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安全帽试验方法ISO3873-1977

合集下载

安全(15)安全帽试验方法

安全(15)安全帽试验方法

安全帽GB2811-2007代替GB 2811-1989 自2007-12-1 起执行前言本标准4.1.11、4.1.12、4.2、4.3、6条款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修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ISO 3873:1987《工业用安全帽》、EN 397:1995《工业安全帽技术规范》、JIS T 813l:2000《工业安全帽》和ANSI Z 89.1-2003(安全帽》。

本标准是对GB 2811—1989(安全帽》的修订。

本标准进行了以下修订:——增加了对下颏带的要求;——增加了对检验的详细要求;——增加了紫外线照射预处理后冲击和穿刺测试要求;——增加了穿刺性能测试预处理条件的要求;——增加了检验项目的分类;——增加了进货检验的规定;——在标识章节中增加了产品说明;——增加了附录A和附录B;——修改了安全帽的定义;——修改了对安全帽透气孔的要求;——修改了垂直间距的要求;——修改了防寒安全帽的重量要求;——删除了原附录A试验用头模;——删除了颜色、分类、结构形式的要求以及采购、监督和管理内容。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代替GB 2811-1989《安全帽》。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法规司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个体防护装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无锡梅思安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北京慧缘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力达塑料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芬、肖义庆、藏兰兰、邓保举、袁人熙、项树乔、张东伟、姚海峰。

安全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用安全帽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及其标识。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中通常使用的安全帽。

附加的特殊技术性能仅适用相应的特殊场所。

本标准不适用于大盖帽、布帽、摩托头盔、防暴头盔、运动头盔、草帽、普通棉帽、军事装备等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各国安全帽标准比较

各国安全帽标准比较

1200V
前苏联 5.5kg锤1m TOCT1704- 高冲击吸收 — 力>75 % 1971 澳大利亚 AS 2101967 4.5kg锤1m 高冲击力 3773~4449. 2N
0.45kg锥体 高温46℃ 3m高穿刺变 ~50℃低温形或穿刺 4℃~-8℃ <9. 5mm
421.4N下最 大变形 <15mm,残 泄漏电流 余变形 5s自灭 <1.2mA <15mm 421.4N下最 大变形 _ <15mm,残 余变形 15s自灭 <15mm 1000V1min 泄漏电流 <1.2mA 10s自灭 2200V 98N下最大 泄漏电流 变形<0.5mm 燃速< <0.5mA 50mm/min 2000V 88.2N下最 泄漏电流 大变形 燃速< <3mA 76mm/min
400g~430g 25mm ~50mm
普通≤430g 防寒 ≤600g ≤50mm
50~60Hz 2000V;1min 泄漏电流 <10mA — 75mm/min 法国 5kg锤1m高 3kg锥体1m 高温+50℃ 50~60Hz 70N下最大 冲击吸收力 高穿刺不触 ±2℃低温- 1200V;1min 变形 MFS72-2025s自灭 <4900N 及头模 1985 10℃±2℃ 泄漏电流 <10mm,残 <1.2mA 余变形<2mm 美国 3. 54~3. 6kg锤 1.524m高冲 击平均吸收 ANSI3891- 力3781 1981 N~445 0N 0.45kg锥体 高温+49℃ A级 穿刺3.048m 2000V;1min 高A、B级 泄漏电流 <9. 5mmc级 <3mA <11. 1mm ±2℃低温- B级 18℃±2℃ 3min<9mA — 燃速<

安全帽标准

安全帽标准

安全帽标准
安全帽是一种用于保护头部的防护装置,用于降低工作中头部受伤的风险。

不同国家和地区制定了各自的安全帽标准,以确保安全帽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安全帽标准:
1. 国际安全帽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帽标准,其中最常见的标准是ISO 3873:2007,规定了安全帽的设计、材料、性能等要求。

2. 欧洲安全帽标准:欧洲联盟制定了EN 397标准,适用于工业用途的安全帽,规定了安全帽的冲击、穿刺、燃烧等性能要求。

3. 美国安全帽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发布了
Z89.1标准,规定了为各种工作环境设计的安全帽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4. 中国安全帽标准: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规定了GB 2811-2007标准,适用于民用、工业和矿山等领域的安全帽,规定了安全帽的设计、材料、性能等要求。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安全帽标准,不同行业和领域可能还有其他特定的标准要求。

购买安全帽时,应根据所在地区和使用环境的要求选择符合相应标准的产品。

此外,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帽也是确保其正常使用和保护功能的重要步骤。

ISO有关劳动防护用品标准的情况

ISO有关劳动防护用品标准的情况

ISO有关劳动防护用品标准的情况最近几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劳动防护用品方面颁布了许多新的标准。

另外,德国、欧盟等标准化组织制定的标准,也逐步向ISO标准靠拢,ISO标准成为比较通用的标准。

目前,在劳动防护用品方面,我国主要引用或者转化的外国标准也是ISO标准。

据初步统计,ISO标准如下:1)头部防护ISO3873:1977工业用安全帽2)眼面部防护ISO4007:1977个人用护目镜词汇两种语言版ISO4849:1981个人用护目镜技术要求ISO4850:1979焊接和相关工艺的专用护目镜滤光镜应用和透射率的要求ISO4851:1979个人用护目镜紫外线滤光镜应用和透射率的要求ISO4852:1978个人用护目镜红外线滤光镜应用和透射率的要求ISO4854:1981个人用护目镜光学性试验方法ISO4855:1981个人用护目镜非光学性试验方法ISO4856:1982个人用护目镜目镜和护目镜技术要求简表ISO6161:1981个人用护目镜防激光辐射的滤光镜和护目镜3)足部防护ISO2023:1994橡胶鞋工业硫化橡胶衬里鞋规范ISO2251:1991有衬里的抗静电橡胶靴规范ISO17249:2004防链锯切割的安全鞋ISO20344:2004个体防护装备鞋的测试方法ISO20345:2004个体防护装备安全鞋ISO20346:2004个体防护装备防护鞋ISO20347:2004个体防护装备职业鞋ISO20344cor.1:2005个体防护装备鞋的测试方法勘误表ISO20345cor.1:2005个体防护装备安全鞋勘误表ISO20346cor.1:2005个体防护装备防护鞋勘误表ISO20347cor.1:2005个体防护装备职业鞋勘误表4)躯干防护ISO2801:1998阻热和隔热服防护服的选择、保存和使用的常用方法ISO6529:2001防护服对化学品的防护防液态和气态化学制品的抗渗透性的测试ISO6530:2005防护服对液态化学品的防护材料抗渗透性的测试ISO6942:2002防护服阻热和隔热材料和材料部件受到辐射热源时的热性能评定ISO8194:1987辐射防护辐射污染防护服设计、选择、检验和使用ISO9150:1988防护服防熔融金属飞溅物性能测试(GB/T17599—1998EQV)ISO9151:1995阻燃隔热防护服有源条件下热传导性的测试法ISO9185:1990防护服材料抗金属溶液穿透性的评定ISO11393-1:1998手持式链锯使用者用防护服第1部分:抗链锯切割试验用由飞轮驱动的试验设备ISO11393-2:1999手持式链锯使用者用防护服第2部分:护腿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SO11393-3:1999手持式链锯使用者用防护服第3部分:鞋靴的试验方法ISO11393-4:2003手持式链锯使用者用防护服第4部分:防护手套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ISO11393-5:2001手持式链锯使用者用防护服第5部分:防护绑腿的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ISO11612:1998阻燃和隔热服隔热防护服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SO11613:1999消防员防护服性能要求和实验室试验方法(GA10—2002NEQ)ISO12127:1996阻燃和防火服防护服或其材料对接触热传递的测定ISO13688:1998防护服一般要求ISO13982-1:2004防护服防固态颗粒物第1部分:防空气传播的固态颗粒物全身防化服的性能要求ISO13982-2:2004防护服防固态颗粒物第2部分:确定防护服内泄漏的气溶胶微粒的试验方法ISO13994:1998防液体化学制品防护服防护服材料在压力下防液体渗透阻力测定ISO13995:2000防护服机械性能材料抗动态撕裂和刺穿性能的测定ISO13996:1999防护服机械性能抗刺穿性能的测定ISO13997:1999防护服机械性能抗尖锐物切割性能的测定ISO13998:2003防护服防止刀切割和刺穿的围裙、裤子和背心ISO13999-1:1999防护服防止刀切伤和割伤的手套和手臂护套第1部分:连指手套和手臂护套ISO13999-2:2003防护服防止刀切伤和割伤的手套和手臂护套第2部分:非连指手套和手臂护套ISO13999-3:2002防护服防止刀切伤和割伤的手套和手臂护套第3部分:编织物、皮革和其他编织材料的冲击切割试验ISO14460:1999赛车手防护服对热和火焰的防护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SO14460AMD-1:2002修改件1:改进的弯曲试验ISO14877:2002用粒状磨料进行喷砂操作用防护服ISO15025:2000防护服隔热和阻燃阻燃性能试验方法ISO15383:2001消防员防护手套实验室测试方法和性能要求(GA7-2004NEQ)ISO15384:2003消防服野外消防服的实验室试验方法和性能要求ISO15538:2001消防服有反射性外表面的防护服装的试验方法合性能要求ISO16603:2004防止与血液和体液接触的防护服确定防护服对血液和体液的抗渗透性合成血液测试法ISO16604:2004防止与血液和体液接触的防护服确定防护服材料对血液病原体的抗渗透性使用Phi-X174抗菌素测试法ISO17491:2002防护服对气态和液态化学品的防护防护服耐气体和液体穿透性的测定ISO17492:2003阻燃隔热防护服确定在火焰和辐射热暴露下的热传递ISO17492:2004技术勘误单ISO17493:2000耐热服装和装备用热空气循环炉做对流耐热试验方法ISO22608:2004防护服液态化学剂的防护防护服材料对液态农药制剂的排斥、抑制和渗透性测量ISO22609:2004传染试剂防护服医疗面罩防止人造血渗透的试验方法(固定容积,水平喷射)ISO22612:2005传染性试剂防护服防干态细菌穿透的试验方法ISO/TR11610:2004防护服词汇5)防坠落ISO10333-1:2000个体防坠落系统第1部分:整体吊带ISO10333-1AMD1:2002个体防坠落系统第1部分:整体吊带修改件1ISO10333-2:2000个体防坠落系统第2部分:缓冲器ISO10333-3:2000个体防坠落系统第3部分:自控器ISO10333-5:2001个体防坠落系统第5部分:可自行闭锁的接头ISO10333-6:2004个体防坠落系统第6部分:系统性能测试ISO14567:1999防止从高处坠落的个体防护装备单点固定设备ISO22846-1:2003个体防坠落装备绳口系统第1部分:系统工作基本原理。

安全帽的标准ISO3873-1977

安全帽的标准ISO3873-1977

安全帽的标准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3873-1977《工业上使用的安全帽》。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上使用的安全帽的物理性能要求、技术性能要求及其检验规则、管理、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上通常使用的安全帽,而所补充的其他特殊性能,则仅适用于相应的特殊场所。

2引用标准GB 1410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GB 2812安全帽试验方法3术语3.1安全帽对人体头部受外力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

由帽壳、帽衬、下须带、后箍等组成。

3.1.1帽壳安全帽的帽壳包括帽舌、帽沿、顶筋、透气孔、插座、栓衬带孔及下须带挂座等。

a.帽舌:帽壳前部伸出的部分;b.帽沿:帽壳除帽舌外周围伸出的部分;c.顶筋:用来增强帽壳顶部强度的部分;d.透气孔:帽壳上开的气孔;e.插座:帽壳与帽衬及附件连接的插入结构;f.连接孔:连接帽衬和帽壳的开孔。

3.1.2帽衬:帽壳内部部件的总称。

包括帽箍顶带、护带、托带、吸汗带、衬垫及栓绳等。

a.帽箍:绕头围部分起固定作用的带圈;b.托带:与头顶部直接接触的带子;c.护带:托带上面另加的一层不接触头顶的带子,起缓冲作用;d.栓绳(带):连接托带和护带、帽衬和帽壳的绳(带);e.吸汗带:包裹在帽箍外面的带状吸汗材料;f.衬垫:帽箍和帽壳之间起缓冲作用的垫;g.后箍:在帽箍后部加有可调节的箍;h.帽衬接头:连接帽衬和帽壳的接头。

3.1.3下须带:系在须上的带子。

3.1.4锁紧卡:调节下须带长短的卡具。

3.1.5插接:帽壳和帽衬采用插合联接的方式。

3.1.6栓接:帽壳和帽衬采用栓绳联接的方式。

3.1.7钏接:帽壳和帽衬采用钏钉钏合的方式。

3.2水平间距:安全帽在佩戴时,帽箍与帽壳周围空间任何水平点间的距离。

3.3垂直距离:安全帽在佩戴时,头顶与帽壳内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包括顶筋空间)3.4佩戴高度:安全帽佩戴时,帽箍底边至头顶部的垂直距离。

3.5头模:试验安全帽时,使用的人头模型(见附录A)。

2020年(安全生产)安全帽的使用标准

2020年(安全生产)安全帽的使用标准

(安全生产)安全帽的使用标准安全帽的使用标准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3873-1977《工业上使用的安全帽》。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上使用的安全帽的物理性能要求、技术性能要求及其检验规则、管理、标志和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上通常使用的安全帽,而所补充的其他特殊性能,则仅适用于相应的特殊场所。

2引用标准GB1410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GB2812安全帽试验方法3术语3.1安全帽对人体头部受外力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

由帽壳、帽衬、下颏带、后箍等组成。

3.1.1帽壳安全帽的帽壳包括帽舌、帽沿、顶筋、透气孔、插座、栓衬带孔及下颏带挂座等。

a.帽舌:帽壳前部伸出的部分;b.帽沿:帽壳除帽舌外周围伸出的部分;c.顶筋:用来增强帽壳顶部强度的部分;d.透气孔:帽壳上开的气孔;e.插座:帽壳和帽衬及附件连接的插入结构;f.连接孔:连接帽衬和帽壳的开孔。

3.1.2帽衬:帽壳内部部件的总称。

包括帽箍顶带、护带、托带、吸汗带、衬垫及栓绳等。

a.帽箍:绕头围部分起固定作用的带圈;b.托带:和头顶部直接接触的带子;c.护带:托带上面另加的壹层不接触头顶的带子,起缓冲作用;d.栓绳(带):连接托带和护带、帽衬和帽壳的绳(带);e.吸汗带:包裹在帽箍外面的带状吸汗材料;f.衬垫:帽箍和帽壳之间起缓冲作用的垫;g.后箍:在帽箍后部加有可调节的箍;h.帽衬接头:连接帽衬和帽壳的接头。

3.1.3下颏带:系在颏上的带子。

3.1.4锁紧卡:调节下颏带长短的卡具。

3.1.5插接:帽壳和帽衬采用插合联接的方式。

3.1.6栓接:帽壳和帽衬采用栓绳联接的方式。

3.1.7铆接:帽壳和帽衬采用铆钉铆合的方式。

3.2水平间距:安全帽在佩戴时,帽箍和帽壳周围空间任何水平点间的距离。

3.3垂直距离:安全帽在佩戴时,头顶和帽壳内顶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包括顶筋空间)。

3.4佩戴高度:安全帽佩戴时,帽箍底边至头顶部的垂直距离。

劳动防护用品什么标准

劳动防护用品什么标准

劳动防护用品什么标准
劳动防护用品的标准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劳动防护用品标准的概述:
1. 头部防护标准:头部防护用品通常包括安全帽、防护头盔等,其标准主要参考国际标准组织(ISO)的ISO 3873:1977《安全帽
及类似产品》。

2. 眼部防护标准:眼部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安全眼镜、防护面罩等,常用的标准有ANSI Z87.1-2015《眼及面部防护》和EN 166:2001《個人眼保護用具 - 要求》。

3. 呼吸道防护标准:呼吸道防护用品主要包括防尘口罩、防毒面具等,常用的标准有NIOSH 42 CFR Part 84《呼吸防护装置》和EN 149:2001+A1:2009《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

4. 手部防护标准:手部防护用品主要包括手套,标准通常是根据材料、特性和使用环境来制定的,例如EN
420:2003+A1:2009《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和EN 388:2016
《防护手套-机械风险》。

5. 脚部防护标准:脚部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安全鞋、防静电鞋等,常用的标准有ASTM F2413-18《规范用于安全鞋/防护鞋》和EN ISO 20345:2011《个人防护用具-安全鞋》。

6. 身体防护标准:身体防护包括防护服、防护罩等,标准通常
由国际组织、国家或行业制定,如ISO 13688:2012《个人防护装备-一般要求》和EN ISO 11612:2015《防护服-热和火烧灼》。

需要注意的是,标准的适用性和权威性通常会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选购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时,应该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来进行选择,并确保产品符合相应的标准。

安全帽检查依据及方法 完整版

安全帽检查依据及方法 完整版

生产合格证 和检验证
生产许可证 编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2811—2007(安全帽) 10
永久焊点类型1
07
05
06
图1
11
07
05
06
图2
永久焊点类型2
07
05
06
图3
12 11
10
01 02 03
09
04
08
05
07 06
图4
12
永久焊点类型3
详见现场安全帽实物
13
安全帽的色彩
适用于南方炎热地区而无明火的作业场所使用。
7 7
安全帽的有效期
枝条编织帽
塑料帽、纸胶帽
玻璃钢橡胶帽
植物枝条编织 帽不超过两年。
塑料帽、纸胶帽 不超过两年半。
玻璃钢(维纶钢)橡 胶帽不超过三年半。
8
安全帽是否合格怎么辨别?
? ???????
9
四个永久标志
制造厂名称、 商标、型号
制造年、月 标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建筑行业
根据颜色判定
酒红色:领导人员 红色:技术人员 白色:安全监督人员 蓝色:电工或监理人员 黄色:其他施工人员
2国电系统
根据颜色判定
白色:领导人员 蓝色:管理人员 黄色:施工人员 红色:外来人员
3石油系统
根据颜色判定
白色:管理人员 黄色:施工作业人员 红色:安全监督人员 蓝色:实习人员
14
15
安全帽检查依据及方法
主要内容
一、 现代意义上安全帽的作用 二、 安全帽的分类和使用场所 四、 安全帽的有效期辨识 五、 安全帽的颜色分类 六、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 3873-1977《工业上使用的安全帽》。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上使用的安全帽物理性能和技术性能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上使用的安全帽及GB 2811中所指出的特殊场所使用的安全帽。

2 引用标准
GB 1410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试验方法
GB 2811安全帽
3 试验样品
3.1 数量
试验样品应是供出售用的安全帽。

数量应按安全帽分类要求的试验项目确定,并加两顶
备用。

所需样品如表1。

表1
条件项目顶数
高温低温淋水冲击
冲击
冲击
1
1
1
选取对材质性能最不利的上述条件之一
6.1条
常温
9.2条耐穿刺
电绝缘
阻燃
抗静电
1
1
1
1
常温侧向刚性 1 3.2 试验前的处理
3.2.1 高温处理.
将安全帽置于加热箱,温度为50℃±2℃,用于煤矿井下的安全帽,温度为
35cC±20℃,
恒温3h,取出后在lmin内做完试验。

3.2.2 低温处理
将安全帽置于低温箱,温度为-100℃±20C,用于低温工作场所的安全帽温度为-200C±20C,用于煤矿井下的安全帽,温度为00C±20C,恒温3h后在lmin内做完试验。

3.2.3 淋水处理
将安全帽放在固定的支架上,用每分钟1L流量的水喷淋安全帽表面2h,取出后擦干立即进行试验。

4 冲击吸收性能试验
4.1 试验设备
4.1.1 基座:重量不小于500kg的混凝土座。

4.1.2 头模(见GB 2811附录A)。

4.1.3 冲击台架:是一台能提升和释放钢锤,并使之能自由或加导向下落的试验台架,加导向钢锤的冲击速度应等于自由落体速度。

4.1.4 钢锤:外形对称均匀,材质为45号钢,重量为5kg,锤头为半球形,直径96mm。

4.1.5 力传感装置
a.力传感器(压电式、电阻应变式、半导体应变式等)测量范围0~30000N,频率响应5~1000Hz。

b.力传感器配套部件:与力传感器相配套,起导向、传递力、联接头模和底座等作用的部件。

4.1.6 底座:安装力传感器,支承头模和力传感装置的钢座。

4.1.7 放大器:与力传感器配套,放大信号的仪器。

4.1.8 记录显示仪器:可记录显示放大信号大小的仪器。

4.2 试验方框图
4.3 试验万法
将头模、力传感装置及底座垂直安放在坚固的基座上,力传感装置安装在头模与底座之间(如图1),安全帽的帽衬调至适当位置后戴到头模上,钢锤从1m高度(锤的底面至安全帽顶的距离)自由或加导向落下冲击安全帽。

钢锤重心运动轨迹应与头模中心线和传感器敏感轴重合,通过记录显示仪器测出头模所受的冲击力。

5 耐穿透性能试验
5.1 试验装置
5.1.1 头模:将4.1.2 条中头模上部表面加贴导电材料。

5.1.2 冲击台架:见4.1.3条。

5.1.3 钢锥:材质为45号钢,重量30+0.05kg,锥角600,锥尖半径0.5mm,锥形最小长度40mm,锥尖硬度HRC45。

5.1.4 电接触显示装置:可显示电信号的装置。

5.2 试验方法
头模垂直安放在基座上,使头模与钢锥及电接触显示装置形成一个电闭合回路(见图2),用3kg的钢锥从1m高度自由或加导向下落穿刺安全帽,钢锥着帽点应在帽顶中心机OOnlm范围内的薄弱部分,穿刺后观察电接触显示装置。

6 缘性能试验
6.1 交流变压器;电压表;电流表;试验水槽。

将安全帽放在3s/L、10℃—30℃的氯化钠溶液中,保持24h,取出帽子擦净。

然后将帽壳朝下,置于盛有氯化钠溶液的试验水槽内,向帽壳内注氯化钠溶液直至水面距帽边30mm为止(见图3)将试验变压器的两高压输出端分别接到水槽内和帽壳内的溶液中,用电压表观测变压器输出端的电压,在1min内升压至1200V,保持lmin测量泄漏电流的大小。

7 性能试验
7.1试验方法:2kg 汽油喷灯
7.2试验方法:将安全帽平放,采用70号汽油,调节汽油喷灯火焰长度至230mm,将火焰
以450向对准帽顶lOOmm以下部位,以130mm距离燃烧帽壳10s(见图4)移开火焰后记录帽壳续燃时间。

8 侧向刚性试验
8.1 试验设备:1960N压力试验机。

8.2 试验方法:在常温下将安全帽侧向放在两平板之间,帽沿伸出乎板之外,但紧靠帽壳底边,压力机通过平板向安全帽加压(见图5),先加29.4N保持30s,测两板间距离,此距离称为初始值,然后以每分钟增加98N的速度加载直至421.4N,保持30s,测量并计算此时两板间距离与初始值的差,即为最大变形值,然后减至24.5N,紧接着升至29.4N,保持30s,测量并计算两板间距离与初始值的差,即为残余变形值。

9 抗静电性能试验
9.1 试验设备:500V高阻计。

9.2 试验方法:将安全帽放置在温度20℃±5℃,相对湿度50%±5%的环境中,不少于24h。

用不影响表面电阻的导电涂料,在被测安全帽上较平坦的部位画上两条平行线作为测量电极,电极长度为100±lmm,电极宽度1m,电极间距为
10±0.5mm。

将高阻计上的测量端分别接至检查原因,直至小于10%,记录读数。

两次测量读数的平均值即为实际测得的表面电阻率。

10 标准计量仪器使用规则
10.1 本标准使用的标准计量仪器不可作为其他用途,不使用时要加保护套,仪器每年须经当地标准计量部门标定方可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