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11.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初中语文现代汉语词性知识考点精讲与集训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一、正确使用实词我们学习词类,关键在于运用词类各自的语法功能和语法特点,进行遣词造句为文章服务。
弄清楚词的用法,对我们组词构句与作文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地说,我们常遇到的一些病句,大多是由于未能掌握好实词的用法造成的。
(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误用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使用频率最高,在我们日常语言中数量也最多、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一般的句子,大都离不开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我们可以这样归纳并予以回答:名词说到底是从某种意义上给人和事物进行命名。
而动词、形容词与名词不同,它们重在反映人和事物所产生或发出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或性质状态。
1.名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这些贪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祸害人民群众。
这个句子里的“祸害”一词为名词。
名词一般不能作谓语,更不能带宾语。
所以,这个句子的错误是名词被误用为动词,必须把“祸害”这个词改为“危害”,因为“祸害”是名词,而“危害”是动词,这样原句便通顺了。
②汪老师很兴致地说:“那么,请你谈谈想法。
”这个句子里的“兴致”是名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
我们把原句中的“很”删除,然后在“兴致”这个词后加上“勃勃”,这样词性变了,原句也就没语病了。
2.动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那些人散布种种捏造,妄图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这个句子里的“捏造”是个动词,被误用为名词了。
并且,主语和谓语“散布”也不相匹配,必须把“捏造”这个动词改为名词,如“谣言”、“谬论”或“言论”才行。
②那是一个多么感动的报告啊!这个句子里的“感动”是动词,被误用为形容词了,必须把它改为形容词才行,可以改为“动人”,这样原句就通顺了。
3.形容词被误用的情况。
例如:①作家莫言身上充沛着可贵的乡土激情。
这个句子里的“充沛”是个形容词,被误用为动词了。
而且,形容词后面一般不能带宾语。
我们把“充沛”改为动词“充满”就可以带宾语了。
②我们初三(1)班被评为市优秀班级,同学们都感到无比高兴和荣誉。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实词是指具有具体意义和词义的词语,可以独立存在,用于构成句子
的主要成分。
常见的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虚词是指没有具体意义和词义的词语,不能独立存在,只能作为其他
词语的辅助词或虚词,起到连接词语、构成句子结构等作用。
常见的虚词
有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的方法如下:
1.在写作或口语中,要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实词和虚词。
实词用于表
达具体的人、事、物,而虚词用于表达关系、连接句子成分等。
2.实词可以独立构成一个词组或句子,而虚词不能独立存在,需要和
其他词语一起使用。
3. 在使用介词时,要注意介词的用法和搭配。
例如,使用介词"on"时,可以表示在一些物体上,也可以表示在一些时间上,要根据具体语境
选择正确的意义。
4.助词的使用要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进行选择。
例如,在英语中,要根据主谓一致原则选择正确的助动词。
5.在使用连词时,要注意它们的作用和关系。
连词可以连接两个句子、词组或词汇,起到连接作用,使句子更加连贯。
6.另外,要注意虚词和实词的拼写和用法,避免拼写错误和语法错误。
总之,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是书写和表达中的基本要求,需要根据语
境和语法规则进行选择和运用。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乞求:向人讨要(施舍、宽恕)(贬) 祈求:恳切希望√
(3)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熏陶、
熏染)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熏陶:好的影响√ 熏染:受到不良影响(贬)
(4)我们不但应该对媒体(大肆、大事) 宣传的所谓畅销书多作冷静分析,相反,对 一些看似冷门的美学和哲学书,倒应该添购 一些。
大事:大力从事(中)√ 大肆:无顾忌(做坏事)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现代汉语实词的正确使用; (2)现代汉语虚词的正确使用; (3)熟语(包括成语)的正确使用。
(本专题主要讲解实词和虚词的运用)
附:实词与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 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叹词、拟声词。
(5)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篡改、 窜改)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 民的强烈反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
(贬)√
窜改:一般地改动文字,包括成语、 对联等 (中)。
2.区分词的语体色彩
口语:聊天、办法、吓唬、妈妈、生日 书面语:谈话、措施、恐吓、母亲、诞辰 专业术语:1千瓦时 日常生活用语:1度电
A回溯 步子 但是 场所 B上溯 步伐 但是 场合 C回溯 步子 因为 场所 D上溯 步伐 因为 场合
【解析】:
上溯:从现在往上推(过去的年代) /回溯:回忆;根据词义,排除A、C 。 步伐:是书面语/步子:是口语。 从③看,上下文构成转折关系。 场合:一定的时间、地点、情况/场 所:活动的处所。 综上所述,宜选B
二、考点分析
• 命题点 :“辨析” 。包括“近义词 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 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 重。 • 命题形式 :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 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 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 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学案1: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考点概说】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能够根据语境正确使用。
这就要求考生应从两个方面把握词语:一是正确理解词语的语义,看使用得是否正确;二是正确使用词语,看表达效果是否更好。
近义词的使用是必考点,虚词的使用是常考点。
主要考查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选择词语正确或错误的一项;②选择词语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③找出并修改具体语境中使用不正确的词语;④解释具体语境中的词语。
一、实词的辨析1.从词义上加以辨析(1)词义轻重不同。
(2)词义范围大小不同。
(3)词义侧重点不同2.从色彩上加以辨析(1)感情色彩不同。
(2)语体色彩不同。
3.从用法上加以辨析。
(1)适用对象不同。
(2)搭配关系不同。
(3)词性和造句功能不同。
【方法指津】正确使用实词,首先要正确理解实词,如果离开了对实词的正确理解来谈正确使用,就无异于试图建造一座空中楼阁。
但这里谈的理解,并不是要求准确无误地写出某个词语的静态词义,而是要求读者能够意会某个词语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的词义,准确辨析某个词语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适用程度。
其次,正确使用实词,要善于辨析词语。
从近几年来考试命题的具体情况来看,考查考生的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侧重于考查辨析、选用同义、近义词的能力。
因此,在日常学习和语言实践中要把主要功夫下在辨析近义词上,尤其是只有“微差”的近义词上。
温馨提示:无论哪一种类型,其词义上的细微差别都表现在形体不同的哪个语素上,只有准确把握这个语素的含义,把主要功夫用在辨析,判断用法“微殊”的近义词上,才能正确进行辨析与选择。
实词使用中的十个注意点:(一)辩明概念:有些实词是集合概念,有些是个体概念;有些是抽象概念,有些是具体概念。
只有辩明了实词的概念属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
如:“岁月”是事物的集合体,不能用具体数字限制(七百多个岁月)“春秋”则可以用数字修饰。
“竖立”用于具体事物,而“树立”则用于抽象事物(“竖立正确的人生观”就错了)。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进而”用于递进关系,上述语句前后 是因果关系,应当使用“从而”。 19
方 法 点拨
例13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 组是 ( )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 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 用DNA分子制成 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中的电子元件要 小得多, 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 , 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 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 甚至 所以 B.只是 也许 可见 C.如果 甚至 而且 D.虽然 也许 然而 20
方 法 点拨
例4 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 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解析
句中的介宾短语“对于 ……现象”不能 作主语,应删去“对于”。
8
摩托车驾照考试 /mtc/ 2016年摩托车 理论考试题 教练员从业资格证考试 /jly/ 客运从业资格考试 /keyun/ 货运从业资格考试 /huoyun/ 最新考试题 在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 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 高。
解析
“不是 …… 就是 ……” 是表示选择关系 的关联词语,这里,前一分句的主语是 “质量”,后一分句的主语是“成本”, 因此“不是”要移到“质量”前面。 6
方 法 点拨
二、正确使用虚词的要领
2.防止虚词滥用 虚词的功能是帮助表意,不能随便省略, 但也不能滥用,否则就多余,使表达啰嗦, 造成语病。 (1)滥用介词 不该使用介词却使用了就会造成句子成 分残缺。 7
方 法 点拨
③介宾不完整 介词不能单独使用,后边必须有完整的 介词宾语。 例9 这部电影在塑造周总理的形象所提供的 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解析
在“形象”的后边应加上“方面”。 16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如[例 2]中,“风光”指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 建筑物以及某些自然现象形成的可供人观赏的景象,还表现景 象对人的积极影响,其适用范围比景象小。
专题一 学案2
第8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类 型 一
词义范围的大小还表现在有的词是指事物的集合体,有的 则是指事物的个体,前者如“河流”“书籍”“树木”,后者
专题一 学案2
第21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二
课堂速记实词辨析四“关注”
1.关注词义
类 型 一
辨析角度 例词 诬蔑 词义轻重 诬陷
分析 指捏造事实,破坏别人 名誉,词义轻
示例 造谣诬蔑
类 型 二
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 岳飞被秦桧诬 陷害,词义重 陷 侧重于练,训练 侧重于示,示范 运动员们正在 进行赛前演练
类 型 一
2.关注词性
启示—动词—启示人类保护环境 启事—名词—征稿启事 品味—动词—品味语言 品位—名词—品位高雅
类 型 二
专题一 学案2
第24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3.关注色彩
辨析角度
类 型 一
例词
分析 中性词,多 指好的 贬义词,多 指坏的 书面语 口语
专题一 学案2
第13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一轮总复习 · 语文
例 5
[2014· 北京市卷]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________
与品味。(蕴含/内涵)
类 型 一
选词:(
)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类 型 二
选词:(内涵)
高考语文知识讲解_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考点透视考点明确《考试大纲》(课标版)对本考点的考查要求是: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级(表达应用)。
这部分主要讲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句子选择词语,要求考生能够利用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来认识其不同的表达效果,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它考查的是词语的“动态”使用。
正确使用虚词是高考考查的一个能力点,考查内容有二:一是辨析句中虚词使用的正误,二是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又以考查近义虚词为主。
命题趋势随着高考试卷结构与题量的调整,实词与虚词合在一起来考查已是大势所趋,在语病的辨析和修改中也可能会涉及到实词、虚词运用是否正确的问题。
所选语料也将更加注重生活化。
考查重点仍将是结合语境把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从而正确使用词语,干扰点为其中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所考近义词语将会是课本涉及或日常生活、报刊杂志中出现率较高但又是特别容易错用的常用词语。
所考虚词仍将主要是平时常用、语法意义上比较接近但在使用中容易混淆和误用的虚词。
词语的正确使用不仅同词语的知识(如词义、词类等)有关,同时还与句子的正误,修辞、语言的规范和清晰连贯、语言得体等内容密切关系,因而,词语的考查也常常同病句、修辞、语言的规范清晰、语言得体等内容的考查结合在一起。
知识讲解实词辨析词语确切的含义有些词语意思看起来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
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施工计划的90%”,“至”与“止”应用与不同语境中,“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施工计划的90%”不符;“截至”是指停止于某个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辨析词义的轻重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表示的程度深,语义重;有的程度浅,语义轻。
词义的轻重一般是同义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一种意义上的差别。
4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2、错用虚词。 例:由于改编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原作的 精髓,任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恰当的 情节,反而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
“反而”是个副词,它表示以某种行为或状况为 前提,通常应产生某种结果,但实际上产生了相反 的结果。 在本题中,改编者没能理解原作的精髓,而且凭 主观想象添加了许多不恰当的情节,其结果必然是 “大大地减弱了原作的思想性”,所以这两者之间 不存在相反的结果的问题,应为“以致”。
答案C。 “起用”是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只能用于人; 而“启用”是开始使用,适用范围较宽,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 “体味”是仔细体会,“体验”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 亲身经历;两词中有不同的语素“味”和 “验”,“味”有品味 之意。 “侧目”的意思是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 而又愤恨,是贬义词;而“刮目”是说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是褒义
(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4、从词的语体色彩上辨析 词除褒贬义之外,还有庄重和诙谐、 谦敬和讽刺、委婉和直露以及文、白,雅、 俗等色彩,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各适 用于不同场合。如: 口语与书面语: 哆嗦——颤抖 嘟囔——默诵 吓唬——恫吓 商量——商榷 庄重与一般: 诞辰—生日 商讨——商议 陵墓——坟 苍穹——天空 专业与一般:头部—脑袋
方法二:替换感受法 把近义词放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去,用相 关的词语,相关的搭配去替换,从上面列举 的各个角度找出其中的细微差别,从而做出 判断。 例1: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篡改、窜 改)日本的侵华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 强烈反对。
例2:阿富汗在历史上 (承受、备受) 外族的侵略,又处于十分复杂的地缘政治格 局之中。
答案:B 制定: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强调已经完成;制订:创 制拟定,强调将要进行或正在进行。震撼:震动,摇撼,强调受震 动之大;振奋:(精神)振作奋发。推迟:把预定时间向或改动, 强调人的主动性;延迟:强调客观被推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 尽管:①表示不必考虑别的,放心去做;
②表示姑且承认某事实,下文往往有 表示转折的正确使连用实词词和虚与词 它呼应。
绝无仅有: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 常少有。
独树一帜:单独的竖起一面旗帜,比喻 自成一家。
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我们都知道,现在“种花”已经不能仅凭 劳动力和气候来___收益了。如果没有优良的花卉 品种、先进的栽培技术、专业规模和品牌,___有 再好的气候和再廉价的劳动力,也无法带来产业 的快速_____,而要获得更大的产业效益,则与科 技进步、资金投入、法制保障等因素_____ 。
A.决定 即使 提升 息息相关 B.决定 虽然 提高 休戚相关 C.确定 即使 提升 休戚相关 D.确定 虽然 提高 息息相关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二、考点分析
• 命题点 :“辨析” 。包括“近义词 辨析”“虚词辨析”“熟语(成语) 的辨析”等,以近义词辨析为重中之 重。
• 命题形式 :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 主观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 将实词与虚词,成语相互整合考查是 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解析:
Hale Waihona Puke 1、“决定”强调的是某事物成为另一事物的
先决条件,起主导作用;“确定”强调的是明确肯 定。联系语境可知,传统种花的收益取决于劳动力 和气候,故应用“决定”。
2、“即使”既可表示让步关系,也可以表示 假设关系;“虽然”只能表示让步关系,不表示假 设关系。由句中“如果”可知,应用表示假设关系 的“即使”。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现代汉语实词的正确使用; (2)现代汉语虚词的正确使用; (3)熟语(包括成语)的正确使用。
(本专题主要讲解实词和虚词的运用)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附:实词与虚词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 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 的词,有:副词、介词、连词、 助词、叹词、拟声词。
陵寝:帝王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物。 墓茔:坟茔。 墓室:坟墓中放棺椁的地方。 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 镶嵌:把一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
是美观。 装点:装饰点缀。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虽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 “但”“可 是”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 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故里:故乡,老家。“故里”不能进行修复。 及其:连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表示后者对
于前者有从属关系(其:代指“及”前 面的人或事物)。用于此处不当,应 删掉“其”。 纸上谈兵:在文字上谈论用兵策略,比喻不
联系实际情况,空发议论。用于此 处不当。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10年天津卷)3.下面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
C.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该课题组撰写了 专题报告,对我国票据法的特色及其立法决策中 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述。
D.他准备出售自己珍藏多年的字画,并把 出售所得捐赠给西南干旱地区,但后来字画不慎 遗失使他的计划成了纸正确使上用实谈词和兵虚词 。
解析:
唱红脸:比喻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中充当 友善的或令人喜欢的角色。用于此恰 当。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第一模块:语言文字运用
第4讲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一、考纲解读
考纲中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就是说 要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 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等。其中,不仅有
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 得更好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应从两个方
面把握词语:一是正确理解词语的语义,看 使用得是否正确;二是正确使用词语,看 表达效果是否更好。
(10年山东卷)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
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在浦东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服务标兵, 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 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B.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 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 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 千。
3、“提升”多指提高职位、等级等,“提高”
意思是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
原来高。句中适用对象为花卉“产业”,用“提升”
更妥.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4、 “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 常密切,“休戚相关”形容关系密切,利 害相关。两者的区别在于:①“休戚相关” 含有同甘共苦、利害一致的意思。“息息 相关”不含。②“息息相关”适用的对象 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休 戚相关”适用面比较窄,一般只能指有祸 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 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③“休戚 相关”含有褒义色彩,“息息相关”则是 中性的。句中适用对象为花卉产业效益, 故应用“息息相关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三、近义词的辨析
对近义词(多为实词)的辨析,要 注意辨析的角度:或词义轻重不同, 或范围大小不同,或感情色彩、语 体色彩不同,或搭配对象不同,或 语法功能不同等。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高考实例
(10年湖北卷)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
语,恰当的一组是 B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君主沙贾汗为其宠
妃蒙泰姬修建的_____ 。这是一座 _____着
独一无二:没有相同或可以相比的。形容十 分稀少。
举世无双: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含褒义。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10年四川卷)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
恰当的一句是 A
A.传统的“严父慈母”在一些三口之家中 逐渐演变为“慈父严母”,以前严厉的父亲如今 在这些家庭中扮演着唱红脸的角色。
B.该县有关部门在今后两年内斥资对这位 名人的故里进行修复,把它打造成精品,以吸引 外地游客。使当地旅游人气更旺。
宝石的伊斯兰建筑。后来,泰姬陵成为世界 文化遗产。 _____ 在今天的众多的世界文化 遗产中,它也是_____ 的。
A.陵墓 点缀 虽然 绝无仅有
B.陵寝 镶嵌 即使 独树一帜
C.墓茔 装饰 固然 独一无二
D . 墓室
装点 尽管 正确使用实词和虚词
举世无双
陵墓:领袖或革命烈士的坟墓,帝王或诸侯 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