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方法的三种吞纳法
道家之咽津养生法,用自己的口水助健康(好文)

道家之咽津养生法,用自己的口水助健康(好文)中医认为,唾为肾之液,属“阴津”,存得一分阴津,则得一分生命。
舌心中为“聚泉穴”,唾液在吞咽过程中,刺激该穴,可以清散风热、祛邪开窍。
古代养生家们认为,把口中的唾液吞咽下去,可使人长寿健康。
古人称唾液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
《黄帝内经》记载,在静心呼吸的情况下“吞津”,每日数十次,可祛病,还可养肾。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张志聪《素问集注》:“五脏受水谷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
方法在这里:咽津养生法很简单。
早上起床后洗漱干净,排空大小便。
面朝空气流通之处,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重叠贴放在肚脐处。
全身放松,用腹式呼吸法呼吸。
准备工作做足了,然后就可开始用舌搅动口齿,舌要伸出齿外,但须在唇内。
舌先绕齿上下搅动,再左右搅动,各36次。
搅动时,用力要柔和,待津液满口后鼓腮含漱36次,然后分三小口咽下。
稍待片刻后,用双掌揉脐,顺、逆时针各3圈。
咽津养生法男女老少皆宜,是一种最廉价的养生法。
上述动作每天可坚持1~2次,每次重复三遍。
清晨、午休、夜晚睡前都可做这套动作,长久坚持下去,可以“润五脏、悦肌肤”。
唾液从口腔壁生成后,经舌根、咽喉、肺转入肝脏,进入肾经,贮于丹田,之后再化津还丹,于是形成精气。
这个过程可和脾健胃,润泽五脏肌肤,养肾补元,还可补益脑髓。
人体自有大药,唾液就是我们体内的“自助药房”,廉价、简单、有效,只要你早一天“咽津”,就会早一天健康。
资料供学习参考。
吸收天地日月精华的十三种秘法

吸收天地日月精华的十三种秘法引言在古代修道士的修炼过程中,吸收天地日月精华被认为是提升修为的重要途径。
根据古籍记载,共有十三种秘法可以帮助修道者吸取天地日月的精华,从而实现身心灵的提升。
本文将对这十三种秘法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帮助读者理解并应用这些秘法,从而加强修炼效果。
一、太阳吸纳法1. 准备阶段•找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例如户外的空旷地区,避免阴暗潮湿的环境。
•提前进行呼吸调整,放松身心,准备迎接太阳能量的吸纳。
2. 吸纳过程•早晨或黄昏时分,面向太阳站立或坐下。
•闭上双眼,专注感受太阳的温暖和光芒。
•想象自己像海绵一样吸纳太阳光的能量,让阳光渗透进全身。
3. 处理过程•吸纳太阳能量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体内能量流动,有时会有气血运行的感觉。
•注意保持呼吸顺畅,将吸纳的能量运行到全身各处,不要让能量滞留。
4. 注意事项•在太阳暴晒的时间和强度较高的情况下,不宜进行太阳吸纳法,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在吸纳过程中感到不适,应及时中断,避免强行坚持。
二、月亮引导法1. 选择时机•在月圆之夜,夜晚空气清新,人心安宁的环境下进行月亮引导法。
2. 呼吸与冥想•在户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静心准备。
•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缓慢呼气吸气,深入呼吸。
•进入冥想状态,尝试与月亮能量建立联系。
3. 引导能量•想象自己站在月亮的光芒之下,与月亮建立联系。
•清晰地感受到月亮能量渗透全身,将你的意识引导至天际之星。
4. 接纳月亮能量•让月亮的能量帮助你修复身体、心灵和精神层面的一切不平衡。
•接纳月亮能量的同时,也要保持呼吸顺畅,将能量分布到全身各处。
三、星辰吸引法1. 寻找观测地点•选择一个无光污染、夜晚可见星星的场所,例如郊区或山区。
2. 观测与感受•仔细观察星空,感受星星的光芒和能量。
•尝试与星星建立灵性的联系,沉浸在星星的光辉之中。
3. 吸纳能量•想象自己的身体变成一个巨大的磁铁,吸引星星的能量。
吐纳术

文:杨德海吐纳术是传统道家养生的一种练功方法。
指通过呼出浊气吸进清气,或伴随发音来调整身体各部机能的气功锻炼方法。
做法是用满吸的呼吸法,先把气呼净,腹部自然放松,然后吸气使肺部开张,再慢慢把气呼出去,以此来加强吐纳的过程,关键是为了换气。
此方法对解除疲劳、清新头脑有较明显的作用,对五脏偏颇之调整作用亦较明显,对调整经络也有一定作用。
常练吐纳使呼吸归根(即气沉丹田)形成习惯,保住先天之气,增强后天之气。
气足则血旺,外强内壮,调经通络,固住生命之本。
具体功法深呼吸即腹式呼吸。
从运动的角度讲,就是吸气时鼓起肚子,呼气时充分将腹部排空;从气功的角度讲,在运气作深呼吸时,首先要尽量放松全身的肌肉,平心静气的呼吸,然后再伸屈双手,尽放肺腑深深地用鼻吸气,直至不能再吸入空气为止。
再将吸入的空气运降至丹田,闭气调息约数秒钟,才由丹田处运作,经肺脏、气管、喉头吐放出来。
在吸入空气又将之运降丹田气海时,闭气调息的时间初时约为三至四秒,日后则慢慢练习增加至八秒左右。
注意事项做深呼吸运动,注意切忌不要形成“憋气”。
所谓“憋气”指呼吸及调息的时间过长,伤害了呼吸器官及其它神经系统。
呼吸吐纳法分为鼻入鼻出、鼻入口出、口入口出、口入鼻出等多种。
深呼吸运动可以站着或坐着时有意识地做,也可以在做其它运动时配合着一起做。
如做下蹲运动时配合在一起做深呼吸运动。
科学原理勿庸置言,深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健康运动。
深呼吸是相对于平时正常的“浅”呼吸而言的。
从健身的角度讲,深呼吸加强了氧气的供应,也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在人体身体的新陈代谢交换过程中,起着巨大的强身祛病的作用。
因为缓慢的有意识的深呼吸能提高体内碱性含量,同时使心脏跳动和血液循环加快,供给身体更多的氧气,血液将氧气和营养素输送给全身的细胞,保持健康。
另一方面,体内的废物和毒素通过深呼吸和汗液排出体外,减少体内酸性含量,使人体内的化学成份保持平衡,从而脱离亚健康。
积极作用从气功的角度讲,通过一吐一纳的深呼吸,能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冲击而畅通起来,并恢复各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各神经末梢也就跟着连带振奋起来,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到血管作用,肌肉遂因新陈代谢的改善而增进了营养,一些慢性病或内伤,就顺乎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的机能,达到不药而愈的效果。
道家吐纳

1.身法
炼功之时,最好不要穿过紧的衣服,腰带可 以松一松,以利气血流通。
姿势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可缓步许行,神态自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脚同肩宽,双膝微屈。双手自然 下垂,放在体侧,或双手相叠,放在脐下。
坐,最好盘坐,双手相叠,放在肚脐,或掐诀最 好。亦可平坐凳上,手抚两膝。
卧,可以平躺,手心向上,置于体侧,或双手相 叠,置于脐上。或者侧身卧最佳,一手置于头侧 或枕肱,另外一手放于肚脐,两脚一伸一屈,与 手相反。先转动头部,使脊椎正直,然后做功。
以上四种姿势,可以自由 选择。
但求其自然安适,以利人 静。
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健肾强身简易按摩法
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 之根”。肾亏或肾气过早衰退的人,可呈现 内分泌功能率乱,免疫功能低下,并可影向 其它脏腑器官的生理机能,导致早衰,要想 肾精充盛、肾气健旺,保健按摩是一种有效 的方法。
健肾强身简易按摩法
●摩肾俞 肾俞穴位于第二、三腰椎间水平两旁一寸处,两手搓热后用
2.心法
行功前必须排除杂念,念想不除,无法驭炁。
3.息法(命功有为之法,复归无为)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入清 炁, 用意咽入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同身寸),以补充 呼出之气。
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回 收,叫做顺呼吸。
初学吐纳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 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于丹田。 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
手掌上下来回按摩五十至六十次,两侧同时或交替进行。对 肾虚腰痛等有防治作用。 ●搓涌泉 涌泉穴位于足心凹陷处,为足少阴肾经之首穴。 方法是用右手中间三指搓左足心,用左手三指搓右足心,左 右交替进行,各搓六十至八十次至足心发热为止,能强筋健 步,引虚火下行,对心悸失眠、双足疲软无力等有防治作用。 以上之法,依次而行,早晚各一次,常年不断,必然见效。
洗髓功吐纳的呼吸方法

洗髓功吐纳的呼吸方法洗髓功是一种古老的养生功法,通过调节呼吸来调理身体和培养内力。
吐纳是洗髓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帮助提升呼吸系统的功能和肺活量,促进气血循环和气血充盈,有助于增强体质和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洗髓功吐纳的呼吸方法。
1.自然吐纳法:这是最基本的洗髓功吐纳呼吸方法,适合初学者练习。
首先坐下或站立,保持身体挺直但放松,两手自然放在腹部。
深吸一口气,让气慢慢进入腹部,感觉腹部有往外膨胀的感觉。
接着慢慢呼气,让腹部逐渐收缩,将气体排出体外。
吸气和呼气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不要太过用力。
练习时可以闭上眼睛,专注于呼吸的感受,使呼吸变得更加平缓和舒畅。
2.深度吐纳法:这种呼吸方法能更好地帮助肺部排出废气,增强呼吸肌肉的功能。
坐下或站立,并保持身体挺直和放松。
深吸一口气,让气体从鼻子进入肺部,然后慢慢呼出,将气体从口中排出。
在呼气时,逐渐用力将腹部收缩,让气体从腹部发出。
这样做可以使呼气更加充分,帮助排除体内的废气。
练习时可以将手放在胸部和腹部,感受到呼吸的节奏和深度。
3.缓慢吐纳法:这种呼吸方法能够帮助调节心态,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
坐下或躺下,保持身体放松并闭上眼睛。
深吸一口气,如有可能,尽量吸满肺部。
然后慢慢呼气,用力将气体从腹部排出。
在呼气过程中,将呼气时间拉长,使呼气的节奏减慢,保持呼吸的平稳和深度。
可以想象自己将所有的压力和焦虑随着呼气一起排出体外,感受到身心的放松和平静。
4.双鼻吸纳法:这种呼吸方法能够平衡左右脑的功能,促进身心健康。
坐下或站立,保持身体挺直但放松,两只手放在膝盖上。
用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轻触左鼻孔,深吸一口气。
然后,用右手的大拇指,轻触右鼻孔,慢慢呼气。
接下来,通过右鼻孔吸气,用中指和无名指轻触左鼻孔呼气。
练习过程中,保持呼吸平稳和深度,注意观察呼吸过程中的感受。
这种呼吸方法能够使两侧的大脑得到平衡,促进思维和身心的协调。
洗髓功的吐纳呼吸方法可以随时随地练习,可以在工作、学习或放松的时候进行。
叩齿、咽津、鸣天鼓、握固,道家基本养生动作[转]
![叩齿、咽津、鸣天鼓、握固,道家基本养生动作[转]](https://img.taocdn.com/s3/m/3f0fa6b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1.png)
叩齿、咽津、鸣天鼓、握固,道家基本养生动作[转]1、叩齿叩齿是传统的养生方法。
叩齿时应排除杂念,放松思想,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律地互相轻轻相击,每次连续叩齿36次或72次,早晚各1次。
叩齿后,口腔内的唾液应慢慢咽下,以强肾固齿。
叩齿,真气可流通于周身百节,能去心火,治牙痛。
《九真高上宝书神明经》中讲:“叩齿之法,左相扣,名曰:'打天钟’;右相叩,名曰:'捶天磬’。
”叩齿三十六遍为佳。
《长生秘旨》讲:“叩齿行功时必要舌抵上腭,则舌下玄膺穴矣。
”“此窍开,真气可流通于周身百节。
2、咽津咽津亦称“赤龙搅海”、“胎食”,是古代的一种强身健体方法。
先闭口,用舌尖紧贴上颚,继而舌尖向左右各转36次,待口中津生时,在作漱口状五六次,口津满时,分作三口咽下,此时心意应贯注小腹丹田,则津液随意识而降至丹田。
咽津,可以心液滋合,气血流畅,水火既济,上润顶门,中注五岳,溉脏润身,诸疾不生。
《逍遥子导引诀》讲:“以舌搅牙龈之上下(一般三十六下为佳),每作三次乃止。
”“津液满口,分三口咽下。
”《仙术秘库》讲:“津液者吾身之精气,聚而成液,辅助五脏之机能,滋润六腑之作用者也。
人无津液则五脏停其机能,六腑失其作用,气绝精尽而至于死,犹如水无源则流涸,灯无油则火灭也。
仙家名之曰玉液、玉浆、神水。
练而咽止,则成不老之丹。
”3、鸣天鼓“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保健养生方法。
其做法两手掩耳两食指压中指,然后食指用力滑下,略有敲击弹性。
可闻若鸣天鼓声,击三十六下,有通血脉、激发内气作用。
《圣济圣录》讲:“击天鼓,天鼓者,耳中声也。
”《十二度按摩图》讲:“鸣天鼓治头晕目眩”,可“醒神益脑”、“清心明目”。
4、握固握固是传统养生方法中一个十分常见的基本手势,被广泛应用于各式养生功法当中。
将大拇指扣在手心,指尖位于无名指(第四指)的根部,然后屈曲其余四指,稍稍用力,将大拇指握牢,如攒握宝贝一般。
为什么是无名指根部呢?古人认为此处正是肝魂关窍之所在,中医学理论也提出“肝主握”。
道教的吐纳法口诀

道教的吐纳法口诀道教的养生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有一种吐纳法。
只要每天念念六字秘诀就可以轻松治病。
“嘻嘘呵呼呬(si)吹(fu)”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
《庄子·刻意》篇中说:“吹(fu)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
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
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fu)、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fu),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fu)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
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
何谓六种气,一吹(fu)、二呼、三嘻、呬呵、五嘘、六呬。
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曰:“心配属呵肾属吹(fu),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呬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发宜常舒气宜敛,齿宜数扣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
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
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
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
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
「紫宸道」道教养生秘术——服气术

「紫宸道」道教养生秘术——服气术1.行气法《养性延命录》所载行气法为: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日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
凡人之息,一呼一吸,元有此数。
欲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凡人极者,则多嘘呬。
道家行气,多不欲嘘呬。
嘘呬者,长息之心也。
鼻中毛,所谓通神之路。
若天露恶风,猛大寒大热时,勿取气。
这个行气法的吐气方式在治疗疾病方面是非常经典的,发展到后来又专门独立为行气六字诀,在辅助治疗五脏疾病方面很有效果。
2.上清气秘法此法载于《太上养生胎息气经》,功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第一,选择安静的时间调身以集中心念。
其法说:“常以夜半子时寅时起,正衣冠以金梁叩玉英,调华池,漱醴泉及灵液。
”这是一种叩齿咽液以集神的方法。
第二,集中意念以导引气液。
其法说:将醴泉与灵液(指口中津)'缩鼻还之上至头,下引人口中,变为玉泉,引气至于舌根,咽而送之,令喉中鸣腹中鸣,引气人丹田,如儿声能啼。
”第三,运用想象力,服食各方之气液。
其法说:“东方青牙(青牙者肝),服食青牙,引以朝华(朝华上齿根也),以舌表舐漱而咽之;南方朱丹(朱丹者心),服食朱丹,饮以丹池(丹池者下齿根),以舌表搅齿根漱而咽之西方明石(明石者肺),服食明石,饮以灵液(灵液者唇里津),以舌搅齿七匝,漱而咽之;北方玄滋(玄滋者肾),服食玄滋,饮以玉饴(玉饴者舌),以鼻导引元气人口呼吸而咽之中央戊己,昂昂大山(太山者守精也),服食精气饮以醴泉。
”此段功法表达了修炼者这样一种心理愿望,即想通过意念力而将东西南北中各方之气吸人口中,混合口中特定之处的津液,咽以滋补相应的脏器。
这是天人一体思想的运用,它的实质是通过意念力的集中与增强来改善和加强脏器之功能,现代气功中亦有类似的修炼功法。
以上三点表明,上清气秘法的核心是心念的集中和意念的运用,在方法上有不少合理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家有很多种养生的方法,可能大家不是很了解,一般常见的有很多,道家养生的方法可能大家一般都用不上,很多人知道的太少了,所以这就提醒大家,如果想采取道家养生的方法一定要好好了解相关的知识,这样对自己的身体很有帮助,下边介绍三种吞纳天气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道家养生吞纳法主要包括吞纳天气法、吞纳地气法、吞纳山气法这三种,对于这三种方法,很多朋友都接触过,但具体的含义却不太情况。
下面,我们就详细的了解下这三种吞纳法。
1、吞纳天气法——道教养生
东、南、西、北任选一方,正面站立,双脚并拢,两脚尖在一直线上,垂肩坠肘,含胸拨背,手中指对腿裤缝,全身自然放松入静。
待静后,头向上抬起,使整个面部迎向天际,眼睛不闭,呼吸自然,口全张开,用意念将整个天际之气吸入口中,快速吞纳入腹,然后徐徐呼气,不加意念。
待静后,再吞纳下一口。
如果认为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天际之气,可分数口吞纳,即将天际之气分为几块吞纳,但吞纳天际之气的面积,必须由练功者的意念控制,依次连续进行吞纳。
2、吞纳地气法——道教养生
东、南、西、北任选一方,正面站立,双脚并拢,两脚尖在一直线上,垂肩坠肘,含胸拨背,手中指对腿裤缝,全身自然放松入静。
待静后,低头,面部朝地,眼睛可闭可不闭,呼吸自然,将口全张,用意念将整个大地之气吸纳入口,吸入后快速吞纳入腹,待静后,再作下次。
练功者如一口不能吞纳整个大地之气,可按东、南、西、北、中五方,依次将大地之气分片用意念进行吞纳。
吞纳大地之气必须连续进行。
注意:吞地气必须在田野草地清新、广阔、干净之处,切不可在污泥浊水、秽气之处吞纳。
3、吞纳山气法——道教养生
当看到山水秀丽或山水气势磅礴的地方,便可空腹尽情吞纳。
山气属阴中之阳,可充实人体肝气。
练功者面向所要吞纳的山或整个山脉,正面站立,姿式如吞纳太阳法相同。
待静后,睁眼,将口全张,用意贪将要吞纳的山或山脉全部精华吸入口腔内,迅速吞纳入腹。
若身处群山怀抱之中,可面向四面八方,依次吞纳,可将所有群山精华吞纳腹内,也可只选各群山的主要山脉,进行吞纳。
温馨提示:上面的三种吞纳山气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如果想要尝试道家吞纳山气法的话,一定好好了解以上三个方法,对您有一定的帮助,道家养生讲究的是阴阳结合,可能大家不是很了解,不过没关系,想要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