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高二生物教案:认识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

高二生物教案:认识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认识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一、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基础的生物,对于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植物的生命特征和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二、植物的形态结构1. 根根是植物的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同时也是提供植物机械支持的重要部分。
根的形态结构分为主根和侧根。
主根通常为直根,附生在地下并向下延伸,侧根则从主根上侧发出。
2. 茎茎是植物的支撑架构,将叶片和根系连接起来。
在多数植物中,茎也是植物的主要部分。
茎的形态结构分为直立茎、匍匐茎和攀缘茎等。
茎的生长点位于茎的顶端,从而实现茎的不断延长。
3. 叶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它通过吸收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叶的形态结构通常由叶片、叶柄和叶鞘组成。
叶片有多样的形状,如圆形、长条形和心脏形等,其结构可以有效增加光合作用的表面积。
4. 花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具有传粉和结实的功能。
花的形态结构通常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等部分。
不同的植物花朵形态各异,吸引不同的传粉媒介。
通过传粉,植物能够进行有性繁殖,保证种群的多样性。
三、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1. 种子萌发植物生长的起点是种子的萌发。
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激素的调控,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激活胚芽的生长。
种子的外皮破裂,由此胚根开始向外生长,与土壤接触,吸收水分和养分。
2. 幼苗生长在适宜的水分、光照和温度条件下,胚根不断生长,形成根系。
同样,胚芽也伸长,并产生子叶。
随着时间的推移,胚芽生长形成茎和叶,幼苗逐渐变大。
3. 成熟植物幼苗的生长逐渐停止,形成成熟的植物。
成熟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开花和结实为主要特征。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受到内外环境的调控,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和激素等因素的影响。
四、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相互关系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实验六根的形态结构与发育(详细介绍“结构”)共10张

• 5、蚕豆侧根的发生观察(教材p96) • 侧根起源的位置:正对木质部的中柱鞘 • 侧根生长锥的逐渐形成
• 6、根瘤和菌根的观察(教材p101-103)
四、绘图
• 绘蚕豆幼根(初生结构)轮廓图
维管柱:薄壁细胞的有无、木质部脊的数目、几原型根
• 初生木质部 皮层:三层,其中内皮层结构的凯氏带或凯氏点结构(番红染成红色)
5、蚕豆侧根的发生观察(教材p96)
• 维管射线
• 4、棉老根横切片观察 • 观察老根的次生结构 • 周皮 • 次生韧皮部 • 维管形成层 • 次生木质部 • 初生木质部 • 维管射线
实验六根的形态结构 与发育
三、方法步骤
• 1、蚕豆(双子叶)幼根横切永久装片观察(教材
p94,指导书p68)
• 表皮:根毛 • 皮层:三层,其中内皮层结构的凯氏带或凯氏点结
构(番红染成红色)
• 维管柱:中柱鞘、韧皮部、木质部、外始式发育 、木质部脊、几原型根
• 2、鸢尾(单子叶)根横切永久装片观察(教
?
• 3、蚕豆老根(次生结构)横切永久装片(教材p98)
• 观察维管形成的活动!
• 表皮
3、蚕豆老根(次生结构)横切永久装片(教材p98)
• 皮层 思考:单、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的区别?
实验六根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 初生韧皮部 思考:单、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的区别?
1、蚕豆(双子叶)幼根横切永久装片观察(教材p94,指导书p68) 维管柱:中柱鞘、韧皮部、木质部、外始式发育、木质部脊、几原型根
• 次生韧皮部 1、蚕豆(双子叶)幼根横切永久装片观察(教材p94,指导书p68)
皮层:三层,其中内皮层结构的凯氏带或凯氏点结构(番红染成红色)
植物的形态结构

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的形态结构是指植物在发育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各种形态特征,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
这些结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营养吸收、光合作用以及繁殖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植物的不同形态结构。
一、根根是植物的地下器官,主要负责植物的固定和吸收水分及营养物质。
根的形态结构包括主根和侧根。
主根通常比较粗壮,向下延伸,侧根则从主根的侧面生长出来,增加了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表面积。
根的顶端有一个根尖,根尖下方则分为生长区和成熟区。
根的生长区主要负责细胞分裂和伸长,成熟区则负责根毛的生长和吸收。
二、茎茎是植物的地上器官,主要负责植物的支撑和传输水分和养分。
茎的形态结构包括节间和节。
节间是茎的两个相邻节之间的部分,通常较长。
节则是茎上两个相邻节之间的部分,通常较短。
茎的顶端有一个茎尖,茎尖下方则分为生长区和成熟区。
茎的生长区主要负责细胞分裂和伸长,成熟区则负责导管组织的形成和物质的传输。
三、叶叶是植物的主要光合器官,负责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叶的形态结构包括叶片、叶柄和叶脉。
叶片是叶的扁平部分,叶柄是叶片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叶脉则是叶片内部的血管系统。
叶片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有的长而狭,有的圆而大。
叶片的表面通常有一层叶蜡质,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叶脉主要分为主脉和次脉,主脉负责将养分从茎传输到叶片,次脉则负责将养分从主脉传输到叶片的各个部分。
四、花花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主要负责植物的繁殖。
花的形态结构包括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
花萼是花的外部保护层,通常呈绿色,花瓣则是花的内部彩色层,吸引传粉媒介。
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包括花丝和花药,花药内含花粉。
雌蕊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子房内含胚珠。
五、果实果实是植物在受精后发育形成的结构,主要负责保护种子和帮助种子传播。
果实的形态结构包括果皮、果肉和种子。
果皮是果实的外部保护层,果肉是果实的可食部分,种子则是果实内部的生殖结构。
果实的形状和大小各异,有的圆形,有的长条形,有的扁平。
生物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长过程

生物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长过程植物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以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奇妙的生长过程在自然界中展现着无穷的生命力。
本文将重点探讨植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其生长过程,并揭示其中的奥秘。
一、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的形态结构主要包括根、茎和叶等组织。
根是植物的地下器官,主要负责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地下。
根的形态多样,有直根、纺锤根、须根等等,不同类型的根在适应不同生境方面具有各自的优势。
例如,须根能够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适应富含有机物质的土壤。
茎是植物的地上器官,它具有承载叶和花等部分的功能,同时也是水分和养分的主要传导组织。
茎的形态也多种多样,有直立茎、匍匐茎、攀援茎等等。
不同类型的茎在植物的生长方式和环境适应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攀援茎能够借助其他物体进行攀爬,获取更多的阳光和资源。
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们通过叶绿素吸收太阳能,将其转化为植物所需的能量。
叶的形态因植物的种类和生境而异,有扁平叶、针状叶、羽状叶等等。
不同形状的叶片在光合作用效率和水分蒸发方面具有差异,这些差异使植物能够适应各种生态环境。
二、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分为种子萌发、苗期生长和成熟期三个阶段。
种子萌发是指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生长的过程。
当种子受到充足的水分、氧气和适宜的温度时,种子皮裂开,发芽过程开始。
首先,根从种子中延伸出来,固定在土壤中;然后,幼苗的茎和叶逐渐生长,直至突破地表。
在这一阶段,植物对外界环境的依赖较大,种子贮存的养分被消耗,幼苗需要从土壤中吸取养分和水分来支持生长。
苗期生长是植物从幼苗到成熟植株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植物的根系逐渐扩大,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养分。
同时,茎和叶也不断生长,增加表面积以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
植物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扩张来实现生长,细胞分裂使植物的体积增大,细胞扩张则使植物的体积增长。
植物在这一阶段不断壮大,为进一步的生长和繁殖奠定基础。
植物的花和果实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植物的花和果实的结构和发育过程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的生物之一,它们利用花和果实来进行繁殖和扩散。
花和果实是植物特有的结构,通过不同的形态和发育过程,完成了植物的繁殖和种子的传播。
本文将介绍植物的花和果实的结构以及它们的发育过程。
一、花的结构和发育过程1. 花的结构花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器官,由花萼、花瓣、花蕊和花托组成。
(1)花萼:位于花的外部,由若干片萼片构成,保护花骨架。
(2)花瓣:花瓣通常是花的最鲜艳的部分,具有吸引传粉媒介的作用。
(3)花蕊:花的雄性生殖器官,由花药和花丝组成。
花药内含花粉,花丝负责支撑花药。
(4)花托:花托是花的支架,托着花的各个部位。
2. 花的发育过程花的发育过程经历了萌发、分化和成熟三个阶段。
(1)萌发:花的萌发是从芽的侧面发生的,当芽生长到一定程度时,芽尖膨大形成初生花。
初生花通过细胞分裂和扩增逐渐形成成熟的花。
(2)分化:花的分化是指花的各个结构的形成过程,如花萼、花瓣、花蕊等各个部分的分化。
(3)成熟:花的成熟是指花的各个部分逐渐发育完全,并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
在成熟的花中,花药开裂释放出花粉,花粉受精后形成种子。
二、果实的结构和发育过程1. 果实的结构果实是由花经过授粉和受精,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程形成的,其主要结构包括果皮、果肉和种子。
(1)果皮:果皮是果实的外部包裹物,一般由外果皮和内果皮构成。
(2)果肉:果肉是果实的可食部分,其质地和颜色各异,种类繁多。
(3)种子:种子位于果肉中,是植物繁殖的关键,其内含胚珠,发育成为新的植物。
2. 果实的发育过程果实的发育经历了授粉、受精、胚胎发育和果肉形成等阶段。
(1)授粉:授粉是花粉和雌蕊柱之间的结合过程,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从柱头生长,进入胚珠,完成受精。
(2)受精:受精是指花粉和胚珠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为胚胎。
(3)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不断分裂和发育,形成胚轴、种皮和胚珠等结构。
(4)果肉形成:果肉是由胚胎发育后产生的,它包含着种子,为了吸引动物分散种子,果肉通常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味道和香气。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规律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规律植物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她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食物、药物和其他生活资料,还能够增添我们的自然环境。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规律是研究植物的重要领域之一,本文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植物的神秘之处。
一、植物形态结构的内涵植物的形态结构是指植物体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各个器官自身的形态结构,可以通过植物体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组织和器官发育等方面来反映。
每个植物种类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结构,这是由其基因决定的。
植物的形态结构分为根、茎、叶和花四部分。
(一)根植物的根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功能是吸水、吸收养分和固定植物体。
根的形态有直根、顶芽根和支根等多种形态。
(二)茎茎是植物的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支撑和连接植物各个部分,让植物体能够直立生长。
茎的形态分为直立的、匍匐的、攀援的等不同形态。
(三)叶叶是植物体的重要吸收器官,主要功能是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叶的形态有大叶和小叶、扁平的和硬质的等不同形态。
(四)花花是植物生殖的器官,通过花中的花粉和雌蕊进行生殖繁殖。
花的形态各种各样,花的结构中包括花托、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
二、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植物生长发育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态和结构的变化以及受到外界因素作用下的生长规律。
植物的生长发育受有机体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
(一)植物生长过程的不同阶段植物的生长过程分为萌芽、生长、开花、结果和衰老等不同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和生长方式,也需要不同的养分和环境才能顺利进行。
(二)植物生长过程的影响因素植物的生长过程除了受到基因和内部环境的影响之外,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壤、气候和日照等因素。
不同的环境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对于种植植物来说,有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分析。
(三)植物的适应性和环境响应植物的适应性和环境响应是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的一个重要表现。
第二章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一、 根的形态
• • • • • • • • 1、主根、侧根、不定根 主根: 侧根: 不定根: 2、根系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 根系 直根系 须根系
Roots and Root Systems
Taproot (主根) 定 根 Primary root (初生根) Lateral root (侧根)
(1) Roots
第二章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和营养器官的发生 第二节 根 第三节 茎 第四节 叶 第五节 营养器官内部结构上的联系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和营养器官的发生
种子为繁殖器官,种子植物 才能产生种子,种子是孕育植物 雏体的场所。
海刀豆
仙人掌亚科 翅子掌属
一 、 种子的结构和类型 (一)、种子的结构
• 种子的休眠状态 (休眠状态的解除)
种子寿命
(与遗传、储藏条件有关)
1、概念 :种子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生活力 的最长期限。 2、种子失去活力的主要原因 • 酶物质遭破坏 • 贮存养料消失 • 胚细胞衰退死亡
种子的休眠
• 1、概念:p76 • 2、种子休眠的原因
种子的后熟作用 种皮过厚 抑制萌发物质的存在
甘蔗),薄壁组织不转化为形成层。
• 单子叶植物根只有初生结构而无次生结构
(三)侧根的形成
The origin of a lateral root (branch root) 起源于中柱鞘相应部位 Origin: pericycle
(中柱鞘), (at
or near root tip)
at particular location
种皮
子叶
胚芽鞘
胚芽
胚根
胚柄
单子叶植物种子
2.无胚乳种子
第2章第2章 植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第2节 茎

次生韧皮部:来源于纺锤状原始细胞 组成: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和韧皮纤 维,有时有石细胞以及汁液管道组织;特有 韧皮射线,来自射线原始细胞,细胞壁不木 质化,形状也没有木射线规则。
拟横向分裂:纺锤状原始细胞斜向地垂 周分裂,几乎近似横向分裂,两个子细胞 通过斜向滑动,各以尖端相互错位,上面 的一个向下伸展,下面的一个向上延伸, 产生纵向的侵入生长(正在生长的子细胞 插入相邻细胞间,在向前延伸中,各以尖 端把另一细胞沿着胞间层处加以分离的生 长类型)
B 射线的产生
侧向分裂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1.维管形成层的来源和活动 (1)组成和来源 组成 束中形成层 束间形成层
来源: 束中形成层
原形成层 恢复分裂能力 束间薄壁组织 束间形成层 (髓射线)
三种形成层的区别
原形成层 位于顶端分生 组织下方,细 胞小,细胞质 浓厚,细胞间 无大的差异, 是较均一的组 织 初生分生组织 束中形成层 束间形成层
(6)次生维管组织的组成
形成层带:形成层在理论上只有一层细 胞,但当这层细胞在活跃分裂时,难于区 分原始细胞和其衍生细胞,特别是衍生细 胞在进一步分化为维管组织时往往也要进 行一次或几次平周分裂,因此这些尚未分 化,正在进行平周分裂的衍生细胞和原始 细胞一起形成多层的形成层区域
次生木质部:来源于纺锤状原始细胞 组成:导管(孔纹)、管胞 、木薄壁组织和 木纤维,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木质化;木纤维 较初生结构多。特有木射线细胞,薄壁,但 细胞壁常木质化,来自射线原始细胞
(3)维管束: 散生在基本组织中
包围所形成的鞘状结构
维管束鞘:成熟的维 管束外由厚壁组织
原生韧皮部 韧皮部: 后生韧皮部 后生: 细胞排列整齐,横 切面上多边形为筛 管分子,和其交叉 排列的长方形细胞 为伴胞 原生韧皮部: 和维管束鞘交接处 的不整齐和细胞形 状模糊的带状结构, 是最初分化出来的 韧皮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管形成层产生次生维管组织。 木栓形成层形成周皮,结果使根加粗。 在初生生长结束后,经次生生长,产生 次生结构。(图2-6)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一)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和活动
根维管形成层的产生首先是在初生 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原形成层的细胞 恢复分裂能力,进行平周分裂,向内分 裂形成次生木质部,加在初生木质部外 方,向外分裂产生次生韧皮部,加在初 生韧皮部内方,两者合称次生维管组织。 由于这一结构是由维管形成层活动产生 的,区别于顶端分生组织形成的初生结 构而被称之为次生结构。
(1) 表皮 表皮是幼茎最外面的一层细胞, 有各种表皮毛和气孔器分布。表皮细胞是 生活细胞,有生活的原生质体,并贮有各 种代谢产物,细胞中一般不含叶绿体,但 具有质体。有些细胞特化形成气孔的保卫 细胞,构成气孔器。
由外至内可分为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三个部分(图2-2)。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图 2-2 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模式图
1.根毛 2.表皮 3.皮层 4.内皮层 5.中柱鞘 6.原生木质部 7.植物后的生形态木结质构部和发育8.韧皮部
1、表皮 表皮是根最外面的一层细胞。外向壁
上具有薄的角质膜,有些表皮细胞特化形 成根毛。 2、皮层
图2-1 根尖纵切图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1、根冠 位于根尖的最前端,像帽子一样套在
分生区外面,保护其内幼嫩的分生组织细 胞。根冠由许多薄壁细胞构成,细胞壁常 粘液化,有利于根尖在土壤中生长。粘液 能溶解和螯合某些矿物质,有利于根细胞 的吸收。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2 、分生区 分生区位于根冠之后,全部由顶端分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图 2-3 内皮层结构
A、根的横切面 B、内皮层细胞的立体图解 1、皮层 2、内皮层 3、凯氏带 4、中柱鞘、 5、初生韧皮部 6、初生木质部 7、凯氏点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图2-4 玉米根的横切面
1、根毛 2、表皮 3、皮层 4、内皮层 5、韧皮部 6植、物中的形柱态鞘结构7和、发髓育 8、木质部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维管柱的中央部分为初生木质部,细 胞组成主要为导管和管胞,还有一些木纤 维和木薄壁细胞。初生木质部分子由外向 内渐次成熟的发育方式为外始式。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图 2-6 根的维管柱初生结构立体图解
1、中柱鞘 2、初生木质部 3、初生韧皮部 4、薄壁组织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三、根的次生生长与次生结构 根的次生生长是由根的侧生分生组织活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4、成熟区 成熟区位于伸长区的后方,由伸长
区细胞分化形成,出现各种成熟组织。 通常有根毛产生,因此又称根毛区。随 根尖的生长,根毛区不断进入土壤中新 的区域,使根毛区能够更换环境,有利 于根的吸收。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二 根的初生结构 在根尖的成熟区已分化形成各种成
熟组织,被称之为根的初生结构,这种 顶端分生组织的活动所进行的生长称为 初生生长。从根尖的根毛区作横切面, 可观察根的初生结构。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图2-7 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1.周皮 2.韧皮纤维 3.韧皮部 4.韧皮射线 5.木射线 6.射线 7.形成层 8植.导物的管形态9结.初构和生发木育 质部
第二节 茎的结构 一、 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可以分为 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图2-8,图29)。
图2-5 毛茛根横切
1、皮层 2、内皮层 3、韧皮部 4、后生木质部 5、通道细胞 6、中柱鞘 7、原生木质部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3 、维管柱 皮层以内的部分为维管柱亦称中柱,
由中柱鞘和维管组织构成。 紧接内皮层细胞之下的一层薄壁细胞
是中柱鞘,可以脱分化恢复分裂的能力, 与以后形成层、木栓形成层和侧根的发生 有关。
第二章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第一节 根的形态结构 一、根尖及其分区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 根尖从顶端到着生根毛的区域被分为四个部分: 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成熟区由于具有 根毛又被称为根毛区,从分生区到根毛区逐渐分 化成熟,除根冠外,各区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 (图2-1)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表皮与维管柱之间的多层薄壁细胞为 皮层。皮层的最内一层细胞叫内皮层,在 内皮层细胞的上、下壁和径向壁上,常有 本质化和栓质化的加厚,呈带状环绕细胞 一周,称凯氏带(图2-3) 。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在横切面上,凯氏带在相邻细胞的径向 壁上呈点状,叫凯氏点。凯氏带阻止了 水分和矿物质过内皮层的壁进入内部, 水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只能通过内皮层 细胞的原生质体进入维管柱。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图2-8 茎的初生结构立体图解
1.表皮 2.皮层 3.中柱鞘纤维 4.初生韧皮部 5.形成层 6.初生木质部 7.髓射线 8.髓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图2-9 向日葵幼茎横切示初生结构
1、角质膜 2、表皮 3、厚角组织 4、中柱鞘纤维 5、髓射线 6、初生韧皮部 7、形成层植物的8形、态初结构生和发木育质部 9、髓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在被子植物中,次生木质部的细胞 组成为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次生韧皮部的组成为筛管、伴胞、韧皮 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成分基本与 初生结构相同。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三) 根的次生结构 根的维管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的活动
形成了根的次生结构。 主要包括周皮、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 维管形成层和维管射线(图2-7) 。
生组织细胞构成,分裂能力强,在植物的 一生中,分生区的细胞始终保持分裂的能 力,经分裂产生的细胞一部分补充到根冠, 以补充根冠中损伤脱落的细胞;大部分细 胞进入根后方的伸长区,是产生和分化成 根各部结构的基础。
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发育
3、伸长区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的后方,细胞来
源于分生区,细胞多已停止分裂,最早 的筛管和环纹导管,往往在伸长区开始 出现,是从初生分生组织向成熟区初生 结构的过渡。根尖的伸长主要是由于伸 长区细胞的延伸,使得根尖不断向土壤 深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