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实验3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

初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

初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编在此整理了,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中化学实验注意事项一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操作步骤: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止水夹加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

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的现象。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

2.实验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了约1/5体积。

3.实验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注意事项:①红磷要取足量或过量;②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止水夹夹紧;④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⑤要冷却完全。

二、高锰酸钾制氧1.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2.实验现象:有大量气体进入集气瓶中。

3.实验结论:利用高锰酸钾可以制氧。

4.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三、电解水1.操作步骤:在一个盛有水的水槽中倒立两支盛满水的试管,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上和试管内有什么现象发生。

切断装置的电源,在水下用拇指堵住试管口,把试管取出,直立后松开拇指,立即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进行观察。

2.实验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通电一段时间以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约为1:2。

伸入正极试管里的带火星木条燃烧,负极试管里的气体/燃烧并出现淡蓝色火焰。

3.实验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4.注意事项:①水中可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②在实验进程刚开始时,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与1:2不符,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会溶解一小部分;氢气难溶,反应速率较慢,所以氢气较少。

实验室注意事项(精)

实验室注意事项(精)

实验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NH4Cl、 KCl溶液,再各滴加几滴AgNO3溶液和稀硝 酸,观察实验现象。
消息(共同关注):江苏连云港市有 不法企业利用春耕这个季节大肆生产假化肥, 欺骗农民朋友。记者根据观众提供的线索,顺藤 摸瓜暗访了一家小化肥企业。包装袋上印的是国 外磷酸二铵((NH4)2HPO4) ,记者将在这家工厂 里的化肥送到连云港市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所进行 化验,化验结果是这种 物质是硫酸镁。据了解 硫酸镁只是美国二铵价 格的四分之一,正是这 个原因,很多人觉得这 里面有利可图,就开始 造假了。
情景2:
实验2: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NH4Cl、
(NH4)2SO4溶液,再各加入2mLNaOH溶液,
加热试管,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 管口,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
实验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
(NH4)2SO4、K2SO4溶液,再各滴加几滴BaCl2
溶液和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情景3:
练习2、NH4Cl、(NH4)2SO4、K2SO4 是 常见的化肥,NaCl是我们天天要吃 的食盐,它们都是白色晶体,靠观 察区别十分困难,你能否设计实验 来区分它们。
请你归纳小结:
NH4+、Cl-、SO42-、K+的检验方法。 1、NH4+:加入NaOH溶液,加热,l-:滴加硝酸银,再加稀硝酸,生 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3、SO42-:滴加稀盐酸后无沉淀,再加 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 4、K :用铂丝蘸取样品在酒
实验室注意事项
⑴进入实验室请保持安静,听老师统一安排
⑵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⑶同桌之间友善合作完成实验 ⑷实验仪器和药品及时复原,试管用试管刷 清洗干净,毛巾用后凉在水管上

3实验三 几种甜味剂、酸味剂性能比较及食品调味实验

3实验三 几种甜味剂、酸味剂性能比较及食品调味实验

实验三几种甜味剂、酸味剂性能比较及食品调味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并比较几种甜味剂的性能。

2.了解并比较几种酸味剂的性能。

3.了解食盐对几种甜味剂、酸味剂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实验报告只需写第一点:味的对比)基本的调味方式有味的对比、味的相乘、味的消杀、味的转化等四种。

1、味的对比(本实验只做味的对比):味的对比又称味的突出,是将两种以上不同味道的呈味物质,按悬殊比例混合作用,导致量大的那种呈味物质味道突出的调味方式。

味的对比主要是靠食盐来突出其它呈味物质的味道,因此才有"咸有百味之王"的说法。

注意:对比方式虽然是靠悬殊的比例将量大的呈味物质的味对比出来,但这个悬殊的比例是有限度的。

究竟什么比例最合适,这要在实践中自己体会。

2、味的相乘:味的相乘又称味的相加,是将两种以上同一味道的呈味物质混合作用,导致这种味道进一步加强的调味方式。

3、味的掩盖:味的掩盖又称味的消杀,是将两种以上味道明显不同的呈味物质混合使用,导致各种呈味物质的味均减弱的调味方式。

如料酒中的乙醇,食醋中的乙酸等,当这些调味品与原料共热时,其挥发性物质的挥发性得到加强,从而冲淡和掩盖了原料中的异味。

4、味的转化:味的转化又称味的变调,是将多种味道不同的呈味物质混合使用,导致各种呈味物质的本味均发生转变的调味方式。

三、实验材料天平、一次性杯5个/组、塑料勺、100ml量筒、玻棒、恒温水浴锅(或酒精灯、石棉网、)吸管若干支蔗糖、甜蜜素、糖精、食盐、柠檬酸、白醋(均为食品级)四、实验步骤(一)比较甜味剂的甜度大小1.在天平上称取3g蔗糖于一次性杯中,量取100ml水倒入,用勺搅拌至溶解。

2.同上法称取0.2g甜蜜素于一次性杯中,量取100ml水溶解。

3.同上法称取0.2g糖精于一次性杯中,量取100ml水溶解。

4.比较1、2、3甜度5.1、2、3加热(恒温水浴锅或采用酒精灯加热,加热温度感觉刚烫嘴合适)再试,比较加热前后甜度。

实验3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实验3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实验三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转动惯量是物体转动惯性的量度。

物体对某轴的转动惯量的大小,除了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外,还与转轴的位置和质量的分布有关。

正确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在工程技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正确测定炮弹的转动惯量,对炮弹命中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机械装置中飞轮的转动惯量大小,直接对机械的工作有较大影响.有规则物体的转动惯量可以通过计算求得,但对几何形状复杂的刚体,计算则相当复杂,而用实验方法测定,就简便得多,三线扭摆就是通过扭转运动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常用装置之一。

实验目的1、理解并掌握根据转动定律测转动惯量的方法;2、学习用三线摆法测定物体的转动惯量。

3、测定二个质量相同而质量分布不同的物体的转动惯量,进行比较。

4、验证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实验仪器介绍本实验采用新型转动惯量测定仪测定转动惯量.该仪器采用激光光电传感器与计数计时仪相结合,测定悬盘的扭转摆动周期.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物体转动惯量的物理概念及实验测量方法,了解物体转动惯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本实验仪的计数计时仪具有记忆功能,从悬盘扭转摆动开始直到设定的次数为止,均可查阅相应次数所用的时间,特别适合实验者深入研究和分析悬盘振动中等周期振动及周期变化情况.仪器直观性强,测量准确度高。

本仪器是传统实验采用现代化技术的典型实例,不仅保留了经典实验的内容和技能,又增加了现代测量技术和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图1 新型转动惯量实验装置新型转动惯量测定仪平台、米尺、游标卡尺、计数计时仪、水平仪,样品为圆盘、圆环及圆柱体3种。

上海复旦天欣科教仪器有限公司图1 新型转动惯量测定仪结构图1。

启动盘锁紧螺母 2.摆线调节锁紧螺栓3。

摆线调节旋钮 4。

启动盘 5。

摆线(其中一根线挡光计时) 6。

悬盘 7。

光电接收器 8。

接收器支架 9. 悬臂 10. 悬臂锁紧螺栓11. 支杆 12。

半导体激光器 13。

调节脚14. 导轨 15。

连接线 16. 计数计时仪 17。

注意力实验的实验报告(3篇)

注意力实验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注意力集中能力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

注意力集中能力是人们进行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的重要能力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为了研究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影响因素,本实验旨在探讨不同刺激难度、试验时间对注意力集中成绩的影响,并验证注意的集中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目的1. 比较刺激难度对注意力集中成绩的影响。

2. 比较试验时间对注意力集中成绩的影响。

3. 验证注意的集中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作用。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以刺激难度和试验时间为自变量,以注意力集中成绩为因变量。

实验分为三个阶段:(1)刺激难度阶段:分为简单、中等、困难三个难度等级。

(2)试验时间阶段:分为30秒、60秒、90秒三个时间等级。

(3)注意力集中成绩阶段:记录每个被试在每个刺激难度和试验时间等级下的正确率。

2. 实验对象本实验招募了3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3.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刺激呈现,刺激内容为简单的几何图形和文字。

实验过程中,被试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刺激的识别和判断。

4. 实验程序(1)实验开始前,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2)被试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刺激难度和试验时间等级。

(3)每个被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刺激识别和判断任务。

(4)记录每个被试在每个刺激难度和试验时间等级下的正确率。

四、实验结果1. 刺激难度对注意力集中成绩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刺激难度对注意力集中成绩有显著影响(F(2,56) = 3.54, p < 0.05)。

具体而言,随着刺激难度的增加,被试的正确率逐渐降低。

2. 试验时间对注意力集中成绩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发现,试验时间对注意力集中成绩有显著影响(F(2,56) = 5.21, p < 0.05)。

具体而言,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被试的正确率逐渐降低。

七年级化学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七年级化学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七年级化学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化学实验在学习化学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化学实验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只有保障实验安全,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并获取实验结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七年级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化学实验前,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确保实验安全的基础。

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实验环境确保实验环境整洁、通风良好,并远离易燃物、易爆物等危险品。

实验室内应保持干燥,避免有水滴、漏电等现象的出现。

1.2 实验仪器和试剂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试剂是否标记清楚并储存在适当的位置。

注意对于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试剂的储存和保管。

1.3 实验操作熟悉实验操作过程,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确保实验操作规范,并注意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因素。

二、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正确的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十分重要。

以下是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2.1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实验操作者应穿戴好实验服、实验手套、安全镜等个人防护用品,以保护自身免受可能的伤害。

2.2 注意试剂的选择与使用选择使用符合实验要求的试剂,并按照实验要求准确计量。

避免将试剂接触到皮肤、眼睛或口腔等敏感部位,并注意有关试剂的安全警示标识。

2.3 控制实验条件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应根据实验要求控制好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避免因实验条件不当而引发危险。

2.4 避免混合与交叉污染避免试剂之间的混合与交叉污染,特别是有毒、易燃、易爆等危险试剂。

对于容易相互反应的试剂,应注意进行分装和分类储存。

2.5 小心处理废弃物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弃试剂和废弃实验器材。

避免将危险废弃物丢弃在普通垃圾桶中,确保安全处理废弃物。

三、实验后的安全措施实验结束后,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保障实验室的整洁安全。

3.1 清洁实验器材与实验台面将使用过的实验器材进行清洗,放置在指定的位置,避免堆放杂物。

实验测试注意事项

实验测试注意事项

实验11: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 特点
1、参考数据: 串联:UAB= UBC= UAC= 并联:UAB=2V UCD=2V UEF=2V 2、结论: 在串联电路中:UAC=UAB+UBC 在并联电路中:UAB=UCD=UEF
实验12:探究电路与电压的关系
1、参考数据 R=5Ω
R两端电压U(V) 1 1.5 0.3 2 0.4
参考数据(用表格)
次数 F1/N L1/cm F1L1 F2/N L2/cm F2L2
1 2 3
0.5 0.5 1.5
0.5 1 1
实验结论:F1L1=F2L2
6、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参考数据
滑轮
物重/N 拉力/N 是否改变用力 的方向 2.3 定滑轮 2.1 是 1.2 动滑轮 2.1 否
结论:定滑轮特点: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4
5
水平向右
水平向左
不变
不变
向左(右)偏转
向右(左)偏转
6
水平向左
改变
向左(右)偏转
实验14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 运动时,在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导体做切 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有关。
参考数据 固体质 量筒中 量/g 水的体 积/cm3 27.2 40
放入固体后 量筒内水的 体积/cm3 50 固体的 体积 /cm3 10 固体的 密度 /g/cm3 2.72
注意: 1.设计表格
2.不估读
实验3: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参考数据 1、在木板上匀速拉木块 F1=0.05N 2 、放钩码后匀速拉 F2=0.36N 3 、在毛巾上匀速拉动 F3=0.5N 结论: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压 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当压力一 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 大

实验3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3 燃烧热的测定

燃烧热的测定【实验目的】(1)使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固体有机物质(萘)的恒容燃烧热,并由此求算其摩尔燃烧热。

(2)了解氧弹式量热计的原理、构造及使用方法,掌握氧弹式量热计的使用方法,熟悉贝克曼温度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掌握恒容燃烧热和恒压燃烧热的差异和相互换算,学会用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

【实验原理】燃烧焓的定义:在指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一摩尔物质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的焓变,称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摩尔燃烧焓,记作△c H m 。

本实验是在等容的条件下测定的。

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关系为:△c H m =△c U m +△n RT △n 是燃烧反应方程式中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产物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

燃烧热可在恒容或恒压条件下测定,又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在不做非膨胀功时,△c U m =Q v , △c H m =Q p . 在氧弹式量热计中测定的燃烧热是Q v ,则:p v Q Q nRT =+∆ 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放入装有W 克样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引起体系温度的上升。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改变量,由下式求得Q v 。

,()v M Q C T T W =-终始 式中,M 是样品的摩尔质量(g.mol-1);C 为样品燃烧放热始水和仪器每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称为水当量(J.K-1)。

水当量的求法是用已知燃烧热的物质(本实验用苯甲酸)放在量热计中,测定和T 始和T 终,即可测得萘的燃烧焓。

环境恒温式量热计属于密闭体系,没有物质的交换只有能量的交换,体系为样品等能燃烧的物质,体系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氧弹传到环境(水和仪器),使温度升高。

做雷诺数校正图求出△T 。

就可求得样品燃烧热。

1) 本实验由苯甲酸数据求出水当量WQ 总热量 = Q 样品·(m/M )+Q 燃丝·m 燃丝=W ·ΔT (Q 燃丝=-1400.8 J ·g-1)2) 将水当量值代入1)就可求出Q 样品,再换算成Qv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动效应实验
启动范式


启动测量范式简称启动范式,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实验范 式之一,它基于语义记忆的网络模型,能够考察长时记忆 中稳定的知识表征,能够通过特定的实验操作同时考察自 动性加工和控制性加工,除了在传统心理学 感觉、知觉、 记忆等的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之外,近年来又被广泛应用 于有关情绪的的研究中。 这个范式通过考察启动效应的变化来揭示有关认知加工过 程、情绪变化的规律。



向被试呈现一串字母,要求被试判定字母串是否是英语单 词。字母串是成对地呈现的。被试对第一个字母串作反应 后,立即呈现第二个字母串。 所采用的字母串是各式各样的,其中有英语单词,也有无 意义字母的组合; 成对呈现的两个单词之间的意义联系也不同,其中有语义 联系的如"nurse—doctor”,也有无语义联系的如 “bread—doctor”。 结果发现,在“护士—医生”这一字母串判定“医生”是 单词的反应时间要比在“面包—医生”这一对字母串中判 定“医生”为单词的反应时短。
负启动效应最早是由Dalrymple—Alford和Budayr (1966)在stroop色词研究中提出的。 Tipper最早将负启动作为分心物抑制的研究方法。 认为:涉及注意选择性机制主要有两种理论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选择的主要作用是使专注信息得到进一 步加工(即目标激活) ,被忽略的信息可能很快地衰 退。 另一观点认为,选择具有双重机制,即专注信息的进一 步加工和被忽略信息的积极抑制相结合(即目标激活 和分心物抑制)。

负启动实验思想


Tipper认为,如果在专注刺激的选择期间,一个 被忽略信息的内部表征是与抑制相联系的,那么 对要求相同内部表征的一个随后的刺激加工就会 像先前被忽略的信息一样被削弱。 Tipper的这一论述就是负启动实验的方法学思想。 这一方法就是,当在启动显示中作为不理会的分 心物,其内部表征与抑制相联系,而在随后的探 测显示中此分心物作为目标时,被试对此目标的 反应时比在控制条件下的要延长。如果在目标选 择期间同时对分心物抑制,则说明选择性注意具 有双重机制,即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制。
1、启动效应(priming effect)


启动效应是指先前的加工活动对随后的加工活动所起的促进 或抑制作用。 起促进作用的启动效应被称为正启动效应或促进性启动效应。 起抑制作用的启动效应称为负启动效应或抑制性启动效应。
2、启动实验的程序


启动实验由启动刺激与探测刺激组成,启动刺激在先,探 测刺激在后,启动刺激呈现一定时间后,出现探测刺激。 每种刺激都包含目标(T)和分心物(D)。 要求被试只对两个刺激中的目标(T0、T1)反应,而不理 会分心物(D0、D1)。 记录被试的反应时和错误率。 若启动刺激中的目标( T0 )与探测刺激(T1)中的目标 相同,称为目标重复启动(TT),它往往产生正启动效应。 即对T1的的反应时间比控制条件下短。所谓控制条件是指 两种显示中的目标物和分心物是无关的。
扩散抑制现象(负启动)


Tipper(1985)还提出了扩散抑制的现象。在他的实验 中,向被试呈现两个上下放置的普通物体的线条画, 一个是绿色的(作为分心物),另一个是红色的(作为目 标)。当探测显示中的目标是启动显示中的分心物时会 出现负启动效应。 有趣的是,当探测显示中的目标是与启动显示中分心 物有语义联系的其他物体时,如启动显示的分心物是 “狗”;而现在的探测显示中的目标是“猫”,对 “猫’’的反应时也会延长。这样,Tipper就提出了 一种类似于扩散激活的扩散抑制,因为在此实验中对 分心物的抑制显然已扩散到了它的语义上的“邻居”。
2、举例




护士

医生

2、例子

例如,在启动显示中同时视觉呈现“猫’’和“书”, “猫’’为启动目标词, “书”为分心物。在探测显 示中同时视觉呈现“猫’’和“灯”,若以“猫”作 为目标词, “灯”为分心物,这就叫目标重复启动, 这时对“猫”的觉察反应时会短于控制条件的目标词 的反应时。即产生了正启动效应。
3、探测显示与启动显示的联系对启动效 应的影响


不仅在目标重复条件下会出现这种反应时的节 省(即产生正启动效应),而且探测显示中的 目标与启动显示中的目标有某种联系,如语义 等联系,那么也会出现类似的正启动效应。 例如,Meyer等(1971)的词汇判定实验。
Meyer等(1971)的词汇判定实验
五、注意的生理机制的研究
(一)关于注意的生理指标的探索 (二)神经匹配模型 (三)神经活动双重过程模型

负启动实验
Tipper&Cranston(1985)的实验 控制条件
分心字母启动条件
重复放心字母条件
认知不足人群的负启动效应
负启动的研究,不仅揭示了选择性注意的深层机 制,而且揭示了人类的一种普遍认知功能。 有研究表明,认知不足的特定人群往往表现出负 启动效应的减弱。 金志成等关于优生和差生在目标激活和分心物抑 制方面的差异研究。
4、扩散激活理论对启动效应的解释


在启动显示中目标被激活了,那么在重复启动中, 该目标反应阈限已降低,所以反应时缩短。 在有意义联系的词之间,一词被激活,这种激活 会使与之有联系的词也从静止向激活状态转化, 从而降低了激活的反应阈限,因而反应时缩短, 这种现象被称为扩散激活。




(二)负启动效应的实验研究
Stroop(斯特鲁)色词实验研究

标准的stroop色词实验如下图所示。
用于stroop实验中的刺激
பைடு நூலகம்
返回
(三)关于负启动的起因



反应压制 认知去活化 编码协调 认知阻塞 S-R映射 情景恢复 选择的形式
负启动反转现象

指在负启动模式中,本应产生负启动,但却因某 些条件如只强调反应速度等变化而产生了正启动 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