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合集下载

2018 CPEDC 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2018 CPEDC 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第八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目录一、方案设计综合组 (1)1区块概况 (1)2地质特征 (3)2.1地层分层 (3)2.2构造特征 (5)2.3地质分层 (6)2.4砂体分布特征与储层有效厚度 (6)2.5粘土矿物分布与胶结情况 (6)2.6油藏类型 (7)2.7油水分布特征 (7)3实验室或现场资料 (8)3.1储层四性关系 (8)3.2储层流体性质 (11)3.3地层水性质 (11)3.4PVT 数据 (11)3.5相渗数据 (12)3.6测井数据 (12)3.7试油数据 (12)3.8油藏温度与压力 (12)3.9试井资料 (14)3.10测斜资料 (14)3.11录井及静态资料 (14)3.12微裂缝监测资料 (14)3.13地层敏感性评价数据 (15)二、方案设计单项组 (16)1油藏工程单项组 (16)2钻井工程单项组 (16)3采油工程单项组 (17)4地面工程单项组 (18)一、方案设计综合组1区块概况现有XXX 油田某区块,W1-W8 为8 口生产井,已经投入生产多年(井史数据见附表1),目前开发面临着诸多问题。

W9、W10 为评价井。

W1-W8中,仅W7 曾经进行过强化注水。

10 口井井位大地坐标见表 1-1,井位分布见图 1-1。

表1-1 W1-W10 井位大地坐标W2 11023419 1008309W3 11023332 1008646W4 11023227 1009067W5 11023277 1007249W6 11023080 1008020W7 11022880 1008798W8 11022825 1009439W9 11022826 1010300W10 11023257 1010200图 1-1 XXX 油田某区块井位分布图该区域地势比较平坦,主要地貌为波状起伏的低平原,海拔高度在 131.77m-141.93m。

境内无山岭、丘陵和河流,而多自然泡泊,排水不畅。

第三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品(油藏工程设计单项)汇总

第三届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品(油藏工程设计单项)汇总

13042011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比赛类别:方案设计类单项组油(气)藏工程单位名称:______ 重庆科技学院_团队名称:_______ _ xxx _ __队长姓名:_______ xxx _______联系方式: xxx指导教师:xxx完成日期 2013 年 4月 6日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简介(本报告是在A区块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研究设计经济上、技术上合理的开发方案。

首先,我们明确了工区内目的油层的构造特征和油藏特征。

通过油层对比,将油藏进行分层:P1层,P2层两油层及中间隔层。

使用赛题中已给的测井资料,物性分析化验分析资料对P1层和P2层进行了地层对比,区分出渗透率,孔隙度的差别。

从储层的油气水,压力和温度系统的分析中计算出了压力系统的地层压力,压力系数及压力梯度。

通过流体性质分析确定地下原油,天然气及地层水的各项性质,储层的敏感性对于储层的开发提供了必要的考虑条件,给后续方案设计提供了依据。

在对区块地质有明确认识后,我们用容积法计算了A区块的地质储量,由于区块的上下层地层系数差别较大,水平方向渗透率及孔隙度分布亦不均,所以采用加权平均求取其各项参数。

在地质建模方面,采用了使用surfer 软件对储层进行构造建模和网格划分。

主要是利用测井数据和油藏属性等值线图。

赋予构造模型孔隙度和渗透率,并利用软件对储量进行了拟合,最终储量计算值取两种算法的平均值较为妥当。

最后,针对该区块特征,稠油油藏的开发条件的研究及国内外类似油藏的开发先例,提出了开发整体思路,最终选择了前期蒸汽吞吐,后期注热水的开采方式。

在规定了合理的采油速度及单井产量原则的指导下,确定最佳井网密度;通过比较不同注采井网下的结果,确定了最优的井网类型、方向等。

井网确定后,讨论了油藏开发程序,最终提出了满足稠油开发的经济性,采油条件、累积产油相对最多的开发方案。

)目录第1章区域地质特征 (1)1.1 区域地质概况 (1)1.1.1 地理位置 (1)1.1.2 自然地理 (1)1.2地层层序 (1)1.3 区块勘探开发历程 (2)第2章油藏地质特征 (3)2.1 构造特征 (3)2.2 储层特征 (4)2.2.1储层地质特征 (4)2.2.2 储层物性 (8)2.2.3 储层渗流特征 (9)2.3 油藏类型 (17)2.3.1 压力系统 (17)2.3.2温度系统 (19)2.3.3流体性质与分布特征 (20)2.4地质储量 (24)第3章油藏地质建模 (26)3.1地质建模概述 (26)3.2确定模型范围和网格数量 (26)3.3建立构造及地层模型 (27)3.4 建立储层物性模型 (30)3.4.1建立模型 (30)3.4.2模型分析 (33)3.5储量拟合 (34)第4章油藏工程方案 (35)4.1开发原则 (35)4.2开发方式 (35)4.2.1开发方式论证 (35)4.2.2注入方式的选择 (36)4.3开发层系与井网井距 (36)4.3.1开发层系 (36)4.3.2井网井距 (38)4.4 蒸汽吞吐 (41)4.4.1 选择注采参数 (41)4.4.2蒸汽吞吐采收率预测 (46)4.5水驱 (46)4.5.1开发井的生产与注入能力 (46)4.5.2注采系统 (49)4.6采收率及可采储量 (52)第5章方案比较 (55)5.1开发方案部署 (55)5.2方案优选及评价 (55)第6章方案实施要求及建议 (58)6.1 钻井要求 (58)6.2建议 (58)参考文献 (59)附表(1) (60)附表(2) (62)第1章区域地质特征1.1 区域地质概况1.1.1 地理位置A区块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M县,工区15公里外有发电厂,25公里范围内有一个中型凝析气藏投入开发。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油气田开发工程剖析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油气田开发工程剖析

四、文件编制及设计要点
(一)总论
应用精炼语言表达确定的方案,采用开发工程的总体情况、设计要点、结论性意 见及建议。
(二)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1、编制依据: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方案设计类作品要求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技术创新类赛题;技术创新类作品要求
2、环境条件:包括水文气象条件,即水深,风、浪、流和水位等1、5、10、25、50、100年重现期
统、供热系统、化学剂注入系统、燃料油系统、火炬系统
4、燃料和热平衡计算:根据井流组分、操作工况进行典型年份工艺系统的物料和热平衡计
算。
5、主要设备选型:根据物料、热平衡和操作工况确定主要工艺设备型号,根据公用系统计算确
定主要设备规格。
6、附图及附表:工艺及公用系统流程图、设备清单
包括水下、水面(平台、FPSO、FSO、SPAR……)及陆上终端
综合组:油藏和采油气工程结果
A油田3井原油性质
水温参数
环境参数
二、基础资料分析
全年风玫瑰
全年波浪玫瑰图
全年海流玫瑰图(表层)
二、基础资料分析
缺少参数:
(1)外输压力要求:需根据生产方式、输送距离、不同压力等级的投资等综合分析确定
(2)产品质量指标(油、气、水):查找标准和海上油田资料确定
(3)析蜡点:根据蜡含量,选取经验公式确定
设计目的:将油田所产油气进行集中并处理,安全输送至海岸处终端 接收站(距开发区块 120 海里)进行进一步处理或外输。
基本任务:根据本区块海洋环境因素、井口部署方案、井口产出液产 量及特征,进行集输工程系统设计。
主要任务:集输工艺整体流程设计、集输管网布局、海底管道设计、 油气处理工艺设计、港口接收站设计,以及配套的污水处理、SCADA系统、 消防安全、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等部分的设计和各种用途站场整体优化布局 设计等。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获奖作品
............................................................................... 23 1.6.5 煤储层评价 ............................................................................................... 24 1.7 温压系统 ......................................................................................................... 27 1.7.1 煤储层压力 ............................................................................................... 27 1.7.2 煤储层温度 ............................................................................................... 27 1.8 流体分布及其性质 .......................................................................................... 27 1.8.1 煤层含气特征 ........................................................................................... 27 1.8.2 水文地质特征 ........................................................................................... 29 1.9 三维地质建模.................................................................................................. 30 1.10 储量计算 ....................................................................................................... 32 1.10.1 储量计算的方法 ..................................................................................... 32 1.10.2 储量计算单元的划分 ............................................................................. 32 1.10.3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 32 1.10.4 储量计算及评价 ..................................................................................... 35 1.11 可采储量........................................................................................................ 37 第 2 章 产能评价 ...................................................................................................... 42 2.1 煤层气井排采状况 .......................................................................................... 42 2.2 煤层气井产能特征 .......................................................................................... 42 2.2.1 排采产能................................................................................................... 42 2.2.2 产能指数................................................................................................... 46 2.3 合理产量 ......................................................................................................... 48 2.3.1 排采分析确定合理产量............................................................................ 48 2.3.2 数值模拟法论证 ....................................................................................... 48 第 3 章 气藏工程论证 ............................................................................................... 54 3.1 开发层系划分.................................................................................................. 54 3.1.1 开发层系划分原则 ................................................................................... 54 3.1.2 开发层系划分结果 ................................................................................... 54 3.2 开发方式选择.................................................................................................. 55 3.2.1 煤层气开发方式 ....................................................................................... 55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油藏工程设计必备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油藏工程设计必备

第2章油田地质1.1概况1.1.1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概况A 区块位于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M 县,工区地表为草原戈壁,地面较平坦,植被稀少,地面海拔 70m~270m;区块内地下水埋藏较深,浅层无地下水分布。

工区温差悬殊,夏季干热,最高气温可达 40℃以上;冬季寒冷,最低气温可达-40℃以下。

区内年平均降水量小于 200mm,属大陆性干旱气候。

工区 15 公里外有发电厂,25 公里范围内有一个中型凝析气藏投入开发。

1.2区域地质1.2.1区域构造位置A区块俯瞰呈三角形,两边为断层边界,一边存在边水,储层向东南方向下倾,倾角5.8°,层内存在夹层。

区块顶部构造图如图1-1所示,剖面图如图1-2所示。

图2.1 A断块顶面构造图图2.2 A断块油藏剖面图1.3 基础资料简况1.3.1 钻井资料(1)本区已有三口探井,无评价井。

(2)本区三口探井进尺分别如下:D1井累计进尺1440米,D2井累计进尺1415米,D3井累计进尺1330米,三口井累计进尺4285米,取芯情况不明。

1.3.2 测井资料该区块目前给出了三口探井的资料,其中只有D1井有测井资料。

(1)本次对区内D1井进行了CAL(井径)测井、DEN密度测井、DT(声波时差)测井、GR(伽马)测井、Rd(深侧向)、Rs(浅侧向)共6项测井数据(2)环境校正和标准化本次数据已进行前期处理,不再进行赘述。

(3)探井基础数据及部分测井解释结果如下表1-1所示。

表2.1 探井基础数据井名井别X 坐标Y坐标地面海拔m 补心高m补心海拔m完钻深度mD1 直井21431188.68 4571957.30 264.5 4.5 269 1440 D2 直井21431787.42 4571574.73 191.4 4.6 196 1415D3 直井21431206.29 4570742.88 78.1 2.7 80.8 1330表2.2 A断块部分测井解释结果(1)小层名称井底横坐标井底纵坐标顶面深度m底面深度m D1井P1 21431188.684571957.3013871410.5P2 21431188.684571957.301413.91423.9D2井P1-1 21431787.424571574.731360.61371.6P1-2 21431787.424571574.731373.81384.6P2 21431787.424571574.731386.91396.9D3井P1 21431206.294570742.881288.81308.9P2 21431206.294570742.881312.31322.4表2.3 A断块部分测井解释结果(2)小层名称有效厚度m平均孔隙度%平均渗透率×10-3μm3平均含油饱和度%D1井P1 21.5 22.7 1570.3 73.2 P2 8.6 21.2 720.2 58.0 D2井P1-1 9.4 22.4 1340.6 71.5 P1-2 9.7 22.3 1270.8 68.7P2 8.1 20.8 580.7 58.4 D3井P1 20.1 21.6 880.9 63.1 P2 4.7 20.1 400.8 53.2 平均21.6 966.3 63.7 (4)测井系列统计表如下:表2.4测井系列统计表岩性测井系列孔隙度测井系列电阻率测井系列CAL GR DEN DT Rd Rs表2.5 测井系列解释表(1)GR顶面深度m底面深度m有效厚度mP113871410.521.548.23-71.52 P21413.91423.98.656.74-86.07表2.6 测井系列解释表(2)CAL DT DEN Rs Rd9.28-10.82 84.58-110.03 2.42-2.67 6.38-20.23 6.94-24.758.96-9.41 95.97-111.15 2.27-2.48 6.72-25.96 8.43-30.68 1.3.3 分析化验资料本次分析取样共进行了岩心常规分析,储层敏感性分析,储层流体分析三个大项,分析项目表如下:表2.7 分析及取样项目表分析项目地区井号检测项目送检数目岩心常规分析A断块D3井岩性描述25孔隙度/%水平渗透率/10-3μm2垂直渗透率/10-3μm2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碳酸盐含量/%岩石密度/g/cm34储层敏感性分析A断块D3井覆压下岩石孔渗检测储层盐敏性评价储层水速敏评价水敏感性评价酸、碱敏感性评价未知储层流体分析A断块未知油藏原油及天然气性质分析地层水分析该区块尚未正式投入开发,仅对D1井P1层以及D2井P2层进行了试油,试油期间通过自喷及直接泵抽采油。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赛题
大赛作品(油田总体开发方案)可参考SY/T10011-2006《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指南》和《钻井手册》(上下册)。

大赛赛题咨询邮箱:npedc@
基础数据如下:
1.地面概况资料
1.1 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概况
1.2 油田地理位置图
2.地质静态资料
2.1 区域地质概况与油藏地质特征
2.2 MM断块Es33①新增石油探明储量含油面积图
2.3 MM断块M1-M3井剖面图
2.4 MM断块Es33①有效厚度等值线图
2.5 MM断块Es33①渗透率等值线图
2.6 MM断块Es33①孔隙度等值线图
2.7 MM断块Es33①砂厚等值线图
2.8 MM断块M1-M2-M3井油层对比图
2.9 M1井测井数据处理成果图
2.10 M2井测井数据处理成果图
2.11 M1-M2-M3测井解释成果表
2.12 M1-M2-M3井分层数据表
2.13 M1-M2井压力预测数据
2.14 M1-M2井岩性及分层数据
3.实验室资料
3.1 M1井高压物性分析数据表
3.2 M1井泥页层物理化学性能
3.3 M2井五敏实验数据
3.4 M2井岩心相渗曲线
3.5含油污水检测数据
4.生产动态资料
4.1 M1-M2井压裂施工曲线
4.2 M1-M2试油、试采数据表
4.3 M1-M2生产数据表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
2011年4月11日附件:(由于同一时间下载量过大影响下载质量,已更换存放地址)下载方法:点击-->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数据包<--,进入下载页面。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技术创新类赛题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技术创新类赛题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技术创新类赛题选手围绕方案设计类赛题的主题——深水油气开发,对油气藏工程、钻完井工程、采油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HSE、经济评价等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技术工艺进行创新设计,比如软件的编制、工艺的创新、设备或装置的设计等,选手需完成作品申报说明书并附相关的设计图纸或软件程序等,详见《2016 CPEDC 技术创新类作品要求》。

以下题目供选手参考。

选手也可自行拟定作品主题,但内容必须与深水油气开发相关或者适用于深水油气的开发。

参考题目如下:
1. 深水浅部地质灾害预测技术
2.深水油气开采中相态变化分析
3.深水油气田开发井网设计
4.深水钻井水平井工艺设计
5. 深水钻井喷射下导管技术
6. 深水浅部地层破裂压力预测模型
7.基于深水钻井井壁稳定性的钻井液技术
8. 深水自动井位优化技术
9. 深海油气田开发增产工艺
10. 海洋平台模块规划
11. 海底采油树装置设计
12. 海洋集输管道段塞流预测及防治
13. 深水海底多相流分离技术
14. 深水海底管道铺设技术
15. 深水集输管网经济性、可靠性及适应性评价方法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专家委员会
2016年3月7日。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doc 68页)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doc 68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团队编号: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比赛类别油气田开发工程单项组完成日期2016年4月14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简介本设计方案是在调研与学习相关的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标准、《油气油气集输工程》、《Safety Regulations for FPSU》等以及石油工程领域最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照《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中的相关要求,针对目标区块设计工程方案进行的综合性优化与设计。

本设计方案研究目标区块为一具有复杂断层的半背斜断块油气藏。

根据大赛给出的基础数据以及查阅相关规范,设计了多套方案,后通过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比选,最终选择了一种海底井网部署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在方案设计中,用 AutoCAD软件对井网进行综合部署;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3软件对海底汇管位置进行最优计算以及产出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基本物性参数进行了计算;用PIPEASE软件和Excel软件对整套海底油气田设计方案中管道系统进行了管网仿真,包括管道在不同管径、壁厚、海管埋地深度、保温层的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进行了综合模拟,最后优选出一套最佳方案。

此外,综合考虑基础设计数据,选取FPSO作为海洋油气田的主要集输处理中心,并对FPSO进行了初步设计,对处理站的流程进行了设计,分别进行了分离器、压缩机组、脱酸装置、脱水装置的设计计算,选出适合方案设计的设备。

本设计还对整个油气田的自控系统、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给排水及消防、供热和暖通、生产维修工程、安全、节能节水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完成了一套完整的油气田开发设计方案。

目录作品简介............................................................................................................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附录 1。 2.5 井轨迹数据
见附录 2。 2.6 油气藏温压数据
温度梯度:3.6℃/100m 压力梯度:1.04MPa/100m
3 实验室或现场测量资料
3.1 地应力 该油田中 5 井地应力剖面如图 3-1。由图可见,油田的三个主地应力的大小
次序为:上覆应力>水平最大主应力>水平最小主应力,上覆应力为断裂的控制应 力,断层类型为正断层;储层段的上覆应力压力系数在 2.0 左右,水平最大主应 力压力系数在 1.8 左右,水平最小主应力压力系数在 1.4 左右。该区水平最大主 应力的方向比较稳定,在北偏东 60°左右。
NORTH
20% 15% 10% 5%
WEST
SOUTH
EAST
wind speed
>=20 17.5 - 20 15 - 17.5 12.5 - 15 10 - 12.5 7.5 - 10 5 - 7.5 <5
1.2 水文条件 1.2.1 水温
图 1-3 全年风玫瑰
海区表层及近底层水温参数可参见表 1-2。
图 1-1 海区地形示意图
1
图 1-2 区块海域等高线图
表 1-1 工区边界坐标
X 320555.8 320555.8 322413.9 322413.9

Y 2484703.1 2481723.5 2481723.5 2484703.1
1.1 风向和风速 经统计,该海域主导风向为 NE,全次年主风风玫向瑰图S,风玫瑰见图 1-3。
Hs (m)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0
5
10
15
20
Tp (s)
图 1-6 海区台风条件下波高谱峰周期曲线
4
1000 yrs 500 yrs 200 yrs 100 yrs
10 yrs 1 yrs
25
台风条件下波高、谱峰周期联合分布曲线见图 1-6;该海区推荐内波流设计 参数见表 1-4。
9
石和伊/蒙混层为主,其次为伊利石和绿泥石。 2.3.2 储层物性特征
根据岩心分析资料,A 油田孔隙度和渗透率有较好的相关性,为中孔中渗储 层,储层物性统计如下:
CPEDC2 段共进行了 88 块样品的常规孔隙度、渗透率分析,孔隙度分布范围 4.5~40.1%,平均值 22.5%,渗透率分布范围 0.1~1687.8mD,平均值为 267.9mD, 储层毛管压力曲线以粗歪度为主,排驱压力 0.013~0.298MPa,饱和度中值压力 0.112~2.433MPa,平均孔喉半径 0.811~7.481µm,为中孔中渗储层。
8
图 2-3 CPEDC3 段油层顶面构造图
2.3 储层特征 2.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根据岩心、壁心、岩屑观察,结合薄片鉴定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A 油田 CPEDC3 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含砾中粗砂岩为主,岩石学定名为长石岩屑砂岩 和长石砂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石英含量平均值 33.7%,长石 含量平均值 34.9%,岩屑含量平均值 31.4%。分选中等~好,磨圆度次圆~次棱 状,粒度中值一般 14~479µm。X 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和伊/ 蒙混层为主,其次为伊利石和绿泥石。
10 54.2 52.8 45.5 43.8 38.6 37.2 36.2 9.6 15.9 11.9 12.7 13.3 14.9 185 47
重现期(年) 100 200 67.7 73.1 66.1 71.3 56.9 61.8 54.7 57.5 48.2 50.7 46.5 48.9 45.2 47.5 13.3 14.4 22.3 24.1 12.8 13.0 13.9 14.2 14.6 15.0 16.3 16.7 239 251 55 56
9 73.3 91.4 96.2 65.3 88.1 94.6 58.2 84.9 93.0
10 33.0 69.8 88.0 26.9 61.8 83.5 21.8 54.8 79.4
11 16.6 48.6 78.3 11.8 39.8 71.1 9.1 32.8 65.0
12 12.1 42.9 78.5 8.0 33.1 71.0 5.1 25.5 64.3
CPEDC3 段共进行了 70 块样品的常规孔隙度、渗透率分析,孔隙度分布范围 9.8~34.8%,平均值为 21.3%,渗透率分布范围 0.2~3535.1mD,平均值为 382.3mD,储层毛管压力曲线以中~粗歪度为主,排驱压力 0.013~0.997MPa, 饱和度中值压力 0.098~15.529MPa,平均孔喉半径 0.198~13.520µm,为中孔中 渗储层。 2.4 岩性及分层数据、测井解释数据
数据见表 3-1。试验结果表明,泡水后岩心强度降低,强度最大降低 40%。
500 76.4 74.4 64.3 61.9 54.7 52.8 51.3 15.8 26.4 14.2 15.6 16.4 17.2 259 58
1000 79.3 78.2 68.4 63.3 56.8 54.8 53.3 16.8 29.1 14.5 15.9 16.7 18.5 272 60
图 2-2 CPEDC3 段 3 井-5 井连线储层剖面图
浅层钻遇多套强振幅地震反射层,200m 左右存在疑似浅层气,钻井过程中
需做好风险准备。泥面以下 100m 浅层土参数见表 2-1。
表 2-1 浅层土参数表
层号 1
土质描述 非常软的高塑性粉土含砂粒
深度 (m) 有效重度 设计抗剪强度(kPa) 层顶 层底 (kN/m3) 下限 上限 平均值
使区内断裂较为发育。依据现有三维地震资料,在该地区解释了多条断层,主要 活动期在 CPEDC3 与 CPEDC2 段,其他沉积时期活动渐弱。该地区发育三组断层: 一组为东侧边界断层,呈北东走向,贯穿整个油田,该断层控制了该区构造和沉 积演化;一组为北东东走向的断层,呈雁行排列,断距 180~740m,延伸距离 4.3~ 6.4km;其它为更次一级断层,断距小,延伸距离短,使构造进一步复杂化(3 井附近小断层可忽略)。
2
表 1-2 水温参数
位置
表层水温 近底层水温(1500m深度)
水温(℃)
最高
最低
29.0
17.0
3.5
2.0
1.2.2 波浪 由于该海域海浪以风浪为主,常浪向与主风向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该海域的
主浪向为 NE,次主浪向为 S,浪玫瑰见图 1-4。
全年波浪玫瑰图
WEST
NORTH
25% 20% 15% 10% 5%
表 1-4 工程海域内波流最大可能水平流速(包含背景流)
海水深度(m)
0 15 45 80 90 110 120 130 140 150 180 240 300 360 400 500 至离底 1m 海底面
最大可能水平流速(向西为正)(cm/s)
105 130 145 190 150 110 145 100 10 -10 -90 -60 -50 -40 -40 -30 0
CPEDC2 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含砾中粗砂岩为主,岩石学定名为长石岩屑 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岩屑,石英含量 10.0%~42.0%, 平均 28.5%,长石平均含量 39.8%,岩屑平均含量 31.7%。分选中等,磨圆度次 圆~次棱状,粒度中值一般 38~461µm。X 射线衍射分析显示,粘土矿物以高岭
0.0 -
3.6
33
3
- 7.9
4.1
11 12.5 12
7
7.9 -
4.1
2 软到稍硬的高塑性粉土含砂粒
- 38.0 5.5
11 12.5 12 41 50.5 45
38.0 -
6.1
41 50.5 45
3
稍硬到硬的粉质粘土
- 64.9 7.1
68 84 75
64.9 -
7.1
68 84 75
4
要素
3 秒钟阵风风速 5 秒钟阵风风速 1 分钟平均风速 2 分钟平均风速 10 分钟平均风速 30 分钟平均风速 1 小时平均风速
特征波高 最大波高 跨零周期 有效周期 平均周期 谱峰周期 平均海面下 3m 处 海底上 1m 处
单位
m/s m s cm/s
1 38.2 36.4 32.1 31.1 27.3 26.3 25.5 8.2 13.3 12.1 12.7 13.4 14.8 150 24
第六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 一、方案设计类综合组
1 区块概况
本次设计方案研究目标区块为一具有复杂断层的半背斜断块油气藏。工区面 积约 5.5km2,东西宽约 1858m,南北长约 2980m。构造区距离最近港口油库为 120 海里,区域水深 1350~1525m,区域地形示意图见图 1-1,区块海域等高线示意 图见图 1-2,工区边界坐标详见表 1-1。
5 81.3 98.0 99.4 75.3 97.1 99.2 69.9 96.2 99.0
月份
6
7
74.4 77.3
96.6 95.6
99.1 98.1
66.7 68.6
95.2 93.1
98.8 96.8
59.7 60.6
93.9 90.9
98.5 95.4
8 79.6 94.4 97.6 72.5 91.8 96.3 66.5 89.3 95.0
10
3.2 油田地层强度 3.2.1 地层泡水强度实验
图 3-1 5 井地应力剖面
储层和水层相邻,开采过程中有可能出水。选取储层两组岩心,做岩心浸泡
地层水的强度试验对比试验,每组中一个岩心不泡水,一个岩心泡水 2 天,一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