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作品要求

合集下载

201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推荐材料之五:气田开发地质与气藏工程设计要求(最终5篇)

201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推荐材料之五:气田开发地质与气藏工程设计要求(最终5篇)

201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推荐材料之五:气田开发地质与气藏工程设计要求(最终5篇)第一篇:201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推荐材料之五:气田开发地质与气藏工程设计要求气田开发地质与气藏工程设计要求1总论1.1地理及自然条件概况 1.2勘探开发情况1.3资料录取情况1.4地质储量1.5推荐方案要点1.6经济评价 2气藏地质特征2.1 地层特征2.1.1 地层层序2.1.2 目的层细分与对比2.2构造特征2.2.1区域构造特征2.2.2初步方案构造特征2.2.3本次方案构造特征再认识 2.3储层特征研究2.3.1储层岩石学特征2.3.2储层沉积相2.3.3储集空间特征2.3.4储层物性特征2.3.5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2.3.6储层裂缝研究2.3.7 储层综合评价 2.4气藏特征2.4.1气水界面确定2.4.2温度、压力系统2.4.3流体性质 2.4.4气藏类型 2.4.5储量计算及评价2.4.6水体大小及能量分析2.5地质模型的建立2.5.1地质建模的步骤2.5.2单井模型 2.5.3剖面模型 2.5.4三维地质模型2.6地质模型检验2.6.1模型储量检验2.6.2模型孔隙度检验3气藏工程研究3.1地层流体性质3.1.1流体相态特征研究3.1.2天然气含水汽量的确定 3.2渗流物理特征研究3.2.1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3.2.2岩石敏感性特征3.2.3毛管压力曲线特征3.3 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3.4试井解释3.4.1试井基本情况3.4.2试井解释结果3.5产能评价研究3.5.1试油及补充产能测试情况 3.5.2气藏合理产能研究3.5.3合理生产压差的原则界限 3.5.4单井产能预测3.5.5气藏数值试井及产能评价3.6 废弃压力估算3.6.1经验公式法3.6.2类比法4 开发机理及合理开发方法研究4.1双重介质模型与等效模型的比较4.2开发机理研究4.2.1采气速度 4.2.2边水能量 4.2.3打开程度 4.2.4岩石变形的影响5开发方案设计5.1 开发原则5.2开发方式选择5.3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5.3.1 自然分层情况5.3.2 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分析及确定5.4 开发井网部署和生产规模5.4.1 井网部署原则和依据5.4.2合理采气速度及生产规模5.5方案设计及指标预测5.5.1对比方案设计及优选5.5.2 经济评价优选5.5.3推荐开发方案指标汇总5.5.4 目前方案与初步方案的区别6 开发方案风险评估7 实施要求7.1开发要求 7.2钻井要求 7.3完井要求第二篇: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气田开发方案气田开发方案(详细提纲)前言一. 气田地理位置和环境二. 区域地质概况(构造、地层沉积、资源)三. 勘探开发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四. 资料录取情况第一章气田地质特征一. 构造特征二. 地层特征1. 地层层序及岩、电性特征2. 小层划分对比三. 储层特征1. 岩性特征(岩石学特征)① 岩石类型② 粘土矿物特征2. 沉积特征(沉积微相)① 滨海相储层沉积特征② 三角相储层沉积特征③ 河流相储层沉积特征3. 砂体展布特征① 沉积微相类型与砂体展布关系(主要论述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的展布特征,并推测河道砂体的宽、厚及其展布)② 砂体平面展布特征。

第五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_地面工程_获奖作品

第五届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_地面工程_获奖作品

第五届中国⽯油⼯程设计⼤赛_地⾯⼯程_获奖作品团队编号:_15125005中国⽯油⼯程设计⼤赛⽅案设计类作品⽐赛类别地⾯⼯程单项组完成⽇期 2015年 4⽉ 14⽇中国⽯油⼯程设计⼤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简介根据第五届中国⽯油⼯程设计⼤赛⽅案设计类赛题基础数据及此次⼤赛的要求,秉承着“经济、⾼效、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对页岩I区块的5⼝在产页岩⽓井及38⼝新井的地⾯集输⼯程进⾏了设计。

总体⽅案主要由页岩⽓地⾯集输管⽹系统、页岩⽓集输增压及处理系统两部分构成。

鉴于我国⽬前在页岩⽓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本组在编写过程中查阅了⼤量页岩⽓、煤层⽓、常规⽓地⾯集输⼯程的⽂献,结合页岩⽓⾃⾝特点进⾏对⽐,并借鉴美国在页岩⽓开发中的成功经验,为了提⾼经济效益,⾛低成本之路,本设计积极采⽤新技术,新⼯艺和新设备。

根据实际情况采⽤了如下新技术:(1)针对设计区块页岩⽓开采初期压⼒、产量⼤,之后衰减较快的特点,采⽤井⼝两级节流⾄7MPa,⾼压⽓体经阀组进中央处理⼚,⼚内⽆需再增压的集输⼯艺。

(2)井间串接⽅式简化了采⽓管⽹,增加了处理⼚辖井数量,既降低了采⽓管⽹的投资,也有利于⽣产运⾏管理。

(3)采⽤“枝上枝”集输管⽹系统,简化集输管⽹,节省投资。

(4)为适宜⽓⽥滚动开发⽅案,单井、集⽓阀组、中央处理⼚关键设备采⽤撬装化,⼀体化,减少施⼯⼯程量。

(5)为适应⽓井压⼒衰减,采⽤⾼压天然⽓进处理⼚的⼯艺,提⾼进⼚压⼒,提⾼装置运⾏压⼒,降低设备尺⼨,同时在不增压的情况下满⾜外输压⼒需要。

(6)采⽤压裂返排液就地简易处理,⽤于下次压裂酸化,⽓井采出⽔在中央处理⼚集中处理,补充⽣活⽤⽔的污⽔处理⼯艺,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省投资的⽬的。

(7)中央处理⼚⾄外输点管线⼤型河流段采⽤定向钻穿越⽅案,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节省投资,保护环境。

本设计⽅案通过计算,确定了采⽓井⼝流体的温度;通过HYSYS 软件模拟计算,确定了输⽓管线管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管材,确定了管道壁厚;利⽤HYSYS软件预测采⽓管线沿途⽔合物⽣成条件,确定是否采取⽔合物防⽌措施;⽤HYSYS软件模拟醇氨法脱除硫化氢流程,确定最佳MDEA浓度,模拟三⽢醇脱⽔流程,确定最佳TEG循环量,并根据管输⽔露点要求,确定吸收塔塔板数,通过运⾏结果得到⼯艺中其他设备的⼯艺参数,根据上述计算模拟结果作出适合本地⾯⼯程设计的⼯艺流程图。

【新编】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

【新编】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比赛类别油气田开发工程单项组完成日期2016年4月14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简介作品简介本设计方案是在调研与学习相关的国家、行业以及企业标准、《油气油气集输工程》、《Safety Regulations for FPSU》等以及石油工程领域最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参照《海洋石油工程设计指南》中的相关要求,针对目标区块设计工程方案进行的综合性优化与设计。

本设计方案研究目标区块为一具有复杂断层的半背斜断块油气藏。

根据大赛给出的基础数据以及查阅相关规范,设计了多套方案,后通过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比选,最终选择了一种海底井网部署方案进行详细设计。

在方案设计中,用 AutoCAD软件对井网进行综合部署;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13软件对海底汇管位置进行最优计算以及产出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基本物性参数进行了计算;用PIPEASE软件和Excel软件对整套海底油气田设计方案中管道系统进行了管网仿真,包括管道在不同管径、壁厚、海管埋地深度、保温层的压力变化和温度变化进行了综合模拟,最后优选出一套最佳方案。

此外,综合考虑基础设计数据,选取FPSO作为海洋油气田的主要集输处理中心,并对FPSO进行了初步设计,对处理站的流程进行了设计,分别进行了分离器、压缩机组、脱酸装置、脱水装置的设计计算,选出适合方案设计的设备。

本设计还对整个油气田的自控系统、电力工程、通信工程、给排水及消防、供热和暖通、生产维修工程、安全、节能节水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完成了一套完整的油气田开发设计方案。

目录作品简介 (I)第一章总论 (1)1.1 设计原则 (1)1.2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1)1.3 油气田概况 (4)1.3.1 井位布置 (4)1.3.2 自然环境 (5)第二章集输管线管网设计布局 (7)2.1 混输管线设计 (7)2.1.1 管径的初步选择 (9)2.1.2 管道壁厚的选择 (14)2.1.3 管材的选择 (16)2.2 混输管线的模拟校核 (17)2.2.1 模拟参数确定 (17)2.2.2 混输管线的数值模拟 (21)2.2.3 混输管线数值模拟结果 (30)2.3 油气多相混输泵的选择 (31)2.3.1 各种海底油气多相混输泵的研究和应用情况 (31)2.3.2 混输泵的选择 (35)2.4 防腐与阴极保护 (38)2.4.1 防腐与腐蚀监控 (38)2.4.2 阴极保护 (40)2.5 线路保温层的选择 (40)2.5.1 保温材料的选用原则 (40)2.5.2 保温材料的选用 (41)第三章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 (42)3.1 FPSO总体设计 (43)3.1.1 总体设计概念 (43)3.1.2 设计规范和标准 (43)3.1.3 主船体尺度的确定 (44)3.2 FPSO结构设计 (45)3.2.1 结构设计内容 (45)3.2.2 结构特点 (45)3.2.3 船体结构设计载荷 (45)3.2.4 船体强度分析 (45)3.3 FPSO系泊系统设计 (46)3.3.1 单点系泊功能 (46)3.3.2 单点系泊系统 (46)3.3.3 设计规范与法规 (47)3.4 FPSO立管系统设计 (47)3.5 FPSO货油外输系统设计 (48)3.5.1 靠泊方式 (48)3.5.2 运输油轮 (49)3.5.3 FPSO艇部原油外输作业的基本操作过程 (49)3.5.4外输泵选型 (51)3.6 FPSO数字化设计 (51)3.7 主要处理流程及设备选取 (52)3.7.1 处理流程 (52)3.7.2 主要设备选取 (52)第四章港口接收站设计 (70)4.1 码头选址 (70)4.2 LNG接收终端的选择 (70)4.3 原油接收终端的选择 (71)4.4 接收站的计量与再处理 (72)第五章给水工程、污水处理 (73)5.1 给水工程 (73)5.1.1 用户及用水量计算 (73)5.1.2 海水提升泵 (75)5.2 污水处理 (75)5.2.1 海上含油污水的排放标准 (76)5.2.2 设计条件 (76)5.2.3 水处理流程 (77)5.2.4 生活污水处理 (77)第六章自动控制 (78)6.1 设计范围 (78)6.2 设计原则 (78)6.3 SCADA (79)6.4 自动控制系统方案 (79)6.4.1 油田管理模式 (79)6.4.2 系统配置 (80)6.4.3 仪表选型 (81)第七章消防安全 (82)7.1 危险区域划分 (82)7.1.1 危险区域划分的目的 (82)7.1.2 危险区域划分的原则 (83)7.1.3 危险区域划分的规范 (84)7.2 防火区域划分 (84)7.2.1 防火区域划分的目的 (84)7.2.2 防火区域划分的原则 (84)7.2.3 火灾的分类 (85)7.2.4 防火区域划分的规范 (86)7.3 消防水系统 (86)7.3.1 消防水系统的介绍 (86)7.3.2 消防水系统的设计 (87)第八章电力系统 (89)8.1 电力系统简介 (89)8.2 电力系统的构成 (90)8.3 电力系统的设计范围 (92)8.4 电力系统设计应遵循的规范与标准 (92)第九章通信系统 (93)9.1 通信系统简介 (93)9.2 通信系统分类 (94)9.3 通信系统内容 (94)9.3.1 卫星地球站(TES) (94)9.3.2 中短波单边带无线电台(SSB) (95)9.3.3 微波扩频通信(SSR) (95)9.3.4 海底电缆通信 (95)9.3.5 电话系统(PABX) (96)9.3.6 声力电话系统(SPT) (96)9.3.7 广播娱乐报警系统(PA) (97)9.3.8 应急无线电设备 (97)9.3.9 气象系统 (97)9.3.10 局域网 (97)第十章海洋环境保护 (98)10.1 环境保护采用的标准 (98)10.1.1 海上工程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法规 (98)10.1.2 海上工程设计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99)10.2 环境保护控制的目标 (99)10.3 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99)10.3.1 水污染源及污染物 (99)10.3.2 固体及废物污染源及污染物 (99)10.3.3 噪声、振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99)10.4 控制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初步方案 (99)10.4.1 水污染控制方案 (99)10.4.2 固废污染控制方案 (100)10.4.3 噪音污染控制方案 (100)第十一章职业卫生 (100)11.1 编制依据 (100)11.1.1 相关法律法规 (100)11.1.2 相关标准和规范 (101)11.1.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规则 (101)11.2 职业病危害及防护措施 (101)11.2.1 职业病危害因素 (101)11.2.2 主要防护措施及防护设备 (102)附录一费马点程序 (104)附录二距离计算程序 (105)附录三物性计算程序 (107)第一章总论1.1 设计原则1、贯彻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遵循国家和行业的各项技术标准、规范。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有效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有效作品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有效作品说到“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有效作品”,你可能会想,这是什么神仙比赛?怎么听起来那么高大上?这可不是一般人能随便参加的比赛,得有点“真功夫”才行。

咱们平常能看到的那些石油钻井平台、油田开发,都是工程师们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结果。

能在这个比赛中拿到好成绩的,那肯定不简单,基本上都是行业里的顶尖高手。

要说咱们中国的石油工程设计能力,那可真是杠杠的,人才济济。

大家是不是也好奇,石油工程设计到底是怎么个“设计法”?怎么才算“有效作品”呢?首先啊,石油工程设计不单单是“钻井”的事儿,咱们看似简单的一口油井,背后可是藏着无数个复杂的技术细节。

你得考虑到油田的地下结构,油气的流动方式,甚至连钻头的材质、油井的深度,都会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生产效果。

所以,能做出“有效作品”的设计,往往是能兼顾经济性、可操作性、环境友好性的全方位方案。

设计出来的东西,不仅要能赚钱,还得安全、环保、稳妥,像是个“完美”油田计划,拿得出手的那种。

但说到“有效作品”,那可不光是数字化、图纸上的东西。

你得真的把设计的方案落到实处,能在实际操作中发挥作用,能解决现场遇到的种种问题。

比如,咱们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地层水文情况、压力情况可能千差万别,不同油气藏的特性也完全不一样。

这时候,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你不能光在纸面上看着光鲜,实际操作起来出问题,那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石油工程设计不只是“理论上”牛逼,实际执行起来也得靠谱,做到真正的“见实效”。

还得说说这个“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的评审标准。

你以为仅仅是看图纸、评数字?那你就错了。

评委们不仅要看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还得看方案实施后的效果。

能解决实际问题、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些都是加分项。

设计师们在比赛中拿出的方案,看似普通,但其实是在解决一些非常细小却至关重要的问题。

比如,某些油田深井的压力过大,导致采油效率低下,这时候,设计师们可能就通过改进钻井工具、调节钻井液等手段,使得油气的开采效率大大提升,想想看,这就是“有效作品”的真正体现。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初审评分标准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初审评分标准
25-8
方案设计实验技能
(1)综合应用投资和经济指标评价的相关知识分析所给资料,能提出并较好地论述油藏工程设计的内容(参考《SYT+10011-2006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指南》投资估算与经济指标评价部分)。
(2)实验方案设计合理、计算过程正确,结果分析合理,论据充分,能独立进行设计工作,模型建立合理,实验数据可靠。
问题
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充分理解大赛基础数据,遇到有问题数据时,能运用所学知识或借鉴相似油田开发资料,进行合理的修正和完善。
30-8
成果
满足地面工程基本设计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10-0
创新点
(附加分)
所设计的方案采用本学科前沿技术,或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
20-0
合计得分
评语
(2)技术用语规范,图纸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
(3)条理清晰,文字通顺,格式规范,结论严谨。
25-8
方案设计实验技能
(1)综合应用采油知识分析所给资料,能提出并较好地论述采油工程设计的内容(参考《SYT+10011-2006油田总体开发方案编制指南》采油工程设计部分)。
(2)实验方案设计合理、计算过程正确,结果分析合理,论据充分,能独立进行设计工作,模型建立合理,实验数据可靠。
20-0
合计得分
评语
评委签字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初审评分标准
(钻完井工程设计)
团队编号
团队名称
单位名称
负责人
联系电话
指导老师
评价内容
具体要求
分值
得分
设计书
质量
(1)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立论正确,论述充分,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地面工程单项组东舟工程》word精品文档58页

《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地面工程单项组东舟工程》word精品文档58页

团队编号:_15225104_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方案设计类作品比赛类别地面工程单项组完成日期2019 年 4 月16 日中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作品简介本参赛作品是针对区块I的43处页岩气藏做出的地面工程开发方案设计。

根据给定页岩气藏当地环境、井网部署方案、页岩气井的产气、产水等特征,本次地面工程设计主要涵盖气田集气管网工程、气田集气增压站场工程及相关专业设计。

其中,相关专业设计主要包括页岩气藏集输管网、集气增压站、污水处理、SCADA系统、消防安全、供电系统、通信系统等方面。

本次设计的重点为集气管网工程设计。

在气田集气管网工程中,总体方面官网由1根集气干线,7根集气支线,43根采气管线构成。

此种建设方式能提高集气站效率,简化管网,降低投资。

针对所提供的原料气及外输气品质要求,简要地设计集气增压站得流程,并涵盖过滤分离、三甘醇脱水、脱碳等主要净化措施。

地面工程单项组的基本任务是:根据本页岩气藏当地环境、井网部署方案、页岩气井的产气、产水特征,进行页岩气地面工程系统设计。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设计概况 (1)1.2设计原则 (1)1.3遵循的标准规范 (1)1.4研究范围 (2)第二章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3)2.1地理位置 (3)2.2自然条件 (3)2.2.1地形地貌 (3)2.2.2气象 (3)2.3社会条件 (3)2.3.1 城镇规划及社会环境条件、交通 (3)2.3.2 公用设施社会依托条件 (3)第三章页岩气气况与试采情况 (4)3.1页岩气储量 (4)3.2气井主要概况 (4)3.3页岩气气体概况 (4)第四章气田集输工程 (6)4.1设计规模 (6)4.2方案概况 (6)4.2.1星形管网布局 (6)第 3 页4.2.2官网总长计算 (6)4.2.3分级计量站和中央集气站位置的确定 (8)4.3集输工艺 (9)4.3.1除砂工艺 (9)4.3.2天然气水合物 (9)4.3.3气液分离工艺 (10)4.4集输管线设计 (12)4.4.1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密度和动力粘度 (13)4.4.2管径计算 (13)4.4.3水力计算 (18)4.4.4管道压降计算 (18)4.5集输系统的站场布局 (19)4.5.1布局原则 (20)4.5.2场站布局概况 (21)第五章计量站 (22)5.1设站原则 (22)5.2计量特点 (22)5.3计量工艺 (22)5.4计量设备 (23)5.5降噪处理 (24)第六章处理工艺 (25)6.1处理工艺概况 (25)6.2页岩气脱硫脱碳 (25)6.2.1工艺选择原则 (25)6.2.2气井含量分析 (25)6.2.3工艺流程图 (25)6.2.4脱酸工艺流程 (26)6.3页岩气脱水 (26)6.3.1工艺选择原则 (26)6.3.2脱水工艺的选择 (26)6.3.3工艺流程图 (27)6.3.4脱水工艺流程 (27)6.4天然气凝液回收 (27)第七章污水处理 (28)7.1污水处理的原则 (28)7.2页岩气污水特点 (28)7.3处理方法 (28)7.4处理工艺 (29)第八章管线工程 (31)8.1选线原则 (31)8.2本区地理条件 (31)8.3地区等级划分 (31)8.4敷设方案设计 (32)8.5线路构筑物 (33)8.6辅助标志 (33)第九章管道防腐 (34)第 5 页9.1防腐层要求 (34)9.2管内防腐设计 (34)9.3管外防腐设计 (35)9.4电化学防腐 (35)第十章站场工程 (37)10.1自动控制 (37)10.1.1基本要求 (37)10.1.2仪表选型 (37)10.1.3计算机控制系统 (37)10.2通信 (38)10.2.1设计原则 (38)10.2.2设计方案 (39)10.3电力 (39)10.3.1电力负荷等级划分 (39)10.3.2现状及方案 (40)10.3.3供电工程 (40)10.3.4辅助及安全措施 (40)10.4水资源及消防 (41)10.4.1给水方案 (41)10.4.2排水方案 (41)10.4.3消防 (41)参考文献 (42)附录 (43)附录A (43)附录B (44)附录C (47)附录D (49)第 7 页第一章总论1.1设计概况简介页岩I区块的开发,包括对计量、集输、加工等一系列方案的设计,给出总体方案布局,根据地面工程设计的相关规范进行站场开发。

201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之三钻井设计要求与模板

201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之三钻井设计要求与模板

2012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之三钻井设计要求与模板第三部分 钻井工程设计目 录第1章、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3)第2章钻井工程设计(液相欠平衡) (7)第3章. 完井设计 (34)第1章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1.1 编制依据液相欠平衡钻井技术规范SY/T6543.1-2008 井身结构设计方法SY/T 5431-2008 套管柱强度设计推荐方法SY/T 5322-2000 优选参数钻井基本方法及应用SY/T 5322-2000 下套管作业程序SY/T 5322-2000 定向井轨道设计与轨迹计算SY/T 5322-2000 水平井轨迹控制Q/SH1020 1625-2003 水平井钻具组合设计方法Q/SL 1431-1999 钻井井控技术规程SY/T 6426-2005 石油天然气钻井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指南SY/T 6283-1997油气钻井及修井作业职业安全的推荐做法 SY/T6228-1996 保护油气层钻井完井工艺技术要求Q/SH1020 1324-2004 水平井固井作业规程Q/SL 1480-2000钻井手册(甲方)上下册1990.11 石油工业出版社1.2 基础资料1.2.1油田地质研究报告构造位置:区域构造位置处于X坳陷中区HB断层下降盘,北、西为L凸起,南至QH10井断层。

MM断块位于XX油田的南部,是受南侧L1、西侧L2,东侧L3三条断层夹持的向北西倾斜的断块圈闭构造。

高点位于M1井以南,高点埋深-2680m,圈闭幅度320m,圈闭面积6.1km2。

1.2.2 地层分布及储层分布:XX油田钻井揭示的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第四系平原组,新近系的明化镇组、馆陶组,古近系的东营组、沙河街组以及中生界。

新近系的馆陶组和古近系的东营组之间,古近系的沙三段和中生界之间均为不整合接触。

在沙河街组内部,划分为沙一、沙三段,缺失沙二段地层,沙一下地层直接覆盖在沙三段地层之上。

含油目的层为沙三段的沙三3油组。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敏感性 层位 P1层 P2层 极强 强 无速敏 无速敏 强水敏 中等偏强 盐敏性 水速敏性 水敏感性
增产增注
(1)压裂工艺现状分析 研究区P1、P2储层埋深1300~1450m,平均孔隙度为 21.6%,平均渗透率为966.3×10-3μm2,平均含油饱和度为 63.7%。虽然研究区埋深并不深,但对于稠油开采来说已经接 近目前开采技术的下限深度。研究区的孔隙性、渗透性和含 油性虽然较好,但稠油粘度大,开采难度大。根据试采特征 分析,油井需压裂增产。
枪外径(mm) 间隙/枪外径 (%) 60 53.55 73 35.1 89 19.8 102 10.9
目前102枪使用的射孔枪弹性能见下表
射孔弹型 102-DP40RDX YD102—150—1(HB) 聚能射孔弹 混凝土 靶 孔深 (mm) 600 580 混凝土 靶孔 径 (mm) 15 11.4 压实 深度 (mm) 13.5 10.98 压实 程度 0.22 0.20
(5)施工排量2.5~3m3/min,前置液比例19%,平均砂比 25%,井口施工压力20~22MPa。 (6)所有压裂液配液设备干净,严格按照配方比配置压裂 液,保证压裂液性能达到设计指标。 (7)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按泵注程序进行压裂施工,压裂 施工符合HSE管理规定。
油层保护
压裂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措施及要求 (1)通过采用破胶活化技术、优化破胶剖面及裂缝强制闭合 技术,实现了快速返排,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压裂液对储层的 伤害。 (2)优选优质助排剂,增大压裂液粘度,降低滤失,减少水 相的侵入,增加地层能量,提高自喷返排率,缩短入井流体 在储层的滞留时间,从而尽可能地减少入井流体对储层的伤 害。 (3)采用射孔压裂一体化技术,减少作业周期,缩短排液时 间。
蒸汽吞吐热采工艺: (1)常规井注汽工艺。 (2)常规井分层注汽工艺 (3)特殊井分层注汽工艺。 (4)水平井多点注汽工艺 针对研究区为多层油藏且考虑到经济成本以及符合 制定地开发方案等因素,常规井分层注汽工艺应为本区 首选。采用这种工艺,能够同时为P1、P2层的油层进行注 汽,施工简单,收效快且经济上合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参赛作品格式说明
参赛作品应有封面、作品说明、目录及正文组成。

纸张采用A4,页眉采用报告中出现的各章节的名称,黑体,五号,居中;页脚采用页码,Times New Roman,五号,居中。

文件命名方式:编号_团队名称_参赛单位
封面、作品说明部分:格式详见后文。

目录部分:标题“目录”,字体:黑体,字号:小三。

章标题,字体:宋体,字号:小四。

(各级标题间采用1.5倍行距,对齐方式:分散对齐,数字和英文字母选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

正文部分:格式详见后文,具体如下:
页边距:上3.0cm,下3.0cm,左3.0cm、右3.0cm;页眉:2.0cm,页脚:2.0cm;字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行距: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取消网格对齐选项;每章的章标题: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前为0,段后1行,每章另起一页,插入分节符(不要使用分页符,因为每章的页眉不一样),章序号为阿拉伯数字(如第1章,不要使用汉字一、二等);章中的各级标题:黑体,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段后为0.5。

正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

如图1.2,表2.3,附注4.5,式6.7等。

如“图1.2”
就是指本论文第1章的第2个图。

文中参考文献采用阿拉伯数字根据全文统一编号,如文献[3],文献[3,4],文献[6-10]等,在正文中引用时用右上角标标出。

附录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另行编号,如图A1,表B2,附注B3,或文献[A3]。

打印要求:一律A4纸打印装订。

编号:_______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
National Petroleum Engineering Design Competition
(Times New Roman三号居中)
参赛作品(黑体小初居中)
题目(黑体一号居中)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团队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体四号,1.5倍行间距)
完成日期年月日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制
作品说明
(黑体一号居中)
约500字作品简介(宋体四号1.5倍行间距)
本参赛作品由团队成员独立完成,不存在剽窃、抄袭等侵权现象。

若违反自愿放弃参赛资格并承担相关责任。

负责人签字:
团队成员签字:
指导老师签字:
时间:
题目可参考以下方式选填
油(气)田总体开放方案设计
油(气)藏工程设计
钻完井工程设计
采油(气)工程设计
地面工程设计
注:此页在最终报告中删除。

全国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
2012年3月1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