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土壤类型分布概况及土壤性质(20200706104714)

合集下载

河南省土壤类型分布概况及土壤性质

河南省土壤类型分布概况及土壤性质
信阳市区、信阳县、光山、商 城、息县、罗山、潢川、淮滨、固 始、卢氏、项城、漯河市区、郾城、 舞阳、南阳市区、镇平、西峡、淅 川、内乡、南召、方城、叶县、桐 柏、唐河、社旗、新野、邓州、驻 马店市区、西平、遂平、确山、泌 阳、上蔡、汝南、平舆、正阳、新 蔡、鲁山、舞钢。
黄褐土
漯河
黄褐土 - 形态特征
砂姜黑土发育于河 湖相沉积物上经脱 沼泽作用而形成的 半水成土,因而多 分布于山前交接洼 地、岗丘间洼地和 河间洼地,淮北平 原是我国最大的砂 姜黑土分布区。
砂姜黑土
分布地区
多分布在河南省东南部的低洼地。
南阳市区、新野、淅川、内乡、方城、唐河、南召、社 旗、邓州、镇平、驻马店市区、确山、正阳、新蔡、遂 平、上蔡、平舆、汝南、西平、泌阳、信阳县、淮滨、 息县、固始、项城、沈丘、商水、郾城、舞阳、舞钢、 叶县、宝丰。
河南省土壤类型分布及性质
参考书:《河南土壤》中国农业出版社
一、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1、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自然性状, 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自然界的土壤划分为不同的 类别。 2、土壤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科学地认识土壤,系 统地区分土壤,从而达到合理地利用土壤。 3、分类的意义 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 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 是国内外土壤信息交流的媒介。
黄棕壤
河南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南阳盆地和桐柏 山地
信阳县、光山、商城、新县、 罗山、固始、潢川、唐河、南召、 西峡、内乡、桐柏、镇平、淅川、 卢氏、舞钢、鲁山、嵩县 。
土壤性质
1.土壤弱富铝化特性 2.土壤的酸化特性
黄棕壤
3.土壤粘化特性
养分含量:黄棕壤A层有机质含量 约在16-40 g/kg,全氮为0.9-1.5 g/kg,A层向下,土壤有机质含量 普遍小于15 g/kg,全氮多小于0.7 g/kg,土壤全磷含量多在0.2-0.4之 间,全钾含量多在10 g/kg左右, 速效磷含量小于50 mg/kg,速效钾 的含量多为50-100 mg/kg。

河南土壤类型分布及性质

河南土壤类型分布及性质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河南分布地区
主要分布在南阳盆地和桐柏 山地
信阳县、光山、商城、新县、 罗山、固始、潢川、唐河、南召、 西峡、内乡、桐柏、镇平、淅川、 卢氏、舞钢、鲁山、嵩县 。
黄棕壤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土壤性质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黄褐土
土壤性质
1.颗粒组成与主要水分物理特性。黄褐土全剖面质地层间变化不 大。由下蜀黄土发育的土壤,质地为壤质粘土至粘土,小于0.002 毫米粘粒的含量25%-45%,粉砂粒(0.02-0.002毫米)30%-40%。 粘粒在B层淀积,含量明显增高,一般均超过30%,高者可达40% 以上。表土层和底土层质地稍轻,尤其是受耕作影响较深的土壤 和白浆化(漂洗)黄褐土,表土质地更轻,多为粘壤土,甚至壤 土。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黄褐土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黄褐土主要分布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缘以及暖温带 南缘的低山丘陵或岗地。其地域范围大致在秦岭-淮河以 南至长江中下游沿岸,与黄棕壤处于同一自然地理区域。 据统计,黄褐土的面积为5714.6万亩,以河南和安徽的面 积最大,其次为陕南、鄂北、江苏和川东北;在赣北九江 地区沿长江南岸丘岗地也有小面积分布,这是黄褐土分布 的南界。黄褐土分布在北亚热带湿润的东部(江北区)和 半湿润的西部(秦巴区)地区。由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16℃,年 平均降水量760-950毫米,由西向东逐增。降水季节多集 中在高温期的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

河南省土壤分布

河南省土壤分布

山地草甸土: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海拔2000米以 上的山地平缓顶部。常年受水湿低 温的影响,植被为草灌群丛,表土 层(包括亚表土层)有机质积累较 高,过渡层较明显,部分土体出现 锈斑或轻度潜育现象。土层厚度不 一,一般大于50厘米。pH6.5左右。
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

根据1996年河南省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 资料,全省现有一级土地利用类型8个,二级 类型47个。土地总面积16553641.88公顷,其 中耕地面积8110338.74公顷,占全省土地总 面积的48.99%,园地308308.77公顷,占总面 积的1.86%,林地2831581.25公顷,占总面积 的17.11%,牧草地14446.67公顷,占总面积 的0.0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1834171.41公 顷,占总面积的 11.08%,交通用地 380038.89公顷,占总面积的2.30%,水域 1208890.47公顷,占总面积的7.30%,未利用 土地1865865.68公顷,占总面积的11.27%。

零星分布与河南省黄泛冲积平原 中的洼地与盐化、碱化潮土、碱土 呈复区分布。由于地势低平,排水 不畅,地下水位高,矿化度高,蒸 发量大,造成盐分积聚地表,仅能 生长一些盐生植物或耐盐性强的植 物,0—20厘米以氯化物硫酸盐为主, 其含量大于1.0%,pH8.5~9.0。
紫色土:

系紫色岩上发育的一种岩性土, 呈均一的紫、紫红或暗紫红色,处 于相对幼年阶段。河南省西南的低 山丘陵等地有零星分布。紫色土表 层以下即是母质,母质多为紫色砂、 页岩。无明显层次,多数有石灰反 应,母质性状表现强烈。在空间分 布上与周围地带性土壤的过度界线 明显。
水稻土: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淮河两岸的波状平原地带, 集中于信阳地区,其它地区的山间峡谷、山间盆 地和河流两岸也有少量分布。成土过程是水耕熟 化和强烈的还原淋溶与氧化淀积过程。在长期的 水耕条件下,氧化还原交替进行,使剖面发育明 显分异。而在人为耕作施肥、灌排等措施影响下, 土壤进行有机质合成与分解,成水稻土所特有的 多种发生层次: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漂洗 层和潜育层等。淹水期除最表层数毫米外,以下 层次均处于还原状态。落干后全层氧化,沿根孔 出现大量锈纹,肥沃稻田的耕层可出现新生态有 机铁熔合物。耕作层和犁底层以下经长期犁耕压 实的土层,土体紧实,容重较大,锈纹多而色暗。 肥沃稻田的犁底层紧密度适当,具有一定的渗水 保肥性。

河南省的土壤分析

河南省的土壤分析

河南省的土壤分析河南省的主要土壤类型:主要是棕壤,黄褐土,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

下面就从其分布,性质,利用改良这几个方面一一介绍,(一)黄棕壤:黄棕壤是黄红壤与棕壤之间过渡性土类。

其在我国分布范围大致为:北起秦岭、淮河,南到大巴山和长江,西自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东至长江下游地带。

黄棕壤分布于亚热带北缘。

这里夏季高温,具有亚热带特点;冬季寒冷,具有暖温带特点。

年平均气温为15~18℃,≥10℃的积温为4500~5300℃,无霜期210~250天,年降水量为750~1000毫米,山区大于1000毫米。

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但杂生有常绿阔叶树种。

成土母质在山地多为花岗岩、千枚岩、砂页岩风化物,在岗地为下蜀黄土。

河南省主要分布在南阳盆地和桐柏山地,信阳县、光山、商城、新县、罗山、固始、潢川、唐河、南召、西峡、内乡、桐柏、镇平、淅川、卢氏、舞钢、鲁山、嵩县。

性质:脱盐基酸化和弱脱硅富铝化,体现过渡特点。

粘化作用明显:形成大量粘粒并产生明显淋淀粘化,形成粘化层(Bt)。

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变化大,自然植被下的表土层为20~40g /kg,耕地土壤表层一般仅10g/kg左右。

利用改良:黄棕壤多分布在低山丘陵、农业历史悠久的地区,丘陵区还可种植茶、桑、发展果园,平缓丘陵区,可作为农业生产基地,适于稻、麦、棉和油料等作物的生长。

黄棕壤属于淋溶土,受水分淋溶作用强,自然土壤肥力较高,耕种后肥力易于下降,若植被保护不好,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应注意水土保持,发展灌溉和防止内涝,增施有机肥或种植绿肥,培肥土壤。

地形平缓多为农耕地,山地黄棕壤则是用材林和经济林的重要生产基地。

利用上应注意多种经营和综合开发。

低山丘陵荒地的上半坡土层浅薄,可栽植耐瘠的马尾松、刺。

槐、山杨和桦木等,下半坡和坡麓土层较深厚,可以发展栓皮栎、麻栎、杉木等,也可辟为茶园或栽植油茶、油桐、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

(二)黄褐土:黄褐土主要分布在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缘以及暖温带南缘的低山丘陵或岗地。

河南省耕地质量预警

河南省耕地质量预警

河南省耕地质量预警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国家对农田保护的重视,耕地质量预警成为农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业省份之一,河南省的耕地质量也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河南省的耕地资源,我们有必要对该地区的耕地质量进行预警和监测,以及采取措施维护耕地资源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河南省耕地资源概况河南省地势东高西低,自北向南逐渐倾斜,是黄河下游平原的主体地区。

河南省是华北地区的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主要的小麦、棉花、油莱、蔬菜和水产养殖产区。

全省耕地总面积为5102.74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56.4%,属于典型的农业省份。

二、耕地质量预警的意义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维系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

由于人类活动、自然因素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耕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对耕地质量进行预警和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资源退化问题,更好地保障粮食生产的持续发展。

三、河南省耕地质量问题1. 土地沙化问题严重河南省地处黄河下游平原,土壤质地以沙质为主。

近年来,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荒以及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等原因,土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为主,长期过度耕作和单一种植结构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和土壤质量的退化。

据统计,河南省60%的土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严重危害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土壤污染问题凸显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化肥、农药的过度施用,导致河南省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在一些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频发,直接威胁着农作物的安全生产和人们的健康。

1. 制定监测方案对于河南省的耕地资源,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方案,包括确定监测指标和监测点位,以及确立监测频次和监测方法等。

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监测网络,加大对耕地资源的监测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预警。

2. 采用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耕地资源进行精细化的监测,能够更好地掌握土地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

河南土壤类型分布及性质

河南土壤类型分布及性质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盐碱土
人为土
黄 棕 壤
黄 褐 土
棕 壤
褐 土
红 粘 土
新 积 土
风 沙 土
火 山 灰 土
紫 色 土
石 质 土
粗 骨 土
潮 土
砂 姜 黑 土
山 地 草 甸 土
沼 泽 土
盐 碱 土
水 稻 土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黄棕壤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1.土壤弱富铝化特性 2.土壤的酸化特性 3.土壤粘化特性
黄棕壤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花岗岩发育的黄棕壤剖面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黄棕壤
土壤养分状况
黄棕壤A层高的有机质含量约在40 g/kg,全氮 为1.5 g/kg,低的有机质为16 g/kg,全氮为0.9 g/kg。A层向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小于15 g/kg,全氮多小于0.7 g/kg,土壤全磷含量多在 0.2-0。4之间,全钾含量多在10 g/kg左右,速效 磷含量小于50 mg/kg,速效钾的含量多为50-100 mg/kg。
施肥施心肥连心心连心
黄黄土土变变成成 金金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

河南省土壤分布

河南省土壤分布
河南省土壤分布
概况
河南省土壤类型复杂多样,而土壤的差异, 与土壤所处的地理环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有 密切关系。地带上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生物、气候 等自然条件,从而影响到土体内物质的分解、累 积、淋溶与淀积。人类经济活动参与土体内物质 的增减,调节着土壤肥力因素之间的矛盾,决定 着土壤肥力的发展及部分环境因素的改变。因此, 环境因素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决定着土壤类型、 分布与性状的主要因素。根据土壤发生学观点, 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分类原则,结合河南省 实际情况,将全省土壤划分为7个土纲,11个亚 纲,17个土类,44个亚类,131个土属和441个土 种。
水稻土: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淮河两岸的波状平原地带, 集中于信阳地区,其它地区的山间峡谷、山间盆 地和河流两岸也有少量分布。成土过程是水耕熟 化和强烈的还原淋溶与氧化淀积过程。在长期的 水耕条件下,氧化还原交替进行,使剖面发育明 显分异。而在人为耕作施肥、灌排等措施影响下, 土壤进行有机质合成与分解,成水稻土所特有的 多种发生层次: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漂洗 层和潜育层等。淹水期除最表层数毫米外,以下 层次均处于还原状态。落干后全层氧化,沿根孔 出现大量锈纹,肥沃稻田的耕层可出现新生态有 机铁熔合物。耕作层和犁底层以下经长期犁耕压 实的土层,土体紧实,容重较大,锈纹多而色暗。 肥沃稻田的犁底层紧密度适当,具有一定的渗水 保肥性。
碱土:

主要分布于河南省黄泛平原局部 洼地中地势高起的部位。地下水位 较浅,具有积盐的地形与水文条件, 呈带状或斑点状分布在潮土区,与 盐土、盐化、碱化潮土呈复区分布, 土体特征是腐殖质层下为碱化层, 呈柱状或棱块状结构。pH>9.0,碱 化层下为盐分积聚层,0—20厘米土 层碱化度>45%。

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

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

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河南省地貌类型介绍: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地貌分区等2016-12-03 13:42 · 203阅· 首页 > 地方历史 > 河南历史 >第一章地貌类型河南省内陆貌类型复杂多样。

若按形态划分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中山,海拔400~1000米的低山,海拔400米以下的丘陵和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

若从成因划分,河南山地可划分为褶皱山地、断块山地、褶皱断块山地、侵入体山地等。

平原有冲积平原、洪积平原、冲洪积平原、湖积平原、冲湖积平原、剥蚀平原等。

东部平原中部分布有较广泛的风沙地貌类型。

西部地区分布有面积较广的黄土地貌类型。

在石灰岩出露地区,尤其是淅川一带,流水长期溶蚀作用形成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此外,在豫西海拔1800米左右的中山顶部地带,残留有第四纪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冰川地貌形态。

这些形态、成因各不相同的地貌类型,为生产建设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地貌条件。

第一节山地丘陵河南省山地丘陵面积为7.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4.3%,山区的主体是中山、低山和丘陵,也有小面积的山间盆地和山间河谷平原。

主要山地有分布在西北部的太行山地,西部的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崤山、小秦岭等山地,豫西的黄土低山丘陵和南部的大别山、桐柏山等,山地自然环境具有过渡性和垂直分带性。

一、构造山地构造山地主要是由外营力沿岩层软弱部分侵蚀而形成的次生构造地貌。

其地貌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地质构造变动,尤其是新构造运动所造成的差异抬升。

地貌类型以中山为主,也包括构造形迹仍很显著的低山。

构造山地是河南山地丘陵的主体。

按照控制山地地貌发育的各种构造条件的差异性和主导成因的不同,构造山地可划分为5种类型。

(一)褶皱构造山地该山地是由褶皱构造起主导控制作用的山地地貌类型。

其基本地貌形态由向斜和背斜构成(岩浆活动与断裂活动也有显著影响)。

主要分布在伏牛山脉西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