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客至》《登岳阳楼》《种树郭橐驼传》《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蜀相》《客至》《登岳阳楼》《种树郭橐驼传》《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蜀相》《客至》《登岳阳楼》《种树郭橐驼传》《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蜀相》

1、杜甫《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

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

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藉哀凉的气氛。

2、杜甫《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

功业和才智。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

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3、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

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4、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

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千古名句。

《客至》

1、杜甫在《客至》中,描写所居草堂环境幽美、恬淡闲适中寂寞的两句诗是:舍南舍

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客至》中迎接客人到来喜悦的句子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客至》中诗人盛情招待,终究因为远离街市和家贫的客观原因,酒菜欠丰而心怀歉疚的

句子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4、《客至》中把席间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的诗句是: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登岳阳楼》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

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

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

以舟为家,漂泊天涯,怀才不遇,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忧国忧民。

《种树郭橐驼传》

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

以种得好,原因在于:__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到,除了要让树的

根得以充分的舒展以外,还要做到: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3.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的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

种树人要做到“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

意义。

4.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人

在种树的“易土”与“培土”方面存在不足,其具体表现在: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

5.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见长人者好

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6.文章最后

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登泰山记》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

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在《登泰山记》中,“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

及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

三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

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一句对天气的描

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5.在《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

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6.在《登泰山记》中,“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这三句写出了太阳从东海中升起

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无比震撼的美。

7.在《登泰山记》中,“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8.在《登泰山记》中,“而雪与人膝齐”一句通过对比,写出了日观峰附近积雪之厚,

照应了前文的“大风扬积雪击面”,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理解性默写.古诗部分

《诗经·氓》 1、《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2、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国殇》屈原 1、读到屈原《国殇》中“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我们仿佛看到了楚国将士披坚执锐的雄姿和战车交错、短兵相接的激战情景。 2、屈原《国殇》中“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两句是对将士勇武、刚毅崇高品德的高度赞扬。 3、屈原《国殇》中,通过“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描写了在敌军冲入楚军阵地和队伍之时,战车战马伤亡严重的危急战争形势。 《归园田居》陶潜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了诗人回归田园的原因。 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表明诗人正像鸟和鱼一样思恋着自然、 自由的生活。 3、“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描绘自己家宅的环境。

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述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村落田园风光。 5、“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写诗人空闲宁静悠然的日常生活。 《虞美人》李煜 1、《虞美人》作者面对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现实却不敢明言,勾起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 的句子是:雕栏玉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李煜的诗词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1、点明送别之地和游人将去之地,描写景物为离别创设环境的语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气势豪迈,意境开阔。歌颂友谊,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八年级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八年级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汇总 1《与朱元思书》吴钧 ⑴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 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 ⑵描写水之“异”的句子:。 ⑶描写山之“奇”的句子:。 ⑷从听觉写泉响、鸟鸣、蝉叫、猿啼两组对偶句: ⑸触景生情句,爱慕自然,鄙弃名利句:。 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⑴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是:。表明先生的吃穿住的句子是: 。 ⑵先生的三大志趣是:。 ⑶文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 3《马说》韩愈 ⑴写伯乐对千里马起决定作用的名句是:。 ⑵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⑶食马者浅薄愚妄表现。 ⑷《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⑸根本原因是: ⑹对食马者进行强烈讽刺是: ⑺文中主旨是:。怀才不遇的人常慨叹的两句话是:。 ⑻这篇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伯乐比喻;千里马比喻;食马者比喻: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⑴描写读书之难的句子:。 ⑵写自己从师之难的句子:。嗜学的结果是:。 ⑶写自己求学之艰的:。 ⑷“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句是:。 ⑸文中说明作者不辞辛苦,求师助学的原因是:。文末最能概括求学经历的句子是:。 5、诗词曲五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⑴诗中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哲理)的诗句是∶。 ⑵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⑶颔联句是(含典故句):。6《赤壁》杜牧 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 7《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 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⑴词中写由月光转为思绪的过渡排比句是:。 ⑵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⑶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句是:。 ⑷“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 ⑵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 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10《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6)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11《岳阳楼记》范仲淹 (1)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2)本文通过对洞庭湖景象的描绘,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的阔大情怀和的政治抱负。 (3)写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以物喜”:。“以己悲”:。 (4)“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退”指。 (5)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6)《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 (7)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于是:

(完整版)《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练习及答案

登泰山记 泰山①之阳②,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③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西谷,遂至其。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道中迷雾冰滑,几不可登。及既上,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④,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驳色,而皆若。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⑤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少杂树,多松,生石,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泰山①之阳②,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③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④,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⑤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古文化常识】 ①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古代帝王告祭的神山。 ②阳: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如衡阳市,就处于衡山之南;江阴市,处于长江之南。 ③知府: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④晦:农历每个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⑤行宫: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理解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赤壁》杜牧 ⑴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过零丁洋》文天祥 ⑴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⑵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⑶表现诗人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⑴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⑵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⑶《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写出其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宽慰友人,表达送别情感的千古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慰友人不要做儿女之情句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⑽古诗词中的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佩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6)课文中“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理解性默写【古文部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座》 1、《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 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 子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3、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 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劝学》 1、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 《曹刿论战》 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忠之属也。 3、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邹忌讽齐王纳谏》 1、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 2、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 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逍遥游》 1、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 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 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 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

2020中考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集萃

2020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集萃 1.人们常用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诗句 “,”,表达朋友虽然相距遥远却如在身边的感情。 2.杜甫的<<望岳》中,诗人想像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 。 3.陆游的《游山西村》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 广为传诵的两句诗是: 4.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沙漠景象 的两句诗是: 。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最后两句诗,将诗人因朋友 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这两句诗是: , . 6.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 有杀身以成仁。”盂子在《鱼我所欲也》中进一步阐述孔子的思想,表明儒家的生死义利之辨:。 7.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涵深刻哲理的句

子 是: , 8.清代郑板桥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描绘了一幅听竹的画面, 我们学过的陆游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也有一句描绘类 似情景的诗句:。 9.晏殊《浣溪沙》词上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两句构成“新”与”旧” 的对 比,下片构成“来”与“去”对比的词句是: 10.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刻画了卖炭翁虽然衣服 单薄,但 仍希望天气更冷一些,只为炭能卖个好价钱的复杂矛盾心理;<< 观刈麦《中也有反映劳 动者这种 复杂矛盾心理的诗句: 11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 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 有可能的一句是:。 12.在我国古代,很多文人身处逆境还关心着社会,在他们的诗

文中表现出了博大的胸怀,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就有: 1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的角度描写莲品质高洁质朴的句子 是:, 14<<黄鹤楼》一诗中表达诗人浓浓的乡愁的句子是:,?15.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 坎坷的句子 是:,。 16如何正确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曾说过:“。”(论语)) 17.《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是:, 。 18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运用比喻、融人议论、表明心志的 句子是: 。 19.今年六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郦道元描述的昔日“眠者歌日”的“,”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况将一去不复返了。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3.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_______, __________。 6.《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8.《登泰山记》中作者写日出过程中天边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12.《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看到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3.《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 ___________________”。 14.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16.《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日出前,天边五彩缤纷的

(完整版)理解性默写填空

初中阶段语文古诗词理解性背诵默写汇编 七年级(上)理解性背诵默写 (一)《观沧海》(曹操)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西江月》(辛弃疾) 1.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动衬静,使用对偶手法,描绘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西江月》中,作者通过侧面烘托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西江月》中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相同: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五)《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六)《龟虽寿》(曹操) 1.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2.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抱负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七)《过故人庄》(孟浩然) 1.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陆游在游山西村后与友人相约:“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异曲同工,孟浩然与故人“把酒话桑麻”后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表现恬静的农家生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八)《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1.唐代诗人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2.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中尽情歌唱。这真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诗句回答。)

(完整版)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新课标(全国卷)★高中部分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3、学不可以已 1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6、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逍遥游》(庄子) (10 年11 考)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是:,,。

7、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3)《师说》(韩愈)(10 年16 考) 1、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的错误态度。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 ;对自身“ ”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5、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答案: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3、择师而教之则耻师焉 4、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4)《阿房宫赋》(杜牧)(10 年18 考)

理解性默写

七年级上册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诗人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句子是: ,,。 2.曹操的《观沧海》中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给人一种坚定倔强的感觉的句子是:,。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象表现出来的句子是:,。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的著名诗句是:,。 5.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6.唐代诗人在《题破禅寺后禅院》中描写禅院幽静的句子是:, 。 7.人们常用曹操的《龟虽寿》中的诗句:, 。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8.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中表现对田园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10.《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 是:,。 11.《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了华夏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的美学思想,诗句是,。 12.杜牧的《泊秦淮》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 13.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两句是: ,。 14.朱熹的《观书有感》中告诉我们,要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方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其诗句是:,。

15.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通过想像,具体细腻而又无限传神地描绘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图的句子是:,。 16.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充分表现了前进道路上会有一定困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可以被一时的成功所迷惑,失掉了长远的目标的诗句 是:,。 17.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是:,。 18.与“学而时习之”内容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七年级下册理解性默写 1.《木兰诗》中描述木兰矫健的英姿和行军之快的诗句是:, 。 2. 描绘边关夜景表明将士生活寒苦的诗句是:,。 3. 抒写战争旷日持久与惨烈的诗句是:,。 4. 扑朔迷离这个成语的原名是:,。 ,。 5. 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 ,。 6. 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 7. 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 ,。 8. 《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 9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 10. 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 11《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 。

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登泰山记

10、登泰山记 姚鼐(nài) 泰山①之阳②,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③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wèn)水、徂徕(cú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④,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chū 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l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⑤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古文化常识】 ①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古代帝王告祭的神山。 ②阳: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如衡阳市,就处于衡山之南;江阴市,处于长江之南。 ③知府: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④晦:农历每个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⑤行宫: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理解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5.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6.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 部分

45、《游山西村》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流传最广,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诵的两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村中热闹景象.民风淳朴,表达热爱传统文化的语句: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 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7、《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7、《过零丁洋》 8.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9.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10.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急凄苦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1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8《天净沙·秋思》 12.《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萧条.冷落.凄凉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1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该曲的主旨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14.张养浩在《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中,对在离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深表同情且点明该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5.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中考古诗词理解性默写题集萃

中考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题集萃 1.“神舟六号”遨游太空,让全体中国人的心随着它跳动了五天五夜,也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和气概。(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2.江西古称“文章节义之邦”,数千年来,人才辈出,留下无数传世佳作。在他们的诗词里,我们既可以品味王安石“,”的精深哲理,也能感受晏殊“,”的惆怅情怀。 (江西省)3.郭沫若的《静夜》中,借神话传说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安市)5.同学之间真挚友谊的建立与发展,离不开理解与尊重。因此,当遇到误解和误会时,采取“”的态度才是我们最明智的选择。(用《论语》中的句子回答。)6.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临沂,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你认为怎样才算是最美丽的临沂,最“宜居”的家园?请用古诗文名句表达出你真实的想法。(课内外均可) A. B. C. D. (山东省临沂市)7.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①《〈论语〉六则》中论述“学”与“思”之间辨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沁园春雪》中能够表明作者写作主旨和豪迈心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烟台市)8.读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我们很容易想起王维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______,________”。 9.陈水扁要搞“台独”,遭到了海峡两岸人民的强烈反对,这正如《<孟子>二章》中所写的那样,“______,_______”。 10.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 (永州市)11.杜甫在《望岳》中用“▲,▲”来抒情发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12.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关心民生疾苦之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13.请写出古代诗歌中表现人与人之间美好感情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 (浙江省宁波市) 16”,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词语填空)

新七年级古诗理解性默写答案

新七年级古诗理解性默写 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了重逢的希冀: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乡之情的两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5.岑参《逢入京使》一诗中,写诗人由于行色匆匆,只好用捎口信方式表达怀亲之情的两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明了许多生活中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句子是: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4.《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5.《泊秦淮》一诗中,诗人借“商女”而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的一句诗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杜牧的《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5.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可爱景色,交待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两句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2.赵师秀《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两句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木兰诗》中简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两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5.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理解性默写高一部分最新答案整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一、《氓》1、以桑叶之润泽有光,喻女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2、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迷恋则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3、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刚烈的语句是:反是不思,亦已焉哉!4、自嫁氓为妻,劳作担负无余,在氓变心打骂仍起早睡晚,没有一天不是这样。勤劳让我们敬佩在的语句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5、女主人公婚前对爱情和婚姻充满幻想,沉溺在爱情之中,纯真、热情的一面的语句是: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6、不再相信爱情,并直接劝告女子不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7、她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8、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二、《离骚》1、采香草遭贬斥,坚定表示坚持心中的理想和追求,纵然死一万次也绝不后悔的句子是: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2、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是: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3、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是: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4、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5、写自己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诗句是: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6、今天讲道不同不相为谋,离骚中有两句也是说这个道理的,是: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7、离骚写自己“进”不入,退也要保持独善其身的诗句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8、写自己因为有芳香和光泽,所以纯洁的品格未亏的诗句是: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9、写自己佩戴上多种服饰,使自己更加光彩照人,暗指自我陶醉的诗句是: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10、写人各有志,而我独喜欢加强品格修养的诗句是: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11、屈原写自己坚持特立独行的品格,粉身碎骨也不改的句子是: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三、《赤壁赋》 万里,水天一色,只有自己这一叶孤舟时,似乎超脱世外,如仙人一样立于虚空之中的句

《送东阳马生序》《五柳先生传》理解性默写

《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传 1、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来表现自己安贫乐道、不慕虚荣的磊落胸怀的语句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归纳出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3、与“不戚戚于贫贱”相呼应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4、不慕荣利”与赞语中哪句话相呼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它们与孟子所谓“大丈夫”的条件中哪几句话相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5、表现五柳先生醉心于读书的句子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6、读书时,既要字斟句酌的精读,又需要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主张的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 7、文中表现五柳先生衣食不济的句子是: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8、描述五柳先生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句子是: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9、“赞语”中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两句概括了五柳先生的高尚品德;“传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思想性格的一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10、在商品经济的今天,许多科学家能甘于寂寞,致力科研。这正如古人所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表现了他们高洁的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送东阳马生序 1、描写读书之难的句子: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③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写自己从师之难的句子: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嗜学的结果是: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3、写自己求学之艰难:①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②食: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③住:寓逆旅。④行: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句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文中说明作者不辞辛苦,求师助学的原因是①余幼时即嗜学。②益慕圣贤之道。③以中有足乐者。文末最能概括求学经历的句子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虽同游者腰缠万贯,自身一贫如洗,却能安心学习的愿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7、面对先达呵斥时的表现: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8、服侍先达,虚心请教,认真聆听的句子是: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 请。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练习及答案

泰山①之阳②,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③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西谷,遂至其。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道中迷雾冰滑,几不可登。及既上,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④,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驳色,而皆若。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⑤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少杂树,多松,生石,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泰山①之阳②,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③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④,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⑤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古文化常识】 ①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古代帝王告祭的神山。 ②阳: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如衡阳市,就处于衡山之南;江阴市,处于长江之南。 ③知府: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④晦:农历每个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⑤行宫: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理解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