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合集下载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2. 能够正确辨别和使用实词、虚词,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3. 通过复习,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教学难点:辨别和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的用法。

2. 运用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3. 采用练习法,通过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内容1. 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3. 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举例。

4. 实词、虚词的辨析与运用。

5. 课后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实词、虚词的概念及其分类。

2. 讲解:结合具体例句讲解实词、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分析常见实词、虚词的用法。

3. 互动: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实词、虚词的用法,组织讨论,加深理解。

4. 练习:布置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课后练习:1. 请举例说明下列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用。

a. 动词b. 形容词c. 副词d. 介词e. 连词f. 助词2. 请辨别下列句子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并对错误之处进行修改。

a. 他很努力学习。

b. 我和她一起去商场买东西。

c.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d. 他们两个人很相似。

3. 请用所学实词、虚词造句,要求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实词、虚词概念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后练习、课堂讨论、提问回答。

3. 评价内容:实词、虚词的概念记忆、用法辨析、句子构造。

4. 评价时间:课后、课堂。

七、教学拓展1. 实词、虚词在古汉语中的应用。

2. 对比分析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中实词、虚词的差异。

3. 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加深对实词、虚词用法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案、课件。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 ②试题的设问形式固定不变。
• 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组,或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如 2009年江西卷、湖北卷。
精选课件
4
• ③试题的考查侧重于对语言环境 的分析和对词义的辨析,二者要
兼顾。
• ④试题的考查不仅有词语使用是 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
更好的问题。
• ⑤试题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常见于
•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 _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 依托 未免 C.感触 依托 不免
B.感触 依附 未免 D.感受 依附 不免
精选课件
8
• 【解析】 • 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 ⑤另外,广大考生需要关注的是对新词语的考 查。2005年人教社已经将“新词语”列入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之《语言文 字应用》(选修)中。“日新月异”的新词语是 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规范使用新词语是 对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高考设题考查新词语 也是对广大中学生规范使用新词语的检验。
精选课件
无论哪种类型,准确把握词语含义,辨析、判断用 法迥异或微殊的词语都是高考不变的考查方向。
精选课件
11
• 近义实词的辨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从意义方面辨析
• (1)辨明范围
• 有很多近义词适用范围的大小是不同的,有的 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有的概括的是事物的总 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的某一部分。只有 准确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才能正确地辨别。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释怀”:①
抒发情怀。②放心,无牵挂。文中应用“忘怀(不放在心上,忘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经 典 真 题 在 线 高 频 考 点 突 破 解 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力 培 养 即 时 对 点 演 练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解析:趣味: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 滋味:味道,也比喻某种感受。意味:含蓄的意思,也指情调、情 趣、趣味。韵味:声韵所体现的意味,也指情趣、趣味。痛痛快快: 非常干脆、直爽,也指舒适爽快。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 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兴致勃勃:兴致很高的样子。当是:应 当是,强调情理上如此。便是:就是,表顺承。自是:自然是,强 调道理上如此。恰是:正好是,强调的是合适。遛:慢慢走,散步。 踱:行走,强调动作的习惯性。逛:外出散步,闲游,强调动作的 无目的性。晃:摇动、摆动,强调动作的幅度大。 答案:B
2013 年的《考试说明》对本部分的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 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能根 据语境正确选用词语等。这就是说,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 的问题,还有使用是否适当的问题。 正确理解词语,首先是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 量词、代词等。近几年高考对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 形容词(以动词、形容词居多)上,以辨析近义词为主。考查的主要形 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
经 典 真 题 在 线 高 频 考 点 突 破 解 题 能 力 培 养 即 时 对 点 演 练 课 时 规 范 训 练
3.(2011· 大纲全国卷)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 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 每有不懂的问题,就去先生家, __①__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 不清楚的,__②__亲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 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__③__也不乏幼稚之处。 __④__张开嘴 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 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__⑤__要我说出来,看我想的对不对。 答: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课件(共26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课件(共26张)

切中要害的意 思。但"一语道 破"能带宾语,
根心底的农民情结和人 民情怀。
"一语中的"则 ②这位政治家目光如
词)—节俭(形容 不能带宾语。 炬,对社会不良现象的
词)”等。
批评往往

3、词语用法方面
辨析角度
阐释
方法示例
例题
①这种物质的作用形式与
适用对象
适用对象是指
用于自己还是 他人,是谦称 还是敬称,是 用于一般对象 还是特定对象, 是主动性还是 被动性。
,拉各斯就是
其中之一。
4、例题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美,是中国最靓丽的幸福底色。这些年来,我国 坚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各地把生态文明理念、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要案头 来抓,“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________地方发展共识,“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成风化人、深入人心。 • 巨变的背后,是中国________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行动。加快立法 步伐,夯实生态多样性保护法治根基,50余部法律法规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 坚实________。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中国________人类命运共同 体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辨析角度 阐释
方法示例
例题
感情色彩
感情色彩分 面目一新/面目 ①一排排崭新的高楼
褒、中、贬
全非。 "面目一新"指样子
大厦沿国道平行竖立, 房前屋后停放着三三两
三种。例如 “成果
完全变新(指变 好)。"一新",明 显表明为褒义词。
两款式新颖的小车,绿 化带、小庭院、炮台景、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分析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分析




熟语的能力,命题形式一般为“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从近两年的高考考查情况来看,这一考点的考查频率极高,全国各地区的高考

试卷中有多套涉及。 如 2011 年山东卷针对这一考点设置了两道题,
一道考查辨析选 后 对

用近义实词,一道考查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安徽的高考试卷中,成语的考查频率



用实词”指在动态语言环境中去分析辨别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常涉及同音、近义

或既同音又近义的实词。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从词义方面考查

(1) 注意词义的范围



有些近义词的差异,表现在词义范围的大小不同,辨析与选用词语时,可以从


这方面思考。例如:“战争”和“战役”都是指作战,但“战争”所指范围较大,
点 探

__ ④ __张开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

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 __ ⑤__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后 对

答:① 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快 训
解析: ①要和后文对应, ② 应起强调作用, ③表示幼稚之处还是少数, ④ 表递 相
D.包含 包括 包罗



【解析】 D 组词汇中, “ 包含 ”、“包括 ” 、“ 包罗 ”三个词同义, 都是 “里

边含有 ”的意思,但适用的范围依次由小而大。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成语)

B “化装”和“化妆”,前者强调身 份或者形象的改变,其结果是“隐藏”自 己;后者则仅仅是为了美化自身,主要是 容貌的打扮,结果反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现 自身。 ①迟疑和迟钝, ②演练和演示, ③懊悔和懊恼, ④浮躁和急躁
4、区分个体和集体 (或具体与概括)
这一角度主要针对名词近义词,看起来 没有区别的一些近义词,意义差异并不大, 但有的表示个体或具体概念,有的表示集体 或抽象概念,表示个体或具体的概念一般可 数,表示集体或者抽象的概念往往不可数。 A “人”和“人口”,“人”可以数, 是个体概念,而“人口”是集体概念,不 可数。 ①书和书本,②车和车辆, ③纸和纸张,④书和书籍
B “鸟儿在天上飞”,文学语言往往 写成“鸟儿在天空飞翔”;再如“这个 人小气”,文学语言往往写成“这个人 吝啬”。在选用近义词时,从是否有文 学色彩来考虑问题进行辨析,也是一条 思路。 ①吓唬和恐吓,②开刀和手术,③兄弟和 昆仲(伯仲),④想念、思念和眷念
“退化”和“蜕化”
退化:功能减退,由优变劣。如,“这种动物的耳朵已经退化了。” 蜕化:(1)指由动物蜕皮引申为事物脱胎演化。 如“由奴隶社会蜕化为封建社会。” (2)指人的品行变质、腐化堕落。如“蜕化变质”。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 一组是 D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状况,一 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______。 ②由于环境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尔 巴斯白山羊的品质正在逐步地________。 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 大街小巷,_______想起许多往事。 A.终止 蜕化 难免 B.中止 退化 难免 C.中止 蜕化 不免 D.终止 退化 不免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汉语的词语除了本身的意义外,还有 附加的意味,这种意味是在使用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它使词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 “挑剔性”,使用时带有了某种色彩。这 种色彩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专题复习教案第一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2. 掌握实词和虚词的分类3. 能够辨别和运用实词和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概念与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2. 虚词的概念与分类: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标点符号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解析实词与虚词的用法四、教学步骤1. 引入实词与虚词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2. 讲解实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3. 讲解虚词的分类,并举例说明4. 进行实词与虚词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2. 找出五个实词和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第二章:实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实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实词的用法: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2. 实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实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三章:虚词的用法与辨析一、教学目标1. 掌握虚词的用法2. 能够辨析不同虚词的用法和含义二、教学内容1. 虚词的用法:介词、连词、助词等2. 虚词辨析:近义词、反义词、同义词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虚词的用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虚词的辨析方法,并举例说明3. 进行虚词用法和辨析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虚词的用法及辨析方法2. 找出五个虚词,并说明它们的用法和辨析方法第四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掌握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2. 能够正确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副词等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句子结构、句子成分等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并举例说明2. 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运用技巧,并举例说明3. 进行实词与虚词搭配与运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词与虚词的搭配方法及运用技巧2. 造五个句子,运用所学的实词与虚词第五章:实词与虚词的辨析与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实词与虚词的辨析能力2. 能够灵活运用实词与虚词二、教学内容1. 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实词与虚词的运用练习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实词与虚词的辨析技巧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章:语境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语境对实词、虚词使用的影响2. 学会在具体语境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1. 讲解法:讲解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举例法:通过具体例句展示实词、虚词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语境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2. 讲解实词、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正确使用3. 进行语境中实词、虚词使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语境的概念及作用2. 找出五个句子,分析其语境并判断实词、虚词的使用是否正确七章:病句修改与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一、教学目标1. 学会识别病句2. 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3. 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实词、虚词在修改病句中的正确使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修改病句的方法1. 讲解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讲解修改病句的基本原则3. 通过练习题,学会在修改病句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五、课后作业1. 复习病句的类型及识别方法2. 找出五个病句,并加以修改,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八章:阅读理解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 在阅读理解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阅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阅读理解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阅读理解的基本技巧2. 阅读一篇文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并回答相关问题九章:写作与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一、教学目标1. 提高写作能力2. 在写作中正确运用实词、虚词二、教学内容1. 写作的基本技巧2. 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练习法:通过写作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步骤1. 讲解写作的基本技巧2. 讲解实词、虚词在写作中的正确运用3. 进行写作练习,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五、课后作业1. 复习写作的基本技巧2. 写一篇短文,注意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十章:综合练习与提高一、教学目标1. 巩固所学的实词、虚词知识2. 提高学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综合练习题2. 语言运用实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分析法:分析实际语言运用中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四、教学步骤1. 讲解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通过实际语言运用实例,分析实词、虚词的正确使用3. 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五、课后作业1. 复习综合练习题的解题方法2. 完成一套综合练习题,提高实词、虚词的正确运用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重点关注环节:讲解实词与虚词的概念及分类补充和说明:通过具体例句和实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实词与虚词的区别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和用法。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解析版)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解析版)

2025届高三语文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复习目标1.了解词语的多义现象与新词语的意思及其产生途径,学会在语境中准确理解词义和用法。

2.掌握近义实词、虚词的辨析方法,能够在语境中正确使用它们。

知识导图必备知识(一)准确辨析近义实词要掌握和运用好实词,关键在于能辨析近义词的意义和用法。

辨析近义词是为了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精确、更细腻,语言表达效果更加鲜明生动。

辨析近义词,辨异是重点。

辨异首先要求同。

所谓求同,就是找到一组近义词共同的基本义,然后在这个共同的基本义之内,辨析其差异。

辨析角度方法示例对点体验词义轻重例如“嘲笑”与“讥笑”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词义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指一般的取笑,词义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词义较重。

①在美国,医学专家、防疫专家等专业人士失去了话语权,曾经备受公众________的白宫冠状病毒应对工作组重要成员福奇似乎凭空消失,人们已经很难在媒体上见到他。

(信任/信赖)答案信赖解析“信任”指相信而敢于托付;“信赖”指信任并依靠,词义比“信任”重。

横线前有“备受”一词,说明“相信程度高”,故选用“信赖”。

适用范围例如“年龄”与“年纪”:“年龄”指人或动植物已生存的年数,适用范围大;“年纪”专指人的年龄,适用范围小。

②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宣称,中方将继续________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坚定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采用/采纳/采取)答案采取解析“采用”重在“用”,采其可用的;“采纳”着重于接受意见、建议、要求等;“采取”重在“取”,从许多可用的事物中选择最合适的,适用范围比其他两词大。

横线后有“一切”一词,说明范围大,故选用“采取”。

表达侧重例如“冷僻”与“冷落”:“冷僻”侧重于“偏僻,不熟悉”,“冷落”侧重于“不热闹,不热情”。

③法律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________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2009年“新标大纲”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其包括词语辨析与运用。

词语辨析题以高考命题成熟题型而备受命题者青睐。

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熟语的“判定”与“辨别”。

特别是“近义词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重。

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

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

高考语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

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

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

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

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

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无论哪一种近义词类型,其词义上的细微差别都表现在形体不同的那个语素上,只有准确把握这个语素的含义,把主要功夫用在辨析判断用法“微殊”的近义词上,才能有效准确地进行辨析和选择。

实词:(1)实词的考查重点放在同音词近义词的选择和辨析上,即根据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有时也考查对词语意义的正确理解。

从2009年命题特点看,有的试卷没有设题,有的省份将实词与成语合在一起,如湖北卷天津卷重庆卷四川卷。

实词辨析题明年估计会更多出现。

(2)命题的选材将更加注重语言材料生活性时代性。

每题的题干,绝大多数直接自生活社会的热点或重大事,新词新语是首选材料。

(3)前几年所考的词语,一般不再重复考。

从命题形式有选择式有置换式判断式,其中,填空式选择题可考性最大。

(4)所考词语大多数为常见词语,而且多为本提及的典型词语。

虚词:实词虚词混合考查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命题点。

对虚词的考查,主要涉及关联词和介词的辨析。

关联词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复句或句群中复句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分析。

对介词的考查,主要一判断介词的运用是否正确为主,考查考生对句子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以及句中概念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情况。

虚词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种:一是词类的混用,包括连词介词副词的混用;二是搭配不当;三是位置不当。

因此,对虚词的考查,实际是对考生对句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考查。

1(09年北京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是环境恶化的正确选择。

②随着人们自律程度的不断提高,过去有些需要用铁栏杆维持的地方,现在只要拉绳或画线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画大师张干千,人物花鸟鱼虫走兽无一不精,尤其画水A遏制次序善于B遏制秩序擅长遏止秩序擅长D遏止次序善于【答案】B【解析】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

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

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排除D。

善于:范围广/擅长:主要用于专业特长,如擅长绘画。

画水,应该选用“擅长”。

2(09年江西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B 国事何况名誉.国是何况名誉D 国事况且荣誉【答案】【解析】运用搭配法和括词造句法选用词语,比较好。

如:共商国是/国事访问;况且……还/“何况”可用于反问,“况且”不能;荣誉称号/名誉侵权。

3(09年东卷)依次填入下列格局中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谈起抗震救灾,温总理______很深。

他动情地说:“这次抗震救灾,更加深了我对人民的爱。

②在破解开发型资城市转型难题的过程中,该市______原有资,以钒钛资开发为重点,努力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③作者科尔曼年轻气盛,观点鲜明,但常常论据不足或论证不周,_______显得犀利有余,老练不够。

A.感受依托未免B.感触依附未免.感触依托不免D.感受依附不免【答案】【解析】感受:接触外界事物得到的影响;体会。

感触:跟外界事物接触而引起思想情绪;感触侧重思想情绪。

依附:附着,依赖依靠。

依托:依靠。

依托侧重有所凭借,借托。

未免:同一些词语搭配,表示前面所说的情况不合适,或对前面所说的情况不以为然,含有委婉批评的意味;不免:副词。

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不能避免某种消极的结果,“科尔曼年轻气盛” 正是“老练不够”的原因。

此处是对科尔曼作客观评价,没有批评的语气。

4(09年天津卷)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对严复提出的“信雅达”的翻译标准,有学者为:“信”是忠于原作,“达”是忠于读者,“雅”是对于学语言的忠诚。

②走在大街上,天色微暗,行人稀少,几片雪花飘落,更平添了几分寒意。

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不是诗人,而是在怀才不遇的情况下,仍希望终有一日能大展宏图。

A解释偶然妄自尊大B解读偶然夜郎自大解释偶尔妄自尊大D解读偶尔夜郎自大【答案】【解析】“解释”与“解读”一组词语的区别就在于两个不同的词素;“释”在对概念等做出诠释,而“读”多是对字作主观认知上的处理;“偶然”和“偶尔”都含有“有时候不经常”的意思,但“偶尔”常修饰动词,语境中修饰“飘落”,“偶然”常修饰名词;“妄自尊大”和“夜郎自大”都是“狂妄的自高自大”的意思,但是“夜郎自大”常以名词的性质出现,一般不作谓语,而“狂妄自大”作形容词,在语境中作谓语。

(09年重庆卷)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B亚冠联赛小组赛上,鲁能泰队的另一个对手韩国首尔F对以6 :1取得了胜利,从目前的形式看,泰队的亚冠之旅格外艰险。

平遥人过去在外经商的极多,赚了钱,要往家里送,很不安全,还要雇保镖,于是便生出这票号,专管对换银钱。

D老张按照惯例把买回的对虾和猪肉分别称了称,才发现他买的对虾被偷工减料了,足足少了半斤。

【答案】B【解析】A项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间的交往不含任何功利之心,他们的交往纯属友谊,不尚虚华。

属词义与语境不符,“淡如水”不是交往浅的意思。

B项格外:非常特别/额外另外。

此句是突出鲁能泰队目前形势的困难处境,用“格外”很恰当。

项对换:相互交换。

这是个生造词。

而此句的语境是用一种货币折换成另一种货币,应为“兑换”。

D项偷工减料:原指商人为了牟取暴利而暗中降低产品质量,削减工料。

现也指做事图省事,马虎敷衍。

这属词义与语境不合。

应是“缺斤短两”:做买卖时货物短缺分量。

6 (09年辽宁卷)请在下面一段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虚词,使整段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分)①人类说,理想的居住环境是水园林城市,当然,最富有魅力的城市还是历史化名城。

有的历史化名城是国家的首都;有的②不是首都,③在这里曾发生过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有的在经济化宗教等方面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④有一点很关键,就是历史化名城保留了比较多的化遗迹。

⑤,是不是历史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化底蕴。

【答案】①对于;②虽然;③但是;④还;⑤总之【考点】考查连贯的语言表达【解析】①处,对应后面的“……说”应该填“对于”;②③两处可以从语义上加以分析,承接前,不是首都便缺少化名城的要素,所以两个分句之间应构成转折关系,应填“虽然”“但是”;④处,承接前重在强调后者的重要性,和前构成转折关系,应该填“但是”;⑤后面的句子“是不是历史化名城,主要看它是不是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深厚的化底蕴”显然是对整个段落论述的总结,属于结论,所以应该填“总之”。

【思路点拨】这里重在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添加合适的词语。

逻辑关系判断不对,那么词语就添加不准确。

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凭借对语境中语义的理解,也可以凭借自己的语感判断,但是要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语感。

能根据语言环境判断一般词语和近义词语使用正确与否;能认识高考题型并熟知高考题型的解法。

下边主要谈一谈辨析近义词的角度和方法。

1 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有些词语看起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如:我国大型深水港—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

“至”与“止”是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的,“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2 辨析词义的轻重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

“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

再如,“他门门功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学造诣很深”,这句中“造诣”一词使用不当。

3 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如“爱戴”用于对上(周总理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爱护”用于对下(老师爱护学生)。

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4 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

如“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交流思想或经验)。

再如“充足”“充分”“充沛”都有“足够”的意思,但一般讲,“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阳光充足,水充足),“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条充分理由充分),“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精神充沛体力充沛)。

辨析词语的语法功能有的词虽属近义词,但词性不同,其语法功能自然不同。

例如“突然”和“猛然”都有变化快出人意料的意思,但前者是形容词,除作状语外,还可作定语和谓语(突然事变,情况很突然);后者是副词,只能作状语(她猛然转过头)。

6 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的角度说,词语可分为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

在使用时,应辨析其感情色彩。

如“爱护”,指爱惜并保护,褒义词;“庇护”指袒护,贬义词;“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中性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