)4.1 生产管理 (83)4.2 动态监测要求 (83)第5章投资估算与经济评价 (85)5.1 投资估算 (85)5.1.1 依据 (85)5.1.2 原则 (85)5.1.3 价格选取 (85)5.1.4 投资估算项目划分 (85)5.1.5 投资计算 (86)5.2 经济评价 (91)5.2.1 评价模式及原则 (91)5.2.2 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91)5.2.3 评价结果 (97)5.2.4 敏感性分析 (97)第6章职业卫生、安全和环境保护 (101)6.1 总体原则 (101)6.2 健康与安全 (101)6.3 环保要求 (102)概述MM油藏含油面积为 3.988km2,油层平均有效厚度为4.467m,有效孔隙度值为11.4%,平均含水饱和度为43.8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