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合集下载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定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称CGCS2000)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大地坐标系,是中国国家标准测绘坐标系统之一。

它是在1954年国家地理局所制定的1954国家大地坐标系基础上,结合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和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建立的。

CGCS2000包括大地坐标系和高程标准,大地坐标系定义了地球上各点的经度、纬度和大地高相对于地球基准面的数值,高程标准定义了地球上各点的高程数值。

大地坐标系与高程标准共同构成了CGCS2000坐标参考系统。

与之前的国家大地坐标系相比,CGCS2000在准确性和可靠性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它采用了GPS技术进行大地测量,并利用全球分布的卫星接收站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大大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CGCS2000还参考了世界地理参考框架(WGS84),以确保其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

CGCS2000的基本参数包括大地椭球参数和转换参数。

大地椭球参数包括椭球体长半轴、短半轴和椭球体扁率等。

转换参数包括各地区基准点的经纬度偏移量、高程偏移量和正高改正数等。

这些参数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CGCS2000的应用非常重要。

CGCS2000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被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导航、地籍管理、精密测量等领域。

在GIS中,CGCS2000提供了准确的地理位置信息,帮助人们在地图上确定位置、导航、进行空间分析等。

在卫星导航中,CGCS2000提供了准确的定位数据,帮助导航系统进行精确导航。

在地籍管理中,CGCS2000提供了准确的土地边界和界址点位置,有助于土地管理和土地交易。

在精密测量中,CGCS2000提供了准确的测量结果,帮助科学家进行各种研究和测量。

总之,CGCS2000是中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大地坐标系,它采用了GPS技术和ITRF建立,准确性和可靠性极高。

它的广泛应用说明了它在测绘、导航、地籍管理和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性。

CGCS2000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在地理信息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国内外的地理信息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空间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2000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长半轴 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 GM=3.986004418×1014m3s-2自转角速度ω=7.292l15×10-5rad s-1采用地心坐标系,有利于采用现代空间技术对坐标系进行维护和快速更新,测定高精度大地控制点三维坐标,并提高测图工作效率。

优点:与对地观测数据结合紧密,使用方便,提供高精度、地心、动态、实用、统一的大地坐标系。

2000系:CGCS2000,6378137.0,1/298.257222101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国务院批准,2008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地心坐标系,原点为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该历元的指向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1984.0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的参数为:长半轴a=6378137m,扁率f=1/298.257222101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点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框架点,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具体实现。

2000国家大地控制网构成:☐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基础上完成的天文大地网联合平差获得的在ITRF97框架下的近5万个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点☐ITRF97框架下平差后获得的近10万个三、四等天文大地网点。

按精度不同可划分为三个层次:☐(1)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中的连续运行基准站,其坐标精度为毫米级。

☐(2)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除了CORS站以外的所有站。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提供的地心坐标的精度平均优于±3 cm。

CGCS2000坐标系

CGCS2000坐标系

CGCS2000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我国当前最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缩写为CGCS2000。

CGCS2000是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属于地心大地坐标系统,该系统以ITRF97参考框架为基准,参考框架历元为2000.0。

1、坐标参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定义原点:包括海洋和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Z轴:由原点指向历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X 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赤道面(历元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椭球简称CGCS2000椭球。

CGCS2000椭球参数长半轴α=6378137m扁率ƒ=1/298.257222101地心引力常数GM=3.986004418x1014m3s-2地球自转角速度ω=7.292115x10-5rads-1CGCS2000参考椭球a)CGCS2000参考椭球是一旋转椭球,其几何中心与CGCS2000的原点重合,旋转轴与CGCS2000的Z轴一致,其表面代表地球的数学表面。

b)CGCS2000参考椭球又是其表面为正常重力场的等位面的正常椭球。

c)CGCS2000参考椭球由四个常数(a,GM,J2,ω)定义。

一般规定a)“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又称“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英译为 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缩写为 CGCS2000;b)CGCS2000由原点、尺度、坐标轴的定向及其时间演变定义,由地面点集合的坐标和速度实现;c) 采用CGCS2000参考椭球参数进行三维坐标变换;d) 大地经纬度变换为地图平面坐标,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或墨卡托投影。

2、坐标意义(1)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的三维国家大地坐标系;(2)遥感卫星资料可基于地心坐标系;(3)应用现代空间技术进行地形图测绘和定位,可以大幅度提高点位表达的准确性,并且可以快速获取精确的三维地心坐标;3、坐标背景为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信息化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地理平台作为基础,为了可以更科学的动态的描述地球,特别是随着各种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世界各国都在更新和完善各自的大地坐标系统和它相应的坐标框架。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引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GCS2000)是中国国家测绘局于2003年发布的一种地理坐标参考系统。

它是基于GPS观测数据建立的,具备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定义、坐标转换、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和说明。

一、定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一种地理坐标参考系统,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数据,以地球参考椭球及坐标原点为基础,通过数学模型和转换参数将地球表面上的点表示为一个唯一的坐标。

与以往的大地坐标系相比,GCS2000具有更高的精度和全球性。

二、坐标参数:GCS2000采用国际通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使用经度和纬度表示。

其中,纬度采用弧度表示,经度采用度表示。

坐标原点位于天津市观象台。

三、坐标转换:GCS2000与其他地理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主要涉及三个参数:坐标原点的纬度、经度和高程;椭球参数,包括椭球长半轴和扁率;以及转换方法,包括七参数、十参数和十三参数等。

用户在进行坐标转换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和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和校正。

四、坐标精度:GCS2000具有较高的坐标精度,主要取决于GPS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测量误差的控制。

一般情况下,GCS2000的水平坐标精度可达到毫米级别,而高程坐标精度可达到厘米级别。

在进行坐标转换和应用时,需要对数据进行适当的精度控制和误差校正,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五、应用:GCS2000广泛应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测绘与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

在GIS中,GCS2000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地理坐标基准,使得不同数据集之间能够实现精确、一致的坐标转换和叠加分析。

同时,GCS2000也为测绘与地理空间数据管理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和参考,有助于提高测绘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在工程建设中,GCS2000的高精度坐标可用于设计、施工和监测等环节,能够提升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

结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是中国国家测绘局于2003年发布的一种地理坐标参考系统。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2.参考椭球参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对参考椭球的参数已进行了多次更新和改善。1980西安坐标 系所采用的IAG1975椭球,其长半轴要比国际公认的WGS84椭球长半轴的值大3米左右,而这可能引起地表长度误 差达10倍左右。
3.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维持非地心坐标系下的实际点位坐标不变的难度加大,维持非地心坐 标系的技术也逐步被新技术所取代。
长半轴 a=6378137m 扁率源自f=1/298. 地心引力常数 GM=3.×1014m3s-2 自转角速度 ω=7.292115×10-5rad s-1 短半轴b=6356752.31414m 极曲率半径=6399593.62586m 第一偏心率e=0.28
意义
1.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具有科学意义,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航天、海洋、地震、气象、水 利、建设、规划、地质调查、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科学研究需要一个以全球参考基准为背景的、全国统一的、 协调一致的坐标系统,来处理国家、区域、海洋与全球化的资源、环境、社会和信息等问题,需要采用定义更加 科学、原点位于地球质量中心的三维国家大地坐标系。
相关介绍
国家大地坐标系是测制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的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中国建立全国统 一的大地坐标系统。
建国以来,中国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建立了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测制了各种比例 尺地形图,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中国大地坐标系基本上 是依赖于传统技术手段实现的。54坐标系采用的是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该椭球在计算和定位的过程中,没有采 用中国的数据,该系统在中国范围内符合得不好,不能满足高精度定位以及地球科学、空间科学和战略武器发展 的需要。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大地测量工作者经过二十多年的艰巨努力,终于完成了全国一、二等天文大地网的 布测。经过整体平差,采用1975年IUGG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参考椭球参数,中国建立了1980西安坐标系,1980西 安坐标系在中国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椭球参数国家大地坐标系2000(National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简称NGCS2000),是中国国家测绘局于2000年发布的一种大地坐标系。

这个大地坐标系是为了符合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精密测量需求而设立的。

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NGCS2000的椭球参数。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大地坐标系是用来表示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三维坐标系。

NGCS2000采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椭球参数体系,即全球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nternational Terrestrial Reference Frame,简称ITRF)。

ITRF框架不仅可以满足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测量需求,还能提供全球统一的坐标基准。

NGCS2000的椭球参数包括长半轴、扁率和平均地球半径。

长半轴是大地椭球的主要参数,也称为半长轴、赤道半径,用a表示。

根据NGCS2000的定义,长半轴a的数值为6378137米。

扁率是椭球形状和球形形状之间的差异程度的一种度量,用f表示。

NGCS2000的扁率数值为1/298.257222101,这意味着地球形状略呈扁球状。

扁率与椭球的短半轴b之间有一个简单的对应关系:f =(a - b) / a。

平均地球半径是一个经验值,用来近似计算地球的距离和面积,也是NGCS2000中的重要参数。

根据NGCS2000的定义,平均地球半径数值为6371004米。

NGCS2000还引入了一个不同于椭球参数的分带规则,以满足中国国土的广阔性,由此导致中国大陆被分成了114个带。

这些带是为了保证在不同地理区域内的坐标计算的精确性而引入的。

所以,准确的坐标计算需要根据特定位置所在的带来进行。

NGCS2000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可以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相衔接,实现高精度、实时的定位导航服务。

其次,大地坐标系与实际的地球表面几何特征更加契合,因此有益于地理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介

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简介

e、图幅换带接边:采用右图(1954年北京坐标系) 接左图(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时,先进行右图的 椭球体与换带转换,在左带中利用左图的平移量进 行右图的坐标平移,完成接边后保存在左带中的右 图(备份)成果。返回右图取消先前换带接边加入 的平移量,并进行投影变换,最后利用右带自身的 平移量完成平移后,方可与其相邻的右图接边; f、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元数据相关条目进行更改。
三、1:2.5-1:25万数据库的转换
(一)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组织的数据库 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组织的图形数据(DLG、DEM、 DRG),依据以下方案进行转换。 1、1:2.5-1:10万DLG数据库转换 (1)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1:2.5-1:10万DLG数据库转换 a、依据相应比例尺分幅进行区域划分,分两步完成坐标转换。 首先进行椭球体变换,再利用对应的比例尺图幅区域的X、 Y坐标平移量进行坐标平移; b、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对应的比例尺标准分幅图廓进 行数据裁切,区域边缘图幅中的数据空白区利用相邻图幅数 据进行补充;

3、1:2.5-1:10万DEM数据库转换 原数据为25米分辨率的灰阶(256个)栅 格数据,建库数据图幅间接边处理完好。此数 据转换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据2000国家大 地坐标系下DLG相关图层数据(等高线、高程 点)重新生成DEM(见DEM数据生产规范), 一种是进行DEM数据的转换。以下给出DEM数 据转换方法。
椭球平均半径R1(m) 相同表面积的球半径R2(m) 相同体积的球半径R3(m)
6371008.77138 6371007.18092 6371000.78997
椭球的正常位U0(m2s-2) 动力形状因子J2 球谐系数J4
球谐系数J6 球谐系数J8

国标2000 坐标系

国标2000 坐标系

国标2000 坐标系
(最新版)
目录
1.国标 2000 坐标系的定义与概述
2.国标 2000 坐标系的特点与应用
3.国标 2000 坐标系的优势与不足
正文
一、国标 2000 坐标系的定义与概述
国标 2000 坐标系,全称为中国国家大地坐标系 2000,是我国自主建立的大地坐标系。

它采用了国际通用的 WGS84 椭球参数,以全球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数据为基础,利用现代测绘技术,通过计算建立了我国自己的坐标系统。

二、国标 2000 坐标系的特点与应用
1.特点:国标 2000 坐标系采用了 WGS84 椭球参数,椭球长半轴为6378137m,扁率为 1/298.25。

其原点为我国新疆的喀纳斯,采用了地心坐标系,以地球质心为坐标原点,以地球赤道面为基准面。

2.应用:国标 2000 坐标系广泛应用于我国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地震等领域。

它为我国的国土测绘、城市规划、资源调查等提供了统一、准确的空间基准。

三、国标 2000 坐标系的优势与不足
1.优势:国标 2000 坐标系采用了国际通用的 WGS84 椭球参数,具有全球一致性,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坐标转换。

此外,该坐标系采用了地心坐标系,有利于减少地球自转对坐标测量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

2.不足:尽管国标 2000 坐标系具有诸多优势,但在某些特定领域,例如精密工程测量、卫星导航系统等,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在这
些领域,我国还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更先进的坐标系统。

综上所述,国标 2000 坐标系是我国自主建立的大地坐标系,具有全球一致性和较高的测量精度,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关于印发启用2000国家坐标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测国字〔2008〕24号
❖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有关中央企业,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测绘 主管部门:
❖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自2008年7月1日起,启用2000国 家大地坐标系。为做好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实施工 作,我局组织制定了《启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实施方 案》,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2)依据新的DEM更改元数据文件。
(二)按其它方式建立的数据库
❖ 1、按区域建立的图形数据库
❖ 按区域(省、地区、流域等)建立的图形数据库 (DLG、DEM、DRG),可先分带分块分层完成转 换,参照以上相应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转换 方案转换后拼接合成。
❖ 1:10万-1:25万数据库,依1:25万数据库转换方案 逐块进行转换,再整体拼接合成;按非高斯投影方式 组织的,将原数据经纬网30′×30′或15′×15′交点作 为坐标转换参考点,计算这些参考点在2000国家大地 坐标系下的坐标,利用地理信息软件进行图形纠正, 完成数据转换。
❖ 1、1:2.5-1:10万DLG数据库转换 (1)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1:2.5-1:10万DLG数据库转换 a、依据相应比例尺分幅进行区域划分,分两步完成坐标转换。
首先进行椭球体变换,再利用对应的比例尺图幅区域的X、 Y坐标平移量进行坐标平移; b、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对应的比例尺标准分幅图廓进 行数据裁切,区域边缘图幅中的数据空白区利用相邻图幅数 据进行补充;
X轴由原点指向格林尼治参考子午线与地球赤道面(历元 2000.0)的交点,Y轴与Z轴、X轴构成右手正交坐标系。
❖ 采用广义相对论意义下的尺度。
❖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的地球椭球参数的数值为:
❖ 长半轴
a=6378137m
❖ 扁率
f=1/298.257222101
❖ 地心引力常数 GM=3.986004418×1014m3s-2
菜 单
计算的六个分区的模型参数可满足1:5万及
1:25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按
(2°×3°)进行分区计算模型参数可满足
1:1万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
三、1:2.5-1:25万数据库的转换
❖ (一)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组织的数据库
按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组织的图形数据(DLG、DEM、 DRG),依据以下方案进行转换。
❖ (1)1954年北京坐标系下1:2.5-1:10万DEM数 据库转换
a、按照比例尺对应图幅分块,在需补充内容的 邻接边各增加一个相应比例尺图幅;
b、考虑椭球变换及相应的比例尺图幅的X、Y坐 标平移量,求得X、Y坐标改正值;
c、根据坐标改正值进行图幅坐标平移,同时, 参考像素分辨率确定起算坐标进行数据重采样;
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
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包括坐标系的原点、 三个坐标轴的指向、尺度以及地球椭球的4个 基本参数的定义。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原点为包括海洋和 大气的整个地球的质量中心;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Z轴由原点指向历 元2000.0的地球参考极的方向,该历元的指向 由国际时间局给定的历元为1984.0的初始指向 推算,定向的时间演化保证相对于地壳不产生 残余的全球旋转,
b、在DRG数据上叠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新 的大地控制基础层(图廓及方里格网等),新图廓中 数据空白或数据出图区域不做图纹补充和裁减;
c、在图例中添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新的控 制基准说明条款;
d、完成数据合层,并保持DRG数据的原有分辨 率;
e、更改元数据中相关内容,增加1954年北京坐 标系标准分幅的图廓四角点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 坐标,计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标准分幅的图廓四角 点的坐标。
❖ 附件:《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 南 》》
国家测绘局
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 ຫໍສະໝຸດ 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一、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定义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 三、1:2.5-1:25万数据库的转换 四、1:1万及1:5千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转换 五、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 标系建立联系的方法 六、坐标转换方法 七、附录
c、添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方里格网层,删除原方里格 网数据层;
d、完成图廓更改、数据编辑、数据接边、拓扑重建、数据入 库等数据后处理及建库工作;
b、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对应的比例尺标准分幅图廓进 行数据裁切,区域边缘图幅中的数据空白区利用相邻图幅数 据进行补充;
c、添加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方里格网层,删除原方里格 网数据层;
转换后数据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1954年 北京坐标系分幅。
❖ (2)1980西安坐标系下1:2.5-1:10万 DRG数据库转换
❖ 获取图幅对应比例尺图幅图廓角点的X、Y 坐标平移量,根据平移量计算图幅定位坐标, 修改数据头文件;然后按照1954年北京坐标系 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1:2.5-1:10万DRG数 据库转换的b~e步骤进行。
m 2a2b / GM 赤道正常重力值γe(伽) 两极正常重力值γp(伽) 正常重力平均值γ(伽)
0.00344978650678 返


9.7803253361


9.8321849379
9.7976432224
纬度45度的正常重力值γ45°(伽) 9.8061977695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后仍采用无潮汐系统。
0.00673949677548 10001965.7293 6371008.77138 6371007.18092 6371000.78997
椭球的正常位U0(m2s-2) 动力形状因子J2 球谐系数J4 球谐系数J6 球谐系数J8
62636851.7149 0.001082629832258 -0.00000237091126 0.00000000608347 -0.00000000001427
d、按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新的图廓及重叠像素 进行图幅裁切,更改数据头文件中定位坐标;
e、修改元数据相关条目。
❖ (2)1980西安坐标系下1:2.5-1:10万 DEM数据库转换
a、按照相应比例尺对应图幅分块,在需 补充内容的邻接边各增加一个相应比例尺图幅;
b、依据相应的比例尺图幅的X、Y坐标平 移量,进行图幅坐标平移,并参考像素分辨率 确定起算坐标完成数据重采样;
二、点位坐标转换方法
❖ (一)模型选择
全国及省级范围的坐标转换选择二维七参数转换模型;省 级以下的坐标转换可选择三维四参数模型或平面四参数模型。 对于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联系可 采用平面四参数模型或多项式回归模型。坐标转换模型详见本 指南第六部分。
❖ (二)重合点选取
坐标重合点可采用在两个坐标系下均有坐标成果的点。但 最终重合点还需根据所确定的转换参数,计算重合点坐标残差, 根据其残差值的大小来确定,若残差大于3倍中误差则剔除, 重新计算坐标转换参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用于计算转 换参数的重合点数量与转换区域的大小有关,但不得少于5个。
❖ (三)模型参数计算
用所确定的重合点坐标,根据坐标转换模型利用最小二 乘法计算模型参数。
❖ (四)精度评估与检核
用上述模型进行坐标转换时必须满足相应的精度指标, 具体精度评估指标及评估方法见附件中相关内容。选择部分重 合点作为外部检核点,不参与转换参数计算,用转换参数计算 这些点的转换坐标与已知坐标进行比较进行外部检核。应选定 至少6个均匀分布的重合点对坐标转换精度进行检核。
❖逐点纠正:依据数据精度,建立一定密度(1:1万100米格网 点、1:5万2000米格网点)的坐标转换参考点,计算这些参考 点在新坐标系下的坐标,利用地理信息软件完成数据转换。
❖3、按无固定分幅分区建立的图形数据库
❖按无固定分幅分区建立的图形数据,根据坐 标系、比例尺及数据主体所在的图幅、数据的 组织方式、产品类型(DLG、DEM、DRG) 等,参照相应比例尺的转换方案,实施数据转 换。
❖ 自转角速度 ω=7.292l15×10-5rad s-1
❖ 其它参数见下表:
短半径b(m) 极曲率半径c (m) 第一偏心率e 第一偏心率平方e2 第二偏心率e’
第二偏心率平方e’2
1/4子午圈的长度Q(m) 椭球平均半径R1(m) 相同表面积的球半径R2(m) 相同体积的球半径R3(m)
6356752.31414 6399593.62586 0.0818191910428 0.00669438002290 0.0820944381519
❖ (五)数据库中点位坐标转换模型参数计算 的区域选取
对于1980西安坐标系下的数据库,采用全国数
据计算的一套模型参数可满足1:5万及1:25万
比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采用全国数
据计算的六个分区的模型参数可满足1:1万比
返 例尺数据库转换的精度要求。对于1954年北
回 主
京坐标系下的数据库的转换,采用全国数据
❖ 转换后数据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坐标、 1980年西安坐标系分幅。
❖ 3、1:2.5-1:10万DEM数据库转换
原数据为25米分辨率的灰阶(256个)栅 格数据,建库数据图幅间接边处理完好。此数 据转换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依据2000国家大 地坐标系下DLG相关图层数据(等高线、高程 点)重新生成DEM(见DEM数据生产规范), 一种是进行DEM数据的转换。以下给出DEM数 据转换方法。
(3)依据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对应的1:25万 标准分幅图廓进行数据裁切,区域边缘图幅中的数据 空白区利用相邻图幅数据进行补充;
(4)数据后处理,包括:图廓更改、新格网层 添加、数据编辑、数据接边、拓扑重建、数据入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