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新机场方案

3.打造绿色、智能、人性化的现代化机场,提升旅客出行体验。
三、项目内容
1.机场基础设施建设
2.机场运营管理
3.机场配套服务设施
4.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建设
四、实施方案
1.选址与规划
新机场选址于北京市大兴区,占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规划充分考虑区域地形地貌、气候条件、交通网络等因素,确保机场安全、高效、便捷。
2.基础设施建设
(1)飞行区:建设两条跑道,满足大型客机起降需求。
(2)航站楼: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亿人次,采用现代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提高旅客出行体验。
(3)货运区:建设完善的货运设施,满足年货邮吞吐量500万吨的需求。
(4)交通设施:完善机场内外交通网络,实现公路、地铁、城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便捷换乘。
第2篇
北京新机场方案
一、项目概述
北京新机场项目旨在缓解现有首都国际机场的压力,满足不断增长的航空需求,提升北京作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本项目将遵循现代化、环保、智能化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打造一个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航空枢纽。
二、项目目标
1.提供充足的航空运输能力,满足未来二十年内的航空旅客和货物运输需求。
2.基础设施建设
-飞行区:规划多条跑道,满足不同类型飞机的起降需求,同时预留扩建空间。
-航站楼:设计具有高效率的航站楼,提供充足的候机、安检、登机口等设施,确保旅客流线合理,提升出行体验。
-货运区:建设专业化的货运设施,包括货物处理中心、仓库等,满足年货邮吞吐量的需求。
-综合交通中心:实现航空、地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提高旅客换乘便利性。
(3)住宿设施:建设酒店、公寓等住宿设施,满足不同旅客的需求。
机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机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前言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机场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重要门户,其改扩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针对某机场改扩建项目进行全面分析,旨在评估项目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可行性,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背景介绍该机场位于某国首都,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陈旧,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
改扩建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机场运行效率,加大旅客吞吐量,提升服务品质。
本报告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可行性评估。
三、市场需求分析1. 市场规模:分析该地区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需求等因素,综合测算机场改扩建后的市场规模。
2. 旅客吞吐量预测:借助历史数据和预测模型,推断未来机场客流量的增长趋势,并做出合理的预测。
四、经济效益评估1. 投资成本评估:详细测算改扩建项目的总体投资、建设周期及投资结构,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 收益预测:预测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后的年均客流量和航班量,并结合票价、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等指标,计算项目未来可能获得的收益。
3. 投资回报率评估:综合权衡投资成本和收益,计算改扩建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判断其是否具备经济可行性。
五、社会效益评估1. 就业机会:改扩建项目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分析其对当地就业率和社会稳定的积极影响。
2.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改扩建项目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考虑项目对物流、旅游业、酒店和相关服务行业的带动效应。
3. 减少拥堵:改扩建项目将有效减轻机场周边道路交通压力,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居民出行体验。
六、环境影响评估1. 噪音污染:分析改扩建项目对周边居民、野生动物及环境的噪音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2. 空气质量:评估改扩建项目对周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其潜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环境规划和监测方案。
3. 生态保护:考虑改扩建项目对当地动植物栖息地及水源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环境保护措施,确保生态平衡。
七、风险分析1. 市场风险: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政策法规及竞争对手等因素对机场改扩建项目的潜在影响。
北京新机场建设工作总结

北京新机场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北京新机场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航空领域
的一大亮点。
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北京新机场已经初具雏形,为北京市民和全球旅客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航空服务。
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北京新机场建设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首先,北京新机场的规划和设计充分考虑了未来的发展需求。
新机场的建设不
仅仅是为了解决当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容量瓶颈问题,更是为了适应未来中国航空业的快速增长和北京城市发展的需要。
新机场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航空运输、城市交通、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确保了新机场在未来能够持续发挥作用。
其次,北京新机场的建设过程中注重了科技创新和绿色环保。
在建设过程中,
新机场采用了一系列先进的建筑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建设效率,降低了能耗和排放。
同时,新机场还注重了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植树造林、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方式,建设了一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机场。
最后,北京新机场的建设充分发挥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合作力量。
在
新机场建设过程中,政府部门、建设企业、科研院校、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密切合作,共同推动了新机场的建设。
这种多方合作的模式为其他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总的来说,北京新机场建设工作的总结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它为中国未来基础
设施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也为全球航空业的发展树立了一个典范。
希望北京新机场未来能够继续发挥其作用,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航空运输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机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专业编写:
通用航空机场项目建议书
通用航空机场项目申请报告
通用航空机场项目环评报告
通用航空机场项目商业打算书
通用航空机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通用航空机场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通用航空机场项目计划设计咨询
通用航空机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要紧用途】发改委立项 ,政府批地 ,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
(4)经济评判指标:全数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87%,国内借款归还期9.32年,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7.81%。总的来看,财务评判效益较差,但国民经济效益显著。
(三)问题与建议
1.推行招投标,确保工程质量
该工程土石方量较大(占机场建设费用的70%左右),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招标,选择有实力、价钱合理的施工单位进行土石方施工,以确保工程质量和节约投资。
核心提示:通用航空机场项目投资环境分析,通用航空机场项目背景和进展概况,通用航空机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通用航空机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通用航空机场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通用航空机场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通用航空机场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通用航空机场项目不确信性及风险分析,通用航空机场行业进展趋势分析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效劳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偏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阻碍;融资用报告偏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不是可行。具体归纳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分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关 键 词】通用航空机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刻】2-3个工作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北京新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北京新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4.11.22•【文号】发改基础[2014]2614号•【施行日期】2014.11.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北京新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14]2614号民航局:报来《关于报送北京新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函》(民航函[2013]1021号)、《关于报送北京新机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补充说明的函》(民航综计函[2014]107号)、《关于北京新机场空管设备招投标情况补充说明的函》(民航综计函[2014]120号)、《关于报送北京新机场航站楼建筑优化方案和投融资建议方案的函》(民航综机函[2014]34号)、《关于〈北京新机场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事项的函》(民航综机函[2014]46号)、《关于对北京新机场项目资金方案的补充意见》(民航综机函[2014]50号)等材料均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为满足北京地区航空运输需求,增强我国民航竞争力,促进北京南北城区均衡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更好服务全国对外开放,同意建设北京新机场。
二、本期工程按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飞行区等级指标为4F。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一)机场工程:主要建设呈“三纵一横”布局的4条跑道,其中,东跑道长3400米、宽60米,西1跑道、北跑道长3800米、宽60米,西2跑道长3800米、宽45米,东跑道距西1跑道2380米,西1跑道距西2跑道760米,相应设置8条平行滑行道以及联络道系统,跑道设置2套Ⅲ类仪表着陆系统和灯光系统、5套Ⅰ类仪表着陆系统和灯光系统,建设150个机位的客机坪、24个机位的货机坪、14个机位的维修机坪;建设70万平方米的航站楼(主楼、指廊分别满足7200万和4500万人次使用需求),7.5万平方米的货运站、3.5万平方米的货运综合配套用房、7.4万平方米的海关监管仓库;建设空防安保训练中心、综合管理用房、旅客过夜用房等辅助生产生活设施,以及场内综合交通、供水、供电、制冷、供热、供气、信息通信、消防救援、雨污水污物、绿化等配套设施和场外生活保障基地。
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预可研报告修改情况汇报工程

第二篇工程第一章机场总平面规划在第一篇总论中已明确本期机场建设工程采用首都机场扩建的方案,根据中远期规划研究,首都机场有扩建第三条跑道、建设规模达6,000万人旅客吞吐量的条件。
中远期规划中虽然明确推荐东扩方案,并已得到民航总局和北京市政府同意,但为了进一步保证工程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部分领导和专家的意见和北京市复函的要求,在本次预可行性研究中我们将对向东扩建方案和向北扩建方案从工程建设和运行角度再进行比较,以确定本期扩建的合理的方案。
以下称两个方案为东扩方案和北扩方案。
1.1 主要工作内容扩建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如下几点:1)确定规划跑道的方向和位置。
2)确定平行滑行道、快速出口滑行道、联络滑行道等的数量、位置。
3)确定航站区、货运区和其它辅助设施的发展方向与大致构型。
4)确定机场进场道路和轨道交通系统以及机场场内道路交通和旅客捷运系统。
5)确定机场公用设施系统及与外部的合理衔接。
6)确定机场1号航站楼、专机区的改造方案。
1.2 预测参数预测汇总表1.3 机场总平面规划的原则首都机场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改扩建,形成了现有东、西两条跑道、中间为航站区的基本格局。
本次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首都机场航空业务量预测为基础,确定机场跑道构形、滑行道系统、航站区发展方向与机场功能分区,尽量挖掘首都机场的最大潜能。
1.3.1 周边环境及规划用地范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我国的门户机场,也是北京市重要的交通设施之一,把它建成为一座多功能、大容量的现代化综合性航空港,无论是对北京市乃至周边地区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首都机场总平面规划就以满足机场发展需要——建成综合性枢纽机场为原则,结合机场现状、周围环境及用地情况,按照预测数据进行规划。
首都机场周围分布有10余个村庄约4万多居民,分别是位于机场西侧的天竺、薛大人庄、小王辛庄、二十里堡、杨二营等以及位于机场北侧和东侧的枯柳树、回民营、冯家营、卸甲营、塔河村、岗山村和龙山村,首都机场的中、远期规划将对以上村庄产生较大的影响,影响的主要方面是征地拆迁、居民安置和飞机噪音。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篇总论 (1)第一章预可研工作概况 (1)1.1 编制依据 (1)1.2 背景介绍 (1)1.3 工作内容 (4)1.4 工作进展和分工情况 (5)第二章首都国际机场的历史和现状 (7)2.1 机场的基本情况 (7)2.2 机场建设历程 (8)2.3 现有设施概况 (10)2.4 机场运行方式 (12)2.5 机场周边环境 (13)第三章民用航空业的发展形势 (15)3.1 世界航空运输枢纽网络的兴起 (15)3.2 枢纽机场 (16)3.3 亚洲枢纽机场的竞争 (18)3.4 我国的枢纽建设 (21)第四章北京机场的发展要求 (24)4.1 北京长远发展的需要 (24)4.2 北京建设枢纽的条件 (26)4.3 北京机场的战略目标 (28)第五章航空业务量预测 (29)5.1 概述 (29)5.2 首都国际机场航空业务量的现状 (29)5.3 首都机场年航空客、货运量预测 (38)5.4 航空业务量其他基本参数的预测 (44)5.5 基本设施的预测 (46)5.6 航空业务量预测汇总 (48)5.7 本期扩建工程目标年的确定 (49)第六章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1)6.1 满足航空市场的需要 (51)6.2 北京承办奥运会的要求 (53)6.3 建设大型枢纽机场的要求 (53)6.4 完善现有设施的需要 (55)第七章第二机场选址概况 (56)7.1 首都地区空域主要情况 (56)7.2 对现有机场场址评估 (57)7.3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59)7.4 对北京市预留场址评估 (60)7.5 新选场址 (61)7.6 初步结论 (68)第八章北京机场的建设方案——首都机场扩建和新建第二机场的方案比较 (70)8.1一个城市多个机场的情况介绍 (70)8.2北京机场设施本期扩建的几种方案胶比较 (72)第九章对首都机场中远期规划的再研究 (81)9.1 已完成的首都机场中远期规划研究工作概况 (81)9.2 现状条件的分析 (84)9.3 面临的问题与抉择 (87)9.4 对“中远期规划”中推荐方案的评价 (94)第二篇工程第一章机场总平面规划 (96)1.1 主要工作内容 (96)1.2 预测参数 (97)1.3 机场总平面规划的原则 (97)1.4 总平面规划方案 (100)第二章场道工程 (107)2.1 场道现状 (107)2.2 场道工程扩建方案 (108)第三章助航灯光工程 (120)3.1 助航灯光系统现状 (120)3.2 助航灯光系统扩建方案 (120)第四章航管、通信、导航、气象工程 (124)4.1 航管、通信、导航、气象设施现状 (124)4.2 扩建工程方案 (132)第五章旅客航站工程 (140)5.1 航站设施现状 (140)5.2 航站区扩建思路 (142)5.3 专机区及公务机区 (145)第六章货运区工程 (146)6.1 货运设施现状 (146)6.2 航空货运扩建方案 (149)第七章航空配餐工程 (152)7.1 机场航空配餐设施现状 (152)7.2 航空食品扩建方案 (153)第八章供油工程 (159)8.1 供油系统现状 (159)8.2 航煤耗油量预测 (161)8.3 油库建设总容量的确定 (163)8.4 供油工程本期扩建的项目及规模 (163)8.5 供油工程本期扩建的投资匡算 (167)第九章供电工程 (169)9.1 供电系统现状 (169)9.2 供电系统扩建方案 (171)第十章供水工程 (177)10.1 供水系统现状 (177)10.2 供水系统扩建方案 (178)第十一章供冷、供热、供气工程 (183)11.1 供冷设施现状 (183)11.2 供热工程 (185)11.3 供气系统现状 (189)第十二章消防工程 (191)12.1 机场消防救援设施现状 (191)12.2 机场消防救援扩建方案 (192)第十三章雨、污水、污物处理工程 (194)13.1 雨水工程 (194)13.2 污水管线 (195)13.3 污水处理厂 (196)13.4 污物处理工程 (198)第十四章机场辅助生产设施及其它服务设施 (200)14.1 首都机场辅助生产设施现状 (200)14.2 辅助生产设施及其它服务设施规划方案及扩建规模 (202)14.3 关于机场辅助生产设施拆建工程 (204)第十五章首都机场进场交通与城市公用设施保障 (207)15.1 机场周边道路网及交通现状 (207)15.2 机场外部交通需求发展预测 (210)15.3 机场外部道路交通组织方案 (212)15.4 机场内部交通组织方案 (217)15.5 机场轨道交通组织方案 (219)15.6 工程数量及投资匡算表 (223)15.7 城市公用设施保障系统 (226)第十六章征地拆迁 (228)第十七章环境保护 (229)17.1 影响机场飞机噪声的主要因素及控制对策 (229)17.2 机场大气污染控制对策 (230)17.3 机场水污染治理对策 (230)17.4 机场垃圾染治理对策 (231)第十八章首都机场本期扩建方案比较 (232)18.1 东扩方案与北扩方案对比表 (232)18.2 结论 (234)第十九章项目工期安排 (236)第三篇经济第一章本期工程投资匡算 (238)1.1 扩建工程投资匡算总表 (238)1.2 投资匡算表 (238)第二章资金筹措及安排 (257)2.1 资金筹措计划 (257)2.2 资金年度安排计划 (257)第三章经济效益评价 (258)3.1 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258)3.2 基础数据 (258)3.3 财务评价 (259)3.4 国民经济评价 (261)3.5 经济评价结论 (262)结论与建议 (275)结论 (275)建议 (277)附件附件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征求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总体规划研究报告》意见的函”——民航机函[2001]679号附件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总体规划研究报告意见的复函——京政函[2001]114号附件三: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开展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民航规函[2002]39号附件四: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筹备组有关开展首都机场扩建工程预可研工作的委托函附图附图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现状图附图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周边村庄相对关系图附图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周边机场相对关系图机场可研报告附图四:北京第二机场预选场址相对位置图附图五: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总体布置图(东扩方案)附图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规划图(东扩方案)附图七: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飞机运行示意图(东扩方案)附图八: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净空障碍物限制图(东扩方案)附图九:首都机场东扩方案外部交通系统条件图附图十: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总体布置图(北扩方案)附图十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规划图(北扩方案)附图十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飞机运行示意图(北扩方案)附图十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净空障碍物限制图(北扩方案)附图十四:首都机场北扩方案外部交通系统条件图结论与建议结论: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是我国最大的门户机场,也是我国航空运输网中重要的中心机场,机场的业务量每年以两位数的百分比增长。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新航站楼工程概况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新航站楼一、工程概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工程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国际航空港,工程总投资250亿元,是国家重点工程,同时也是2008奥运会最重要的配套工程,其规模宏大、举世瞩目。
T3航站楼分为T3A、T3B和T3C三部分,其中T3B工程主楼建筑面积约38.7万m2,平面布置呈“Y”字形,为大面积、大跨度抽空三角锥钢网壳结构,屋面为双曲面外形,呈飞行体状。
南北方向长约958m,东西方向宽约775m,其投影面积约为11万㎡,屋顶顶标为42m。
3号航站楼南北两座建筑(T3C和T3E)由于距离过长,两座楼之间会建造旅客捷运系统以方便乘客。
旅客捷运系统(APM)是一套无人驾驶的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
捷运系统采用加拿大庞巴迪公司的设计方案,该系统采用轨旁和中控传递信号控制车辆的运行。
行车路线单程长2080米。
分别设置在T3C、T3D、T3E共有3个车站。
3号航站楼行李系统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自动分拣和高速传输系统,行李处理系统由出港、中转、进港行李处理系统和行李空筐回送系统、早交行李存储系统组成,覆盖了T3C、T3E及连接T3C与T3E 行李隧道的相应区域,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系统总长度约70公里。
航空公司只要将行李运到分拣口,系统只需要4.5分钟就可以将这些行李传送到行李提取转盘,大大减少旅客等待提取行李的时间。
交通中心(GTC)位于3号航站楼前,地下有两层总面积为30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可停车7000辆。
旅客从停车场下车后,乘坐电梯可直达候机楼内。
在交通中心的地面上,是轻轨交通车站,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椭圆形玻璃壳体结构。
旅客可从城内乘坐轻轨交通直到航站楼。
东直门至首都机场的轻轨线路会分岔后分别达到2号和3号航站楼,3号航站楼与原有2号航站楼之间也会建立轨道连接。
第二机场高速路、机场南线高速路、机场北线高速路、机场轨道交通等场外配套工程的建设,为旅客来往首都机场提供了方便通道。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第三条跑道在3号楼投入使用之际完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篇总论 (1)第一章预可研工作概况 (1)1.1 编制依据 (1)1.2 背景介绍 (1)1.3 工作内容 (4)1.4 工作进展和分工情况 (5)第二章首都国际机场的历史和现状 (7)2.1 机场的基本情况 (7)2.2 机场建设历程 (8)2.3 现有设施概况 (10)2.4 机场运行方式 (12)2.5 机场周边环境 (13)第三章民用航空业的发展形势 (15)3.1 世界航空运输枢纽网络的兴起 (15)3.2 枢纽机场 (16)3.3 亚洲枢纽机场的竞争 (18)3.4 我国的枢纽建设 (21)第四章北京机场的发展要求 (24)4.1 北京长远发展的需要 (24)4.2 北京建设枢纽的条件 (26)4.3 北京机场的战略目标 (28)第五章航空业务量预测 (29)5.1 概述 (29)5.2 首都国际机场航空业务量的现状 (29)5.3 首都机场年航空客、货运量预测 (38)5.4 航空业务量其他基本参数的预测 (44)5.5 基本设施的预测 (46)5.6 航空业务量预测汇总 (48)5.7 本期扩建工程目标年的确定 (49)第六章工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1)6.1 满足航空市场的需要 (51)6.2 北京承办奥运会的要求 (53)6.3 建设大型枢纽机场的要求 (53)6.4 完善现有设施的需要 (55)第七章第二机场选址概况 (56)7.1 首都地区空域主要情况 (56)7.2 对现有机场场址评估 (57)7.3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59)7.4 对北京市预留场址评估 (60)7.5 新选场址 (61)7.6 初步结论 (68)第八章北京机场的建设方案——首都机场扩建和新建第二机场的方案比较 (70)8.1 一个城市多个机场的情况介绍 (70)8.2 北京机场设施本期扩建的几种方案胶比较 (72)第九章对首都机场中远期规划的再研究 (81)9.1 已完成的首都机场中远期规划研究工作概况 (81)9.2 现状条件的分析 (84)9.3 面临的问题与抉择 (87)9.4 对“中远期规划”中推荐方案的评价 (94)第二篇工程第一章机场总平面规划 (96)1.1 主要工作内容 (96)1.2 预测参数 (97)1.3 机场总平面规划的原则 (97)1.4 总平面规划方案 (100)第二章场道工程 (107)2.1 场道现状 (107)2.2 场道工程扩建方案 (108)第三章助航灯光工程 (120)3.1 助航灯光系统现状 (120)3.2 助航灯光系统扩建方案 (120)第四章航管、通信、导航、气象工程 (124)4.1 航管、通信、导航、气象设施现状 (124)4.2 扩建工程方案 (132)第五章旅客航站工程 (140)5.1 航站设施现状 (140)5.2 航站区扩建思路 (142)5.3 专机区及公务机区 (145)第六章货运区工程 (146)6.1 货运设施现状 (146)6.2 航空货运扩建方案 (149)第七章航空配餐工程 (152)7.1 机场航空配餐设施现状 (152)7.2航空食品扩建方案 (153)第八章供油工程 (159)8.1 供油系统现状 (159)8.2 航煤耗油量预测 (161)8.3 油库建设总容量的确定 (163)8.4 供油工程本期扩建的项目及规模 (163)8.5 供油工程本期扩建的投资匡算 (167)第九章供电工程 (169)9.1 供电系统现状 (169)9.2 供电系统扩建方案 (171)第十章供水工程 (177)10.1 供水系统现状 (177)10.2供水系统扩建方案 (178)第十一章供冷、供热、供气工程 (183)11.1 供冷设施现状 (183)11.2 供热工程 (185)11.3 供气系统现状 (189)第十二章消防工程 (191)12.1 机场消防救援设施现状 (191)12.2 机场消防救援扩建方案 (192)第十三章雨、污水、污物处理工程 (194)13.1 雨水工程 (194)13.2 污水管线 (195)13.3 污水处理厂 (196)13.4 污物处理工程 (198)第十四章机场辅助生产设施及其它服务设施 (200)14.1 首都机场辅助生产设施现状 (200)14.2 辅助生产设施及其它服务设施规划方案及扩建规模 (202)14.3 关于机场辅助生产设施拆建工程 (204)第十五章首都机场进场交通与城市公用设施保障 (207)15.1 机场周边道路网及交通现状 (207)15.2 机场外部交通需求发展预测 (210)15.3 机场外部道路交通组织方案 (212)15.4 机场内部交通组织方案 (217)15.5 机场轨道交通组织方案 (219)15.6 工程数量及投资匡算表 (223)15.7 城市公用设施保障系统 (226)第十六章征地拆迁 (228)第十七章环境保护 (229)17.1 影响机场飞机噪声的主要因素及控制对策 (229)17.2 机场大气污染控制对策 (230)17.3 机场水污染治理对策 (230)17.4 机场垃圾染治理对策 (231)第十八章首都机场本期扩建方案比较 (232)18.1 东扩方案与北扩方案对比表 (232)18.2 结论 (234)第十九章项目工期安排 (236)第三篇经济第一章本期工程投资匡算 (238)1.1 扩建工程投资匡算总表 (238)1.2 投资匡算表 (238)第二章资金筹措及安排 (257)2.1 资金筹措计划 (257)2.2 资金年度安排计划 (257)第三章经济效益评价 (258)3.1 评价的依据和原则 (258)3.2 基础数据 (258)3.3 财务评价 (259)3.4 国民经济评价 (261)3.5 经济评价结论 (262)结论与建议 (275)结论 (275)建议 (277)附件附件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征求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总体规划研究报告》意见的函”——民航机函[2001]679号附件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总体规划研究报告意见的复函——京政函[2001]114号附件三: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开展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民航规函[2002]39号附件四: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筹备组有关开展首都机场扩建工程预可研工作的委托函附图附图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现状图附图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周边村庄相对关系图附图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与周边机场相对关系图附图四:北京第二机场预选场址相对位置图附图五: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总体布置图(东扩方案)附图六: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规划图(东扩方案)附图七: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飞机运行示意图(东扩方案)附图八: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净空障碍物限制图(东扩方案)附图九:首都机场东扩方案外部交通系统条件图附图十: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总体布置图(北扩方案)附图十一: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规划图(北扩方案)附图十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飞机运行示意图(北扩方案)附图十三: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净空障碍物限制图(北扩方案)附图十四:首都机场北扩方案外部交通系统条件图第一篇总论第一章预可研工作概况1.1 编制依据本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包括以下四个文件,文件内容详见附件一至附件四。
(1)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征求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总体规划研究报告》意见的函”民航机函(2001)679号(2)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远期规划研究报告意见的复函”京政函(2001)114号(3)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关于开展首都机场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民航规函(2002)39号(4)2002年3月29日北京首都机场扩建工程指挥部筹备组委托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即中国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负责编制首都机场扩建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2 背景介绍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以下简称“首都机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的顺义区天竺镇,距市中心25km,是首都地区唯一一个用于民用航空运输的大型机场,是我国最大的门户机场,也是全国民航运输网中最重要的中心机场,在我国民航运输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都机场自1959年建成以来历经多次扩建,上一次扩建于1999年完成,是按照2005年机场达到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78万吨、飞机起降架次19.32万次的目标要求建设的。
机场的主要设施有两条远距离平行跑道(跑道长度分别为3,800m 和3,200m)、两座旅客航站楼(总建筑面积约40.6万m2,实际功能面积为35 万m2)以及配套设施。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首都机场航空运输量增长迅速,近三年主要航空业务量的百分比增长率均达到两位数。
2001年旅客吞吐量已达2,417.6万人次,飞机起降架次22.16万架次,货运吞吐量81.11万吨。
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发展趋势基本与上一次扩建的预测吻合,而飞机起降架次和货运吞吐量均超过预测值,现有主要设施已接近饱和,机场设施亟待扩建,新的设施应在2005年前后投入运行,以满足航空市场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本次扩建工程趋于合理,首先需要对原先批准的首都机场总体规划进行复核和修订。
北京首都机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首都机场”)和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都机场股份公司”)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于2000年初分别委托三家设计和咨询机构,对首都机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战略和机场规划框架进行了研究。
其中,美国盖兰德航空事务咨询公司负责首都机场有关枢纽功能的发展战略的研究,法国巴黎机场公司负责首都机场总体规划方案的研究,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负责首都机场中远期规划的研究。
三家公司的研究报告于2001年4~6月陆续完成。
此项工作得到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北京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充分关注和大力支持,工作中在不同范围、就不同主题进行了数十次的汇报、协调和研讨,最终形成了以下共识:1、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好转,尤其我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以及国家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的推动,首都机场的发展将迎来新的高速增长期。
2、国际航空业在近十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国际航空公司联盟的枢纽航线网络逐渐形成,大型枢纽机场的强大功效日益凸现,这一切开创了航空运输业的新纪元。
这些变化为我国民航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风险。
为了应对变化、壮大自身、走向世界,我国民航从城市对航线结构向中枢航线结构的改造势在必行。
首都机场在我国航空运输网络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它的发展方向、它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民航业乃至国家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