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导学
食用菌栽培技术辅导2

食用菌栽培技术辅导2第一章食用菌学基础知识重点提示:一、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二、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菌种的保藏方法。
知识点详析:一、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包括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
食用菌的子实体一般都比较大,直径和高度可达2~40cm,所以食用菌又称为可食用的大型真菌。
菌丝体是营养体,多生长在基质中,呈网状分布,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吸收、输送及贮藏养分;子实体由菌丝体集结而成,肉质或胶质,是供食用的主要部分。
子实体是产生有性孢子的地方,因此又是食用菌的主要繁殖器官。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1.菌丝体的一般特征孢子是食用菌的有性繁殖单元,其吸水膨大,长出芽管并不断分枝延伸形成管状的细胞——菌丝。
菌丝顶端细胞不断地生长,分枝并交织形成菌丝群,通常称为菌丝体,如图1-1。
图 1-1 食用菌的菌丝体形态1 孢子2 孢子膨大3 孢子萌发4 菌丝分枝5 菌丝体6 放大的菌丝体A 细胞壁B 细胞核C 细胞质D 细胞隔膜食用菌的菌丝多数有横隔膜,将菌丝隔成单核、双核或多核的多细胞结构。
其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液泡及贮存营养物等。
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异养型微生物。
食用菌多数腐生,菌丝体能分解木质、草质、粪肥等有机物,吸取其营养以供生长。
蜜环菌等少数食用菌兼性腐生或兼性寄生;松口蘑及美味牛肝菌等菌根菌则常与一定树种形成共生关系;而鸡土从菌与白蚁,金耳与粗毛硬革菌,银耳与香灰菌等为共生或伴生关系。
多数共生菌目前人工栽培问题尚未解决。
菌丝体发育成熟后会扭结形成子实体,在子实体中有生殖菌丝、联络菌丝及骨架菌丝三种类型的菌丝体。
(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子实体是由生理成熟的菌丝体分化而形成,能产生有性孢子,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也是可食用的部分。
担子菌的子实体称为担子果,产生担孢子;子囊菌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产生子囊孢子。
1.子实体的宏观形态子实体的形状多种多样。
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

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林下食用菌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水源方便干净的空闲林地,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足、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生产食用菌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
以香菇为例。
1 菌棒的运输和摆放当菌棒的3个接种点菌丝圈基本成环时,运往林地里摆放。
运输时应注意轻拿轻放,不要使菌棒有破口,避免污染,更要注意不要使菌棒折断。
运输途中温度应控制在32℃以下,高于35℃菌丝停止生长,高于40℃超过2 h菌丝将烧死。
菌棒运到林下“井”字型码放,每3 d倒垛1次;也可直接平铺于林下地面,每隔几天滚动1次;最好直接上架入棚,不用倒垛、滚动。
此间温度管理适温22℃~26℃,要及时掀膜通风降温,中午前后可适当喷水降温,一般要求少量即可。
2养菌转色2.1管理。
经过15~20 d,当白色菌丝基本长满菌棒,菌棒全部转白并有大部分出现瘤状突起,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扎眼放气,以加快菌丝的生理成熟,一个菌棒可扎100个左右微孔。
此时应注意:菌棒失水多的将孔减小、减少,不使之过分失水。
扎眼后,棚内湿度70%左右,温度20℃~22℃;12℃以下不利转色,大于30℃会造成菌丝伤害,此时菌龄已达80 d以上,正处于转色及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期。
扎眼后5~7 d,浇水闷棚2~3 d。
当菌棒内白色菌丝全部长出白色绒毛并吐黄水时,大通风,使白色绒毛倒伏黄水变干,菌棒即转变成棕褐色,转色完成。
2.2注意问题2.2.1 高温高湿条件下,链霉菌发生较多应及时用柴油或机油浸蘸,以防止扩散传染。
2.2.2只有在白色菌丝长满后才可进行扎眼放气,促进菌丝向生理生长转化,不可过早,否则不利转色。
2.2.3浇水闷棚的2—3 d内,不可见大风,否则不利转色。
色度以棕褐色为宜,浅则产量低品质不佳,深则产量低但品质好。
2.2.4养菌转色期内菌袋内有出小菇现象。
3脱袋排场3.1 当整个菌袋内2/3以上转成棕褐色时,可脱袋排场。
菌棒于棚内架上交错摆放,菌棒问距lO cm,4个延长米140个菌棒,每延长米35个左右。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文档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食材,广泛应用于各种烹饪菜肴和药用领域。
为了提高食用菌的生产效益和质量,本文档将详细介绍食用菌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菌种选择、基质配方、栽培环境等方面。
二、菌种选择⒈菌种特性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特性,根据生产需求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菌种非常重要。
⒉菌种培养方法菌种的培养方法有多种,包括蘑菇菌种的继代培养、菌种的液体培养等。
三、基质配方⒈基质的选择基质是食用菌栽培的重要因素,可以使用的基质包括木屑、稻草、菌棒等。
⒉基质的处理方法基质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消毒、浸水和压制等步骤,有利于提供菌种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四、栽培环境⒈温度和湿度食用菌对栽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在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控。
⒉光照条件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对光照的要求不同,有些需要光照,有些则需要遮光。
五、栽培操作⒈接菌和接种接菌是指将培养好的菌种接入基质中,接种是指将已接菌的基质放入培养环境中。
⒉日常管理日常管理包括保持栽培环境的温湿度、进行必要的翻堆和喷水等操作。
六、病虫害防治食用菌在栽培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七、收获和加工食用菌的收获时机和方法对于保证菌体的质量非常重要,同时加工方法也会影响食用菌的口感和风味。
八、附件本文档附带的相关附件包括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详细流程图、相关数据和实验报告等。
九、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是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进行监管的法律。
⒉草甘膦草甘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除草剂,对食用菌的生长会产生负面影响。
《食用菌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食用菌》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食用菌的种类和营养价值。
2. 了解食用菌的发展环境和栽培方法。
3. 掌握食用菌的采摘、处理和食用技巧。
导学内容:
一、食用菌的种类和营养价值
食用菌是指可以作为食品食用的真菌类生物,常见的有香菇、蘑菇、平菇、口蘑等。
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被誉为“植物中的肉类”。
二、食用菌的发展环境和栽培方法
食用菌发展在潮湿、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温度适宜、光照适中。
栽培方法包括菌种接种、基质培养、保湿通风等步骤,需要峻厉控制环境条件。
三、食用菌的采摘、处理和食用技巧
采摘时要选择成熟度适宜的食用菌,避免毁伤。
处理时要清洗干净、去除泥土,不宜长时间浸泡。
食用时可以炒、煮、炖等多种方式,保留食材的营养价值。
导学活动:
1. 观看视频《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了解食用菌的发展环境和栽培方法。
2. 阅读文章《食用菌的营养价值》,总结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健康益处。
3. 实地参观食用菌农场,了解食用菌的发展过程和采摘技巧。
4. 制作食用菌处理,体验不同的烹饪方法,品尝食用菌的美味。
导学评判:
1. 参与导学活动,积极思考和讨论食用菌相关问题。
2. 完成一篇关于食用菌的进修笔记,包括种类、营养价值、发展环境等内容。
3. 参与食用菌处理比赛,展示自己的烹饪技巧和创意。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置信同砚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食用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健康饮食的认识,享受美味的食用菌处理。
愿大家在进修中收获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共同探索食用菌的奥秘!。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
一、引言
本文档旨在为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提供详细的指导和参考。
通过本文档,您将了解到食用菌栽培的基本原理、栽培技术和管理要点,以及相关的法律名词和注释。
二、食用菌栽培概述
⒈食用菌的基本概念
⑴食用菌的定义
⑵食用菌的分类和特点
⑶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⒉食用菌栽培的原理
⑴食用菌的生命周期
⑵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要求
⑶食用菌的营养需求
三、食用菌栽培技术
⒈食用菌菌种选择和培养
⑴常见食用菌菌种介绍
⑵食用菌菌种的培养方法和技术要点⒉食用菌基质的选择和处理
⑴基质的种类和特点
⑵基质的处理和消毒方法
⒊食用菌栽培环境的搭建和管理
⑴栽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控制
⑵栽培环境的通风和气体调节
⑶栽培环境的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⒋食用菌的播种和生长管理
⑴食用菌的播种方法和时间
⑵食用菌的生长管理要点
⑶食用菌的疾病防治和病虫害管理四、食用菌栽培经验分享
⒈成功栽培经验案例分享
⑴种植基质的选择和调配
⑵栽培环境的优化和管理
⑶生长管理的技巧和经验
⒉常见问题解答和指导建议
⑴食用菌栽培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⑵针对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附件:
本文档涉及以下附件供参考:
⒈食用菌栽培技术图解
⒉食用菌栽培案例分析报告
⒊食用菌栽培管理表格范本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食品卫生法:指对食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使用等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
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指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书详解

食用菌栽培学实验指导书(请仔细阅读实验内容步骤,每组必须完成实验,每次实验实习签到制,学习委员负责签到,实验分组按照调整后的快速繁殖实验分组)1.资源方向六个实验,发酵两个,选前两个!2.资源的第一个已经做完(培养基我们已陪完,做后五个,其中第三个不做,到时候改蘑菇组织分离)3、发酵方向的实验不用做,直接抄报告就行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食用菌栽培》是农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的选修课程。
根据课程性质要求,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基本技术的实训和制种能力、栽培能力的培养,主要任务是完成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操作训练,掌握制种中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具备制作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能力;掌握食用菌生产中的主要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具备当前主栽品种的栽培能力和生产经营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进行食用菌生产的能力。
⒉适用专业年级:农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第5学期⒊实验课时分配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学时实验一母种培养基的制备必做验证 5 3 实验二无菌操作与母种转接扩繁必做综合 3 3 实验三组织分离与孢子分离培养技术(这个实验不做,到时候改做蘑菇组织分离)必做综合 3 3 实验四原种与栽培种的制种技术必做综合 5 3 实验五平菇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必做探索 5 44. 实验环境:环境洁净,用房较多。
食用菌生产最怕污染,需要洁净的环境条件;贮料、配料、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等对环境要求各不相同,需要相对隔离。
5. 实验总体要求:本实验体系为学生独立进行食用菌生产能力所必需的最低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每个实验的主要技术要点。
6.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1)重点:无菌操作技术,平菇栽培技术与管理方法(2)难点:无菌操作技术,出菇管理(3)教学方法建议:对无菌操作多进行严格训练,对各个实验技术要点进行抽查考核,对平菇栽培成立兴趣小组,由兴趣小组负责出菇管理。
实验一母种培养基的制备(培养基已配完,大家直接去把木耳菌种和观赏性平菇接到PDA培养基上即可)一、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母种培养基的制备技术、试管棉塞的制作技术、试管捆扎技术等。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件

食用菌的病害防治方法
常见病害 褐腐病 菌核病 霉菌感染病害特征 菌丝变褐色,菌包变软 菌花呈黑色,菌丝断裂 菌包表面出现白色霉菌
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控制湿度 定期消毒,严格操作规范 保持工作环境清洁,加强卫生 管理
食用菌的采收与贮藏技术
讲解食用菌的采收技术和贮藏方法,确保采收后的食用菌保持新鲜和营养。
食用菌的市场前景
展望食用菌市场的发展前景,了解该行业的投资潜力和盈利机会。
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要求
探讨食用菌在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方面的生长环境要求,为提供适宜 的生长条件做好准备。
食用菌的培养技术
基础培养技术
介绍食用菌基础培养技术,如 菌种保存、接种培养和菌棒制 作。
菌丝体的培养和增殖
说明菌丝体的培养和增殖技术, 包括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菌种的菌包化
介绍菌种的菌包化技术,以便 于大规模生产食用菌。
《食用菌栽培技术》PPT 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食用菌栽培技术及其市场前景。了解食用菌的分类、生长环境 要求、培养技术、病害防治方法、采收与贮藏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介绍
掌握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了解不同菌种的栽培要求,为 成功培养食用菌奠定基础。
食用菌的分类
了解食用菌的不同分类,包括属于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乳头菌门的各类食 用菌品种。
食用菌栽培技术

食用菌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农业技术,旨在提高菌类产量和质量。
它主要应用于蘑菇、香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品种,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
这种技术还可以帮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环境条件为基础,利用菌的营养生长条件来选择合适的营养培养基,以及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进行种类选择、病原菌抑制、繁殖等操作,以达到菌类产量和质量最大化的目的。
1.菌类选择根据不同的菌种,选择适宜的环境条件,提供相应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确定菌类的生长行为,以达到最佳的营养生长。
2.病原菌抑制在菌类栽培过程中,要控制病原菌的滋生,以防止病原菌对菌类的损害。
通常可以使用抗生素或抗菌剂来抑制病原菌的滋生,保证菌类健康生长。
3.菌类繁殖在菌类栽培过程中,通过种植菌类的分裂芽,可以增加菌类的产量。
通常可以在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较好的环境中,对菌类进行繁殖,以获得更多的菌类产品。
二、食用菌栽培技术的优势食用菌栽培技术具有多种优势,既可提高菌类产量,又可改善质量,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还可以提高收益,减少成本投入。
1.提高菌类产量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菌类产量,通过选择合适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以及种类选择、病原菌抑制、繁殖等操作,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较大的产量。
2.改善质量食用菌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可以改善质量。
根据不同的菌类,提供合适的营养培养基、控制菌类的生长环境,可以有效改善质量,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可节省空间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产生大量的菌类产品,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
另外,这种技术还可以减少农民的时间成本,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三、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应用于蘑菇、香菇和木耳等食用菌品种,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减少较大的成本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栽培技术导学
同学,你们好!
欢迎你参加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食用菌栽培技术》的课程学习,很高兴能在这里为你提供《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的学习支持与服务。
如果你在学习该课程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与我联系,我将尽我所能为你提供服务。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同时也可作为种植类专业成人教育、高职高专教育和短期培训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课程。
第一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食用菌栽培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丰富菜篮子工程的新兴农业项目。
本课程旨在较为全面的介绍食用菌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栽培技术,从而为广大学生和食用菌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借鉴。
食用菌栽培技术主要介绍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着重介绍常见的优良品种及其最实用的、最新的栽培技术。
对于农民脱贫致富、培养农业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本课程是种植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在学习微生物基础以后开设的一门实用技术课程。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在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教学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兼顾我国南北方不同地区的教学需要,以典型食用菌为主,适当介绍一些新的食用菌品种和新的食用菌栽培新技术。
要运用微生物学知识掌握食用菌的形态、分类、生理、生态、消毒灭菌、菌种生产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更好地服务于食用菌栽培的生产实践。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远距离教育课程由多种媒体组成。
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提供的媒体有:主教材、录像教材及网上辅导等。
教科书是主媒体,学生必需从头到尾系统通读,最好两遍。
从学期开始就制定阅读计划。
应当指出,教科书只提供了大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
录像教材是结合图片、标本讲解重点、难点及学科的发展。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提供的媒体,自主选择,经过刻苦学习,学好本课程也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对于教学内容,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进行要求。
掌握和熟悉的内容是食用菌学的基本知识和常见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应重点记忆、理解、描述、比较、分析。
了解的内容包括最新的方法和最新动态,知道为什么即可。
第二部分
教材
1.文字教材
主教材《食用菌栽培技术》按照本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主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音像教材的基础。
2.音像教材
音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配合主教材,主要讲授每章的重点和难点,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演示、图片等。
教学环节
1.电视课
电视课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获得本课程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
2.面授、自学和考试
学生以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结合收看电视教材、参加面授辅导课进行自学。
认真领会教学要求,
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第三部分正文
绪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的概念
一、食用菌的概念
二、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
第三节食用菌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一、食用菌的营养价值
二、食用菌的药用价值
第四节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
第五节毒菌
本章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概念及食用菌名称的演变。
熟悉:食用菌的价值及与农业的关系。
了解: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食用菌的标准化生产及毒菌。
第一章食用菌学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和分类
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二、子实体的形态结构
三、食用菌的分类地位
第二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与生活史
一、食用菌的生长
二、食用菌的生活史
三、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第三节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一、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二、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
第四节菌种保藏
一、菌种的保藏方法
本章要求:
掌握:食用菌的形态结构;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
熟悉: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菌种的保藏方法。
了解:食用菌的分类地位;食用菌的生活史。
第二章菌种的制作
[教学内容]
第一节母种的制作
一、培养基的制备
二、母种的转接
三、组织分离
四、孢子分离
第二节原种的制作
一、谷粒原种
二、棉籽皮原种和锯木屑原种
第三节栽培种的制作
一、栽培种培养基的制备
二、接种与培养
第四节液体菌种
[教学要求]
掌握:食用菌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技术。
熟悉: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
了解:液体菌种。
第三章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教学内容]
第一节香菇
一、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香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侧耳
一、侧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侧耳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黑木耳
一、黑木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黑木耳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银耳
一、银耳的生物学特性
二、银耳的栽培技术
第五节金针菇
一、金针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金针菇的栽培技术
本章要求:
掌握:香菇和侧耳的栽培技术。
熟悉:黑木耳、银耳和金针菇的栽培特点。
第四章草腐型食用菌的栽培
[教学内容]
第一节双孢蘑菇
一、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双孢蘑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草菇
一、草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草菇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鸡腿菇
一、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鸡腿菇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竹荪
一、竹荪的生物学特性
二、竹荪的栽培技术
本章要求:
掌握:双孢蘑菇和草菇的栽培技术
熟悉:鸡腿菇的栽培特点。
了解:竹荪的栽培特点。
第五章其它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简介
[教学内容]
第一节白灵菇
一、白灵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白灵菇的栽培技术
第二节杏鲍菇
一、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第三节茶树菇
一、茶树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茶树菇的栽培技术
第四节灵芝
一、灵芝的生物学特性
二、灵芝的栽培技术
第五节猴头菇
一、猴头菇的生物学特性
二、猴头菇的栽培技术
本章要求:
掌握:白灵菇和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熟悉:茶树菇、灵芝和猴头菇的栽培技术。
第六章食用菌的病虫害及其防治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一、竞争性杂菌及其防治
二、真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三、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四、病毒性病害及其防治
五、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
第二节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一、昆虫类害虫及其防治
二、食用菌害螨及其防治
三、食用菌线虫及其防治
四、软体动物及其防治
本章要求:
掌握:竞争性杂菌及其防治。
熟悉:虫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方法;生理性病害及其防治。
了解:真菌性、病毒性、细菌性病害及其防治。
第七章食用菌产品的储藏及加工
[教学内容]
第一节食用菌产品的储藏保鲜
一、冷藏技术
二、低温气调储藏技术
三、辐射处理
四、减压储藏
五、速冻加工技术
第二节食用菌产品的初级加工
一、盐渍技术
二、糖渍技术
三、干制技术
四、罐藏技术
五、冻干加工技术
第三节食用菌深度加工
一、食用菌糖果与休闲食品加工
二、食用菌饮料加工
三、食用菌浸膏、冲剂加工
四、食用菌调味品加工
五、食用菌美容化妆品加工
六、食用菌保健药品加工
本章要求:
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初级加工技术。
熟悉:食用菌产品的储藏保鲜技术。
了解:食用菌深度加工技术。
第四部分实验
实验一食用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实验二食用菌母种的制作
实验三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
实验四食用菌的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
实验五平菇栽培技术
实验六香菇栽培技术
实验七金针菇栽培技术
实验八木耳栽培技术
实验九双孢蘑菇栽培技术
实验十白灵菇栽培技术
附:实验一到实验六为必做实验
附录:
1.常用母种培养基配方
2.培养料中碳氮比例的计算方法
3.培养料的含水量
4.食用菌产品的分级
联系途径
省电大责任教师:曹发兴值班时间:周四上午8:00--11:30 联系电话:5134382(办)、5183527(宅)
Email:c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