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管路设计六步骤
空调冷却冷冻水管道系统详细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及对策

空调冷却冷冻水管道系统详细施工方案1、管道安装流程2、管道安装设计要求2.1空调水系统中管道系统的最低点,应配置DN25泄水管并安装同口径闸阀。
管道系统的最高点应配置E121型自动排气阀,口径为DN20并配同口径闸阀。
2.2每台水泵的进水管上应安装闸阀或碟阀,压力表和Y型过滤器,出水管上应安装缓闭式止回阀,闸阀或碟阀,压力表及后带护套的角型水银温度计,另外,与水泵相连接的进出水管上还应安装减震软接头。
2.3所有阀门的位置,应设置在便于操作与维修的部位,主管上、下部的阀门,务必安装在平顶下和地面上便于操作维修处。
2.4安装调节阀,碟阀等调节配件时,应注意将操作手柄配置在便于操作的部位。
2.5空调及热水系统管道上的调节阀,管径小于等于DN40采用截止阀或球阀;管径大于DN40的采用蝶阀。
2.6空调水系统管道上须设置必要的支、托、吊架,具体形式由安装单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做法参见国标05R417-1。
2.7管道的支、吊、托架应设置于保温层的外部,在穿过支、吊、托架处,应镶以垫木。
2.8空调水系统管道对于长度超过40m的直管段,要加装波纹补偿伸缩器。
每隔40m设置一个。
波纹补偿伸缩器为轴向压式波纹补偿器。
2.9冷水管道在穿越墙身和楼板时,保温层不应连续,在墙体或楼板的两侧应设置夹板,中间空间以玻璃棉填充。
2.10空调水管道穿过防火墙时,在管道穿过处固定管道,并用防火材料填充。
2.11穿越沉降或变形缝处的水管应设置金属软管连接。
2.12空调立管穿楼板时,应设套管。
安装在楼板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端面光滑。
2.13管道穿钢筋混凝土墙和楼板、梁时,应根据图中所注管道标高、位置配合土建工种预留孔洞或预埋套管;管道穿地下室外墙时、水池壁时,应预埋刚性防水套管。
2.14除地下一层车库局部管道明装外,所有管道暗装设于吊顶。
空调工程管路设计方案

空调工程管路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空调系统成为了现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设备之一。
空调系统能够为建筑提供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而空调系统的管路设计则是整个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
因此,本文旨在对空调工程管路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述,以期能够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在设计管路时,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管路泄漏、爆破等事故的发生。
2. 稳定性原则:管路布置应该稳定,不易受外界干扰和破坏,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3. 高效性原则:要尽可能减少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确保空调系统能够高效运行。
4. 经济性原则:在管路设计中要尽量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降低系统建设和运行成本。
三、设计内容1. 空调系统管路布置空调系统管路的布置应该考虑到各个房间的布局、结构和使用要求,合理分区进行布置。
在布置上要考虑到系统之间的连接方式、整体布局及管道走向。
2. 管道材料选择在空调系统管路设计中,管道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
应该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和特点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确保其强度、耐用性和防腐蚀性。
3. 管道规格确定在设计管道规格时,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各项参数、流体的性质以及各个管段的流速和压力损失情况,选取合适的管道规格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4. 管道连接方式管道连接方式一般有焊接、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插接连接等多种方式,要根据系统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要求连接牢固、不漏气、不漏水。
5. 管道绝热保温在设计管道时,要考虑到管道的绝热保温问题,采用合适的绝热保温材料对管道进行保温处理,避免热量的损失和外界温度对管道系统的影响。
6. 管道防腐保护管道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潮气、化学物质等的侵蚀和损坏,因此在设计时要采用合适的防腐保护措施,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7. 管道排水设计在管道的设计中,要考虑到管道系统的排水问题,设置合理的排水装置,确保管道系统的畅通和干燥。
空调系统安装工艺与管道布置

空调系统安装工艺与管道布置随着现代生活的进步和人们对舒适度要求的提高,空调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而空调系统的安装工艺和管道布置则直接影响着空调的使用效果和舒适度。
本文将介绍空调系统安装工艺与管道布置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一、空调系统安装工艺1. 确定安装位置:在安装空调系统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室内和室外的安装位置。
室内机应该放置在空调的最佳送风位置,并且应该远离墙体和障碍物,以便空气的流通和散热。
室外机则应该远离阳光直射和噪音敏感区域,选择一个稳定的基础进行安装。
2. 安装空调支架:安装空调支架是为了确保空调室外机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选择支架时,要考虑到室外机的重量和风的抵抗力,选择高质量的支架,并且要按照要求进行正确的安装。
3. 安装室内机和室外机:在安装室内机和室外机时,需要根据空调系统的设计图纸进行正确的连接和固定。
特别要注意电气连接的正确性和安全性,确保线路的可靠和稳定。
4. 安装空调管道:空调管道是空调系统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空调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在安装空调管道时,要保证管道的密封性和漏水性,避免管道的弯曲和磨损,确保制冷剂的流通畅通。
5. 配置电线和控制线:配置电线和控制线是为了保证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舒适度。
在配置电线和控制线时,要遵循国家的电气安装标准,保证线路的安全可靠,并且要与其他设备进行正确的连接和接地。
二、空调管道布置1. 管道布置原则:在进行空调管道布置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短管原则:尽量缩短管道的长度,减少冷媒的压力损失和能量损失。
- 直管原则:尽量减少管道的弯曲,保证冷媒的流通畅通,避免管道的堵塞和冷媒的积聚。
- 绝缘原则:对于冷冻水管和冷冻制冷管道,要进行良好的绝缘处理,减少能量的损失和冷凝水的产生。
- 避免与其他设备交叉:避免空调管道与其他设备的交叉和干扰,以免影响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2. 管道布置步骤:在进行空调管道布置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根据空调系统设计进行管道布置方案的制定。
制冷机组管路设计

制冷机组管路设计主要涉及到制冷剂的流动和热量传递,因此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管径选择:根据制冷剂的流量和流速,选择合适的管径,以保证制冷剂在管路中流动顺畅,减少阻力损失。
2. 管路长度:尽量缩短管路长度,减少制冷剂在管路中的热量损失。
3. 管路走向:合理设计管路的走向,避免管路出现急弯、陡坡等,以减少制冷剂在流动过程中的阻力损失。
4. 支撑结构:合理设计管路的支撑结构,确保管路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振动、变形等问题。
5. 保温措施:对于需要穿墙或长距离输送的管路,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减少热量损失和防止冷凝水产生。
6. 阀门选择: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阀门,如截止阀、止回阀等,以保证制冷剂的正常流动和管路的密封性。
7. 安全性考虑:在设计管路时,应充分考虑安全性,如防止制冷剂泄漏、防止高压击穿等问题。
总之,制冷机组管路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确保制冷机组的正常运行和性能。
空调管道施工设计方案

空调管道施工设计方案一、设计原则及目标本空调管道施工设计方案旨在确保空调系统的运行效果、实现节能减排以及提升用户舒适度。
基于此,本设计方案遵循以下原则和目标:1.1. 设计原则:- 采用合理的管道布局,减少管道阻力;- 确保管道布置符合规范要求,便于施工和维护;- 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规格,以减少能源和材料的浪费;- 保证管道的隔热性,减少冷热交换效率的损失。
1.2. 设计目标:- 提供稳定、高效的空调系统运行;- 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 提升用户的舒适度,确保室内空气质量;- 减少施工成本和维护成本。
二、设计方案2.1. 管道布局根据建筑物结构和空调系统的需求,确定合理的管道布局。
将主要的风道和回风道置于建筑物内部,以减少冷热空气的损失和管道的阻力。
同时,将风管布置在无遮挡的空间,确保通风的畅通。
2.2. 管径设计在管道布局确定后,根据空调系统的通风量要求和风管运行的阻力,计算并选择适宜的管径。
较粗的管径可减少风管的阻力损失,提高空调系统的整体效能。
2.3. 材料选择应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空调管道材料,如镀锌钢板、镀锌钢板复合铝箔、聚氨酯泡沫等。
不仅要考虑管道的耐腐蚀性和耐高温性能,还要注意材料的隔热性能,减少冷热交换的能量损失。
2.4. 隔热措施为了减少冷热交换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应在管道的外表面采取隔热措施。
常用的隔热材料包括聚氨酯泡沫、岩棉、玻璃棉等。
隔热材料的厚度和密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和选择。
2.5. 声音隔离空调系统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噪音,为降低噪音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应在管道内部或外部增加隔音材料。
常见的隔音材料有吸音棉、吸音板等。
合理使用这些材料,可有效减少噪音传播。
2.6. 维护通道设计在设计空调管道时,应预留维护通道。
这样在日常维护和检修时,工作人员可以方便地进入管道内部进行操作,减少维护的难度和风险。
三、施工要求3.1. 施工技术空调管道施工应遵循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
空调管路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管道系统设计一、空调管路系统的设计原则空调管路系统设计主要原则如下:1.空调管路系统应具备足够的输送能力,例如,在中央空调系统中通过水系统来确保渡过每台空调机组或风机盘管空调器的循环水量达到设计流量,以确保机组的正常运行;又如,在蒸汽型吸收式冷水机组中通过蒸汽系统来确保吸收式冷水机组所需要的热能动力。
2.合理布置管道:管道的布置要尽可能地选用同程式系统,虽然初投资略有增加,但易于保持环路的水力稳定性;若采用异程系统时,设计中应注意各支管间的压力平衡问题。
3.确定系统的管径时,应保证能输送设计流量,并使阻力损失和水流噪声小,以获得经济合理的效果。
众所周知,管径大则投资多,但流动阻力小,循环水泵的耗电量就小,使运行费用降低,因此,应当确定一种能使投资和运行费用之和为最低的管径。
同时,设计中要杜绝大流量小温差问题,这是管路系统设计的经济原则。
4.在设计中,应进行严格的水力计算,以确保各个环路之间符合水力平衡要求,使空调水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有良好的水力工况和热力工况。
5.空调管路系统应满足中央空调部分负荷运行时的调节要求;6.空调管路系统设计中要尽可能多地采用节能技术措施;7.管路系统选用的管材、配件要符合有关的规范要求;8.管路系统设计中要注意便于维修管理,操作、调节方便。
9.应注意问题(1)放气排污。
在水系统的顶点要设排气阀或排气管,防止形成气塞;在主立管的最下端(根部)要有排除污物的支管并带阀门;在所有的低点应设泄水管。
(2)热胀、冷缩。
对于长度超过40m的直管段,必须装伸缩器。
在重要设备与重要的控制阀前应装水过滤器。
(3)对于并联工作的冷却塔,一定要安装平衡管。
(4)注意管网的布局,尽量使系统先天平衡。
实在从计算上、设计上都平衡不了的,适当采用平衡阀。
(5)要注意计算管道推力。
选好固定点,做好固定支架。
特别是大管道水温高时更得注意。
(6)所有的控制阀门均应装在风机盘管冷冻水的回水管上。
(7)注意坡度、坡向、保温防冻。
空调管道布置技术流程

空调管道布置技术流程一、准备工作在进行空调管道布置之前,需要对工作环境以及所需材料进行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工作区域干净整洁,没有杂物阻碍施工。
其次,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如钢管、弯头、活水泵等。
二、确定设计方案根据实际需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确定合适的空调管道布置方案。
考虑到冷风机组的位置、管道走向和各个房间的需求等因素,设计出最优的布置方案。
三、测量布局在实施布置前,需要进行准确的测量。
首先,根据空调需求和设计方案,确定每个房间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位置,并进行标注。
然后,利用测量工具测量出风管道的长度及其连接位置,确保布置的准确性。
四、施工1. 安装进风和出风口:根据测量结果,在房间内墙壁上开孔,安装进风口和出风口。
确保进风口和出风口的位置准确,布置合理。
2. 铺设管道:根据布置方案,将预先准备好的钢管等材料进行铺设。
首先,连接冷风机组和各个房间的管道。
然后,根据管道走向和房间的布局,进行弯头、连接管件等的安装。
确保管道连接牢固,没有漏气现象。
3. 密封处理:在管道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以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使用专用的密封胶或绝缘材料,将管道接口进行封闭,防止冷气泄漏,保持系统的高效性能。
4. 安装活水泵:根据需要,在合适的位置安装活水泵。
活水泵将冷却剂送至冷风机组,实现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测试与调试在完成布置后,需要进行测试与调试,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
首先,检查各个进风口和出风口是否通风畅通。
然后,开启冷风机组,检查管道连接处是否有异常声音或漏气现象。
调整空调系统的参数和温度设定,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
六、维护与保养空调管道布置完成后,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以保证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定期检查管道连接处是否有漏气现象,清洁进风口和出风口,定期更换过滤网等配件,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结语空调管道布置技术流程需要经过准备工作、确定设计方案、测量布局、施工、测试与调试以及维护与保养等步骤。
汽车空调管路设计计划

汽车空调管路设计计划一、前言汽车空调系统在车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在高温或潮湿天气下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
而空调系统中的管路设计则是确保制冷剂能够流通,并且在整个系统中能够平稳地运行。
因此,本文将详细讨论汽车空调系统中的管路设计,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二、空调系统管路的功能1. 导流传热:在汽车空调系统中,管路的首要功能是导流传热。
制冷剂从压缩机出口进入蒸发器,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通过管路将制冷剂引导至蒸发器,使得制冷剂能够达到蒸发器内部,从而实现导流传热的功能,降低车内温度。
2. 冷却传热:管路在汽车空调系统中还要实现冷却传热功能。
当制冷剂在蒸发器中蒸发并吸收热量后,需要通过管路将制冷剂引导至压缩机,再次循环运行。
因此,管路需要保证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冷却制冷剂,保持其在系统中的状态。
3. 压力传递:在汽车空调系统中,管路还需要承担压力传递的功能。
在制冷剂在系统中流通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管路保持一定的压力,以确保系统中的温度和压力能够达到规定的工作状态。
4. 防腐抗蚀:以及保证管路在长时间运行中不易产生腐蚀、腐蚀等问题。
三、管路设计的原则1. 流线型设计:汽车空调系统的管路设计需要遵循流线型设计,减少水流阻力,确保制冷剂能够顺利地流通,减少系统的能源消耗。
2. 耐高温和抗腐蚀:汽车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面临高温和潮湿的环境,因此管路设计需要选用耐高温和抗腐蚀的材料,保证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3. 耐震抗压: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受到颠簸和震动的影响,因此管路设计需要考虑到耐震抗压的特性,确保系统中的管路能够正常运行。
4. 系统可靠性:管路设计需要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确保制冷剂能够平稳、稳定地流通,使系统能够保持长时间稳定地运行。
四、管路设计的具体方案1. 管路材料的选择:在汽车空调系统中,通常会选用耐高温、抗腐蚀的材料,例如不锈钢、聚四氟乙烯等材料。
对于一些特殊需求的管路,还可以选用耐高压的材料,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in piping
L1
Lift between outdoor unit and indoor unit : H1
1st branch Y- joint
Branching piping: L2
Branching header
Connecting piping of indoor unit
L7
a
b
1. 决定 配管方案 (分配器 –Y 分歧管 – 组合)
2. 确定是否在限定内 (长度 & 高度差)
3. 决定冷媒管的尺寸 • 决定冷媒管的尺寸和选择管路的连接方式 • 决定冷媒追加量 6. 确认冷媒的安全性
First some terms that we will be using
1. Y分歧管
2. 分配器
3. Y分歧管 + 分配器
4.分配器 + Y分歧管
5.分配器 + 分配器
决定最好的管路方案取决于室内机 的应用和规划和各种管路分配的优点
Super = 更灵活 MMS
下接 Y分歧管
典型应用 当室内机呈线形排列且相距较远。 焊接不成问题。
优点 • 使用更少的管道
缺点 • 焊接点变多 • 接头相对较贵
Lift between indoor units : H2
Lift between outdoor units : H3
最大室外机高差 <= 5m
( MMS 4m )
供参考
管长和高差
Header unit
Follower Unit 1
Follower Unit 2
Follower Unit 3 (d)
确保在应用时在限制范围内.
管路设计的6个步骤
从室内机的位置和容量开始
1. 决定 配管方案 (分配器 –Y 分歧管 – 组合)
2. 确定是否在限定内 (长度 & 高度差)
3. 决定冷媒管的尺寸 • 决定冷媒管的尺寸和选择管路的连接方式 • 决定冷媒追加量 6. 确认冷媒的安全性
L5
L6
f
g
h
i
j
L1
[NOTE] For 46, 48HP, <= 70m
La
Lb
Lc
LA
LB
Ld
主管等量长度 <= 85m
L2 L7
a
b
c
d
L3
L4
L5
L6
f
g
h
i
( MMS 50m )
e
j
从机器到最近的 T接头
La
Lb
Lc
LA
LB
Ld
室外机最大管长 <= 10m
L1 L3
L2
a
b
L7
c
d
( MMS 10m )
e
L4
L5
L6
f
g
h
i
j
La
Lb
Lc
LA
LB
Ld
室内机最大管长 <= 30m
L1 L3
L2
a
b
L7
c
d
( MMS 30m )
e
L4
L5
L6
f
g
h
i
j
高差
什么是 “高差”
室外机高差 : H3
室内外机的高差 : H1
室内机高差 : H2
室外机上置
室内外高差 : H1
最大室内外高差 <= 50m
下接 分配器
典型应用 当室内机成群且相应间距相等。 焊接部位比Y分歧管少。
优点 • 焊接部位少 • 总体比Y分歧管要花费
少
缺点
• 管道长度增加
• 可能使追加氟利昂量增 加
下接 Y分歧管+
分配器
典型应用 当一群4到8台的室内机离其他机器较远时。 其他的室内机的间距不一。
优点 • 使用更少的管道 • 是较好的折衷案
Lift between outdoor units : H3
Connecting piping of indoor unit
(a)
(b)
(c)
T- joint
La
Lb
Lc
LA
LB
Ld
Main connecting piping between outdoor units
Farthest piping length between outdoor units : Lo
大金和他社 只有 40 米
La
Lb
Lc
LA
LB
Ld
从第一分支器的最远等量长度
<= 65m
L2
( MMS 50m )
L7
a
b
c
d
e
L3
L4
L5
L6
f
g
h
i
j
Start at This point
L1
La
Lb
Lc
LA
LB
Ld
室外机之间的等量长度 <=
25m
L2
( MMS 20m )
L7
a
b
c
d
e
L3
L4
缺点 • 有更多的焊接点 • 接头相对较贵
下接 分配器 + Y
分歧管
典型应用 当室内机普遍在一群内,但数字大于4小于。 1或2台室内机远离群体。
优点
• 较少的焊接点 • 比全部用Y分歧管有较
小的接头费用
缺点
• 可能导致管长增加
• 可能导致追加氟利昂量 增加
下接 分配器 + 分
配器
典型应用 当室内机普遍位于多个小容量的群体中。
c
d
e
L3
Indoor units
Farthest piping length : L
Farthest piping length from 1st branch : Li
Y- joint L4
L5
L6
f
g
h
i
j
Indoor units
Lift between indoor units : H2
概要
允许限定
La
Lb
Lc
LA
LB
Ld
总长 <= 300m
L1
L2
( MMS 250m )
L7
a
b
c
d
e
L3
L4
L5
L6
f
g
h
i
j
La
Lb
Lc
LA
LB
Ld
L1 L3
最远等量长度 <= 175m
L2
e
L4
L5
L6
f
g
h
i
j
L1
SMMS
Differentiation
空调管路设计六步骤
管路设计的6个步骤
从室内机的位置和容量开始
1. 决定 配管方案 (分配器 –Y 分歧管 – 组合)
2. 确定是否在限定内 (长度 & 高度差)
3. 决定冷媒管的尺寸 • 决定冷媒管的尺寸和选择管路的连接方式 • 决定冷媒追加量 6. 确认冷媒的安全性
管路设计的6个步骤
从室内机的位置和容量开始
( MMS 50m )
[注意] 如果室内机高差 H2 超过 3m, 设定 H1 小于 30m.
H2
Lift between outdoor unit and indoor unit : H1
最大室内外高差 <= 40m
室外机下置
( MMS 30m )
SMMS
Differentiation
最大室内机高差 <= 30m
优点
• 较少的焊接点 • 比全部用Y分歧管有较
小的接头费用
缺点
• 可能导致管长增加
• 可能导致追加氟利昂量 增加
管路设计的6个步骤
从室内机的位置和容量开始
1. 决定 配管方案 (分配器 –Y 分歧管 – 组合)
2. 确定是否在限定内 (长度 & 高度差)
3. 决定冷媒管的尺寸 • 决定冷媒管的尺寸和选择管路的连接方式 • 决定冷媒追加量 6. 确认冷媒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