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四川省2014级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试题汇编 力与物体的平衡 Microsoft Word 文档

四川省2014级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试题汇编 力与物体的平衡1、以下四种情况中,物体受力平衡的是 (A )A .水平弹簧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B .单摆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C .竖直上抛的物体在最高点时D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2、如图,半径为R 的光滑半球放在水平地面上,用长度为l 的细绳系一小球,小球质量为m ,将小球搁在球面上,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半球沿水平面向左缓慢运动,小球在同一竖直面内逐渐上升至半球体的顶点,在此过程中,小球对半球体的压力N 和对细绳的拉力T 的变化情况是( AC )A. N 变大B. N 变小C.T 变小D.T 不变3、如图所示,一端可绕O 点自由转动的长木板上方向一个物块,手持木板的另一端,使木板从水平位置沿顺时针方向缓慢旋转,则在物体相对于木板滑动前( D )A.物块对木板的压力不变B.物块的机械能不变C.物块对木板的作用力减小D.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增大4、下面四个图像依次分别表示四个物体A 、B 、C 、D 的加速度、速度、位移和滑动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其中物体可能是受力平衡的是( CD )5、两倾斜的滑杆上分别套A 、B 两圆环,两环上分别用细线悬吊着两物体,如图所示。
当它们都沿滑杆向下滑动时,A 的悬线与杆垂直,B 的悬线竖直向下,则( AD )A .A 环与杆无摩擦力B .B 环与杆无摩擦力C .A 环作的是匀速运动D .B 环作的是匀速运动6、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倾角为θ的斜面体放在水平地面上, 质量为m 的小木块(可视为质点)放在斜面上,现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恒定的拉力F 作用于小 木块,拉力在斜面所在的平面内绕小木块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斜面体和木块始终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 .小木块受到斜面的最大摩擦力为22)sin (θmg F +B .小木块受到斜面的最大摩擦力为F+mgsin θC .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最大摩擦力为FD .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最大摩擦力为Fcos θ7、半圆柱体P 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一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 .在半圆柱体P 和MN 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 ,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现使MN 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平移,在Q 滑落到地面之前,发现P 始终保持静止.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A .MN 对Q 的弹力逐渐减小B .P 对Q 的弹力逐渐增大C .地面对P 的摩擦力逐渐增大D .Q 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8、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长方体物体放在水平放置的钢板C 上,物体与钢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由于光滑导槽A 、B的控制,该物体只能沿水平导AAt v BAt s CAt f DAt槽运动.现使钢板以速度v 向右运动,同时用力F 沿导槽方向拉动物体使其以速度1v (1v 的方向与v 的方向垂直)沿槽运动,则F 的大小 ( C )A .等于mg μB .大于mg μC .小于mg μD .不能确定9、某同学骑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 1,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 2,推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后轮的摩擦力为F 1′,对前轮的摩擦力为F 2′。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力学中的十三个典型模型例题和跟踪题2014-3-14

模型一:滑轮模型要点提示:跨过滑轮绳上各点的张力大小相同【例1】如图所示,将一根不可伸长、柔软的轻绳左、右两端分别系于A 、B 两点上,一物体用动滑轮悬挂在轻绳上,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1θ,绳子张力为1F ;将绳子右端移到C 点,待系统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2θ,绳子张力为2F ;将绳子右端再由C 点移到D 点,待系统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3θ,绳子张力为3F ,不计摩擦,并且BC 为竖直线,则( )A. 321θθθ<=B. 321θθθ==C. 321F F F >>D. 321F FF >=【跟踪题1】质量为M 的杆水平放置,杆两端A 、B 系着长为3L的不可伸长且光滑的柔软轻绳,绳上套着一质量为m 的小铁环。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影响。
(1)现让杆和环均静止悬挂在空中,如图甲,求绳中拉力的大小:(2)若杆与环保持相对静止,在空中沿AB 方向水平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此时环恰好悬于A 端的正下方,如图乙所示。
①求此状态下杆的加速度大小a ;②为保持这种状态需在杆上施加一个多大的外力,方向如何?模型二:三力平衡模型要点提示:物体受到共点力的作用,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为正交分解法、解三角形法等,对于动态平衡问题常用图解法。
图解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或矢量三角形定则画出不同状态下的矢量图(画在同一个图中),然后根据有向线段(表示力)的长度变化来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
【例2】如图所示,轻绳的两端分别系在圆环A 和小球B 上,圆环A 套在粗糙的水平直杆MN 上,现用水平力F 拉着绳子上的一点O ,使小球B 从图示实线位置缓慢上升到虚线位置,但圆环A 始终保持在原位置不动。
则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 和环对杆的压力N 的变化情况是 ( )A 、f 不变;N 不变B 、f 增大;N 不变C 、f 增大;N 减小D 、f 不变;N 减小【跟踪题2】在固定于地面的斜面上垂直安放一个挡板,截面为1/4 圆的柱状物体甲放在斜面上,半径与甲相等的光滑圆球乙被夹在甲与挡板之间,没有与斜面接触而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2014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实验题巧练(一)力学实验

专题二实验题巧练策略——多捞分实验题巧练(一)力学实验[建议用时:40分钟]1.如图所示,用游标卡尺、刻度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三个工件的长度,测量值分别为________cm、________cm、________mm.2.请将下列实验步骤或结果补充完整:在“研究弹簧形变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取一待测弹簧,将弹簧自由悬挂测出其长度,在其下端竖直悬挂钩码,稳定后测出弹簧的长度,并记录________.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步骤.某同学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根据外力F与弹簧形变x的数据标出了五个点.请你在图中描绘出相应的F-x图象,根据图象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用A、B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C,使其伸长到O点,如图所示;此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A、F B,α+β<π/2;现保持弹簧测力计A的读数不变,使其夹角α减小,适当调整弹簧测力计B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使橡皮条还是伸长到O点不变;此过程中:(1)B的示数F B一定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F B方向与CC′之间的夹角β一定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4.“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可以采用如图所示的甲或乙方案来进行.(1)比较这两种方案,________(选填“甲”或“乙”)方案好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是该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测得每两个测量点间的距离如图中所示,已知每两个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 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该纸带是采用________(选填“甲”或“乙”)实验方案得到的,简要写出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是采用甲方案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计算图中N 点速度时,几位同学分别用下列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v N =gnTB .v N =x n +x n +12TC .v N =d n +1-d n -12TD .v N =g (n -1)T5.(2013·汕头教学质量测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研究小车沿斜面在不同材料表面上运动的情况.图乙是某同学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1)图乙中A 至N 各点是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连续打下的点,根据刻度尺上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A 、E 间(板面)做________运动,在F 、N 间(布面)做________运动,M 点对应的小车速度为________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2)若已知斜面的倾斜角为θ,小车的质量为m ,在布面上运动时加速度的大小为a ,重力加速度为g ,则小车在布面上所受的阻力大小为________,与真实值相比,测量的布面阻力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6.(2013·南京模拟)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气垫导轨装置验证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气垫导轨上安装了两光电门1、2,滑块上固定一遮光条,滑块用细线绕过轻质定滑轮与钩码相连.(1)实验时要调整气垫导轨水平.不挂钩码和细线,接通气源,如果滑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示气垫导轨调整至水平状态.(2)不挂钩码和细线,接通气源,滑块从轨道右端向左运动的过程中,发现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小于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实施下列措施能够让导轨水平的是________.A .调节P 使轨道左端升高一些B .调节Q 使轨道右端降低一些C .遮光条的宽度应适当大一些D .滑块的质量增大一些E.气源的供气量增大一些(3)实验时,测出光电门1、2间的距离L,遮光条的宽度d,滑块和遮光条的总质量M,钩码质量m.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t1、t2,则系统机械能守恒成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3·武汉调研)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固定并调整斜槽,使它的末端O点的切线水平,在水平地面上依次铺放好木板、白纸、复写纸.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根据落点位置测量出小球平抛的水平位移x.改变小球在斜槽上的释放位置,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甲乙, , , , , , , ,,5.5,9.1,11.7,14.2,15.9,17.6,19.0,20.6,21.7(1)斜槽倾角为θ,小球与斜槽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斜槽底端离地的高度为y,不计小球与水平槽之间的摩擦,小球从斜槽上滑下的过程中,动能定理若成立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H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作图,如图乙所示:(3)由第(1)(2)问,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丙受该实验方案的启发,某同学改用图丙的装置实验.他将木板竖直放置在斜槽末端的前方某一固定位置,仍将小球从不同的标记点由静止释放,记录小球到达斜槽底端时下落的高度H,并测量小球击中木板时平抛下落的高度d.他以H为横坐标,以________为纵坐标,描点作图,使之仍为一条倾斜的直线,也达到了同样的目的.8.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A.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B.将木板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C.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D.将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能够静止在木板上(2)在实验中,得到一条打点的纸带,如图所示,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间距s1、s2、s3、s4、s5、s6已量出,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a=________;(3)有一组同学保持小车及车中的砝码质量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他们在轨道水平和倾斜两种情况下分别做了实验,得到了两条a-F图线,如图所示.图线________(填“①”或“②”)是在轨道倾斜情况下得到的;小车及车中的砝码总质量m=________kg.。
201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选做题专项训练一(选修3-3)

选做题专项训练一(选修3-3)1. (1) 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布朗运动就是悬浮微粒的固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 气体分子的运动是布朗运动D. 液体中的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就越不明显(2) 已知氮气的摩尔质量为M,在某状态下氮气的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在该状态下体积为V1的氮气分子数为;该氮气变为液体后的体积为V2,则一个氮分子的体积约为.(3) 如图所示,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和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气体的体积V1=8.0×10-3 m3,温度T1=4.0×102 K.现使外界环境温度缓慢降低至T2,此过程中气体放出热量7.0×102 J,内能减少了5.0×102 J.不计活塞的质量及活塞与汽缸间的摩擦,外界大气压强p0=1.0×105 Pa.求T2的值.2. (1) 如图甲所示,p T图上的a→b→c表示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在p V图上的图线应是图乙中的(p、V和T分别表示气体的压强、体积和热力学温度) .(2) 如图所示,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于导热汽缸中,活塞可沿汽缸内壁无摩擦滑动.通过加热使气体温度从T 1升高到T 2,此过程气体吸热12 J,气体膨胀对外做功8 J,则气体的内能增加了 J;若将活塞固定,仍使气体温度从T 1升高到T 2,则气体吸收的热量为J.(3) 取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到水面上,酒精溶于水,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单分子薄膜,测出这一薄膜的面积为0.2 m 2,已知油酸分子的直径为5×10-10 m,1 cm 3的油酸酒精溶液有50滴,试估算原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浓度(纯油酸体积油酸酒精溶液体积×100%).3.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是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C. 不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一定不是晶体D. 氢气和氮气的温度相同时,它们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2) 如图甲所示,取一支大容量的注射器,拉动活塞吸进一些乙醚,用橡皮帽把小孔堵住,迅速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变成气态,此时注射器中的温度将(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乙醚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情况最接近图乙中的(填“A”或“B”)线.(3) 如图所示,一弹簧竖直悬挂汽缸的活塞,使汽缸悬空静止,活塞与汽缸间无摩擦且不漏气,缸壁导热性能良好.已知汽缸重为G,活塞截面积为S,外界大气压强为p0,环境温度为T,活塞与缸底间的距离为d.当温度缓慢升高ΔT时,求:①活塞与缸底间的距离变化量.②此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4. (1) 如图所示,在实验室某同学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和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密封在汽缸内(活塞与汽缸壁之间无摩擦).用滴管将水缓慢滴注在活塞上,在此过程中.A. 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小B.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C.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D. 气体从外界吸热,气体内能不变(2)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则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状态B的温度TB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状态C的温度TC.(3) 在实验室中,用滴管滴出一滴油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已知这滴油的体积为V=5×10-10 m3,形成的油膜面积为S=0.7m2.若已知该油的摩尔体积为V mol=1.1×10-4 m3/mol,且将每个油分子看成球形,请根据以上数据估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已知球体积公式V球=16πd3,π取3)5.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液体的分子势能与液体的体积无关B. 为了保存玉米地的水分,可锄松地面,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C. 从微观角度看,气体对容器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容器壁的频繁碰撞引起的D. 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进行,不能在固体中发生(2) 如图甲所示是一平面上晶体物质微粒的排列情况,图中三条等长线AB、AC、AD上物质微粒的数目不同,由此得出晶体具有的性质.如图乙所示,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平衡距离r0,因此表面层分子间作用表现为.(3) 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T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气体在状态A时的压强p0=1.0×105 Pa,线段AB与V轴平行.①求状态B时的压强为多大?②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过程中,对外界做的功为10J,求该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为多少?6.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知道水的摩尔质量和水分子的质量,可计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B. 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它对不同颜色的光吸收强度就不同C. 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它是非晶体D. 理想气体的温度随时间不断升高,则其压强也一定不断增大(2)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用注射器将一滴油酸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0mm,该油酸膜的面积是m2;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4×10-6mL,则油酸分子的直径是m.(上述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 如图所示,用轻质活塞在汽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汽缸壁间摩擦忽略不计,开始时活塞距汽缸底高度h=0.50m.给汽缸加热,活塞缓慢上升到距1=0.80m处,同时缸内气体吸收Q=450J的热量.已知活塞横截面积S=5.0离汽缸底h2×10-3m2,大气压强p0=1.0×105Pa.求:①缸内气体对活塞所做的功W.②此过程中缸内气体增加的内能ΔU.7.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可以算出气体分子的体积B. 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明显C. 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面分子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所以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D. 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光学各向异性(2)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再由B 变化到状态C. 已知状态A 的温度为300K. 气体在状态B 的温度为 K;由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的过程中,气体 (填“吸热”或“放热”).?(3) 已知铁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将铁原子视为球体,求铁原子的直径d.(球体体积公式V=16πd 3)8.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或非晶体两种形态出现 B. 冰融化为同温度的水时,分子势能增加C. 分子间引力随距离增大而减小,而斥力随距离增大而增大D. 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率有大有小,所以分子速率分布没有规律 (2) 已知二氧化碳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在海面处容器内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为ρ.现有该状态下体积为V 的二氧化碳,则含有的分子数为 .实验表明,在2 500 m 深海中,二氧化碳浓缩成近似固体的硬胶体.将二氧化碳分子看做直径为D 的球,则该容器内二氧化碳气体全部变成硬胶体后体积约为 .(3)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变化到状态B,内能增加了10 J.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 时的体积为1.0×10-3 m 3.求: ①该气体在状态B 时的体积.②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的过程中,气体与外界传递的热量.选做题专项训练一(选修3-3)1. (1) D (2)1AV N Mρ 2A 1M V N V ρ(3) 设温度降低至T 2时气体的体积为V 2,则 外界对气体做功W=p 0(V 1-V 2),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 解得V 2=6.0×10-3 m 3.由等压变化有11V T =22V T ,解得T 2=3.0×102K. 2. (1) A (2) 4 4(3) 每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V 0=Sd=1×10-10 m 3,体积浓度P=-10-650110110⨯⨯⨯×100%=0.5%. 3. (1) B (2) 降低 B(3) ①此过程是等压变化有11V T =22V T =ΔΔV T ,dS T =ΔΔdS T ,所以Δd=Δd T T . ②气体压强p=p 0-GS , 所以W=pS Δd=(p 0S-G)Δd TT .4. (1) C (2) 增大 等于(3) 油膜直径d=V S =-105100.7⨯ m ≈7×10-10m, 每个油分子的体积V 0=16πd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mol 0V V =-4-1031.1101π(710)6⨯⨯mol -1≈6×1023 mol -1.5. (1) BC (2) 各向异性 引力(3) ①从A到B等温过程有p0V0=pB·2V0,得pB =12p=5×104 Pa.②从A到B过程中ΔU=0,由热力学定律ΔU=Q+W,得Q=-W=10J.6. (1) AB (2) 8×10-35×10-10(3) ①活塞缓慢上升,视为等压过程,则气体对活塞做功W=FΔh=p0SΔh=150J.②根据热力学定律ΔU=W+Q=300J.7. (1) BD (2) 1200 放热(3) 取1mol的铁,则ρNA ·16πd3=M,得8. (1) AB (2)VMρNA3Aπ6N V DMρ(3) ①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是等压变化,有AAVT=BBVT,代入得VB=1.2×10-3 m3.②从状态A到状态B等压变化,整个过程对外做功为W=pΔV=1×105×0.2×10-3 J=20 J,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代入数据得Q=30 J,故气体从外界吸收了30 J热量.。
2014届高考二轮专题物理复习测试题力和运动、 功和能

测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正确,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如图滚动(二)-1所示,一重为8 N的球固定在AB杆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斜向上拉球,使杆发生弯曲,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则AB杆对球作用力大小可能为()
(3)计算结果时,小孙同学发现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ΔEk,小郑同学发现ΔEp<ΔEk,实验过程中肯定存在错误的是__________同学.
(4)本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答出两条即可)
解析:(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重物下落过程机械能守恒,小赵同学用v=gt来计算,他已经认可了重物的加速度为g,这样计算的结果必定满足机械能守恒:小李是通过用一般的匀变速运动规律处理数据,方法正确.(2)小周同学的方法肯定错误,重力势能是mgh而非mah;小张和小吴同学的方法原理是一致的,都正确,而小吴使用的重力加速度是当地实际重力加速度,更为合理,故小吴同学的做法最恰当.(3)小郑同学的结果明显错误,因为重物下落过程中会受到阻力作用,应该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略大于动能的增加量ΔEk.(4)本实验的误差来源主要是纸带与打点计时器之间的摩擦阻力,这是不可避免的系统误差,其余的还有测量及读数等带来的偶然误差.
答案:A
滚动(二)-7
9.如图滚动(二)-7所示,A物体质量为m,B物体质量为2m,用一轻绳相连,将A用一轻弹簧悬挂于天花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x,弹簧的弹性势能为Ep.现将悬线剪断,已知同一弹簧的弹性势能仅与形变量大小的平方成正比,且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则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
2014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方案之力学(新课标版)3

2014届高考物理第二轮复习方案之力学(新课标版)31.如下图所示,F1、F2、F3恰好构成封闭的直角三角形,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解析:由矢量合成法则可知A图的合力为2F3,B图的合力为0,C图的合力为2F2,D 图的合力为2F3,因F2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故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为C图.答案:C2.F1、F2是力F的两个分力.若F=10 N,则下列不可能是F的两个分力的是() A.F1=10 N,F2=10 N B.F1=20 N,F2=20 NC.F1=2 N,F2=6 N D.F1=20 N,F2=30 N解析:本题考查合力和分力之间的关系.合力F和两个分力F1、F2之间的关系为|F1-F2|≤F≤|F1+F2|,则应选C.答案:C3.如下图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 A、F 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F A一定小于GB.F A与F B大小相等C.F A与F B是一对平衡力D.F A与F B大小之和等于G解析:由等高等长知F A、F B两力对称,选项B正确;F A有可能大于G,选项A错误;D项中不是大小之和而是矢量之和,选项D错误;这两个力的矢量和与重力是平衡力,选项C 错误.答案:B4.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B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某个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 )A.F1B.F2C.F3D.F45.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拴一个钢球P,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球施加一个方向向右的外力F,使球缓慢偏移,在移动中的每一时刻,都可以认为钢球处于平衡状态,若外力F方向始终水平,移动中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90°,且弹簧的伸长量不超过弹性限度,则图中给出的弹簧伸长量x与cosθ的函数关系图象中,最接近的是( )6.如图6所示,一根轻弹簧上端固定在O点,下端拴一个钢球P,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对球施加一个方向向右的外力F,使球缓慢偏移,在移动中的每一时刻,都可以认为钢球处于平衡状态,若外力F方向始终水平,移动中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90°,且弹簧的伸长量不超过弹性限度,则图7中给出的弹簧伸长量x与cos θ的函数关系图象中,最接近的是( ) 图6图77.如图8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A点处固定一根轻杆a,杆与天花板保持垂直。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经典试题:力与直线运动 Word版含解析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经典试题力与直线运动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8分,共64分,其中第3、6小题为多选题.)1.质量均为1.5×103 kg的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出发在水平面上运动,二者所受阻力均为车重的0.5倍,由于牵引力不同,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位移-时间(x-t)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乙车牵引力为7.5×103 NB.t=1 s时两车速度相同且v共=1 m/sC.t=1 s时两车间距最大,且最大间距为1 mD.0~2 s内阻力对两车做的功均为-3×103 J解析:甲车做匀速运动,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为7.5×103 N,乙车做加速运动,牵引力大于7.5×103 N,A错;甲车速度v甲=2 m/s,乙车加速度a乙=2 m/s2,v乙=a乙t,t=1 s时两车速度相同且v共=2 m/s,此时二者间距最大,最大间距为1 m,B错,C对;0~2 s内阻力对两车做的功均为W=fΔx=-3×104 J,D错.答案:C2.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有一辆后轮驱动的玩具小车,车上弹簧的左端固定在小车的挡板上,右端与一小球相连,弹簧水平.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车向左运动,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且伸长量不变,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小车向左()A.做变减速运动B.做变加速运动C.做匀加速运动D.做匀减速运动解析:小球受到水平向左的恒定弹簧弹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小球必定具有水平向左的恒定加速度,而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故小车也有向左的恒定加速度,所以小车向左做匀加速运动,选项C正确.答案:C3.[2013·淮安调研]三角形传送带以1 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 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现有两个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 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sin 37°=0.6)()A.物块A先到达传送带底端B.物块A、B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C.传送带对物块A、B均做负功D.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解析:因为物块A的运动速度与传送带的运动速度相同,在重力分力作用下将向下加速运动,故传送带对物块A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而物块B由于相对传送带向下运动,故所受的摩擦力沿传送带向上,所以两物块将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A错误,B正确;传送带对物块A、B的摩擦力均做负功,C正确;由于物块A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同,物块B与传送带的运动方向相反,故两物块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D正确.答案:BCD4.[2013·渭南二模]压敏电阻的阻值随所受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有位同学把压敏电阻与电源、电流表、定值电阻串联成一闭合电路,并把压敏电阻放在桌子上,其上放一物块,整个装置放在可在竖直方向运动的电梯中,如图甲所示.已知0~t1时间电梯静止不动,电流表的示数为I0,现开动电梯,得到电流表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则关于t2~t3时间内物块与电梯运动状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物块处于失重状态,电梯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块处于超重状态,电梯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物块仍旧平衡,电梯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块仍旧平衡,电梯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t2~t3时间内,电流大于电梯静止时的电流,说明压敏电阻所受压力大于电梯静止时所受压力,物块处于超重状态,电梯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答案:B5.某同学在学习了直线运动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后,绘出了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x、速度v、加速度a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该物体在t=0时刻,初速度为零,则下列图象中该物体在t =4 s内位移一定不为零的是()解析:A图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可以看出t=4 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B图和D图中物体先沿正方向运动,然后返回,t=4 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C图中物体沿单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4 s内物体的位移不为零.答案:C6.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于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对校车、大中型客货车、危险品运输车等重点车型驾驶人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提高了记分分值.如图是张明在2013年春节假期试驾中某次小轿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0~25 s内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小轿车在0~15 s内的位移为200 mB.小轿车在10~15 s内加速度为零C.小轿车在10 s末运动方向发生改变D.小轿车在4~9 s内的加速度大小大于16~24 s内的加速度大小解析:小轿车在0~15 s内的位移为200 m,A项正确;10~15 s 内小轿车匀速运动,B项正确;0~25 s内小轿车始终未改变方向,C 项错误;小轿车4~9 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2 m/s2,16~24 s内的加速度大小是1 m/s2,D项正确.答案:ABD7.[2013·唐山二模]如图所示,在圆锥形内部有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 、B 、C 为圆锥底部同一圆周上的三个点,三杆Aa 、bB 、cC 与水平底面的夹角分别为60°、45°、30°.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 、b 、c 处由静止释放(忽略阻力),用t 1、t 2、t 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A 、B 、C 所用的时间,则( )A .t 1>t 2>t 3B .t 1<t 2<t 3C .t 1=t 3<t 2D .t 1=t 3>t 2解析: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在水平面上投影相等,设投影长度为d ,则有aA =d /cos60°,bB =d /cos45°,cC =d /cos30°,小滑环沿三根光滑细杆下滑,d /cos60°=12g sin60°t 21; d /cos45°=12g sin45°t 22;d /cos30°=12g sin30°t 23;联立解得:t 1=t 3=2d g sin60°cos60°,t 2=2d g sin45°cos45°,即t 1=t 3>t 2,选项D 正确. 答案:D8.[2013·长春一调]物块A 、B 的质量分别为m 和2m ,用轻弹簧连接后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对B施加向右的水平拉力F,稳定后A、B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此时弹簧长度为l1;若撤去拉力F,换成大小仍为F的水平推力向右推A,稳定后A、B相对静止在水平面上运动,弹簧长度为l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弹簧的原长为l1+l2 2B.两种情况下稳定时弹簧的形变量相等C.两种情况下稳定时两物块的加速度不相等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F l1-l2解析:由题意可得两次物块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为a=F3m,方向水平向右,所以C选项错误.设弹簧的原长为l0,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则有k(l1-l0)=ma,k(l0-l2)=2ma,解得l0=2l1+l23,k=Fl1-l2,所以A、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答案:D二、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36分.需写出规范的解题步骤)9.[2013·金版原创卷二]2013年元月开始实施的最严交规规定:黄灯亮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车辆可以继续通行,车头未越过停车线的若继续前行则视为闯黄灯,属于交通违章行为.我国一般城市路口红灯变亮之前绿灯和黄灯各有3 s的闪烁时间.国家汽车检测标准中有关汽车制动初速度与刹车距离的规定是这样的:小客车在制动初速度为14 m/s的情况下,制动距离不得大于20 m.(1)若要确保小客车在3 s内停下来,汽车刹车前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多少?(2)某小客车正以v0=8 m/s的速度驶向路口,绿灯开始闪时车头距离停车线L=36.5 m,小客车至少以多大的加速度匀加速行驶才能不闯黄灯?已知驾驶员从眼睛看到灯闪到脚下采取动作的反应时间是0.5 s.解析:(1)设小客车刹车时的最小加速度为a根据v2=2as①得a=v22s=1422×20m/s2=4.9 m/s2②确保小客车在 3 s内停下来,小客车刹车前的行驶最大速度为v max=at=4.9×3 m/s=14.7 m/s③(2)在反应时间内小客车匀速运动的距离为L0=v0Δt=8×0.5 m=4 m④车匀加速运动的距离为L′=L-L0=36.5 m-4 m=32.5 m⑤从绿灯闪到黄灯亮起这3 s内小客车加速运动的时间t′=t-Δt=3 s-0.5 s=2.5 s⑥设小客车加速时的加速度为a′,得L′=v0t′+12a′t′2⑦代入数据,化简得a′=4.0 m/s2.⑧答案:(1)14.7 m/s(2)4.0 m/s210.[2013·金版原创卷一]如图所示,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有一质量为m=0.1 kg的铁块,它与纸带右端的距离为L=0.5 m,铁块与纸带间、纸带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现用力F水平向左将纸带从铁块下抽出,当纸带全部抽出时铁块恰好到达桌面边缘,铁块抛出后落地点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为s=0.8 m.已知g=10 m/s2,桌面高度为H=0.8 m,不计纸带质量,不计铁块大小,铁块不滚动.求:(1)铁块抛出时的速度大小v;(2)纸带从铁块下抽出所用的时间t1;(3)纸带抽出过程中产生的内能E.解析:(1)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s=v t,H=12gt2可得:v=2 m/s.(2)设铁块的加速度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μmg=ma1纸带抽出时,铁块的速度v=a1t1可得t1=2 s.(3)铁块的位移s1=12a1t21设纸带的位移为s2,由题意知,s2-s1=L 由功能关系可得E=μmgs2+μmg(s2-s1)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E=0.3 J.答案:(1)2 m/s(2)2 s(3)0.3 J。
2014年高考理综物理选择题最新模拟试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选择题专项训练114.如图所示,一细光束中含有两种单色光(分别为红色和紫色),从空气斜射到透明的玻璃砖上,透过玻璃砖后,又射出到空气中,则 A .出射光线中①是紫色,②是红色B .色光①在玻璃中的速度比色光②在玻璃中的速度慢C .这两种色光进入玻璃砖内速度都减小,它们的光子能量也都减少D .色光①在玻璃中的波长比色光②在玻璃中的波长大 1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 .布朗运动反映了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 .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其内能一定增加C .一定质量的气体压强减小,其分子平均动能可能增大D .凡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构想,都是能够实现的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飞行器要做到隐形,必须减少自身的红外辐射B .光电效应现象的发现,促进了光的电磁说的建立C .玻尔的跃迁假设是根据原子的特征光谱提出的D .x 射线的穿透能力强,它比可见光更容易发生衍射17、一列简谐波沿x 轴正向传播,t =0时刻波形如图所示,t =0.5s 时刻P 点刚好第二次出现波峰,有下列可供选择的说法:①此刻P 质点速度方向向上;②Q 质点开始振动时,P 质点正在波峰;③在t =0.5s 时刻,质点P 加速度方向向上;④在t =0.5s 时刻,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18、在如图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向下滑动时,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电表的示数分别用I 、U 1、U 2和U 3表示,电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用ΔI 、ΔU 1、ΔU 2和ΔU 3表示.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A )U 1/I 不变,ΔU 1/ΔI 不变. (B )U 2/I 变大,ΔU 2/ΔI 不变. (C )U 2/I 变大,ΔU 2/ΔI 变大。
(D )U 3/I 变大,ΔU 3/ΔI 不变.19、某人用“超级显微镜”观察高真空度的空间,发现了有一对分子A 和B 环绕一个共同“中心”旋转,从而形成了一个“类双星”体系,并且发现引力“中心”离B 分子较近,这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用r 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一、 单项选择题
1. 叠罗汉是一种二人以上层层叠成各种造型的游戏娱乐形式,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杂技.如图所示为六人叠成的三层静态造型,假设每个人的重量均为G,下面五人的背部均呈水平状态,则最底层正中间的人的一只脚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约为( )
A. 34G
B. 78G
C. 54G
D. 32G
2. 如图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
A. 向右行驶、突然刹车
B. 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C. 向左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D. 向右行驶、匀速直线运动
3. 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 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 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 与a 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
4. 质量为m 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 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 p =-G Mm
r ,其中G
为引力常量,M 为地球质量.该卫星原来在半径为R 1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稀薄空气的摩擦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动的半径变为R 2,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 )
A. GMm 2111-R R
⎛⎫ ⎪⎝⎭
B. GMm 1211-R R
⎛⎫ ⎪⎝⎭
C. 1
2GMm 2111-R R
⎛⎫ ⎪⎝⎭ D. 1
2GMm 1211-R R
⎛⎫ ⎪⎝⎭
5. 如图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 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 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 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 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 2>v 1,则(
)
A. t 2时刻,小物块离A 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B. t 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C. 0 t 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D. 0 t 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二、 多项选择题
6. 如图所示,A 是一质量为M 的盒子,B 的质量为2M
,A 、B 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的定滑
轮,A 置于倾角θ=30°的斜面上,B 悬于斜面之外而处于静止状态.现在向A 中缓慢加
入沙子,整个系统始终保持静止,则在加入沙子的过程中( )
A. 绳子拉力逐渐减小
B. A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 A所受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 A所受的合力不变
7. 2012年11月,“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着舰成功.图甲为利用阻拦系统让舰载机在飞行甲板上快速停止的原理示意图.飞机着舰并成功钩住阻拦索后,飞机的动力系统立即关闭,阻拦系统通过阻拦索对飞机施加一作用力,使飞机在甲板上短距离滑行后停止.某次降落,以飞机着舰为计时零点,飞机在t=0.4 s时恰好钩住阻拦索中间位置,其着舰到停止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乙所示.假如无阻拦索,飞机从着舰到停止需要的滑行距离约为1 000 m.已知航母始终静止,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g.则( )
甲乙
A. 从着舰到停止,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约为无阻拦索时的
1 10
B. 在0.42.5 s时间内,阻拦索的张力几乎不随时间变化
C. 在滑行过程中,飞行员所承受的加速度大小会超过2.5g
D. 在0.42.5 s时间内,阻拦系统对飞机做功的功率几乎不变
8. 如图所示,两个3
4竖直圆弧轨道固定在同一水平地面上,半径R相同,左侧轨道由金
属凹槽制成,右侧轨道由金属圆管制成,均可视为光滑.在两轨道右侧的正上方分别将
金属小球A和B由静止释放,小球距离地面的高度分别为h
A 和h
B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若使小球A沿轨道运动并且从最高点飞出,释放的最小高度为5 2 R
B. 若使小球B沿轨道运动并且从最高点飞出,释放的最小高度为5 2 R
C. 适当调整h
A
,可使A球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后,恰好落在轨道右端口处
D. 适当调整h
B
,可使B球从轨道最高点飞出后,恰好落在轨道右端口处
9. 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在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v、x和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题
1 2 3 4 5 6 7 8 9 号
答
案
力学选择题专项训练一
1. C
2. A
3. C
4. C
5. B
6. BD
7. AC
8. AD
9.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