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民俗学的主要理论19页PPT
2024全新中国民俗文化课件(2024)

2024/1/29
29
面塑艺术与面点制作
2024/1/29
面塑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介绍面塑艺术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在不同地域的风格特点。
面塑的基本技法与创作
详细讲解面塑的基本技法,包括和面、揉面、塑形等,并配以图示 和实例,同时鼓励学员进行创作实践。
面点制作与文化内涵
阐述面点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介绍各种经典面点的制 作方法和文化内涵。
16
04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2024/1/29
17
八大菜系介绍
川菜
以麻辣、重口味著称,注重调味 ,具有菜品多样、调味料独特等 特点。代表菜品有水煮鱼、宫保
鸡丁等。
2024/1/29
鲁菜
以汤菜为主,色香味俱佳,注重汤 品的调制,色香味俱佳。代表菜品 有糖醋鲤鱼、九转大肠等。
粤菜
以清淡、鲜美为主,注重选料和烹 调技艺,具有清、鲜、爽、嫩、滑 等特点。代表菜品有烤乳猪、白切 鸡等。
文化价值
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体现了民族的精神传 统和审美情趣,是传承和发展 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社会价值
民俗文化具有维系社会稳定、 促进民族认同、增强社会凝聚 力的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 重要资源。
教育价值
民俗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教育资 源和教育智慧,对于培养民族 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促进全 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2024/1/29
32
民俗文化在旅游产业中的开发利用
旅游产品开发
将民俗文化元素融入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等的设 计与生产,增加旅游商品的文化内涵。
旅游线路设计
结合地域特色,设计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线 路,让游客在旅行中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十、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
34
+ 吉祥:“吉利”与“祥和” + 古人云,所谓“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
+ 1、对安祥健康生活的追求 2、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强调孝道亲情与生育 4、大团圆
.
15
1、新年节日
+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 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 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 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 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 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 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 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 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 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 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 如: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羊开泰、四季平 安、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方来 财、九九同心、十全十美、百事亨通、千事顺 遂、万事如意等。
+ 有偶数吉祥,也有奇数吉祥。有大数吉祥,也 有小数吉祥。有引伸义吉祥,也有谐音吉祥。
.
46
神秘而吉祥的数字“五”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
.
41
中国四大长寿观赏树种 (松、柏、槐、银杏)
+ 中国人视松为吉祥物,松被视作“百木之长”, 称作“木公”、“大夫”。松的特点是凌霜不凋、 冬夏常青。苍松劲挺,饱含风霜而生机勃勃!因 此,古人视松作长青之树,古代有长生不老松之 说,人们赋予其延年益寿、长青不老的吉祥寓意。 松也是吉祥的梦兆。松更普遍地是被视作祝颂、 祈盼青春永驻、健康长寿的象征物。常见的吉利 画有〈松龄鹤寿〉、〈松柏长青〉、〈松菊犹存〉 等。
民俗学概论(绪论) PPT课件

民俗学概论
民俗事象纷繁复杂,从社会基础的 经济活动,到相应的社会关系,再 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 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为及有关的 心理活动。总体说来,大略可以分 为以下四部分。
民俗学概论
物质民俗 ,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 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 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 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它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 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 通民俗、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民俗学概论
“风俗”(Lore)一词指人民群众在社会 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 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 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即令统治阶级 中的成员,也有公务活动与私人生活 之别。在公务活动中他们必须遵从官 方的定制,在个人生活中他们除了保 存着上层社会的某些生活习惯外,基 本上也与民族共有的习俗惯制取一致 的态度。
民俗学概论
社会民俗 ,亦称社会组织及制度民 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 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 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 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 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民俗学概论
“引起民俗学家注意的,不是耕
犁的形状,而是耕田者推犁入土 时所举行的仪式;不是渔网和渔 叉的构造,而是渔夫入海时所遵 守的禁忌;不是桥梁或房屋的建 筑术,而是施工时的祭祀以及建 筑物使用者的社会生活。”
民俗学概论
3 、民间文学说。这种观点认为民 俗即民间文学,主要流行于美国和 前苏联。例如美国学者厄特利 (F . L .Utley) ,将民俗定义为“口 头传承的文学艺术”,将习惯、宗 教、语言、工艺等排斥在外。在前 苏联,民俗 (Folklore) 仅指劳动人民 的口头创作。
民俗学概论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2024鲜版

1
2
3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标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认同感和亲和力。
文化认同
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际交流可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文化传播
民俗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国际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
文化交流
31
2024/3/27
民俗是集体创造、享用和传承的。
民俗是时间上传衍的连续性表现。
民俗是一种传承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
民俗在传承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
集体性
稳定性
变异性
传承性
4
2024/3/27
远古时期
中国民俗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人们为了祈求丰收、平安等而进行一些祭祀活动,逐渐形成了各种风俗习惯。
古代时期
19
2024/3/27
泥塑的起源
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包括天津“泥人张”、无锡惠山泥人等著名流派。
选用粘性好的泥土,经捶打、摔、揉等工序,塑制成各种造型。
泥塑作品常作为民间艺术品和儿童玩具,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记忆。在现代社会,泥塑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挑战,需要更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婚前礼仪
婚礼筹备
婚礼仪式
婚后习俗
13
2024/3/27
丧事筹备
报丧与奔丧
葬礼仪式
祭祀与守孝
01
02
03
04
家人为逝者准备寿衣、寿鞋等物品,并设置灵堂以供吊唁。
通知亲友并告知葬礼时间、地点,亲友前来吊唁并慰问家属。
包括入殓、出殡、下葬等环节,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
家人在特定时间进行祭祀活动,并遵守一定的守孝期,以示对逝者的怀念和尊重。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

中国民俗文化PPT课件•民俗文化概述•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中国民俗文化的节日庆典•中国民俗文化的艺术表现•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
特点民俗文化具有普遍性、传承性和变异性。
它贴近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信仰、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民俗文化的历史与发展起源民俗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而产生。
发展在历史长河中,民俗文化不断积累、沉淀,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传承民俗文化作为社会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认同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凝聚独特的民俗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可以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开发民俗文化是艺术教育的重要资源,通过学习和了解民俗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艺术教育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中国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介绍中国各民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历史演变及文化内涵,如汉服、蒙古袍、苗族银饰等。
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居住文化探讨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包括八大菜系、地方小吃、茶酒文化等。
展示中国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空间布局及居住习俗,如四合院、福建土楼、窑洞等。
030201阐述中国家族制度的历史演变、特点及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如族谱、家训、家风等。
家族制度介绍中国传统婚丧嫁娶的习俗、礼仪及文化内涵,如婚礼中的拜堂、闹洞房,葬礼中的守孝、祭祀等。
婚丧嫁娶概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及庆祝方式,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节日庆典探讨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包括佛教、道教、儒教及民间信仰等。
民俗学概述(全套课件191P)

1
第一章 民俗概述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第二节
第三节
民俗的特征与社会功能
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第四节
第五节
民俗的调查与研究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2
第一节 民俗的定义与分类
一、民俗的定义 二、民俗的分类
3
一、民俗的定义
——Folklore
Folkloristics(民俗学)
1、文化遗留说 2、精神文化说
25
第二节 自然生态民俗与农业生产民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6
一、自然生态民俗的定义
与人类的食物链有关的民俗文 化,叫做自然生态民俗。自然生态 民俗又分为动物生态民俗和植物生 态民俗,其中自然也包括生态环境 的有关气象、季候的民俗。生态民 俗反映的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 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措施。
27
二、自然生态民俗举例
61
(三)西南民族服饰
1、藏族: 藏袍、帮典
2、傣族: 筒裙、筒帕 3、白族: 风花雪月帽 短围裙 4、纳西族: 七星披肩
62
(四)东北民族服饰
1、赫哲族: 鱼皮衣 2、鄂伦春族:狍皮服饰 3、满族: 旗袍、花盆鞋、旗头 4、朝鲜族: 七彩衣、船型胶鞋
63
第五节 外国服饰民俗举例
一、亚洲国家服饰民俗
3、民间文学说
4、传统文化说
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 文化。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 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 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 包括以物质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 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4
民俗学第一章

民俗的构成 民俗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构成因素 ,而这些要素本身可能就是人们在生产 生活活动中常见的事物、现象,只有被 赋予民俗意义后,才能成为传递着特有 的知识、经验和概念等多种信息的民俗 象征符号。
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35页
1.民俗质 民俗质,是构成民俗事象最基本的质 材,也就是构成民俗的原材料。只有那些 为人们所熟悉的、与民众生活实践密切相 关的事物或者想象中的幻想物才具备民俗 质的条件。
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35页
镇邪老虎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35页
2.民俗素 民俗素,是由若干民俗质构成的一个个 民俗单位,它们是构成民俗的基本要素。任 何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民俗素,都有一组表 现或鲜明或隐晦含义的事物,这些事物的展 示形成一个民俗表现形式,传达着或象征着 一个民俗意义。
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35页
历史性
民俗在发展的时间上或特定时代里 所显示出的特征叫历史性。社会是发展 的,所以作为生活文化的民俗也是发展 变化的,因而导致不同的时代,有不同 的民俗,使民俗表现出历史性的特征。
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35页
地方性
民俗在空间上所表现出的特征叫地 域性特征。民俗的地方性的形成,与各 地区的自然资源、生产发展及社会风尚 传统的独特性有关。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35页
鱼戏莲
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35页
第二节 民俗的形成 经济的因素
民俗作为一种生活文化,产生与其经 济基础有密切联系,不同的经济基础上会 形成不同的民俗文化。
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35页
政治的因素 进入阶级社会后,统治阶级的思想在 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在 新形势下产生的民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政 治的影响。
《民俗文化》PPT课件-文档资料-文档资料

2.学科史关于民俗之“民”与“俗”的 探讨
①汤姆斯:民众的知识 ②人类学学派民俗学家:古代遗留物 ③从纳特到弗斯特:乡民社会的文化 美国人类学家(William R.Bascom; Francis L.Utley):口头文学 ④多尔逊:传统民间文化 ⑤邓迪斯:传统民俗形式
五、民俗学研究的人文意义与社会价值
如影相随的民俗
传统的民俗观念并没有因为我们拿着掌上电
脑,穿上时尚靓装,就远离了我们。 作为一种习俗惯制,它们总是左右着我们的 生活,始终以不同的形式,传袭着过去,参 与着现在,并干预着未来。
对民俗与民俗学的判断
其一,民俗文化支配着大多数中国人的世界观、人 生观,它潜移默化地养育了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成 为民族凝聚的基础,它是中国文化的主要根基; 其二,由于民俗文化始终以不同的形式,传袭着过 去,参与着现在,干预着未来,因此民俗学,就不 仅仅是历史学、当代学,更是未来学。
四、作为学术研究的民俗学
学科史上关于民俗之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历程
(何为民俗之“民”?何为民俗之 “俗”?)——民俗学研究的前提。
1.学科史上关于民俗之“民”与“俗” 探讨
①汤姆斯(Willian J.Thoms):以乡民为主的国民 ②人类学学派民俗学家 (Edward Tylor ; Andrew Lang 等 ) : 乡民和野蛮人 ③从纳特(Alfred Nutt)到弗斯特(George Foster):农 民 ④多尔逊(Richard M.Dorson):乡下人和部分城里人 ⑤邓迪斯(Alan Dundes):任何人组成的任何“民群” A.至少有一个共同点的群体;B.拥有自己的传统。
清 明 的 祭 扫
龙 舟 竞 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