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之欧阳家百创编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

目录目录 (1)1、题目 (2)2、换热器概述 (2)2.1换热器的用途 (2)2.2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2)3、控制系统 (3)3.1控制系统的选择 (3)3.2工艺流程图和系统方框图 (3)4、被控对象特性研究 (4)4.1 被控变量的选择 (4)4.2 操纵变量的选择 (4)4.3 被控对象特性 (5)4.4 调节器的调节规律的选择 (6)5、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选用 (7)5.1 测温元件及变送器 (7)5.2 执行器 (9)5.3 调节器 (10)5.4、仪表型号清单列表 (11)6、系统方块图 (11)7、调节控制参数,进行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分析系统性能 (12)7.1调节控制参数 (12)7.2 PID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 (13)7.3 系统性能分析 (15)8、参考文献 (16)1、题目热交换器出口温度的控制。
2、换热器概述2.1 换热器的用途换热器又叫做热交换器(heat exchanger),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进行换热的目的主要有下列四种:.使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以使化学反应或其他工艺过程很好的进行;.生产过程中加入吸收的热量或除去放出的热量,使工艺过程能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某些工艺过程需要改变无聊的相态;④.回收热量。
由于换热目的的不同,其被控变量也不完全一样。
在大多数情况下,被控变量是温度,为了使被加热的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常常取出温度问被控温度、调节加热蒸汽量使工艺介质出口温度恒定。
对于不同的工艺要求,被控变量也可以是流量、压力、液位等。
2.2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换热器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如下: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通过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降低。
热流体加热炉加热到某温度,通过循环泵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冷流体通过多级离心泵流经换热器的壳程。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方案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简单控制系统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目录目录 (2)1、题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换热器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换热器的用途............................................................................................... 错误!未定义书签。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控制系统 (3)控制系统的选择 (3)工艺流程图和系统方框图 (3)4、被控对象特性研究 (4)被控变量的选择 (4)操纵变量的选择 (4)被控对象特性 (5)调节器的调节规律的选择 (6)5、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选用 (7)测温元件及变送器 (7)执行器 (10)调节器 (12)、仪表型号清单列表 (12)6、系统方块图 (13)7、调节控制参数,进行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分析系统性能 (13)调节控制参数 (13)PID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 (14)系统性能分析 (16)8、参考文献 (17)1、题目热交换器出口温度的控制。
2、换热器概述换热器的用途换热器又叫做热交换器(heat exchanger),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管理资料]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9276ae1f18583d048645905.png)
1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组成与特点换热器的组成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包括换热器、热水炉、控制冷流体的多级离心泵,变频器、涡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
根据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简单控制系统和复杂控制系统。
其中在换热器上常用的复杂控制系统又包括串级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系统控制过程的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过程有如下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是由温度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出口温度)组成闭合回路。
被调参数(换热器出口温度)经检验元件测量并由温度变送器转换处理获得测量信号,测量值与给定值的差值送入调节器,调节器对偏差信号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控制作用。
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如下: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通过换热器的壳程和管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降低。
热流体加热炉加热到某温度,通过循环泵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冷流体通过多级离心泵流经换热器的壳程,与热流体交换热后流回蓄电池,循环使用。
在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进口处均设置一个调节阀,可以调节冷热流体的大小。
在冷流体出口设置一个电功调节阀,可以根据输入信号自动调节冷流体流量的大小。
多级离心泵的转速由便频器来控制。
引起换热器出口温度变化的扰动因素简要概括起来,引起换热器出口温度变化的扰动因素主要有:(1)热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的扰动,热流体的流量主要受到换热器入口阀门的开度和循环泵压头的影响。
热流体的温度主要受到加热炉加热温度和管路散热的影响。
(2)冷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的扰动。
冷流体的流量主要受到离心泵的压头、转速和阀门的开度等因素的影响。
(3)加热炉的启停机的影响。
(4)室内温度与管路内气体变化和阀门开度的影响。
2 换热器温度控制原理换热器温度控制原理介绍。
加热介质为蒸汽,冷流体为水,控制目标是通过调节蒸汽流量来保证换热器出口T ,T 1~T 3 温度传感器 M 电动调节阀换热器温度控制原理图其工作原理为:温度传感器T 测量换热器出水温度,把信号传送至DDC 现场控制器,此为温度控制的主回路。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

1. E-0101B混合加热器设计为确保混合加热器(E-0101B)中MN(亚硝酸甲酯),CO(一氧化碳)的出口温度为408K,选用0.68Mpa,408K 的加热蒸汽加热入口温度为294K的工艺介质。
为保证生成物的产量,质量,及最终生成物的转化率,且工艺介质较稳定,蒸汽源压力较小,变化不大,因此针对此实际情况,最后确定设计一个换热器的反馈控制方案。
1.1 换热器概述换热器工作状态如何, 可用几项工作指标加以衡量。
常用的工作指标主要有漏损率、换热效率和温度效率。
它们比较全面的说明了换热器的特点和工作状态,在生产和科学试验中了解这些指标,对于换热器的管理和改进都是必不可少的。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1.2换热器的分类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也不同,换热器的具体分类如下:一按传热原理分类: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复式换热器二按用途分类: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三、按结构分类: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此设计要求是将进料温度都为297.99K 的MN(亚硝酸甲酯)和CO(一氧化碳)加热到出口温度为473K,所以我们经过调查研究,综合比较之后选择了管壳式( 又称列管式) 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
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
换热器及有测试氨渗漏要求的设备之欧阳家百创编

换热器及有测试氨渗漏要求的设备欧阳家百(2021.03.07)的试压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当管程水压试验压力大于壳程水压试验压力时,为检查管子与管板连接的严密性,壳程试验压力按以下2种方式考虑进行。
(1)提高壳程试验压力等于管程试验压力,但必须首先核算壳体在试验时产生的应力。
要求壳体任意点的一次薄膜应力的计算值不得超过材料在试验温度下的90%屈服限(或残余变形0.2%的屈服限),同时接管和法兰等均能满足压力试验下的强度要求。
(2)若经计算后不能采用上述方法试验,则壳、管程按各自试验压力试压后,壳程再进行氨渗漏实验。
氨渗漏实验方法分为:a.充入100%的氨气法(A法);b.充入10%~30%(体积)氨气法(B法);c.充入1%(体积)氨气法(C法),这样,不提高壳程实验压力,但是达到了检测管头泄漏的目的。
3氨渗漏实验方法按照GB151-1999的 6.18.5规定,当管程实验压力高于壳程实验压力时,接头试压应按图样规定,或按供需双方商定的方法进行。
今年年初,我厂加工的一批换热器,大部分管程水压试实压力均高于壳程水压试验压力,因此,我部门必须制定相关工艺。
如《凝析油事故加热器》相关技术特性数据如表1。
由于氨是易燃、易爆气体,实验现场应切实做好防火和防爆的安全工作,厂属设备安全科必须派专人驻守现场。
氨气有毒,实验人员和现场应切实做好防毒和隔离操作的工作。
为了不影响正常生产,氨渗透试验安排在周末进行。
氨渗漏(B法)实验方法分为抽真空法和置换法。
结合我厂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置换法,拟订的置换法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按工艺及规范完成该试压产品的水压试验,水压试验合格后使产品保持充满试压水状态;(2)打开放气排水阀门排水,同时打开(惰性气体)氮气压力钢瓶的阀门充入氮气;(3)当放气排水管在水池水中的管口在水池中有氮气溢出(即有大量气泡)时,关闭放气排水阀门和(惰性气体)氮气压力钢瓶的阀门;(4)打开氨气压力钢瓶阀门,充入氨气,使压力达到0.09MPa(表压);(5)关闭氨气压力钢瓶阀门,停止充氨;(6)打开(惰性气体)氮气压力钢瓶氨门,充入氮气,使压力达到0.60MPa(表压);(7)将检漏显示剂(或试纸)紧密涂敷在管板上,并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范本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1.E-0101B混合加热器设计为确保混合加热器(E-0101B)中MN(亚硝酸甲酯),CO(一氧化碳)的出口温度为408K,选用0.68Mpa,408K的加热蒸汽加热入口温度为294K 的工艺介质。
为保证生成物的产量,质量,及最终生成物的转化率,且工艺介质较稳定,蒸汽源压力较小,变化不大,因此针对此实际情况,最后确定设计一个换热器的反馈控制方案。
1.1换热器概述换热器工作状态如何,可用几项工作指标加以衡量。
常见的工作指标主要有漏损率、换热效率和温度效率。
它们比较全面的说明了换热器的特点和工作状态,在生产和科学试验中了解这些指标,对于换热器的管理和改进都是必不可少的。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
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
1.2换热器的分类适用于不同介质、不同工况、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换热器,结构型式也不同,换热器的具体分类如下:一按传热原理分类: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复式换热器二按用途分类:加热器,预热器,过热器,蒸发器三、按结构分类:浮头式换热器,固定管板式换热器,U形管板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此设计要求是将进料温度都为297.99K的MN(亚硝酸甲酯)和CO (一氧化碳)加热到出口温度为473K,因此我们经过调查研究,综合比较之后选择了管壳式(又称列管式) 换热器。
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
热交换器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热交换器温度控制系统一.控制系统组成由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1可以看出系统包括换热器、热水炉、控制冷流体的多级离心泵,变频器、涡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
图1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控制过程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是由温度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出口温度)组成闭合回路。
被调参数(换热器出口温度)经检验元件测量并由温度变送器转换处理获得测量信号c,测量值c与给定值r的差值e送入调节器,调节器对偏差信号e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控制作用u。
二、设计控制系统选取方案根据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简单控制系统和复杂控制系统。
其中在换热器上常用的复杂控制系统又包括串级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
对于控制系统的选取,应当根据具体的控制对象、控制要求,经济指标等诸多因素,选用合适的控制系统。
以下是通过对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确定合适的控制系统。
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通过换热器的壳程和管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降低。
热流体加热炉加热到某温度,通过循环泵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
冷流体通过多级离心泵流经换热器的壳程,与热流体交换热后流回蓄电池,循环使用。
在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进口处均设置一个调节阀,可以调节冷热流体的大小。
在冷流体出口设置一个电功调节阀,可以根据输入信号自动调节冷流体流量的大小。
多级离心泵的转速由便频器来控制。
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执行器的选择考虑到电动调节阀控制具有传递滞后大,反应迟缓等缺点,根具离心泵模型得到通过控制离心泵转速调节流量具有反应灵敏,滞后小等特点,而离心泵转速是通过变频器调节的,因此,本系统中采用变频器作为执行器。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控制系统与装置课程设计(论文)--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过程控制系统与装置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院(系):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测控技术与仪器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在某生产过程中,冷物料通过热交换器用热水(工业废水)和蒸汽对进行加热,工艺要求出口温度为140±2℃。
当用热水加热不能满足出口温要求时,则在同时使用蒸气加热,试设计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
1.技术要求:测量范围:0-180℃控制温度:140±2℃最大偏差:5℃;2.说明书要求:确定控制方案并绘制原理结构图、方框图;选择传感器、变送器、控制器、执行器,给出具体型号;确定控制器的控制规律以及控制器正反作用方式;若设计由计算机实现的数字控制系统应给出系统硬件电气连接图及序流程图;编写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成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目录第1章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第2章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论证 .................................................................第3章系统内容设计.....................................................................................................3.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3.2 流量变送器的选择 ...............................................3.3 调节器的选择 ...................................................3.4 执行器的选择 ...................................................3.5 变送器的选择 ...................................................3.6 调节阀的选择 ...................................................第4章系统性能分析. (X)4.1参数整定........................................................4.2.控制算法的确定 (X)第5章课程设计总结 (XX)参考文献 (XX)第1章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概述换热器的应用广泛,比如中央空调系统,机械润滑油冷却系统,制药消毒系统,饮料行业消毒系统,船用冷却,化工行业特殊介质冷却系统日常生活中取暖用的暖气散热片、汽轮机装置中的凝汽器和航天火箭上的油冷却器等,都是换热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欧阳家百(2021.03.07)目录 (1)1、题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2、换热器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1换热器的用途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3、控制系统33.1控制系统的选择 (3)3.2工艺流程图和系统方框图 (3)4、被控对象特性研究44.1 被控变量的选择44.2 把持变量的选择44.3 被控对象特性54.4 调节器的调节规律的选择 (6)5、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选用75.1 测温元件及变送器75.2 执行器105.3 调节器125.4、仪表型号清单列表136、系统方块图137、调节控制参数,进行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阐发系统性能147.1调节控制参数147.2 PID参数整定及系统仿真157.3 系统性能阐发168、参考文献171、题目热交换器出口温度的控制。
2、换热器概述2.1 换热器的用途换热器又叫做热交换器(heat exchanger),是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部分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
进行换热的目的主要有下列四种:.使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以使化学反响或其他工艺过程很好的进行;.生产过程中加入吸收的热量或除去放出的热量,使工艺过程能在规定的温度规模内进行;.某些工艺过程需要修改无聊的相态;④.回收热量。
由于换热目的的不合,其被控变量也不完全一样。
在年夜大都情况下,被控变量是温度,为了使被加热的工艺介质达到规定的温度,经常取出温度问被控温度、调节加热蒸汽量使工艺介质出口温度恒定。
对不合的工艺要求,被控变量也可以是流量、压力、液位等。
2.2 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图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换热器工作原理工艺流程如下:冷流体和热流体辨别通过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降低。
热流体加热炉加热到某温度,通过循环泵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邻近。
冷流体通过多级离心泵流经换热器的壳程。
在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进口处均设置一个调节阀,可以调节冷热流体的年夜小。
图2 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从传热过程的基本方程式可知,为了包管出口的温度平稳,满足工艺生产的要求,必须对传热量进行调节,调节传热量有以下几条途径:、调节载热体的流量。
调节载热体流量年夜小,其实只是修改传热速率方程中的传热系数K和平均温差△Tm,对载热体在加热过程中不产生相变的情况,主要是修改传热速率方程的热系数K;而对载热体在传热过程中产生相变的情况,主要是修改传热方程中的△Tm。
、调节传热平均温差△Tm。
这种控制计划滞后较小反响迅速,应用比较广泛。
、调节传热面积F。
这种计划滞后较年夜,只有在某些需要的场合才采取。
④、将工艺介质分路。
该计划是一部分工艺介质经换热,另一部分走旁路。
在设计传热设备自动化控制计划时,要视具体传热设备的特点和工艺条件而定。
而在某些场合,当被加热工艺介质的出口温度较低,采取高压蒸汽作载热体,传热面积裕量又较年夜时,为了包管温度控制平稳及冷凝液排除疏通,往往以冷凝器流量作为把持变量,调节传热面积,以坚持出口温度恒定。
3、控制系统3.1控制系统的选择由于本次设计的任务控制换热器被加热物料出口温度,工艺过程主要就是冷热流体热交换,且外来干扰因素主要是载热体的流量变更,故选择单回路控制系统即可以达到预定的控制精度。
3.2 工艺流程图和系统方框图单回路控制系统又称为简单控制系统,是有一个被控对象、一个检测元件及变送器、一个调节器和一个控制器所构成的闭合系统。
单回路控制系统结构简单、易于阐发设计,投资少、便于施工,并能满足一般的一般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其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图1、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其中,被控变量:被加热物料的出口温度;把持变量:载热体的流量。
如图所示:丈量元件及变送器对冷物料出口温度进行丈量,获得丈量值Ym并传送给调节器,调节器把Ym与内部给定值Ys比较获得偏差信号e按一定的调节运算规律计算出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u号传送给执行器,执行器接收到控制信号u,自动的修改阀门的开度,修改蒸汽的流量。
4、被控对象特性研究换热器是传热设备中较为简单的一种,也是最罕见的一种。
通常它两侧的介质(工艺介质和载热体)在换热过程中均无相变。
换热器换热的目的是包管工艺介质加热(或冷却)到一定温度。
为包管出口温度平稳,满足工艺要求,必须对传递的热量进行调节。
4.1 被控变量的选择影响一个生产过程正常操纵的因素很多,但并不是对所有影响因素都要进行控制.被控参数是一个输出参数,应为自力变量,与输入量之间应有单值函数关系.对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人们最关心的是对换热器中介质即冷流体的温度和压力的自动控制与调节,而在这两项傍边,温度的自动调节又处于首位.因为出口水温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产量、效率及平安性,即本系统把换热器出口水温作为被控参数.4.2 把持变量的选择在控制系统中,用来克服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实现控制作用的变量就是把持变量。
将出口温度维持在一定值,影响冷物料出口温度的有很多因素,比说冷物料的流量,载热体的流量,载热体的温度等。
冷物料是工艺所需要的,不克不及选用冷物料作为被控变量,而若选载热体温度作为把持变量,修改其温度还需修改其他工艺过程如锅炉的温度,考虑工艺合理性,我选择对热流体流量进行控制,包管出口温度的稳定。
4.3 被控对象特性换热器系统在连续生产中,其控制原理可通过热量平衡方程和传热速率方程来阐发,这个计划的控制流程图如图6。
图6 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为了处理便利,不考虑传热过程中的热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热流体失去的热量应该即是冷流体吸收的热量,热量平衡方程为:式中,q为传热速率(单位时间内传递的热量);G为质量流量;c 为比热容;T为温度。
式中的下标处1为载热体;2为冷流体;i为入口;o为出口。
传热过程中的传热速率为:式中,K为传热系数;F为传热面积;T∆为两流体间的平均温差。
其中,平均温差T∆对逆流、单程的情况为对数平均值:那时1i 1o 2o 2iT T 133T T -≤≤-,其误差在5%以内,可采取算术平均值来取代,算术平均值暗示为:由于冷流体间的传热既合适热量平衡方程,又合适传热速率方程,因此有下列关系整理后得从上式可以看出,在传热面积F 、冷流体进口流量2G 、温度2i T 和比热容2c 一定的情况下,影响冷流体出口温度的因素主要是传热系数K 以及平均温差T ∆。
4.3 调节器调节规律的选择调节器的作用是对来自变送器的丈量信号与给定值比较所产生的偏差e(t)进行比例(P)、比例积分(PI)、比例微分(PD)或比例积分微分(PID)运算,并输出信号到执行器。
选择调节器的控制规律是为了使调节器的特性与控制过程的特性能很好配合,使所设计的系统能满足生产工艺对控制质量指标的要求。
比例控制规律(P)是一种最基本的控制规律,其适用规模很广。
在一般情况下控制质量较高,但最后有余差。
对过程控制通道容量较年夜,纯时延较小,负荷变更不年夜,工艺要求又不太高的场合,可选用比例控制作用。
比例控制规律(P)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为: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结合了比例控制反响快,积分控制能消除余差。
可是当过程控制通道的纯时延和容量时延都较年夜时,由于积分作用容易引起较年夜的超调,可能呈现继续振荡,所以要尽可能避免用比例积分控制规律,不然会降低控制质量。
通常对管道内的流量或压力控制,采取比例积分作用其效果甚好,所以应用较多。
比例积分(PI)控制规律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为: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由于引入微分,具有超前作用,对被控过程具有较年夜容量时延的场合,会年夜年夜改良系统的控制质量。
可是对时延很小,扰动频繁的系统,由于微分作用会使系统产生振荡,严重时会使系统产生事故,所以应尽可能不必微分作用。
比例微分(PD)控制规律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为:比例积分微分(PID)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控制作用,一般均能适应不合的过程特性。
当要求控制质量较高时,可选用这种控制作用的调节器。
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为:其中:()u t:为调节器的输出号k:放年夜倍数pT:积分时间常数iT:微分时间常数de t:设定值与丈量值偏差信号()通过以上几种调节规律的阐发及本系统是温度控制为被控参数,温度检测自己具有滞后性,为了弥补这个缺点,本系统选用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规律。
5、过程检测控制仪表的选用5.1 测温元件及变送器根据生产实践和现场使用条件以及仪表的性能,我们选用普通热电偶测温仪表。
热电偶温度仪表是基于热电效应原理制成的测温仪器,它由热电偶、电测仪表和连接导线组成,其核心元件是热电偶。
热电偶温度计有以下特点:①测温精度高、性能稳定;②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产品互换性好;③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便于信号远传和实现多点切换丈量;④测温规模广,可达200~2000℃;⑤形式多样,适用于多种测温条件;被控温度在500℃以下,由[1]表35选用铂热电阻温度计,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应采取三线制接法,并配用DDZⅢ型热电偶温度变送器。
DDZⅢ型热电偶温度变送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①丈量规模最小量程3mV,最年夜量程60mV;零点迁移50~+50mV。
②基本误差0.5%③温度特性环境温度每变更25℃,附加误差不超出千分之五。
④恒流性能当负载电阻在0~100Ω规模变更时,附加误差不超出千分之五。
⑤防爆指标 结构为平安火花型;防爆品级为H Ⅲe ;防爆额定电压为220V AC/DC 。
其优点有以下几点:①采取了低漂移、高增益的线性集成电路,提高了仪表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各项性能指标。
②在热电偶温度变送器中用线性化电路,使变送器输出信号与被测温度信号坚持了线性关系。
③线路中采纳了平安火花防爆办法,兼有平安栅的功能。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是由热电偶输入回路和放年夜回路两部分组成。
为了获得线性关系,必须使放年夜回路具有非线性,热电偶输入温度变送方框图如图所示。
因而有温度变送器的传递函数式中 W s ()——温度变送器的传递函数; 1W s ()——热电偶的传递函数; 2W s ()——放年夜回路的传递函数; 由于变送器放年夜回路的放年夜系数K 很年夜,故放年夜回路的传递函数可以认为即是反响电路的传递函数f W s ()的倒数,即 则热电偶输入温度变送器的传递函数为 1f W s W s W s ()()()5.2 执行器根据生产工艺原则以及被控介质特点,选用电动执行器。
电动执行器由执行机构和调节机构(阀体)两部分组成。
电动执行机构又可分为角行程(DKJ 型)和直行程(DKZ 型)两种,原理和电路原理完全相同,只是输出机械传动部分有所区别。
依照特性不合,电动执行机构可分为比例式和积分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