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婚假

合集下载

劳动合同法假期规定

劳动合同法假期规定

劳动合同法假期规定一、年假1. 员工在公司连续工作满1年的,享有5天的带薪年假。

2. 工作满10年的,年假增加至10天。

3. 工作满20年的,年假增加至15天。

4. 年假不得跨年度使用,未休年假应按日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二、法定节假日1. 员工依法享有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休息。

2. 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3. 法定节假日安排工作,应支付不低于日工资的300%的加班工资。

三、婚假1. 员工结婚,享有3天婚假。

2. 晚婚(男25岁,女23岁以上)享有10天婚假。

四、丧假1. 员工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去世,享有3天丧假。

2. 非直系亲属去世,享有1天丧假。

五、产假与陪产假1. 女员工生育,享有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休15天。

2. 难产或多胞胎生育,产假增加15天。

3. 男员工配偶生育,享有15天陪产假。

六、病假1. 员工因病请假,需提供医疗机构证明。

2. 病假期间工资按照公司规定支付。

七、工伤假1. 员工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享有工伤假。

2. 工伤假期间,工资按正常工资支付。

八、其他假期1. 员工依法享有的其他假期,如计划生育假、探亲假等。

2. 具体假期天数和待遇按国家规定执行。

九、假期审批1. 员工请假需提前向直接上级提出申请,并附上相关证明。

2. 假期审批流程按公司规定执行。

十、假期工资支付1. 员工在假期期间,工资支付标准按国家规定和公司政策执行。

2. 加班工资支付标准按国家规定执行。

本合同规定的假期条款,旨在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确保员工在享受假期的同时,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员工和公司应共同遵守本合同规定,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劳务派遣合同婚假

劳务派遣合同婚假

一、前言劳务派遣合同婚假是指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在劳务派遣合同中规定的婚假事项,为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给予其合理的婚假待遇。

本文将对劳务派遣合同婚假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

二、婚假的基本规定1. 婚假天数: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本人结婚,可享受3天婚假。

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2. 婚假工资:在婚假期间,劳动者工资按正常出勤发放,即带薪休假。

3. 婚假申请:劳动者需向用工单位提出婚假申请,并提供结婚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4. 婚假批准:用工单位对劳动者提出的婚假申请进行审批,并予以批准。

三、劳务派遣合同中的婚假规定1. 劳务派遣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劳动者享有婚假的权利,包括婚假天数、婚假工资等。

2. 劳务派遣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婚假的申请、批准及履行程序。

3. 劳务派遣合同中应明确约定,在婚假期间,劳动者工资待遇不变。

四、婚假的法律保障1.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

2.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劳务派遣公司或者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公司和用工单位为共同当事人。

3. 劳务派遣合同中的婚假规定,劳动者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可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五、结语劳务派遣合同婚假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体现,用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保障劳动者享有婚假待遇。

劳动者在签订劳务派遣合同时,应关注婚假的相关规定,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同时,劳动者在婚假期间,应遵守用工单位的规章制度,确保婚假期间的工作秩序。

最新劳动合同法婚假

最新劳动合同法婚假

最新劳动合同法婚假
劳动合同法规定,婚假是指劳动者因结婚而享受的休假。

根据最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婚假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婚假的天数
1. 在国内结婚的劳动者,可以享受3天的婚假;
2. 在国外结婚的劳动者,可以享受5天的婚假。

二、婚假的享受条件
1. 劳动者必须提供结婚证书作为证明;
2. 劳动者必须在结婚当天或结婚后第一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提出请假申请。

三、婚假的薪资待遇
1. 劳动者在享受婚假期间,应当按照正常工资标准支付;
2. 用人单位不得因劳动者请婚假而降低其工资或者其他待遇。

四、拒绝享受婚假的后果
1. 用人单位不得强迫劳动者放弃婚假权利;
2. 若劳动者在规定期限内提出放弃婚假,应当与用人单位协商并签订书面协议。

五、其他规定
1. 若劳动者的配偶也是同一用人单位的员工,用人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婚假;
2. 若劳动者在婚假期间需要延长休假,应当提前与用人单位协商并取得书面同意。

总体来看,最新的劳动合同法对婚假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保障了劳动者结婚后的合法权益。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劳动关系。

婚假国家规定

婚假国家规定

婚假国家规定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婚姻在维护家庭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婚姻的稳定和推动家庭和谐,各国纷纷制定了关于婚假的法律和规定。

婚假是指婚姻登记或结婚当日,雇员可以享受的特殊福利期限。

本文将介绍几个国家关于婚假的具体规定,包括婚假的长度、雇员的权益保障以及相关的法律条文等。

二、日本的婚假规定在日本,婚假由《劳动标准法》进行规定。

根据该法律,雇员结婚或者提交婚姻登记后,可以享受婚假。

婚假的长度根据劳动年限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般而言,劳动年限不满一年的员工可享受5天的婚假,劳动年限在1年至2年之间的员工可享受10天的婚假,劳动年限超过2年的员工可享受14天的婚假。

此外,如果需要举办婚礼,还可以额外申请休假。

在享受婚假期间,雇员的工资将根据劳动合同进行支付,不会有任何扣减。

为了保护雇员的权益,日本的法律规定,雇主不得违反雇员享受婚假的权利,否则将面临法律的制裁。

三、美国的婚假规定美国的婚假规定相对较为灵活,没有全国统一的法律进行规定。

根据《家庭和医疗假法》(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符合条件的员工可以享受12周的无薪婚假。

这项法律适用于拥有50名以上雇员的公司。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州和公司的政策,婚假可以是有薪或无薪的,具体的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美国,婚假通常需要提前通知雇主,并且在婚礼前或婚礼后的一段时间内申请。

在婚假期间,雇员的工资根据雇主的政策来确定,有些公司会给予全薪婚假,有些公司则会给予部分薪资或无薪婚假。

四、德国的婚假规定德国是一个注重雇员权益保护的国家,在婚假方面也有严格的规定。

根据《联邦假期法》(Bundesurlaubsgesetz),德国的雇员结婚后有权享受至少6天的连续婚假。

此外,根据个人的婚姻状况和雇主的政策不同,有些公司会给予更多的婚假。

在婚假期间,雇员享受全薪,并且将继续缴纳社会保险等相关费用。

德国的法律规定,在婚假期间,雇员不得被解雇或降职,否则雇主将需要支付相应的赔偿。

了解劳动法中的法定休假与带薪休假

了解劳动法中的法定休假与带薪休假

了解劳动法中的法定休假与带薪休假在劳动法中,休假是指劳动者享受休息、休养和娱乐的时间。

根据中国劳动法,劳动者有权享受法定休假和带薪休假两种形式的休假。

本文将对劳动法中的法定休假和带薪休假进行详细介绍。

一、法定休假1. 婚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劳动者结婚享受3天的婚假。

在婚假期间,劳动者可以用于举办婚礼和进行婚礼的相关准备。

2. 丧假劳动者的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去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规定,劳动者享受3至7天的丧假,具体天数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劳动者可以利用丧假参加葬礼和处理后事。

3. 产假女性劳动者怀孕并分娩时,享受产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女性劳动者分娩享受98天的产假。

对于多胞胎的情况,产假可以适当延长。

在产假期间,用人单位需要按月支付劳动者工资。

4. 哺乳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女性员工在产假结束之后,还享有哺乳假带薪期,每天1小时,共计1年。

在这期间,用人单位不可以解雇女性员工,并且需要为她们提供合适的休息和哺乳条件。

5. 陪产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男性员工可以享受陪产假。

陪产假通常为3-15天不等,具体天数由用人单位决定。

劳动者可以陪同妻子参加产前检查和分娩过程。

二、带薪休假除了法定休假之外,劳动者还有权享受带薪休假。

带薪休假是指劳动者在享受休假期间仍然可以获得正常工资的待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的规定,劳动者在以下情况下享受带薪休假:1. 工龄满一年的员工,享受带薪年假。

年假的天数根据工作的年限来决定,通常为5至15天不等。

2. 劳动者因病需要请假治疗,享受带薪病假。

带薪病假期间,劳动者可以获得正常工资,并且用人单位不可以解雇劳动者。

3. 劳动者需要参加非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其他事项,如考试、结婚、家庭经济困难等,可以享受带薪事假。

劳动合同法休假规定

劳动合同法休假规定

劳动合同法休假规定1. 年假- 员工在公司连续工作满一年后,有权享受带薪年假。

- 年假的天数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确定,一般为5至15天。

2. 病假- 员工因病不能工作时,应提供医疗机构的证明,并按规定程序申请病假。

- 病假期间,员工有权享受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病假工资。

3. 婚假- 员工结婚时,根据国家规定享有婚假,通常为3天。

4. 丧假- 员工直系亲属去世时,享有丧假,通常为3天。

5. 产假与陪产假- 女性员工生育享有产假,产假天数根据国家规定确定。

- 男性员工享有陪产假,天数根据国家规定确定。

6. 哺乳假- 女性员工在产假结束后,享有哺乳假,每天享有一定时间的哺乳时间。

7. 工伤假- 员工因工受伤或患职业病,根据伤情和医疗机构的建议,享有工伤假。

8. 法定节假日- 员工享有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休假。

9. 带薪事假- 员工因私事需要请假时,根据公司规定,可以申请带薪事假。

10. 休假申请与批准- 员工应提前向公司提出休假申请,并得到公司的批准。

11. 休假期间工资支付- 员工在休假期间的工资支付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定。

12. 休假权益的保护- 公司应尊重并保障员工的休假权益,不得无故剥夺或限制员工的休假权利。

13. 休假期间的工作交接- 员工在休假前应做好工作交接,确保工作的连续性。

14. 违反休假规定的责任- 如公司违反休假规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5. 本规定的解释权- 本规定由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员工。

请注意,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条款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劳动法关于婚假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法关于婚假的规定是什么

劳动法关于婚假的规定是什么劳动法是保护员⼯最基本的法律,当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是需要运⽤劳动法进⾏保护。

劳动法规定了员⼯⽅⽅⾯⾯的权益,最需要的就是婚假,对于婚假要求员⼯即使依法参加活动也是可以照常⽀付⼯资,接下来店铺⼩编来为⼤家介绍。

劳动法关于婚假的规定是什么《劳动法》第四章第五⼗⼀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单位应当依法⽀付⼯资”。

新劳动法婚假规定就这⼀条,所谓法定,就根据根据《计划⽣育条例》的规定:1、按法定结婚年龄(⼥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双⽅不在⼀地⼯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带薪婚假⼯资计算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资照发,也就是说,带薪休假。

如果是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作的,除了享受规定的最多3天的婚假外,晚婚会额外得到7天假期的奖励。

根据《上海市企业⼯资⽀付办法》的规定,婚假期间的⼯资应当按这样的原则确定:(⼀)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资标准确定。

集体合同(⼯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单位与职⼯代表通过⼯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资集体协议。

(三)⽤⼈单位与劳动者⽆任何约定的,假期⼯资的计算基数统⼀按劳动者本⼈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资的70%确定。

婚假期间⼯资怎样计算根据《民法典》以及《计划⽣育条例》的规定,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的初婚男⼥可享受3天法定婚假;晚婚者可享受15天晚婚假(包含3天法定婚假)。

那么,婚假期间⼯资怎样计算呢?按照《劳动法》第五⼗⼀条的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单位应当依法⽀付⼯资”。

劳动合同法婚假规定

劳动合同法婚假规定

劳动合同法婚假规定劳动合同法对于婚假的规定是为了保障职工在结婚期间享受适当的休假,以便处理婚礼事宜和适应婚后生活。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以下是婚假方面的具体规定:1. 婚假的长度根据劳动合同法,结婚的职工可以享受婚假。

婚假的长度根据不同地区的规定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婚假的长度为3天。

这3天的假期一般包括结婚当天和结婚前后各一天。

然而,工会合同、公司规章制度或个人劳动合同中也可以对婚假的长度进行单独约定,从而提供更长的婚假期限。

2. 享受婚假的条件为了享受婚假,职工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 职工必须是合法结婚并能提供结婚证明文件;(2) 职工必须在婚假期间正式上班,而不是休假或放假期间。

3. 薪酬待遇在享受婚假期间,职工仍然享受正常的工资待遇,不会因为请婚假而减少工资。

这意味着雇主必须按照职工正常工资的规定向其支付工资。

4. 扩展和调整婚假根据个人情况,职工可能需要扩展或调整婚假期间。

对于这种情况,职工和雇主可以协商并达成一致。

通常,职工应尽量提前通知雇主,并与雇主商讨婚假期间的具体安排。

5. 其他相关的法律保障劳动合同法还规定了其他与婚假相关的法律保障,包括:(1) 禁止辞退:在职工享受婚假期间,雇主不得以婚假为由辞退职工。

(2) 防止不公:雇主不得因为职工结婚而不利待遇或歧视职工。

(3) 强制休假:在特殊情况下,劳动合同法规定雇主可以要求职工在特定的假期内休假,以便维护正常的劳动秩序。

婚假规定的实例:为了更好地理解劳动合同法对婚假的规定,以下是一个具体的实例:小明是一家公司的职员。

他将于下个月结婚,并提前向雇主提交了请假申请。

根据公司的规定,小明享受了3天的婚假。

他在结婚当天请了一天假,婚前和婚后各请了一天假。

在这3天的婚假期间,小明仍然按照正常工资标准获得工资支付。

然而,由于小明与雇主关系良好,他与公司商议并最终达成一项特殊协议。

根据协议,小明将额外获得2天的带薪假期作为婚宴的筹备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合同法,婚假篇一:劳动法婚假规定劳动法婚假规定新劳动法规定的婚假XX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晚婚婚假多少天XX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婚假一般有多少天”1980年2月20日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80]劳总薪字29号[80]财企字41号)规定:原劳动部一九五九年六月一日发出的(59)中劳薪字第67号通知中曾规定,企业单位的职工请婚丧假在三个工作日以内的,工资照发。

这个办法试行以来,有些单位和职工反映,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到外地料理丧事的,由于没有路程假,给职工带来了一些实际困难。

经研究,现对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的问题,作如下通知: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二、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

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四、以上规定从本通知下达之月起执行。

注:双方晚婚的,婚假延长到15日。

该《通知》现在仍然在适用,所以正常情况下,婚假最长三天,晚婚的具体婚假时间现在一般依据的是各省或者直辖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自己规定的,全国各地的规定并不一致。

所以晚婚的婚假具体时间请查阅你所在的省或者直辖市的《xx省(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根据《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职工结婚可享受以下待遇:(一)婚假: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 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二)婚假期间工资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

相关阅读:劳动法婚假规定上海: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第三十三条晚婚的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晚婚假七天。

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晚育妇女,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晚育假三十天,其配偶享受晚育护理假三天。

晚婚假期间享受婚假同等待遇,晚育假、晚育护理假期间享受产假同等待遇。

”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年12月31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婚假3天+晚婚假7天=10天“第二十三条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组织职工晚婚的,婚假增加七日。

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组织职工晚育的,男方所在单位给予七日护理假,女方所在单位增加产假三十日;不能增加产假的,给予一个月基本工资或者实得工资的奖励。

实行生育保险制度后参加保险的,按照保险的规定执行。

晚婚、晚育期间工资照发,其他福利待遇与国家规定的婚假、产假相同。

农村居民晚婚、晚育的,可以参照前款规定,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天津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年7月11日天津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重庆:婚假5天+晚婚假10工作日1、一、职工本人结婚,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给予5天的婚假(不含按规定应享受的晚婚假)。

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居住)的,其中的一方单位可根据在另一方所在地的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重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企业职工请婚丧假的处理意见的通知》( 渝劳社办发[XX]24号 )[5]2、“第二十八条鼓励公民晚婚、晚育。

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晚婚的职工,增加婚假十个工作日;晚育的妇女,增加产假二十个工作日。

增加的婚假、产假视为工作时间。

晚婚、晚育的职工,所在单位可给予一次性奖励或其他福利待遇。

晚育并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女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批准,产假期满后可连续休假至子女一周岁止,休假期间的月工资按不低于休假前本人上年月平均工资的百分之七十五发给。

晚育者产假期间,男方所在单位应给护理假七个工作日,护理假视为工作时间。

”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 年9月29日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修订)安徽:婚假3天+晚婚假20天=23天“第三十九条男25周岁、女23周岁登记结婚为晚婚。

已婚妇女满24周岁初次生育为晚育。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给予晚婚、晚育的职工以下奖励:(一)晚婚的初婚者,延长婚假20天;(二)晚育的初产妇,延长产假30天;(三)在产假期间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延长产假30天,男方享受10天护理假;夫妻异地生活的,护理假为20天。

职工在前款规定的婚假、产假、护理假期间,享受其在职在岗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

农民以及城市无用工单位的人员晚婚晚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安徽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 年6月26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改)福建:晚婚的婚假=15天“第三十八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晚婚的,婚假为十五日;晚育又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女方产假为一百三十五日至一百八十日,男方照顾假为七日至十日。

婚假、产假、照顾假期间,工资照发,不影响晋升。

”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年7月26日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订)甘肃:晚婚的婚假=30天“第二十五条男二十五周岁、女二十三周岁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晚婚后生育或者二十四周岁以上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实行晚婚、晚育的夫妻双方,享受下列优待:(一)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实行晚婚的,其婚假为30天;实行晚育的,其产假为105天,并给男方护理假15天。

(二)农村居民实行晚婚或者晚育的,免去夫妻双方两年本村内集体生产公益事业所筹劳务。

”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年11月25日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修正)。

广东:婚假3天+晚婚假10天=13天第三十五条职工实行晚婚的,增加婚假十日;实行晚育的,增加产假十五日。

城镇其他人员实行晚婚、晚育的,可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扬和奖励。

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将自XX年1月1日起施行)广西:婚假3天+晚婚假12天=15天“第二十九条男25周岁、女23周岁以上初婚的职工,除国家规定的假期外,另增加晚婚假12天;已婚女职工在24 周岁以上生育第一胎的,增加产假14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10天;在产假期间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另增加产假20天;对晚婚晚育者,婚假、产假期间,工资、奖金照发,不影响其应享受的福利及评奖评优。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年6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正) 贵州:婚假3天+晚婚假10天=13天“第五十二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晚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0天;晚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女方增加产假3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7天;在产假期间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增加产假90天;接受节育手术的,按照规定享受休假。

在享受以上规定假期间的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不影响考勤、考核和晋级、晋职、提薪。

农民晚婚的,免除夫妻双方1年的农村义务工;晚育的,免除产妇1年的农村义务工。

”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年9月29日贵州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河北:婚假3天+晚婚假15天=18天“第三十二条公民晚婚晚育,应当获得奖励。

按法定结婚年龄推迟三年以上结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二十四周岁以上第一次生育的为晚育。

实行晚婚的,奖励婚假十五天;实行晚育的,奖励产假四十五天,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天。

奖励婚、产假期间,享受正常婚、产假待遇。

”河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年7月18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公民晚婚晚育的,当地人民政府应给予适当照顾。

”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年11月30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黑龙江:婚假3天+晚婚假15天=18天“第四十六条职工晚婚的,增加婚假十五日,假期工资照发。

职工晚育的,女职工产假可以延长至一百八十日,假期工资照发,不影响聘任、工资调整、职级晋升;男职工享受护理假五至十日,特殊情况可以参照医疗单位意见适当延长,护理假期间工资照发。

”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年10月18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湖北:婚假3天+晚婚假15天=18天“第三十七条晚婚公民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15天;已婚妇女晚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30天,并给予其配偶10天护理假;婚假、产假和护理假视同出勤,工资、奖金照发。

接受节育手术的,其工作单位应当凭节育手术证明,按有关规定给予假期,并发给假期期间的工资、奖金。

”。

”湖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XX 年12月1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通过XX年11月29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湖南:婚假3天+晚婚假12天=15天篇二:劳动法中关于婚假、产假、工伤假、病假等假期期间工资规定劳动法中关于婚假、产假、工伤假、病假等假期期间工资规定一、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劳动节和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各1天。

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

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