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动脉瘤的术前护理
颅内动脉瘤手术护理配合

颅内动脉瘤手术护理配合本文介绍了颅内动脉瘤手术护理配合的准备、配合的要点,并就手术中护理配合体会进行了总结。
标签:颅内动脉瘤;手术护理;显微神经外科1 临床资料108例中男42例,女66例,年龄40-73岁,平均52.6岁。
术前均有蛛网膜出血史,并全部行脑血管造影,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经气管插管,全麻下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后,其中一例死亡,5例偏瘫外其余均治愈出院。
手术方式一般选择改良翼点入路,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游离皮瓣电凝止血,气磨钻颅骨钻孔,铣刀铣开骨瓣,5*12小针0/4线悬吊硬脑膜固定于帽状腱膜上。
切开硬脑膜,固定硬脑膜,用棉片保护脑皮质,蛇形牵开器连接脑压板暴露手术野,将套好无菌保护套的显微镜推至手术野,备好各型打湿的小棉片和明胶海绵,备好显微器械,沿动脉走向找到瘤体,显露动脉瘤体,根据瘤体位置,大小,术者要求,选择长度、角度、大小合适的动脉瘤夹,施夹钳夹好动脉瘤夹,夹闭于动脉瘤颈。
彻底止血后,逐层关颅。
2 手术准备2.1 术前访视术前一日访视病人。
通过病历、摄片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如各项化验报告结果,头颅CD扫描、DSA报告所示瘤体的大小、形状、位置。
向清醒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过程,手术方式及术前注意事项。
向他们介绍成功手术病例,解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保持稳定情绪,以利于手术的成功。
2.2 物品准备常规开颅器械、脑科显微器械、脑科蛇形固定器、气磨钻、各型动脉瘤夹及施夹钳、显微镜及其无菌保护套、强生止血棉花、明胶海绵、各型规格棉片、电刀、双极电凝、头架及其配套头钉、两套吸引器、颅骨固定锁及器械等。
3 手术配合3.1 巡回护士配合3.1.1 选择百级层流手术间术前一小时开启层流,调节室内温度为22-24度,湿度为50%左右,合理安排室内物品摆放,根据手术部位的左右侧,一般将麻醉机放在手术床的中部。
手术部位的对侧,电刀放于术者的右侧,吸引器放在左侧,显微镜与麻醉机同侧,洗手护士与术者同侧。
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体会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介入手术将栓塞剂注入瘤体内,阻塞瘤体供血动脉,达到栓塞瘤体的目的。
在护理过程中,我参与了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工作,并积累了一些体会。
以下是我对这些体会的总结:1.术前准备在术前,我们要仔细查看患者的资料,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指征。
还要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术前还需要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指标、心电图等,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
2.术中监测手术开始后,我们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等。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需要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以及监测导管穿刺部位的情况。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患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和并发症,如过敏性休克、瘤体脱落等。
3.防止感染和减少并发症发生在术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手术器械和导管的无菌。
出血和导管穿刺部位的感染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血,并进行有效的止血措施。
术后,我们要定期更换导管固定带,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和清洁。
4.维持患者的舒适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疼痛或不适感。
我们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症状,及时给予轻微镇痛或舒适措施,如调整体位、给予床垫和枕头等。
5.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生命体征变化,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我们要给予适当的药物支持治疗,如镇痛药、抗呕吐药等。
此外,我们还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出血情况,如果出现明显的出血或导管位置移位,需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6.定期随访和教育术后患者需要定期复查,监测颅内动脉瘤的缩小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我们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做好教育工作,指导患者正确的生活方式和药物使用,防止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起来,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护理工作需要仔细、严密地执行,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护理评估(1)评估起病方式,有无脑外伤、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病史。
(2)评估患者头痛程度。
(3)评估患者有无便秘、剧烈咳嗽、癫痫等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因素。
2、护理措施(1)保持病房安静,限制探视人员。
(2)遵医嘱正确使用降压药及镇静药物。
(3)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如MRI和脑血管造影。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意识状况、头痛情况、运动功能等,如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应告知医生,予以相应处理。
3、健康指导要点(1)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按时禁食水。
(2)绝对卧床休息,训练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
4、注意事项(1)保持病房安静,避免吵闹。
(2)观察患者情绪变化,解除思想顾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二、术后护理1、护理评估(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肢体感觉、运动、语言等神经系统体征,注意有无偏瘫、肢体麻木、失语及癫痫发作。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避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及时发现颅内出血征象,做好再次手术止血的准备。
(3)监测血压的变化,控制血压以基础血压为准,一般增高10%-20%,以增加脑灌注,防止脑组织缺血缺氧。
(4)观察患者头痛、呕吐情况,及时遵医嘱使用脱水及止痛剂。
2、护理措施(1)体位:30度的头抬高位具有降低颅内压的效果而又不致影响脑供血,是最合适的体位。
(2)注意保持头部切口敷料干燥,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注意无菌操作。
搬运患者时注意夹管,防止引流液逆流。
(3)并发症的处理:①脑血管痉挛:遵医嘱继续使用尼莫地平针,以4-5毫升/小时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3-7天,以后改为口服尼莫地平片60毫克,q4h口服;②癫痫:注意安全防护,专人护理,观察癫痫发作先兆,按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一旦发作及时控制,并记录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及次数。
③脑梗死:给予低分子右旋糖苷扩容治疗。
④脑积水:注意观察意识状态及头痛情况,积极采取脱水、利尿治疗,必要时行脑室外引流术或脑室一腹腔分流术。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CT 疑有aSAH的患者,应尽早行头部CT平扫检查。 MR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发现直径大于3mm的未破裂动脉瘤,但通常不主张对急性破裂期动脉瘤行MR检查。 腰椎穿刺检查 CT或MRI阴性,但高度怀疑aSAH的患者。 CTA CTA诊断不明确时需进行全脑DSA。 全脑DSA 金标准。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目 录
定 义
分 类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治 疗
护 理
0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意识、瞳孔、语言、肢体活动、生命体征。有无头痛、恶心呕吐、再出血等症状。监测间隔不应超过1h。
02
饮食及排便:术后6h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咳嗽等诱因。
03
术后一般护理
神经功能障碍 病人术后有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多因脑血管痉挛所致。除给予药物治疗外,对瘫痪肢体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对失语的病人,应加强语言再学习,从单字、单词到句子,从日常用语到阅读书报,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动脉瘤再破裂出血
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肌力的变化,将血压控制在120~150/80 ~90mmHg,以平衡动脉瘤再出血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
1
若患者出现头痛剧烈、频繁呕吐、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大小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急诊行头颅CT检查,做好开颅准备。
2
脑血管痉挛
最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70%,可引起迟发性的缺血性脑卒中。 以动脉瘤破裂后7~10d多见,21d后多可自行缓解。 其发生主要与患者的精神紧张和手术时间过长、术中导管、导丝和造影剂对血管的刺激有关。 表现为一过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头晕、短暂的意识障碍、失语、失认、肢体麻木、瘫痪等。 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能够避免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
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护理

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护理观察要点观察头痛部位、性质,颅内压增高症状。
发病两周内观察脑缺血及脑动脉痉挛症状,如偏瘫、失语、精神症状、意识变化等。
DSA检查术后有无相关并发症,如出血、栓塞及意识障碍是否加重。
观察有无诱发出血相关因素。
发病两周后观察有无脑积水症状、头痛、意识变化等。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按神经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观察神志瞳孔变化,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及肢体活动、癫痫等情况,并密切观察癫痫症状发作的先兆、持续时间、类型,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
3、预防再出血护理:绝对卧床休息,创造安静、舒适病室环境,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如用力咳嗽、排便、情绪过分激动等,并告知目的及重要性,按医嘱使用镇静剂及缓泻剂。
4、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
5、辅助检查护理:DSA检查的方法、目的及重要性及术后注意事项,穿刺处沙袋压迫1-2小时,患侧肢体制动12小时,防穿刺处伤口渗血。
观察DSA检查术后局部敷料情况,患侧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及末梢血运情况。
术后护理按神经外科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对无颅内压者控制血压高于基础血压10-2OmmHg。
2.注意观察行脑动脉栓塞治疗术后有无脑缺血症状,及行肝素化后病人出血情况。
3.药物护理:使用扩血管药物时,如尼膜通、佩尔、20%硫酸镁等需静脉注射微泵控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低血压头晕、意识改变等脑缺血症状,异常时及时通知医生。
4.引流管护理:行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者按蛛网膜下腔引流护理常规。
5.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1.保持大小便通畅,便秘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
多食粗纤维食物,切忌用力过猛,避免再次出血。
2.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情绪稳定。
3.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咳嗽。
4.有高血压病史者应按时服降压药,使血压维持稳定水平。
5.遵医嘱按时服抗癫痫药,不得擅自停药,出院后一个月门诊随访。
6.颅脑术后去骨瓣者,注意局部伤口保护,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修补术。
颅内动脉瘤护理常规

颅内动脉瘤的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
2、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避免一切外来刺激。
情绪激动、躁动不安
可使血压上升,增加出血的可能。
3、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早发现出血情况,尽早采取相应的治
疗措施。
4、避免患者用力打喷嚏或咳嗽,以免增加腹压,反射性增加颅内压,引起脑动
脉瘤破裂。
5、伴发癫痫的患者要注意安全,防止发作时受伤,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
吸入,记录好抽搐时间,遵医嘱给予抗癫痫药物。
6、维持患者血压在正常范围,遵医嘱使用血管扩张药。
7、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保持排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8、介入栓塞治疗患者还应进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
二、术后护理
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患者清醒后抬高床头15~30°,以利颅内静脉回流;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术后
绝对卧床24小时,术侧下肢制动8~12小时,观察下肢血运情况。
3、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维持血压在一个稳定水平,避免血压
过高引起脑出血或血压过低导致脑供血不足。
4、遵医嘱正确使用脱水剂及钙离子通道阻断剂,给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胸闷、
面色潮红、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不良反应。
5、根据患者病情定期给予翻身、拍背,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6、严密观察患者头痛症状、肢体活动及感觉情况,及时发现颅内再出血、血管
痉挛及脑梗塞等征兆。
参考文献:《临床疾病护理常规》2017年11月第1版
拟定:陈**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65例颅内动脉瘤的术前护理

11 一 般 资料 .
本 组 共 6例 患者 , 2例 , 3例 , 5 男 9 女 6 年龄 1~ 4 , 59岁
平均 为 4 . 。 82 首要 症状 均 为 突 发性 的剧 烈头 痛 , 数 患 者 有 出现 岁 半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 组 患 者均 予 齐 征抗 凝 、 福 、 心痛 、 康 扩 冠 。 用 齐 征 时 3本 平 消 欣 使 应 经常 更 换 注 射 部位 , 患者 按 压 1 n 而且 按 压 部 位要 准确 , 嘱 5mi,
Absr c S mma i d te 6 a e p e p r t e c r f ain sw t nr c a ila e r s , cu i gp e p r t e a s s me t g n r l c r , ta t u r e h 5 c s s ro e ai a e o t t i i ta r n a n u y ms n ld n ro e ai s e s n , e e a a e z v p e h i v t e d s a e o s r ain p i a e s c o o ia a e h ie s b e v t ,an c r ,p y h l gc l c r ,me i ain c r ,d e a e a d c r f c mp ia in .T e p e p rt e c r s o o d c t a e it c r n a e o o l t s h r o e a i ae i o c o v t
r d c h rai n ia i t h c a s d b h u tr f a e rs e u e t e mot l y a d d s b l y w ih c u e y t e r p u e o n u y m. t i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直接后果是可能引起脑出血和脑梗塞,造成严重的脑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在栓塞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严密的护理监测,以避免并发症和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文将围绕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展开讨论。
一、术前评估和准备在进行栓塞术之前,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
需要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的病情特点。
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指标等,以判断患者的手术风险和术后护理需求。
还需要进行心电图、胸部X光片、头部CT、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点,为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准备工作中,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进行详细的术前宣教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手术的过程和可能的并发症,增强他们的配合意识和信心。
还需要进行术前营养支持和心理疏导工作,保证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心理状态平衡,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常由介入放射科医生在导管的引导下进行。
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密切配合医生,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需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及时调整患者的生命支持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镇痛和镇静药物的管理,减轻患者的不适感和焦虑情绪,提高手术的顺利进行。
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术中监测和评估,包括导管的位置和血管的通畅度等,及时了解手术的进展情况,为医生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护理保障。
在手术结束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痛苦,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
三、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术后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颅内动脉瘤的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安静,尽量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稳定患者情绪,保证充足睡眠,预防再出血。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30°,以利于静脉血回流;减少不必要的活动,检查、治疗和护理应集中进行。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宜消化的高营养饮食。
(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对光反射、肢体活动度等的变化。
正确使用降压药物,维持血压稳定,应用微量泵控制用药量,使血压维持在16/12kPa。
一旦发现血压升高,应采用有效降压药物,如硝酸甘油、硝普钠等,使血压尽快降至正常。
也要避免血压偏低造成脑缺血。
(3)保持适宜的颅内压:维持颅内压在13.3kPa(100mmH O)左右。
①避免颅内压过低,因为颅内压骤降加大颅内血管壁内外压力差,会诱发动脉瘤破裂,所以脑动脉瘤患者应用脱水药时,一定要控制输注速度,一般不提倡快速输入,更不能用加压输入法;行脑脊液引流者引流速度要慢,脑室引流瓶的位置不能过低;做腰穿检查或治疗时,一次排放的脑脊液量不要超过30ml,穿刺后患者去枕平卧4~6h。
②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便秘、咳嗽、癫癎发作等。
患者进食水时应采取侧卧位或头高位,速度应缓慢,防止误咽引起呛咳。
(4)手术前常规准备:按头颅手术要求备皮,介入栓塞治疗者常规行双侧腹股沟区备皮。
术后患者要严格卧床,故术前应训练患者床上进食、床上大小便、术侧肢体制动等。
对癫癎发作患者,由专人陪护,床加护栏,防止发生意外。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